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集锦)

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集锦)

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幼儿园数学。

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19、2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 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数概念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 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指出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本常识: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特点

基本技能: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实践中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数的实际意义: 基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叫做基数。基数通常表示为“几个”。

序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时,叫做序数。序数通常表示“第几个”

二、关于数的序列

(一)自然数列

如果从自然数“0”起,逐次添上一个单位,就得到一列数:0,1,2,3...........由这个依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的性质: 1.有始 2.有序 3.无限

(二)数序

数序即自然数的排列顺序。

(三)相邻数

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叫做这个数的相邻数。

三、关于计数

(一)计数(数数)

“总数”所代表的就是那个集合元素的个数。 在计数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计数的特性:

1.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无论集合里以什么方式排列,计数的结果总是一样。 2.如何用其他的食物代替要数的事物,计数的结果不变。

3.无论数什么,无论怎么数,最后出现的数都是代表计数都是代表计数的结果,即总数。

(二)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因其体积大小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

四、关于数的组成 数的组成从本质上说关于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指的是除了“0”和“1”以外的整数(总数)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部分数,这两个的部分起来又是原来的总数。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分数涉及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三种逻辑关系: 1.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 2.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1、口头数数

也称“唱数”,意指没有动作以及具体的被数对象,仅是口头上按顺序说出自然数。

2、按物点数

意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

意指按物点数后将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数量。

4、数的守恒

(二)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

1、计数的对象影响幼儿计数活动

2、计数活动的方式影响幼儿的计数水平

二、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

(一)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

(二)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数的排序

三、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

幼儿认识序数需要有按物点数的经验,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涉及到总数和两个部分数共三个数群之间的包含关系、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性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及幼儿认识数序和数的组成相关知识。

作业:

1、基数和序数指的是什么?

2、自然数的性质包括哪些?

3、幼儿计数能力有何发展特点?

21、2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基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基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初步认识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4以内的事物。

(二)中班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是,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比较10以内相邻数的大小,知道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三)大班

1、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事物,能以2个、5个物体为单位进行计数,并能认识单双数。

2、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对1~10的数进行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能对1~10的数列进行“顺数”“顺接数”“倒数”“倒接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计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1)引导幼儿按物点数和认识点数,感知和体验数词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

1)感官计数 A、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B、运用触觉感知数量 C、运用运动觉感知数量 D、同时用多种感官感知数量 2)按物找(说)数 3)按数找(说)物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让幼儿反复感知体验数词和多种相应数量物体的对应 2)要适当启发引导幼儿抽象概括数词和相应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比较相邻两个数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数的形式直观呈现相邻两数及其大小关系。

2)借助相邻两数的数量比较和数量转换,启发幼儿理解两数的大小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巩固两数关系的认识。

3、数的守恒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二)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认识相邻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认识相邻两数数差关系的感性经验,将直观教具和数字结合,引导幼儿比较到连续比较,逐个认识2~4的相邻数。

2)借助2~4的相邻数经验,引导幼儿发现数的相邻规律,启发幼儿运用规律探索学习5~9的相邻数。

3)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予以练习巩固。

2、熟悉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结合数的比较活动,让幼儿按物体数量排序并匹配数字,感受数的排列顺序。

2)提供数卡,启发幼儿利用相邻数知识学习排列数序。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口头数数,帮助幼儿熟悉数序。 A、顺数和顺接数 B、倒数和倒接数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作业:

1、中班的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23、24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节 10以内序数的教育

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1、能理解序数的意义,知道“第几”和“几个”的区别。

2、会从不同方向判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3、能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位置。

4、能初步理解生活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次序标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通过演示讲解,使幼儿感知物体序列及序数词。

2、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的物体序列。

3、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分辨基数和序数。

(二)认识10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组织活动,使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序数的意义和培养运用序数的意识。

第五节 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1、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形式,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2、领会数的组成中部分数和部分数互换关系。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从直接感知到抽象列式,引导幼儿探索学习2~5的组成。

(1)提供材料,诱发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

(2)利用分合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抽象和列式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10以内数序数的活动设计与组织。10以内数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等知识内容。

作业:

1、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和组织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

3、如何设计和组织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

25、26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了解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3、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践 【教学过程】

一、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迁移推理来学习新内容

(1)在部分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规律推出全部组成形式。

(2)鼓励幼儿的口头表达,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与验证。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中班:能正确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大班:能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笔顺正确,书写工整,姿势正确。

三、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1)要用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幼儿记住字形 (2)要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和区分形近数字 (3)认读阿拉伯数字联系具体事物。

(二)书写阿拉伯数字教育活动

1、要通过示范和纠正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2、书写练习要循序渐进

(1)书空练习

(2)试写

(3)书写练习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了解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学习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如何组织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27、28课时

【教学内容】第六章 1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运算

2、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3、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举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 集合的运算

(一) 交集

(二) 并集

(三) 差集

二、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整数加法

(二) 整数减法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一、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 动作水平的加减

(二) 表象水平的加减

(三) 概念水平的加减

二、 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 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 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

(三) 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集合的运算,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集合的运算包括哪些?

2、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包括哪些水平?

3、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有何特点?

29、30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1、会解答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用模仿和描述的方法学习自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初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

3、认识加号、减法、等号和加减算式,理解算式表示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1)通过游戏和生活中实例,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2)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A、教幼儿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B、教幼儿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3、引导幼儿学习列加减算式

A、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加减运算过程和结果,理解算式的含义 B、使幼儿理解一个加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件和多件事情

4、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

1)观察三幅情境图,学习自编应用题

2)观测一幅情境图,按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习自编应用题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重视口述应用题在幼儿学习、掌握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感受加减运算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A、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B、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表现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 4)引导幼儿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的注意点。

作业: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

3、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包括哪些?

31、3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七章 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 量的概念:

量是客观世界中一定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

二、 量的计量:

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

常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一) 三岁以前儿童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 3~4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三) 4~5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四) 5~6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幼儿学习量的特点:

三、 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一) 主观性

(二) 含糊性

(三) 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量与计量是概念,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及学习特点,同时也学习了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作业:

1、量与计量指的是什么?

2、幼儿对量的感知有何特点?

3、幼儿感知时间有何特点?

33、3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语。

2、能在一堆(不超过四个)大小伙长短有明显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或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对4个以内的物体排序。

(二)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

2.能在一堆(不超过6个)大小或长短有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最粗和最细的,最高和最矮的。

3、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比较粗和比较细,比较厚和比较薄,比较高和比较矮。

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 (大班)

1、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

2、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宽窄、远近、轻重等词语描述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4、能正确地感知物体的量,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 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量的特征 2. 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幼儿比较 3. 针对物体量的不变性、相对性的特点设计活动

(二) 引导幼儿学习描述物体的量

(三) 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1、使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引导幼儿在比较中认识常见量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3、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

4、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一、时间概念: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特点:

1、流动性

2、不可逆性

3、周期性

4、抽象性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二)中班

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时间词语

(三)大班

1、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及,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

(二) 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时间的词语

(三) 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 引导幼儿认识钟面及整点、半点

四、活动设计与组织注意点:

1、创设生活情景、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时间的教学

3、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问题;认识时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认识时间教育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简述幼儿感知量的年龄特点?

2、什么是测量?简述幼儿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

3、 说说时间具有的特点.结合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阐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八章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

2.在理解“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3.了解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一、空间方位:

1、主体对它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

2、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

3、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平面图形

(一)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

(二)三角形

(三)圆(半圆、椭圆)

三、空间图形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 圆柱

(三) 球

四、对称与等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

1、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里外、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呈现出由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1、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从粗略到精细 皮亚杰提出幼儿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几何的图形。

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初步辨认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考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

2、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从配对到指认,再到命名

3、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经历从视觉到触摸觉,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

4、界定图形的标准,易受图形非本质特征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方位空间、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对称与等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理解并解释

方位空间 几何形体 对称 等分

2、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分析说明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3、了解认识空间教育内容与要求

4、掌握认识空间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能根据实物或图形的标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匹配或归类

2、通过比较发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图形。

3、能排除颜色和大小的干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形进行分类。

(二)中班

1、发现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各自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

2、能从周围环境的物体中发现隐含的多种平面图形。

3、有图形守恒观念,即在辨认图形和对图形进行分类时不受颜色、大小和位置摆放的干扰。

4、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既能用若干同一种图形拼成不同的封闭图形,或用多种图形拼成一个指定的封闭图形。

5、能分析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发现图形之间的属性差异。

(三)大班

1、能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异,辨识空间图形的标记,并在标记与空间图形之间建立关系。

2、能通过比较归类发现正方形、长方形、球体、圆柱体各自的共同特征,能正确命名空间图形特征的物品。

3、能不受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辨认空间图形和给空间图形分类。

二、活动设计

(一)平面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发现平面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3、再发现平面图形

4、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a、概括图形种类的活动

B、体验图形边角之间关系的活动 C、等分活动

5、在生活中认识平面图形

(二)空间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

2、空间图形的分类与比较

3、寻找生活中与空间图形相似的物体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几何形体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形体特征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分的上、下、前、后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下的动作。

2、辨别和说出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方位和以客观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二)中班

1、能以自身为中心,按指令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外、向内等相对的动作。

2、能以客观为中心,分析两组物品相互上下、前后、里外等相关关系。

3、对于空间方位的相对性有所理解。

(三)大班

1、发现常见空间图形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2、发展幼儿的左右方位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等词语。

3、尝试将地图与实景建立联系,根据路径图确定行动路线及目的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认识空间方位的活动

2、认识空间环境的活动

3、

3、手眼协调活动与视觉分辨活动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

2、充分利用幼儿的身体和身体动作,帮助其感知空间方位和空间关系。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4、在其他活动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认识几何形体活动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及如何组织和设计活动设计教育活动,认识空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以及此类活动如何组织等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组织认识空间的教育活动内容?

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五节 对称与等分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体验物体的对称性,会匹配对称图形

2、能区分整体与部分

(二)中班

1、会剪对称图形

2、按对称与不对称给物体分类。

(三)大班

1、理解等分 的意义,会对图形或物体做二等分和四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对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用对称的部分组合成整体

2、将整体分为对称的部分

(二)等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在分享活动中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1)不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 (2)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 (3)空间图形的二等分活动

2、在折叠、剪切、称量中积累连续量二等分的经验

3、在等分与还原中建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通过迁移“二等分”的经验掌握“四等分”方法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在操作和比较中感受对称和等分的意义

(二)重视对称与等分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对称与等分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在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等分教育活动?

3、等分教育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九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 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

1、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系统的活动

2、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计划的活动

3、专门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幼儿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的活动。

(二)专门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专门教学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关键性的学习经验,为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阶梯。

2、专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为幼儿数概念发展提供了支架。

3、专门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专门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操作活动的设计: 目标 材料 形式 指导 评价

(二)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 2)幼儿的经验准备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4、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 活动进行 活动结束 注意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鼓励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 3)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已有的经验

5、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

三、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教学活动

(二)小组教学活动

(三)集体和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数学教育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

1、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 生活,而不是学科领域

2、主题活动中包含了各个领域或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主题活动不以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重点。

(二)主题活动对幼儿数学的价值

1、幼儿结合主题内容学习数学,有利于其积累数学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幼儿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可以亲身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在主题中寻找数学教育内容

(二)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三、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现的,包括: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及日常生活。

(二)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自然地渗透其中,不能因为数学的内容冲淡了主题。

(三)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给予关注和支持。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及主题活动的设计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2、试述幼儿园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3、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制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4、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9、4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

1、通常是桌面操作活动

2、区角活动的内容,常常和专门教学或主题活动紧密联系

3、区角活动是幼儿自选的活动

4、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区角活动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估

二、区角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一定的操作练习机会

2、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

3、区角活动使幼儿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

三、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空间及材料的提供

1、活动空间的设置与准备

2、操作材料的提供和摆放

(二)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评估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生活中的数学的特点

1、经常性

2、真实性

3、渗透性

(二)生活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

1、生活为幼儿提供了获取大量数学经验的机会

2、生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并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3、生活让幼儿主动、自信、充满兴趣地学数学

二、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善于在幼儿的生活中铺捉数学教育的契机

(二)让幼儿经历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

(三)兼顾个别教育与集体活动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区角活动的组织,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已经生活中渗透教育的注意问题。

作业:

1、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区角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3、生活中数学的特点及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二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

第一章

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观

一、健康观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其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如何理解现代的健康观? 1.健康的整体性

人是自我组织着的开放系统,由身体、心理组成的个体人格处于不断改变的环境中,健康是心与身之间、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关系和谐的结果,它不仅具有生命形态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形态属性。 2.健康的动态性

生命存在的三种状态: 健康----亚健康----疾病 3.健康的客观性

个体身心是否健康,可以运用一定的客观指标加以衡量。

身体健康与否可以通过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 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度、人际融洽、性格良好

4、健康的主观性

个体的主观感觉也是反映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强调个体对自身健全的感觉,如身残志坚者

强调健康的主观性,实际上突出了健康的心理层面。

5、健康的调适性

健康意味着对疾病的有效抵抗与对生活环境的良好适应。

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观

一、学前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儿童忽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一,意外伤害频繁发生 第二,情感问题日益增多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基本特性

学前儿童健康主要包含身心层面的健康。

学前儿童健康首先指向学前儿童身体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 学前儿童身体、心理发育水平存在个体差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智力发展正常;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情绪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良好;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还是心理的发展都应呈永恒上升趋势。

三、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遗传、先天素质、疾病;

eg.肥胖症、精神分裂、孤独症;

eg. 霍乱、伤寒、脊髓灰质炎。 自然环境;

eg.气候变暖、臭氧层耗减、酸雨/雾;市内污染增多。

家庭环境; eg.家长的教养方式

生活方式; eg.保持卫生、规律生活、平衡膳食、按时进餐、锻炼身体、注意安全、健康检查、湿度表达情绪、关心环境卫生。

社会因素。 eg.文化观念、政策、科技进步等。

第三节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涵义与内容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涵义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认知,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是保持和促进幼儿的健康系统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幼儿园健康生活教育

生活卫生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

(二)幼儿园体育锻炼

身体基本活动技能、身体素质、基本体操

(三)幼儿园安全教育

生活中的安全、活动中的安全

(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情感、与人交往、自我意识、性教育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 不展开细讲,极易明白,同学们自己看。

第四节

选择幼儿园健康内容的依据和原则

一、选择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已有经验

◆幼儿健康教育的学科知识

二、确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

整合身体保健与心理保健的内容 整合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的内容 整合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内容

2、发展性原则

如:小班单元教育活动《我会入厕了》,如何安排下面的教学内容? 活动一:我认识大小便 活动二:我会小便了 活动三:我会擦屁股了

3、均衡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如:自我保护教育《台风》,在汕头是否可行?

三、选择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1、内容和目标一致原则

2、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如;冰雪锻炼,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体育活动等。

第五节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日常生活习惯

1、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

2、穿脱、整理衣服的习惯

3、手帕等的使用

4、坐、站、行、睡姿势正确

5、按时排便

6、良好的作息习惯

7、活动用具的整理,清洁

8、关心周围环境卫生

(二)饮食与营养

1、情绪愉快,愿意独立进餐

2、常见食物的认识,平衡膳食,少吃零食,主动饮水

3、按时进餐,保持清洁,进餐习惯好

(三)身体认识与保护

1、了解身体外行特征,认识与保护五官

2、初步掌握换牙、护牙的知识

3、用眼卫生

4、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

5、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6、知道快乐有益健康

(四)自身安全

1、日常生活安全常识与规则的了解及遵守,玩大型玩具时能注意安全。

2、认识有关的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应付意外事故的常识,具有基本的求生技能。 ㈤体育活动 教师工作

1、教师应成为引导者和协助者。

2、注意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3、教师自身的健康更为重要。

做这样的教师:

◎爱孩子就是爱自己。执着的爱我们的事业,用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工作。

◎要学会自我加压也要学会自我减压。包括自我心理定位,我是谁?学会给心情放假。 ◎越进步就越快乐。学会展示个人独特魅力。 ◎有广泛的人际交往圈。良性竞争,事业共赢。 ◎做好生理保健。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五章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洛克

第一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什么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与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P113)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幼儿心理发展的巨大可塑性 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 渗透性原则

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适应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创造力等 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情绪感知、情绪表达、情绪自控、移情、情感发展等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规则意识、行为训练、行为矫正等 幼儿交往能力的促进

——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 幼儿良好人格的塑造

——适应能力、自我意识、气质特点、性格特征等 内容举例:情绪

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主题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应具有团体性、针对性、系列性、互动性。 重点在于让幼儿获得直接体验,而不是知识。 以发展性目标为主,兼顾矫治性目标。

2、个别辅导

这是实施补救性教育的重要途径,面向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或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指辅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幼儿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与矫治的专

业化帮助。

3、建立档案 幼儿心理档案 幼儿成长档案

建立幼儿心理档案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最佳经济原则

4、多元渗透 渗透于教学活动 渗透于游戏活动 渗透于日常生活

5、家园合作

建立幼儿园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教育的重要内容。

6、环境设置 物质环境 文化环境 人际环境

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专门目的”的系统性课程。

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主要特点

1、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其目的不同于一般的班级活动。一般的班级活动也含有心理教育的成分,但并不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2、以学生活动为主,不同于以普及知识为主的心理学课程。心理教育课程重点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而不是理论知识。

3、有教师指导,不同于学生自发性的游戏。

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确定目标、拟定主题、选择方法、设计方案、控制进程、评价结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1、认知法: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包括: 教师讲解 阅读和听故事 艺术欣赏

2、操作法:游戏、作业、讲演、绘画、唱歌

3、讨论法:专题讨论、辩论、脑力激荡

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协商,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

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6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4、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幼儿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

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和退缩的幼儿,让孩子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人就坐在对面的空椅子上,可面对其发言。说完后,孩子换到对面坐,扮演另一人来回答问题。

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扮演失败者,一个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5、行为改变法

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例如:奖励与惩罚、示范学习、肯定性训练

肯定性训练(社会技巧训练)

针对与人交往发生困难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使他能正确有效且肯定地表达自己。 教导:告诉学生哪些是他人所期望的,如眼睛接触、大声说话等。 示范:以真人实例或录像带示范。

行为演练:模拟实际情形练习适当的行为表现。

社会增强:当学生反应适当时,即加以赞扬,以巩固其行为。 家庭作业:把新学得的行为模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以活动教学模式为主

1、活动教学的概念: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2、活动教学的特征

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主动学习”为基本的习得方式 以“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3、活动教学的目标

情感目标:发展对社会、自然、他人、自我的情感 技能目标:培养各种技能

认知目标: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4、活动教学的主要模式 技能操作类教学模式:

示范——操作——反馈——操作——自动化——创新,如言语表达技能 情感发展类模式:

创设情境——活动交流——小结内化,如自信心训练、挫折应付

问题解决类教学模式 单元设计教学:

设置情境——确定问题——拟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总结评价

社会调研教学:

布置课题——展开调研——撰写报告——评价总结 专题研究教学:

确定专题——收集资料——拟定发言提纲——讨论交流——总结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确定主题方向和单元名称:一般用主题单元设计(一个主题下有多个单元) 如“认识并悦纳自我”:我是谁?我的优点和自我欣赏?我的缺点和自我改善?我的外貌?我的性格?我的兴趣爱好?

主题明确,单元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

(二)确定单元活动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如我的优点与自我欣赏的目标:

1、让学生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2、让学生学会发掘自己的闪光点;

3、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优点,树立自我接纳的健康心态。

明确实施的方法与过程:方法的选择与组合、过程的安排、准备合适的场所与材料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例 幼儿智力开发 幼儿创造力培养 幼儿自信心培养 幼儿情感教育 幼儿合作性训练 幼儿挫折教育

第三节

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结构

家长的心态和个性 家庭气氛 家庭经济状况

有损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 过高期望型:“孩子是我所有的期望” 过分保护型:“孩子永远是孩子” 专制型:“听爸爸妈妈的,我们都是为你好” 惩罚型:“不打不成材” 冷漠型:“自己玩去,别烦我” 放任型:“树大自然直”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 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积极、有效的沟通

家庭成员一致的教育态度

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 家庭结构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1、全面了解孩子

了解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并遵循 了解幼儿的合理需要并予以满足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接受

2、鼓励赏识孩子 着眼孩子积极的一面 尊重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肯定孩子的能力

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合理运用物质奖励

常用的鼓励性语句 表示接纳的语句:“我佷高兴看到你认真学习的样子!” 表示信心的语句:“这可能很难,但我了解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 注重努力和进步的语句:“虽然你比赛输了,但我知道你已经尽了力。” 强调长处、贡献和感激的语句:“你帮我收拾好了桌子,效率真高。谢谢你!” 赏

3、正确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要注意尺度 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 批评孩子要陈述理由 批评孩子要避免重复 批评孩子要符合个性 让孩子最伤心的几句话 “笨蛋,没用的东西。”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你又做错了,真笨!”

“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鼓励与批评的注意事项 鼓励面要宽,批评面要窄。 鼓励宜多,批评宜少。

鼓励宜当众进行,批评宜私下进行。 鼓励和批评都应明确、公正、适度。

4、掌握沟通技巧

积极倾听

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我的信息” 避免指责和唠叨 向孩子学习和请教

“我的信息”的表达句式 我的信息包括:

描述行为(只描述不评价)——指出行为后果——说出自己对这个行为的感受

基本句式:“当你„„,我感到„„,因为„„”

例如:

——电视关小声点!难道你没看见我在打电话吗?怎么这么不懂事!

——当电视这么大声的时候,我打电话佷费劲,因为我几乎听不到对方在讲什么。 训练

——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把鞋子乱扔!

——真讨厌!让我再看到你在墙上画,就揍你!

5、注重习惯养成 以身作则 耐心讲解 持续训练 赏罚分明 书面协议

第三篇:《爱的教育》读书指导课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二

走近《爱的教育》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课前准备:小说《爱的教育》,并打印目录和“铁匠的儿子”这个故事。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课前交流读书名言。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很爱读书,他们在大量阅读之后,写出了一句句精典的读书感言。咱们课前说说你喜欢的读书名言好吗?。

[设计意图]交流“你喜欢的读书名言”,目的是让学生尝试领悟名人酷爱阅读的真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二、激趣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师:孩子们,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感悟到了读书的快乐。正如培根所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你们读了《卡罗纳》这篇课文,你学完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2、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真诚理解、相互关爱。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读这个故事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书方法)读文章——品句子——谈感受。学生齐读一遍读书方法。

3、大家知道这篇课文节选于哪本书吗?生齐答《爱的教育》

[设计意图]我从《卡罗纳》这篇课文入手,复习了读书方法,交流了读书收获,再引出《爱的教育》一书。这样既能为教学过程中的阅读做好铺垫,又能让学生从旧知识中产生对新知识认知的欲望,

三、走进《爱的教育》。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爱的教育》。首先咱们一起了解怎样读一本书,(师出示《爱的教育》)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封面读作者简介、前言、目录等来初步了解这本书,也可以用这些办法来选择你喜欢阅读的书籍。

孩子们,你们想了解这本书吗?请你们拿起桌上的目录快速浏览,想想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2、师: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以《爱的教育》这本书为例,来引导学生怎样了解一本书以及如何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的方法。我根据学生产生了解这本书的欲望设计了阅读目录的环节,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思考“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说说理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法不一,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的想象能力,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对本书的好奇心。

3、师:我读完目录时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我,让我充满好奇,真想一睹为快。咱们今天就去认识一个“铁匠的儿子”。

4、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故事,边读文章边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品一品,再从中想想体会到什么。(指着板书说)开始。

5、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想对波列科西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设计意图]我在学生读文交流汇报后,设计了“你想对波列科西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这一环节,达到对文章主题升华的目的。

6、师:你们平时读课外书有做读书笔记吧?是怎样做的?学生互相补充交流做读书笔记方法。

7、师:孩子们,读完《铁匠的儿子》后,你还想知道波列科西将来的命运如何吗?你还想知道目录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吗?请大家课后到《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去感受爱的真谛。[设计意图]这个对话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也做到从读一篇文章到读这本书的过渡。

四、拓展延伸。

1、师:孩子们,《爱的教育》这本书只是书海中的一朵浪花,好的书籍还有很多很多。你读过什么好书吗?把它推荐给大家好吗?

2、师:孩子们,别忘了收获是满足,分享是快乐,大家应该互相借阅这些“精神食粮”。

(出示名人名言)生齐读

师:孩子们,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它能给你智慧、给你快乐、给你光明。

[设计意图]在读书名言中总结读书的意义,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把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欲望燃到高点。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教案

蘑菇的营养

敦化市额穆中心校

吕红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的特产蘑菇,了解蘑菇的形态、颜色,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特产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小组活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学生逐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

4、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意识到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蘑菇图片,了解更多相关蘑菇形态、生长、营养方面的信息。 活动过程:

1、设计思路: 设置情境,引出主题。

在了解了蘑菇的种类和生长方面的知识以后,我们来进一步理解蘑菇的营养价值。

大屏幕展示蘑菇的种类图片,蘑菇的生长过程图片展示。 利用教学软件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说明: (1)课前成立蘑菇的营养调查小组,每4人一个小组。 (2)展示蘑菇的种类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进入本节课主题,关于蘑菇的营养价值,每个小组准备好查找到的各种蘑菇的营养价值进行汇报。

(小组内将调查结果做整理,然后选出一人进行汇报。)

3、总结本次活动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体会。

教师:(蘑菇的三大营养特点:

1、蛋白质含量很高。比一本蔬菜高出好几倍,是国际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

2、维生素C含量高。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它还具有解毒作用;同时对预防癌症也有良好作用。

3、纤维素含量远远超过一般蔬菜,能够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健康食品。)

第五篇:阅读指导课教案__爱的教育

课外阅读指导课:《爱的教育》

永川双竹中学 侯良润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从而进一步提高课

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能力。

3、通过对《小抄写员》一文的疏理,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了解叙利奥懂得

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并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推荐介绍爱的

教育一书,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以《小抄写员》作例子,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合理把握《小抄写员》的教学适度,长文短教,突出目的性。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课引入主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致爱丽丝》,教师:冰心有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关于爱的思想与观念,贯穿了每一个人的一生。”但是,怎么去爱呢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社会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理解 这不仅是你们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家长的问题.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做我们的老师.那就是——《爱的教育》——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

2、介绍书名及作者(学生说,教师补充)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名为《爱的教育》。

3、介绍推荐理由(设计理念:引用名家名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作者的话:"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意)亚米契斯

二、走进《爱的教育》,简介读书方法

首先咱们了解怎样读一本书?(教师出示书本)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

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封面,读作者简介,如果是外国名著则还要了解翻译者的名字,读前言(序),浏览目录等初步来了解这本书。(教师出示课件)

三、品读《小抄写员》

今天咱们就先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小抄写员》,请同学们思考怎样读一个故事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初读——理情节;品读——赏形象;悟读——谈感受

下面就按照这样的读书方法来赏析《小抄写员》

1、 初读课文,理情节

引导学生静静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互相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帮助归纳:

小学生叙利奥长达四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

养家。

【设计理念:长文短教,把握文章重要内容是重中之重。】

2、品读课文,赏形象

师:看了一本书,你会了解到书中很多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你可以储存在

脑子里,作为自己的知识财富。但有时候,遇到刨根问底的人,你也要学会耐心地给他讲解,把事情讲得清楚一些。

现在我们来开设一个论坛,讨论的主题有三个:叙利奥、叙利奥的家庭、叙利奥的父亲。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料来解答。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共同探讨这几个论题。每个人只能说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叙利奥 家 父亲)

(1)、说说叙利奥的家庭,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

学生体会家庭的清贫和和睦。引导认识:出生在这样清贫的家庭,也许是不幸的,有时候也是幸运的,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能说说叙利奥这个人吗?

师:我们可以说一个词,一句短句。每个人的发言要简短,最好是片言只语,把机会让给更多的人。

引导理解:可爱,聪明,懂事,成绩优秀,有责任感,能为家人分忧,甘愿忍受家人的误解。

(3)、下面我们谈谈叙利奥的父亲吧。

很辛苦,很操劳,年纪大了,在铁路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对子女要求严格,也很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叙利奥,宁可自己辛苦,也不愿占用儿子的一个钟头,为叙利奥的不用功而焦急、伤心、痛心、失望、冷漠、绝望。

【设计理念:以论坛的形式展开讨论,旨在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搭好框架,再由此长枝长叶,这也是学生认知记忆的一种方式。论坛的方式比较灵活,要求学生三言两语地发言,就是为了营造大家参与,全体关注的互动局面。】

3、悟读、谈感受

我们可以再次回头,看看手中的文章,找找看,什么地方的文字,让你的心随之“咯噔”一下,有了共鸣,有了想倾诉的愿望。把它勾画下来,并说说打动你的理由。(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点会让你收获更多。)

【设计理念:细究文本,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以宽松的交流方式,达到深度咀嚼的目的。读文章不仅要有大局观,也要关注细节。】

四、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课件展示老师写的读书笔记:

读书时间

书名作者国籍翻译

文章题目

主要内容

我的感受

这是我的读书笔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试着对本文写一则读书笔记。

五、总结读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爱的教育》

师生共同总结:读一本书(看封面,读读者简介,读序言,看内容简介,浏览目录)

读一个故事:初读——理情节;品读——赏形象;悟读——谈感受

方法:圈点勾画法,写读书笔记

出示名人名言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读一本好书,交一生朋友。请大家课下继续走进《爱的教育》,去品味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并做好读书笔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