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通用)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通用)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第一篇: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xiexiebang推荐)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伴性遗传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第一篇: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xiexiebang推荐)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遗传病

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以下这几种:(1)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因: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缺失。临床表现:贫血。

3、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因:息肉大小不等,可有蒂,也可以是广底的,分布在下段结肠或全部结肠。临床表现:便血,常有腹痛、腹泻。

4、多囊肾。病因:肾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泡,多为双侧。临床表现:腹痛,血尿,腹部有肿块,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5、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病因:长骨干骺端软骨细胞形成障碍,软骨内成骨变粗,影响骨的长度,但骨膜下成骨不受影响。临床表现:四肢粗短,躯干相对长,垂手不过髋关节,手指短粗,各指平齐,头围较大,前额前突出,马鞍型鼻梁,下颏前突,腰椎明显前突,臀部后凸。

6、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以骨骼易折、巩膜蓝色、耳聋为主要特点。

7、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视力消失,瞳孔呈黄白色,发展可引起青光眼,眼球突出。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子代有1/4的概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均等。许多遗传代谢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按照“一

基因、一个酶”或“一个顺反子、一个多肽”(one的概念,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酶或蛋白分子的异常,来自各自编码基因的异常。

常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白化病。病因: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临床表现: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虹膜或脉络膜不含色素,因而虹膜和瞳孔呈蓝或浅红色,且畏光,部分有曲光不正、斜视及眼球震颤,少数患者智力低下。

2、苯丙酮尿症。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累积在血和脑积液中,并随尿排出,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抑制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致使患儿皮肤毛发色素浅。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浅,尿有发霉臭味,发育迟缓。

3、半乳糖血症。病因:由于α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代谢被阻断,而积聚在血、尿、组织内,对细胞有损害,主要侵害肝、肾、脑及晶状体。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数周后出现体重不增、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白内障、智力低下等。

4、粘多糖病。病因:粘多糖类代谢的先天性障碍,各种组织细胞内积存大量的粘多糖,形成大泡。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6个月到2岁时开始发育迟缓,可有智力及语言落后,表情呆板,皮肤略厚,似粘液水肿,可有骨关节多处畸形。

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因:肾上腺皮质合成过程中的各种酶缺乏。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男性化,严重者可呈两性畸形;男性患者外生殖器畸形,假性性早熟,可合并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三、X连锁显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

一些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性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dominantinheritance),这种疾病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目前所知X连锁显性遗传病不足20种。

由于致病基因是显性的,并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不论男性(XAY)和女性(XAXa)只要有一个这种致病基因XA就会发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同之处是,女性患者既可将致病基因传给生子,又可以传给女儿,且机会均等;而男性患者只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由此可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大约为男性的1倍。另外,从临床上看,女性患者大多数是杂合子,病情一般较男性轻,而男患者病情较重。

抗维生素D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rickets,VDRR)可以作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实例。VDRR是一种以低磷酸血症导致骨发育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骨病。患者主要是肾远曲小管对磷的转运机制有某种障碍,困而尿排磷酸盐增多,血磷酸盐降低而影响骨质钙化。患者身体矮小,有时伴有佝偻病等各种表现。患者用常规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不能奏效,故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之称。从临床观察,女性患者的病情较男性患者轻,多数只有低血磷,佝偻症状不太明显,表现为不完全显性,这可能是女性患者多为杂合子,其中正常X染色体的基因还发挥一定的作用。男性患者(XHY)与正常女性(XhXh)结婚,所生子女中,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发病;女性患者(XHXh)与正常男性(XhX)结婚,子女中正常与患者各占1/2。

X连锁显性遗传病病种较少,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这类病女性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之故,但病情较男性轻。男性患者病情重,他的全部女儿都将患病。

常见X伴性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抗维生素D佝偻病。病因:甲状腺功能不足,影响体内磷、血钙的代谢过程,致使血磷降低,且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表现。

2、家族性遗传性肾炎。病因:肾小管发育异常,集合管比常人分支少,呈囊状,远曲小管薄,但近曲小管变化轻。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炎,反复发作性血尿,1/3~1/2患者伴神经性耳聋。

四、X连锁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携带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中男性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因此X连锁隐性遗传在患病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称为交叉遗传。

常见X伴性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血友病A。病因: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减少,AHG即第Ⅷ因子凝血时间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创伤即出血不止,不出血时与常人无异。

2、血友病B。病因:血浆中缺乏凝血酶成份PTC,即第Ⅸ因子。临床表现同血友病A。

3、色盲。临床表现:全色盲对所有颜色看成无色,红绿色盲为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因:为原发性横纹肌变性并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初为行走笨拙,易跌到,登梯及起立时有困难,从仰卧到起立必须先俯卧,双手撑地,再用两手扶小腿、大腿才能站起。进行性肌肉萎缩,但一般不累及面部及手部肌肉。隔代遗传

隔代遗传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致病基因的传递是代代相传的,一个个体一旦没有从亲代继承到某个特定的致病基因,那么,其后代一般也不必担忧此种致病基因所带来的遗传病。

伴性遗传病患儿绝大多数为男性,追踪其家族发病的情况时可以发现,患者的母亲是正常健康人,但其外祖父却是本病患者。从中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

①伴性遗传病是从外祖父传给外孙,跳过母亲这一代,有明显的隔代遗传现象;

为什么这种伴性遗传病都是隔代遗传的呢?是因为这种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都是通过女性传递的。女性虽不发病却是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将这种病传递给其子代中的男性。比如甲型血友病,它的发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第八凝血因子突变所致,是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病,其发病者均为男性。由于父亲遗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只是Y,传给女儿的则是唯一的一个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所以患血友病的男人,他的儿子完全正常,女儿虽然表型正常,但全部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她们结婚所生男孩约有一半将患有外公所患的遗传病。由此可见,伴性隐性遗传病虽有隔代现象,但致病基因都是通过患者女儿传递下去的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

细胞生物含两种核酸:DNA和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一类是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结构

1、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CHONP)。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核酸初步水解成许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连构成。

3、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结论: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二篇:高中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

-遗传变异是指生命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同一基因库中不同个体之间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也称“分子变异(molecularvariation)”,也是对同一物种个体之间遗传差别的定性或定量描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1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2

1. 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女的。

2. 我国金鱼种类多样,金鱼不同的形态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3.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叫做生物的性状。

4. 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5.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6.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7. 变异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8.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对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10. 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从而使身体生长速度变快。

11. 用人工的方法取出某种生物的某个基因,把它转移到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后者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这样的技术叫做遗传工程。

12. 生物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亲子间传递的桥梁,基因大多有规则地集中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13. 除生殖细胞外,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它们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14.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是: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 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

16. 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在染色体上决定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17.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亲。

18. 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XY是男性,X-X为女性。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可写成22对+X-X或22对+XY,则精子中的染色体可以写成22条+X和22条+Y。

19.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是: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DNA分子中的特定片段称为基因,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无数个基因。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含46个DNA分子,大约有3-5万对基因。

20.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叫做可遗传变异;

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叫做不可遗传变异。

21. 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就叫做有利变异;

有的变异不利于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

22. 生物的遗传特征,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变异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至于形成新的物种。

23. 因为有可遗传的变异,就能不断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由此可见,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3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6.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N,体细胞的则为2N,如人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是23对(46条),在精子和卵细胞都是23条。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1/2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2)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3)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高中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

第三篇:高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方法归纳

一、解题思路:

1.判断显隐性关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

↓↓

■○

2.根据题意先找出隐性个体做为突破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3.再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算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

二、常染色体、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㈠细胞核遗传:

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常染色体遗传: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与性别无关,后代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2.伴性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一定相同,且与性别相关联,后代有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且某性状只出现在某性别的个体上。

㈡细胞质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总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后代可能出现发送性状分离,但没有确定的性状分离比例。

三、遗传规律归纳总结:

1.常染色体遗传:2.伴X遗传: 隔代遗传(无中生有)隔代遗传(无中生有)

交叉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代代相传(有中生无)代代相传(有中生无)

交叉遗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细胞质遗传:4.连锁和互换遗传:

完全连锁(某性状出现,必定伴随另一性状)

不完全连锁:两多(同上)两少(互换)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实录

“五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伴性遗传》课堂实录

【摘要】本文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以《伴性遗传》一节的课堂实录为例从自主学习、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探究过程、延伸拓展五步浅谈了“五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 伴性遗传 自主学习 smart notebook

生物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的主阵地,而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所在。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并借鉴同行的一些有益做法,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下面就以《伴性遗传》一节的课堂实录为例谈一下“五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实录】

一.自主预习 在上一节课下课时,发导学案,要求学生课下根据导学案预习并做好记录

二.温故知新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谁的染色体?(使用smart中的遮盖功能先把题目挡住,再呈现)

生:果蝇。

师:它有几条染色体?可以分成几类?你能写出这个果蝇的基因型吗? 生:八条,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基因型是AaXWXw(教学意图:通过复习以一道书写基因型的题目告诉学生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写法的区别,为本节课正确书写红绿色盲基因型打下基础)

三.导入新课

师:你能看出这两张图上是什么吗?(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生:骆驼,58。

师:看来大家都不是色盲。(学生笑了)我们在课前应该已经看到了有关色盲的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色盲的吗?(教学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回答分析引入红绿色盲症的发现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使学生认识到认真的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

生:道尔顿。

师:请同学通过道尔顿的家庭情况大胆猜测一下红绿色盲有什么特点吧! 生:只有男性患病,和性别有关……(学生思维很活跃) 师:是的,红绿色盲是和性别有关的,但是不是只有男性患病呢?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伴性遗传。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图片吧(展示外耳道多毛症和抗维生素佝偻病的图片并简单介绍)

生:(感慨)。

师:这些病都属于伴性遗传,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伴性遗传的概念。 生: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往往与性别相关联,这就是伴性遗传。 师: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呢? 四.探究过程

师:我们可以用调查法获得信息(展示有关红绿色盲的数据)

生: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证实了自己开始只有男性患病的猜测是错误的)

师:究竟是这样吗?让我们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下。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4的色盲患者家系图,分析出色盲症的遗传类型。

生:这是遗传系谱图。ⅠⅡ Ⅲ代表世代,

1、

2、3代表世代的位置,□代表男性正常,■代表男性患病,○代表女性正常●代表女性患病。“无中生有为隐性”

师:通过smart展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形态图,引导学生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用smart上的笔标上色盲致病基因b。

师:哪位同学能填写下表

生:(学生正确填出,同学们给他鼓掌)

师:他填的很好,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红绿色盲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呢?(老师适当提示)

生:因为男性只需一条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患病,女性则需要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才患病。

师:看来我们刚才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好,让我们接着来探究红绿色盲的特点吧。(教师展示出六种婚配方式并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患病情况,并要求学生把分析的结果写在白板上)

生:通过我们的计算,又一次证明了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师:刚才每一组同学的分析过程都写了什么呢? 生:遗传图解。

师:对!遗传图解的书写特别重要,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在白板上写出一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生:(在白板上书写遗传图解)。

师:这位同学写完了,我们一起给他挑挑毛病吧(学生很兴奋,争先恐后挑起了毛病)

师:这是我写的,请同学们再对比一下。看了正确的书写遗传图解是我们分析遗传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请大家认真对待。

师: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是第一个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吗?请同学们根据下面四种婚配方式组成的家庭来分析红绿色盲的其他特点。

生1:伴X隐性遗传中,父亲患病,母亲表现正常时,女儿一定患病,儿子一定正常。因为,父亲只能将患病基因传给女儿,而不能传给儿子。

生2:不对!请大家看这个实例(边说边指给大家)。父亲患病,母亲表现正常,且不携带致病基因。此时,父亲传给女儿的是致病基因,而母亲传给女儿的是正常基因。由于致病基因是隐性,所以,女儿不患病。因此,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再看这个例子:父亲是患者,母亲表现正常,但是携带者。此时,父亲虽然不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儿子,但母亲传给儿子的既可以是正常基因,也可以是致病基因。所以,儿子患病和正常的概率各是二分之一。

生3:……

师:刚才我听了每小组的讨论,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师:男传女女传男,这就是交叉遗传;不是代代都患病,这是隔代遗传。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这类遗传病的特点有三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③隔代遗传。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分析其它类型的遗传病,课下同学们可以分析一下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扮演一下遗传咨询师。有一对健康的夫妇,他们了解到血友病和色盲都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在他们想要生一个孩子,但担心自己将来的小孩会遗传到血友病,不知如何是好,因而特地来咨询医生的意见。假如你是遗传咨询医生,你会怎么做?

生: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是否有遗传病患者?)→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常染色体遗传病?性染色体遗传病?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推算后代发病率(用遗传图解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和建议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或到医院、医学院咨询相关的医生、老师,给那对夫妇提出合理的建议。(请把实践过程和结果写成小论文)(教学意图:学以致用,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五.延伸拓展

师:你能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其子代在早期时,就根据羽毛来区分鸡的雌雄吗?你能设计一个果蝇的杂交实验,使其子代根据眼色就能判断雌雄吗?

生:(课后完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有益于新课标的实施,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都应遵循教学规律。“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优点明显。但不是万能模式,需要采用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编著.《探究教学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9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130

[3] 徐光福.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 崔学梅. 探究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当代教育科学,2003(6)

第五篇:二项式定理在高中生物遗传题中的应用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思维能力就是生物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解题问题上,最主要的是在解题思路及应变能力方面表现较差.遗传学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师从教学方面觉得是如此,学生从学习方面也是深有体会,但其中往往可以运用一些数学知识来解决.本文总结如下:

高中数学阶段提到过二项式定理:

(p+q)n=pn+npn-1q+n(n-1)2!pn-2q2+…+qn.

当n较大时,可推断其中某一事件(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为:n!r!(n-r)!prqn-r,其中r代表某事件(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次数; n-r代表另一事件(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次数; !代表阶乘符号.接下来通过举几个实例来阐述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例1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均为完全显性)的个体自交,试问后代F1个体的基因结构.

解析显性基因A或B出现的概率为p=12,隐形基因a或b出现概率为q=12;

n=杂合基因个数,n=4.利用二项式定理代入:

(p+q)n=(12+12)4

=(12)4+4(12)3(12)+4×32!(12)2(12)2+4×3×22!(12)(12)3+(12)4

=116+416+616+416+116.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4显性基因(AABB)为116, 3显性和1隐性基因为416,2显性和2隐性基因为616,1显性和3隐性基因为416,4隐性基因(aabb)为116.

训练1基因型为AA 和Aa的个体杂交,F1个体中3个是Aa,2个是AA的概率为多少?

分析根据孟德尔分离定律可知,F1中出现Aa 和AA的概率p=q=12,代入可得5!3!(5-3)!(12)3(12)2=516.

二项式定理不仅可以应用上述F1个体的基因型的分析,同样在自交的F2个体中仍可应用.但是在F2个体中,显性性状出现概率为p=34,隐性性状出现概率为q=14,n代表杂合基因对数.如例2.

例2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产生F2,试问其F2中的基因结构情况.

解析其表现型的概率按上述34∶14的情况代入二项式定理:

(p+q)n=(34+14)2=(34)2+(34)(14)+(14)2

=916+616+116

这说明具有两个显性性状(A_ B_)的个体概率为916,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A_bb和aaB_各占316)的个体概率为616,两个隐性性状(aabb)的概率为116;这就说明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从教育学中的理解知识的一般规律可引伸出重新组合题目,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应变能力.

试想如果是3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是否可以应用,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用高中阶段中常用的棋盘法求解3对时,计算量非常繁琐,容易出错,而采用二项式定理确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计算量较为简便.

如例3.

例3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试问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情况.

解析代入二项式定理:

(p+q)n=(34+14)3=(34)3+3(34)2(14)+3(34)2(14)2+(14)3=2764+2764+964+164

这说明具有三个显性性状(A_B_C_)的个体概率为2764,二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A_B_cc, A_bbC_,aaB_C_各占964)的个体概率为2764, 一个显性性状和两个隐性性状(A_bbcc, aabbC_,aaB_cc各占364)的个体概率为964,三个隐性性状(aabbcc)的个体概率为164.这就说明表现型的情况为27∶9∶9∶9∶3∶3∶3∶1.

上述解析利用公式的分析,简单实用,虽说解题方法并不高深,但精妙之处在于在解决问题时会充分体现.

以上可见,只要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知识解答相应试题,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学生解题中的思维能力作了上述一些探索,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关键是要教给他们解题过程中的一般思维方法;可以将比较分散的知识经过归纳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用于解题,可以将所举实例提炼成带规律性的范例用于解题;可以从繁复的知识中抓住关键性的知识点运用于解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