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第一篇:医院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医院院长
因无法离弃梦中的乡亲父老,他学成后回到家乡;
他用8年的时间,将“南华附二”打造成一个在**省三甲医院中综合实力上升速度最快的医院;
他率先在*南地区成功开展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成为**省开展肾移植手术最多、成功率最高的专家;
他成功主持了我国首例abo血型不相容保留脾脏亲体肾移植
手术,成为中国突破肾移植血型障碍第一人……
他就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在担任院长的8年时间里,“**附二”由一个设施简陋、病源少、知名度低、技术骨干缺乏、固定资产不足7000万元、年收入不过4000万元的“医疗堡垒”,发展成如今固定资产高达4亿元、年收入2亿多元、医院经济增幅达31%的现代化省级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当人们在惊叹医院“完美变身”时,也无不称赞身为全国劳模的**,是他匠心独运,无私奉献,追求卓越,才铸就了“**附二”的辉煌。
一
在患者的眼里,**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好医生、好院长。身患小儿麻痹症的许红兵进院时已是尿毒症晚期,几乎失去视觉和听觉。回忆起**对他的关怀,他仍然铭记于心:“那时别说医院,到哪里都很害怕。但罗院长不嫌烦,不歧视,拿我当普通人一样开玩笑,碰上下雨还派车送我,经常打电话询问病情,好几次还上门给我看病。”
“他对待病人,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同事们这样评价**。身为一院之长的**,每逢遇有疑难病人或罕见手术,都要亲自给病人作检查,仔细了解病情,研究治疗措施,精心设计手术方案。他甚至不用翻病历,就能记起病人的名字和情况。在(来源:好范文 http:///)谈及与患者的关系时,**显得很坦然:“病人信任你,你就是站在手术台旁,让他听到你的声音,病人心里也很踏实。”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热情”的人,在说到亲人时,却神情黯然:“我在家里扮演的几个角色都不称职。”有一年,**的儿子突发40度高烧,望着烧得昏昏沉沉的孩子,**心乱如麻:一边是持续发烧的儿子,一边是正在做肾移植的病人。懂事的儿子仿佛读懂了父亲的心思,努力睁开眼睛对他说:“爸,对不起,是我拖了您的后腿,快去做手术吧,病人还在等着呢!”他摸了摸儿子的头,把儿子托付给自己的妹妹后,转背又站上了手术台。事后回忆此事,**心里还觉得酸酸的,“在医生抉择的天平上,病人总是占据绝对的优势。”
二
**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精兵简政”:从副院长到基层工人一律竞聘上岗,机关由原来24个职能部门50多号人精简到11个部门38名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评聘分离,三级医师竞聘上岗;护士双向选择全院交流;后勤全线社会化……
在原则面前,**毫不徇私,极为严谨,院里曾有位泌尿外科老教授把慕名而来的病人介绍到其他的医疗机构就医。事发后,很多职工以为这位医生资历老,职务高,又与院长同专业,多少会手下留情。处理结果一出来:“挂岗两个月,每个月拿260元生活费”,大家都怔住了。对此,**感触颇深:“被挂岗的,有的违反劳动纪律,有的对病人粗暴,被罚者受到教育,对旁人也是警醒。”
但是对待人才,**却显得异常“宽容”。近年来,医院每年列支20万余元作为科技开发专项奖金,重奖功臣。在住房、配偶工作安排、工资奖金分配、职务津贴、科研经费拨付,业务培训进修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激励了医务人员“攀岩”的动力。
“拿出科室副主任的岗位,作为锻炼年轻人的阵地”,堪称**培养人才的又一得意之作。**告诉记者,让年轻人学会“当家”,参与科室经营,体会什么是责任。有了实践机会,好苗子都能冒出来,能胜任的就正式上岗了。如今,院内80%以上的临床科主任和教研室主任都是由高学历的中青年专家挑大梁。
这种重才、惜才、育才的氛围,不但引来外地“凤凰”,医院业务骨干也安心工作。目前,医院拥有博士16人、硕士6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高层次人才的充实,使得医院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见识”到了**的“呆板”:一位病人到急诊服务台找医生,当班护士背对着说话,被他撞个正着,这名护士当天就被解聘了;一名工人在公厕换灯管后顺手把纸盒丢在厕所,他发现后,当即召开后勤副院长、部门负责人及当事人现场办公会,提出严厉批评;一次物价检查时,发现个别科室多收了病人一元钱,医院连续几次会议对这个科室通报批评……
在很多人看来,**不折不扣地按制度办事,简直有一些死板。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很灵活、很有头脑的人。
为了摆脱“医院农村病人相对较少”的困境,**盯上了发展社区服务,
第二篇:医院院长道德模范个人先进事迹
她是一位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更是一位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好市民”。她———就是首届**省道德模范获得者、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市**痔瘘医院院长刘**。
多年来,刘**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用一个好医生的道德情操和一个好女人的悲悯情怀,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了每一个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
病人心目中的“好医生”
刘**从医28年,创办**痔瘘医院17年,从公立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到自办的民营医院的院长,她始终秉承着“医者父母心”这一人道主义精神,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马长义老人,****县东山乡农民。他患有严重的肛肠疾病,便血不止。 7年前,他慕名来到**医院看病,由于家境贫困,来的时候,他身上只带了200元钱,当得知手术需要1000多元时,他准备放弃治疗。刘**得知情况后对他说:“你就安心住下来治病吧,我们不收你一分钱手术费、医药费。200元你留着住院时买些好吃的。”马长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为刘院长在和他开玩笑。刘**说:“放心吧,医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因为你没钱,就让你带着病痛回去。”就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素不相识的农民,一分钱没花,在**医院治好了多年困扰他的顽疾。以后的7年中刘**给他和她的老伴长年治病,减免了4万多元的医药费,马长义流着泪说:刘院长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为了病人,刘**放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她是医生,还是院长,熟悉刘**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只要不是出差在外,她必是天天提前来到医院,来到病房。
2011年6月的一天,刘**随专家医疗队送医下乡,在草峰农村义诊时,她发现一位姓李的大爷患肛肠疾病已经好多年了,却没有去医院治疗,强忍着病痛的折磨“捱日子”。与老人攀谈中她得知,老人儿子出外打工多年未归,杳无音讯,儿媳等不到丈夫回来,就提出离婚改嫁了。现在,老人不但要负责照顾两个孙子,还要种地务农,很是辛苦。加之家里境况不好,一直没有去治疗。刘**听着,看着老人雪白的胡须和满脸的皱纹,以及因病痛折磨而蹒跚的走路姿势,她落泪了。当天下午,她就将老人接到医院,连夜为老人做了手术。在住院半月后,又将老人送回家里,未收一分钱费用。同时,她还给老人的两个孙子带去了衣服和书包、本子、笔等学习用品。像这样类似的事迹在刘**身上是数不胜数的。
据悉,自**医院开办17年以来,得到刘**资助和减免医药费的患者有1300多人,共减免医疗费用约38万余元。
山区孩子心中的“好阿姨”
也许是因为女性的细腻本性,也许是缘于与人为善的家教传承,在**痔瘘医院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员工无一不受到刘**精神力量的感召:大家心甘情愿地追随她一起投身公益。热心公益在她的医院里成为一种文化。
出于工作的需要,刘**曾走过很多地方,国内外都市的高楼大厦没有给她留下太多的记忆,反倒是在贫困山区看到的一幕幕使她深感震惊。她说:“当我看到贫困山区失学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看到聋哑孩子好奇而困惑的目光,看到盲人夫妇生活的艰辛和无助的表情,身为一名企业家和医生,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还有很多的人生活在窘境中,等待我们伸出援手,给他们获得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我不忍心看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灵中一天天地黯淡下去,而是想看到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享受共建和谐社会为每个人创造的幸福。”
第三篇: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中医院内儿科主任
,男,56岁,中共党员,区中医院内儿科主任。
是一名德才双馨的医务工作者。他医术精湛,更处处为病人着想。他为病人节省医药费,不开大处方、不开贵重药,能不检查的项目,绝不给病人检查。就凭这一点,他深得患者的信任和敬佩。珠江村一位老人每次看病都指定找黄医生,几块钱的药就治好病。为此,村里或亲戚朋友生病的,他就领到黄主任这
里诊治。
熟悉黄主任的人都知道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常说,做事一定要讲原则,绝对不能贪小便宜,不能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甚至损害病人的利益。作为医院药事委员会委员,黄主任廉洁奉公,从未接受过药品推销员的一切好处,他还经常拒绝病人的“红包”,带领科室人员主动退“红包”。面对部分患者及家属带有的“医生不肯接受红包就等于不肯尽力去医治患者”偏见,每有患者亲属送来红包时,能拒则拒,实在不能退还时,就把红包上交医院,抵充病人的住院费。这样,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非常配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确实增加了治愈的概率。
作为科主任,十分关爱下属的医生、护士。他以身作则,要求年轻医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让年轻医生尽快成才,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把自己行医三十几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医生。在他领导下,内儿科病区自来无一例重大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连续几年被评为医院无医疗纠纷科室,并作为模范科室在全院介绍经验,年年获得区的先进集体称号。
同三次被区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三次被区人民政府颁发“嘉奖”,两次被区卫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市卫生局市人事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被第一军医大学评为“临床教学基地兼职教师教学优秀奖”。在抗击非典战役中表现突出,于6月被中共省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特记“三等功”。中共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第四篇: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医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人民的好医生医院的好院长—××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男,××岁,中共党员,外科主任医师,大学毕业,现任××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系××卫生科教管理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分会常务理事、××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区科协委员、××市科协常委、××市医学会副会长、××市外科专科学会主任委员、××外科学科带头人。
作为一名医生,他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多年如一日,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中,治病救人,医德高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堪称医生的楷模。
作为一名院长,他锐意改革,实现科技创新,励精图治,克己奉公,10年如一日,勇当医院改革的急先锋,把智慧奉献给了钟爱的事业,把一家普通医院创建成“三甲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有口皆碑,医德高尚称楷模
见过×××的人,无不为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的精神所佩服,在×××身边工作的人,无不被他病人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赞叹。
×××是人民的好医生,廉洁行医,廉洁行政。他的高尚医德,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皆碑。
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视病人胜过自己、胜过亲人。
XX年11月9日中午11时,×××正在给慕名而来的一群农民患者看病,他妹妹焦急地打来电话,说刚从老家来××的母亲突然晕倒了。他放下电话对病人说:“麻烦你们等一等,我出去一下就回来。”他匆匆跑回家里,发现76岁的母亲脸色青紫,嘴唇紧闭,不省人事。他抱起母亲就往急诊室跑,让急诊科的值班医生给母亲检查抢救,未等母亲完全清醒,病情平稳,就又匆匆回办公室去给病人看病。
看着表情还是那样平静如水、态度还是那样和蔼可亲的×××,谁也不知道此时此刻他的母亲正在急诊室里抢救!如今讲起这件事,×××的表情依然平静。他只是淡淡地说:“这些病人很多都是从农村来的,我赶在中午给他们看病,他们下午就可以搭车回去了,不然要在××过夜,对他们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啊!”
生命有限,激情无限。只有视病人赛过父母的人才有这种激情,才能产生这种超常规的行为。
同事们都称×××为“拼命三郎”。自担任院长以来,他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天都工作15小时以上。只要不出差,他都坚持每天为老百姓看病,夜间查房,每周主持1-2台手术。这些年,他曾创下这样的记录:一天连续做7台手术,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27小时;连续七天七夜吃睡在病房,监护手术后的重症患者,直至病人转危为安才走出病房……
1997年4月15日,南防高速公路发生特大车祸,亲赴现场指挥抢救的×××,毫不犹豫地对已经停止了呼吸的伤员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腥臭无比的唾液吸出来,硬是把伤员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目睹此情此景,伤员的亲人不顾自己也身体受伤,“扑”的一声跪在×××面前……
身为医院院长,他更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已任,每年都带领医务人员下乡义诊,10年间走遍了全市各个乡镇广大乡村。
成果累累,医术精湛乃名医
“当医生就要当名医,不当庸医误人生命。”这是×××的座右铭。从医以来,他一直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多年来,他致力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在反复多次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治愈率高,而且无痛苦、疗效快、花钱少,深受患者欢迎。他还率先应用带蒂膀胱壁瓣肌瓣管代尿道手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缺损获得成功,属××首创,并于XX年成为省级科研课题。
他作为医院泌尿外科的创建者和学科带头人,在××沿海地区确立了泌尿外科的领先地位,尤其对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他造诣高,为数以千计的家庭解除痛苦,带来福音。“幸福家庭缔造者”,这是许多经他治愈的不育症患者发自内心的感激。
走上领导岗位后,×××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创新研究,勇当科技兴院的急先锋。他先后成功主持和领导省、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和自选研究项目20多项。有5个项目获省级科研立项。撰写的20多篇见地独到的医学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自制吻合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研究》等19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
一、
二、三等奖,成为××科研成果最多的医学专家之一。同时,他大胆引进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颅内创伤出血肿瘤微创术和不损伤粘膜阴道紧缩术、全套腔镜技术等数十项高难诊疗技术,以及重症急救、特殊诊疗,均达到了××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在他的带领下,近10年来,全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5项,成为全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最多的医院之一。
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用实际行动把自己锻造成北部湾沿海乃至××的名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XX年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第二届中国医师奖(××唯一一个),成为全国医师的楷模。
二次创业,勇当改革“领头雁”
×××廉洁自律,建章立制,模范带头。自1995年7月担任医院院长以来,他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勇当改革“领头雁”,满怀豪情地带领全院职工进行第二次创业,努力谱写医院发展的新篇章。10年间,医院资产总额从2700万元增加到亿元;业务年收入由XX万元增加接近9000万元;建筑面积由万平方米增加到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总价值从852万元增加到3572万元;职工人员由560人增加到965人,高级职称人数由24人增加到77人;临床医技科室由15个增加到34个。继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称号后,医院于XX年和XX年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和全国首批“医疗优质高效,百姓放心医院”。
20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医师行业的最高奖——中国医师奖、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荣获自治区荣誉勋章一枚;从1995年至XX年,连续三次被授予“××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先后20多次被评为市局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2】
第五篇:省五一巾帼奖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进事迹医院心内科主任
走进**市第四医院心内一科病房,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位身着白大衣,手拿听诊器,忙碌于病床前中年女性的身影,她就是我市著名的心血管专家,主任医师,省“五一”巾帼奖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市先进女职工,省、市“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市十大杰出女性提名奖,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市知识型职
工,**市第四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同志。
倾心追求医学医术呵护生命
**,女, 45岁,中共党员,现任**市第四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市医学会理事,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市心血管疾病学会理事,**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医学院及佳木斯医学院兼职教授。1984年7月,刚满20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医大临床医学系,扎根于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5年。她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对待业务精益求精,具备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她心系患者,待患者胜亲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以德艺双馨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用智慧和爱心救治了无数濒危死亡边缘的生命,她让许多家庭延续团圆充满笑声,赢得了患者家属及组织的尊重和信赖。
**医术高超,医技精湛。参加工作25年来,医治过近万名病人。她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心血管方面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于治疗大面积心梗、重症心力衰竭有独到之处。成功抢救近千例心脏骤停病人,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抢救方案,非常有参考和科研价值。她全心钻研业务知识,阅读了数百种中外医学资料,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撰写了《β受体阻断剂对心衰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等30多篇优秀论文,分别在国际、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著书《心内科诊断及鉴别》等专著多部,与专家配合开展新技术,成功为多例心脏病患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收到满意疗效,填补了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开展科研项目《降纤酶对成人代谢综合症病人血脂的影响》荣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提起**,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入住她们科的患者60%都是“回头客”,带亲唤朋都是慕名而来,患者们之所以选择入住她们科,是因为在她们科住院放心,花钱少,治大病。说她是好医生,不仅因为她对医学技术有着很深的造诣,更因为她对患者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执着。她对每一个垂危的患者从不轻言放弃,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队训同样是**的工作格言。
2007年3月的一天,心内一科突然抬来一位92岁高龄的心脏病人,名叫王凤珍,老人此时已心律严重失常、心源性休克、频发室早、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生命岌岌可危。病人家属看到病人病情危及,又是高龄老人,以为没有希望了,哭着为老人准备后事。**快速为病人查体,并组织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老人,吸氧、除颤、输液、溶栓、心脏胸外按压等等,一套套方案有效采用,1个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3个小时过去了,监护仪上逐步显示了正常的qrs 波群,老人奇迹般恢复了正常心律,病人家属还挂着泪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人的已年愈60多岁的儿子,握着**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襟怀坦荡冰清玉洁行医廉洁
**为医清廉,医德高尚。几十面锦旗记录了以**为首的集体以真心、爱心、细心和耐心,换来了患者和家属的信心、舒心、顺心和放心;上百封饱含了患者真挚谢意的感谢信,见证了她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不辞劳苦、始终如
一、永不言辞的优秀品质,浇铸了**平凡之中更见伟大的良好形象。她始终牢记职业道德准则,对任何一个表达感激的谢金都婉言谢绝。她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胜似亲人,无论官宦显贵,还是褴褛贫民,无论相识还是陌生,她都心态如一地认真诊治,她看重的只有生命。
2008年5月的一天,一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刚抬进病房,突然出现心脏骤停,她立即抢救,为病人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电除颤……,一遍、两遍、三遍……在大家的全力配合下,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可**早已是汗流浃背,腰酸得直不起来了,她的嘴上还粘着病人黏糊糊的口腔分泌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为她竖起了大拇指,“真是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呀!”病人的儿子感动得掏出一沓子钱塞进**的兜里,感谢李主任的救命之恩,而她郑重地说:“这是我们医生的本职,这钱留着给病人买营养品吧,我不会收的。”简短的话语,超常的行动,见证了医生崇高的誓言,患者出院时为**送来了绣有“精湛医术转乾坤,崇高精神献病人”的大红锦旗。**以实际行动回答了白衣天使的称谓,以保护生命恪守职责回答了患者以生命相托的重负。
患者梁玉芹的六位儿女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年迈的母亲在半年的时间内5次入院6次抢救
,是**主任和所有的医护人员给了她第七次生命,医院之大,不是楼宇面积之大,而是医院精神之博大,医术之精湛,医德之伟大。贵院心内一科的专家和骨干,严谨敬业的精神,廉洁高效的作风,热情坦诚的品德,给我们以天使般的关怀和温暖”。
管理彰显谋略心系医患真情
**恪尽职守,管理有方。工作中,她更像一架拧紧发条的机器,不停地忙
碌着,查房、检查病案,出门诊,备课,搞科研。而休息时间,无论是睡梦中的深夜,还是寒风刺骨的凌晨,她从来都是随叫随到,抢救就是命令,她的生活里只有病人。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医生是一种病人以生命相托的职业,是值得我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的事业。我之所以选择这项事业,是因为我想用我全部的技术和爱心去帮助那些热爱生命的人们。” “真诚、敬业”!这就是**。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更注重知识的更新,她先后到上海、哈医大等地进修学习,引技术、带项目,大胆应用于临床实践,效果斐然。她不但注重自身技术的提高,而且还非常重视科室医护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每年选派医护人员轮流外出到**、上海等名院进修,并用自己的钱为科室订阅专业期刊,鼓励医生自学。每周四下午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更是雷达不动,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为大家轮流讲课,大大提高了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使科室朝着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方向健康科学发展,确保了心内科在**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的地位。
作为科主任,她始终本着创新管理,发展科室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不等不靠,针对内科老年病人多的特点,她率先开展人性化管理,引导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病人入院时一句温暖的问候,住院时发放一张全程监督卡,出院前征求一次满意度,离院时送一张回访卡的“四一个”模式,有效拉进了医患距离。让病人在诊治中体会到亲人般的厚爱。她严格规范服务流程,要求医生接待病人要主动介绍自己,拉进医患距离,同时,还在病房张贴“致患者的一封信”,让患者监督医护工作。坚持执行选医制、选药制,还病人主动权、自主权、知情权,真正让医疗关怀走近病人。因此心内一科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市学习型先进集体,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第十次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同志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技、无私的情怀为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送去健康和关爱,她用爱心倾听病人的心声,用技术呵护每一个病人的心脏,用妙手挽救重危病人的生命,25年的行医生涯,点滴都是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