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精选)

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精选)

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第一篇: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博明学校12-。

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

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博明学校12-13学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主题、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走进社会”、第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四个单元实施的主题、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1. 单元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共分三部分:意识社会中成长,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人们的生存,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在社会的舞台上,我们一出生就在家庭中成长,扮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了学校,学生成为我们扮演的新角色,同时,我们又生活在特定的社区中,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二是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随着角色不断变化,人们的想法和行为也会有所改变。在这个舞台上,不同角色之间相互理解,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融入社会的关键一环。三是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生活中的规则无出不再,社会生活离不开公平、公正的规则,规则既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学习目标要求:

(1)理解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社会是个大舞台。

(2)掌握并分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对我们的不同影响。

(3)扮演好人生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学会与家长、老师、同学的沟通,互相理解。

(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守规则。

第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1.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消费”为主线,以“选择”为主题,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教给学生既有用又实用的知识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懂得在消费中既要珍惜财富,又要选择时尚;既要注意质量,也要选择文明;既要珍重今天,更要选择未来。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从我们都是消费者说起,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消费品是生产出来的,并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如何购买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商品,需要一些技巧;影响人们购物的因素是什么,怎样购物才算合理。消费方式提倡选择文明、选择时尚(更新换代)和选择未来。

第二课“创业有方,信用无价”说明了增加收入的办法,追求效益的策略,规避风险的策略;根据市场变化的的经营之道是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信用是创业成功之本,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灵魂。 第三课“为国当家,人人有责”从家庭收入、支出的种类和内容说起,谈到如何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和支出;什么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有什么用;什么是税收,税收有什么用,人人都同税收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探究八“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感受消费内容的变

化,消费观念的变化,体验家庭理财的要领。

2.学校目标要求:

(1)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初步了解消费和商品,掌握并分析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

(2)体会信用对个人成功创业的重要意义,懂得信用是金。

(3)学会根据家庭收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合理安排支出。

(4)初步学会合理的购物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5)懂得把握住机会,创业才会成功,学会规避风险。

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

1.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含了三棵内容:知识就是力量;大众传媒;追求真善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说了知识推动着社会前进,大众传媒日益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明的社会同样也是提倡真、善、美的社会。

2. 学习目标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含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2)了解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3)学会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对真、善、美不懈追求。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1.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字和书籍的出现及发展过程。通过讲述文献资料,口述资料,实物资料,要求我们树立资料保护意识,保护了资料,也就保护了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成果。

2.学习目标要求

(1)学会通过自己身边的事物的演变过程,感受历史。

(2)了解我国文字和书籍的演变过程。

(3)认识中华文明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历史画卷。

(4)学会用公元、世纪、年代表述历史。

(5)学会利用历史资料来考察历史。

(6)分辨史料的价值,充分利用那些有用的资料。

二、教学实施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

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1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设置为3课时/周,全学期共52课时。

第二篇: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五单元 走 进社会 第一课 在社会中成长 1 2 人离开了社会,就是长大了,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3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5 一个小社会。 6 7

8、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 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有的镜子是良师, 有的是益友他有的起不到正面作用。

(2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 点。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用好镜子。当别人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一致时, 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善于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第二课 社会舞台中的角色

1 2 3 4 5 成为国家的主人, 我们读书上学,

6、学生的本分是学习,但是,是否学习好,我们就可以不管其他的社会角色 呢? 初中生不仅要承担学生的角色,还应学会扮演自己承担的其它的社会角色。学 习好只是扮演好学生角色的重要方面,但同时,还应担负起其他社会角色的责 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7、 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有联系的,“在家不是好儿女, 在学校不会是好学生, ”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是。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有联系的,一般意义上,在家里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也 不会是好学生是成立的, 因为一些基本角色规范, 角色责任是适用于各角色的, 一个没有基本角色规范与不尽责任的人很难扮演好其他的角色,但个别时候, 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在校在家两样表现的情况,因为人们在不同的舞台上扮 演不同的角色,也受到其扮演的环境,舞台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个舞台上扮演 得好,在另一个舞台上却不一定能扮演得好。

第三课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1 有些规则规定去哪里做什么;有些规则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规则。 2 3 4 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5 6 7 要标志。

8、社会的经纬,由各处各样的规则共同纺织而成,这些规则成为社会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

10、规则是怎样建立的? (1规则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 度不断和更新的历程。

(2规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

(3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 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4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 11 它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12、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序,我们的权利就不会得到充分的享受, 我们的人身安全就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学习环境就不会安静、有序、 高效,我们的个人成长就不能顺利,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不会空气清新、清净漂 亮。

13、为什么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1法律保障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

(4当社会公平遭遇挑战时,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就会失去准绳;如果不公 正的执行法律, 社会公平就会失去保障, 因此, 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性的标志。 14 15 16 关主管部门打电话或写信,与人民代表面谈和通过给新闻媒体写信等三种方式 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六单元 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第一课 永远面对的选择 1 2 3 劳动产品。

5 6 7

8、 9 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0、 如何对待消费观念的差异?一方面, 消费方式是个人选择, 别人无权干涉。 另一方面,消费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适当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 的主题。

11 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1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高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怎样?食品支出 家 庭或国家越穷,反之,越富裕。 第二课 创业有方 信用无价 1 2 3 4 风险越大,创业者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5

6 用、不讲道德,也许能获得暂时的利益,但最终会失去所有的合作伙伴,会失 去所有的未来机会。

7 感,社会中就会充满尔虞我诈;如果每个人都以讲信用来要求自己,社会就会 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

第三课 为国当家 人人有责 1 2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人们把钱存入银行而不放在家里, 实际上是借钱给银行,银行为使用这笔钱而向储户付利息。 3 本付息的责任,是风险最小的债券。 4 5 出。

6、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项目,是不可缺少的,必须 靠政府投资举办。

7 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8著特 9 第七单元 精神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 知识就是力量 1 2 宋代得到发展,成为农耕时代的科技发明典范。 15 明了印刷机,书籍的出版更加快捷,知识的传播更加容易。我国印刷术的最早 31946 21世纪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法宝。航天技术的发展不只人 的视野和思想,而且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的宇宙梦想不断实现,人类

4、 身感受。

5、学习改变命运。

(1知识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2使我们学会生存,促进发展,走向新的生活。 (3知识已成为改变人生命运最强大最有效的力量; (4学习成为每个人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 (5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 化的提升。

6

7、学习化社会:“ 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取得学习、训练的培养 自己的各种手段。 …… 每个人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 ” 如今在世界各地, 8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在人 的一生中进行,这是学习化社会的具体体现。

9、 1973年,法国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大学。 10 便快捷。 第二课 大众传媒 1

2、大众传媒特性(功能

哪些优点和不足?大众传媒的作用(书 P67 3 联网这个平台,你可以从中浏览报纸和电视这两种不同媒体的信息;互联网的 “ 博客 ” 一词源于英文单词 BLOG ,也简称 “ 网络日志 ” 。互联网不能取代一切,各种媒体各有自己的受众,

4、如何正确对待大众传媒?正确对待大众传媒,我们要善于思考,保持清醒 的头脑,通过对比、分析,锻炼自己去伪存真的本领。

5、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具体见书 P71

6、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是学习的工具, 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 增长知识, 丰富文化生活、 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网络可以是娱乐工具,娱乐是青少年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学习社会。

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来源复杂, 如果不加选择, 过量接受, 可能会导致“信 息污染综合症”;虚假的不良的广告信息也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大众传 媒中还有一些暴力、色情等内容,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不健康的信 息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等。如果长时间的泡在网上,会影响他们的休息和 身体健康,还可能使他们感到孤独感,颓废感、困惑感,亲情得不到满足,影 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 追寻真善美 1 现。 2 3 然界奥秘之门的钥匙, 表现了其“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4 的本原。 5 程碑式的一步。

6、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居里夫人付出艰苦的努力,终于提取出了纯镭,先后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7、 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1 勤于思考, 不断探索; (2 艰苦努力,不怕困难;(3谦虚谨慎、健康乐观

8、你认为科学家都具有那些素质? 9 10 11 12 13 求。

1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举例说明这个观点。 (1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表现不同的美。《江山如此多娇》表现了祖国山河 的自然美。《掷铁饼者》表现了人体的阳刚美和力量爆发瞬间的动感美;《格 尔尼卡》有力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

(2文学艺术反映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如《背影》表现了父子情深。 15 16

17、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 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18、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 的同情;

19、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描绘出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由此,读者们会联 想起自己的父子之情; 20 21

源于我们的生活。

221790年,一种以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 秦腔、 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 这就是京剧。

23 24 综合探究七 实话实说话“流行” 1 2

3、经典与流行的关系:不同点

... :流行的事物如果是有生命力的,将会传唱不 息,成为经典;而没有生命力的,将逐渐消亡。共同点

... :经典的是流行的,流 行的也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会一直流行。

4、那些能够历经岁月考验、被人们代代传唱的歌曲,其魅力就在于它们是时 代精神的产物。

5、音乐作品:《第五交响曲》 影视作品:《风云儿女》 绘画作品《江山如 此多娇》 建筑作品:佛罗伦萨大教学 雕塑作品:《思想者》 文学作品 《背影》

6 第八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课 身边的故事

1、家庭的变化

(1家庭规模、成员从 20世纪初的四世同堂、聚族而居到今天大多数三口之 家。

(2衣:服饰的变化。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窄衣小袖→一千多年前唐朝宽 袍大袖的华服→清朝满族人的传统民族服饰:马褂和旗袍→辛亥革命时期的中 山装。

(3食:吃的变化。生吃→用火烤来吃→烹饪熟了吃

(4住:住的变化。树屋→山洞→干栏式建筑→砖瓦平房→现代化住宅小区 (5行:行的变化。行走→骑马→畜力车→老爷车→现代化交通工具

(6坐:起居习惯的变化。汉代席地而坐→魏晋时期盛行坐塌→五代十国时 期普遍高坐椅子

2、电话的变化。手摇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话→可视电话

3、船的变化。独木船→帆船→机动轮船

4、服饰的变化是反映社会变革的一个窗口。

战国 赵国 北方少数民族 窄衣小袖 便于骑马打仗;马褂和旗袍是满族的传统 民族服饰,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之一;

5、文字的发展 . 距今约六千年,文字开始出现;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距今约三 千多年的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书籍的演变:竹木简(简牍→帛书→植物纤维纸书籍→ 电子书籍

世界各地的早期书籍:古埃及→纸草书卷 ;苏美尔人→泥版文书 ;中亚和欧 洲:羊皮书和牛皮书;

6、给我们的启示

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长河中。

10、“学富五车”的由来?(P89阅读卡

第二课 我的成长历程

1、“我”的历史,能见证我们祖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2

3、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沟通了过去和未来。

4、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5、一千多年以前,蹴鞠就十分流行,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运动,在宋代已达 到相当水平。

6、 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了圆明园,焚烧了这座举世文明的“万园之园”。

7、 1838年 12月,清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虎门硝烟。

8、 1937年 12月 13日,日寇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9、 1964年 10月 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0 11 第三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 ①公元前、公元后

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 定为公元元年, 即公元 1年。 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公元后。

②世纪:每 100年称为一个世纪。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1949年,这是 在 20世纪 40年代。

③年代:每 10年称为一个年代

④时代:一个较长的时段。例: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 ⑤中国王朝纪年。

皇帝年号纪年法:西汉的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定公元前 140年年号为“建 元”, 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 明朝以前, 一个皇帝可以使用一个以上年号; 到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 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2、计算时间的长度: 不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只需要两个数字相减;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则是两 个数字相加再减 1。

3、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 (1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A

②竹木简(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竹木简上的文字)纸发明之前的文字 记载。 ③史书(如:《史记》)了解历史的最重要文献。史书是人们了解历史的最重 要的文献。 ④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件和音像资料。例:档案局的档案资料、 《雷锋日记》、当地的、历史上的报纸等。 B、实物资料: 文物

(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之前的历 史,还能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C、口述资料。口述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①口头传说(大多是人们长时间口耳相传的产物)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 例: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不等于历史,却能告诉我们老 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而且他们还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有了他们,人 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②口述历史(把人们讲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 足。 (2)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①第一手资料 原始资料(文字、实物和口述资料中比较直接的证据)。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 历写成或由距离较近的人记录的资料,是直接的证据,如:原始文件、档案、 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②第二手资料。后人的说法或记录,是间接的证据。 综合探究八 第 16 页 共 17 页 探寻身边的历史

研究某一事物的历史,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口头传说和 实物资料等,然后对收集到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这些资料提供给我 们的信息。 第 17 页 共 17 页

第三篇: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中考模拟考

中考模拟卷 试卷I

A.我国的一切工作都应以环保为中心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保护西部的资源和环境 D.环境保护要坚持以防为主

(

)

10、一些农民在生产中产生这样的困惑:没有政府介入单靠自己很难干得成;可一旦政

府介入太深,又怕什么都干不成。材料中“没有政府介入单靠自己很难干得成”说明: 考生须知:

1、本学科为开卷考试。全卷分试卷I、试卷II和答题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先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II的密封线内规定位置上填写学校、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写上姓名和考号,然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的考号和学科名称对应的方框涂黑涂满。

3、答题时,把试卷I的答案在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铅笔涂黑涂满,直接做在试卷I上无效;试卷II直接做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共40分。)

(

)

1、2005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元,比上年增长

A 、18.23万 9.7%

B 、18.23亿 9.6%

C、18万亿 9.5%

D、18.23万亿

9.9% (

)

2、2005年11月,第13次APEC会议在

举行。

A、中国

B、韩国

C 、朝鲜

D 、美国

(

)

3、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

普查圆满结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A、经济

B、人口

C、 资源

D、 环境 读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

)

4、图中的景象在我国哪个地区能够见到

A、 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

)

5、形成这样景观的气候条件主要是

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降水丰沛,气候炎热

C、高温多雨,炎热湿润

D、气候寒冷,冰天雪地

(

)6、初二(5)学生李某在网吧上网时,被执法部门查获,李某就冒用了同学赵某的姓名,李某侵犯了赵某的

A人格尊严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C生命健康权

D荣誉权 (

)7、“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这段话说明了

①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

②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

③挫折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具有两重性

④挫折孕育着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8、以下行为符合“勤俭自强”要求的是:

①勤俭节约,不浪费

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③奋力拼搏,修建青藏铁路

④同学有困难能主动相帮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

)

9、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时,成功探索出一条“工程 未动,环保先行”的新路子,打破了中国环保工作“先破坏后治理”的管理模式。这表明: A.市场完全由政府来调控 B.市场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C.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D.农民不相信市场的作用

(

)

11、2005年10月29日,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在美国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落下帷幕。中国在美国成功举办“中国文化节”活动

①表明中国在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

②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④说明文化不分国界,没有差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12、一个香港人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籍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

的货币。他所到的地区属于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

)

13、浙江省省政府通过了“非公”32条,说明非公有制经济的

地位越来越重要。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1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这是因为

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D、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

)

15、国务院修改并重新公布《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关于税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税收具有随意性和有偿性

②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③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义务

④依法诚信纳税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1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举行立法听证会体现的公民政治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知悉真实情况权

C、批评建议权

D、选举和被选举权

(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投降的法西斯国家是 A.奥匈帝国

B意大利

C德国

D日本

(

)

18、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A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军

B兴办各种新式民用企业 C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D实行君主立宪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19、清朝官场中的老爷老人的称呼,在辛亥革命后被改称为先生、女士这种称呼的变化,说明了 A中国的等级制度已经彻底消除了 B中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制度

C自由、平等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D中国应该全盘学习西方 (

)20、2005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些人大代表提议将9月18日设为“哀悼

日”。因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

A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B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C日本开始侵略华北 D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试卷II

二、 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1、(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18世纪中后期在法国

材料二

进行一场 轰轰烈烈革命的时候, 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请回答: (1)法英两国的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变化会 对西方世界及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5分)

(2)漫画反映的历史史实对中国产生的严重的危害是什么?(3分)

(3)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应该怎样做才有可能引导中国摆脱当时的困境?(4分)

22(11分)小强的故事:

(1)

小强的父亲因在一个意外事故中受伤而失去劳力,在家休养,心情一直很郁闷、烦躁,精神不能振作,全家人都很着急。学了初一的心理健康知识后,小强决心回家好好劝说父亲,你认为小强应如何劝说父亲?(4分)

(2)、为减轻家庭负担,小强的母亲准备让小强辍学来照顾父亲,小强不愿意,但又不知道怎么办,你能为小强提供相应的法律知识吗?试试看。(4分)

(3)、从2006年开始,我国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西部,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请你帮小强回答:从个人角度说明公民为什么要受教育?(3分)

23.(13分)材料一:感动中国人物,深圳市爱心大使:丛飞,因病离开了我们。他曾长达11年对178名贫困失学儿童进行慈善资助 。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用最后的爱心之举,留给他人光明,实现了他歌声中唱道的幸福观: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好梦,我就不辛苦。

材料二: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980年,我国在深圳设立

,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发展。(1分)

(2) 请列举2005年我国在政治、文化、外交方面的成就各一个,说明改革开放对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6分)

(3) 请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角度,联系丛飞事迹,谈谈你对幸福观的认识。(6分)

24、(12分)材料一:

材料二:

走进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天长村,阳光下的溪水泛着异样的色泽,水面漂浮着散发阵阵臭气的脏物。数十个废塑料包装袋洗涤点排出的污水向溪中缓缓流淌。村公路边、房前屋后,各种塑料垃圾如一座座小山随意堆积。原来瓯海塑料清洗行业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利润可观,几年间便“遍地开花”,成为村民生财之道。面对洗塑业带来的污染,瓯海区有关部门也曾多次整治规范,但由于涉及 面太广,治理还没有见效。

1、材料一四幅画反映了什么? (2分)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2分)

3、请你帮瓯海区有关部门出谋划策整治天长村。(4分)

4、看了以上材料,你一定感想颇多,请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写一份倡议书。(4分)

25、(12分)材料:小迈提是乌鲁木齐中学九年级的同学,他最近遇到这样几件大事: ①他们一家参加了在红山体育中心集会,人们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家乡成立50周年,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对目前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②浙江的中学生来到乌鲁木齐中学,晚上,小迈提参加了和他们的座谈会,大家围着火炉吃着西瓜,小迈提负责介绍家乡的情况:“我的家乡土地面积宽广,盛产哈密瓜、葡萄,但哈密瓜经常多的卖不出去,农民不富裕;经济水平有了很大发展,但失业人口较多,因为很多人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甚至更低;有大片的沙漠,沙漠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但经常发生旱情,有时连生活用水都得不到保证。” 问:(1)你知道小迈提的家乡在哪个省级行政区?那儿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分)

(2)第①件事中,人们“喜悦心情”说明了什么?(2分)

(3)小迈提也听取了浙江中学生代表的发言。假如你就是浙江中学生代表,你将如何介绍家乡的情况?(请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别介绍)(4分)

(4)请你为小迈提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4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B

3、A

4、A

5、A

6、A

7、B

8、D

9、D

10、B

11、A

12、A

13、D

14、B

15、B

16、C

17、D

18、A

19、C 20、D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

21、(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2分)。前者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1分)后者使科技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发展(1分);也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使中国落后于西方。(1分)

(2)由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落后,错失了变革开放的机会,东西方差距越来越大,近代中国逐渐落后。(3分)

(3)顺应历史潮流,废除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变革,向西方学习,发展经济。(4分) 22.(1)、告诉父亲不良情绪的危害:不仅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和事业成功(2分);告诉父亲学会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转移法、心理放松法等(或告诉父亲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如心理补偿法等。)(2分)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2分)《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教育,否则是违法行为。《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2分) (3)、公民受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完善与发展(2分);公民受教育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1分)(言之有理即可)

23、(1)经济特区(1分) (2)例子(略3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改革开放有利于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3分) (3)角度一:要以服务人民为荣。(2分)热爱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联系丛飞事迹---,他用爱心之举,服务人民,实现了他的幸福观。(2分)青少年要以丛飞为榜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他人献爱心,助人为乐。(2分) 角度二:以团结互助为荣。----

24、(1)环境污染、破坏问题、部分人思想道德素质较低。(2分)

(2)鸥海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2分)

(3)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能力,依靠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依靠科技治理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4分)

(4)从环境重要性、现状,如何保护环境的角度回答即可。(4分)

25、(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

(2)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2分)

(3)自然环境从浙江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环境角度回答;资源条件介绍浙江资源短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介绍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工业发达、资金、技术、人才雄厚等。(4分)

(4)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②优势互补,东西互动,把资源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③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素质;④大力发展坎儿井灌溉设施,科学利用水资源。(4分)

第四篇:八年级下_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说课稿

说课稿

一、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与本教材对应的课标是:

2、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重点描述了

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归纳、角色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合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难点定为:因为这些知识必须要求学生在了解当时特定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再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根据学生实际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主要运用媒体直观演示教学、问题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采用演示教学和问题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教学有的放矢,顺利实现课标要求。采用对比教学法则主要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对比,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针对本课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我主要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阅读、感悟体验等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等。让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探究质疑—自主合作—情感提升—知识巩固五个教学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 五,教学预设

1、情景导入、新课呈现:

播放《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历史介绍片视频片段,时间约4分钟,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尽量获取更多信息,并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观看《鸦片战争》视频最强烈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悲痛、愤怒、气愤、屈辱等,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屈辱的岁月(板书),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目的是运用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升学生情感,让学生迅速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并直奔主题,并且学生直观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服务。

2、层层质疑 探究原因

导入新课后,我随即提问“英国为什么对中国民动鸦片战争呢?”,围绕这一问题向学生展示一组围绕鸦片战争的提问。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1)刚才在《虎门销烟》中介绍的民族英雄是谁? (2)为什么称他为民族英雄? (3)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鸦片的危害)

(4)《鸦片战争》介绍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时间、发动者和直接导火线分别是什么?

(5)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探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

(6)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信息,结合课本,积极思考、作答。估计学生对(1)(2)(4)题能够回答林则徐;他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民族尊严,因此称他为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虎门销烟是直接导火线等答案;对第三问,学生可能知道从鸦片的危害上回答,但往往比较片面,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卡后,我从对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等方面进行启发引导,达成鸦片摧残身心、导致国力空虚、国防脆弱、社会混乱等共识后,我趁机进行禁毒教育,希望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第五问,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能会有争议,我将引导学生认识林则徐禁烟是其爱国的表现,而爱国之人绝非林则徐一人,应该可以迎刃而解。既然鸦片战争无法避免,那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不仅仅是因为虎门销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他们把战争建立在通商贸易基础上,发动殖民主义侵略战争是其真正原因,虎门销烟仅仅是借口而已。对第六问,鸦片战争的结果学生容易回答,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我将引导学生从对中国经济(赔款)、领土(割地)、海关(关税)等主权方面的损害等方面加以分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浅入深,顺理成章,便于把握学习重点,通过层层释疑,得出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意味着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岁月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板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

3、自主学习、独立讲解

解决了“英国为什么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问题后,我进一步提问:那么,近代中国还饱受了哪些屈辱呢? 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确定好记录员、发言员,下发探究单(展示探究单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本P66-67图画、地图、文字资料等,像老师那样提问,相互回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寻找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表现,每组尽量能回答2—3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出理由。(提示:理由可以主要从中国权利丧失的角度考虑)

小组探究时间设计为约5分钟,然后由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学生在学习,借鉴了刚才老师告诉的学习方法,估计他们能顺利的开展。学生可能会探究下列问题:(1)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分别是什么?(2)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3)《辛丑条约》的内容是怎样的?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等等,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用课件及时呈现事先已设计好的如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会审公廨等相关图文资料。并在学生汇报后,逐一做总结强调,特别是对理由的分析。并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肯定,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之中。(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时板书: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等内容)

为突破难点,我又启发学生思考“西方列强的几次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否相同?”展示《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条约内容,要求学生从割地、赔款、通商口岸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再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67关于《辛丑条约》的阅读卡,得出: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统治国人的工具,这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极端体现。最终得出: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丧失越来越多的主权,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锻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我再加以适当点拔与指导,使学生比较、分析等能力得到提高与拓展,努力使教师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感悟体验 情感提升

学习历史就是要反思历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对中国近代屈辱历史进行反思与感悟, 反思

1、为什么极度辉煌的中国,此时却遭到来自西方如此的屈辱?主要是指导学生分析控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的原因。为了突破难点,我和学生一起回顾已学知识分别从中国和西方进行分析,并分别展示西欧国家体制的变化、工业革命成果、殖民扩张和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皇权加强,专制腐败、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欧与中国的巨大反差,从而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

反思

2、为促使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我设问:假如你身处屈辱岁月之时,你会怎样做?现在的你,了解了这段屈辱的岁月,你想对后人说些什么?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即兴演说。学生可能会说我会象林则徐一样;我要与侵略者抗争;我要号召全中国人团结起来等等。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落后就要挨打,要避免历史重演我们必须奋发图强等等;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是为了突破难点,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培养学生知识比较的综合分析能力。由感性到抽象有助于得出主要原因有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等,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清政府腐败的认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通过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情感得到升华,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为下一课《悲壮的抗争》的学习做好铺垫。

5、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把《屈辱的岁月》的内容编成歌谣,加深对基本认知结构的记忆,并体现情感教育。

自编的歌谣内容:鸦片甲午八国侵,南京马关辛丑订;丧权辱国权尽失,落后挨打铭记心。

2.布置相关作业,并建议学生观看电影《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写观后感,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即将下课时,我将用激动的话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

同学们,近代史让我们辛酸,近代史更让我们坚强,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历史无法改变,但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开创共和国的美好未来。

最后,我说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省略)

六、设计反思 教师教学设计的自我反思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认为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上,教学体系上,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能否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都能参与进来?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些都值得去思考。我想要解决上述问题:

1、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学习相关资料,或者课前老师印发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预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小组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也就是平常说的肚中有货,心中不慌,打有准备之仗。

2、平时学习时,要有固定的历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这样就能保住小组学习氛围的延续性。

3、小组学习探究的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究热情。

4、老师要注意探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避免盲目性。方法要科学,效果要实在,避免花架子。

第五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从有利于教学相长的目的出发,在促进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历史地认识社会,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应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着“尊重产生和谐,学习推进创新,卓越成就未来”的学校办学理念,每位教师要努力追求“六个一”的目标,即一套“科学合理、井井有条、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一种“锲而不舍、只争朝夕、干净利落”的敬业习惯;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作业本;一本“格式规范、字迹美观、重点突出、富有创意、认真反思”的备课本;一方“秩序井然、节奏明快、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一个“家长信任、学生敬重、同事欢迎”的教育口碑。由此而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制定本组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1、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以提高45分钟的效率。

2、认真工作。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辛勤的课外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教师认真工作常规检查。需要进行总结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吸收成功经验,把工作做好、落到实处。对于作业的规范要求:做到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本学科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每次不得超过10分钟,每周布置不超过2次。作业内容和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科进度、大纲要求、和课堂教学内容,绝绝照搬照抄,强调合理选择。教研组制定作业的编制、布置、订正的要求,并要求组员认真贯彻实施,要求组员对于编制的作业精心建立题库。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每个年级不少于两小时。每次活动中针对下一周教学任务作出统一部署,解读教材,研究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操作方法。

3、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参加本校每月一次公开课教学及每月至少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每周为两次,并积极参加本校及全市各类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及其他教学研究活动。所有开课教师要上交多媒体课件。

4、教科活动。继续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下发的有关有效教育研究的材料,撰写教学教育论文、课后反思总结、案例、随笔等,积极参加各类教科活动比赛。力争本学期有着更大的突破。围绕十一五课题展开有组织的研究,教研组确立小组课题和个人子课题,深入研究,于期末结题,上交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