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校园(集锦)

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校园(集锦)

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校园第一篇: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校园我心中理想的XX校园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我们现代学子们奋斗整整十二载,就是为了能考取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身在XX校园。作为一名奋斗过十二载的青年,我也曾幻想。

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校园

第一篇: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校园

我心中理想的XX校园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我们现代学子们奋斗整整十二载,就是为了能考取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

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身在XX校园。作为一名奋斗过十二载的青年,我也曾幻想过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的样子。我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应该有宽阔整洁的校园大道,大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时不时还能听到鸟叫声,大道的尽头是一排排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教学楼里的课堂是轻松活跃的,老师是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学生们则是纯情浪漫的,不受思想的羁绊,在大学里尽情的追逐理想。清晨,第一缕霞光透过宿舍的窗户,唤醒了我们甜蜜的梦,让我们心情舒畅地去迎接崭新的一天。匆匆洗簌完,抱上两本书,走在铺满鹅卵石的圆滑小道上,深吸一口气,仿佛之中都带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朗朗的读书声传来,放眼望去,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晨读的学生。大学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我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中去,不教一日闲过。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XX学子。我的大学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我的大学校园,从正门进来,映入眼眸的是一本厚大的石书,书上是我们的大学校训:“立人,立业”;在校训旁是一条宽阔的双向车道,车道中间有一条栽满花树的绿化带,绿化带的尽头是我们的教学楼,教学楼的白色瓷砖上带着被岁月洗刷过的斑点,天空中微朦的空气让整栋教学楼尽显沧桑,它静静的耸立着,默默无闻,只是为了培养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早晨,闹钟的铃声唤醒了正在熟睡中的我们。睡眼朦胧中拖沓着鞋子,走进洗簌间,慢悠悠的清洗完,再带上几本书,走过鹅卵石小道,走进带着一股慵懒气息的课堂,零落的学生散坐在位置上,或趴着头,或玩着手机,或盯着黑板,眼中无不透着一股疲倦。老师匆匆走进课室,讲课严谨,开门见山,下面的同学带着清晨的睡意,听着老师的催眠曲,安然的进入了梦乡。

我是一名在读的大二学生,XX校园的理想规划者。我心中理想的XX校园,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校园。XX校园,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有铺满校园的绿色,有耸立的教学楼,有高大的图书馆,但就是少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我理想中的城职校园,最应该有的就是人文气息。我是一名学生,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富有节奏的。在清晨的校园里,能听到从校园中传来的读书声;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和学识渊博、谈吐优雅的师者, 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这里,是青春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汇,是人生的体验。书香校园,才会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才是对“立人,立业”校训最好的诠释。

业精于勤荒于嬉。忙碌充实而又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才是我心中理想的XX校园。

黄XX

第二篇:我心中的理想大学

摘要: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一个放飞梦想的地方,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这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可是,现实往往与梦想相违背,他们是截然不同的,我眼前的大学没有我要的一切,我曾厌恶他,唾弃他。但,我又明白了,在这样的大学之中,我可以做什么,或许这样的大学给我的会使更多的。

关键词:大学梦想

一、前言

提及大学,让我想起了很多。而最多的却是儿时的梦想 !也许那时还小,对事物的认知很肤浅。认为大学是一个遥远而缥缈的世界,甚至觉得读大学是一种唯一的出路。所以进入大学也便成为我最大的梦想!追梦于斯,十年寒窗,只为一朝龙门跃!

渐渐地长大,心中对大学的幻想就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理想化!

二、我心中的理想大学

在我心中最理想的大学,应该是即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即坚守传统又与时俱进,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大学在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时,还要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程。校本教程应该是集中学校科研力量自行编写的与市场接轨的教材,具有所学即可用的效能,同时还要具有学术的前沿性和前瞻性。

第二、大学的授课应该打破固有教育教学的模式,不能再照本宣科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大学生已经经过小学中学12年的培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老师在授课前几天应先列出学习的重点难

点,学生人手一份反馈卡,让学生充分运用学校固有的资源图书馆和网络进行学习探究,并在反馈卡列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后上交给老师,达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上课时才能够有的放矢,节省时间补充一些当前新的已公开的科研成果。

第三、改变学生死做作业和做死作业的习惯。老师在完成一个章节时可以让学生梳理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就某一方面完成一篇论文,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和深化知识,以及将知识逐渐转化为一种生存和工作的能力。

第四、改变考查知识的方法,推动学生能力的自我提高。学生的成绩考核传统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用卷面成绩来说话。但是这样做很片面,那些会埋头读书的学生成绩肯定不会差,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这就需要通过社会活动和社区活动来推动和促进,有意识地就把学生推进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第五、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母语的学习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个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是有个性的,而这种个性会慢慢浸入到学生骨子里,学生会因此受用一生,在困难和黑暗面前始终微笑着走在积极向上的路上,最终打开成功的门。

第六、我希望我的大学是精彩无限的。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可以培养我所需要的一切,可以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成为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为上社会奠定一切坚实的基础,成为校园的风云人物。

最后,我还希望校园是绿色的,校园里老树还有鸟和鸟的叫声,

还希望校园有老房子,让历史默默地站立,给现在和未来指引一个方向。同时,我有希望校园是高科技的产物,拥有一定的科技设备,最现代化的教学楼,最先进的教学氛围。那是一种悠久的历史与科技的现代相结合的产物,身处其中会有之中穿越在时空中的感觉。念于此,一幅幅生活图卷跃然眼前:早上,同朝阳共舞,沐浴在晨曦之中,迈着轻键的步伐,一个人穿梭于校园的廷台楼阁。时而小跑,时而喃喃自语。吸收大自然的灵气,锤炼自己不屈的身体。同时,让新的一天的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更想趁着睡梦初醒时记诵那ABCD。而到了中午,又可以小憩几分钟,感受午睡的甘甜。待到晚上,一个人在教室亦或是图书馆安静的自习,享受书中无限的乐趣,或是穿梭于现代科技中,感受时代发展的迅速。

三、梦醒时分

我渴望着那样的理想大学,十分的渴望。但是,那是梦,那是我的梦,我的理想中的大学,一个不会是现实的梦,梦中有好多好多不现实的东西。然而,真正的大学是不存在梦中的东西的,现实就是现实。我现在就站在这里,站在这所大学的土地上,这里没有亭台楼阁,这里没有科技大厦,这里没有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有的只是一般的一般。

出进入这所大学,我是充满激情的,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可是待深入了解了之后,我有的只是烦躁与厌恶了,我甚至讨厌自己身处其中,想方设法的想要离开这所大学,去寻找一所我希望的大学。可这终归只是梦,只是我的想象。我无法摆脱现在的环境,这不是我的

想法可以左右的。

四、安然处之

如今,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我无法摆脱他的束缚,那么我就在这束缚中寻找我要的那片乐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我想要的生活,去达到我想要的目标。

每逢学院组织一系列活动时,我总会积极参加,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做一个优秀的实践家。不仅如此,我还可以加入学生机构,锻炼自我,培养自我,考验自我。这样的生活岂不快哉,乐哉!既能学习,又能培养实际能力。简单而又丰富多采,实在又赏心悦目。生活张驰有度,有苦有甜,让大学四年充实度过。

不过,大学有四年,我要好好设计这四年的生活,让这四年有步骤有节奏的度过。在大一,作为一名新生,应该像海绵吸水般向学长老师求寻一些大学规章制度知识以及大学的一些要求,和如何过好大学生活的一些秘方。同时,让自己基本了解大学。而大二和大三上半期便是如饥似渴的学习,争取掌握完大学的专业知识。到了大三下半期便抽取更多的时间读习百科杂志和实事见闻。其实,大四才是关键所在,在大四,我们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做一个有学问,有经验,有能力,有胆量的四有人才。

第三篇:我心中的理想信念

编者按:日前,在徐州市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报告会上,有一位特殊的发言人--徐州市工商联主席王海永。他不仅在企业做过董事长,也在政府部门主要岗位工作过,现在又到工商联担任主席,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与青年企业家共话理想信念。本报将演讲稿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今天,全市青年企业家的杰出代表济济一堂,交流十九大学习体会,畅谈理想信念,分享创业历程,展望美好愿景,充分展示我们这个城市经济领域的青春正能量。看到大家风华正茂,就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我感到既羡慕又欣喜,羡慕你们年富力强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华,欣喜的是徐州工商界有你们这样一批即将成为中流砥柱的接班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大意是不要给青年人说教,我认为也不尽然。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作为曾经也年轻过的过来人,我先作个发言,与大家共享。

我在企业做过董事长,也在政府部门主要岗位工作过,现在又到了工商联这个岗位,我先谈谈我对理想信念的三点感受。

我们首先要感谢有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1944年,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了的普通烧炭战士,在延安窑洞里写下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此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以文字表述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成为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传承鲜明,历史的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一个“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结束时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个字,与报告开篇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前后呼应,一脉相连,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本色、使命与担当,也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与追求。我们在座许多人有国外留学和生活的经历,当你们回到祖国怀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有了植根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才有了我们祖国强大的今天。

我们还要感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党的政策在不断释放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到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始终在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没有我们的非公经济、民营企业,就没有在座各位创业奋斗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我们更要感恩所处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九大报告作为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报告中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做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论述。在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文件以人为本,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知道大家在读这个文件的时候注意到了没有,意见中有六处提到了商会组织,这是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的使命与机遇,更是推动和保护广大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的使命与机遇。青年企业家们,我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春天到来了。

作为曾经在企业做过主要负责人的过来人,我想再谈一谈对企业家这个称谓的理解。

企业家是需要情怀的。之所以为家,就是要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先生有著名的三句话:企业家的责任是要做到“让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让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让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这样的企业家才是中国脊梁。企业家是要有文化的,企业家文化的推崇,作家梁晓声总结得很好,在这里同大家共勉,这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应当成为在座青年企业家不懈的精神追求。你的境界越高,企业就能走得越远,你的担当越强,企业就能做得越大。

企业家是要讲诚信的。二战时期,德国巴比纳信托行有一位叫西亚的雇员,在老板逃亡、公司对外停业时,将顾客莱格寄存的价值50亿马克的红宝石和托管文件及所有账目妥善保管。战火把信托行夷为平地,老板和委托人也在战乱中死去。陷于生活困难的西亚带着3个孩子从未打过红宝石的主意。战后,主动把她保管的信托行账目和那颗红宝石交由当地政府并寻找到委托人。西亚——一种价比宝石的诚信,感动了所有人,也为她赢来了荣誉与富足的生活。一家信托公司以80亿马克的天价买断西亚的名字为公司命名,公司总裁说:西亚这个名字就是一种企业精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之所以能够创造价值,是因为诚信本身就是无价的。在座的青年企业家们,当你把诚信当成信仰和责任,你就会赢得人们的支持和信赖,无穷无尽的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企业家是要不断学习的。我们在座的可能有许多人有过网上打游戏的经历。玩游戏要讲究装备的。在现实生活中,在大家的事业奋斗中,同样也需要装备。总书记谆谆嘱托青年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的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汲养,是事业能够不断发展永恒的动力源泉,要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做企业需要勤奋好学,需要自强自信,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事业发展中的装备。有款很流行的网络游戏叫“王者荣耀”,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不知道你们能取得怎样的成绩,但是,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大家通过不断努力,在现实社会中成为事业的王者。

企业家是要善抓机遇的。今年经国务院批复,徐州实至名归的被认可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委常委会把徐州作为全省"1+3"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要求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CBD。目前,徐州各类发展平台建设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徐州的新定位、新空间,为我们在座各位谋求事业的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有句话“找到了风口,猪都可以飞上天”。只要抓住机遇,大家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雷军,下一个马云。

最后,我用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段话结束我的发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领袖的嘱托,将永远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加,作者系徐州市工商联主席)

第四篇: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作者:朱永新

在我国,“德育”就其广义的内容而言,显然不仅仅是指“道德教育”,它还包括人生 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gong chan主义理想教育以及时事政治教育等内容,但“道德教育”无疑 是德育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本文所论述的“德育”更多的是指“道德教育”, 这是需要说明的。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德国著名的教 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之约发表的教育声明中指出:“用专业 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 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 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 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 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 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德育重要 性的论述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仅从这三位教育家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把德 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对比我们现在的德育状况,无论是从继承优秀传统的角度还是从面向未来发展的角度看 ,应该说是不太令人满意的。为此,我热切地呼唤着我心中的理想的德育——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 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讲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 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 掌握的。如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两至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 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如吃苹果,几个小孩就会自觉地遵从优先法 则,年龄大的要自觉少吃点,给年龄小的多吃一点。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 作,使每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得到统一,这本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在这样自 然的活动中,就可以让儿童学到许多道德规则,许多的道德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无需父母反复说教。但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相对来说就缺少了相互交流的 机会。近期,江苏某学校一位学生因屡次违反纪律被学校开除,该学生便杀死了校长的儿子 、女儿、侄女以及岳母4人。这种悲剧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 学生没有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 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冲突,这些基本的德性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在我们的德育 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题,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 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也只有在孩子们 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实践中就十分注重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学 生心灵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陶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 问题》一书中描述了他把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活动中进行教育的经历。他说:“经历 了学校生活的第一个秋季,我们就深信:美是善良和诚恳之母。赞叹长着火红色的硕果的野 蔷薇,欣赏还挂着几片黄叶的枝干匀称的小苹果树,心疼被初冬的寒风吹僵了的西红柿株— —这一切都在唤起儿童对有生命的美好事物的亲切、爱护的态度。在儿童心里,一株植物变 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个生命在凛冽的寒风中会索索发抖,于是孩子就想保护它抵挡严寒… …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 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 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遗憾的是,现在在我们周围,这样拨动心弦的德育已 经很少很少了。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 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前面强调在自然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德性,主要是侧重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的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 生的心灵,则是强调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 境界。其实,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 德育力量,例如你如果让学生去讨论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去看看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名 著。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 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 的。因此,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 爱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 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 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却很少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尤其是中学生 ,整日被教科书所包围,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策。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 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要让学生把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 华的内容大致浏览和把握一遍,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性的 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 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往往把一些生活情趣和 才艺看作是一种技能,看作是与道德无关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忽视它们在德性养成中的作用 ,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其实,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才人为地把它们分离。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 熟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古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 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事实上琴棋书画在人的德性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 冶功能。我们可以想像,当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充满一个人的生活空间的时候,他还有时 间去勾心斗角吗?还会想到胡作非为吗?其实,当我们整天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何” 的时候,更应该把这些高雅健康的东西充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就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在启发和吸引学生完成各门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还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科,让他们在这门学科上 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己去钻研更多更深的问题;二是要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样自己 最喜爱的劳动项目和科技活动项目,使他们在业余时间去搞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科学试验;三 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喜爱的书籍,热爱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我们的学 生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这些活动,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还有什 么值得我们担心的呢?因此,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才艺,绝不只是让他们掌握一种技能,与此 同时它对人的德性养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可感的道德形象 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像雷锋、张海迪、孔繁森 这样的英雄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在心中难以树立时代的英雄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道德教育的开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呼唤英雄,并尽量让我们的孩子走近英雄。因 为一个人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心目中的英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生活中的榜 样。当我们研究世界上的伟大人物时,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轨迹中都有形无形地刻印着 英雄影响的痕迹。

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序中说,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 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让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 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因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 破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 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 的养料罢,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 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 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 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不断地在英雄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感受到英雄的气息,能够不断 地以英雄作为我们生活中的榜样,那么,每个人的人生就会因此变得伟大,变得精彩。如果 每个人能够不断地从英雄那里受到启迪,汲取力量,不断地以英雄主义的情怀对待人生,那 么,自己也终究会成为英雄。在我们的德育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用英雄去改造学生,用学 生家乡、学校中亲切可感的榜样去改造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理去对待英雄,使英雄 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第五,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标地位问题,即在每个阶段要让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应该是必须 的层次,这是在现阶段最低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它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的基本公德,是道德 的底线;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 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目标;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 础,以gongchan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德育体系。这是德育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 达到。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我们的德育只有遵循科学的层次目标 体系,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但目前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却明显存在层次不清的问题,甚至与科学的德育层次目标体系恰恰相反,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如要求小学生做gong chan主义的jie ban人;要求初中生热爱社会主义;要求高中生发扬集体主义;而在大学许多大学生却连基本的公德都不能 遵守,因而不得不进行基础道德补课。因此,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的建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所在的帕甫 雷什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一进大门的墙壁上,总是挂着这样的一幅大标语:“要爱 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 基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 ,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 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

德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而言, 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德育内容也应有不 同的程度。如日本某小学,为培养小学生尊重别人的道德品质,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反复进行 这方面的教育,但对各年级的要求是不同的。一年级的目标是“不欺负轻视别人,同学之间 团结友爱”;二至六年级的目标则分别是“能考虑对方的立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在 背后说人家坏话和做令人讨厌的事”、“知道别人的优缺点,不刺伤别人”、“理解人的尊 严,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同学之间能互相了解,齐心协力,谋求幸福”等。日本 这所学校在德育目标的制定和施行方面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第六,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 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德育和智育不同,假如我们反对在知识的传授中实行单向传递,那么德育更是绝对不能 实行单向灌输的。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 通中进行的。上海著名的特级教师冯恩洪早在80年代就提出“淡化教育痕迹”的德育理论, 他认为过去的德育过程的角色分工太明确,认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就是受教育者。其实, 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 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

学生们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 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学会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 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总之,他们希望教师成为中间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引 导者、商讨者、唤起者,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希望教师成为间隔者、强令者、教训者、监 督者,成为自己的“先生”。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 等的探讨,从而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 责备,因为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 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 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 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在现实教育活动中,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 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wu qi”就是批评,把学生的缺点无限放大,而很少去发现 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推动学生内心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 评和处分的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而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一直处于一种消极的防备状态。美国的教 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 和最自然、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会伴随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他们 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 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这对那些只会充当警察角色的教师不是最好的忠告吗?

此外,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 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生活 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一直被 看作是品德问题,但是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 东西,但是他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 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以品德败坏为由进行处理,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 展。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角度正确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这就给我们的教育 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普遍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

第七,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培养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 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德性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 我教育。”的确是这样。在我看来,“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 自己。这里包含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德育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多东西都是习 惯成自然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 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教师要在学生求善的过程中对之不断地进行鼓励和强化,使学生 的求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此外,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是培养学 生良好德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做好事,不做坏事。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断地给自己警策,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 习惯,能够不断地让学生提醒自己。有许多人经常在自家的墙上或书桌上写上自己的座右铭 ,古人在胸前的玉挂上刻上自己的座右铭,随时提醒自己应该如何做人,这些都是自我教育 的方法。此外,写日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长跑”方式,写日记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方 法,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写日记,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不断得 到新的感悟。

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教师。因此,真 正的道德教育应该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地生活,让学生自己时 刻能够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完善自我。

第八,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 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当前,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仍然笼罩着“唯智主义”的阴影,还普遍存在“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分分,学生的ming gen;考考 考,教师的法宝”,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 太重视。在许多家庭的教育中,甚至就是反德育的,如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以自 己几十年的经验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帮助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 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也许学校几年的道德教育效果就在父母的几句 话中毁于一旦。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社会因素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现在让学生去找一个游戏房和 网吧很容易,但是如果找一个让教师和家长真正放心的场所还真是不容易。以前众多的青少 年宫等重要的德育基地,现在不少都变成了游戏娱乐场所。

此外,我们目前的媒体为吸引观众或读者,提高经济效益,大都充斥着言情、暴力等内 容,却又缺乏正确的引导,最终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中国青年报》在80年代曾报道了3 名19岁罪犯的犯罪经过,他们的作案手法就是结合了《加里森敢死队》的犯罪手法。当记者 问这3个学生,学校是否组织过学生评论一些小说、电视或电影时,罪犯之一韩旭回答说, 学校根本就不管这些事,进入了高中,学校只管学习,学生有啥思想,根本没有人管。高中 毕业时,韩旭对人生、理想等许多问题不清楚,但是很少遇到能在思想上给予他正确帮助的 人。韩旭的父亲是位工程师,他给上大学的儿子写信时却经常这样说:“积我30年的经验, 不要对人轻易说真话。”这3个青年走上犯罪道路,不正是大众媒介、学校影响、家庭教育 的消极因素共同造成的恶果吗?

因此,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有必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 ,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家 长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应该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 抵制和消除不良的信息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作出正确的选择与调节,力求创造良好 的社会氛围,以使受教育者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执著地思考他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 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语) 道德的升华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进化的载体,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项神圣 的使命,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惟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无愧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时代!

第五篇:我心中的理想社会

罗增法学系刑法学专业硕士4班学号:S1250011

1古代先哲们对理想社会有着不同的描述,如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同样对于社会的每一个人而言,其心中的理想社会也不一定相同。就笔者而言,理想社会是蕴含并渗透着“实质正义”的社会。这里的实质正义反对空喊口号的平等,反对单单形式上的正义,但也不要求有绝对的平均、绝对的无任何区别的平等。下面笔者将介绍要求社会实质正义的必然性和对实质正义的个人理解。

纵观近代思想潮流的发展,无不贯穿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这些观念是几乎现在每个民主国家的基本或根本原则。这些思想是近代思想革命用来反对封建等级、专制制度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对于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等级专制”到“法律上人人平等”的过渡,我们最终实现了“人人平等”。这种“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或“机会上的平等”,它对人类几百年来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社会发展之后,这种“形式上的公平、平等”在遇到一些社会问题时就变的捉襟见肘了,如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形式公平”不仅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助长了这种不公平现象,最终产生了“形式上公平但实质上不公平”的怪状。正如有些人所言:“我们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打官司,法官并不会因为我是富人而偏袒我,相反也不会因为你是穷人而做出对你的不利判决。”这番话貌似很有道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纵使法官是公正的,即双方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双方财力不同,富人可能请了最好最专业的律师,而穷人可能请不起律师或请了水平一般的律师。在进行辩护时差距就显现出来了,甚至最终有可能影响最终审判结果。就这点而言,富人堂而皇之所谓的公平是真的公平吗?因而可以看出,形式上的公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实质上公正的需要。这就要求实质正义的出现或是形式正义不断向实质公正的方向发展。在坚持“形式平等、正义”的前提下,不断努力向“实质平等、正义”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现阶段,财富是否均衡是实质正义的直接体现。所以以财富为例,实质正义并不是要求“财富人人平均、每个人吃穿生活都相同”,而是在承认财富不均、人与人的能力不同的前提下,采取各种调控手段,努力使贫富的差距缩小,缓和因贫富产生的矛盾等。让财富的不均不在成为实质不平等的原因,努力使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不患寡,而患不均”所言,社会中每个人财富的多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财富是否均衡。社会成员的财富差距越小,那么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会越少,社会就越和谐、越稳定。以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芬兰为例:“2003年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75万欧元。2002年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开支占当年GDP的26.4%。2003年全国拥有医生16633人,病床37656张,每千人拥有3.2名医生,7.2张病床;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36辆、电话492部、移动电话909部;人均住房面积36.3平方米。公民法律意识极强,芬兰人犯罪率极低,监狱也非壁垒森严,甚至连武装警卫都没有。”①正如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09.htm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言“刑法频繁总是政府衰落和无能的一种标志”、“在一个政绩良好的国家里,刑法是很少见的”。②在这里“政绩良好”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是属于或趋近于实质正义的。从芬兰的社会来看,正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差距甚微,所以芬兰人的犯罪率非常低、社会十分稳定。这个例子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实质正义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社会,越趋近实质正义,就越趋近稳定、趋近和谐。

一个稳定、和谐的、适合人类生活的社会正是本文“实质正义”最终的目的所在,这样的社会也正是笔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② 参见[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第52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