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呼吸(通用)

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呼吸(通用)

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呼吸第一篇: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呼吸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细胞呼吸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教学反思为了配合学校推行“六步导学法”和“课堂观察法”,推进生物学科的教研活。

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呼吸

第一篇:高中生物课件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细胞呼吸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教学反思

为了配合学校推行“六步导学法”和“课堂观察法”,推进生物学科的教研活动,2012年6月12日我讲了公开课--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第三节课—细胞呼吸,自我感觉整体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对学生难理解的利用挂图进行了较好的解决,总体上还是相当好的一节课。其中是组织学生进行积极回答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讲台上说图、对比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对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备考意识也作了一些尝试,为学生细胞呼吸概念图和数学模型的构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效果相当不错,基本达到了“投石问路”的预期目的。

讲完《细胞呼吸》,经过听课老师的评课,我稍加琢磨,就感觉有许多不足。一直以来工作忙碌,今天要上课,明天要听课,后天要开会,大后天要检查,工作中的一些琐事占着我的头脑,想安安静静地坐下来,思考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好像都是种奢望。本打算细细地琢磨后把教学反思发上来,毕竟教研室也要这个书面材料,可是始终感觉有一种压力,趁今天有空暂且把一些零散地感觉记录过来吧。

学情:上课高二理(3)班的较好的学生,学生本身有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上课互动性较好,平时教学也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上课时我注意对高考备考思想的渗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心理,加强学生听课的关注度。

考纲中的教学目标:1.能写出相关反应式,准确说出其含义。2.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3.说出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考纲中的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考纲中的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我的教学目标:1. 能写出相关反应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准确说出其含义。 2.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析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3.解释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4.通过我的教学力求给老师们展示出一堂结构完整的生物有效课堂。

(1)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而定,确定教学目标后大胆设计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材,让教材为我服务。避免一节课上得空大全,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西瓜芝麻一把抓。我尽量贴近于现实生活。(而我的教学目标过多,如果想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等能力,压堂也完不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教学计划)

(2)有氧呼吸过程的教学

有氧呼吸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呢?课堂上我采用的学生自学、对照图表讲解、上讲台示范等的方法,课堂上我发现,一下子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阅读完并填写好学案也不是很简单的。可以通过动画放映让学生整体感知一下有氧呼吸过程的复杂性,后再利用任务趋动让学生依次学习这三个阶段,并写上每一个阶段的反应式。

最后是让学生写出总反应式,让学生根据总反应式讨论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为后面有氧呼吸的应用做好铺垫。原来设计的有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填补卡片,卡片我画了一个大细胞,里面有一个线粒体,可以准备上许多写有各种反应物、生成物及ADP等的小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遗憾的是,课前由于准备不充分,这些设计都没有用上,而是以改错的方式让学生来巩固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存在怀疑的态度,对学生没有给予充分的信任,有提前打断学生思考问题的现象。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有些偏简单,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对有关细胞呼吸过程的分解可能过细,内容偏多偏难,课堂容量偏大,不利于学习较困难学生的掌握,

1 同时教学时间偏紧,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从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主要知识掌握较好,但有些内容偏难了点,不利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但有利于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的掌握与拓展,这也说明有时加深教学内容,有利于进行差异化教学,但还要在对全体学生要求的把握层面上下点功夫。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

请大家认真观看这一段视频,并思考下面问题: 课件展示:

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1) (学生观看并思考) 师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 过雪山的战士生活环境寒冷,炼钢工人生活环境炎热,抗洪战士生活环境——也炎热。 师

很好。大家应注意的是抗洪战士生活环境并不单纯是炎热,还有呢? 生2 缺干净水。 生3 蚊虫多。

生4 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

很好!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大量出汗时,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这又是为什么呢?——人体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就是我们在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分为两节,分别阐述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 推进新课 板

书: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我们再看两段视频,思考并讨论。 课件展示:

讨论1: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细胞?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播放视频

2、多媒体CAI—1)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

第一段播放的是草履虫。第二段播放的是血液中的血细胞。 生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师

草履虫和血细胞的生活环境,有相似的地方吗? 生

有,都是液体环境。 师

二者又有什么不同呢?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很好。哪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 生

血浆。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 课件展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人体内的细胞。

人体内的细胞,绝大多数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 课件展示:

细胞内液指什么?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液等。 师

对。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相比,谁多谁少呢? 生

细胞内液多,占2/3。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 生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我们观看下面一段动画,阅读教材P3,思考并讨论: 课件展示:

讨论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讨论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身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讨论3: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哪些? (演示CAI—2)

(学生观看、阅读、思考、讨论)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生1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生2 不同点: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生3 不同点: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不同点:三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

血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组织液也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对。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又可以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课件展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

注意三者相互转化的位点: 1.血浆→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 2.组织液→血浆:毛细血管静脉端。 3.组织液→淋巴:毛细淋巴管 4.淋巴→血浆:左右锁骨下静脉。

我们概括地说,人体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具体到某一个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1.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 3.淋巴细胞——淋巴。

4.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课件展示:

内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个概念:

1.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个体外环境的“外”而言的。细胞外液的“外”是相对于细胞的“内”而言的。两个“内”“外”,着眼点不同。

2.注意从内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上把握内环境的概念。

那么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细胞外液有哪些化学成分呢? 讨论: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

3、HPO4可能起什么作用? 5.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它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学生阅读讨论)

生1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

2Ca2+、Mg2+、Fe2+、Cl—、HPO

4、SO

4、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循环,形成血浆。这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生2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生3 Na+、C1—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图111)

图1-1-1 血浆的主要成分

1.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约占90%。其次是蛋白质,约占7~9%。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师

HCO

3、HCO4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2课件展示:

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 思考:

1.为什么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师

我们在必修1中学习过植物细胞对水分吸收的原理。谁来说一下? 生1 渗透作用。

生2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为什么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 生1 在清水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液浓度,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生2 在较高浓度的食盐水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红细胞通过渗透失水出现皱缩。 师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是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因为其浓度与细胞外液相当,所以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

是的。所谓渗透作用,是指通过半透膜,水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扩散。也就是说,水分的净渗透方向与浓度有关。这时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溶液渗透压。 1.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前面的资料是Na+和Cl—。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 师

(讨论题4)HCO-

3、HPO-4可能起什么作用? 生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师

化学上学过,什么是pH?

pH即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中自由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总结)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4等离子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书: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讨论题5)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它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生

… 课堂小结

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和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这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3.细胞外液的温度能够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推测哪些器官和系统参与了体温的维持。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5.通过以上讨论,是否增进了你对本章首页题诗的理解? 生

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生2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

统有关。

生3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分析(讨论题3),提示了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离子,含量上占优势的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生4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直接参与。具体过程可用图1-1-2表示:

图1-1-2 板书设计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图1-1-3)

图1-1-3 血浆的主要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直接参与。具体过程可用图1-1-4表示:

图1-1-4 活动与探究

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联系必修1所学过的细胞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内容,以及初中所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尝试以图解或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不同形式,用模式化的方法模拟和展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大致过程。 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课外活动进行展示和评比。

第三篇:人教版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手段: 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析物质变化是什么?能量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些部位?具体有哪些变化?

2、有氧呼吸

(1)让学生品读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写出反应式让学生配平,参看课本的图解。

(2)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注意物质变化如

场所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线粒体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反应物 生成物 产生ATP数量 需要ATP数量 氧的关系 葡萄糖

丙酮酸和还原性氢 少量(2) 需要(2) 无关

丙酮酸和水 二氧化碳和还原性氢 少量(2) 不需要 无关

还原性氢和氧气 水 大量(4) 不需要 有关

(3)能量变化

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不同数据: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第二课时

1、引言

提一些有氧呼吸原理用于人们生产实践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比如:“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能用呼吸作用原理,提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吗?”

呼吸作用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酶是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受诸多因素影响,凡能影响呼吸作用过程中酶的各种因素,就必然会影响呼吸作用的速率。

哪些因素会降低呼吸作用呢?

其一是储存湿度,当生物体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时,其代谢速率就会相应增强。

其二是储存温度因素。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其三是氧气浓度。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都会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如番茄储存过程中可抽去空气,补充氮气,把氧浓度调节到3-6%左右。

强调:把氧气浓度减得越低,呼吸作用速率就越低,这种看法对吗? 综上,大致归纳出储存环境的三点最基本要求是低温、低湿、低氧。

2、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概念

缺氧条件下,生物体如何呼吸呢?”。从而引入对无氧呼吸的学习。 (2)无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练习写化学方程式,配平反应式,引导学生分析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

为使学生加深对无氧呼吸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 ①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或乳酸,其产物的差异由什么决定的? ②为什么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

③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如酵母菌,在缺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④能列举出实例来说明在酒精或乳酸中还储存着能量吗?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呼吸场所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

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是否需氧

氧化分解是否彻底

氧化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有小分子有机物存在于最终氧化产物中,如酒精或乳酸

能量释放 产生ATP数目

是否需酶 化学本质 需要酶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需要酶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释放出大量能量

1mol葡萄糖可产生36或38molATP

释放出少量能量

1mol葡萄糖可产生2molATP 彻底

不彻底 第

一、二阶段不需要氧气,第三阶段需要氧

全过程均不需要氧气 无氧呼吸

全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

4、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异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异同

光合作用 反应部位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基粒片层结构(类囊体)的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所需条件 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不需要光,需酶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

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

只需酶 物质变化 代谢类型 进行的时间 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同化作用 绿色植物光下进行

有机物彻底氧化为无机物 异化作用

一切生物及其生活的部分随时随刻都在进与光的关系 能量变化 在光下才能进行

光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与光无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有机物物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其中约有40%左右转移到ATP中,其它以热能散失

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的有氧呼吸作用提供有机营养和氧气,有氧呼吸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讨论的与人类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话题来分析,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提出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吗?”

加强光合积累、降低呼吸消耗,即:想方法加快光合作用的速率,同时又能适当地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

具体措施 适当增加光强 改变光质 延长光合时间

一年两熟、三熟 延长生育期 补充人工光照

增加光合面积

合理密植 改变植物体株形

适当增加CO2浓度

控制栽培密度、使后期通风良好 增施有机肥料 深施碳酸氢铵肥料

适当减少O2浓度 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降低呼吸消耗 加强光合积累的同时,降低呼吸消耗

加强光合积累 加强光合积累 原理 加强光合积累 加强光合积累 加强光合积累

5、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分析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进行各物质转化的原料。

第四篇: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关具体内容标准为:

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

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

3、“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 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课应有2课时完成。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多种细胞器,现安排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少量的“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内容。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

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2、通过绘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加深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学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映一张工厂车间的图片。提出问题:

①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②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③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 引起学生对细胞器的感性认识,导入课程学习。

(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要认识细胞器,首先要想办法分离各种各样的细胞器,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分离出各种细胞器后,观察需要用光镜和电镜。

2、利用学案,老师讲解线粒体和叶绿体。

⑴教师播放光镜和电镜下线粒体的幻灯片引导观察: 线粒体存在于那些植物细胞中? 线粒体的形态是怎么样的? 线粒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

为加深理解,教师带领学生绘制线粒体的结构模式图。 通过资料分析,得出线粒体的功能。

⑵教师播放光镜和电镜下叶绿体的幻灯片引导观察: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吗? 叶绿体的形态是怎么样的? 叶绿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 为加深理解,教师带领学生绘制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 叶绿体有什么功能?

⑶通过列表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

3、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P45~46的课文内容。填写学案:

每个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分别是怎样的? 经过阅读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⑴通过牛奶引出核糖体,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核糖体幻灯片引导观察: 核糖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功能? 核糖体有哪些种类?

⑵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内质网的幻灯片引导观察: 内质网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内质网有什么功能? 内质网有哪些种类?

⑶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高尔基体幻灯片引导观察: 高尔基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功能?

4、剩下三个相对简单,可以提问学生来回答,教师随时点拨。 ⑴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溶酶体幻灯片引导观察: 溶酶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功能?

⑵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液泡幻灯片引导观察: 液泡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功能?

⑶教师继续播放电镜下的中心体幻灯片引导观察: 中心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功能?

5、通过巩固练习来总结8种细胞器。通过投影,出示设计的表格,引导学生完成。通过完成表格,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6、教师分别播放动植物细胞亚细微结构模式图,简要回顾细胞器。通过对比,让学生找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并列表。

7、简单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

(三)、总结

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2、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3、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归纳: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及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多,记忆困难,容易混淆。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应当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安排学生亲手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否则学生的印象或更加深刻。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1从生物圈到细胞

百度文库

【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难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预习案】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研究已经进入________水平,生物大分子______(有或没有)生命。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2.AIDS是由 感染人体的 的 引起的,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大多数人死于 。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_______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熟记)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 6.植物没有 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 层次,又可化做 层次。血液属于 层次,皮肤属于 层次。

【探究案】

一、结合课本P2 问题探讨,回答以下问题

1、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

2、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体哪些细胞?

3、如果离开了活细胞,SARS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归纳与结论: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分析和讨论课本P2的实例,说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实例一:

1、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若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 归纳与结论:

实例二:与草履虫相比,人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在子女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的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归纳与结论:

实例三: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归纳与结论:

实例四: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的病毒。

归纳与结论:艾滋病病毒是 生物,必须依赖于 中生存。生物体的 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死亡。 由以上实例得出:

单细胞、多细胞以及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______。细胞是生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理解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

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各组分在结构上

功能上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本图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思考以下问题:

2、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他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

种群 ;群落 。

4、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和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人: 松树: 草履虫:

5、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这说明了什么?

对于不同种生物(如植物和动物或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会有所不同,越_ ___的生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物其生命系统越复杂,越_____的生物则较简单。

【典例分析】

1.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A。解析 种群是研究一定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它应包括该范围内各个年龄段的所有个体。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答案:C。解析 群落应该包括此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所以A是错误的。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绵羊和山羊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物种,这里虽有八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物种。

【练习案】

一、选择题

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分别属于什么( )。 A.种群和群落 B.种群和生态系统 C.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系统 2.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 3. 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心脏 B.神经元 C.口腔上皮 D.皮肤

4. 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那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核酸 B.细胞 C.10周的胚胎 D.生物圈

6、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7.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集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8.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9.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皮肤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变形虫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⑨一片森林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二、非选择题

10.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试分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

百度文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