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第一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DC6—10DABCD11—15ADBCC16—20CAADA
21—25 DABDC26—30DDACD
二、非选择题
31、(1)闭关政策;目的是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要外来商品可以自给自足。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2)正面的影响:是在西方殖民者企图打进中国市场,展开侵略活动时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反面的影响:A、使中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B、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其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32、(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考试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33、(1)现实生活中有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2分)
(2)漫画中的人物的行为是错误的。(1分)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4分)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漫画中人物把权利和义务割裂开来是错误的(2分);
(3)我们不权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4分)。
34、(1)私人信息如家庭地址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等,私人领域如住宅等(2分)
(2)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1分),但他们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同时也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说明他们缺乏隐私意识。(1分)这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分)
(3)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可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5分)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803——806两个班级,这4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几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三、学期教学目标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
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篇: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第六课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因受列强瓜分狂潮的强烈刺激,各地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急剧高涨,并与各地反侵略、反瓜分、反压迫的群众斗争汇合在一起,终于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讲授新课:
一、 义和团运动
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提问: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哪里?(山东) 提问:那么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是出现在山东?
教师讲述:因为当时的山东是外国教会侵略最为严重的地区,甲午战争中受到日军战火蹂躏;战后,列强又强租威海卫和胶州湾,掀起瓜分狂潮,促使山东的反洋教斗争更加高涨。随后,这场运动迅速发展到北方的许多地区,南方各省也普遍爆发了反洋教斗争,但是这场运动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系统和集中的领导指挥机构。
2、 义和团的成员
主要成员: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小商贩等
3、“扶清灭洋”的旗帜
开始他们练习拳棒、传授武术,以散布传单等形式,进行反清活动。后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他们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树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 学生活动:讨论“扶清灭洋”旗帜的利弊得失
4、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1899年秋,山东平原县的义和拳在朱红灯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取得平原大捷。平原大捷后,义和拳改名义和团。1900年夏,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由于形式所迫,慈禧太后要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以达到同时削弱义和团的险恶用心。于是承认义和团合法。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他们张贴文告,揭露外国侵略者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北京和天津一时被义和团控制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提问:面对义和团的提出“扶清灭洋”,帝国主义列强能善罢甘休吗?
教师讲述:既然帝国主义列强不能善罢甘休,必然要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时间:1900年6月
2、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个国家侵略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拆毁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奋起狙击侵略者,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
到7月中旬,八国联军再次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与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就这样,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下失败了。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学生活动:文件夹《八国联军侵华大事记》
三、《辛丑条约》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达10亿两左右;拆除大沽炮台;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斗争;划定使馆区并由各国驻兵保护。
2、 影响: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辛丑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a、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强了列强的力量。 b、拆除大沽炮台:中国人民的主权遭到严重损害。
c、禁止反抗等: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学生活动:讨论:清末革命志士陈天华痛斥清政府以成为“洋人的朝廷”。他为什么这么说?
课堂练习
一、 基础训练:(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
1、 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 ) A、“自由、平等、博爱” B、“扶清灭洋” C、“灭清灭洋” D、“攘外安内”
2、 由义和团运动引发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 4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
) A、 1900年
B 、1901年
C、 1989年 D、 1902年
5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
)
A、 总理衙门的设立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答案
1、B
2、C
3、D
4、A
5、C
二、能力训练
辛丑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三、实践与提问
阅读下列材料:
义和团揭贴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平安。”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义和团是如何对待“鬼子”的?
2、揭贴的看法有何落后性?产生这种看法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
1、一切全杀尽
2、盲目排外,看不到外国先进的东西。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小编精心推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说明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四、课时安排及措施: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二】
一、学情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八年级三个班,他们在上个学期的社会课内容相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三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
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
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月考答案
1、 选择题(每题两分,共50分)
1——
5、CCACB
6——
10、BDDCC
11——
15、ABCDD
16——20、BCBDC
21——
25、DACDA
2、非选择题(共50分)
26、问题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问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棉纺织业(1分)法拉第(1分)
问题三:电灯、电话、飞机等。(2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过度到工业文明(1分) 问题四:蒸汽机(1分) 蒸汽时代(1分)
问题五:欧洲(1分)非洲、南美洲(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导致该地区落后;欧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2分)
27、问题一:文艺复兴(1分)人文主义(1分)
问题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2分)
问题三:闭关锁国(1分) 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不利于与外国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言之有理即可,2分)
问题四:启示:进步、开放的思想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之,落后的思想则能起阻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问题一:《权利法案》(1分)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二: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1分)
问题三:法国(1分)启蒙运动(1分)
问题四: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碍,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等(答对两点给2分)问题五:BA(2分) 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2分)
29、问题一:中国的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技术已经传入欧洲,欧洲的造船技术提高很快。当时已经日益流行地圆学说(答对两点给2分)目的:为了得到大量的黄金和香料(1分) 问题二:A (1分)功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分)
问题三:明朝(1分)马六甲海峡(1分)非洲(1分)
问题四: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五: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致民掠夺,给美洲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西洋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