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标要求:
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2、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并仔细观察。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计划用两课时授完。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引导学生忆一忆,说一说,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景。(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引导思考回答:
听到毛主席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2、板书课题:
板书: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教学过程: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我国国家性质(板书)
情景活动一:从国徽开始了解我们的国家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①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见教材P4页)
②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③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见教材P4页)
(1)国家的性质
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情景活动二:畅所欲言话主人——
想一想: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如各级人代会,信访举报,各种听证会,免征农业税等。)
2、人民的构成
情景活动三:
想一想:
人民具体包括哪些人?(教材P4页)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吗?
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
教师讲述:
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人;我们中学生是人民的一员。
3、与极少数敌对分子做斗争,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学生阅读教材P5页第一段)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情景活动四:(见教材P5页材料)
说一说: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上述情景表现的就是,人民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
公民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什么是公民权利呢?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呢?
、公民权利谁赋予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是宪法!我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公民权利的含义
公民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有物质保障。(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
3、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权利、受教育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情景活动五:人民公民我来辨(见教材P6页图文材料)
辨一辨:①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②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利?
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比人民的范围广泛。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
板书: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
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我们权利,但有的人享有的权利却无法实现,可见,光有权利还不行,还必须有权利的保障体制。
情景活动六:(见教材P6页材料)
议一议: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2)小寒作为公民里应享有各种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教师小结: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否则就要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1)立法保障(见教材P7页)
(2)司法保障(见教材P7页)
情景活动七: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7页材料)
议一议:
①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是的)
②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情景活动八: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的关系(见教材P7页材料)
※下列具体法律与保障我们的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
⊙行政复议法:保障公民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享有的各种权利。
⊙婚姻法: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
⊙民法通则:保障公民合法民事权益(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
⊙刑法: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不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保障公民在民事案件中行使诉讼的权利。
⊙劳动法:保障公民在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继承法:保障公民对私有财产依法继承的权利。
(三)课堂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威权的利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
(四)本课知识点
见《资源与学案》P1页——“我的新知识”: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
(五)作业:
《资源与学案》上:“我的收获”
一、请你选一选:
1、
2、3。
作业本上:
、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
2、在我国,人民包括哪些人?
3、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什么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4、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权利保障体制?
5、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课标要求:
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提高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对自己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往往只是略知一二,虽然也在行使和享有权利,但权利意识较模糊,特别是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知之甚少,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权利,法制观念较淡漠,这也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一个内在因素。另外,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权的意识也较薄弱。
2、学生的需要: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了解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并且做到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社会上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作为弱势群体的初中生,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意识,学会正确用权、维权十分重要和必要。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置: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呢?
2、板书框题: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案例分析:甜甜成长的经历(学生阅读P8页:材料1,思考回答问题)
①上述材料中的甜甜享受到哪些权利?
②这些权利对他有什么益处?
③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教师小结: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特征
政治
家庭生活
公民权利:涉及
经济
等各个领域,涵盖
学校生活
等领域——广泛性
文化
社会生活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宪法规定的九个方面)
资料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节选):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2、正确行使权利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而真实的,但要注意,权力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否则,就可能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板书: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情景活动一:情景1:旅游车上
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劳累使绝大多数旅客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旅客们皱起了眉头。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你管得着吗?”
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
张亮的说法不对!法律所确认的权力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驶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因此,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板书结论)
(1)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教师可以按教材P10页第一段简述,然后分析讨论教材P9页的情景材料。)
案例分析:(教材P9页的情景材料2。)
说一说:
①在都市生活的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有。但要依照法律的规定文明养狗。)
②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③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这就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情景活动三:情景2:旅游车上
旅游车在继续行驶,张亮四人仍在谈笑,兴致勃勃的张亮边喝着啤酒,便拿出记号笔,把刚编的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随行的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张亮蛮横地说;“今天怎么都和我过不去,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
想一想: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小结:
我们决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行。因此,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板书结论)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案例分析:(教材P10页材料3。)
议一议: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
(不是!蒋某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其危害是,有可能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起社会的骚乱,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等。)
情景活动三:情景3:旅游车上
旅游汽车在继续行驶,突然张亮捂着口袋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谁偷了我的钱包?”汽车内一阵骚动,稍许,张亮盯着旅客甲说到:“刚才就你接近过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钱包,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了,红着脸说道:“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身。”这时有其他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明你的清白。
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该怎么做?
②张亮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
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板书结论)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议一议: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哪些方面的限制?(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板书: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案例分析:(教材P10页材料4。)
议一议:
①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②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①不属于。违反了言论自由的两个方面的限制;破坏社会公德、扰乱了社会秩序。)
情景活动四:情景4:旅游车上
四个青年围住了游客甲,局面僵持着,有几个游客起哄着要下车,这时司机说道|:“前面就是派出所,我们去请民警协助调查吧!”征得大多数游客的同意,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民警的帮助。没多久,警察就查处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帮张亮找回了失窃的钱包,在事实面前,张亮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羞愧。
想一想:
司机的做法启示我们在行使权利时还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
公民行驶自由和权利,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板书结论)
(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
案例分析:(教材P11页材料5。)
议一议:
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吗?
(不保护。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
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我国法律还规定,公民的上述自由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不得随意行使这些权利。如果随意行使行使其权利,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力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相关链接:(见教材P12页链接材料)
案例分析:(见教材P12页材料6。)
议一议:
①小辛的父母有经营权吗?
②据你所知,取得合法个体经营权要履行什么法定程序?
(按照有关方面法律的规定,到工商部门去申请登记,已取得合法的经营权。)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四、作业
、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限制!”你认为此观点对吗?为什么?
2、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3、完成《资源与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收获”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第一框公民的义务
课标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八年级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不多,虽然平时许多行为都是履行义务的表现,但真正作为公民的义务观念较淡薄,另外对公民道德义务的履行较易接受,而对法定义务会感觉比较遥远,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年纪还小,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
2、学生的需要:
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置: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
2、板书课题: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
二、讲授新课:
、我们的法定义务
教师讲述: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请同学们看下边的情景材料。
情景材料一:(见教材P14页材料)
说一说
填一填
付出的根据
付出的好处
不这样做的后果
A
家庭亲情
融洽父子情感
受到良心的谴责
B
对人承诺
赢得别人信任
失去别人的信任
c
(班机纪律)
受到别人尊重
受到班机舆论谴责
D
(法律规范)
受到法律的保护
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师讲述: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
(1)法定义务的含义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案例分析:(见教材P15页材料)
议一议:
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纳税?(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相关链接:(见教材P15页)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教育的权利。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学生阅读教材)
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议一议: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情景活动二:(详见教材P16页材料)
议一议说一说:
①小龚尽心照顾双目失明的孤身老人,体现了什么美德?
②为什么社会对小龚的行为给予高度赞扬?
(①小龚尽心照顾双目失明的孤身老人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②社会对小龚的行为给予高度赞扬,是因为小龚用自己的行动自觉履行了敬老养老的传统道德义务。)
什么是道德义务呢?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想一想:为什么要自觉履行道的义务?(见教材P17页教材)
相关链接:(见教材P17页链接材料)
情景活动三:(详见教材P17页材料)
议一议: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能感动失主、受到人们的称赞?
(单先生拾金不昧的行为,是在自觉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因此,深深地感动了失主,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板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课堂小结
公民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四、作业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2、为什么要自觉履行道的义务?
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第四课时(总第4课时)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课标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语法律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对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忠实履行义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忠实履行应尽义务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增强对国家、社会、集体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2、教学难点:
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对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层次的要求即法律鼓励做的、要求做的、禁止做的,学生认识上可能较为模糊,法制观念和义务观念不强,缺乏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
2、学生的需要:
明确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知道法律鼓励做的,公民应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公民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公民坚决不做,对中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义务,做一个守法、具有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意义重大。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古人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想一想:
这两句古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本课的教学)
教师讲述:
做与不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必须忠实履行。
2、板书框题:
弟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
二、讲授新课:
“为以恶小而为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不能很好地遵循这一古训。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情景材料。
情景材料一:阿强日记一:
阿强对他的朋友阿坚说:“累死人了,天天都是上课,好闷啊,现在老爸老妈又经济封锁,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不能去disco,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打机,人间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此啦!”阿坚立刻回答道:“这么惨啊,我有份好活,100元一个晚上,你做不做啊?”阿强听后,两眼放光,“哇,什么工作,好多钱啊,辛不辛苦的?|”阿坚拿出一只光碟来:“一点都不辛苦,就是卖这个。”阿强一看立即向后弹开了几尺,说:“这怎么行,卖黄碟可是犯法的呀!”阿坚笑着说:“有什么不行,你还是未成年人,法律拿你没办法的,何况这又不是杀人、放火,只不过卖一二张破碟而已,你不卖,别人也照样卖的啦,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不多,你不是不够胆做吧,想不到你时这么一个胆小鬼。”
想一想:
在金钱的诱惑和朋友的游说之下,假如你是阿强,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
未成年人违法,也一样要受到惩罚。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故事中小主人公又会作何选择呢?
阿强日记二:
阿强经不住朋友的一番“好意”刺激和每晚100元的诱惑,不久就加入到了朋友贩卖黄碟的行列。一次,正当他在马路边交易的时候,被公安机关逮个正着。受到了法律的应有惩罚。
想一想:
阿强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
教师小结:
阿坚做出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情,触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想一想:你还知道法律禁止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回答)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教师讲述: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因此,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分析:(见教材P21页材料:中学生贾某,以路灯„„)
想一想:
①受到法律的制裁是贾某、姜某的初衷吗?
②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我们从中受到什么警示?(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教师小结:(见教材P21页教材正文)
法律不允许我们做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那么,法律要求我们去做的事情我们又该怎么对待呢?
情景材料二:地理小组践行法律的行动(见教材P19页)
①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②我们履行法定义务,对自己和国家有什么益处?
教师讲述: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板书结论)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履行法定义务,有益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有益于社会主义事业,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繁荣发展。
“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法律没有禁止性要求,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却倡导我们积极去做。
情景材料三:献爱心(见教材P18页材料)
某中学的1200多名师生,为地震灾区积极捐钱、捐物,奉献爱心。
想一想:
①该校师生支援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讨论)
(体现了我国宪法提倡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②我国宪法提倡和鼓励公民作的行为还有哪些?(讨论)
相关链接:(P18页)(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宪法提倡和鼓励工作的行为。)
教师小结:
法律提倡、鼓励我们做的道德义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积极去做。这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主义文明和进步的行为。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板书结论)
3、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
三、课堂小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公民忠实履行义务,就应心中常有红绿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治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的公民。愿每个同学都能做忠实履行义务的楷模。
四、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收获”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行
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课标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尊重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2、教学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隐患也经常存在,而作为未成年人,很多学生缺乏安全、健康意识,加上法制观念不强,对生命健康权也了解得不全面,以致自己的生命健康经常受到侵犯或伤害。所以教学中,应突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懂得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2、学生的需要:
从现实角度看,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为和隐患,作为未成年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进行了解,从而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辨别,运用法律加以维护。从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行使了这项权利,才能保证其他权利的实现。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看,正确理解并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生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等。
课前准备:
教师:
①搜集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侵犯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典型案例,并整理归类,根据教学需要,请学生帮助绘成漫画并制成。②认真学习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条文和法律依据。
学生:
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关侵犯人格权,尤其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案例。查找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拟采用活动式教学、可运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主题探究等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见教材第三课引言部分)
2、板书课题: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们同在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生命健康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们知道什么是人格权吗?人格权中的“人格”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伟大的人格”中的“人格”含义一样吗?
教师讲述:
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权中的“人格”,是指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的“资格”。所以,人格权也就是做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对自身享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标题)
、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24页材料)
想一想:以上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人格权或生命健康权)
什么是人格权呢?
(1)人格权及享有人格权的重要性
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自然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姓名、肖像、隐私等,是作为一个“人”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格利益”。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权利,称为人格权。人格权,是与民事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因人的出生而当然享有,因人的死亡而当然消灭。
(2)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分为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权是公民作为人的存在,作为权利主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权的享有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利益。因此保全生命不受非法侵害是第一位重要
的人身权利。健康权又称身体健康权,
它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
公民权利(人权)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刑法、民法以
及行政法等法律的共同保护,故意或过
基本权利
失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要根据清洁承
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承担民事责任,
人格权
严重伤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一般都要受
到刑事制裁,并附带民事赔偿,对于轻
生
命
健康权
微的伤害行为或者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任的伤害行为,一般都要承担民事责任。
相关链接:(见教材P25页链接材料)
(3)人格权的内容
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包括哪些内容呢?
物质性人格权
生命健康权
人格权的内容
精神性人格权——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4)人格权的特性
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人身分离。
(5)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26页材料)
议一议:上述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学生讨论回答后,阅读教材正文)
想一想: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教师讲述:(略,详见教材P26页)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26页材料)
议一议: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P27页)
(1)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议一议:
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我国法律作了哪些特规定的?
(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如下问题)
议一议:
①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主要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②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你会怎么做?
(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
三、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和珍爱。
四、作业
见《资源与学案》:
一、请你选择;
二、请你说一说。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课标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引导学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同时注意自我保护。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会用法律武器与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在关爱他人生命、助人救人的同时懂得自我保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理智处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健康权,不仅是行使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自觉尊重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2、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①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学生缺乏健康意识,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他们只认识到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加强生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②由于暴力文化泛滥,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做事容易冲动,加之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使得他们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常会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不仅伤害他人生命健康,也易伤害自己,所以加强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③有些学生有关爱他人生命健康之心,乐于助人,但由于年龄、思维等不够成熟,以致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不能理智地来处理,甚至有时帮助他人的同时,使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危险或伤害,所以加强生命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关爱他人同时珍爱自己的生命。
2、学生的需要:
①作为一个公民,有必要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并学会积极、正确地加以行使,而且生命健康权又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所以应该对此需更全面的了解。②未成年人在思想、心理、行为上都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也存在易冲动、好模仿等弱点,所以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尊重与关爱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学会理智处事。③懂得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也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的需要。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笔记
.尊严对人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不愿失去自己的尊严;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根基,没有了它,人只剩下空空的躯壳,也不就称其为人了;自尊是人格魅力的表现,如果为了眼前小利而牺牲尊严,也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获得的是人们的鄙视和不信任。
人的尊严是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服,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尊严不是一时的得失,更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你是否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大写的人。
歧视别人的危害?
1. 伤害别人的自尊,2.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3.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如何极受歧视的考验?
1. 不能表现出过度的愤怒和痛苦,因为这正是歧视我们的人想要的。2.心胸宽广,乐观开朗,不懈努力积极向上。3.在生活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给自己提出恰当的目标。4.必要时拿出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5.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
如何看待给别人起绰号的行为?
1.给他人起绰号要以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为前提。2.给他人起侮辱性的绰号是歧视他人的行为,即是不尊重他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又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3.这样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影响同学关系的建立,影响集体团结。
为什么要平等对待“弱者”,“怪异的人”,不歧视他人?
这个世界是多样的,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与自己一样。当我们以歧视的眼光和言行对待他们的时候,对方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如何看待明星崇拜?
盲目崇拜既不是信仰,也不是目标,而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尊严,扭曲自我,丑化自我。
如何让看待金钱崇拜?
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诱惑,金钱诱惑便是其中一种。有的人为金钱所迷惑,为了金钱,他们可以作践自己的人格,甚至拿自己的生命铤而走险。会在疯狂中迷失自我,扭曲自我,丑化自我,从而丧失别人的尊重。 为金钱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顾。
盲目崇拜明星等的危害?
会在疯狂中迷失自我,扭曲自我,丑化自我,从而丧失别人的尊重。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遇到挫折,挫折是人生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挫折产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人都或有生老病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同样,天灾人祸也是人力所难免的。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人为因素的限制和能力,如朋友之间出现了矛盾,家长和老师的不理解,某些课程很艰难等。
挫折的影响?
有利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虑,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挫折的积极作用?
挫折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但它却是一剂有效的“良药”。如果没有挫折挫折,没有考验,人的潜能和智慧就不易被充分发挥出来。
挫折对于人们的影响取决于人们遇到挫折时的心态。
消极的心态:遇到挫折是焦虑不安,悲观失落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这是向挫折屈服的消极态度,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获得成功。 走出挫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正视挫折,不回避,端正心态——前提。 2. 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基础。 3. 树立理想和目标——驱动力。 4. 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根本保证。
5. 请求帮助,主动把失败和痛苦像亲人好友,老师同学倾诉。
为什么遇到挫折不能轻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些我们不能逾越的挫折,只是说明“此路不通”,但还有别的“路”可走。生命得来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活着才会有希望,才能有一切。善待自己的生命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会欣赏“自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什么是自卑?
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
自卑心理的危害?
会是自己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影响心理健康。自卑的人自暴自弃,悲观失望,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会使人远离成功。
怎样克服自卑心理?
夸夸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长处,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选准突破口,树立坚定的志向,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
面对青春期的体相烦恼,如何克服和自我调整?
对自己不要太在意。转移注意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有意义,健康,积极的活动。化劣势为优势。积极的自我暗示。
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 2
1. 人际关系紧张。 2. 造成身心伤害。 3. 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害。 4. 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5. 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纪律的处分。
6. 破坏机体团结,是一些集体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什么是宽容?
必计较别人的果实就叫宽容。
为什么要培养宽容的美德?
宽容即使一个人的修养,又是交往基本法则。对别人过失的宽容,显示出一个人的宽广胸怀,可以将冲突化解于无形中。社会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有宽容才又创造,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请你为校园更加安全和谐献计献策?
1. 国家应加强校园安全律法,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2. 有关部门应对校园安全进行经常性检查。
3. 社会应创造条件,确保校园安全,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4. 学校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学校管理。
5. 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什么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言行于与内心一致,说话算数,言而有信。
诚信的重要性?
它是人之根本,社会之根基。不讲诚信,人无法立于世;没有诚信,社会无法正常运转。有了诚信,人生的航船在能安全行驶,到达理想的彼岸。
你身边不诚信的行为?
1. 生活中:考试作弊,借东西不还,抄袭作业,说谎话。
2. 社会中:背信弃义,缺斤少两,制假售假,拖欠工资,虚假广告。
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自欺,不说谎,不做亏心事。 2. 诚信待人,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坚守诺言。 3. 守时守信,尽职尽责,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 4.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诚信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不讲诚信的危害?
1. 一个人失去诚信,他的行为将会处处受到阻碍.抵制,不仅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将妨碍自己的发展。
2.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损害自己的尊严,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
怎样获得别人的信任?
得到别人的信任前提是对别人诚实守信。别人对你的信任来自于你的诚实守信!如果自己诚实守信,你就
获得了别人信任的保证书。
诚信缺失的代价?
1. 企业形象受损,信誉缺失,遭到人们的唾弃,致使企业倒闭或破产。 2. 损害尊严。名誉,甚至遭到法律严惩。 3. 有损国家形象,国格。
4. 给社会带来了巨大伤害,败坏了社会风气,让我们失去了希望。面对诚信危机,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怎样认识诚心需要智慧?
1.“讲实话”要区分场合。
2.实话要讲,但是要考虑表达的方式,不能不尊重人。
3.诚信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得把整个真相讲出来。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当我们知道说出真相会伤害别人的感情时,真诚,善意的掩饰更能显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城乡差异的表现?
1. 外观和自然景色存在差异。
2. 城里人与农村人在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怎样正确对待城乡差异?
城里人和农村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我们的国家就会富强,我们的社会也会更文明。
城乡的差距有哪些?
1. 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2. 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差距 3. 受教育的差距 4. 社会福利的差距
差距产生的原因?
1. 政策倾斜 2. 农民负担过重 3. 不同的体制造成的 4. 城乡隔离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 建国以来偏重城市发展战略,造成了我国工业和农业分割,城乡分治,农民和市民分离的尴尬局面 2. 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人们的观念在变革。
西部的神奇表现在?
1. 壮美的自然景观 2. 厚重的历史文化 3. 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东西部的差距有哪些?
- 5
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各民族平等的理由?
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都对伟大祖国和人类历史作出过贡献,所以各个民族应该是平等的。
RMB上有汉语拼音,回文,藏文,维吾尔文。
我国新型民族的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维护民族大团结的意义?
1. 有利于国家稳定,巩固边疆的安宁
2. 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3. 有利于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尊重,团结互助,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青少年怎样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1. 拥护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3.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请你为加快少数民族的去发展献言献策?
1. 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 2. 鼓励东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西部地区援助。 3. 坚持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各种分列破坏活动。 4. 落实惠民政策,充分调动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
END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 (后五课)
1、2008年12月21日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进一步谋划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做事因为() A教育能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
B只有让人民接受教育,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
C发展教育是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
D发展教育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2、中学生小黄经常上课迟到,有时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后中途退学,这种行为()
A是不珍惜受教育权利的表现B是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C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D是他自己的权利,无可厚非
3、2006年10月12日新华网报道了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而“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位平凡老人的做法() A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成长B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C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D有利于这些贫困学生享有受教育权
4、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A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B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D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5、高亮的父亲认为,要读书就应出类拔萃,像高亮这样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上学也是白上。于是,他让高亮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与他一起跑起了买卖。班里的同学对此事反响很大,争论也很激烈。下面几种看法正确的是()
A高亮父亲的做法侵犯了高亮的受教育权
B“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弃学经商未尝不可
C高亮父亲应立即送高亮回校接受义务教育
D高亮本人应努力做父亲的思想工作,争取回校读书
6、被评为“感动中国”的蓝领专家孔祥瑞曾说“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在平时,孔祥瑞总是看书,如饥似渴的学习。这启示我们()
A知识有助于我们成长B现在可以不学习,等参加工作后再学也不迟 C终身学习是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D 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7、华龙网2008年12月24日电:《我要读书》里“大眼睛“女孩当上银行白领。2005年,“大眼睛”苏明娟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工作。这说明()
A公民只有读书接受教育,才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B公民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C我国社会已经成为学习型社会D公民要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8、2006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核心内容,强调政府应承当的出资义务,旨在保障农村地区孩子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该法的实施,对中学生来说()
A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承担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
B要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C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要全面发展自己,为报效祖国打好基础
9、“金牌工人”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窦铁成,从自学成才到技术创新,从技术超群到无私奉献,在长达29年的自学历程中,具有时代特色的60多本日记、100余万字,记下了窦铁成点点滴滴的奋斗历程。他的设计让中国专家佩服的竖起大拇指:“GOOD!GOOD!中国专家了不起!”窦铁成为我们做出了积极的榜样。向他学习,我们就应该做到()
A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B放弃求学,坚持自学成才
C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D服务社会,无私奉献
10、南坪村村民胡大元一直以种田为生。一年起早贪黑勤奋劳作也没有多少收入。后来,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他报名参加了夜校的学习。在那里,他学习了草莓的栽培技术,于是他按专家的建议,将水稻田改为种草莓。由于学习了草莓栽种技术,当年草莓大获丰收,一年收入竟抵得上此前七八年的收入,他也成为远近有名的草莓专业户。这说明() A种田也要讲究科学文化知识B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教育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
D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教育
11、在下列表述中,属于行使财产处分权的是()
A将自己的钢笔赠与他人B将自己养得狗卖掉
C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课外书D骑自己的自行车上学
12、某银行干部为别人非法贷款所得非法收入20万元,被人民法院依法没收,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这表明()
A我国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B我国法律部不保护非法财产的所有权
C公民用非法手段取得财产,要承担法律责任
D公民用非法手段取得财产,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13、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给予保护。下列属于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财产的方式有()
A请求确认所有权B请求恢复原状
C请求赔偿损失D请求追究刑事责任
14、王某,女,2006年离婚后回娘家与父母哥嫂一起生活,父母病故后,哥嫂说出嫁的姑娘不能继承父母财产。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王某与哥哥继承同等份额的父母的遗产
B王某已经出嫁,无权继承父母的遗产
C王某在哥哥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继承父母遗产
D王某与嫂子继承父母遗产的份额应该相等
15、下列关于遗产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钟某生前的中奖收入属于遗产范围
B只有血缘的子女才享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
C遗产分配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
D刘某可以立遗嘱将自己的合法财产赠送给贫困学生
16、王军的父亲病逝,王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姑姑、叔叔都健在,那么父亲的遗产() A王权有权继承B王军无权继承
C只能由母亲继承D王军的爷爷、奶奶、母亲有权继承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B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
C成年人享有知识产权,未成年人年龄小不享有知识产权
D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18、某电影公司与刘某签订协约,决定把刘某的一部长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在编排的过程中,电影公司不经刘某同意,完全曲解了刘某的意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影公司侵犯了刘某的著作权
B电影公司已于刘某签订了协约,因此可以随意更改剧本
C电影公司变更剧本一定要征求刘某的同意
D著作权属于创作作品的人,任何人如不经创作人同意,不得随意复制、改编、翻译作品
19、下列选项中属于智力成果的是()
A教授撰写的科研论文B某厂生产的汽车
C工人建造的大厦D明星拍摄的电影
20、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公布还不到一周,北京朝阳工商局就在秀水街市场查获了28件仿冒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T恤。而在万通,记者也发现有人在偷卖“中国印”T恤。针对此类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们身边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B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C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保护智力成果的主要方式是停止侵害活动
21、吴某生前与其母亲、弟弟、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其中一女儿已出嫁,吴某死后留下9万元遗产。该遗产应如何分配()
A若有遗嘱,就按遗嘱继承B若无遗嘱,可按法定继承
C不管有无遗嘱,均可按法定继承
D若按法定继承,除已出嫁女儿外,与其生活在一起的人都可以继承
22、余先生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家后一直承担着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两老便立下遗嘱,去世后由余先生继承他们的一套私房。两老去世后,余先生的叔叔却提出要继承该私房。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该由叔叔继承,因为叔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B应该由余先生继承,因为余先生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C应该由余先生继承,因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D该房产由余先生和叔叔共同继承
23、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以下属于公民个人的智力成果的是()
A小杜的话“我的家庭”在儿童画比赛中获一等奖
B明明发明了节水龙头,并申请了专利权
C刘林出版了小说《我今年18岁》
D海尔公司新上市的环保洗衣机
24、下列做法错误的有()
A顾客是上帝,可以提出无理要求B辱骂不认真服务的服务员
C选择商品时大吵大闹D对服务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
25、刘某在某商场用近两千元购买了一件名牌服装,穿了几天后发现是假冒产品,遂到商场要求退换并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商场拒不承认服装是假冒产品并以服装穿过为由拒绝了刘某的要求。对此事看法正确的有()
A商场侵犯了刘某的公平交易权、知悉真实情况权和依法求偿权
B商场违背了经济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C刘某有较强的维权意识,下一步可以到消费者协会投诉,并请求调解
D假冒名牌是生产厂家的责任,与商场无关
26、继国家有关部门查处亨氏美味源、肯德基等公司的产品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事件;2006年5月,国家有关部门又查处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的“假药案”,食品、药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这些事件的存在说明()
A国家应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B应加强对企业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
C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27、有几个消费者在一起谈论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认为制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法律很有必要,并且举出了一些现象来进行证明。下述哪些理由能够说明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专门法律十分必要()
A有的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受暴力的驱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B有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C有的经营场所对消费者进行搜身
D有的销售者不讲诚信,不搞售后服务
28、大学生张某在其澡堂洗澡时,由于过道肥皂水打滑和烫脚池无盖,不慎掉进烫脚池被烫伤。张某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获得了该澡堂的赔偿。张某行使了消费者享有的() A自主选择权B知悉真实情况权C依法求偿权D安全权
29、2006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明确提出,2007年将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以上举措,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这些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保障B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这些举措将使弱势群体进一步得到社会的关爱
D这些举措不利于奖勤罚懒,与社会公平相违背
30、在人类历史上,对公平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下列对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B公平就是每个人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合其天性的职务,每个人在社会中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C公平是人们为生活的更好、更快乐、更和谐而共同制定并遵守的社会契约
D公平就是绝对的公平
3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法律界的希望工程。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表明()
A正义是针对少数人而言的
B正义、法律等都是对于生活在社会上层人物而定的
C我国出台的相关制度提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障
D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32、有位年轻人在外企当经理,被炒了“鱿鱼”,因为他试图漏缴个人所得税。公司的外籍老板说:“在我们国家,偷税和偷东西是一样的。如果某人有偷税的记录,他在法庭上都没有资格当证人。”可见
A每个人都受正义制度的约束
B正义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
C正确的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才能自觉维护正义
D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中复习提纲
中学八年级思品下考试必备资料 第一课 公民的义务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 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 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1、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包括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2、什么叫法定义务?什么是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3、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6页) ①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③自觉履行义务,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
4、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
6、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p18-21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包含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生命健康权是首要地位的人身权利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等。
2、人身自由权概念及内容 (P26)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3、人身自由权被侵犯的表现? 答:非法搜身 非法禁闭 非法拘禁 ?
4、生命健康权的地位(重要性)? 答:(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2)公民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的权利的基础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
5、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为什么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 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6、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7、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保护生命健康权的具体方式(方法.表现)?(p28)应该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10、放弃生命健康权的恶果(危害)?(p28) 答: (1)给亲戚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 (2)较大的财产损失
(3)引发老家无人赡养,又叫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4)自残,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11、如何尊重,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p28)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城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2)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 (3)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 (4)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 (5)关爱生灵,远离暴力,守法助人
第四课 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3、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
38、39) 答:(1)污辱行为:公然辱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身上泼赃 物,都属于污辱行为 (2)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诽谤行为
4、辨析:人人享有名誉权,辱骂他人不可取 答: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辱骂他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轻则受道德的谴责,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尊重他人名誉权。
5、什么是肖像权?(p40)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6、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p40) 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7、肖像的地位是什么?(p40) 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8、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 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9、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0、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1、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p43) (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12、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答:(1)干涉他人行使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 (3 ) 冒用他人姓名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1、隐私的含义(P46)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如家庭地址、身体缺陷、家庭关系,财产收入;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
辨析:隐私就是丑事(P46)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
2、隐私权的含义(P48) 及隐私权意义,必要性?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意义:(1)个人: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2)社会: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3、隐私权的内容(p48-50) (1)私人生活安宁权: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2)个人信息保密权: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查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3)私人通信保密权:公民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有权自己决定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4、应该怎么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隐私?(p51-52) (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2)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5、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1)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 (2)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 (3)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6、人格尊严权(包括名,像,姓,隐)被侵犯后的维权方式(途径)具体要求(诉求) 当人格尊严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7、怎样加强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2) 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3) 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期中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
A.人民
B. 公民
C.国民
D.居民
2、“权利是果,义务是花,只有辛勤浇花,方能结出硕果。”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
(
) A.广泛性
B. 一致性
C.真实性
D.对等性
3、由于拓宽马路,需要拆迁房屋。老吴因拆迁补偿问题与拆迁办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老吴对拆迁不满,于是将有关情况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拆迁办的墙上。老吴的做法是:(
) A、正确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不择手段 B、可以理解的,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
C、错误的,应通过合法渠道反映意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错误的,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忍了算了
4、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 ①小东拒绝父亲让他辍学卖菜的要求,坚持回校学习 ②小明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一个黑网吧 ③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文找自己的哥哥教训那个同学 ④小梅督促做生意的爸爸及时缴足税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选举法》修改征求各界群众意见,说明了
(
)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法律由人民直接制定 C.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D.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
2009年毕业的罗彩霞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书,身份受到质疑。这一切都是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利用职权,弄虚作假所致。他使其女儿突破重重关卡,冒名顶替成了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罗彩霞”,并顺利毕业。据此回答6~7题。
6、王峥嵘等人侵犯了罗彩霞的
(
)
A.名誉权
B.姓名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7罗彩霞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她应该
(
)
A.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C.以牙还牙,以恶对恶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D.说服教育侵权人,使其承认错误,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法律禁止的有
(
) ...A.公民乘飞机前,机场工作人员检查公民身份证和所带包裹
B.八年级学生刘某为集邮私拆同学信件 C.某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
D.班主任为了找学生丢失的钱,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搜身
9.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这体现了对公民__的保护
(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肖像权
D.隐私权 四川省某县中学6名学生家长为让孩子每月拿到460元工资,让他们辍学到一家乡镇企业务工。6名中学生在多次要求父母同意其回校继续读书遭到拒绝后,联名将父母告上了法庭。当地教育部门和执法部门对这6名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送子女回校读书。据此回答10~11题。
10.当地执法部门作出责令6名家长送子女回校读书的判决,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具有(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宪法保障
D.国家保障
11.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利剑②宪法是公民权利唯一保障 ③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④法律是制裁犯罪行为的工具
(
)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2.小波到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他偷拿商场的物品,将他带到治安办公室强行搜身。从法律角度上看,商场保安的这一行为侵犯了小波的
(
)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生命健康权
D.肖像权
13.下列行为属侵犯姓名权的是
(
) A.小卢的继父肖某强迫他改姓肖,小卢不从,继父常以各种借口打骂他
B.小殷常给以同学起外号取乐
C.洪某和陈某是邻居,平时常因小事而争吵,这天洪某又当众辱骂陈某
D.常某偷看别人日记后,将其内容公开
14.有个别人在百度贴吧发帖子造谣说要发生地震,造成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后来这几名造谣者被公安部门依法行政拘留,案例告诉我们
(
)
A.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公民没有言论自由
D.公民要忠实履行义务。
D.公民应该依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不得侵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
15.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正确的
(
) ①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③忠实履行义务是爱国的表现。④某些权利可以放弃,法定义务必须履行⑤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⑥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A 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⑥
16.下列行为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规定的有 (
) ①小刘未经同意就拿走小周的运动服②小亮把小刚的笔赠送给生活贫困的小余③小伟制止了小莉采摘某农场牡丹花的行为④小敏发现有人正在偷盗施工现场的水泥,便立刻打“110”报警。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7.下列行为属于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是
(
)
A. 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有应诉的义务
B. 不得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C. 参加植树劳动,种植和保护树木
D. 不得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
18.下列行为,不属于非法搜查的是
(
)
A.为“严格”管理,工人下班出厂门时要搜身
B.同学丢了东西,教师逐个检查学生书包
C.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
D. 自选商场对其怀疑的顾客搜身
19. 下列行为未侵犯他人肖像权的是
(
) A.在互联网上随意发布他人的照片 B.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C.影楼未经顾客同意将其照片作为店铺陈列品
D.某减肥药厂家未经同意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照片用做产品广告等
20.某学校的老师张某,为惩戒一个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竟在那个学生的脸上刺了个“贼”字,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①生命健康权
②名誉权
③荣誉权
④姓名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学法 守法 用法﹞(9分)
情景一: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肖像上了一家公司的广告宣传单,并被到处散发。 你会: 理由:
情景二:(1)上计算机课时,同学无意间记住了你的邮箱密码,你发现偷看了你的电子邮件。 你会: 理由:
情景三:某天,我在商场购物,商场保安以失窃为由要对我搜身。 我会: 理由:
12、材料一:某市在近30个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开展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万人评议活动。很多单位都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万人评议箱”,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此项民主评议活动。 材料二:有人认为,“参加这次评议活动,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参加万人评议活动,是行使了法律规定的什么权利?(2分)
(2)你认为材料二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4分)
(3)我们应如何加强公民意识,做一个具有法制观念的好公民?(6分)
13.温家宝总理在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的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亲历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只要有一线生还的机会,就要用百倍努力”;“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励了灾区的人民。
(1)总理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出了对灾区人民什么权利的珍爱? (1分)
(2)今天,你想对灾区的孩子们说些什么?(3分)
14.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让学生在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中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1)、国家为什么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3分)
(2)、我们学生自己该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呢?(4分)
15.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1)有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只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请你从法律的角度辨析这种观点。(4分)
(2)应该怎样正确履行义务?(3分)
16.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问题。(4分)
王强是某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对班上喊他绰号“武大郎”的李明一直心有不满。一天放学后,王强和伙伴把李明打了一顿。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王强和李明的言行。
17、探究实践
. 材料一:宁宁与盈盈是好朋友。星期五下午,宁宁要参加学校举办的球赛,便把自己的日记交给盈盈,让她替自己保管一会,出于好奇,盈盈打开了日记本,阅读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并把日记中的一些事情告诉了班上的同学。宁宁回来后,班上的同学正在看她的日记。有的同学还取笑她,这使她很难堪。
材料二:2011年1月中旬,山东省政府在潍坊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新政,其中规定从今年起,高考考生成绩将成为个人隐私,不再对外公布。除招生录取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掌握全部考生的信息。 (1)你是否赞同盈盈的做法?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2)为了人们自由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隐私?(3分)
(3)请你谈谈如何防止个人隐私被侵犯?(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班长蔡某因嫉妒同班的学习委员张某,用手机偷拍了张某在浴室内的许多生活照片,在同学中传看,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嘲笑、挖苦张某,张某感到很痛苦。
(1)蔡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哪些权利?(2分)
(2)分析蔡某的行为有哪些危害?(3分)
(3)作为同班同学,你认为张某应该怎么办?(3分)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A B A B A A D D C C B A C D C
16、(1)生命健康权的珍爱。(2)提示:灾区大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你们要好好活下去!你们的背后有13亿中国人民及世界更多人们的支持和帮助, 你们一定能过重建家园。到那时,我们将一起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答案不惟一,鼓励开放思维)
17.(1)珍爱生命,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2)患病时及是医治,恢复健康;(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帮助。
18、(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4 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公民要正确履行义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第二: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第三: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