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人教版地理八上导学案(精选)

人教版地理八上导学案(精选)

人教版地理八上导学案第一篇:人教版地理八上导学案人教版2013新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城关初中八年级地理导学案No015编制赵春喜审核单元章节名称评讲卷子时间课题评讲卷子课型讲评【学习目标】:评讲卷子,查缺补漏。【学习重点】评讲卷子,查缺补。

人教版地理八上导学案

第一篇:人教版地理八上导学案

人教版2013新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城关初中八年级地理导学案No015编制赵春喜审核

单元章节名称评讲卷子时间

课题评讲卷子课型讲评

【学习目标】:

评讲卷子,查缺补漏。

【学习重点】

评讲卷子,查缺补漏。

【学习流程与措施】

【自主学习】

评讲选择题

组内互评,好学生给后进生评讲。

展示

出错的学生上台展示

评讲非选择题

组内统计找出本组失误最多的题。

组内互评,好学生给后进生评讲。

找出本组发言人。

展示

各组发言人评讲非选择题。

组内互评,好学生给后进生评讲。

展示

出错的学生上台展示

【学习收获】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1[大全]

第六章北方地区班级:八年班姓名新拨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授课人:赵小东编号:课型:展示引领课授课时间:2014年03月09日 课题: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目标:

1、能通过读图,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能在地区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引导:

读课本9页至12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读课本图6.3,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和,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夏季,冬季。大部分地区属于区。

4、北方地区的黑土地和黄土地都是怎么形成的?

5、北方地区降水,耕地多为。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6、由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灌溉水源不足,尤其是季,国家为缓解这些地区淡水资源之不足,采取了措施。但从长远看,本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发展农业。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班级:八年班姓名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7、读10页图6.5,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8、合作交流,并完成课本12页课后活动题

1、

2、3。

达标检测:

1、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下列农作物或农产品不属于该地区的是()

A、甜菜、苹果B、柿子、花生C、棉花、葡萄D、油菜、甘蔗

2、目前能解决华北平原春旱严重问题,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3、下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云贵高原

D、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4、根据所学,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填空:

1)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2)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3)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4)哈尔滨比郑州的年平均气温要(高/低),青岛比兰州的年降水量要(多/少),原因是。 课时回顾总结:

1、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

3、华北平原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

教师寄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导学案

3.《古诗两首》教学案

宝城街道小学

执笔人:王丽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

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贾岛和袁枚的简历以及其他诗人所写的《寻隐者不遇》的诗词。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的作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预习内容:

一、流利的朗读两首古诗。

二、我知道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诗人的名字)。诗中写到的人物有

2.《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诗人的名字)。诗人看到了由

组成的动静结合,灵活生动的画面。

三、我不解

通过对古诗的预习,你还收获了哪些知识或者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或标注在书上。 导 学 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多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小组合作探究(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一首古诗)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品读古诗,想象意境,有感情的诵读。

3.情景再现,演驿诗意。(形式多样,可以合作,也可以单独,加动作朗读等)

三、深入探究

通过诵读、体会诗句,你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四、积累提高

你知道其他诗人所写的《寻隐者不遇》的诗词,请写在下面: 课 堂 检 测

一、解释红色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不知处:

句子意思: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

立:

句子意思:

二、《所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牧童的心情怎样?你是从那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季节:

,诗中的依据:

; 心情:

,诗中的依据:

布 置 作 业

《寻隐者不遇》《所见》这两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把你喜欢的

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吧。 板 书 设 计

寻隐者不遇

诗人与童子的问答

3古诗两首

(唐)贾岛

田园风光的喜爱

(清)袁枚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②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③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对照插图,想象《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形象,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读音 2.读书课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我能熟练地朗读古诗了。

(二)我知道

1.《寻隐者不遇》是(

)代诗人贾岛,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

),地点在(

)

2.诗中涉及的人物有(

)(

)和(

) 3.《寻隐者

不遇

》这

诗,

记叙

了(

)这件事。 4.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寻(

)

遇(

)

言(

)

此(

)

不知处(

)

(三)我不解

对文中不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理解诗意。

1 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2 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

(二)合作探究

这首诗采用了问答体形式,谁问谁答,何处是问,何处是答?都省略了哪些成分?试着加一加。

(三)、精讲点拨, 体悟作者的心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在与童子的问答中,情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大胆想象,积累提高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把古诗

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改写要求:(1) 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描绘周围的景物。(3) 想像对话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4) 适时写出诗人的心情。(5) 结尾出现这首诗的内容。 课堂检测

1.我最棒(试着默写《寻隐者不遇》)

2.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________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

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_________ ,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___________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

“唉!”

诗人叹了口气,彻底________ 了。 作业设计:(任选一题) 1.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2.把你改编的故事讲(读)给你周围的人听,比比谁讲更生动、更形象。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三次转折,让寻访者的心情一波三折,先是满怀希望,后是失望,又有了一丝希望,最后彻底失望。所以在教学时,我在学生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补充完整,这个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简单。我采用男女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再让学生体会诗人心理的变化,由满怀希望——一线失望——彻底失望。由此引出这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再拓展到叙事的形式:人物对话、环境描写、心理活动以及改写叙事文章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课后让学生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将这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总的来看,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达成度较高。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欠准确。预习学案的交流占用时间稍稍长了点,致使课堂检测部分没能在课堂上完整的处理好。

2.古诗改写。大部分同学能展开丰富想象,故事情节描写具体合理;但学生来自各个学校,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稍差点的学生改

写的不够完整,甚至有的只把原句意思写上了。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在大海中永生》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

我会读

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波翻浪涌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奔腾不息

二、我知道

本文是一篇通讯,按照

的线索组织材料,表达了人民对

的怀念之情。

三、我爱搜

我搜集到了邓爷爷生前的很多事迹。

四、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在大海中永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二、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三、深入探究: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四、课文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说话训练)

邓爷爷,我想对您说(

)

《在大海中永生》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看拼音写汉字

Wū yâ

zhǎn

jiāng

shǔ (

)

(

) 新

海(

)

(

)于

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非常新。

(

) 2.低声哭泣。

(

)

3.指海水翻起,波浪急速流淌。

(

) 4.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海

,寒风

伟人的离去„„”作者赋予大海、寒风人的感情,表达了

2.“鲜花拌着骨灰”只告诉我们

,而“鲜花伴着骨灰”不仅说明了鲜花和骨灰一起撒向大海,更传达了

布置作业 做到三个“一”

①我一个邓爷爷的故事。

②背一首怀念邓爷爷的诗。

③唱一首歌颂邓爷爷的歌。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二、我知道:

1.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是说;“

”。

2.黄山被誉为“

”。

3.黄山四绝是

。 4.黄山三大名松分别是

三、我的疑惑或收获: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收获,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合作探究:

1.读课文,了解黄山松在“黄山四绝”中的地位。 2.默读课文,了解三棵名松的特点。

三、深入探究:

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堂检测

一、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陡崖

屹立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盆景

宾客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送客松

,有人把它比作“

山下伸出长长地“

”,好像在跟游客

这段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句:

三、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成语。

1.形容舍不得分开。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

3.形容经过很多艰苦生活的磨练。

(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虽然„„却„„

陪客松

如同„„

”。它向地告别。

)

)

)

送客松

比作„„,好像„„

《少年王冕》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 读一读,再抄写

耽误 晶莹 贴补 高手

孝敬 明媚 牵挂 隔壁

二、读课文,做填空

《少年王冕》一课选自 写的 。文中的王冕是 (朝代)的人,课文主要讲了他 的事。

三、对课文的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和收获,请写在下面:

《少年王冕》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二、读文悟情,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默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三、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交流: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如果王冕很伤心,一幅舍不得的样子,你能理解他吗?可王冕又是怎样做的呢?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少年王冕》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 再带点的正确读音下画“-”。

闷(mân mēn) 天气闷(mân mēn)

运载(zǎi zài) 供(gōng gòng)不起

诸暨(jì jǐ) 积攒(zǎn zàn)

二、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一写自己读文的感悟。

陪同( ) 孝顺( )

积累( ) 抽空( )

所填词语主要从两方面写王冕:一是 ;二是 。这两方面是他成才的重要基础。

布置作业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板书设计

王冕 七岁时

十岁时

十三四岁时

十七八岁时

26《清平乐

村居》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2.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关于《清平乐

村居》的音乐和古诗吟唱的音乐。 《清平乐

村居》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词意。

2.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预习内容:

一、

读一读,抄一抄

低小

吴音

莲蓬

鸡笼

二、根据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积累完成填空。

1.唐

、宋

、元

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2.《清平乐

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

,它的意思是

。本文作者是南宋词人

,他对词中所描绘的生活一定是非常

三、在对词的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收获,写在下面: 《清平乐

村居》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词。

3.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二、读文悟情,合作探究:

1.默读全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全词的句意;

2.熟读这首词,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小组内交流.; 3.背诵这首词。

三、深入探究: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在写下来。

四、积累提高:

恬静的农村常常是古代文人墨客描绘、赞美和向往的地方。积累下列诗句,誊写在读书笔记上:(大屏幕显示)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大成《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清平乐

村居》课堂检测

一、

解释单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茅檐低小”让我们知道这家农户生活比较清苦,但“醉”和“相媚好”又分别是我们感受到这对老夫妇

三、课文插图上的荷叶、荷花十分惹眼,由此你会想到诗句:

。请为书上这幅完整的插图取个名字:

。 布置作业

1.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老人

孩子

第五单元18《莫高窟》教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环境教育:

知道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价值以及周遭环境保护对其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莫高窟》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我会读: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3、4自然段。

二、我会填:

断崖( )壁

威风( )( ) ( )妙( )肖

( )( )赞叹 精( )绝伦

宏伟( )( ) 漫天( )游

( )败无能

三、我知道: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全文的结构是

2.壁画上的飞天吧,有的

; 有的

;有的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伸展双臂,翩翩起舞„„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下面: 《莫高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3.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默读课文,知道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莫高窟,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小组交流并进行背诵。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并理解“结晶”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者对莫高窟在我国文物保护中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四、

积累提高: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要保护文物及其它的特点和研究价值,请写在下面:

《莫高窟》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下面打“∨”。 卧佛(fó

fú)

鲜明(xiān xiǎn)

银弦(xián xuán)

经卷(juàn juǎn)

二、

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难点:

感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效果,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装满昆虫的衣袋》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大屏幕显示)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鸟栖虫居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二、我知道

1. 课文主要写的是著名的昆虫学家( )从小就对昆虫非常( )的故事。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采用了( )表达方法。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下来。 《装满昆虫的衣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2. 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三、集体交流,深入探究

学生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四、拓展延伸,积累提高

请同学们当当小导游,为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的法布尔的雕像做一次精彩的介绍。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míng

fǎng zhī guān chá

zé mà

lā jī

diàn táng( ) ( )( ) ( )( )( )

二、补充词语。

五彩( )纷

满( )而归

( )气冲冲

兴( )勃勃

鸟( )虫居

( )(

)囊囊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和文学家( )从小就对昆虫( )的故事。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是( ),一件是( )。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难而进( )。

布置作业

以“我和昆虫交朋友”为题,介绍自己喜欢的昆虫。

第七单元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第3节,第7节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林冲棒打洪教头》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预习内容:(大屏幕显示)

一、读一读,再抄写

枪棒 款待 衣裳 理睬 依草附木

推辞 较量 白昼 羞惭 措手不及

二、填空:

《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 (朝代) (谁)写的长篇小说 。课文主要写了 发配 途中路过

的庄上,与 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三、对于课文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收获,请写在下面:

《林冲棒打洪教头》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第3节,第7节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默读课文,说一说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 2.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够复述课文。

三、深入探究:

你对《水浒传》了解多少?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检测(大屏幕显示)

一、《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中有不少较难理解的词语。请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发配:

躬身施礼: 权且:

何故厚待: 乃是:

二、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1)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 (2)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3)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

布置作业

1.向好友或者家人复述课文。 2.读《水浒传》中自己感兴趣的章回。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理解词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学习过程】(大屏幕显示)

一、我能读 1.课文诵读小擂台

要求:组长指定每个小组成员读一自然段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评一评好在哪里。

2.认识词语我最行

休养 妻子 脸庞 探望 姹紫嫣红 摇晃 染红 欣赏 散发 愉快

二、我能填

我认为本课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 ”和“ ”两件事,反映了父子间的 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 。

三、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三个) 例:红扑扑(abb)

例:各种各样(abac)

四、我质疑

在预习中,我不明白的是:

(要求:先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组员帮助解决,小组成员都不能找到答案的,由记录员写在预习学案上,准备全班交流。)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大屏幕显示)

1.你认为高尔基的儿子为什么给父亲栽种花草?

2.第七自然段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有又指什么?你怎样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

3.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者句子。

三、深入探究:

你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最大的收获有重点地简要写在下面。

四、课文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高尔基说些什么?(投影出示说话训练)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堂检测

一、拼一拼,写一写。

rǎn hóng xiū yǎng xīn shǎng yú kuài ( )( ) ( ) ( ) yáo huàng qī zǐ chà zǐ yǎn hong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傍晚,彩霞 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 儿子种的花,心里 。瞧,那些 花朵多像儿子

啊!

2.“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 , 引来了 。”请你试着给“姹紫嫣红”换个词语: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作业

替班级或家里做一件事,体会付出的喜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

儿子 种花

(爱) 高尔基 寄信

第四篇:【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基础过关]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 C.海平面下降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3~4题。

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4.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C.海水膨胀

B.全球变暖 D.地面沉降

(

)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6.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难耐 B.家园将被淹没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7.下列对策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

)

(

)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C.①②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8.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你认为可能的是

A.因为人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健康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B.全球变暖只会对低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D.全球变暖只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9.读材料和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纯净的海滩、一碧无顷的海水、温暖的阳光,马尔代夫一直被人们视为度假天堂。但你能想象,这样美丽的地方要在2100年彻底变成一片汪洋吗?事实上,如果人类再不控制碳排放,改善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悲剧就会上演。面临被淹没命运的国家不止马尔代夫一个。如果人类不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它们的消失,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简述其原因并提出可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

[能力提升]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10~11题。 10.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 m~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11.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下图为“某城市某月清晨低层大气纵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

) (

)

12.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层次是

A.①②

B.②

(

)

C.③

D.①③

13.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关于造成这一事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热岛效应”

B.工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大量的CO2,出现“温室效应” C.地势低洼,烟尘太多,空气对流被抑制等因素综合作用 D.商业区、居民区所处的低洼地势 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大气人为产生CO2的排放量与平均气温变化(图甲)和世界主要排放CO2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图乙)。

材料二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在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7%、欧盟8%、日本6%。

(1)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趋势关系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____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_______面积的减少有关。 (3)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4)结合图乙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排放CO2总量最多的发达国家是______。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50~2000年世界气候明显变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________,其中,中纬度地区________,低纬度地区________。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3点)。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答案

1.B 2.C 3.A 4.B 5.A 6.B 7.D 8.C

9.(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地冰川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 (2)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措施: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0.C 11.D

12.B 13.C

14.(1)呈正相关(或CO2量排放越多,平均气温越高)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增加,使气温升高

(2)矿物能源(或煤、石油、天然气等) 森林 (3)发达 发展中 (4)新加坡 美国 15.(1)暖 自然 人为

(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 明显变暖 变暖不明显

(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

第五篇:【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一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推荐)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过关]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据此回答1~2题。 1.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

(

) B.氧和氦

C.氢和氦

D.氧和氮

(

) 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4.太阳黑子和耀斑

(

)

(

) A.都发生在①层

C.都发生在②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

) 5.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C.生活耗能降低

B.风力电厂增产 D.卫星导航失效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6.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 A.云雾

B.流星 D.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2月19日消息: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监测显示: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这是第24太阳活动周迄今最大级别的耀斑爆发。据此回答7~8题。 7.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8.上题所述影响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

A.黎明

B.中午

(

)

(

)

C.傍晚

D.午夜

9.读“台湾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南多北少的原因是什么?

(2)在图示地区,相同纬度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10~11题。

10.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可能是

A.155 3 300

C.190 2 900

(

)

B.170 3 550 D.210 2 800

(

) 11.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低

C.植被好坏

B.海拔高低 D.云量多少

2009国际天文年是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性活动,希望通过天文观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激发个人的探索发现精神。读图回答12~13题。

12.读上图,有关描述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CM

-

3以上

13.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9月7日13时40分,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信几乎全部中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14.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

)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

)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 A.北京、海口、贵阳

C.昆明、兰州、郑州

B.上海、重庆、台北 D.杭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3年3月7日的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展示了近日的太阳黑子活动。科学家普遍认为,2013年是当前太阳黑子周期的高峰年,年内将出现“太阳活动极大期”。 材料二 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图

(1)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耀斑活动为什么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

1.C 2.A 3.A 4.B 5.D 6.C 7.B 8.B 9.(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北方反之。

(2)西多东少 西部处于山脉背风坡,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东部反之。 10.C 11.D 12.D 13.B

14.(1)D (2)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广州地处沿海,气候湿润,阴雨天多。 (3)C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15.(1)耀斑

(2)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