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第一篇: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了解20年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20年代诗歌的发展流变 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1、风行一时的小诗创作1923年1月,冰心《繁星》由商务社出版;5月,《春水》由新潮社出版 1923年12月,宗白。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

第一篇: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

了解20年代诗歌的发展流变

了解20年代诗歌的发展流变 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

1、风行一时的小诗创作

1923年1月,冰心《繁星》由商务社出版;5月,《春水》由新潮社出版 1923年12月,宗白华《流云》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5年3月,梁宗岱《晚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20年代中期起出现的新月诗派和象征诗派。

3、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渐次兴盛及其对早期新诗的影响。

蒋光慈《新梦》,1925年1月上海书店

掌握早期白话诗、郭沫若《女神》、湖畔诗派、、小诗体、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的特点及代表性诗人与诗作

学习现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

一、新诗的诞生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三、浪漫主义诗歌

四、湖畔诗派

五、小诗

六、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七、纯诗概念的提出——早期象征诗派

一、早期白话诗

1、胡适与《尝试集》

1920年3月,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现代白话诗最早的一批婴儿 。

诗歌理论:说话要明白清楚,材料要剪裁、意境要平实、最扼要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

评价: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中挣脱出来 理论主张:

作诗如作文

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音节

白话诗歌

2、其他白话诗人 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 重实感,少想象,偏于理;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随感情起伏自然变换节奏和句式的散文化倾向。

二、浪漫主义新诗 创造社——浪漫诗派

1、问题意识:

针对早期白话诗缺少“诗味”、想象、激情等展开批判,开始构建新诗。

2、理论主张:

郭沫若: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诗=(直觉+想象+情调)+(适当的文字)

3、郭沫若与《女神》(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别号鼎堂,曾用笔名沫若等,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 该诗集分为三辑:

第一辑是三部历史题材的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又称为“女神三部曲”。 第二辑30首诗,属于惠特曼式的雄浑风格的诗歌,集中了郭沫若“五四”时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第三23首诗,主要是诗人早期受泰戈尔、海涅影响而写的小诗,以及1921年回到国内写的,风格趋于冲淡、清丽。 思想内容:《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是诗化的五四精神。《女神》不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却是中国旧诗与新诗分野的真正的界碑。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中国新诗真正的奠基之作。

1、《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炉中煤》

2、《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是高扬主体的力作。《梅花树下的醉歌》《光海》《浴海》《地球,我的母亲》。

3、《女神》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凤凰涅槃》《炉中煤》 4 、反映了劳工神圣的思想。《匪徒颂》 艺术特色:首先,《女神》中最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常常高大雄伟,被人格化,情绪化,充满色彩。

其次,奔放豪迈的主观抒情,气势磅礴的格调。

其三,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创造出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诗。

4、《女神》的时代特征

精神气质——破旧立新、狂飙突进 中心内容——表现自我 诗体特征——绝端的自由

5、历史评价

(1)五四的自由精神+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使得《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品。(2)不足

语言缺少提炼,过于铺张直露,欧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三、湖畔诗派

1、诗人与作品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出版他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蕙的风》,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文学史上称这四人为“湖畔诗人”。

2、特点

他们的诗是真正意义的“五四”的产儿,是“没有沾染旧文章习气老老实实 的少年白话诗”。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赞颂的又只是清新,美丽的自然,而非神秘,伟大的自然;所咏歌的又只是质直,单纯的恋爱,而非缠绵,委屈的恋爱。” 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他的诗注重抒情,有自己独立的创造与贡献 。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现出了艺术的节制,内心的激情不采取直接倾泻的方式。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在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哀婉清丽,语言明净,大致押韵。早期代表作品是《一条小河》、《蛇》。

四、小诗

1、特点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小诗的出现,—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

2、来源

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

3、诗人与作品

1 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五、新月诗派

1、概念

是指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活跃至30年代初期的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一个新诗流派,他们以系统的理论主张和鲜明的诗风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积极提倡并实践现代格律诗,亦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2、历史意义: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需要出现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守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所担负的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命。 理论主张:在新诗已经基本立足后,新月派所要做的: 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二是把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成为诗”,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的旗帜,中国的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4、徐志摩(20年代散文)

5、闻一多三美

六、早期象征诗派

1、理论主张

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指出: “胡适说:作诗须如作文,那是他的大错。”

“先当散文去思想,然后译成韵文,我以为是诗道之大忌”, “得先找一种诗人的思维术,一个诗的逻辑学”, “用诗的思考法去想”,

用“超越”散文文法规则的“诗的文章构成法去表现”。 “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创作“纯粹的诗歌”。

2、诗人与作品

诗人:穆木天 、王独清、李金发、冯乃超、胡也频 王独清《玫瑰花》穆木天《雨后》

3、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诗集。

思考题

1、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之间的承传关系。

2、简析新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3、简述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

4、李金发诗的艺术特色和缺失。

20年代喜剧

1905年汪优游组织同学,成立中国第一个业余剧团,演出《官场丑史》。 诞生期:

1、春柳社:1906年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欧阳予倩等。是中国最早的现代话剧社。

2、民众戏剧社

1921年成立,成员有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

3、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成立,成员有应云卫、谷剑尘等。

二、20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社会问题剧

胡适 《终身大事》是第一个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田亚梅:“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应该自己决断”

陈大悲《幽兰女士》从家庭入手来分析社会问题。3.欧阳予倩 现代戏剧家、电影事业开拓者。建国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这一时期戏剧代表作有《泼妇》《潘金莲》等 创造社剧作家:1.郭沫若

代表作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2.郑伯奇 《抗争》被洪深誉为最早显露“反帝意识”的独幕剧。 丁西林——“独幕喜剧的圣手”

田汉: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南国戏剧运动的领导者。 1920年第一个剧本四幕剧《梵峨嶙与蔷薇》。 《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南归》《古潭的声音》等是代表之作。(“两夜一死”)

30年代加入左联

创作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 写电影剧本。40年代代表作

《秋声赋》与《丽人行》。 建国后

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改编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作品。1968年被迫害致死。

二、田汉剧作的特征(P107)

1、新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新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逐步增强的现实主义因素,戏剧性与抒情性的互相依存。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 。 三幕话剧《名优之死》

田汉戏剧的艺术风格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交互辉映

2、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剧作趋向成熟。

20年代文艺思潮 学习内容:

1.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外来思潮与文学社团; 3.初期文学理论建设; 4.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的背景和动力

1、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

2、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 壮大

3、辛亥革命后不到二十 年的时间,是中国思想的 “黄金时代”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

1、陈独秀与《新青年》

2、《新青年》的两项主要工作:(1)倡导思想自由,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 (2)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

三、五四文学革命(1)胡适与《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1917年1月) (2)陈独秀与《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第二篇宣言(1917年2月)

2、文学革命的响应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的“双簧信”;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的文学》 《每周评论》、《新潮》

3、文学革命的论争

1)对"国粹"派林纾的斗争(1917年-1919年 (2)与“学衡派”的论辩(1922年) 3)与“甲寅派”的论争(1925年) 4)新文学阵营内部的分化与斗争

4、文学革命的实绩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第二节 五四时期外国作品的译介和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一、外国作品的译介

二、文学社团的兴起

1、文学研究会: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

2、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 浪漫

3、新月社: “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 第三节 文学革命初期理论建设

一、为文学革命寻找根据,证明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二、胡适的理论:侧重从语言、形式方面为文学革命寻找突破口

1、“白话文学”论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4月《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2、“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白话文学史》

3、主张采用写实主义 《易卜生主义》、《谈新诗》

三、周作人的理论: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建设 第四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三个阶段:

1、1917-1919,文学革命初期。创作刚刚萌芽,是准备阶段。

2、1919-1926,思想最解放,创作最活跃。第一代重要作家登上文坛,创作流派开始形成,各种文体有了较大发展,新文学初步站稳脚跟。

3、1926-1927,革命形势发生巨变,创作沉寂。对于“革命文学”的理论提倡和最初的创作实践,为下一时期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 需掌握知识点:

《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 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 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一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第二十六章

新诗 (1937.7——1949)

二、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其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人,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体诗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新诗派: 抗战结束以后,,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佳等西南联大诗人回到北方,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刊物发表诗作、诗论,与南方的唐湜、陈敬容、唐祈、杭约赫等诗人相呼应,形成40年代一股重要的诗歌力量。他们抛弃“诗的本质是抒情”的诗学观,追求“新诗戏剧化”,把传统主观抒情诗变为戏剧性的客观化处境。他们提出诗“纯粹出自内发的心理需求,最后必是显示、象征 、玄学的综合传统。1980年代,该诗派又被称为“九叶诗派”。

2、穆旦穆旦(1918—1977)是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1)穆旦的诗深入持久地探索、表现“自我”。穆旦诗中的“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诗八首》既是关于爱情的诗,也是关于自我的诗。其中的情爱主体被困于灵与肉、理性和感情、时间与空间、我与你等一系列矛盾之中,抒情主体分裂而痛苦。

(2)穆旦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人生的现实中探讨个体,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认现实,成为穆旦诗的显著特点。 第二节 敌后根据地的

诗歌创作 40年代解放区“文艺为工农

兵服务”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民间诗歌资源成为主要(唯一)的资源,盛行在民间传统歌谣形式中注入革命内容的“新歌谣”,最著名的如《东方红》。此外,还出现一批传诵一时的长篇叙事诗

《王贵与李香香》(1946)

作者:李季

是解放区在延安整风

运动后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

堪称歌谣体新诗典范。诗歌描

写农村青年王贵和李香香悲欢

离合的爱情故事,却融入革命意识,将传统戏曲“情人历难而团圆”模式,创造性转化为“在革命(与爱情)的考验中成长”的新诗歌模式。艺术上采用了陕北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又加以改造,完成民间抒情诗体向现代叙事诗的转化。

40年代文学思潮及运动:“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全称,于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老舍主持日常工作,会刊是《抗战文艺》,“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实际生活,在推动抗战文艺运动特别是国统区文艺运动的发展上做出了极大贡献。

2、地域政治文化的形成 a、国统区文学

40年代文学思潮主潮 时段性明显:

Ⅰ、抗战初期(19

37、7——19

38、10)

爱国主义激情,亢奋乐观;

Ⅱ、抗战中期(19

38、10——19

44、9)

对现实、历史的反思,深沉凝重; Ⅲ、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19

44、9——19

49、9)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讽刺暴露,喜剧特征 b、解放区文学

基调:明朗、素朴、少有变化。 Ⅰ、新主题、新人物、新题材的出现 阶级斗争主题,翻身解放的“新人”,民族战争、阶级斗争、劳动生产的题材。 Ⅱ、新形式的出现

民族化、大众化的形式

c 、沦陷区文学及上海“孤岛”文学

华北、东北沦陷区,1941年12月后上海、台湾、香港沦陷区。 夹缝中生存,雅文学、俗文学对立中接近 上海“孤岛”文学 19

37、11——19

41、12 上海“租界”,坚持创作,配合抗日救亡活动,表达抗争异族侵略的意识。活动主要集中在戏剧、杂文两方面。代表人物于伶、钱杏邨、唐弢等。

《讲话》内容①是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

②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

③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特定背景下的、特定的文艺政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正确性、权威性以及统一思想的重要作用,但后来扩展到整个中国甚至延续近四十年,就显示出其弊端;④过于偏重文艺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忽视了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超阶级的、审美的特质;

⑤其所提倡的文艺创作模式及批评标准由于过多的强调了服务政治,结果导致了长期以来的创作、批评的简单化、概念化;

⑥毛泽东的个人权威性及维护权威的力量长期以来压制了对其质疑和修正的呼声,造成了文艺的停滞和发展。 “战国策派”:是指主办《战国策》杂志的一些人。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林同济、陈铨、雷宗海等人。

40年代小说

张恨水(1895-1967):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 。《啼笑因缘》

《金粉世家》

承袭了晚清谴责小说的传统作风,其最高境界是暴露黑暗 。 后期“抗战十言情”

黄谷柳(1908——1977),原名黄显襄,广东梅县人。代表作《虾球传》

3.文化分析小说 巴金《憩园》、老舍《四世同堂》、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 师陀(王长简)主要风格:

抒情含蓄深沉,语言生动简约, 极富散文的风致和诗的韵味。 4.人生探索小说

路翎代表的“七月派”小说

5、通俗与先锋——都市新小说 予且的新市民小说 张爱玲(1920-1996。 苏青的《结婚十年》、《歧途佳人》 梅娘的《蚌》、《鱼》、《蟹》(水族系列) 徐訏的《鬼恋》、《风萧萧》 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等

第二篇: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文档

20世纪20年代美国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是我国史学工作者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对此研究十分薄弱,成果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在于,史学工作者普遍认为20年代美国经济是虚假繁荣,它为30年代大危机埋下了伏笔。然而笔者认为,20年代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它是从自由放任走向全面国家干预的过度期,它把保守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它处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尾声阶段,它经历了两次危机中间的繁荣阶段。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宝贵的经验,又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并汲取历史的教训。

一、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

20年代柯立芝繁荣时期国民收入飞速增长。1918年美国国民收入总值为645亿美元,1919年为630.93亿美元,1920年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民收入下降到578.84亿美元。此后国民收入又持续稳定增长,到1929年国民收入总值达828.1亿美元(1)。

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繁荣而带来的好处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和繁荣的20年代,始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少数富有的人占有的国民收入的比例急剧上升,而下层劳动人民占有的比例则越来越少,而这一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这是20年代美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根基。就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差异而论,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表明: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却只占有8%的财富,而它们的人数却在1.04亿以上(2)。到1929年美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调现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量利润都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1929年资本家在制造业中的纯利润比1923年增加了28%,垄断公司纯利润总额1923年为38.72亿美元,1929年为57.6亿美元。这些公司对投资者付出的利润,1923-1929年期间由32.77亿美元增加到49.24亿美元,7年间公司支付的红利、利息总额高达880亿美元(3),这样作为国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巨额资金,则以红利和利息的形式分别流入了美国大中小资本家和富裕阶层者的腰包。在家庭收入方面,1929年,美国住在城市的家庭总数为2750万个,有近1200万个家庭年收入在在1500美元以下,占美国家庭总数的43%多,其中有600万个家庭收入在1000美元以下,占美国家庭总数的21%强,有近2000万个家庭(含1200万个家庭——笔者)年收入在2500美元以下,大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71%。据估计,当时维持象样的生活标准,起码得2500美元(4)。另一方面,在14816个城市家庭(占美国城市家庭总数的0.05%强——笔者)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最富有的36000个高收人家庭的年进款额总和大致等于年收入在1500美元以下的1100万个家庭进款总和(5)。在个人收入方面,1920-1929年,按全国人口平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然而在同一时期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上层人口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7492美元提高到13114美元,提高了75%左右,1929年占全国人口10%的上等阶层占有全国可自由支配总收入的40%(6)。也是在1929年,年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翁达到40000个(7),占总人口5%的人垄断了国民收入的26%(8)。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个人收入的差异。在整个20年代中,工业的产量增加了50%左右,可是工人获得的工资按实际标准来计算增加还不到30%。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获得的工资占它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17.5%,1929年在经济如此繁荣的情况下,只占16.5%,反而下降了1%(9)。就经济部门而论,20年代没有出现增长和繁荣的工业部门如纺织工业、煤炭工业和处于慢性危机之中的农业部门,劳动者的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众所周知,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而国民收入的平均分配程度又是判断人民的一般福利的唯一标准。由于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极大不平衡性,造成美国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由于美国下层劳动人民国民收入分配量相对日益减少,购买力日益下降而导致生活贫苦。另一方面,美国上等富裕阶层手中积聚了无

限的财富。但是他们把大量的钱用于投资与投机而很少购买物品。据估计,20年代每年收入不到2500美元的家庭,进款额的十分之九花在物品和劳务上,每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花在物品和劳务上的仅占一半,年收入50万美元的家庭或收入更多的家庭花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费用不到进款额十分之一(10)。由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有限,富裕阶层又很少把他们的钱用于购买物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萎缩。而20年代美国政府对经济持不干预的态度,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在无政府状态中进行,生产无限扩大,使产品过剩日益严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从而使引发经济危机的因素不断增长。

二、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

从1913-1920年,美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利润所得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以及公司利润的不断增加,税率不断提高。1913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年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单身汉和年收入在4000美元以上的已婚者,征收1%的个人所得税,所有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者,再征收6%的附加税。到1916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1%提高到2%,1917年提高到4%,1918年提高到12%,在1917年附加税额从6%提高到50%,到1918年提高到65%。在公司利润所得税方面,1913年美国法律对公司年利润超过5000美元的部分征收1%的利润所得税,到1917年提高到6%,1918年提高到10%。此外.对所有利润相当于股本15%的部分征收25%的超利润所得税,相当于股本20%到25%的部分征收35%,对相当于股本25%到35%的部分征45%。仅超额利润所得税,在1917年为国库提供了16.38748亿美元,1918年为25.05566亿美元(11)。这种税收政策一方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客观上起到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使下层劳动人民和上层富有者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但到了1921-1922年,美国经济开始走向稳定,美国总统哈定及其继任者柯立芝采取鼓励工商业发展和不干预经济事务的政策,主张降低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公司利润所得税税率以利于投资。大多数企业界的垄断资本家也纷纷摇旗呐喊,要求大幅度降低税率,并要求美国铝业大垄断资本家梅隆任财政部长,梅隆上任后,从维护垄断资本家和富裕阶层的经济利益出发,寻求降低税率的理论依据。他说,经济繁荣是由上向下渗透的,鉴于此应该减低对富有者的征税标准,政府更不要干涉经济事务。他还指出,赋税的负担最好应压在低收入阶层的身上,向富人征税会阻碍投资,从而延缓经济的发展(12)。于是,一些新的税法纷纷出台,大大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所得税税率。1921年梅隆曾经敦促国会取消超额利润所得税并将个人收入所征附加税的税率从65%减到32%,以后再减少到25%。梅隆的减税方案未获国会通过,但1921年的税法还是将个人收入附加税的税率从65%减少到50%(13)。1924年国会同意将个人收入附加税的税率从50%减少到40%(14)。1926年新的税收法,又将个人收入附加税的税率从40%减到20%。1928年的税收法,个人所得税及附加税税率未变,但削减了公司利润所得税率(15)。

20年代税收政策不仅偏袒富人,而且偷税漏税成风,并成为一种体面的事情。20年代无论是个人收入所得税法还是公司利润所得税法都存在漏洞,然而梅隆掌管的财政部却视而不见,美国上层高收入者便利用这些漏洞逃税。逃税的方法很多,如把高收入在家庭成员中间分散从而逃避高额收入附加税、利用所谓假卖股票的办法(即把股票卖给自己的家庭成员)来制造亏损、通过假赠予逃税(1926年国会废除了赠予税)、投资免税证券等(16)。梅隆是逃税队伍的排头兵,他把股票转移给他的家庭成员所控制的控股公司,进而制造自己的亏损是他惯用的伎俩。1931年联邦政府捐税委员会提出申诉要他补交当年的308.9万美元的税款时,他马上运用老方法制造了当年的亏损,只交了64.7559万美元的个人所得税,在此以前他所逃避的税款不计其数。20年代美国花旗银行总经理查尔斯.米切尔把61万股股票亏本280万美元卖给了他的妻子,从而逃避了657112美元的所得税。在1927到1933年之间,美国收入局情报组总共查获1.82亿美元逃税

(17)。一般逃避所得税者更是司空见惯。

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虽然鼓励了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富有者对工商业的投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但也使美国工商业利润之高超出常规,再加上盛行的逃税之风,从而使富有者

的收入急剧增加,国民收入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同时也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扭曲的高关税政策

应该说19世纪美国实行高关税政策对其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进入20世纪美国推行高关税政策对其经济发展则是十分有害的。

美国联邦制国家建立后,尤其是南北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美国曾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行了近百年的高关税政策。从其目的来看,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护民族工业两者兼而有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和作用更加明显。正是主要在高关税政策的保护之下,美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860年美国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二流工业国,在工业国行列中排行第四,到1890年,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其工业产值几乎等于英国、德国、法国三个主要工业国家产值的总和(18)。1901年英国罗斯伯里勋爵甚至宣称,大不列颠很怕同美国搞经济竞争,因为美国拥有的生产能力无与伦比。他甚至说他的演说稿也是用美国制造的打字机打出来的,成千上万种产品,不管在欧洲什么地方制造出来,都不及美国制造的同样的产品那么适用,那么便于操作,那么廉价(19)。美国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竞争对手的实力。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1912年,塔夫脱开始与加拿大谈判签订有关互相减少关税的贸易协定,但是塔夫脱的的努力遭到挫折,因为美国西部的农场主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生怕加拿大的小麦和其他农产品涌进美国市场,并迫使加拿大放弃了谈判(20)。威尔逊主政后,推行所谓的新自由改革,出台了1913年的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令。这一法律将一般商品的关税率降低了37%到27%,但是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专类商品的项目,增加了免税商品的项目。降税的商品中包括棉纺织品、食糖、铁矿石、钢轨、农具、兽皮、皮靴、水泥、煤炭、木材和纸浆,以及许多农产品。美国历史学家称该关税法远非自由贸易措施,但它却扭转了(内战后)50年来一直实行、几乎不曾受到严重挑战的一种关税政策(21)。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说,就其主要方面而言,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贸易关税因为钢铁、羊毛、鞋、长筒靴等,连同农具和其他产品都被列入自由贸易范围(22)。

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膨胀,而欧洲各国经济一片凋敝。应该说这为美国进行自由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条件,美国应当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推行门户开放政策,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然而,20年代的美国历届共和党政府却秉承了美国镀金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战,美国的国外市场缩小。因此说,美国的贸易政策及决策是非理性的,它只是迎合了美国工商业势力的狂热和西部农民的狭隘观念。1921年紧急关税法规定了农产品极高的税率,此前威尔逊曾警告说,农民需要的是农产品的新市场,而不是无用的保护(23)。此外该法还提高了其它几种进口商品的税率。1922年又出台了《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规定了美国历史上至那时为止的最高进口关税率。对食糖、纺织品、生铁、铁轨和瓷器的征税均恢复到了《佩恩-奥尔德里奇关税法》的水平,对玩具、金属器具、化学制品、燃料和花边饰带的税率增加额从60%到400%不等。该法还授权总统根据美国关税署的建议,可对某些税率加以最多50%的提高或降低。根据这一规定,哈定总统和柯立芝总统共使用过37次处理权,其中32次是提高税率(24)。该关税法打响了国际上的贸易战,外国纷纷采取报复性的措施对入关的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导致美国对外贸易严重衰退,对外输出减少。欧洲国家所需要的农产品改从加拿大、阿根廷等国进口。美国很多工业企业为了绕开外国报复性关税的制裁,只好在国外开设分厂。但是由于20年代的繁荣和稳定的国内市场,美国政府和国会并没有意识到高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恶果。相反,由于高关税政策给工商业资本家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垄断利润,所以工商业集团极力支持和欢迎高关税政策。胡佛在参加参加总统竞选期间曾表示“有限度的关税率修订”。他人主白宫后便很快制定了《霍利-穆斯特关税法》。该法对农产品和和工业品的进口关税率都有所提高。它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提高的占890种(25)。当时美国银行家联合会和占有国外市场的资本家纷纷提出反对意见,1028位经济学家从理性的高度也进行强烈的抗议,但胡佛总统对此置之不理。1930年6月17日《霍利-穆斯特关税法》签署生效后,马上引发了一场更激烈的关税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的措施,通过关税壁垒限制美国商品的流入,甚至通过

金融战,废除金本位制,割断本国货币与黄金的联系,建立英镑区和法郎区,人为地隔断世界贸易联系,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鉴于高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高关税政策是20年代美国最严重的政策失误。

四、疯狂的金融投机

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珀斯认为,投机是“由于预期某种东西将来会涨价而以低价买入”

(26),属于一种以获利为目的的买进卖出的经济活动。在任何一种投机中都没有实质性的生产增值过程,投机者主要是利用价格差价来实现财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的增加。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投机更容易发生在一段真实的繁荣之后,而不是从前一段萧条恢复的早期阶段”(27)。当生产增长的时候,投机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因为只有在繁荣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足够的富余资本用来进行投机活动,也只有繁荣才会使人产生产某种乐观的心理预期。美国经济学家福克讷说,“投机的增长,特别是股票投机的增长,从来是所谓景气时代的一个特征。这在20年代并不例外”(28)。20世纪20年代美国具备了进行投机活动的经济条件,1919-1929年,美国的汽车工业产量增长了255%,钢铁工业产量增长了75%,电力、电机和电器工业产值从10亿美元增长到23亿美元,建筑业产值从120亿美元增加到175亿美元(29)。同时,20年代美国历届共和党政府,遵循保守主义的原则,奉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任社会经济生活放任自流。哈定总统呼吁“恢复常态”,柯立芝总统宣称“美国的事情就是商业”,胡佛总统扬言“美国体系”乃是“粗犷的个人主义的产物”(30)。其言语虽有差异,但基本精神是共同的,那就是所谓的自由放任。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普遍抱着这样一个信条:纺织勤杂工一流的人可以把他的积蓄投资于美国企业的普通股票而一跃跻身于企业巨头的行列(31)。这为20年代疯狂的投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

在20年代的投机活动中,金融投机最为突出,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证券投机十分活跃甚至是猖獗。美国经济史学家福克讷引用乔治.索尔的话说:“传统的理论是:商业公司只有在需要额外资本的时候,才能发行股票和公债„„可是,在这个时期,新的证券却好像肥皂块那样地被制造出来,理由不外乎是:发行和出售它们都是有利可图的”(32)。1919-1929年,美国公司新发行的有价证券总额从23.03亿美元猛增到86.49亿美元(33)。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1923年为

2.36亿股,1926年增加到4.51亿股,25种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每股从108美元增加到166美元(34)。根据美国历史学家的分析1926年以前的这种增长态势,代表了市场对工业较高利润的正常反应。而进入1927年,美国的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性凸现,以至于发展为一场投机狂潮。投机参与者之多,交易额之大,证券价格上扬之快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美国历史学家阿瑟.林克在其著作中说:“1927年袭击绝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投机狂,无论怎样说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上应该注意的事件之一。当时好像从银行行长到街角杂货商以及学校教师,每个人都嗜暴利成癖”(35)。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塞谬尔.埃利奥特.莫里森也说:“一种普遍高涨的情绪把越来越多的迷糊的人拉近了投资市场中,股票经纪公司纷纷在各小城镇和大学校园附近开设分支机构,„„大约有60多万个股票经纪的账号,估计150万人加入到了抵押交易中,而这足以培育出疯狂的投机行为”(36)。例如纽约交易所挂牌的股票从1925年1月25日的4.43449亿股增加到1929年10月的10亿股以上(37),纽约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市值从1925年的270亿美元跃至1929年10月1日的870亿美元。普通股票的价格,增长几乎达300%(38)。从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一些热门股票价格飞涨,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股票每股从179美元涨到355美元,通用电气股票每股从128美元涨到396美元(39)。1928年初,美国部分保守的银行家、统计学家已经意识到证券价格恶性膨胀可能产生的恶果。1929年9月5日,波士顿的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一次全国性企业家大会的演说中警告说:“一场大恐慌迟早要到来。„„工厂将倒闭,工人将失业,„„恶性循环将会到来,后果将是一场严重的企业萧条”(40)。但在胡佛“安定人心”讲话的鼓励下,罗杰.巴布森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场金融投机狂潮中,各大财团下属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组成控制集团,控制大公司的业务、操纵证券市场、哄抬股价、

大发横财;内幕交易以及金字塔式的控股公司的骗局;合伙人、经纪人散布谣言,盗用他人资金,操纵证券市场。这些都对金融投机狂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27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威廉.里普利向柯立芝总统讲述证券交易中的“欺诈、哄骗、欺瞒和弄虚作假的行为”。柯立芝总统嘴里叼着雪茄烟,双脚跷在办公桌上,现出一脸的无奈:“我们政府有什么办法可想呢?”最后还是以管理证券的责任在各州而不在联邦政府加以推脱(41)。同时,金融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投机狂潮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投机狂潮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含有过多的泡沫,稍有风吹草动,即会引来恐慌。1929年9月26日,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英格兰银行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提高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6.5%,这导致大量资金流回伦敦,美国证券市场出现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便是1929年10月底股市的崩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经济大萧条,整个国民经济由此陷入瘫痪。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除了上述突出的问题外,也存在着房地产投机、大规模的企业合并运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

第三篇:代沟产生的原因

代沟产生的原因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们的父母。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

1 代沟产生的原因

(一)调查问卷,实地访问、了解青少年学生和父母产生代沟后的解决方法,或对存在代沟的青少年学生与父母的建议。

(二)访问对象

校内:老师、学生

校外:指导老师、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父母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背景)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对待儿童的教育方法,这就产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变成为代沟。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里,父母与子女(青少年)之间的“代沟”通常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孩子本身对前途、事业的看法与父母的期待发生矛盾。长期研究中学生问题的温世春老师指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教育的那一代人,现在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之中,许多人对子女的高期望与自身的低素质之间矛盾,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其二,突出表现是少男少女异性的需求兴趣行为与父母对这种交往的担忧和干涉发生矛盾。其三,则是两代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2、问卷调查结果

(1)、您认为什么是代沟呢?

90%人认为在两代人的交往中存在着隔膜,10%其他。

(4)、如果有,您会急着去解决吗?

100%的人不会急着去解决。

3、结果分析

代沟的存在对于两代人的交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新的一代总要强过老的一代,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但是父母的丰富阅历又是一笔财富。如果各执已见,互不相让,不仅难以取长补短,更不利于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

但是,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这条所谓“代沟”由来已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一时间完全填平,要想做到两全其美,也真是不简单的。 那么,我们想也只有沟通能填平这条由来已久的河沟了。沟通能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化解,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消除,沟通加强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曾经有人说过:“沟通可化腐朽为神者,变天堑为坦途。”这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

要解决代沟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该相互谦让地理解,双方都应该相互倾听、倾诉、分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寻找思想上的异同点,这不仅可以保存子女自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它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

同时它也要求双方要能主动寻觅“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而我们的父母,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经验是宝贵的!

形成“代沟”的原因及危害

(一)自然原因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初中的孩子普遍进入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一个个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大姑娘。这时他们除了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这个阶段既是孩子成才起步的黄金

时代,也是孩子容易误入歧途的紧要关口。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对孩子特别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时的孩子相对于生理的发育来说,心理的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因而还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初中生上述心理特点,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许多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等。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与心理矛盾,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重视自我,对父母教师长辈都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也是心理健康发展必须的,责怪孩子不对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是家长失理,回想一下,我们家长自己不是也有过类似孩子的经历吗?一般从小学高年级以后,孩子最看重的评价是伙伴对自己的评价,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孩子不听话,变得出人意料地固执就与这种特点有关,家长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对伙伴的重视,也是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因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成年人不是真诚地去理解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看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这样在家庭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譬如现在的孩子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信息时代对孩子的影响,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促进作用。有的家长一厢情愿地以为将孩子关在家里就能避免社会的消极的影响,而今天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社会的影响几乎无时不在,对孩子刻意的限制不仅徒劳,而且容易引发矛盾。你说要认真读书,考试争个好成绩。孩子说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分数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你说要专心学习,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问心无愧。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贪官污吏越来越多。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了,别的不要过问,小孩子不要管什么国家大事。孩子看看电视的新闻联播以及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节目、抽点时间读读报纸、参加一

些公益活动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不要怕孩子受到消极影响而不让他走出家门面向社会。

(三)家庭原因

形成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有的家长受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专横跋扈,不讲民主。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

有的家长不能从孩子的现实条件、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硬要按父母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要求孩子样样争先,出类拔萃,要孩子实现父辈毕生的夙愿,这往往是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对身心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是初中生的孩子,家长仍然以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烦。即使孩子确实有错,但教育方法不合适,孩子会认为是对他们自尊的伤害。有的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指责、训斥,甚至打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忙于操劳生活,忙于交际应酬,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活动和情绪,更少于考虑如何教育孩子,两代人很少接触,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太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青少年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有利也有弊。如不满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倾向,丑陋现象,引导得好,会激发他们日后致力于改造社会的抱负和志向;对一些不称心的事不满,也可以使他们为了追求完善、理想去努力。但理想化的苛求如果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就会变成一个事事挑剔,逃避责任的人。这种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又带有他们特有的激情,其冲击力对准自己的亲人、师长时,往往令人难以忍受,导致冲突更为激烈。

此外,家长自身威信不高修养欠缺,孩子由于思想、性格和交友的影响,也会形成代沟。

(四)“代沟”的危害

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形成代沟,对两代人都是痛苦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由于“代沟”的存在,家长的教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以失败告终。缺少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就难免出现缺失和偏差,人们常说一些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品行不端的孩子“没有家教”,就跟代沟的消极作用有关系。代沟的另一个严重后果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会乘虚而入,家庭中与长辈找不到共同语言,就有可能到社会上另觅知音,就有可能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邪路。

第四篇:代沟产生的原因(大全)

代沟产生的原因

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 代沟解决的途径在于双方。父母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但是,父母首要责任是养家;而子女的社会任务是学习。

在代沟问题上,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们的父母。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1、青少年父母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背景)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对待儿童的教育方法,这就产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变成为代沟。 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里,父母与子女(青少年)之间的“代沟”通常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孩子本身对前途、事业的看法与父母的期待发生矛盾。长期研究中学生问题的温世春老师指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教育的那一代人,现在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之中,许多人对子女的高期望与自身的低素质之间矛盾,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其二,突出表现是少男少女异性的需求兴趣行为与父母对这种交往的担忧和干涉发生矛盾。其三,则是两代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2、问卷调查结果

(1)、您认为什么是代沟呢?

90%人认为在两代人的交往中存在着隔膜,10%其他。

(4)、如果有,您会急着去解决吗?

100%的人不会急着去解决。

3、结果分析

代沟的存在对于两代人的交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新的一代总要强过老的一代,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但是父母的丰富阅历又是一笔财富。如果各执已见,互不相让,不仅难以取长补短,更不利于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

但是,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这条所谓“代沟”由来已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一时间完全填平,要想做到两全其美,也真是不简单的。 那么,我们想也只有沟通能填平这条由来已久的河沟了。沟通能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化解,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消除,沟通加强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曾经有人说过:“沟通可化腐朽为神者,变天堑为坦途。”这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

要解决代沟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该相互谦让地理解,双方都应该相互倾听、倾诉、分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寻找思想上的异同点,这不仅可以保存子女自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它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

同时它也要求双方要能主动寻觅“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而我们的父母,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经验是宝贵的!

形成“代沟”的原因及危害

(一)自然原因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初中的孩子普遍进入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一个个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大姑娘。这时他们除了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这个阶段既是孩子成才起步的黄金时代,也是孩子容易误入歧途的紧要关口。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对孩子特别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时的孩子相对于生理的发育来说,心理的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因而还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初中生上述心理特点,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许多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等。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与心理矛盾,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重视自我,对父母教师长辈都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也是心理健康发展必须的,责怪孩子不对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是家长失理,回想一下,我们家长自己不是也有过类似孩子的经历吗?一般从小学高年级以后,孩子最看重的评价是伙伴对自己的评价,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孩子不听话,变得出人意料地固执就与这种特点有关,家长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对伙伴的重视,也是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因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成年人不是真诚地去理解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看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这样在家庭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譬如现在的孩子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信息时代对孩子的影响,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促进作用。有的家长一厢情愿地以为将孩子关在家里就能避免社会的消极的影响,而今天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社会的影响几乎无时不在,对孩子刻意的限制不仅徒劳,而且容易引发矛盾。你说要认真读书,考试争个好成绩。孩子说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分数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你说要专心学习,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问心无愧。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贪官污吏越来越多。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了,别的不要过问,小孩子不要管什么国家大事。孩子看看电视的新闻联播以及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节目、抽点时间读读报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不要怕孩子受到消极影响而不让他走出家门面向社会。

(三)家庭原因

形成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

有的家长受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专横跋扈,不讲民主。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

有的家长不能从孩子的现实条件、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硬要按父母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要求孩子样样争先,出类拔萃,要孩子实现父辈毕生的夙愿,这往往是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

对身心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是初中生的孩子,家长仍然以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烦。即使孩子确实有错,但教育方法不合适,孩子会认为是对他们自尊的伤害。有的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指责、训斥,甚至打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

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忙于操劳生活,忙于交际应酬,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活动和情绪,更少于考虑如何教育孩子,两代人很少接触,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太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

青少年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有利也有弊。如不满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倾向,丑陋现象,引导得好,会激发他们日后致力于改造社会的抱负和志向;对一些不称心的事不满,也可以使他们为了追求完善、理想去努力。但理想化的苛求如果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就会变成一个事事挑剔,逃避责任的人。这种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又带有他们特有的激情,其冲击力对准自己的亲人、师长时,往往令人难以忍受,导致冲突更为激烈。

此外,家长自身威信不高修养欠缺,孩子由于思想、性格和交友的影响,也会形成代沟。

(四)“代沟”的危害

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形成代沟,对两代人都是痛苦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由于“代沟”的存在,家长的教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以失败告终。缺少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就难免出现缺失和偏差,人们常说一些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品行不端的孩子“没有家教”,就跟代沟的消极作用有关系。代沟的另一个严重后果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会乘虚而入,家庭中与长辈找不到共同语言,就有可能到社会上另觅知音,就有可能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邪路。

代沟,《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两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差异。而责任有两个意项:一是分内应作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掌握了这些概念,从代沟的产生,表现,发展及本质,我们可以明确:家庭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大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的,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成了所谓的“小皇帝小皇后”。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当代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子女长大了,逐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倾听父母的劝告,再加上许多观点与父母不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才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孩子追求的是最新鲜的东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在不断地变化,观点也在不断地改变。换句话说,孩子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不确定性,如果要靠父母的适应来消除代沟,我方认为:很不恰当!

五、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我们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父母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对方辩友怎么能说父母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呢?我们和父母本来就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观点上先进的应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六、再之,就算孩子的发现了新鲜事物,孩子也有义务去告诉父母、与父母沟通,而不是父母去了解孩子。

七、可以说,父母和孩子的关注点不同。子女可能对于明星、电子产品关心得多一些,而父母则是更多地关心社会上的一些政策、家庭的经济问题、以及我们以后的升学问题。而正如刚才我方所说的:孩子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不确定性,父母很难了解孩子的某些观点,因为孩子的观点一直在不断地改变。

家庭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全程辩词 一辩(李方研)辩辞:

主席,评委老师,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指出对方一辩的几点错误:(临时组织)

代沟,《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两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差异。而责任有两个意项:一是分内应作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掌握了这些概念,从代沟的产生,表现,发展及本质,我们可以明确:家庭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代沟主要表现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和存在分歧,误解,猜疑,抱怨甚至对立。一般随着子女的成熟,代沟会慢慢缓和。 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 代沟解决的途径在于双方。父母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但是,父母首要责任是养家;而子女的社会任务是学习。所以,我方认为,家庭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797字 攻辩小结(二辩丁伟攻辩)

问题

1、社会和家庭给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

2、子女闯祸赔偿由谁支付?

问题

3、吃饭的时候父母和你说话,是沟通的形式吗? (三辩陆旭龙攻辩)

问题

1、疲惫的时候人是否容易烦躁?

问题

2、父母错怪你之后,主动邀请你逛街,这是道歉吗? 问题

3、回家后,你关上房门。这是希望沟通的信号吗?

子女学习失败,子女闯祸,都会给父母带来压力和损失;很多时候父母频繁发出的沟通信号,子女往往采取回避;家人团聚往往是工作之余,疲惫和烦躁很容易使父母情绪和态度失常;另外我们要理解很多时候父母的生气不是因为我们的过错,而是因为疲惫和焦虑。子女不要只认对不起三个字,父母情绪和状态好转后,可能用关心,帮助,娱乐甚至直接讨好的方式道歉;不要关紧房门,不要沉默寡言,孩子的欢乐是家庭生机的源泉。子女也可以选择写信等方式沟通。这些的意思是,子女须要在了解父母,关心父母上努力。家庭代沟责任重在子女。(243字)

自由辩论语句设计: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这不能代表父母整体情况的,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请对方不要片面理解,以偏概全。 父母可以去读老年大学吗?

谁给父母学费去读老年大学?谁养家? 石化有几所老年大学?在哪里?

对方辩友理屈词穷了吧?

我方早已指出,父母和子女都有责任。但主要在于子女。

解决代沟,父母要努力学习,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子女需要体谅关心父母,寻找合适方式引导父母学习和了解。

父母对子女态度粗暴,子女要考虑父母的精神状态。

在代沟问题上,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所以,我方认为,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

1. 学生都想成为状元,士兵都想成为元帅。但光想不做是永远不行的。

2. 想了就要去做!伸出我们温暖的手,袒露我们纯净的心,去主动化解代沟吧!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告诉他们!他们不就懂了吗?

3. 让诸葛亮和你比试英语,计算机,他行吗?父母观念的落后是历史的规律。

和家长交流需要对家长的关心和爱戴。只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考虑家庭实际;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不负责任,无视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并毫无感恩之心,谁会有好心情喝这样的人交流呢?

如果对方反复强调父母的知识文化不够是关键,可以: 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方辩友怎样理解这句俗语? 穷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但是穷人的小孩有的很有志向,学习努力并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当然会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了。

对方辩友认为,子女应该是家庭的主人吗? 应该是,但是主人有哪些义务呢?

不应该是,哪谁是呢?

当代老师的教学管理是平等和民主的吗? 是。那民主的教学管理就完全没有强制吗?

即使是民主,也还有专制!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制!家庭对正确民主,对错误专制是当然的了。

不是。连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师,对方辩友都认为没有达到民主;那不是教育出身,文化水平一般的父母,怎么能够做到民主?那岂不是不能解决代沟啦?

对方辩友应该明白,韩愈《师说》中的老师,和我们今天的专业教师有本质区别。

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社会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家庭关系,两者距离明显,怎么能够类比推理呢?

父母翻子女书包为例,指出家庭代沟责任在父母。

正是因为部了解子女,又强烈渴望了解子女,但是又难以和子女沟通交流,所以翻书包啊!可怜天下父母心,难道你不该主动告诉父母吗?! 用《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开首提问,

对方辩友,中国古代除性善论外,还有性恶论。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还在争论呢!你怎么就拿来作为论据了呢?是不是理屈词穷了?

强加行为是因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已经产生很大问题的情况下强加。也是因为子女对自己不够负责的行为形成习惯后的强制。

即使民主也需要专政,在不能保证子女的安全和健康的时候,强加是无奈的唯+一办法。 子女应该悬崖勒马,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加强与父母的信任交流。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父母没有教育好子女。 肯定有部分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那代沟问题怎么办?不解决吗?

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这一生赶上你现在老师知识文化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他们落伍了。你再找一个教育博士去做父母吗?

自由辩论表演设计:

1.对于中国的家庭,我们只常常听说“小皇帝”,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父皇帝”“母皇帝”。 2.父母对子女全方位关心照顾和迁就,子女应当为父母考虑

3.经济没有独立,衣食住行都依赖别人的人,怎么和别人完全平等?不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怎样行使权利?

4.批评你,要求你,那就叫人格不平等吗?

5.人格平等,是要靠自己的人格去争取,决不是靠别人施舍的!

6.对于没有自尊,没有诚信,没有责任感,甚至没有自控能力的人,你愿意信任他,和他平等吗?!

7. 对方辩友从来不否认父母爱子女,但是从来不提子女也应该爱父母! 8.对方辩友一直呼叫父母理解子女,但是就是不提子女理解父母!

9.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要民主,要平等,但是就是不提贡献,责任,义务! 10.我们认为,代沟的消除需要民主,平等,关爱的氛围;

11.我们还认为,目前在消除代沟中缺乏民主,平等,关爱是最大的障碍!

12.子女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戴,是代沟大面积产生的重要原因!

13.子女不提责任和义务,只提民主和平等;只关注个人表现和个人感受,不关心家庭发展和父母感受,是两代人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14.关爱父母,承担责任,是解决代沟最迫切的需要!

15.同学们,亲情是世间最宝贵,最牢固的感情,父母正在老去,不要等到他们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才发现自己夺走了他们多少心血和快乐!

16.关爱父母,敢于承担责任,才是新世纪有素质,文明的青年! 17.子女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不平等!

18.子女不考虑父母的压力,情绪和感受,不理解!

19.子女享受父母的劳动,父母的关爱已经习惯,理所当然,不再尊重! 四辩总结陈词(刘萍)

主席,评委老师,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前面的辩论中,对方辩友犯了几个错误,使得他们的观点无法成立。

第一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例如:没有从人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阶段理解父母与子女在学习能力和环境上的差异。

第二是片面看待问题。例如:只从家庭表现来理解父母,割裂了父母情绪状态与社会和工作的关系;

第三是消极看待问题。例如:在代沟问题上,我们处于主动地位;但是却不要求自己主动解决;漏洞百出,其观点自然土崩瓦解了。

第四是胡搅蛮缠。我方辩友在前面的辩论中,立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认可父母知识的缺陷和态度情绪的失态,并分析了产生原因给出了解决办法。对方辩友对此并没有异议,可是在一些环节还是不断提出父母知识缺陷和情绪态度问题,让我方莫名其妙,不知道对方是否听到了我方发言? 我方辩友在所有环节上都一致论证,探寻代沟产生的原因:父母方面,是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教育方法失当;工作和社会的重压使情绪态度不妥;子女方面,是身心阶段性剧变引发太多要求让父母不适应;社会经验的缺乏导致肤浅,赌气,自以为是。

解决代沟,父母要努力学习,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子女需要体谅关心父母,寻找合适方式引导父母学习和了解。

在代沟问题上,子女主动父母被动;父母对子女关心了解多而子女对父母关心了解少;父母承担的压力大而多,子女相对承担压力要小而少。身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理性,公平,积极主动看待问题,我们不应该放任代沟的阴霾笼罩我们温暖的家。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家庭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 谢谢! 655字

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复赛第七场

辩题: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正方:高二(13)(14)班联队 反方:高二(19)(20)班联队 正方一辩吴琐开篇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

代沟是不同的两代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造就不同的思想。正是有了这些不同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话题。我方认为代沟问题固然父母和子女两方均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父母。

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平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那那种绝对的领导绝对的统治的态度尽显无疑。这使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之间形成一种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的发展,必导致代沟的产生。 我想请问今天在座的一位同学,哪个不想与父母平等对话,那个不想得到父母的尊重与理解?那么,对方辩友为什么还要以主观逻辑上的无端揣测来无理碰撞我方的观点呢? 张爱玲说过这么一句话:“小孩子不像大人这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时健忘,才使我们流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时代的心理忘得干干净净。”张爱玲的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心理的不理解。父母是那代沟的制造者,让这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是父母让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代沟中徘徊。

我们的父母一代出生在五

十、六十年代,成长在七

十、八十年代,他们世界形成的时代是和我们完全不同是时代。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那么,我们怎能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问题呢?

由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由于人性的弱点,前人和今人,没有能留下可以充足说明我方观点的书面材料,可事实完全胜于雄辩,多少活生生的事例已无情地驳斥了对方辩友,可对方辩友一定要以一些少数道德上有缺陷行迹恶劣的青少年为证来否定我方的观点,使对方辩友的辩词进入了一个以局部否定整体,以片面否定全面的诡辩境地。

在世俗与前卫的摩擦中产生电火花那是必然的,难道我们能说前卫的思想错了吗?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华丽的语言也掩盖不了对方辩词的荒谬性。

父母们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重实质的教导,才使两代人的心灵逐渐有了距离,爱逐渐有了距离。这就是代沟。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用心来感受,用生命去感悟。那我们便不难发现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反方一辩史文静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辩友在刚才的陈词中说,现在社会上充斥着暴力、色情,使我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损害,主要责任在父母。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要抽烟,父母让你们抽吗?你们要上黄色网站,父母鼓励你们这样做吗?这只能说明是你们自己的选择不当,也就恰恰论证了我方的观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目前家庭暴力只存在于少数家庭,大部分父母早已不是这样了。今天我们的评委老师都是为人父母,难道他们都是这样地对待子女吗?对方辩友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的事物,如何令人信服。

好,下面我来进一步论证我方的观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同学们,请了解父母,体谅我们。消除代沟,给彼此一个机会!因为亲情才是人类最原始的特性啊。 谢谢大家。

反方四辩张小篱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先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一是王安石变法未成功是宋神宗之母与宋神宋政见不和而导致的。对方辩友认为此例则足以证明其观点,岂不知评价一历史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且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家庭问题。二是代沟是两代人之间产生的是两代人,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一二特例。三是焦母与焦仲卿那能叫代沟吗?那只是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下的一个悲剧。况对方辩友也说了,代沟的产生是由于时代的变化而产生的,那么几千年前的事情,能用来证明我们当代社会的代沟吗?

下面我来进一步证明我方的观点。 一是没听过古代或近代有代沟一说。“代沟”一词,是一个产生于当代社会的新语词。代沟产生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急剧变革的当代社会。当代社会每隔十年、二十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有显著的不同。所以不适用我千年不变的古代。

二是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与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的父辈,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三是代沟产生于青春期,在这个个性化的年龄阶段,子女容易受到社会的一些影响,比如说当今社会那些新新人类,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子女们,不愿了解父母,逐渐与父母产生隔阂。 四是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不断变化,对于父母一程不变的爱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难道爱也会有错吗? 五是代沟随着子女的成长有不确定性,父母难以把握。子女更清楚自己的变化,因此,子女更应该去消除或缓解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代沟。代沟的产生主要缘于子女,代沟的消除主要靠子女的努力,因此,我方观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代沟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子女们应该努力去填平这条沟,而不要让父母血汗白白流入沟中而未见其效。

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辩论纲要)

一. 定义: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别。代沟,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隔阂。 二. 责任主要在子女的主要理由:

(1) 任何代沟的形成都根源于交流得少,沟通得少。 (2) 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而是相反。 (3) 或是自身成长中叛逆心理的表现,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 (4) 或是子女思想不成熟,对父母的话不以为然。

(5) 或是子女接受了一些新的观念,不屑于而不愿和父母交流。

(6) 在代沟形成问题上,子女主动父母被动;消除代沟子女自然也负有主要责任。 (7) 客观情况是,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大,代沟就自然会缓和甚至消失,而不是不断加剧。这正说明代沟的产生责任主要子女,代沟的解决主要责任也在子女。

(8) 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父母(即我们的爷爷奶奶)之间为什么没有所谓的代沟,这正说明代沟其实是子女不成熟时的产物。

(9) 子女自恃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而常常恰恰缺少了“宽容”“包容”的思想,所以更愿意简单地“挖沟”来对待父母,以不满甚至厌烦的心理对待父母。

(10) 真正有教养的子女,与父母可以有思想观念的不同,而不会有隔阂的鸿沟。

(11) 子女幼年时与父母没有代沟,进入青春期后才产生了代沟,走过青春期后,代沟会逐渐消失,虽然成年后的思想观念与父母依然不同。这正说明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成年后理解了父母,也理解了青年时的所谓新思想新观念。

(12) 代沟会随着成年而消失。这最能说明代沟的产生与消解,主要责任在于子女。解铃还须系铃人。

(13) 代沟并不简单的是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是因为思想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不理解,不共鸣,进而是因不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隔阂、隔膜以至隔绝之“沟”。代≠代沟。否则,同代人之间也有“代沟”了,人人之间都会有“代沟”了。

(14) “代沟”的形成中当然有父母的因素,但是在今天而言,主要责任在子女。 (15) 消除或消解代沟的最好的办法是理解。而代沟的形成,主要的不是父母不理解子女,而是子女不理解父母。父母是过来人,他们当然更理解子女在成长中的问题,而常常是子女不理解、不愿接受父母的教育。

(16) 反思我们自身。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而这常是导致所谓代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方认为,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 (17) 关爱父母、承担家庭责任的子女,与父母之间最少代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证明。

三. 立论的核心点

1. 代沟是由于子女进入青年时才产生的,子女是代沟的内因。(幼年时没有代沟,成年后代沟消失。)

2. 消解代沟最主要的办法是理解。而恰恰是子女理解父母不够。 3. 父母都希望子女好,这是最重要的辩论基础。 4. 真正称得上代沟的,恰恰是父母预测到子女的言行会不利他们的未来,而子女不理解;父母干预,子女不愿接受。

四. 反驳对方最有力的办法

1. 对方会举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小事作代沟的事例。——反驳:父母爱吃馒头,你爱吃大米,这也算是代沟?只有观念上的不同以及因此不同而产生的隔阂,才是代沟。

2. 对方会举出父母粗暴严厉干预子女的事作为代沟的事例。——反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更幸福愉快,父母从来不粗暴严厉地对待听话、懂事的子女;子女成年后,最感谢的倒常常是父母当年对自己的严厉管教。这正是成年后的理解。

3. 对方会举出父母观念陈旧作为代沟的事例。——反驳: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所谓陈旧的观念,常常正是年青人所缺乏的经验,所缺乏的人生历练。聪明的子女,能从父母的所谓陈旧观念中领悟人生的道理。

4. 对方举出某一个父母造成代沟的例子来作为“主要的”。——反驳:某一个父母或某一父母由于爱子心切但方法不当造成代沟,就等于“是父母的主要责任”吗?

五. 经典论据:

l 五岁的时候,觉得父亲很伟大,无所不能/十岁的时候,觉得父亲就是上帝,主宰一切/十五岁的时候,觉得父亲有些话没有道理却不敢说出来/二十岁的时候,觉得父亲的方法有些过时了/三十岁的时候,嘲笑父亲如果能像自己一样的话,他早成富翁了/三十五岁的时候,认为老头子的话有些道理/四十岁的时候,开始痛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听父亲的话/而这时候,父亲已经开始老了。 l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儿行千里母担忧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子无隔宿之仇

●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日本)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 作为子女,对方辩友,相信我们之间没有代沟吧,但是今天对方辩友一定要把代沟的主要责任推到父母身上,这与我方就有点代沟了,我有几个不明之处,可以和对方辩友沟通沟通吗? 第一,探究代沟的主要责任,应看谁引起,谁承担,如果按对方的逻辑,有人被撞伤,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那么应该追究医生的责任而不是司机喽? 第二,对方辩友说:子不教,父之过.确实如此,可是,对方辩友,如果子女根本不听教,那又是谁之过呢? 下面我来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从事实的角度,对方辩友,如果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为什么子女在幼儿时期没有代沟呢?而随着子女的成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个人空间,独立意识,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与父母已有的产生一定的冲突,代沟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如果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为什么子女在青春期前后,代沟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呢?面对代沟,为什么有82.7%的父母在与子女产生分解时能主动从自身找原因,自我评价,而只有23.6%的子女会从自身出发,将责任归于自己?父母的心门是永远向孩子敞开的,他们千方百计想去了解孩子,而往往是孩子关上心门,拒绝和父母沟通.对方辩友,代沟的主要责任还不是在于子女吗? 第二,从情感上讲,当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你,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你时,你说:"给我自由吧".当父母让你独立,你又说"什么都得我自己拿主意,还要你们干什么?"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子女的眼里,总是父母的责任,为什么我们要逃避责任,为什么我们不找找自己的责任呢?我们太想展翅高飞了,于是我们讨厌家庭和父母,宛如风筝讨厌身上那根线一样.我们需要理解,父母同样也需要.为什么我们不能已所欲,施于人呢?在与他们的僵局中,他们不知如何打破,难道我们对这个僵局没有责任吗?我们不能更主动一些吗?只想父母来理解我们的感受,而我们不去照顾一下他们的感受,这,公平吗? 第三,从理性上讲,我们的父母其实很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很不幸地被夹在两种观念中.我们的祖父辈很传统,可以说蛮封建的,因此,父母们所受的教育是家长有绝对的权威;而当他们想继续施行这种权威时却很不幸地遇到了反叛自主的我们,于是代沟就这样产生了.这不是他们的错.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承担这个责任呢?和父母多多沟通,使两者的心灵从咫尺天涯变为天涯咫尺?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设置的这堵墙推倒呢?要知道,墙倒了,是桥啊! 作为子女,当我们深深懂得了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隔阂,多一点沟通;少一点批判,多一点理解时, 我们也就真正学会了去做一个善于理解宽容的子女, 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子女,一个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子女. 为什么呢?我认为代沟源于思想的差异,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达不到和谐与协调对话眼神的传达不周等引起的。。。。因为子女的无知,任性造成了代沟的出现!他们较信任朋友多于父母。。。朋友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许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年龄差异太大造成了代沟以至他们对父母没话题。。。。除此父母的思想对於子女来说过於老套笼统古老守旧。。。。配合不上新新人类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第五篇:串货产生的原因

1. 商品的地区价格政策差异;

2. 商品的地区文化差异;

3. 经销商经销范围的限定不严格; 4. 对经销商没有加盟收保证金; 5. 对经销商违规处罚不严厉;

6. 商品包装标识没有区分,既没有在商标包装上加盖区域码

串货的种类有以下3种:

1.良性串货

2.自然性串货

3.恶性串货

良性串货的定义为:经销商在市场开发的初期,有意或者无意地选中了市场中流通性强的分销商(专卖店,商场/店中店,超市),使其产品迅速流向市场空白区域和非重要区域。

自然性串货的定义为:经销商获得自身正常的利润后,无意中向自己辖区外倾销产品。当市场的空白点逐渐被填补,各经销商逐渐壮大的情况下,自然性串货在所难免。

恶性串货的定义为:经销商为了获得非正常利润,蓄意向自己辖区外的市场倾销商品。

恶意串货形成的5个大的原因:

1.市场饱和;

2.厂商给予的优惠政策不同; 3.通路发展的不平衡;

4.品牌拉力过大而通路建设没跟上; 5.运输成本不同导致经销商投机取巧。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论文资料 第1张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20年代诗歌产生的原因(精选)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