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第一篇: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汇报十九中高中语文组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编号为:SJKY2011Z。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

第一篇: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十九中高中语文组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编号为:SJKY2011ZO23。一年多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况 1.本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进行的是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学生、教师。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阅读课,涉及高中语文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和本市教研中心推荐的三本选修教材的阅读文本。我们把高中阅读课例分为五种类型:现代文文学类、现代文实用类、现代文论述类、古典诗歌类、文言文类。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打造一套高中语文典型阅读精品课例,按课例类型提炼出五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同时,我们还力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提炼,丰富高中阅读教学理论。

(2)通过本课题研究,增长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智慧,促使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我校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转化,促进教师团队成果共享,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我校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1 (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同时,提高我校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工作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以问题为先导,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干为保障。

4、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设立了三个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组设组长(分别为段希玉、黄莹莹、齐玉,他们是学校的备课组长)一名,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开展研究。每月召开课例研究交流会,每月开展不同级别的课例研究展示课活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剖析,及时解决。不定期在网上,展示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不定期向各级教育网站和报刊投稿。

二、课题研究进展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完成的任务: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 完成的任务:

1、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

2、按照乌鲁木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通知书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论证。

3、组建课题队伍。确定了实验教师,讨论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以及课题组公约等规章制度。

4、积极开展了培训活动。

(1)课题组定期给子课题组印发培训资料,子课题组在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学习。

(2)课题组不定期给课题组成员邮箱发培训资料,并给课题组成员发放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

(3)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开展培训。 (4)课题组不定期请专家指导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自治区教研员王耀

2 芳老师,市教研员岳学贤老师,水区教研员康金娥老师都亲临我校,指导我们的课题组工作。

5、积极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 (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2月。

任务:按既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课题组成员牢固树立“工作即研究”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渗透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的子课题组就是学校的备课组,备课组结合学校、水区、市上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各级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和课例研究课题组活动。

2、我们课题研究已开发出以下三种课例研究方式。

“单文本课例研讨”:第一种形式, 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上课老师针对一定的问题就同一文本上几遍课,然后根据观课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改进过程,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数次评课交流记录,如王建鸿老师的《故都的秋》,围绕的问题是“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有效”。杨凯老师的大赛课,围绕的主题是“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怎样结合才合理”。

第二种形式,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针对同一问题,同一文本几个人上课,子课题组数次评课议课,最后一人汇集成果,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如吴靖、王建鸿、刘红都上了《兰亭集序》,并获了各级奖项,把她们的课综合起来写成课例研究报告,围绕的问题是“怎样的课才是优质课”。

“多文本课例研讨”: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针对同一问题,就不同文本展开研讨,比如齐玉组围绕“怎样营造古典诗歌高效课堂”,大家上了五节课,有评课议课,有反思,有最后写出的课例研究报告,并提炼出来论文。

“名课研习”:课题组子课题组组织观课或课题组成员自选名课研习。如课题组成员去研习特级老师余映潮老师的现场课,围绕的问题是“语文课到底要怎样上,要教给学生什么”。 子课题组还不定期研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的获奖课例,和众多特级老师的课例。

3 课例研讨时,从上课老师的角度,我们采用了一课多上(杨凯老师的市级大赛课,李娜老师的水区课题展示课,至少上三次才拿出去。);同课异构(2012年11月黄莹莹组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组都上);异课同构( 2013年10月份齐玉组围绕“实用类文本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这一主题上不同的课)。从听课老师的角度,我们采用了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课例研究形式。

3、我们课题组根据具体的课例研究,已初步提炼出“古典诗歌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文言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现代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按子课题组,给每个实验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要求实验教师的研究成果及时上传归档。子课题组长及时收集整理了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课例研究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评课稿、论文、课件、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子课题组长负责记子课题组活动记录,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成果 本课题研究已有以下初步成效:

1.实验教师对课例研究的本质、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2.实验教师对高中语文阅读文本的解读能力有了提高。 3.实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了提高。 4.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5.实验教师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6.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研意识,坦诚合作的课题研究团队。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实验教师的具体成果初步统计:

课例研究资料 45份,教学设计52 份,教学实录 22 份,教学反思 18份,评课稿 15 份录像课10节,课件52个,音频资料8份,论文:22篇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获奖成果初步统计:

大赛课:全国一等奖1节,全国二等奖1节,市级一等奖一1节,水区级一等

4 奖2节,三等奖3节,校级一等奖1节,水区交流课3节。

录像课:全国二等奖1节,自治区一等奖1节;市级一等奖1节;二等奖1节。

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7人次;二等奖3人次。 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

教学论文:全国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 7人次;市级一等奖2人次,市级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6人次。

教学课件:全国一等奖 1 人次;二等奖 1 人次。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发表论文初步统计:水区级1篇,市级以上7篇,期中刘红老师的论文《让我们在课例研究的道路上一起成长》发表在2013年《乌鲁木齐教育》第三期上。

四、课题的后续研究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内容,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为课题组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活动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和论文等,为最终形成的《课题组优秀课例选》(包括各种阅读课型的有效课堂一般模式和具体课例)《课题组优秀论文集》做好准备,并动员老师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通过典型阅读课例的研究,用心归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不同课型的一般模式”,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校乃至水区、市上逐步推广应用。

4.继续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水区和学校的经费支持,不断调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和困难。

十九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组

2013年12月2日

第二篇:高中语文鉴赏诗歌的形象以及典型例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突破】

形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要理解诗歌的情和意首先要从形象入手。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景物形象则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如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廓等等。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点。(考查意象的题目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

鉴赏诗歌形象首先是识别也叫感知。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具象有些形象还呈迭加形这些具象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其次是分析特点。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的突出特征等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再次是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的形象使用往往是有规律的他们的联想思路与当时的文化意识有关诗歌中很多形象往往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形象就成为了诗歌意象。这一系列意象都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和感情的门径。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古典诗词意象方面的材料作一些鉴赏练习以提高鉴赏能力。 【典例调研】 【典例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这两首诗中的意象各自有何特点它们各自实际的寓意是什么

2.这两首诗同是以柳为吟咏对象从形象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分析〗这两道题考查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并由此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两题要从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入手

分析其各自特点并由此探究诗人表达的感情。这两首诗同为咏柳但是各自柳的意象是不同的。曾诗较为浅显描写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如在目前。后两句是冷静地告诫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作者的批判讽刺意味很浓。李诗则较为含蓄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首联写柳树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写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春天。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跹起舞。“风流”“婀娜”写了柳的体态轻盈宛若妙龄女郎非常动人。颈联、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引着诗人的目光越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离凋谢不远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诗中的“柳”像是一位身影窈窕、婀娜多情的女郎。咏柳实际是咏人对柳的爱怜实际上表达的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答案〗

1.曾诗中的“柳”意象的特点是还未成熟借得东风之力便轻狂乱舞不曾想到也有凋零的时候。寓意是讽刺和警告得志便猖狂者。李诗的“柳”意象的特点是窈窕美妙婀娜多情。其寓意是美好多情的人美好难忘的事或者理想总是令人有无尽的怀想。 2.曾诗表现了作者对得志便猖狂者的讽刺、厌恶之情。这从“乱” “倚得”“猖狂”“不知”等词语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得到这种讽刺、厌恶意味尤其是整个意境全部笼罩着这种感情。李诗表现的是作者对“柳”的喜爱、依恋和思念之情。诗歌把“柳”放到几个地方都是能引起志愿之思的地方来写写她无处不在的掩映、参差既是写实这些东方确实有柳而又是一种思念之际的幻觉诗人赋予“柳”以温柔多情的美好内质且不说“风流”“婀娜”仅第三联就把她多情难舍、情意绵绵之状写得动人心魄。如此之“柳”如何使人不爱

【方法探究】意象是蕴含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歌往往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诗讲含蓄作者在诗歌里往往不一定把思想感情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要有借助意象分析去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意象可以由描绘意象的词语入手进行意象指认和迭加进而推断思想感情。如南宋诗人徐元杰的《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作者用“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这些意象写春游西湖所见的景色优美、灿烂、热烈充满生气又不失平静由此可见诗人快乐的心情。结合后两句的“人意好”和箫鼓鸣奏更加显示出诗人愉快欢欣的感情。

【误点警示】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而误解诗意。诗歌鉴赏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可以顺利解读意象把握诗意。如李商隐的《赠柳》读到首联就会遇到“章台”、“郢路”两个“拦路虎”。如果不理解“章台”本是汉代长安的街名后来就代指长安“郢路”指通往楚国都城郢都的路途是重返国门之路就很难理解诗人在说“柳”在北在南在各处都有并且是国都之地士人向往之地这里隐含了诗人的一种难言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思念对象表面是多情的“柳”是意中人结合附着主意象的环境意象作一定的推测才能体会到这是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也许是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或者是沉沉的忠心志。 【典例 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其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支曲子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道题考查对元曲意象的分解理解和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分析意象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关系的能力。我们首先可以从词句入手寻找意象然后整体感受构建画面把握诗作者的思想感情。“西风”为秋风“信”为离别才有的物事“雁”候鸟也与“我”之“归未”相应别出意味“红叶天”秋天之谓红叶就是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杜牧《山行》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黄花地”指菊花满地“芭蕉”“雨声”雨打芭蕉谓孤独愁苦时光难捱的境界刘光祖《昭君怨》有“疏雨听芭蕉梦魂遥。”由此可见此曲看为写景实为写情抒发游子怀乡之情。他接到万里之外的家书内心悲愁亟盼如候鸟般也能回归家乡。可以理解为作者写自己愁苦心情也可以理解为他为游子代言表达了他对游子的深切同情。

〖答案〗西风、啼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秋风萧瑟、雁啼花落的时候离家在外的游子偶接家书时那种万般无奈的愁苦情景图。寄予了作者漂泊在外、事业无成、有家难归的苦闷之情。

【技巧点拨】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欣赏诗歌就要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把握意象从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出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一提到“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塑造的往往是“好友”的形象一提到“鸿雁”往往指书信指“羁旅伤愁”的情感塑造的也往往是“思乡者、思人者”的形象一提到芭蕉、雨声就想到孤独寂寞。等等对于意象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古诗常见的例子以便形成一种文化积淀如此做起题目来就会得心应手。

【知识拓展】当看到一道诗中的意象后如何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义呢可用下述三种方法: 1套用法。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义识记住考试时直接套用。平时复习时可以搜集一些作些分析形成印象考试时可以套用。

2联想法。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在特点上有某种联系。如梅因傲冬而开故常取其不畏邪恶之义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气节义等等。

3谐音法。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也有这种联系。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取其“不愿朋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谐音故取其作为爱情的象征。 【典例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秋。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1.这首诗首联写了什么意象请简析其特点。 2.颈联所写情景特点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3.本诗为青口帅所作既赞颂青口帅又借此表现自己的心怀志向。你读了本诗感受到一种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己怎样的心怀和志向

〖分析〗这三道命题都从形象理解的角度立意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把握能力切口较小但是要准确理解又必须对整首诗有全面的把握。这符合诗歌考试命题的思路。切口小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理解能力少写点字而立足全诗理解才能做好题是真正能力的反映。这首诗借对登横波亭的情景描写寄托对青龙帅的殷切期望反映了金人爱国志士对国家时局艰危的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爱国情怀。首联入笔写亭突出其孤危豪迈之感一“孤”字独显伟岸、无与匹敌之感“突兀”有横空出世之意高已高矣又下临飞流更是气压“群楼”独展雄姿堪为龙首。站此楼上放眼四观阔大之象伟岸之姿令人陡生豪情。到颈联诗人笔锋一转写清江寒景鱼藏水底雁唳长空惨淡肃杀一派清寥暗示时局艰危令人忧心。尾联一展雄情豪意夸赞青口帅雄姿英发定能深孚众望收复失地。那情那志可谓是豪迈之极读来令人心热魄动。回答这三道题需要在诗歌整体精神的观照下结合具体要求做具体回答切忌大而不当、说大话空话。 〖答案〗

1.这一联的意象是“孤亭”其特点是孤危、挺拔上插云空下临飞流气压群楼气势凌人。

2.颈联以六个名词平列贯一“秋”“夜”时间勾画出雁唳长空鱼潜水底的凄清江景图。在全诗中这一联不仅在结构上造势生澜在构思上推进文意更包孕对国家时局艰危的担忧为赞颂或期望青口帅张本。

3.诗人借环境勾勒衬托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威武无出其右的将军形象借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将帅真诚深切的期望之情表现了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 【方法探究】欣赏诗词曲中的形象要利用想象善于补充巧用互衬互相彰显做到心“领”神“会”。诗词曲塑造形象因其字数、格律等等限制往往只是抓住特点传神式点画利用互相补衬的手法相互印证、启发有时只是限定方向由读者去补充完善有的还有言外之意象外之音需要我们仔细按照一定的方法仔细品味抓住特点感受神韵。如上题中的诗歌要理解“孤亭”形象除了对字词独特韵味的准确把握外还需要联想到与“元龙”“百尺楼”相关的典故赞赏陈元龙的气势豪迈和刘备对许汜说的盛气凌人的话传达出豪迈之气。结合颔联的博大气势联想到人登此楼时的形象气质面对此景凝神思索国家现状的百忧揪心的神情到慨然下定决心的勃然形象。这些都需在想象补充中完善。同时在理解这将军形象的同时联想、以实显虚发现这形象背后的诗人自己。在形象认识过程中要注意诗歌常用的含蓄、双关、象征等艺术手法理解其明言此实在彼的特点有时还要结合诗人遭际、时代背景等来理解。

【技巧点拨】解答“理解诗歌形象”题实质上是对诗歌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问题。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全诗的意象有哪些诙庑┮庀蠊餐钩梢桓鍪裁囱囊饩秤泻翁氐愕谌裁创瓷枵庋囊饩臣匆泶锸裁囱乃枷敫星椤8呖济庠诳疾槭栊蜗笊弦仓饕疾榱降愕谝欢允闱橹魈逍蜗蟮娜现斫獾诙允枰庀蟮奶逦栋ㄊ璧纳省⒐钩伞⑶槲兜取?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可以用“形象类型划定法”来分析即按照古典诗歌常见形象类型来进行具体分析其主要类型如忧国忧民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型豪放洒脱型爱情绵长型等。归入这些类再作具体入微的个体分析以显影其个性特征。

2.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实际上是对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作出具体理解。可以采用“意象类型找位法”来分析即诗歌意象一般可分为情、物、景、事、古迹等类型而每一类中的景物或事物、古迹等往往有特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意蕴寄托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对作者的个体认识和对时代背景的联想。分析这些景物等与作者的“情”的结合点在哪里体味其独特意味感受其独特形象如此才能准确而有创建性做题。 【典例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古诗 无名氏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人傥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塑造形象的手法这个形象有何象征意义试简要赏析。

2.钱钟书说:“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因而旨则异。”屈原以橘寄托对自己坚贞品质的宣言杜甫借橘劝戒肃宗停止贡橘之举张九龄借橘抒发被人排挤不得信任的怨叹。你怎样评价这首诗里的“橘”形象

〖分析〗这两道题一道把诗的形象与表现手法、诗歌象征意义结合起来考查一道提供背景知识要考生对诗歌形象作出自己的评价属于开放性、拓展性、探究性题目具有创新意义符合新课改精神可以特别关注一下。这首诗用拟人化的的手法以橘自比表示自己胸有大志拥有大才可惜被闲置不用希望得到引荐。整首诗都以橘的口吻来写写其硕果累累满腹希望担心时光荏苒空掷岁月私下听说某官员爱好其味美便更加着意修饰表示希望之意。暗示的却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要想仕进的艰难常常要干谒达官显要。这种一字不提人如何全篇都写橘形象的诗歌理解起来就要懂得诗歌创作的特有象征手法。至于比较如果有较宽阔的知识面作起来更容易即使不太了解题干所说的几位诗人的诗根据本诗形象的理解也能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硕果累累香郁芬芳却被弃置山旁满腹忧虑满腹希望的橘柚形象。采用白描和拟人手法来写橘柚实际象征的却是身怀高才却施展无门被弃不甘意欲进取的知识分子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常见状况和心理。

2.本诗旨在借橘以达自我推荐希望得到引荐之意虽然不免谄媚低俗之气但进取向上希望发挥作用之心也不能不说是积极可取的虽然显得境界不高但反映当时一般士人心理也是惟妙惟肖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也难有其他出路。言之成理即可 【误点警示】

误点之一不会联想过于着实。诗歌形象理解的虚实、象征、彼此等手法很重要过于着实往往堵塞了进入诗歌实际要写的形象理解之路只看到所写之橘不见橘象征之人只见所写之景不见写景之人只见所写之象不见反映之内心。这样答题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弊。

误点之二大而化之不能落实。诗歌鉴赏题一般要求根据所给定诗歌作答而往往有人答题时忘记了这一点写几句所有诗歌都能用上的话没有体现“个体特色”这样的答题看似正确实际没有意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总结积累的一些意象象征意义、诗人形象类型、常见鉴赏用语等等不能化知识为能力不能活学活用往往效果不佳。 【方法探究】 弄通字义读懂诗句是鉴赏诗歌形象的第一步。弄懂字义不仅需要理解一般字面意义更需要结合语境和文化背景理解其言外之意、象征意义。如 2007 年全国卷 III第 9 题答题时就要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再紧抓写意象“琴”、“棋”和情感“怜”、“爱”、“系”等词语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诗人以“琴”、“棋”的“直”、“方”品质自比描绘自己小斋独处只与琴棋相伴不“系”牵挂国家兴亡的情怀抒发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把握虚实联想推测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关键。诗歌往往写风物而寄情怀借景以抒情托物而言志我们需要弄清这里字面与所寄实写与含蓄的关系根据诗歌鉴赏规律想象推测洞幽烛微。如 2007 年辽宁卷 15 题所选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诗景中有情寓情于景。实写景景含情理解时就必须由所写之实景加以联想合理推测进入“虚”即不在字面情才能准确作题。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景但只有从王诗的“落”、“鸣”之实中看出蕴涵在内的“动”。内心的躁动从周诗的“静”、“不闻”、“不知”中看出内在的宁静与安适。 【强化闯关】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二 张翰 东邻有一树三纪裁可拱。 无花复无实亭亭云中竦。 隙禽不为巢短翮莫肯任。 1这首诗从内容角度看属于 诗。诗主要写了什么意象请简要概括这个意象的特点。

2诗的最后两句对诗歌主体意象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是用的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1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自然风景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一下。2这首诗所写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有什么联系与作者自己的情怀有什么关系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山行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1诗的颈联写出了怎样一种情景你从其间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请你用文字描画出诗的尾联画面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试题。咏河市歌者范成大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1诗中的“歌者”是怎样一个形象2诗人对“歌者”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试题。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1这首词上片写出了怎样一种自然景色2词的下片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试题。闲居方孝儒雨歇阶草净鸟鸣丛竹中。偶无轮鞅过遂与山林同。曦发庭际日振衣松下风。自非捐世故谁得此相从。 1指出首联中的意象说说这是怎样一幅画面。

2请简析颈联的形象特点并简说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试题。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 张可久 山容瘦木叶凋。对西窗尽是诗材料。苍烟树杪残雪柳条红日花梢。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1小令前六句写出了怎样的景物这景物是怎样发现的

2七、八句的议论与前面的写景有什么联系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1.1咏物诗 诗写了一棵落寞的奇树。这棵树无花无实但高大挺拔禽鸟也不愿理睬它。它象征着正直的人不被恶俗社会所重视。

2这两句对主体意象起侧面烘托作用这样一棵大树却连小鸟都不愿在它身上做巢栖息。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那种趋炎附势、贬抑人才的世相的批判对怀才不遇、难为世用的深沉感慨。

2.1诗人描画了这样一幅自然山水画在挺拔秀美的山峰上有一个禅房人在此瞻仰高峰俯瞰深壑远观四周雨过天晴时夕阳西下天宇清新山峦洁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 2这自然景物是为展示人物情怀节操的陪衬的。在此高雅深邃的山景中方显出主人公眼界的高远襟怀的阔大志趣的高雅。诗人借景写人称颂纤尘不染的人格操守。由此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

3.1茅舍里飘出炒茶叶的清香竹篱外传来缫丝的声音山里人家一派劳动的和谐快乐的场面自然推出体现了诗人愉快欣赏的心情。

2诗人正在享受着农家和乐的劳动协奏曲不期遇到卖药归来的客人便毫不犹豫地跟随着一起步入深山导云中去。透露出诗人更喜欢隐逸山林的情怀。

4.1这位“歌者”是孤苦无告身陷绝境的民间演唱艺人他忍饥挨饿街头卖唱希望得到救助。

2从对歌者催人泪下的描写诗句和能够体会其中寄予中可看出诗人对这位歌者充满了同情怜悯的态度。 5.1上片写出了青山碧绿花朵娇艳的自然景色。

2下片写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飘飘摇鞭吟诗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愉快得意的心情。

6.1净草阶上净草雨后阶上净草鸣鸟竹林竹林中鸣鸟。这是一幅初雨过后草青阶净竹林鸟鸣的清新山居图。

2这联诗写人物形象他洗头发晒太阳抖衣服吹吹风一派清洁清爽的面貌要表达的是诗人保持高洁情志的情怀。

7.1写出了几幅宜人的图景:秋风萧瑟树叶凋零山姿清矍暮霭笼罩山林春柳点缀残雪艳阳映照花丛。这些景物都是从书房的西窗朝外看发现的。

2后两句是映衬欣赏美景需要平和的心态世俗庸人难得有此眼光。表达了诗人对“闲人”的否定态度。

第三篇: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人物形象典型题专练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文后各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②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③本诗作于作者漫游会稽时期。

1.诗中塑造的采莲女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何塑造的? 2.末尾两句是何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3.这首词的上阙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的呢?请简要分析。

4.词的下阙塑造了什么样的弄潮儿形象呢?“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这首词的名句,常在作文中引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的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晚泊长台驿 张 咏①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6.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只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 7.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①

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 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注】①天宝十四年(755)深春,李白游桃花潭后沿舒溪上行去陵阳山,游龙门路过

第1页,总3页 此处写下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9.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10.苏轼曾言“太白诗飘逸绝尘”,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飘逸”表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12.试赏析尾联“又”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3.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14.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边 愁

①崔 湜

②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 15.本诗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尾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小题。 【商调】梧叶儿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茄子大如斗。 【正宫】醉太平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②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③刳(kū):剔,挖。④老先生:此为元代对朝官的称呼。 17.填空:

第2页,总3页 ①两首散曲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第二首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②两首散曲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风格不同,第一首的讽刺显得,第二首的讽刺就 多了。

18.这两首散曲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①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衡州时。

②贾傅:即西汉贾谊,有才名,曾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③褚公:指初唐时书法家褚遂良,因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19.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0.本诗的颈联突出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请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第3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明艳美丽,活泼大方。隔花谈笑,水映新妆,香袖飘舞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而那岸上柳树下三五成群的出游少年的远眺搔首则从侧面烘托出采莲女的明艳动人。

2.诗人骑着紫骝,马啼花落,看到这幅清新旖旎的江南春日采莲画卷却踟蹰徘徊,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类是属于考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解答此题,可先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本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隔花谈笑,水映新妆,香袖飘舞是从正面突出采莲女的活泼美丽;而那岸上柳树下三五成群的出游少年的远眺搔首则从侧面烘托出采莲女的明艳动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表达诗词中形象的意义。

2.此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首诗中的落花,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

3.作者采用了直接(正面)描写与间接(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两句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争相观看的隆重热烈的盛况,从侧面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来凝沧海尽空。万面鼓声中”两句则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直接勾勒潮水排山倒海如万面战鼓同时敲打的摄人心魄的气势。(如果学生将夸张答成运用丰富的想象,给1分。如果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两句答成观潮人的神态动作描写,给1分。如答通过观潮人的表现为写潮水作铺垫也给1分)

4.词的下阙塑造了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手举红旗,向潮头挑战,而红旗没有被潮水溅湿,弄潮本领高强的健儿形象。(意思对即给3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话有如下几层意思:一是表现了一种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二是赞美了一种为战胜困难而善于斗争的气概;三是体现了一种人定胜天、从容不迫的自信之美。(答对任一点给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答案第1页,总7页

3.题干要求“这首词的上阙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的呢?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入手赏析。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4.题干问的是“词的下阙塑造了什么样的弄潮儿形象呢?‘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这首词的名句,常在作文中引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的呢?”答案包括两问:形象+内涵。答题区间在“下阙”,下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含义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特点入手。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人物形象的分类: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陆游《书愤》等)。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等)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等幽州台歌》陆游《书愤》等)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辛弃疾的诗词《示儿》《破阵子》《京口北古亭怀古》)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凉州词》《出塞》《兵车行》等)8.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雨霖铃》)★人物形象鉴赏题的一般问法: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或者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大体的一般格式:(1)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什么的人物形象(特点加身份)(2)例举特点后点明身份。

5.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绝不归隐以沽名钓誉的诗人形象 注:意思对即可。

6.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为仕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蒲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是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 注: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 【解析】

答案第2页,总7页

试题分析:

5.本题考查诗歌中的形象。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答题步骤:1.描述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

一、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又分为:诗人自身形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塑造的他人形象(《江雪》柳宗元);1.事物形象既作者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也称为意象;2.景物形象既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它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称为意境;

二、 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抒情主人公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2.人物形象鉴赏的答案组织范式(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6.这是一道概括情感和手法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句有“满引浓醪劝谏慵” “好山非是不相容”,还有注解“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注解解释出处,可判断手法是”用典“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此题主要考查间接抒情和用典。

7.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8. 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

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

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 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

答案第3页,总7页

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诗中所写景物。人物形象鉴赏题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3)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解答本题时,可结合诗句“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以及注释内容“主人公已经七十五岁”来分析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诗歌,叠字、设问、拟人,“简要分析”则需经由“文字”到“内容”再到“技巧”的思维过程。“晖晖”“依依”“离离”是叠字;“情绪有谁知”是设问;“人独处,燕双飞”是对比;“花不语,笑人痴”是比拟。“人独处,燕双飞”,一是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足见其情绪落寞;二是以动衬静,愈见其静。在答题时首先回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向往隐逸生活;与郑少府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10.从写景看,本诗描述白鹭四散飞去,散落青山,好像下到青山上的几点雪,十分轻盈飘逸;从写人看,“我”不辞路途遥远寻访友人,不想没有见到友人,就又回到陵阳钓鱼,行踪飘逸,性情洒脱;从语言风格看,以“我”入诗,率真自然,毫不隐晦自己的性情,清新飘逸。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诗歌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如果是陌生的诗人,要注意题目给的注释。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词语,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飘逸”的特点一是表现在思想性格上,二是表现在语言风格上,答案要从这两个方面细致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①刻画出一位羁旅思乡者的形象。

②除夕之夜,诗人无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 12.

①又,再一次。

②愁苦叹息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③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解析】

答案第4页,总7页

试题分析:

11.“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可见塑造了一位羁旅游子形象。“悲前事”“笑此身”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现在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愁颜”“衰鬓”写自己是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在举家团圆的除夕夜,诗人独在异乡的驿馆,更感悲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赏析的必考题目。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形象可以从这几方面回答:要在开头点出诗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12.尾句作者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外。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让读者去体会。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诗词炼字,主要考查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以及叠词的炼字效果。解答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入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达意),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本题考查的是副词“又”,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13.颈联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复苏的欣喜之情。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大雨后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的景象,然后抒写眼前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声音当做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

14.不以小我为念,关心民生,与百姓同喜同悲的形象。 通过抒写诗人的喜悦心情来表现的:看到溪流水涨是一喜,连自己衣服、床铺湿了都顾不得,想像庄稼复苏是一喜,为百姓收成有望又是一喜。 【解析】 13.

试题分析:注意“应秀色”“最佳音”蕴含的情感。从“应”看应该是“虚写”,手法是虚实结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应秀色”“最佳音”蕴含的情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借助虚实结合的手法抒情。 14.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诗人的动作、心理描写的词语“润衣襟”“不愁”“且喜”“最佳

答案第5页,总7页

音”“望岁心”分析想象特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如此题注意结合诗中诗人的动作、心理描写的词语“润衣襟”“不愁”“且喜”“最佳音”“望岁心”分析想象特征。

15.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渲染苦寒的气氛。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

16.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如果认为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5.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诗歌前两联具体内容考虑,紧扣原诗九月蓬根断折,衰草枯萎,及霜雪降临的景象,不难分析出描写的时节,写这样一幅衰败景象,则烘托、渲染之意显露无疑。在诗歌鉴赏中,一定要注意情景之间的关系,找准景物特点,要看出作者心境也就不会太难了。分析诗人情感一定要全面,尽量不能遗漏要点。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诗句中的相关信息作答,“登楼遥望”是古诗中常用的描写“思妇”的场景, “思妇”“殷勤伫立”的形象通过这一描写跃然纸上。可认为全诗是以“我”的角度出发,想象家中的亲人正在思念远方的“我”,那么前三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也可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尾联实写,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①夸张,比喻;②幽默诙谐,尖刻辛辣

18.第一首塑造了一个爱吹牛的滑稽可笑的撒谎者形象。第二首塑造了一个不择手段、极尽贪婪本色的可耻的贪小利者形象; (第一首名为《嘲谎人》,第二首名为《讥贪小利者》) 【解析】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诗歌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如果是陌生的诗人,要注意题目给的注释。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词语,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第6页,总7页

19.本诗描绘了一幅迷离凄清的春色图。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渲染出悲凉冷落的气氛. 20.用典的表现手法。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

21.孤独(漂泊无依、辗转流徙)、怀才不遇(沦落天涯)、沉郁悲愤(忧国伤怀)的诗人形象。 【解析】 19.

试题分析:描绘画面题,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即可。本题借助“飞花”、“春燕”、“船桅”等景物,在理解翻译诗句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描绘了一幅迷离凄清的春色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分析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仔细理解诗句,由“贾傅”“褚公”可知运用用典的表现手法。第二问颈联的思想感情,结合注释与典故所蕴含的意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诗题、诗中“晓行”“船桅”等可知抒情主人辗转流徙;三四两联可知主人公怀才不遇、忧国伤怀的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第7页,总7页

第四篇: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典型案例

概要: 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但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相对滞后。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英语写作已成了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成了英语教学的瓶颈。本文拟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以读促写,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与写作整合,写作策略 写作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是语言交流的两种媒介。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级要求为“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级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与一连关切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但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相对滞后。英语写作已成了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成了英语教学的瓶颈。这一严重现象的出现,作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一般不开设专门的外语写作课,没有对学生英语写作基本功进行系统训练,往往是进行短期的突击性应试模拟训练,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可以说尚属空白。

2、学生的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造成词汇量小,写作语言素材贫乏;

3、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缺少,导致学生的篇章意识差等。

为了适应发展中的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使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八级或九级的写作目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更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储存句法、语篇知识,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大量阅读又有助于培养语感,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用英语写作就必须用英语思考,这与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否则,就会写出汉化英语。撇开阅读谈写作犹如谈无米之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设想: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多而杂”的阅读训练,即向学生提供程度相当、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结合单元话题补充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 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语言词汇、强化语言结构、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篇章结构知识、训练篇章理解能力,再结合阅读指导学生写作,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写作,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案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培养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从而使学生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英语写作。

主题内容:Born DyingUnit 7 SBII

相关领域:信息技术,医学

课时安排:2课时

任务布置:

1、网上查寻有关的信息并做汇报;

2、课堂阅读两篇文章

3、写一篇英语演讲稿“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信息输入——阅读课

教学目标:

1、检阅学生课外查阅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善待他人,关爱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形式:讨论交流 合作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Pre-reading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1.What is AIDS ? What is HIV?2. How do people get AIDS?3. What happens to people who have AIDS? 4. How does Xiaohua feel about having AIDS? 5. How do her friends and family feel about her disease? 6. Something about the World AIDS DAY.要求学生带着这些任务预习课文。学生要回答以上问题,除阅读课文外,还必须查找相关材料,做好记录。此环节学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网站名,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由于学生是在任务目标驱使下预习,预习就很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为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Step 2: Lead-in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Ss have found and at the same time ask the Ss to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V/AIDS. And ask S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2. What can you do on World AI

DS Day?

3. Do you think it is safe to b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living with HIV/AIDS? Give your views.分组展示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另一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导入新课。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讨论,(也是初步展示预习成果),学生交流气氛热烈,学习兴趣很高。为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开了好头。

Step 3: Reading

这一阶段为学生对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围绕话题和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包括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开展语言交际活动,逐步落实学生的各项预习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讨论、查阅、归纳、总结等口头交际活动。

如:教师设计了如下任务:

Task 1: Skimming to find out what is the reading material going to talk about.Task II. Analyze the structures of the passage, expressing your opinions actively.

Task III. Discuss the follow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groups of

41. How does Xiaohua feel about having AIDS?

2. How do her friends and family feel about her disease?

3. What is her life like as a person living with AIDS?

4. What should we act towards AIDS and AIDS patients according to Xiaohua?

5.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6. What are the means of being infected with AIDS?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教师指导学生重新领悟教材,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完成以上任务并分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情况。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 1: Play the recording of the text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rases.

Task 2: Word study. Choose the proper words to complete the blank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 forms.(略)

Task 3: Summary. Ask the Ss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略)Step 5: Expanded reading

Offer Ss another reading material and ask the Ss to do fast reading.

Step 6: Post-discussion

Task. Group work (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they can choose whichever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opic 1. How do people become infected with HIV/AIDS?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

Topic 2: Next time if you meet an AIDS patient, will you regard him or her as a bad and dangerous person? What would you do ?

Step 7. Homework assignment

Get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prepare to write a speech “ 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

第二课时信息输出——讨论、写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2、检验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效果。

3、讨论中鼓励学生把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和自己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提高表达能力,并为写作做好铺垫。 任务设计:写一篇演讲稿“ 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 教学形式:讨论 合作 评价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Task Assignment

Write a speech -- Cherish Your Life and Prevent AIDS Including:

1.serious HIV/AIDS situation

2.proper attitude

3.necessary help

4.effective prevention

5.good suggestions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根据不同的写作任务和话题,理清、明确写作任务的主旨要求。

Step 2.Pre-writing & Discussion

Task: Divide SS into small groups (Group of 4 is ideal) for the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ll them the task. Meanwhile, encourage them to express as many views on the topic as they can. It’s necessary to require them to write down their views.Topic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HIV/AIDS situation? Give some examples.

Topic 2.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 people who have AIDS?

Topic 3. What attitude should we show towards the people with AIDS?

Topic 4. 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prevent AIDS?

小组分工寻找与话题有关的信息包括主题句,相关要点乃至必要的句型;或教师准备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背景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或提供几个供学生讨论的问题。然后教师安排小组“说题议题”活动,即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写作任务主题或要求的理解,交流所寻找到的信息,并相互比较讨论各自的看法。在小组讨论之后,各组还可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讨论,通过相互沟通,互相启发,选择其中有意义、合乎要求的信息。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与积极性,激活学生与写作任务有关的知识网络,为高质量完成写作任务奠定基础。Step 3 While-writing

Task: Write a rough draft on your ow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opic of each paragraph. For example:Things are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Enough help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eople with HIA/AIDS„.

Proper attitude should be shown to the people with HIA/AIDS„.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DS „„.

(Your wishes or suggestions)

学生在第一阶段经过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信息搜集任务,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写作材料,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的需要,删选材料,重组信息,进行第一次语言输出,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有一定层次感的初稿。初稿写完后,进行自查,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重读一次初稿,看主题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全面,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连贯,有无语法错误或“汉式英语现象”等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帮助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的表达自我。

Step 4 Discussions

Task: Exchange the Ss’ works to enjoy and edit to get some suggested improvements.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求学生将经过自己初步修改过的初稿交给组长,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传阅,批改组内每一位同伴的作文,然后汇总组内作文中的错误并讨论解决,再推选本组最佳作文。学生讨论互改作文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常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学生相互倾听,互相帮助,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也是让学生跟同学进行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体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有助于加快发展学生思维,并养成学生与他人平等地讨论问题、分析评论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Step 5.Evaluation

Task: Pick out the best works and read them to the partners first and then to the class.这一环节有两个程序。先由组长在组内宣读优秀作文,再在班上向全班同学宣读。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作文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流畅性,简洁多样性,情感思想性以及对各组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互评价,评出最优作文和合作最好的组。然后将作文输入教室的电脑里,向学生展示。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的作用仍然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是裁判。这样一来,重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Step6 Comment &Estimate

Ss makes comments on some of the works and grade them .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一些典型性的错误,并及时进行讲评,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有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参考范文,)使讲评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得到启迪,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能力,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以升华。

三、案例分析

1、信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媒体已高度发展的今天,要突破课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的学科学习框架,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和谐发展。

在“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报刊等教学资源,收集查阅有关HIV/AIDS信息,接着在课堂上开展了相互交换信息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2、课内与课外结合,实现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结合

从“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看,围绕阅读主题内容,读前大量查阅相关内容,初步了解HIV/AIDS;读中展示信息,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培养阅读策略;读后讨论问题,进行说写活动,输出信息,体现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思想,为实现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结合以及实现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30万字找到了一条途径。

3、采取讨论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中的信息互动是一种多边活动,他不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型互动或师生间交流的双向型互动,而是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通过学生间相互用英语提问、对话、讨论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使用英语的机会。这种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自己与他人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从“阅读与表达”教学中第二部分来看,采取的是一种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写作教学,重视过程写作与评价,改变在写作教学中总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然后

教师批改的英语写作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第五篇: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静 听 花 开 的 声 音

——民和县川垣学校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2002年秋季,川垣学校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也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十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川垣学校全体老师肯钻研,勇创新,对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头绪,抓住了特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们以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课改以来,我校的实验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探究,寓学于乐。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本次课改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来自活动的结果或事物,而是来自活动本身。为此,我校实验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语文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

案例1:川垣学校李洁老师展示的声母学习的起始课“b p的发音和拼读”时,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找宝贝”、“贴花瓣”、“摆字母”、“做试验”„„独特、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着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吸引着每位观摩课的教师,原来只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枯燥、难学的拼音也可以在这么轻松的玩中学会。

李老师教学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的拼音时,就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皮卡求带进课堂,由他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进入创声母这一关时,老师便把学生易混的d、b、q、p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猜一猜,自己看看还有哪个拼音字母也可以变个魔术,考考大家,此时,即使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变起魔术来,孩子们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着有效的自主学习。 案例2:川垣学校李玉兰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较为枯燥的

1 拼音时,创编了“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创造性的识记拼音。

案例3:川垣学校霍瑾老师在执教《窃读记》时,把生字熟词编成了儿歌 :“踮脚尖,钻腋下,贪婪窃读心惧怕。饥肠辘,腿难撑,挨饿受罪终长大。”

案例4: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持教《触摸春天》时,也把生字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小小盲童创奇迹,花间流连触春意。生活权利要珍惜,缤纷世界属于你。”编成了儿歌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读着,兴奋地做着,在同时巩固了生字,复习了熟字,渗透了识字,还进行了健身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2、 尊重差异,以学定教。

一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度也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当然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校实验教师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

案例5:川垣学校陈晓荣老师在执教《字与画》时,根据学情摸底调查,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因为本课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而逐图逐字领着学生学习,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关系,然后让已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识记生字。因省却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上,教师还安排拓展练习,让学生给“门”、“墙”、“黑板”、“窗”、“课程表”等字在教室里找到“朋友”,为学生创设渗透识字的氛围,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案例6:民和县教育局在对本学校一年级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后,提出了“让位教学法”,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在班级中,带领小伙伴学习。因为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小小的教者兴致盎然,在带领别的同学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相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促使小小的学者鼓足学习的劲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争当教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 案例7:川垣学校李晓红老师在执教《特殊的考试》一课的写字时,没有逐字指导,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难写的字,比如“考、试、及”等字,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其他的字则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自学的形式解决了,虽然本课生字较多,而且笔划比较复杂,但因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差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看似教师“教”的少了,实际上是把“学”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和信心,而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会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

3、平等交流,师生互动。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在语文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游戏、一起诵读、一起奇思妙想„„语文学习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案例8:川垣学校郭秀萍老师在执教“梦想”这一单元时,当教师问及学生自己的梦想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月球上看一看”,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这时有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管老师高兴的回答:“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你们快快长大,超越老师。”提问的学生满意的坐下了,学习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着。这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的瞬间,但我们不难看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案例9:学习《乌鸦喝水》时,川垣学校马玉花问:“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有位不太喜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怯怯地说:“回家找妈妈。”轰的一声,同学们都笑起来,那个孩子立刻脸涨的通红,头陷得很低很低。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多听话的孩子呀,遇到事情先想到妈妈,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静下来,乖巧的像妈妈怀里的宝宝。“让我们继续来帮乌鸦想办法吧,想到办法乌鸦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就这样,同学们又动脑筋为乌鸦想起办法来,而那个可爱的孩子也慢慢抬起了头,不再羞涩。

案例10:川垣学校郭秀萍教师在教学《雨铃铛》这首欢快的儿歌时,

3 学生有声有色的诵读完后,还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师不失时机的问:“读完后,你还想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想起了五彩的春雨。春雨是无色的,却给大地带来了万紫千红。”教师不由自主的说:“这么美的语言,吴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感谢你使我增长了知识。能说说你现在的感觉吗?”“老师常让我们阅读课外书,我觉得把课外阅读书上的文章说给大家听,我很骄傲。”“老师也为有你这样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女孩感到骄傲。”一个学生听到这,以不服气的口吻说:“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春雨沙沙》,这是在艺术课上学的。”说着就唱了起来,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听完歌,教师随机说:“你看,她将艺术与语文结合起来学习、记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这种学习方法可真奇妙。”教师适时的评价,将师生的距离越拉越近,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有序的进行着。这时又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说:“我还知道《春夜喜雨》。”说完就绘声绘色的背了起来。在座的同学都被他抑扬顿挫的背诵迷住了。她背完后,有一个学生起来说:“马小萍背诵的古诗很有感情,我想为他鼓鼓掌,大家同意吗?”“同意!”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那一张张喜形于色的小脸上,看到的是他们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掌声。

二、走出教材,教师“活”起来了。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更大了,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也更大了。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实践上也更具开放性。

可以说对于教材,老师们更多的是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完成教学目的的凭借。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材的内容、进度以及相关的思维训练点。这在过去,可是大多数老师不敢想也不会去做的事。

1、发挥个性,重组教材。

案例11:张雪莲老师在执教《丁丁冬冬学识字》第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认识7个生字,张老师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识字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一节课认识7个生字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就把第二课中带月字旁的字提前到第一课来学习。如果说学生通过第一课

4 的3个带月字旁的字发现了月字旁表义的规律,那么第二课调整上来的字,则给了学生运用规律实践的机会。这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案例12:川垣学校的许多教师打破教材顺序,在冬天下雪的那天,适时安排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先领学生到校园观察雪景,玩雪,再学习课文。学生学得特别有劲。学生给课文进行补充,说冬天这个魔术师还会变可爱的雪人、白茫茫的大地和光秃秃的树枝。

案例13:川垣学校何青芳老师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在课前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冬天的各种图片、资料,上课伊始,在学生交流所得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了一段亲自录制的雪景,树挂、积雪、雪人等这些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进入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冬天的世界,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地想探究大自然的神奇,这种学习的劲头一直保持到下课,他们用朗读、画画、表演等形式由衷地表达了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抓住时机,拓展教材。

案例14:川垣学校张小梅老师在《春天的手》一课中设计了“画一画春天到来时你身边的变化,照课文的样子编一句儿歌”,学生简直就是天才小诗人。他们编道:春天的手抚摸着天空,天空高兴的哭了。春天的手抚摸着柳树,柳树发芽了。春天的手拂过广场,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多了。春天的手掠过树林,小刺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在讲《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张青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怎样帮助小鱼呢?”学生想出了许多奇妙的方法:“青蛙买了一台防水摄像机,把岸上的样子录下来,再到池塘里放给小鱼看。”“青蛙把岸上的样子画下来给小鱼看。”“青蛙把小鱼装在一个玻璃鱼缸里,带着它到处游玩,把岸上的样子看了个够。”

案例15:《珍贵的纪念》一课学生学完后,川垣学校秦永敏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想对这些小动物说些什么?学生这样说:“谢谢小刺猬,你为大家建了小亭子,还种上美丽的鲜花,把亭子打扮得更漂亮,你的心真好。”“其他小动物也很好,因为他们为大家盖了一间小亭子,让大家有一个休息的好地方。”“如果他们也像小刺猬那样不乱写乱画就更好

5 了。”“写下名字让别人看了,会觉得这个人很讨厌,破坏了公物,这不是纪念。”“小刺猬种上了花草树木以后,人们更喜欢到小亭子来玩了,而且也喜欢小刺猬。”讲完《特别的作业》一课,何群老师这样提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带来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回答极为精彩:“我也画成画带来”。“我把落下来的花、树叶制成标本,然后带来。”“我用照相机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给大家看。”“我自己动手制作纸花。”

案例16:川垣学校陈慧芳老师在执教《妈妈的爱》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结合教材特点,及时拓展,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的爱是没有刺的鱼肉”“妈妈的爱是一件件新衣服”,“妈妈的爱是冻得通红的手”(冬天洗衣服),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这不能不说是教师及时拓展教材的结果。

从学生富有童趣、富有创造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师生双方在课堂中已不仅仅满足于对课文的简单理解,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发现,学生的探究以及学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3、创设情境,体验教材。

案例17: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教《触摸春天》一课时,由反义词游戏入手。师:光明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黑暗。

是:同学们,你们喜欢光明还是黑暗? 生:光明。

师:大家都喜欢光明,而且我们每天用眼睛感受光明,可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空,看不见清澈的湖水,也看不见芬芳的花朵,他们每天生活在黑暗之中,那么他们的眼前是否也是一篇黑暗呢?今天我们走进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感受春光,触摸春天。

接着安老师让学生解决最难写的生字。

师:拿起你的笔,把“瞬”这个字在生字表旁边好好写一遍。写完的同学对照屏幕,看看你写对了没有。如果写错了,在旁边订正。

师:同学们写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写一遍,但是,这次请你闭上眼睛写。

生:闭目书写。

6 师: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这两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漂亮一点?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个字漂亮一点,第二个字就差远了。因为是闭着眼睛写的。

师:写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生:感觉一片漆黑。

师:眼前一片黑,所以就写成了这样。我们闭着眼睛写个字,都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盲童安静整天生活在黑暗当中,却做出了很多让我们惊奇的事。我们不由得要惊叹一声,她所做的一切真是一个——(板书:奇迹)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上课前,安老师安排的一次让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借助身边的道具红领巾来帮忙,让学生蒙住眼睛,然后让学生在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再让学生谈在本上写下字的感受,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18:川垣学校马雪梅执教《歌声》的教学片段:

学生刘:绝望是什么意思?

学生杨:没有信心,灰心丧气。

师:你是怎么知道“灰心丧气”这个词的?

生:我在《比本领》这篇课文中学到的。

师:这就是积累词语的好处。瞧!现在用上了。

学生于:我想给大家挑点毛病,大家读“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了”,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读。

师:为什么要小声?

学生于:因为“筋疲力尽”已经没劲了。

师:不但没劲,还没有信心了,谁能读一读?让我们和绝望的马金钠在一起,看谁能把我们在座的人拉倒马金纳身旁。

学生一起读。

师:可绝望的马金纳此时却听到了歌声,你就是马金纳,此时,你在想什么?

学生李:我会很高兴,因为听到歌声,会有人救我。

师:她看到了生的希望。

7 学生沙:他听到这首歌,会终身难忘,是这首歌救了他。 师:马金纳此时浑身充满了———力量。此时,已不再是绝望的马金纳,而是一个充满力量的马金纳。我们来读一读,让我们体会到歌声的力量和神奇。

三、开发资源,学习内容“丰”起来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老师们积极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而是不断开发和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和习得学习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广大教师首先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室、走廊入手动起了脑筋,努力使教室、走廊变成了学生发挥创造的小天地,展示才能的乐园,探索求知的空间。

走进我校低年级教室,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周围环境,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教育信息和课程价值取向。老师们都在努力创设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育环境,让环境在美化的同时,更突出其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许多学校的老师都巧妙地将环境按板块,设计呈现了相应的主题内容。

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老师们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以识字学习为重点的特点,纷纷把教室里的黑板、讲桌、门窗、卫生角、电视等实物上都一一贴上了相应的汉字,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视觉冲击与再现,潜移默化地时时处处渗透识字。尽管根据环境渗透的这些汉字并不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但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容易产生识字探究的兴趣,有效地为识字教学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低年级学生大多善于表现自我,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赞赏,于是很多教室老师们都为学生安排了“每日一读”、“诵读明星”、“文明礼仪”、“作品展示”等专题展示内容。教室的墙壁上有学生自己画的画,自己写的汉字、拼音,还有学生搜集的图片资料、续编的故事、仿写的儿歌„„生动丰富的环境创设,不仅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体味成功

8 的乐土,更是师生共做、共学、共享的平台以及提高阅读、思维、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段时间的尝试,老师们发现一成不变的内容会失去它原有的吸引力。环境创设要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还要根据学生成长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充分体现其开放性、动态化的特点,以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是,环境创设由主题板块的呈现渐渐迈入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拉得更近、贴得更紧的动态方式。老师们设计的环境,有的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有的是课堂进行中的探究场所,还有的是教学后的延伸拓展。

案例19:课改刚开始,川垣学校在学习了《人人都讲普通话》这篇课文后,开展了“普通话进家庭”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家里既是说好普通话的带头人,又是指导爸爸妈妈说好普通话的小老师。小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家长纠正青岛方言,在实践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案例20:教材中每册都设计开放性的识字活动,川垣学校很多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了“环境识字”、“每日一读”、“识字快车”、“扑克擂台”、“独立识字储蓄罐”等识字活动,把识字教学延伸拓展至各种教学活动的始终,并通过读书、读报、看广告牌、看车站牌、看电视、看电影等生活资源,拓展识字渠道,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许多学校为进一步延伸教材,还开展了每天诵读古诗、识字考级、阅读摘抄、“海阔天空”小演讲、查找搜集资料等活动。

案例21:川垣学校还创造性的开设了“美工与阅读”课,将折纸、捏橡皮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美工制作与儿歌、故事、古诗、科学知识等阅读内容互相融合,穿插进行,学生在认知、实践、欣赏、感悟、想象、创造的愉悦环境中多方收益,其乐融融。

案例22:课改以来,川垣学校纷纷开展“识字大比拼”、“识字万花筒”等扩大学生识字量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到生活的大课堂中主动的认识更多的字。还创建了学生自己的文学团体,办起了《小树苗报》,给学生一方自己的小天地,用童心看世界,用童言诉心声。连一年级的学生也被吸引,学着用拼音写的文章,积极投稿,被发表在报上

9 了。

案例23:结合《爱护》这一主题单元,川垣学校白登祥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争做绿色小使者”活动。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被破坏了的植物,然后与学生一起制作了“护绿宣传牌”,指导学生在宣传牌上写下了“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请不要踩我”,“我有生命,请爱护我”等话语,还配上了自己画的画作为装饰。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宣传牌在春风中守卫在草地上,都兴奋的欢呼起来。从此,学生们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经常去给小树、小草和花儿浇水,看到有同学摘花和采叶的行为就上前劝说,爱护植物的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了。

尽管我校乘课改的东风,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过反思,我们认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重新认识。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育观念尚有差距;学校间、教师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存在不均衡性;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能充分满足课改的需要;关注课程多维度目标的同时有忽视双基能力的趋势等等。

然而,我们坚信课程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与创造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为了教育也为了孩子,使课程改革实验在我们的汗水与智慧中,不断成熟、完善。

20012年4月18日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论文资料 第1张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典型教学案例(全文)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