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女人
第一篇: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女人
做一个女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女人
看不清自己是谁,无法自我准确定位,从来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对女人尤其如此。
有两点需要先说说。
(1)不要在心理上变成“女权主义者”
在法国作家西蒙.波伏娃眼中,女人在男权社会的地位堪称屈辱。她愤愤不平地指控,女性是男性的玩物,是附属品,是“第二性”。
波伏娃是女权主义的师奶级人物,可以称之为女权主义的“灭绝师太”。但女权主义传到中国,却变样了。在今天中国一些所谓“女权主义者”(主要是些作家和白领剩女)眼中,女权主义变成 了鼓吹女人不应反抗强奸(因为在性方面要消除和男人的不平等)、控制男人、性自由。
不论这些观点如何,其立论都 有一个隐含的预设,那就是抹掉了男人和女人在社会角色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从女人心理保护的角度,除非一个人像波伏娃一样,可以一辈子做哲学家萨特的情人而不结婚,可以有足够的钱玩个性、玩时尚而且不害怕孤独,可以完全无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的约束,否则,最好不要在心理上变成女权主义者,因为这意味着痛苦。你和那帮强势的“女权主义者”不是一类人,你玩不起。
(2)从对女人的偏见中解脱出来
人杰历史上有很多对女性的偏见,我们对此要强烈地谴责,希望今天这类偏见在我们的心理上消失。
这类偏见的预设和“女权主义”的预设恰恰相反,就是不把女人和男人视为同一类人。在它眼中,女人是心理幼稚的动物,像小孩子或“野蛮人”一样。比如,在近代,尼采、叔本华这两位哲学家就很讨厌女人。前者的名言是“要去找女人吗?请带上你的鞭子!”
一个穷人为什么感觉在富人面前很窝囊,很不爽,很抬不起头?真正的原因不是他穷,而是他认同于穷和富的分野并从内心里都看不起穷人。同样,一个女人如果受到这灯偏见的影响,她骨子里就看不起妇,而想变成男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强势,就是她们努力遗忘自己是一个女人的重要方式。
偏见之所以是偏见,就在于它只是情绪的产物。一个人持有这类偏见的原因是,他只从古代社会女人的处境去界定女人,然后把它推导成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是纯粹的生物学原因。这就像是先把一个人打残,然后说他生来就是个残废。
一个女人如果不幸被这两类偏见所影响,她就会看不清自己到底是谁。无法准确定位,从来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对女人尤其如此。
第二篇:我希望你是一个自私的人杂文随笔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她们懂事乖巧,看起来从不让人费心,但心思极重,小心翼翼的生活着,宁愿委屈自己来换取一时的和平。这样的孩子大都在童年时有过某种阴影。
后台有读者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她自己的小半生。
时间退回到30多年前,那时候经济并不发达,村子里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满地泥泞。人人大都穷苦,更不敢生病,那时候的人脾气也大,一点小事就能引爆一场家庭的战争。
她常常在睡梦中被父母的争吵声惊醒,然后落泪无声。她不敢去分辨,也不敢出声,只是把头埋在被子里祈祷雨过天晴。
那时候的她还不懂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只是努力变得乖巧懂事,以为这样就会落得父母欢心,就会换来家庭和睦,也是从那时起她养成了老好人的性格,事事迁就。
后来长大了,家里的条件变好,那些原以为过不去的坎都能用钱来解决时,争吵自然也就少了。
但那些影响却早已根深蒂固,潜进了姑娘的一生。
“我不怪父母,也不怪那个时代,我只是有点同情那个时候的自己。等将来我一定会找个相爱的人结婚,生子,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下成长,不压制不强迫,不求他能有多大的成就,只愿他能真正做自己。”
这是她讲完故事后发给我的一段留言,看的我心为之一颤。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跟她同属一类人。
我很努力的去调整最亲近的人的关系,我希望他们都过得好;我可以委屈自己去听陈年旧事的唠叨,只要别争吵;我会顺从家人的心愿,过安稳的日子,但如今,再也不会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
弄清这一点,是我在经历20多年的成长后最大的收获。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来世间一趟总归是属于自己的经历,有些事不是你希望就会怎样,也不是你插手就能改变他原本的模样。
与其战战兢兢靠祈祷度日,不如放手去打拼自己的人生。
家人,是软肋也是铠甲,会一起走很长很远的路,但也终究会在某个岔道口分开去看不同的风景。
愿你有做自己的从容。
三毛在《稻草人手记》里有一段描述荷西与自己生活的文字。
她说,我们虽然结了婚,但是我们都不承认有另一半,我是我,他是他,我们都是完整的,两个独立的个体啊。
就因为这两个人不是一半一半,所以结婚之后,双方的棱角,彼此都是用沙子耐心的磨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磨出一个式样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两个人在很小的家里晃来晃去时,就不会撞痛了彼此。
再读这段话时,为她的智慧折服。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结婚后,往往会丢掉了自己原来的梦想,洒扫庭除,相夫教子,过的又累又疲惫。
没了梦想和工作就会患得患失,日子琐碎会磨掉最初的热情和浪漫,最后生活一地鸡毛。
实在算不上合算,所以今天我希望看到文章的你学会做一个“自私”的人。
要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要坚持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有随时归零的勇气,还要有应对生活的能力。
别把眼光埋在理不断的家庭琐事里,在做好其他身份前,你要记得先做好你自己。
第三篇: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2008-07-19 00:54:34)
标签:人生 励志 成功 财经分类:人生观点有人说,创业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你只能独自前行;而我说:朋友,一切都不象你说的那样!有许多与你同路的朋友,何不一起搭个手,做个伴.让我们一起分享创业路上的喜悦和艰难! 点击进入 "创业同路人"创业经验交流区] , 如果您有志创业但缺乏思路,欢迎进入商机大家探, 与创业朋友们共同探讨!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务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曾情绪低落。最终他不但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第四篇: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文/刘洒
任何一个自己嫁给自己的女人都十足地拥有不可调和的两面性,像一匹双头的怪兽。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只关注自己内心的女人,就算有爱情,就算爱上一个男人,也只是爱上爱情的本身,爱着自己本身;她最终的爱情,只是自己嫁给自己。始于爱情,终于自己。
——刘洒
终于把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读到了尾声,四十岁的多米嫁给了一个老头,不知是五十岁的老头儿,还是六十岁的老头。但她已经四十岁了,嫁给老头也不算什么憾事,比嫁给N来,她会幸福许多。
婚姻能成为一堵墙,把过去阻隔在外,那婚姻也就显现了它原本的能力。婚姻不是要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除却自己的丈夫,而是与过去的愁苦悲愤伤痛过往隔离开来。琐碎的生活是能疗伤的,全新的生活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来临,为爱而来,伤的最终是自己。
如果N只是个独身主义者,那多米无法怪罪太多,她无法摧残或太多憎恨一种“主义”,然而N对艺校的一个女生求过婚,且是在多米为他打落孩子的时候。用爱情或用孩子去捆绑男人是愚蠢的行为,然而许多女人都会犯下这样的错。其实多米也并没有太失败,她爱的一直是爱情本身,N也只不过是虚幻的一个幌子,孩子只是必然,或是偶然,是谷底,走到这一步,她也便该告别黑夜迎来朝阳了。 轮船上的那个男人和狼眼男人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脑子里仿佛就有那么一座渡轮,一个三十七岁却伪装成二十七岁的成熟男人,晚上的时候和多米坐在一起,并亲吻了她。在没有家庭的前提下,或许一切都是美丽的,真实的,然而船员有个漂亮且知书达理的妻子,这也说明,男人的出轨跟妻子漂亮与否智慧与否是无关的。也正因为有了家庭,这一切更显得浪漫,这段婚外恋情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没有影响到伦理因素,没有对双方的家庭造成破坏,那婚外情就是良性的。多米失去了她的初夜,而她却对这个男人印象不深刻,这让人匪夷所思。 多米虽未提到她是独身主义,其实她却是个真正的独身主义者,因为她一直没有真正爱上任何一个人。所有的男子只是过往,只是她小说的一个段落。只是她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体验的过程中,有些偏离。然而作为一部小说,爱情是必须的,不管是真是假,不管爱情的对方是别人还是自己。
一个个的女人才是主角,她们贯穿了多米的整部生活。她真正爱的,还是她们。她们最终或离散,或有自己的生活,只留下多米自己,嫁给一个古老的时间,嫁给后半生的自己。故事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撕裂自己的过程,只有嫁给自己,才能完整。
第五篇:《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读后感
“人生的希望,就是在绝望中寻找辉煌”,当我看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这本书封面的这句话时,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人们的身心倍受煎熬,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生活才会有希望。
过往数年间,我只是想着先往前走,想要触摸遥不可及的事物,他人眼中所谓的成功,但连那具体的目标是什么,这答案却依然让我不知所措。快节奏的生活中、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怀揣着他人的期望,却迷失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一个最初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来自升学、生活、就业、爱情等各方面的压力,在这些压力面前,时常感到一个人的无助,力量的薄弱。
许多刚步入社会的人都会有一时无法适应的那一刻,面对困难,焦躁而不安。脱离了父母、老师,很多时候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以及一颗处变不惊的坚定的心。这本书告诉我们,每天给自己订立一个小小的目标,每当自己完成目标时,那便是成功,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希望和新的目标,当不同的目标一件一件完成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成功的人。
俞敏洪老师曾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中提及一个关于成功的定义,“今天你设定一个目标,你晚上要吃两个包子,但是你现在口袋没有钱,如果到晚上你看看你口袋有钱,你吃到了两个包子,这个就是成功。”
成功并不是要成为名人或是有钱人,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关键取决于一个人拥有一颗对待成功的心。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环境和际遇,而是取决于他对这种环境和际遇的态度和行动。苏东坡在《定风波》中写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拥有一颗豁达的平常之心、对未来的希望之心,在面对逆境,对待挫折面前,不骄不躁,不放弃,把自己能做好的事做好,把每一天分成许多小目标,一一去为之努力,那么也可以说,其实一直都是成功的。
每个人出生来到这个世上,我相信都拥有各自的梦想。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正是由于人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下推动的。有梦想才有希望。反观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太多急功近利的人,许多事情也变得快餐化、名利化,一切只是为了做事而做事,为了成功而成功,被功名所囿,被利益绑架,却俨然丧失了自我的本心,忘却了自身的梦想。社会白领承受不住压力,焦虑症、抑郁症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仿佛之间,似乎生活缺少了希望。
其实,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压力。在大环境中,人们会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而倍感压力,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的,这很正常。我们虽然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在《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中作者以感性和理念并重的笔触告诉大家如何确定方向,向压力挑战,在逆境中找出希望,在失望中 1
给自己信心,在软弱中给自己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让困难拜倒在自己的脚下,做一名勇敢的驾驭生命之舟的船长,与惊涛骇浪展开搏斗。可口可乐的总裁古滋·维塔曾说:“一个人即使走到了绝境,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抱着必胜的决心,还是有成功的可能!”生活中的强者,不是因为他没有常人的痛苦和烦恼,而是在于他能够比常人更快地从狭隘的自我解放出来。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通过每一件平凡小事的完成,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怀着一颗坚定的心,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正如俞敏洪老师的那句格言“做事像山,做人像水”,只有像山一样去坚定自己,努力、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大事小事,像水把自身放低,容纳万物,学习他人的长处,每天拥有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犹如展翅的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