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典型案例
第一篇:初中数学作业典型案例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作业:
新课程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来,这不仅是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以数学方法为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初中数学“分式方程的解法” 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去求解,;又如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通过消元这个手段,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把未学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来加以解决。
(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已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如“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没有指明顺序,此时必须分2种情况进行讨论,2组直角边可以分别对应;还有说“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多少?”这里也要讨论,4不一定是直角边,若它是斜边呢?所以答案也是2个;还有“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70 º则其他角度数为多少?”这也得分2种情况去讨论,这个角是顶角怎样,是底角又咋样?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分类讨论思想,既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又能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
㈢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这句话阐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借助数形结合的载体——数轴,学习研究了数与点的对应关系,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大大减少了引进这些概念的难度;在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时候,更是借助于函数的图象来探讨函数的知识,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最生动的应用。解析式中k、b如何决定函数图象的,必须让学生结合图像去记忆,这样才能又准又牢;再如几何部分用的就更多了,可以说只要做几何题就离不开画草图,直观而且便于去分析。
总之,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另外,教师也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第二篇:初中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寒假生活指导答案(数学)
数学:
勾股(1):
一:1.C 2.D
二:3.十三分之六十 4.13或5
三:5.连接BD(根据勾股定理会发现切成2直角三角行,再分别求面积) 36c㎡
四:6.C
勾股(2):
一:1.B 2.B 3B
二:4.130 5.12
三:6.10
实数:
一:1.C(第3 5 6) 2.C
二:3.±根号五 4.2倍根号2 5.1
三、计算
1. 2倍根号2 (提示:把后面的都化简成有根号2的,则是3倍根号2+4倍根号2-5倍根号2=2倍根号2)
2. 根号三 (提示:先把上面的2个相乘,再把上下根号化成整体根号的分数,分数的结果又可直接变3,所以为根号3)
3. 14+4倍根号3 (提示:前面是平方差公式[(A-B])*(A+B)=A平方-B平方),后面是完全平方公式[(A+b)平方=A平方+B平方-2AB][A B皆是常数]把公式代如即可求出答案)
4.6 (提示:[任何数的0次方皆=1] 先把2倍根号12化成有根号3的则根号12变为2倍根号3,再与前面的2相乘得4倍根号3.4倍根号3与根号3相加得5倍根号5,再除下面的根号3则=5,再与后面的1相加,得6.)
四:[短除法1)短除法分解后,59319由3个
3、3个13相乘得来。
3×3×3×13×13×13=59319
于是乎,将一个3和一个13配对,得到
3×13×3×13×3×13=59319
39×39×39=59319
(2)首先他是3的倍数,那他就是27的倍数,59319/27=2197
2197不是3的倍数,而只有3的立方末尾是7,所以他可能是13的3次方,果然他是13的立方,所以他是39的立方平移:
一:1.A 2.A
二:3.7.5 4.60°
三:5略 6.(1)略 (2)因为是旋转(不改变形状大小)且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3边相等,角为60度)所以AD=BCBC=AB 角DAC=角ACB 所以AD平行BC (内错角)所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7.如图t=1295241992500&t=1295242021984)
四边形(1)
一:C D
二: 18倍根号3 16 3
三:连接DE FB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O=BO AO=CO又因为E F是AO CO的中点,所以OE=OF在三角形EOB和三角形DOF中因为角DOF=BOE OE=OF OD=OB所以三角形EOB全等三角形DOF所以DF=EB(接下:)[法1:所以角DFO=角OEB,所以BE平行DF 既BE 平行且相等DF][法2:同理得DE=FB 所以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平行EB,既BE 平行且相等DF]四:B
四边形(2):
一:A C
二:12 0〈A〈(或等于)2倍根号13 4倍根号2+2 根号2+1
三:连接DB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D=CD AD平行BC DC平行AE又因为角DAB=60所以角CBE=60所以角DCB=60所以角DBC=60 角DBA=60(菱形对角线平行一对对角,因为其中一角=60所以另一角为120 再被平分就等于60)所以角ACB=30 (菱形对角线平行一对对角,因为该角=60所以另一角为30)又因为CE垂直AC所以角BCE=60在三角形CDB和三角形CEB中因为角BCD=角BCE=60 角CBE=角CBD=60 CB=CB所以三角形CDB全等三角形CEB所以AD=DC=CE又因为DC平行AE 且EA不平行CE所以四边形AECD是等腰梯形。
四:提示:做HY(使AH=CY)
其中测试:
一:BDB
二:4 3 5 8 25 12 16 246
三:(1)3[提示:先把上面的乘进去,得根号18,再与下面的根号2结合,得根号18/2 得根号9,=3](2)0[提示:把根号12变出有根号3的(2倍根号3)(3)12-根号6[提示:后面是平方差公式[(A-B])*(A+B)=A平方-B平方),前面是完全平方公式[(A+b)平方=A平方+B平方-2AB][A B皆是常数]把公式代如即可求出答案](4)14倍根号2 [提示:把后2项变出都根号2的(根号8=2倍根号2 7倍根号18=7*3倍根号2=21倍根号2)确定位置:
一:CBA
二:北偏东60度500米处 7
三:A(1,4)B(-2,3)C(-3,0)D(3,0) 16
一次函数(1):
一:DAC
二:(1)(2)(5)(6) 2 (1.5,0) (0,-3) 增大 2.25 (0,6)
三:[1]略[2](2/3,0)(0,2)[3]2.5 [4]当X〈2/3 时 Y》0 当X〉2/3时Y
《0一次函数(1)
一:DAC
二:(1)(2)(5)(6) 2 (1.5,0) (0,-3) 增大 2.25 (0,6)
三:[1]略[2](2/3,0)(0,2)[3]2.5 [4]当X〈2/3 时 Y》0 当X〉2/3时Y
《0一次函数(2)
一:AD
二:-3 [一二四] Y=2X+6
三:甲 2/3
四:[1]10 [2]1.2 [3] 50KG
综合
一:BBBA
二:0 0 (1,1) 拉伸 4
三:17.4二元(1)一:DCC二:[1]X=0.5 Y=-1 [2]X=-3 Y=0三:设牛单价X元 羊单价Y元 得式子:3X+2Y=3400 X+5Y=3300 求得X=800 Y=500二元(2)一:CB二:2 含未知数项 -2 3三:[1]X=3 Y=5 [2]N=-2 M=5 四:设原来的数为10X +Y 得式子:X+Y=7 (10X+Y)-(10Y+X)=-27 求得:X=2 Y=5 既原来数为25数据代表:一:CBA二:66 26三:10*75-9*80=30综合(1):一:D(第 1 3 4 6 7 10个是无理数)ADB二:作AB交CE于G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角ADF=45 角FDC=45 角DBC=45 角ABD=45 BC=BA 角DCB=90因为三角形ABE是以正方形的边做正三角形所以角ABE=60 CB=BE所以三角形CBE为等腰三角形又因为角DBC=45 角ABD=45 ABE=60所以角FCB=15因为角DCB=90所以角DCF=75因为角CDB=45所以角DFC=60在三角形BFC和三角形BFA中因为 角CBF=角ABF BF=BF BC=BC所以三角形BFC全等三角形BFA所以角BCF=角BAF=15因为角BEF=角ABE 角ABE=60所以角EGB=角AGF=105因为角AGF=105 角FAB=15所以角AFE=60又因为角DFC=60 角AFE=60所以角AFD=60三:略
综合(2):
一:ADA
二:(1)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角ABC=90 AB=BC因为BE垂直BF所以角EBF=90因为角ABE+角EBG=角FBC+角EBG所以角ABE=角FBC在三角形ABE和三角形CBF中因为 AB=BC 角ABE=角FBC BE=BF所以三角形ABE全等三角形CBF(2)因为BF=BE所以三角形EBF是等腰三角形因为角EBF=90所以角BEG=45因为角ABE=50所以角EBG=40所以角EGB=95所以角EGC=75
三:略
综合(3):
一:》 8
二:设甲速X KM/H 乙速Y KM/H得方程: (2+2.5)X+2.5Y=36 3X+(2+3)Y=36解得X=6 Y=3.6
三:(1)因为是折叠所以DO=DB设AD长X OD长8-X根据沟股定理得:4平方+ X平方=(8-X)平方解得:X=3 则OD=5(2)因为是对折因为是折叠所以三角形ODE全等三角形BDE所以OD=BD 角BDE=角ODE 角ODE=角BED所以DB平行 DE DO平行 BE所以四边形OEBD是菱形(3)作三角形EFO的高ZF因为四边形OEBD是菱形所以OD=OE=5因为是对折所以三角形EFO全等三角形ECB所以BC=OF=4所以AD=EC=EF=3所以S三角形EFO=3*4*0.5=6因为三角形EFO是RT三角形EFO又因为OE=5所以S三角形EFO=ZF*0.5*5 =6ZF=12/5因为OF=4 ZF=12/5根据勾股定理得:OZ=16/5设Y=KX+B过(5,0)(16/5,12/5)得:0=5K+B 12/5=16/5K+B解得K= -4/3 B=20/3既Y=-4/3X+20/3
第三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麒麟小学:何所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
七、八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粗心而已吗!而不良后果不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
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
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
7×6=(
)
口诀:(
)
口诀:(
)
5×7=(
)
7×3=(
)
口诀:(
)
口诀:(
)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7=
42 7×(
)=3
5(
)×4=28
7×(
)=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
7×7-7=7×(
)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
3 54÷9×8
3×6÷2
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 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
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又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反思: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A、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填空题。 (1)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大月有 天,小月有 天。还有一个月份,它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
这个月份是 月。 (2)2005年所有的大月共有 天,所有的小月共有 天,二月有 天,全年共有 天。2005年共有 个星期零 天。 (3)2008年是 年,全年有 天。2009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 年 月 日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5)今年寒假,我们从1月25日放假,到2月19日开学,一共放了 天。 (6)妹妹在外婆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也可能是
月和 月。
B、制作年历: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年份,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精美小年历。
C、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设计反思: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类似“☆级、☆☆级、☆☆☆级”或“A、B、C”这样体现三种难度的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当然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
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分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目前发现随着班额的逐渐增大,学困生的比例随之增大,数学老师明显感到不交作业的学生逐渐增多,而交作业的学生敷衍了事的数量也居高不下。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认识;通过家访,了解家长对学生辅导作业情况;通过沟通;了解学生不交作业、抄作业的原因。我们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1、大量机械习题和重复性作业使学生(部分)厌恶做作业;
2、题海式训练式作业使学生感到课业负担重,每天作业大都耗在数学这门课上;
3、布置习题主要以计算题、应用题为主,不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同时这类题多以封闭题型出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4、绝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一刀切,忽略每个学生个性差异,这样造成优等生因吃不饱,而不屑一“做”的弊端,而学困生因理解能力差,作业难度大,造成学困生吃不了、厌学,最后发展成抄作业,不交作业;
针对目前这一现状,作业的布置如何体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如何布置“让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的作业?如何布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作业?如何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摈弃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进行作业布置的改革。笔者有幸参加校本课程实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课题研究,就此谈点体会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理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孔子教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的基础等具体情况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前苏联教育心理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的,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当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之间的矛盾,以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对课内例题、课内习题、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布置。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作业的过程。
首先是明确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实验教师根据我校初中阶段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课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其次、理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每个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依据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把课内例题设置成变式题和开放性题型,课后作业设计成必做题和选做题,把课内练习设计出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提升: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相结合,情景作业设计与实践作业设计相结合、题组作业设计与“作文式”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作业及分层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题型作业与变式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改善了学生抄作业,不交作业的状况。最后确定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基本内容:(1)作业的设计,避免重复雷同的内容,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单一过旧的形式,打破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内练习分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升华练习,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各个层次需要的开放性题目和变式训练;(3)课后作业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课后作业布置设计要有弹性。
三、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研究的主要绩效。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通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的实践与探索,取得可喜的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布置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适当降低难度”的原则,比如学完当堂的教学任务后,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具体要求:学困生完成优生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中等生完成优等生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部分和综合应用,优等生则要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和拓展提升。这样全部的学生步调一致地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师统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实施分层作业是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措施。在例题中设置变式题和开放性题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优秀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困生得到有效的转化,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在“培优”和“辅困”方面的优越性非常明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4、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教学改革步伐。通过理论的系统学习,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务, 在培育崇高的人格塑造美丽心灵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积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进行作业分层教学中,更加精心选择例题与作业,这就促使教师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深钻教材,从而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方法。
四、进一步反思与展望。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影响下,数学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而以人为本的分层作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按学生数学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作业分层布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总之,教学实验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相信随着校本课程研究在我州逐步开展、推行、规范。我州的校本课程研究一定走向成熟,逐渐形成昌吉本土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在整个学科群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第五篇: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探索
贵州省玉屏县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
梁芳芳
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热门课话题都是围绕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展开;很少提及作业批改的改革。可批改作业是也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就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面谈点个人感想:
一、传统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传统式的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
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个别辅导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
2、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 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 ---” “?”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 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 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 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评语,积极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原来最常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更正”。近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将批改程序改进为“√”“?”,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三个字“请更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本人分析可能有以下好处,其一,“×”变为“?”,错是错了,给你点
面子,或是留有余地,也许你的方法和结果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又怕埋没其创造性,所以以问号代之,也许你不对,也许我不对,也许我们都糊涂了,此法实在是一石三鸟。其二,分数变等级,这是估算法的实际应用,那么死心眼干吗,老师心里知道分数与等级之间的折算方法就行了。至于“更正”之前加个“请”字,这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本思想,更体现我们是礼仪之帮。我的分析,不是为了褒否谁,我只是想,改来改去,我们是否少搞些形式主义,探讨些深层次的东西。用现在一句时髦话,“讲点别的”。
(1)、 数学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习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方式?我认为利用评语也许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外在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上,及时运用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让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如,对书写糊涂的作业本写上“你很聪明,假如字写得端正一些,那就更好了!”对书写格式不合规范的作业本写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等等。 对于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改正缺点。“和细心交朋友”“搬走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假如再提高正确率那就最好不过了!”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特别是一些素质检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达到自己的分数的学生,给红花以鼓励,以此,培养他们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当然,写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评语是师生交流的好平台,有一位学生,在作业后面写了一段话,“老师,我要上钢琴班,又要补英语,还要学唱歌,还要跟表姐玩,能不能不抄题目?”。看到这,我有点心酸。但硬下心来,给他回了一段话:“郑怡帆同学,老师是这样想的,第一,你的字写的很漂亮,老师喜欢看你的作业。第二,抄题目,有助于对题意的理解。你能克服困难吗”?后来她的作业做得更好了。这件事,班上的同学谁也不知道。
总之,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