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
第一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
岗位设置的原则
1、岗位设置的数量应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要求实现最有效的配合
3、每个岗位能否在企业组织中发挥最积极的作用
4、每个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是否协调
5、岗位设置是否符合经济、科学和系统化的原则
第二篇:会计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1.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各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应与本单位业务活动的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通常,业务活动规模大、业务过程复杂、经济业务量较多的管理较严格的单位,会计机构会相应较大,会计机构内部的分工会相应较细,会计人员和岗位也相应较多;相反,业务活动规模小、业务过程简单、经济业务量较少和管理要求不高的单位,会计机构相应较小,会计机构内部的分工会相应较粗,会计人员和岗位也相应较少,因此,会计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一般而言,小型企业大都“一人一岗”和“一人多岗”,而大、中型企业“一岗多人”的情况则比较普遍。
2.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
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国际上也称为会计责任分离,实质上是我国传统的“钱、账分管”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涉及款项或者财务的收付、结算以及登记工作,必须由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
在一个单位中,会计的舞弊行为大多牵涉到对现金的贪污、挪用,所以,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保证货币资产的安全。根据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这是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因为出纳人员是各单位专门从事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会计人员,根据复式记账原则,每发生一笔货币资金收付业务,都要登记收入、费用或者债权、债务等有关账簿,如果把这些账簿登记工作都由出纳人员一人承担,将会给贪污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同样,为防止利用抽换单据、涂改记录等手段进行舞弊,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当然也不得由出纳人员担任。因此,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3.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轮岗,不仅是会计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地轮换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会计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会计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建立岗位责任制
会计机构内部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是单位会计人员履行会计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保证。因此,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第三篇:交通标志设置原则
• 第15.1.2条交通标志设置原则如下:
• 一.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根据需
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
• 二.各种标志一般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右侧或分割带上。
• 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界限,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m。
• 三.路侧式标志应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板面应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
度。指路或警告标志为0°~10°,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15°。
•
四、同一地点需设两种以上标志时,可合并安装在一根标志杆上,但最多不应超过
四种,标志内容不应矛盾、重复。
• 让路标志、解除限速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等应单独设置
• 第15.1.3条各种标志的设置地点如下:
•
一、警告标志应分别设置在进入平面交叉之前,急弯,陡坡、反向曲线起终点、傍
山险路、窄桥、窄路、铁路道口、路面滑溜、隧道、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等危险地点前。
•
二、禁令标志应分别设置在限制车速、限制轴线、限制高度、限制宽度、禁止鸣笛、
禁止停车、禁止左转弯、禁止右转弯、禁止掉头、禁止超车、禁止某车辆或一切车辆通行等处。
•
三、指示标志设置在交叉口进口道前以指示车辆行驶方向、车道类别,以及人行横
道,准许试刹车、准许掉头等路段上。
•
四、指路标志应设置在距平面交叉30~50m处,指明方向、到达地点、距离。互通
式立体交叉指路标志设置在立体交叉适当位置。路名牌设置在交叉口各面及两个交叉口之间距离较长的路段之间。
• 第15.1.5条
• 交通标志形状、规格、图案和颜色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规定
第四篇: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原则和总体思路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原则和总体思路
基本任务:
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政府组织机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
主要任务:
按照先清理规范、后分类改革的顺序,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对保留的事业单位进行重新规范,科学分类,实行分类改革和管理。在清理工作中,要采取“撤销、合并、转企”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现有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大类。其中,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中,完全或基本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列入“转行政”名单,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将行政职能和公益服务职能与相关单位进行职能整合或机构合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目前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确定类别后及时转为企业;经过相应调整后才能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确定类别后先列入转企名单,待条件成熟后再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后原则上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同时根据其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分为三大类:一是从事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划为公益一类;二是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划为公益二类;三是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划为公益三类。市县两级2009年12月底前完成清理规范工作;2010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机构分类工作;2010年底前,落实财政配套政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工作。
必要性:
市事业单位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其中的专业人员敬业努力,弥补了行政管理的缺陷,支持了公共事业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应该看到,管理不到位、行为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总体思路: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三类,一是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应归到行政单位;二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应完全走向市场,走企业道路;三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原则:
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五篇:组织架构设置基本原则
企业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形式,横向指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组织架构,纵向指的是不同管理级别之间的组织架构。无论是横向抑或是纵向,沟通交流都是一种必须。同级部门之间需要配合和交流,如果没有沟通就无法完成一个系统的工作,不同级别之间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传达,贯彻和执行,如果没有高效的沟通,企业将无法正常的运转。
企业组织架构有不同的模式,每个企业也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组织架构模式和特色,这里我们不一一探讨各种组织模式,我们看一下组织架构设置中一些基本原则。
一是组织架构承接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不同,组织架构的模式和职能也不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标管理的组织架构;
二是精简、高效原则。不要设很多部门,部门多了,经理阶层自然就多了,经理阶层多了,很多事情没有也就有了。当然也要考虑企业的现实和特殊情况。
三是组织架构很好的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组织架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快的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同时沟通协调信息传递顺畅及时,尽量避免多部门同时接触同一客户;
四是组织架构考虑管理单位和内控的要求。比如上市公司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央企业要考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银行要考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