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通用)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通用)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第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中学政治: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之为"体验"。与此相联系,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第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

中学政治: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之为"体验"。与此相联系,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领悟、移情,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内化过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句格言:"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听到的,我忘记了;看到的,我记住了;做过的,我理解了)。这句格言深刻揭示了体验之于学习的重要,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必修课,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只有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才会真正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这是心理学家反复强调的观点。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

一、活动教学和情境教学是体验式教学的二种基本方式

(一)活动教学

活动是产生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活动尤其是主体性的活动中,学生主体会对活动产生丰富的体验。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体验),然后再去提升直接经验,这是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前提。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主要由教师将间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授往往脱离学生的直接经验,因而教学实效性不高。采用活动教学,则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学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学生与认识客体的互动产生各种信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在此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上升为抽象的知识。因此,活动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大体可以分为:

1.思辨类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辩论,从而澄清错误认识,增强是非善恶观念。思辨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缜密的学风,达到"思想的交流、经验的分享"。例如,教《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可以设计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1)让学生"实话实说":你上过网吗?在哪里上网?每周上网时间有多长?上网一般干什么?是否有网友?最近网上流行什么游戏?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性体验。(2)组织学生"网络辩论":"中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让学生思想碰撞,理性感悟。(3)组织学生开展"推荐好网站"活动:交流心得,总结体验。(4)引导学生向同龄人发出"快乐学习,健康上网"的倡议书,在体验中践行。显然,经过辩论这一环节,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I生认识。

2.分享类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讲一段故事、经历或谈某种感受,渲染气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回应,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理解与升华情感。例如,在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内容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请你的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谈谈他们的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把你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开一次交流会,让作者在班上宣读,与同学们分享。在20多年社会的巨变中,尽管一个个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只是小事情,但是,在这种普遍的体验中,有谁会否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呢!

3.表演类活动(角色扮演) 表演类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体会和观察,扮演剧情角色,在剧情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例如,在讲"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时,我让学生扮演《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故事情节:一个留法学生第一天上课遭到法国教授的刁难问题:

教授:我可以知道你来自哪个中国吗? 留学生:先生,我没听清你的问题。

教授:那么,我是想知道,你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留学生:只有一个中国,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先生的桌面上? 留学生: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留学生: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国家的问题。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在这场精彩的对话中,留法学生不卑不亢,处处维护着祖国和个人的尊严,令人肃然起敬。通过模仿表演,倾听对话,学生们深受感染,一种维护祖国尊严和个人尊严的情感油然而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创设一个个活动的平台,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体验学习的机会。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一个主题可以选用一种形式,也可以选用多种形式。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教师利用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一种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最有效的方法是:

1.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在讲"积极适应新生活"时,先讲述《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然后设置以下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你愿意做小老鼠还是小矮人?为什么?(2)小老鼠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假如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做? (3)请你说说这个故事对刚迈入初中的新生有何启示? (4)作为一名新生,你将如何寻找自己的奶酪?这样的问题设置,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应当指出,新教材基本上每课都设置了情境性事例,教参"活动建议"栏中也对每课的情境材料和相关链接提供了"设计意图"、"活动过程"、"注意事项"。因此,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看看"活动建议"。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生动、形象、直观、容量大,还可以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形式来设置教学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在讲"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时,我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情境:(1)音乐诉情。观看MTV《一个真实的故事》(画外音)有一个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这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低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飞过......(2)图片展示。大量遭到屠杀的藏羚羊的尸骨及失去父母的小藏羚羊的图片和大量已灭绝的如恐鸟、渡渡鸟、亚州狮、巴厘虎等的图片。(3)故事思考。讲述《藏羚羊的跪拜》的故事--藏北高原的一个老猎人的一次经历:一头怀孕的藏羚羊为了保护儿子的生命,用跪拜的方式,乞求老猎人放生,但仍然被枪杀,之后老猎人面对自己亲手杀死的藏羚羊母子陷入深深的忏悔,从此在藏北高原消失。引导思考:为什么说老猎人是"杀生与慈善共存"?藏羚羊跪拜,使老猎人明白什么道理?(4)启发感悟。动物是自然的一员,也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应对生灵保留一些同情,养成善良、博大、宽容和慈善的心灵。因为保护生灵,其实也是保护自己的心灵。这个情境设计,由于综合运用音乐、图片、故事等资料,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刺激,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视听情境,是保持思想品德课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外实践的运用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课程,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其中,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尤其丰富,如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访问、走访等,都是有效的活动形式。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同时,鼓励学生体验社会、体验自然,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最终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此外,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改变以往课后作业基本上是理论性作业的习惯,适当增加实践性作业。例如,讲完"勇于认错,知错就改"时,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搭建彩虹桥--给你想要道歉或承认错误的人写一封信;开辟勇者之路--选择自己最主要的过失或错误,制定并实施改正计划;真情传递--请你以"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为主题设计一句名言送给朋友等等。这种实践性作业,既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又吸引并锁定了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谭志灵 (初中思想品德资阳初中思想品德一班 )(安岳县双龙街初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1-10-02 09:38:30一段时期以来,初中的思品课堂教学一直陷入一个“怪圈”:上课时教师认真地讲“道理”,讲解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的部分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没有精神、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显然与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探究,浅谈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供同行共勉。

一、“交流会”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一面,另外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一味的压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应巧妙设臵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教师讲授第

一个问题:“感受身边的变化”,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家乡(家庭)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我的责任是什么?我有什么责任?我怎样承担责任?我承担了吗?我负责了吗?我尽心尽力了吗?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这样,上课时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辩论”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比如:针对初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我心中

的理想形象”时,就可以设计“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会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不同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肯定性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如:在学习“创建新集体需要共同目标——团结一致”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动一张桌子,与从同一个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

么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小舞台”教学法

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充当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从而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情绪积极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讨论,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改善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局面。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功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一中教師:吉志才

如今,信息技术(叫计算机)课已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领导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而现在我国2亿4千多万中小学生中,农村就有1亿5千多万,农村学校如何更好地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缩短与城镇中学的差距呢?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也非常的重视,积极设法筹备资金,购置设备,最终在全国中小学内全面普及。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搜集的资料,本人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交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真实情况。通过了解后,一个班往往会只有

二、三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二、端正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氛围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先进的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使他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计算机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想提高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

三、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

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四、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计算机,所以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那么如何能顺利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我叫班上会打字的学生用正确的指法很快地打出一行字,许多没有打过字的学生不禁惊叹:如果我能打得那么快该多好啊。我赶紧鼓励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他的,有没有信心啊?"学生齐声答到:"有!"接着我又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打得最快。"我采用能及时反映学生打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满意可再打,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水平较高,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吃不饱,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

这种以合作为基础的分组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1)每个班(假设为50人)均匀划分为五个小组,每小组一个正组长,一个副组长;在上机座次上,同小组相邻。分组依据可以根据教学组织意图灵活选择,基于自愿组合,学生间的沟通效率会更高些,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分组,有利于复式分层教学等等。(2)组长与教师有优先的交互权,组长的职责是辅导本组同学,组长是水平较高,接受速度快,热心帮助同学的人,而组长的产生主要依据是学生完成作品的速度与质量,组长任用是动态的。(3)分组教学主要面向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获帮助的机会,确保每位同学都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4)在课后要组长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和评分标准,对组员给予评价,并作记录,作为教师评价学习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标准,在课堂上对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作为激励措施,教师要对组长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组长是信息部的小组成员,适当增加一些专门的课外辅导。

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如使用超级兔子进行操作限制,用GHOST对系统分区做镜象,以便适时快速恢复等。

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确实,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来自于论文先生网,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九江十一中 黄英

现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很多老师或同学都称它为微机课。当今社会。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接受,那么在课堂上,特别是教授刚接触电脑、网络的学习时,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 。

信息技术业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材的编发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国家教育部对信息技术课程所用教材在宏观管理上也一直实行“一纲多本”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遵循“一纲”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删掉一些过时的、被淘汰的知识,添加一些相应的新知识,使所教授的知识更贴近现实应用。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而且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学、乐学是求知的源泉。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印尼小神童险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网上病毒( 2000 年的千年虫、 CIH 病毒)、信息界高层人物的变故(把网络带入中国的第一人 ---- 王志东,因某种原因退出新浪网,重办公司)等等。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法就是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老师可以运用深蓝公司的易多思软件 ---- 网络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然后老师进行如下演示操作:开始 → 程序 → 附件 → 游戏 → 纸牌,这样,游戏就启动了,这时同学们肯定会很愕然,心里不尽会想:电脑也可以用来玩纸牌,真是新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而入,马上玩胜一局游戏,这样学生不仅想自己玩,而且还会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游戏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自己操作,这样,还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尤然而生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操作实践出发,强调的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二是比喻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一的 windows 操作系统这一章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一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睢(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一个大厅( windows 的桌面)里,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 “ 我的电脑 ” ),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老师解释为:这是 A 盘、 C 盘、 D 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他们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 …… ,如此精彩的讲下去,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一定听得嘴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的想起课本的知识。例如,我把 windows 操作系统比喻成基石,我把应用软件( office 、 wps 等)比喻成生活中的工具。如此一来,学生只要在家中一拿到这件工具或看到什么东西时自然也就想到我们学过的知识,以求达到真正知识的延伸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 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来自于论文先生网,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 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第四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摘要:结合教学实际,从用好实验室、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用现代手段辅助实验等方面,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验室 1前言

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与实践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1]。可见,上好生物实验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2合理开放实验室,创设良好实验环境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主要阵地[2]。良好的实验环境有助于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探究场所,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奠定基础。布置好实验室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都比较齐全,应做到经常检查、适时更新,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在实验室中悬挂一块黑板,要求学生分组设计板报,对板报内容进行定期更换。实验室一角应放置玻璃橱柜,里面存放和展示学生收集的标本、模型、实验书籍等。讲台上不仅有讲桌,还应悬挂多媒体大屏幕,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呈现教学课件。除了丰富的实验器材之外,还应在实验室中摆放好小型动植物的标本或模型,如鸽子、兔子、青蛙、蚕、蜥蜴、昆虫等,让学生通过标本和模型直接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促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历程。通过真实生动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入情入境,充分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好实验室由于学校的实验设施有限,在实验课堂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而课堂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导致许多实验无法顺利完成。教师可以为学生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把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到实验室亲自做生物实验。例如:讲显微镜的结构及用法,在课堂上不可能有时间让所有的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后去实验室加以练习,同时在旁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成像规律,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根尖结构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麦、豆芽、蒜等随处可见的植物的根尖,再引导学生结合显微镜观察根尖装片,明确了解根尖的结构,利用对根尖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讲叶子的结构时,让学生用两个并在一起的刀片切菜叶,作为临时切片,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等,这类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都不是高标准、高要求的,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就可以替代完成实验。因此,开放实验室,利用现成的实验设备,这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观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将受益终身。为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确保学生顺利实验。在具体观察中应把握好如下几点。把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在观察生物实验材料时,一般可以遵循如下规律进行观察:根据观察对象的形体特征,应按照从上至下、从外到里、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步骤;根据观察对象的产生时间,应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观察,先观察营养器官,再观察生殖器官。如在观察实验“根尖的结构”中,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蚕豆的根毛,然后请学生陈述植物根的功能;再把根尖找出来,用小刀切下根尖,将其制作成装片,先从宏观上对根尖基本形状进行观察,再从上到下沿着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进行观察,重点观察根毛,与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自主观察的方式掌握蚕豆根毛的功能与特点。学会进行对比和比较对比和比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在观察实验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对比和比较,从相同的特点中找出差异性,或者在不同中找到相同点。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与分析,一般都能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异同点,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如在观察“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结构、形态”时,首先应给学生介绍这两种不同植物之间存在的差别:1)叶脉结构不同;2)茎的结构不同;3)种胚结构不同。再给学生介绍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两者都是绿色植物,所以受到光合作用的影响,导致叶序基本相似。

4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增强生物实验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高效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3]。为此,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以其自身的优势,则可以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真菌和细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教材中的解释多抽象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效率较低,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展示真菌和细菌的图片以及介绍真菌和细菌的视频片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特点的认识。另外,由于实验中的一些现象都是瞬间性的,因此不容易观察。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过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如可以模拟光合作用原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发生原理,不但理解起来轻松,掌握更加牢固,而且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微课与实验看似联系不紧密,实则互为补充。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获得思维的拓展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当真实实验受到时间或空间条件的制约时,就可以通过微课加以弥补。比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实验,在课堂上难以完成,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课外完成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以微课形式播放出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观察得更为清楚,而且能够节约大量课堂时间,顺利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5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小组实践调查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实践探究而得出的。每一个人都有创造天赋,但这种创新意识只能在相应的活动中得以激发与强化。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就不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完成任何重大的事情。”[4]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主体的活动空间,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辅助课堂教学,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给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为此,教师要充分把握一切机会,结合实践调查,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营造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分组调查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现象,并仔细分析污染源自哪里,对周围的生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在具体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也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如噪声对动植物生长方面的影响,抽烟对身体的害处,污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等。当学生确定调查项目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调查方案,并在调查之后写出调查报告。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位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涨。比如探究“抽烟对身体的害处”的小组,到相关医院调查由于抽烟引发的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图片和病例,计算由抽烟引发肺癌的概率;此外,还到小区中调查香烟售卖点的数量,以及香烟销售的具体情况等。通过调查,学生深刻感受到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破坏,体会到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周围的生物由此受到严重影响。总之,生物实践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将学生引入社会,使学生在自我设计和操作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素养。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结语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生物教师应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实现生物教学目标。

作者:李树涛 单位:淄博市高青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明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4):103-104. [2]谢娟.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98-99. [3]张春涛.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挑战与对策[J].科学教育,2011(5):102-103. [4]王存祥.浅析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革新,2012(2):156-157.

第五篇:初中体育成功教学探索论文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发展成为了主题。成功体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谓成功体育,就是以成功地培养 21 实纪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主张在体育中淡化竞技意识,专项体育意识,强化锻炼意识,使体育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跟上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步伐,符合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有利与培养学生从事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独立锻炼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想进行成功体育教学应该做到以下方面:一、体育课宜实行分层次教学

1、体育课教学应分为三个层次:男女有别;强、中、弱区别对待;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男女生分成两大层次,依据性别的不同进行教学和身体素质练习,男生多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注重力量、速度、灵敏等全面发展,女生则多进行一些柔韧性的素质练习,如舞蹈、跳绳和跳皮筋等。由此既注重了身体素质训练,又照顾了性别的差异。

仅仅照顾男女性别差异显然是不够的,在男女每一层之中身体素质状况也不尽相同。开学伊始,我依据学生体质的综合情况,在男女两大层次中又分出强、中、弱的三个层次:体质比较好、综合素质较强的成为强组;体质偏差,呈现明显不足的成为弱组;介于二者之间为中组。对每个层次区别对待,对于强组,在进行素质练习时加大强度和密度,多进行一些技术技能较强的体育练习,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成为体育活动的骨干;对于中组,在进行素质练习时适当加大强度和密度,针对本身弱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对于弱组的学生进行指导性的强化训练,帮助他们订计划、树信心,特别是造成一种竞争气氛,赶超中、强组,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师生就地取材,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我校地处海岛,师生可以捞河中的沙石做小沙包、沙袋;用废弃的轮胎、塑料瓶做健身的简易器材;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以改善,提高利用率。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师生关系更进一步,而且创造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成功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 教师依据的是教学大纲, 往往以竞技体育为中心, 体育教学突出的是技术教学。而成功的代名词是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但是这只是属于少部分人。而为了达到目的, 反复机械练习, 使学生体会不了体育的快乐. 成功体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让学生明白“我参与了, 我体会了运动的快乐; 我会锻炼, 我有运动的能力, 我就可以成功”,每个人都能成功, 每个人都享受到了体育带给我们的成功喜悦, 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实行多样化

1、注重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增强趣味性。健美操是现代体育中一项受青睐的项目, 学生也很喜欢, 但是对动作节奏的把握有难度。而中国武术很受男生欢迎, 但比较单调. 将武术和健美操结合, 用当今很流行的有氧搏击操教学, 既掌握了健美操又体验了武术,而且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可难可易, 方便调整. 使大家都体会到成功体育的愉悦。而其中对音乐的把握, 健美操的美感将艺术教育融入其中。

2、注重正规教材与乡土特色,民族特色项目相结合, 吸收了民间体育文化娱乐、娱乐活动的游戏。例如:将学生很喜欢玩的纸飞机 , 打水漂迁移到投掷项目, 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完成任务。

3、改造竞技项目为游戏,降低难度,体会成功。体育项目大多来自游戏,从游戏演化而。因此,将竞技项目还原为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技术性。比如,将学生不喜欢的铅球,设计为健身练习,滚球,打标志物,玩积分,进行分解目标管理和小目标管理,逐步达到效果,使学生少了畏难情绪,多了游戏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设计多样化

跑步是学生比较害怕的项目, 采用情景教学, 可以转化为乐趣。学生多数看过《阿甘正传》这部电影, 对其中激烈的战斗场面记忆犹新,采用电影中的情景,让每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摆脱对方, 使变相跑一下变得自然轻松。简单重复的练习故事化,学生身临其境, 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五、生生互动以点带面

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多,对学生了解不全面,而学生对学生跟了解。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一方面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能力。以点带面,就是培养一批体育骨干,让这些小老师带动全班,而课中成为教师的好帮手。比如教师本身的弱项,先培训,在让其在课中示范,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六、将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外

1、收集体育资料进行课外交流。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很好的从事某项活动,就必须热爱这项活动。因此,我在班级中设立了体育信箱,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体育资料,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把需要的体育知识、新闻和动态及时的投入到信箱中去,并定期组织学生开箱讨论,使学生们关心体育,热爱体育进而自觉的去锻炼身体。

2、提高课活的趣味性。

课外体育活动课不同于体育课,这是学生放松的一个好机会,它明显的带有趣味性、游戏性。针对这一特点,我积极深入班级,指导学生体育活动,并力争使每一趣味体活都针对某一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如为了训练学生弹跳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跳绳和多级跳竞赛等等。融竞争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素质练习。

通过实施成功体育, 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 参加锻炼的人多, 选择体育兴趣小组的人多, 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了。教学中的小老师有的本身文化成绩不好, 但通过当小老师, 自信心大大增强, 精神面貌发生转变, 从而带动了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