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大全)

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大全)

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篇:企业经营状况调。

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报告

2013年企业形势分析报告

一、2013年我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2013年我公司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2亿元,同比增幅为25%(与2012年相比,下同);企业营业额2.02亿元,同比增幅为25%;施工面积16.39万㎡,同比减幅为51%;新开工面积6.37万㎡,同比减少48 %;竣工面积8万㎡,同比减幅为49 %。

二、2013年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因业主工程资金拖欠出现亏损。在当前建筑市场中,巨额垫资、融资、带资以及建筑市场普通采用低价中标,预算价下浮较高。增加了企业大量的财务费用,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2、工程材料成本比2012年有所下降,特别是主要材料(如钢材、木材、混凝土等)价格比2012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因2013年上半年的工程项目大多是去年下半年承接,但2013年上半年的钢材价格比去年下半年有所上升,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劳务分包企业发展滞后,没有有效突破科技创新的瓶颈,拥有的还仅仅是常规技术。由于传统建筑业科技含量低,从而造成了企业处在成本高、消耗量大、产出率低、竞争力差的尴尬局面。

4、本市建筑业市场份额被挤占,没有市外市场份额。企业因资质等级不高,很难在大项目竞标中与市外建筑业企业相抗衡,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很难有实力与外来建筑业企业抢占市场。

三、企业经营规模的对策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建筑业技术创新。建筑业要发展,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关键。目前公司拥有的技术含量较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科技进步和创新力度,重视建筑技术方面的引进、开发和应用,提高工程技术的科技含量。

2、积极开拓新兴建筑业市场。公司在巩固以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为主的同时,积极构建以水电、市政、道路等专业承包为依托的产业平台。

3、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资质升级。以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为目标,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加强诚信建设,创建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在施工管理上,全面实施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制,加强企业内部核算,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资质等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能否接到工程项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加强管理,促进建筑业资质升级。

4、激励用人机制,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探索稳定高技术管理人才的任职制度和分配制度,主动吸纳各类建筑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几点建议

1、规范各类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2、加强工程款支付和工资保证金管理。

3、加大诚信企业扶持,规范招投标奖励。实行优质优价,鼓励工程创优。对获得“山阳杯”、“中州杯”“鲁班奖”的项目按不同比例给予奖励。

4、帮助企业提高资质等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建筑业企业的政策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和反映企业在资质申报、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5、着力解决建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6、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加快企业“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对外出施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职称评定、执业资格认定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外地项目所得税缴纳予以优惠。另一方面,加快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

第二篇: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近期笔者对调查地区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建筑安装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采取发统计表、网上查阅、查原始资料等方式,基本了解了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并对加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纳税水平作了初步思考。

一、2010年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生产经营情况:

2010年调查地区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7.45亿元,同比增幅为11.7%(与2009年相比,下同);企业营业额401.71亿元,同比增幅为14.9%;施工面积4940.6万㎡,同比增幅为8.5%;新开工面积1912.4万㎡,同比减少12.6%;竣工面积1807.2万㎡,同比增幅为15.6%;从业人数15.16万人,同比减少0.9%;高层项目1295幢,同比增幅为11.6%;超高层项目117幢,同比增幅为33%。其中,接受调查的17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65亿元,占全地区43%;实现营业额146亿元,实现利润2.4亿元。

二、2010年建筑企业生产经营预测

1、生产经营预测

2010年突如其来发生的经济衰退,建筑业同样也遭受了严重冲击。去年由于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我市建筑经济总量、施工面积的同比增幅大幅减小。全地区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同比出现负增长,下滑明显,这是自1998年11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尤其往年下半年应是项目新开工的黄金季节,但全年出现12.6%的负增长,全地区跨工程仅有3133.45万平方米,可见调查地区建筑业受影响的程度。2010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水利水电、市政公用等项目增多。但由于今年国家未将房地产列入十大振兴发展规划,加上楼堂馆所进一步压缩建设,这对调查地区以房建为传统优势的建筑业来说,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预计今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会保持一定增幅,但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可能会同时出现两个负增长。我市今年建筑业发展趋势将不容乐观。从调查的17家企业预测的情况来看,建筑业总产值、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三项指标均分别比去年下降8.32%、7%和7.53%,融资成本将上升1.34%,利润总额将下降20.93%。

三、2010年生产经营放缓的主要原因分析

1、国际金融危机具有波及性。 2010,调查地区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357亿元,但由于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今年有些企业的部分区域市场经营规模增长放缓,跨和新承接的工程量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2008新开工面积为465.48万M2,与2009年同比下降21.06%。有个别工程项目因业主工程资金拖欠出现亏损。在当前建筑市场中,巨额垫资、融资、带资以及最低价中标等市场潜规则有增无减,我们S建贷款额高达8亿元、T建公司贷款额高达5亿、S建公司也近1个亿,增加了企业大量的财务费用,给对外经营和保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带来制约,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现在有人说 “企业在为银行打工”。

2、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滞后性。2010年,人民银行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采用降低存款准备金及贷款利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资金供求,增加货币投放及降低银行利息来支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央行的这一政策在房地产企业中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落实,2010年承接的项目相对往年而言,可能导致施工企业垫资压力的进一步增大。

3、建筑市场行为具有不规范性。2010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将逐渐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振兴政策,但不可能在近期内得到改变,预计2010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会有所减少,施工产值会有所下降。2010新开工面积为465.48万M2,同比下降21.06% (2009年新开工面积为589.65万M2,绝对下降量为124.17多万M2),而人工成本从17家建筑企业的调查情况看,预计2010年劳动力成本将下降5.49%左右,但远远小于工程量下降速度,可以说仍居高不下。目前实际人工工资远远大于定额规定的人工工资,定额人工工资在S省内只有42元/天,而实际人工工资连小工都达到50元/天,这超过的部分只能由建筑企业来承担,也就是说挤压利润空间。另外,建筑市场普通采用低价中标,一般在预算价下浮10~15%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这更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4、建筑材料成本有不稳定性。预计2010年的工程材料成本会比2009年有所下降,特别是主要材料(如钢材、木材、混凝土等)价格比2009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2010年,国家预计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性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综上所述,预计2010年建筑企业材料成本会有所降低,这给建筑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一定的空间,但不会太大。因今年上半年的工程项目大多是去年下半年承接,但今年上半年的钢材价格将比去年下半年有所上升,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

四、扩大建筑企业经营规模的对策措施

当前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调查地区建筑业总量今年要保持13%以上的增幅,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主要举措是:抓住一大发展机遇,提升两个竞争能力,加快三项结构调整。

(一)抓住一大发展机遇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既是对建筑业发展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应对得当,抢抓机遇,我们一定会转“危”为“机”,延续较好较快发展势头。一是进一步固守省内市场。调查地区建筑企业在S省内市场完成量要达到总量的50%以上,所以抓住省内市场就抓住了重中之重。二是扩大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市场份额。沿海省份一直是我们的大市场。尽管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中西部地区大,影响的程度比中西部地区深,但东部省份的经济总量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数大,因此有必要提高这一传统大市场份额。三是抓好中西部潜力市场的开拓。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外向度较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不大,与此同时,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应当讲,中西部省份的建筑市场在未来几年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四是继续抓好国际建筑市场的开拓。要充分发挥已取得外经权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拓展经营领域,扩大海外业务,争取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二)提升两个竞争能力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调查地区重点骨干企业老总年龄基本上在50岁上下,高学历人员不多。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鼓励企业积极培养引进建筑业高级技术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是特殊专业人才。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开发应用范围。二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这几年调查地区建筑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许多二级企业升为一级企业,一级企业升为特级企业,一级专业承包升为一级总承包企业,但对照企业资质要求,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还不小,提高不快。企业管理涉及面很广,包括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人才管理等方方面面。从这几年一些企业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有好多方面值得特别注意。在2010年中将更加突出建筑企业管理这一关键环节。

(三)加快三项结构调整

多年来,调查地区的传统优势是房屋建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承包能力则相对薄弱,而目前国家拉动投资的方向又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机场、码头、隧道、轻轨等基础设施领域,因此,我们必须努力适应国家投资方向的变化,积极引导全行业调整产业结构。一是要进一步做好专业结构的调整。要在建筑产业的上下延伸和横向拓展上做文章,要尽快适应国家投入4万亿以基础设施投入为主的市场变化,与注重与铁路、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加强与中央和部属企业的联合,使调查地区房建企业真正参与到国家急需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今后两年,力争在这些专业工程承包方面要有重大突破。二是要进一步做好企业结构调整。要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企业结构体系。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交钥匙等工程总承包方式,努力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调查地区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有条件、有实力的骨干企业要积极采取总包、分包、收购兼并、联营合作等方式,进一步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引导建筑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房屋建筑主业优势向关联行业发展,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向高新科学技术等高盈利领域拓展,转向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的产业,推进调查地区建筑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

第三篇:特殊药品经营企业状况调研报告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使用不当极易危害人体健康,流入社会易成为毒品危害社会。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实行国家特殊药品管制的品种,合理和合法使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而且关系到社会治安的稳定,加强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品的监管,保证特殊药品合法、安全流通,确保人民群众合理、安全、合法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防止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是药品监管人员的神圣责任,我本人是做特药监管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为此就对我市特殊药品经营企业现状,企业应如何加强管理,谈谈自己的粗浅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区内共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区域性性批发企业二户:**市保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市兴安新药特药有限责任公司;二类精神药品的批发企业3户:**市兴安新药特药有限责任公司、朗乡林业局**市兴安新药特药有限责任公司、**市锦丰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从近几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企业经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经营情况看,在一些环节上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抓学习、培训不到位。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后,企业虽然进行了学习、培训。但只是念一念、读一读罢了,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特药管理的相关人员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和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业务知识掌握得不全面,没有逐条针对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全面的掌握《条例》立法原则和精神实质,没有全面掌握《条例》的各项规定。导致企业在一些环节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般性问题,企业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缺乏针对性,学时没有达到10学时的要求,取得的效果不佳。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通过几次检查,我们发现有的企业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上墙储存、安全管理、丢失、运输、验收等各项制度还是旧制度,未按新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进行制定,内容不全,用财务账做库存记录,没有产品批号,在有的保管人员看来,账物相符,就是管理到位,把储存的专用账视为财务账页,且不知保管环节的重要性。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够具体、不全面,一些相关人员对各项制度不知道怎么做,一些记录填写的不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微机管理上没有设立独立的购、销、存管理程序,区域性批发企业调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未按照规定向省局备案。

3、特药储存的设施、设备不够完善。

《条例》出台后,对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储存专库从硬、软件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但有的企业对麻醉药品重要程度还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储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库房没有完全密闭,留有排气口,通向上层墙没有全部密封,外墙是其它单位的办公室,没有防撞击能力,对执法人员提出的问题,企业只是敷衍了事,这样在安全保障措施上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4、各项制度执行的不到位

按照《条例》规定,企业虽然都相应地制定了各项,但制度执行的不到位,过期、失效的麻醉药品没有尽快销毁,验收、符合记录有一人签字的现象,没有及时将退货的情况体现在货位卡上,没有箱箱进行验收,没有验收到最小包装,有现金交易的现象。给医疗机构送货时没有领取运输证明。

三、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经营企业应从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企业在加强组织领导,企业法人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储存、安全管理、丢失、值班等各项制度,可操作性强,并且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二)企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规划,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特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要达到10学时,并写学习笔记,定期进行考试。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库房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抗撞击能力,库房内必须安装可视监系统, 自动报警,且与公安部门110联网,库内具有相应的防火设施。

(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企业,应建立特殊药品月报制度。每月将特殊药品的购进、销售、库存的情况情况于每月底前向市局安监科报告。

(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向指定的单位购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货到即验,及时入库,加强安全保卫,防止盗抢事件发生。

(五)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企业经营麻醉药品做到专人、专库保管,双人双锁,,双人复核,做到账物查符。并建立相应的货位卡,货位卡要体现出退货的情况。

(六) 区域性批发企业之间调剂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

药品必须按照规定向省局备案。

(七)特殊药品经营企业应加强安全保卫,建立巡查制度,防止盗抢事件发生。企业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特殊药品安全,加强专用库房管理,缩短运输时间及距离,严禁在专用库房外存储特殊药品。

(八)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印鉴卡的购用计划销售麻醉药品精神药

品,每次销售必须严格核实对方资质及购用数量,并索要有关资料存档,做好相关记录,禁止销售过程中现金结帐。

(九)企业要完善购进、销售记录,确保按品种、规格、批号的可追踪性,实现特殊药品的“一针一片”流向清晰。

(十)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批发企业销售对象仅限医疗单位、取得相应经营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不得对个人销售,不得用现金结帐。

(十一)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加盖医疗单位公章的处方销售,并严格审核处方内容,处方不符合规定的不得销售,不得向未成人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

第四篇:对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对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我国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特点,发现我国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运输企业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对于运输企业中的特点得以充分的发展,改进我国运输中的速度和降低运输中的成本,使我国运输的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二、调查时间:2013年暑假。

三、调查对象:益阳市某个运输企业

四、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以及走访消费者群众。

五、正文主体

一、摘要

在现代物流的冲击下,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流经营成为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物流与客流的配置与运转也日渐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话题。我国运输行业虽然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还并不完善,还没能利用高科技的方法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运输成本降不下来,运输服务提高不上,导致运输业还没有真正的成功。每个运输行业应该把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精做细,一切的工作要有秩序的进行,有条不紊的把运输物流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达到管理有条理化,程序规模化,成本节约化,要为我国运输事业做出一份出色成绩。

二、调查的发现

1、我国运输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运输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物流作为一种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高效率系统化的全新服务冲击着传统运输市场;另一方面,运输作为物流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物流的发展大潮中又为自身的发展创新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运输企业在新兴物流业冲击下,经营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大、 第 1 页 共 1 页

中型以及新兴发展的小型运输企业也开始寻求物流发展的道路,并涌现出一些成功的典范。 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而最终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公司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运输企业的规模会直接影响运输成本。当企业的规模增大时,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我们称之为“规模经济”,当企业规模增大时,产品的成本不降反升,我们称之为“规模不经济”。通常,生产规模较小时,报酬增加的幅度要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幅度,但是达到一定规模时,继续增加投入会产生相反的后果。因此在运输中,生产经营者总是追求规模经济,避免规模不经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员、物资来往十分频繁。

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直接促使了交通的发展。社会对运输的需求使目前的运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经济的发展,规模运营方式正因其成本低、效率高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道路运输业基础设施改善力度的明显加快,各种运输服务项目和服务类型的不断出现,运输需求多样化程度的增加,道路运输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的调整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按照现代运输经济学的观点,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以及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撑,包括道路运输在内的各种运输方式,均具有规模经济性,而道路运输规模经济性更为明显。目前运输市场中乱、小、多、个体经营问题很多,直接导致实现规模运输的手段仅仅是超载、超卸,对运输业的长久发展很不利。运输生产必须由运输企业来完成,因此运输企业实现了规模化将为规模化运输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2、我国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现状,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企业的物流经营趋势不可逆转。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运输的支持,现在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运输或与运输相关的企业改造过来

的。正因为如此,物流的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伴随着运输企业物流概念的引进与利用的过程。现代物流对于传统运输的冲击加上新兴物流市场巨大的诱惑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过渡的直接动力。在我国,大多数运输企业已经或正在向物流企业转化,而剩下的一部分没有开展物流经营的运输企业,也正在为物流经营创造条件。可以说,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的趋势不可逆转。

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开展物流经营。对于已经开展物流经营的运输企业,许多都是在原有运输服务基础上,通过扩展其他物流服务功能的方法开展物流服务,由于多年来依托国内发展,己经形成相当的网络优势,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与发挥客户网络优势是目前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的另一个特点。

许多运输企业能够将发展物流经营上升到战略高度,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在内部进行彻底的改革。绝大多数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物流服务对于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在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上摈弃了旧有的体制,将所有的经营活动围绕着物流服务而展开,并在专业技术上有所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3、运输企业中还存在的缺点

运输企业在向物流方向发展仍属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外竞争者来说,我国的运输企业还普遍地存在着许多不足:(1)场站、运输、设备单

一、管理水平落后。这是我国运输企业的历史造成的。(2)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严重滞后,物流信息网络尚未建立。目前信息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电话、传真方式的管理水平。这标志着运输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还很落后。(3)整体人员素质距离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国的运输企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并且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这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4)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缺乏雄厚的后续资金。我国运输企业包袱重,企业缺乏雄厚的资金用以开拓新业务,这是国内企业物流业务发展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4、运输企业的特点分析

从我国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的现状来看,运输企业的物流发展是喜忧参半。一些具有实力并致力于发展创新的运输企业在向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在经验与教训中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更赢得了市场,从而获得了相当的收益,而另一些企业仍然在扮演着传统的运输角色,在有限的空间内争抢市场份额。但无论现实状况如何,运输企业发展物流必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

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与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或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实际上是一对“效益背反”问题,即想要物流运输成本最小化,必以牺牲提供较高的物流运输服务水平为代价。企业在选择最大化地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或降低物流成本时,很难找到最佳平衡状态。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与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两方面的比较,从比较中看出,在企业的基本目标、物流能力、服务标准和物流周期上,两方面都各有不同,企业决策者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发展目标定位、主要客户群的要求等来选择偏向哪一方。

运输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也会遇到与生产企业相类似的问题:选择纵向一体化经营还是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基于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考虑,某些企业经营者愿意在主业的基础上发展相关业务,这样既可满足多方位的需求,其新兴业务又可在主业的带动下成长壮大。但这样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并不能规避市场风险,并且企业在经营不熟悉的领域时,往往经验不足,业绩不佳,甚至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另一部分经营者选择了集中发展主业,而将生产企业外包给他们的部分业务再外包出去,但问题仍然存在’一企业的利润增长并不明显,并且由于外包企业和分包商之间信息传递的延迟、相互合作得不紧密会严重影响物流服务质量。

5、对运输企业提出的建议

(1)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日趋多样化。传统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几乎完全表现为价格竞争,企业为吸引客户,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现代物流的兴起,使得运输业主们意识到现今的市场竞争中,价格上的挖潜己经黔驴

技穷了,其经营的重点从而转向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增强技术设备能力,提供全面、优质、及时的客户服务方案等方面,吸引客户的更在于想顾客之所想,以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保持与顾客的长期合作关系。

(2)竞争主体多样化,竞争者之间关系良性化。在以物流为主的企业运作方式下,原有的竞争范围被打破,企业逐渐向其上、下游扩展业务范围,水平方向也积极地变同行业恶性竞争为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因此,供应链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是多主体,跨行业、跨地域的竞争,竞争者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友好、相互信任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3)企业发展全球化。在各国运输企业争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国的运输企业也会迅速地将网点遍布全球,以全球为着眼点,扩大世界市场份额,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成为未来竞争中的强者。我国己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运输企业的物流全球化进程。

(4)强强联合,结成战略联盟。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与产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更是供应链内或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为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取得供应链中的中心地位而相互联盟,而这种联盟不再是以“强”扶“弱”,而是“强强联合”,通过制定共同的战略目标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格局。

三、对我国运输企业物流经营发展的感想

通过对运输企业物流经营化的调查了解到,运输企业物流经营化石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运输企业只有适应现代物流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化,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运输的合理化也非常重要,其措施有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发展社会化得运输体系;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与直拨运输;合理装卸运载运输;提高技术装载量等等。随着运输业以及物流技术的发展,应大力推广一些先进的运输模式与方法,如多式联合运输、一贯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散装化运输、智能化运输、门到门运输等。

第五篇:巴南区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巴南区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10秋工商管理专科赵川林

2012年9月17日至9月27日,我先后与我组调查报告小组一行3人对巴南区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调查解。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小和了节如下:

一、 巴南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巴南区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较好的势头,从巴南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25.7万户,从业人员近36万人,注册资金27.6亿元,户均注册资金1万余元。私营企业达到83203户,从业人员66万余人,注册资金673.8亿元,户均注册资金81万元。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一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底,个体户的注册资金总额及户均注册资金额比2000年底增长了49%和69%。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和户均注册资金比2009年底分别增长了20.6信和1.5倍。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私营企业集团

(一) 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二、 巴南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巴南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区经济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从全区国民经济各类所有制所占份额看,200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有、集体投资占到91.6%,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数量很少。出现这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未完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对个体私营经济在管理上,目前的状况是工商部门负责行政管理,个体私营经济协会负责日常的联系协调工作,一些重大的问题靠政府联席会的方式来解决。对其发展问题,因为现行管理体制关系,有的部门管不了,有的部门管不着,有的部门不愿管。据统计,全区有十几个部门从不同侧面对个体私营经济进行执法检查,但缺乏从宏观上综合考虑非公经济发展的部门。按现行管理体制,

。二是管理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歧视现象。受传统管理体制与观念的影响,。在行政审批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不能一视同仁。目前市场准人的许多方面仍延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老标准,禁止和限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入的行业和经营的商品共71项。包括劳保用品、木材、水泥、纸袋、旧金属、音像制品等。金融、汽车、石油等行业,外资已可以进入,却仍不允许私营企业涉足。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兼并、承包、租赁国有中小企业也存在种种限制。

三是各级管理部门的服务还不规范。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基层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为非公企业服务的意识比较差,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此外,对非公经济

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问题虽早已引起重视,但久治不绝,问题仍很严重。如强制性的报纸期刊费、各部门的培训费、治安联防费、绿化费、周边卫生资、年检各种证照费以及企业改制收取的高额手续费等。这些费用不仅名目繁多,而且随意性大,极易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掌握审批职权的部门设立咨询机构,依靠职权收取费用,企业很有意见。

三、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

个体私营经济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广泛地调动广大群众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重要战略思想。对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既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又要注意克服它的消极影响;既要积极鼓励支持,又要依法监督管理;既要促进其上规模快发展,又要帮助它提高素质、上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破除限制观念,树立发展观念;破除歧视观念,树立平等观念;破除干预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有利于非公有经济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 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巴南区个体私营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关键是要有一个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此,要进一步消除不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性规定,使其在市场准入、税收、土地使用、银行贷款、股票上市、进出口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真正做到对个体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三) 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全区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

按照巴南区的实际和比较优势,应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发展:一是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全区的服务业。除鼓励发展传统的商业、饮食业、修理业外,应重点鼓励的行业是信息咨询业为代表的中介服务业,具有巴南区特色和优势的教育、文化、卫生行业,方便居民生活的社区服务业。二是大力支持非公经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落实巴南区政府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的16条政策,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巴南区的科技智力优势,鼓励民营资本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要逐步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

(四) 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

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监督和管理。在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哪个部门审批的,就要由哪个部门做好后续的监管工作。统一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目前监管工作时紧时松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通过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有效的管理监督,帮助个体私营企业主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引导和督促其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强化经营者的信用约束,对经营者的信用违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直至在法定期限内实施经营者禁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