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精选)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精选)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第一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教案棣丰白杨小学许佩佩一、本课地位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转变。我充分利用新课程给我们留下的空间,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的呈。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教案

棣丰白杨小学

许佩佩

一、本课地位

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转变。我充分利用新课程给我们留下的空间,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本次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 。本课就是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它在第二单元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盛,标志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思想意识等特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的缺点,认识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了解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了解黄道婆对 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探究活字印刷的优点,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通过学生现场演示宋元时期的航海情况和火药的燃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指南针和火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的巨大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收集黄道婆的事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我非常观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用具方面,本课采用了较为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例如,活字印刷、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等内容交给学生先讲,老师注重过程的把握,疑难问题的点拨,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在本课教学中,布置学生去制作泥活字,收集指南针、火药及黄道婆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己收集、检索资料的能力和自己动手制作的能力。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整理收集资料展示成果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过程的: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非常注重导言的设计。我采用的是复习提问和课件演示导入新课。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北宋以前在印刷方面已有什么重大发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那么,唐朝的雕版印刷还有哪些不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到了宋元时期,在印刷术方面有什么创新?(学生回答) 因学生对古老的艺术缺乏感性认识,又有好奇感,教师可结合课文的两幅图及黑体字,简介活字印刷的操作步骤(1)制字(2)排版(3)上墨印刷(4)回收泥活字。论从史出,学生感知活字印刷的先进性,使学生深刻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师讲述:宋代不仅在印刷技术上有突破,而且在指南技术、火药火器制作上都有了重大改进,并将它们应用于航海业和军事领域,在处理指南航海情况,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当时情况下航海技术的进步,突出指南针在世界航海史上功不可没,是学生丰富了对北宋时期航海技术的了解,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授

对于火药的应用,先让学生回忆:“火药最早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复习旧知识。然后说明,宋代火药、火器制作技术又有了重大改进,且广泛应用于军事。为激发学生兴趣,可显示古代炼制丹药的图片,以及当时的军事武器图片,同时让学生展示火药的实际燃烧效果。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认识:宋元时期火药、火器制作的重大进步在世界兵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课件展示一道探究问题:恩格斯说“人类每次对于自然界的一种胜利。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对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自己总结:科学技术是双纫剑。突出历史教学中的科技创新理念。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不仅在印刷技术、指南技术和火药火器上都有所重大改进,而且在棉纺织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图片(乌泥泾被、其它纺织品)引出黄道婆的重大贡献以及宋元时期棉纺织技术的重大革新。

小结:宋元时期涌现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这些成就多出自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和辛劳,你从毕昇、黄道婆身上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养成勤学习、好动脑、求创新的习惯。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一名学生有感而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但是外国人利用中国人制造的指南针和火药来侵略中国,原因何在?我没有做回答,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以次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下面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包括图片的收集,黄道婆身世资料的收集。

设计意图:通过个小组的展示,使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各有所得,以此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他们产生智慧的火花,此时此刻,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提高,思想升华。

五、教学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加强评价的多元性,注重评价过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活动法等方式,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评价内容。对于第一题让学生自己展示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制作成果,演示印刷的过程,增强学生对活字印刷先进性的认识。 对于第二题,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指南针和火药武器的图片,教师提问:其中哪些上宋元时期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对宋元文化的认同感。第三题是通过学生对黄道婆身世的了解,使他们有感而发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的教学设计。通过一年的课改工作使我深刻地领会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艰巨,有许多地方的能力需要我们去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光是用力还要懂得用心,知道用情。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我坚信只要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长海县的历史教学工作必定会书写出新的篇章。

六、板书设计: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会进步

活字印刷

指南针火药棉纺织

——— —————— 创新

改进

> 推动社革新

第二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一、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高邮市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引进新技术,推行新模式,推广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邮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五大行动之一,并出台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支持、组织保障、资金支援等,全力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品种和技术创新

市科技部门做好成果申报,争取资金扶持,促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此外,通过调整品种结构,大面积推广良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苏邮Ⅰ”蛋鸭配套系已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并列入了今年全省农业主推品种;14家罗氏沼虾虾苗厂年产虾苗30亿尾,补齐了罗氏沼虾虾苗供应长期依赖外地虾苗厂的短板。

2、以资源优势与科技优势融合助推农业项目。

近年来,该市与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江南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等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合作项目,深入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目前,富裕达公司依托国内知名院校,成立了“高邮市罗氏沼虾研究所”,专门研究罗氏沼虾育苗、养殖、加工等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高邮鸭集团成立了全国鸭蛋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禽蛋分中心”;双兔食品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米乳、糙米汁等产品精深加工;戚伍水产公司成立了“罗氏沼虾养殖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罗氏沼虾精深加工已组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3、以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高邮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以专项科技经费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聘任了科技特派员79名,培植科技示范户3500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0个。同时,认真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实现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村村全覆盖。

4、以创新机制开发农业项目

高邮市在创新农业开发项目上明确三点要求:一是通力协作,明确责任,合力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明确专人负责,对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要求各负其职保工程质量,要求市农开局、财政局加强监管和督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把握节点,争分夺秒,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和中标企业要求排进度,对项目建设内容序时推,要求施工单位做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击在一个月内完成土方工程任务。三是咬定目标,争创一流,精心打造优质工程。该市明确提出了“扬州争第

一、全省争优秀”农业开发的目标,切实要求相关部门要按照设计把好数量关、质量关、效益关。市农开局做到落实专人监督,加强跟踪督查,并在项目区乡镇邀请当地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能力强素质高的村民代表组成“民间监理小组”,全程跟踪项目的实施。

5、创新开发思路,构建农业产业化集中区

①集中区建设全面启动,稳步推进。为了从组织上保证集中区建设,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了集中区建设有组织、有班子、有人员。②出台集中区建设规划。这规划规定了集中区的区域,主要指紧靠省级高邮经济开发区,从京沪高速入口至北关河约二公里地段,沿高兴东公路南北两侧建设集中区。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凡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可优先落户集中区,其它项目原则上不得落户集中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土地趋紧的大背景下,为集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③明确集中区发展目标。按照省和扬州市农开局要求和高邮市“三个倍增”计划,我局确立了集中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贸易企业达30家,比2006年增加20

家以上;经济总量达40亿元,比2006年增加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3万户,比2006年增加5万多户。④周到服务进区企业。我局把服务进区企业及项目作为推进集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是主动服务。设立服务热线,24小时不关机,谁叫谁到,上门服务。局负责同志还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发展情况,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帮助协调和化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全方位服务。特别是新进企业和项目,局负责同志帮助跑政府、跑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疏通审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在项目开工投产后继续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刚进区落户的高邮市龙宇食品厂,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办好了进区用地、规划、建设等各项手续,投资客商非常满意。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出台了优惠政策,在我局的争取下,凡落户集中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除在供地上得到保证外,还可享受工业生产加工型项目的一切优惠政策。二是包装、推介项目,年初我局包装了2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借助省和扬州市农开局农开网向外推介,同时还主动参加扬州市农开局和市政府在外举行的各类招商活动,积极宣传高邮农业开发,推介高邮农业项目。三是调动和发挥集中区所在地政府的作用,集中区的区域主要在龙虬镇,我们主动与龙虬镇党委、政府做好沟通,争取地方的理解和支持,合力打造集中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⑥积极争取国开项目扶持。在国开办、省和扬州市农开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集中区争取了两个农业开发项目,一是国开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中央和省财政共同投资参股2800万元,支持我市双兔米业集团发展优质稻米深加工项目;二是国开重点产业化项目,投入国资900万元,支持我市富裕达公司发展无公害特种养殖饲料加工项目。随着这两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提升集中区的形象,支撑和拉动集中区的建设。

二、崛起的农业产业集群

1、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崛起特征

江苏扬州高邮市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以粮食等传统产业和产品为基础,与现代生产经营手段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增产增收两大目标建设中非常典型。以政府的高效推动、经济体的利益驱动,和资金、技术、人才的专业化联动,正在形成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邮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动下,高邮已发展成为苏中最大的名优农产品生产区域之一。建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司徒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有1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8个农产品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5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高邮麻鸭、高邮咸蛋、松花蛋、双兔大米、珠光大米、秦邮董糖、秦邮醉蟹等名牌产品闻名遐迩。高邮农业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特征:

①、政府主导性。以往各地形成的产业集群,或依托自然资源逐步发展,或靠经济资源拉动,逐步形成企业共同价值链。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农业综合开发,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发展战略。“只要在产业集中区投资建厂,农业综合开发就优先立项扶持”,扬州农开局樊必余局长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政府主导性特征。由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制定规划和优惠政策,启动政府资金扶持,引导各方投入,并按市场规律组织好产业的衔接,并强有力地带起千百万弱势的农民致富。

②快速聚集性。世界性的产业集群现象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其快速发展则是战后的60年代,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衍生过程。我国其他地方的产业集群也大多经历20多年才形成规模。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中,最早立项的高邮鸭集团项目,距今不过5年的时间。短短5年,进区企业12家,年销售额13.7亿元,带动农民76180户。产能快速

扩张:如双兔米业30万吨、高邮鸭蛋1.5亿枚、富裕达饲料7万吨、戚伍水产2800吨、日兴生物1650吨、绿科生物850吨,等等。

③、专业协作性。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农业综合开发9亿多元投资打造的50万亩里下河粮仓,60多万吨的粮食产量、近10万吨的优质水产品,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双兔米业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优质米,副产品米糠作为富裕达集团生产虾饲料的原料,西湖水产品加工厂进行水产加工,绿科生物和日兴生物科技公司则利用虾等水产加工副产品进行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生产。这种紧密型的专业协作性产业集群,与以往那种企业围绕某一产品,分定原料或零部件加工、产品生产、销售等分散型的专业分工性产业集群截然不同。

④、科技创新性。科技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功能似乎更加突出。稻米生产中引进筛选优质品种,通过精确施肥、品质调优、“小壮高”栽培、节水灌溉、稻鸭共作、稻田养殖、高茬麦套稻、机插秧等技术组装,打造出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加工环节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直接立项高科技企业,把产业集中区的产品档次,由稻米、水产品等初级加工,经过饲料等接口产业,迅速提升到保健、化妆品、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

⑤、利益驱动性。政府主导是否带来扭曲竞争机制、资源配置失衡、不计成本、重复建设等老问题?实际上,市场的驱动力贯穿着高邮农业产业集中区建设的始终,农业综合开发顺势应时加以科学引导,才出现了目前的繁荣。当苏南等发达地区农耕经济逐步萎缩,苏北、苏中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增长,“长三角”的龙头上海等超级城市群的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渐成趋势时,巨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商业利润,造就出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就在情理之中了。

2、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因

在高邮市一个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的龙虬小镇,何以在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产生了一个产值12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呢?而且据说核心区面积只有673亩,就集中了双兔米、高邮鸭、富裕达、绿科生物、戚伍水产、日欣生化和一个水产品交易市场等7家企业。实际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开放发展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是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制度、人文环境下的动态衍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推动、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就至少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有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据扬州市农开局的同志介绍,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和淮扬省道纵贯南北,堪称八府通衢。秦筑高台建邮亭,汉代成建制,历史悠久。高邮湖、大运河,湖滩密布,河流交错,典型的水乡平原造就了丰饶的物产,尤以农林水特产品居多。高邮人“亲商”,自古即商品集散地,近代贸易也有一百多年历史。

2、有雄厚的农业开发基础。高邮市已经实施了18年农业综合开发,有36万亩中低产耕地得到了改造,占全部耕地的七成以上。基本农田中水利设施、防护林网、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设到位,农业生产已经初步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合作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水平。特别是近些年高效农业的强力推进,使土地产出水平、生产经营水平和农产品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3、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8年开发,高邮已经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特色农林水产品生产大县,迫切需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龙头企业也看好了高邮的农业优势和“长三角”的市场需求机遇,积极要求发展高端农产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稻米、禽业、水产等优势产业的联动互补,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需要产业集聚,以形成人流、商流、物流优势,促进市场营销、行业互动、生

态保护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

4、有与时俱进的开发理念。在江苏期间,感受最深的还是上上下下干部的开发理念。扬州农开局的同志讲,我们的准则是“做人、做事、做特色”。一是创新开发理念,咬定效益不放松,千方百计发展高效农业,一心一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扩大投资效应,以一个百人左右的开发队伍,几亿元的开发投入,集聚起20多亿元的项目建设规模;三是打造开发文化,在工作上、项目建设上努力争,向前抢。匆匆走过江苏的几个县,看到几则有趣的标语:“在工作中显本事,在发展中比能耐”;“不拼不抢是废人,错过机会是罪人”;“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我想高邮的崛起与这个“争”和“抢”很有关。他们“争”、“抢”什么?争效益,抢机遇!发展是硬道理,农民富了是硬道理,所以,坚持发展高效农业就不动摇。

3、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思考

农业产业集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济现象,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尽管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刚刚起步,尚处于崛起过程中,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①、发展区域农村经济的推手。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借助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纵向链结,继而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既在基地、产品信誉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在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基础和发展条件,进一步助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进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②、建设现代农业的载体。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养业,也包括了农用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甚至也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实行产业化经营。高邮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经验说明,农业产业集群以其前瞻性理念、链结性功能和实践性作用,对于现阶段,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促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生产经营领域,转变农户传统观念,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步好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空间,为广大农民在更广泛概念的生产经营领域增收找到了出路,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既增加了农村的集体积累,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又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实施步骤。江苏扬州高邮市以36万亩高标准农田、12家龙头企业,带起7.6万户农民集聚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僵局,一着棋赢满盘皆活,实属难能可贵。

④、农业综合开发的新风向标。高邮,乃至扬州市、江苏省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立起了一个新的风向标,这就是向高效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迈进。具体讲: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产目标,在新形势下的内涵是:在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设施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合作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建设经验。在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建设,为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探索新途径。在坚持生产领域工程措施硬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技术市场开发、股份制开发等生产关系领域和优质农产品安全、集约性开发等新领域的软投入,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收目标,需针对农村分散经营的不利状况,以集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实行土地上的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上的自主合作经营,产业上的集群协作经营,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形成众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开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

三、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高邮市成立

这将有效地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稻米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据了解,高邮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的重要基地之一。高邮农业综合开发起步早,尤其是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形成了鸭业、新兴的鹅业、特色水产业、规模化林业和传统的优质粮油业大农业的“绿色五业”。优质稻米是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先进的行列。其中,全国第一个两系杂交超级稻“两优培九”,就是从高邮开始制种、示范、推广开来的。

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高邮作为江苏主要稻米产区和全省优质稻米重点示范县市,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以稻米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优质稻米资源为基础、以深加工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大成果转化应用性研究,全力打造稻米精深加工新高地。至今,在界首、马棚、周巷、周山等乡镇采取集中连片开发,建成了一批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高邮水稻种植已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绿色产业,其成功经验关键在于建设更高标准和更大规模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确保优质原粮产量,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专业化生产,确保优质原粮品质。同时,大力扶持与培育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带动了本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稻米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成,将以推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稻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驱动进百企

大力开展“创新驱动进百企”活动,着力在项目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谋求突破,为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创新高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加强科技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高邮“两新三主”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科技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申报国家创新基金1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工业、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个,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5项,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8个。今年以来,高邮新认定国家高企9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57个,完成科技服务业增加值2.58亿元。依托省级孵化器高邮市创业中心及高邮市富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国家级火炬环境平台建设。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省高新技术产品、重点项目,申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组织两家企业进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验收;组织11家企业申报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申报的“大型高效节能叶片泵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优质安全淡水鱼虾精深加工制品产业化开发”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

2、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政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和活动品牌,培育重大技术创新源。4月24日,我局组织开展了“高邮市产学研深度洽谈会”活动,结合高邮产业特点,邀请近百名有关博士、专家教授,与相关企业进行行业咨询、技术服务,重庆大学与市政府签署校地产学

研全面合作协议,1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高邮近百家企业参加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题洽谈暨扬州市科技合作展示洽谈会等产学研活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嘉敏教授等12位科技嘉宾参加了上海推介会,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作为高邮市特邀嘉宾出席哈尔滨推介会并致辞,任南琪院士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就建立在高邮市的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院士站运行状态良好。活动中高邮企业代表积极寻求合作、扩大交流,部分企业还在会上与相关高校达成合作意向。截止目前,高邮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3项。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明显。一是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宣传,“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接受近百位市民咨询;二是专利申请、授权量稳步增长,目前累计申请专利3075件(其中发明专利501件),占全年任务的89.1%,专利授权4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件);三是积极组织申报相关知识产权项目,上半年组织菱塘乡申报知识产权管理集群试点,组织10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创建,组织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扬州普林斯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绩效,江苏长城电缆有限公司和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已组织12人次参加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

3、因地制宜,着力推动载体和平台建设

围绕高邮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增强载体孵化育成功能为重点,着力加大各类载体内涵建设。强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不断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承载能力。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二期2.5万平方米孵化器、3.3万平方米加速器峻工,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主体完工,已启动管道、绿化等配套施工,1.5万平方米科研大楼(11层)建至10层;2.5万平方米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峻工进入内部装修;科技招商工作全面开展,己有多个高科技项目入驻创新载体;3.5万平方米城南新区智慧大厦(软件产业园)4月18日开工。同时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照明器具、电线电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和集聚,实现开放式服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共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8家,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1家,产学研重大创新战略产品1家。

截止目前,高邮现有55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全市已建立2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市级院士工作站,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另外,2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分别是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虾蟹类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的“国家级蛋品技术研发分中心”。

4、围绕产业需求,着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申报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并协助市人才办组织申报、省“创新团队计划”1个、省“双创计划”23人、省“博士集聚计划”31人。二是申报国际合作项目4个,并帮助新港电机联系省对外交流中心与以色列合作。三是联系科技镇长团,与团员深入企业,筛查人才计划项目。省第六批“科技镇长团”选派人选全部对接成功。四是启动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打造高邮引才品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服务高邮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同时与上级人才计划相配套、相衔接,打造地方人才特色品牌,高邮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制定下发了《“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对凡来高邮自主创业和企业引进的创新类高层次人才,符合高邮基本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并能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

第三篇: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国农业有了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食物自给有余。目前,我国的农业已经呈现出由依靠政策向依靠科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改革、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跃上新

台阶。好范文版权所有

当今世界,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零点零六七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要进行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一定能够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十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好范文版权所有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做大量、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原则,又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强领导,善于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地学科技、用科技。防止一哄而起、一窝蜂、一刀切,强迫农民用“科技”;杜绝一些人好大喜功,假科技之名,搞“面子工程”;更要防止某些人借科技以营私,败坏科技的名声。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农业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

第四篇: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2001—2010这十年,对于共和国来说,是新世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更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的关键时期。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推动力量,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民族复兴的脚步一往无前,自主创新的实践波澜壮阔。

这十年,在我国工业、农业、气象、航空、生物、计算机、印刷等不同产业和领域,也都见证了依靠科技力量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足迹。从黑白电视到梦幻影像,从高秆水稻到“绿色”超级稻,从靠天吃饭到人工影响天气,从靠“战利品”到自主“歼十”腾飞,从克隆动物到修复生命,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从3.5寸软盘到网络存储,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这一串串厚重的足迹,记录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而支撑这一巨大成就的是科技创新。嫦娥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路甬祥院士曾在题为《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和展望》的演讲中指出:“21世纪,高技术仍将突飞猛进并和谐地发展,新世纪的技术创新将为人类文明进步展现新的前景,为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全球化下的知识经济和技术合作与竞争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认真分析和把握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态势,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科技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发展。对中国而言,要想突破西方技术的壁垒,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的差距。未来社会从发展变化看实质是创新型社会。创新无时无处不在发生,推动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变成动态的世界,今天的先进和优势不一定说明未来仍然拥有。日益激烈的经济、军事、政治竞争,战略制高点无疑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各国之间的差距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创新能力薄弱在国际竞争和重要事物中被创新强国所控制局面难以改变,甚至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威胁。中国只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真正掌握核心高端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才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有力地捍卫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建立完备的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无从谈起。为提升科技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应集中科技资源优势,重点实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战略支撑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实现重点突破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

知者在心,知者在悟,知者在行。来自基层科技创新的论著《创新感言集》,近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可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探索新时期基层科技创新工作的典范论著。

《创新感言集》分上下两卷,145万字。作者王济昌是一位在省会科技部门工作了十年的科技局局长。他立足于我国中原经济隆起带核心城市——郑州市的科技发展,将自主创新作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命题进行实践探索,以新时期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为主线,系统地展示了一位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基层科技工作岗位上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人,对科技创新的“感”与“悟”、“思”与“省”、“知”与“行”;以具有广泛影响力与强烈感召力的多种基层科技工作的成果建设为核心,详细阐释了基层科技工作如何针对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地解决有关科技投入、技术开发体系的建立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难点问题;以基层科技工作如何从零起步,因势利导、让增长点长效,奋起直追、将萎缩点激活,注入科技、使饱和点扩容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为重心,深刻剖析了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战略重点和时代要求,进而对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颇具操作性的理性思考。从《创新感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历经了拥有显著成果的科技创新实践,对自主创新的本质、内涵有着独到的见解。作者通过实践积累和凝练提升而得出的人生感悟,无不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崭新的思维视觉,对各级管理者特别是科技管理工作者极具借鉴和启发意义。

十年前的郑州,科技基础和科技实力相对薄弱,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不够健全,个别县(市)、区甚至没有设立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2001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中,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的郑州市仍然未能达标。摆在作者面前的,是发展科技事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重压力和严峻挑战。怎么办?作者上任伊始,便对全市科技工作情况作了全面调研和深入思考,明确了工作方针,提出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了推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奋斗历程。一年后,郑州市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奇迹般地捧回了2001—2002“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牌匾。接着,郑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区域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市、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荣誉,连续4次8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今年5月31日,该市成功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特别是郑州市于2009年10月跻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的事实,标志着全市科技事业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郑州市全社会科技研发经

费支出已由2000年的8.44亿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39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由2001年的1100件、850件,增长到了2009年的6636件和4000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138.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665.5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1年的44%提高到2009年的54%。今年1至9月份,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550亿元,完成计划的9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9.6亿元,完成计划的90.7%,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和25.7%;列入工程的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6家企业同比增长在50%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5020件,是目标任务的81%,授权量3810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和46%。作者在《创新感言集》中,记录了“郑州经验”的积累与形成过程,以生动的科技创新实践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我国科技工作的16字方针做了鲜活的注脚。《创新感言集》,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加强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市场空间,完善政策保障,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有效途径;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研发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的难点解译;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围绕节能减排等加强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建立低碳能源技术体系,支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推动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并推进“科技入户、知识下乡、人才进村”,推动创新要素向农村转移,让亿万农民分享科技创新成果,帮助农民致富的可鉴经验。

而就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破除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性障碍这一命题,《创新感言集》也同样做了深入探讨,并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加强统筹整合,使科技基础能力产生倍增效应;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设创新型团队和创新型领军人才,以及转变科技部门职能,切实落实科技优先发展战略,为科研骨干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创新人才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提供先行范本。

当前,我国正在部署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创新感言集》的作者、郑州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济昌认为,科技创新离不开继承、离不开坚持、离不开积累、离不开责任,在科技力量面前,没有寒冬不可逾越,没有风暴不可抵御。相信多角度、广视野、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的《创新感言集》,在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创新支撑、共享资源、人才建设和国际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思维,可为科技管理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五篇: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

问题

如何改进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使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的关注社会发展可持续性,

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本地资源供给,又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

面对大量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生活,如何合理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对方辩友,这一系列问题,难道可以通过业务发展来解决吗?

请问对方辩友,金融制度创新都包括哪些方面?

请问对方辩友,业务发展是指什么?

答案

金融制度创新通常包括什么

包括 :金融组织变革或引进;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金融商品的销售或市场结构的变化;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金融文化领域的创新。

例子

正是制度的创新,使得英国在产业革命时期的科技、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十七世纪横扫欧洲的经济危机中,英国和荷兰受到的影响最小,究其原因,诺思发现,在两个成功的国家里,制度创新的成果――产权制度的建立,使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并把资源投入发明与经济发展中。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超级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却在一夜之间在世界上消失。这座大厦在兴盛了六十多年后崩塌,实在是由于苏联僵化、落后的体制不得变革、无以为继。制度创新使得苏联科技、经济大发展,制度的僵化又使得苏联一败涂地。对比思考,个中奥妙不难参透。

人们能否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关键在于自身潜能的发挥。人们在活动中往往会因为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究其原因,制度是一个要害。制度能否给予人们的行为足够的激励以及激励程度的大小,是制约人的潜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度创新才能推动业务发展。

制度创新以其激励功能,鼓励和促进行为者的经济发展活动。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刺激着科技成果不断的涌现和被应用,因此可以说,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发展。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 ,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

人类发展中的合作与竞争形式以及组织人类活动的规则的执行体制是经济史的核心。

西方两次经济革命的开展使其成就今天的业绩,与其说是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西方经济社会的展,不如说是制度的创新使得科技创新的成果能有如此的本领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两次经济革命“都蕴含了根本性的制度重构”。

制度创新有关国家兴衰

我国改革开放自农村改革始,农村改革始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采用。

说到银行的创度创新对业务的推动,不得不提农村合作银行,无论从产权形式还是治理结构来看,农村合作银行都是农村微观金融制度的一种创新。

面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我们既要克服恐慌、悲欢心理,又要充分估计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力,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关键是必须抓紧时间,强化创新,深化改革,增强竞争实力,力争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与狼共舞,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业的业务发展一定要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在政府和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银行又为业务发展理顺了整个创新思路,以及为创新打好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业务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创新,

合理的制度,可以使经济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使生产要素实现新组合,使资源利用方式取得进步。没有制度创新根本谈不上发展。制度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

制度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流动性很强,社会关系多种多样,没有制度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各种权利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承认和保护,社会也不可能达到有序的状态。

业务发展一定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政府和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创新,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而区域性中小银行又为业务发展理顺了整个思路,以及为业务发展打好了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业务发展。

制度创新是一个带有根本、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它决定了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西方经济学家马克思对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制度至关重要。

主席,评委,对方辨友大家好;

我方的辩题是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下面由我为大家阐述我方的观点:制度创新是指:改变原有的制度安排。用不同的行为规则确立新的关系,激励和组合”。确立新的关系,激励和组合”既包含着量的变化,又包含质的飞跃,最终目标是促进发展。制度创新既可能是把闲置的社会资源重新组合起来,进行有效益的社会经济活动;也可能是重组没有被有效利用或利用效率较低的社会资源,使经济活动较之前更加有效;还可能是对社会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管理手段的根本变革。制度虽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但是其创新却可以充分激发其潜能,调动字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现代企业的标尺。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恰恰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标尺,发展是硬道理。从以往经验看在企业面临挑战时,终还是要在发展实践中,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措施来解决。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建立适合创业企业的规则体系和制度机制,有利于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估值与定价,制度创新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我方观点为:制度创新推动业务发展,谢谢大家

制度创新是从根本上保障了,稳定的制度环境,这样才能从内在发挥推动业务发展的作用。

制度创新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并可以调动经济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业务的发展可能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新气象,但只有支撑业务发展的社会制度得以确立和巩固,这些新的业务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实现从内在到外在的转换。

优化制度创新,可以客户规模和性质,以及不同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使各部门分别成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这样各部门能有效收集市场的需求信息,很快发展相关业务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强化内控,细化岗位操作流程

落实岗位责任制,执行基本的服务规范。

西方经济增长的起源,可以远远追溯前几个世纪所有权结构的确立过程,该结构为更好地分配社会财富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为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提供了刺激。

也就是说,业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力的开发,继而到经济的推进,都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制度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

新制度学派代表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说: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形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社会收益。

重视制度创新的新加坡,一跃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仍固守传统的缅甸等国,因为制度因素使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成为这些国家经济长期落后,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根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