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全文)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全文)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第一篇: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一、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特点,从而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观念。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雕塑的。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

第一篇: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一、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特点,从而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雕塑的艺术语言,并能够感受作者通过雕塑所表达的内心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通过对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的分析,体会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中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提问:上节我们欣赏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谁能说一说古希腊雕塑的总体风格是什么? 引入:继古希腊之后,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又一个辉煌的高峰,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艺术繁荣,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今天我们就来讲

一讲“文艺复兴时 ——引出教学内容。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介“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提问:我们曾在历史课中学到文艺复兴,谁能够说一说文艺复兴发起的时间和地点,你能不能说出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名字?教师简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在意大利,最早发起时间是公元14世纪,至

15、16世纪推广到欧洲。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是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发展,历史学家们称之为“人文主义”。为与基督神学进行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饱含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重新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掀起了如醉如狂的搜求,学习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使意大利乃至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被史学家们称之为“文艺复兴”。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要求。

2、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所具有的艺术风格①欣赏一系列作品(录像)②总结: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家敢于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文主义思想去破旧立新,开始用世俗的思想感情和写实技巧来描绘人物,并且开始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代替中世纪长期以来的用金色或蓝色作背景的旧习,使画面增添了生气。“文艺复兴”并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借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语言唱出新文化的赞歌,特别是雕塑饱满地赞颂了人的内在力量与智慧,表现了巨大的信心与宏伟的气魄。

3、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和他的作品①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波那罗蒂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是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在艺术上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他的雕塑充满着激越的热情,其强大的力量和夸张的动态,鲜明地反映着他反对教会和贵族的复辟,从而被人们称为“市

第二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达·芬奇 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达·芬奇

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摘要:人文主义最早的源头应该是古希腊,但是后来逐渐被基督教的基督教义和神学精神统治所代替。统治者使用宗教的神学和思想来统治领导人民,宗教只不过是统治者奴役人民的一种统治工具。文艺复兴运动最早是在13世纪末兴起于意大利,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对古典艺术的简单重现,而是把学习古典艺术作为一种途径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人文主义文化。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充分肯定和宣扬人的价值,宣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反对封建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和禁锢他们的这种精神对以后的民主、人性化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达芬奇

欧洲文明进入现代的历史就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了解越来越多,各种知识不断扩展开始对神学的统治产生怀疑。很多人开始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个人主义有了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认识。这些新的思想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激发了人很强的创造性和进取心成为对抗封建神学统治的基础。在过去的思想中对人的认识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的,而文艺复兴的思想是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很多这样的思想文艺巨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以意大利的文化和艺术为代表其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知识渊博对很多学科都有研究,他还是出名的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作为一代艺术大师,他完整的作品保存并流传下来的很少,大概只有17幅真迹现存于世上。虽然只有17幅作品,但这些绘画作品都是不朽之作,在达·芬奇存世不多的绘画作品中,“圣母”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一系列富有人性之美的圣母形象折射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真精神。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达·芬奇所绘的圣母像是独一无二的,他在人文思想和绘画上的创新手法影响了一百多年后的意大利及欧洲各国的文化艺术。

达·芬奇之所以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感情,渊博的知识与敏锐的观察力。16世纪,达·芬奇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了人性、母爱的光辉

和反对封建禁锢的决心。虽然他的油画作品大都还是在描述宗教题材,但是更多的是加入了理性的思考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理性的贬低。达·芬奇的绘画已经摆脱了宗教式的神话说教,画里面人物描绘的虽然是神但是已经有了世间普通人物的个性面貌和人性,描述的是凡人的感情与生活带有更多的人性特点。他的油画作品更注重的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封建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在达·芬奇存世不多的绘画作品中,“圣母”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这似乎是达·芬奇比较偏爱的题材。他的圣母系列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既有母爱的光辉又有圣母般的圣洁,充满了慈爱、美丽、祥和。在达·芬奇的作品《加罗法诺的圣母》(1475),和《持花圣母》(1478)中所描绘的都是圣母怀抱婴儿逗着婴儿玩耍的情景。这两幅画中的圣母形象已经摆脱了中世纪刻意描绘的呆板的圣母形象了,画面中的圣母流露出了带有人世间母性的母亲形象。画面中柔和的色彩洋溢着清新自然和青春的气息,而没有宗教的神秘感画面中圣母的微笑高度概括了人世间现实生活中年轻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幸福感。在这两幅作品中,圣母头上带有神性的传统的“圣光”光环,被室内的窗户与室外的明镜蔚蓝的天空景色所代替以更多的“人性”代替了“神性”。后来这种风格一直贯穿在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中,以上几幅作品可以算得上达芬·奇的成熟之作。

达·芬奇的另一个著名圣母作品代表作是《岩间圣母》,此画属于传统题材,是达·芬奇所作的祭坛画 。现在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这幅画是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内的一间礼拜堂所绘制的祭坛画也属于宗教类绘画。虽然达·芬奇在画这幅画时还只有三十多岁,但这幅画却已经具有了鲜明的达·芬奇风格与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地方最显著:首先就是圣母玛利亚和天使乌列的手,融美感与真实感于一体,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其他艺术家所达不到的,比如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他们曾经都学习过达·芬奇的那种画法但没有达到他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达·芬奇那样精深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他们所做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观察的原因。其次,是画中圣母嘴角的微笑,我们可以从画中看到圣母与天使的嘴角总是挂着独特而神秘的笑意,那种微笑也正是达·芬奇的作品中所独有的,这样的微笑后来在其作品《蒙娜丽莎》中达到了最高境界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微笑。

当我们面对《岩间圣母》这件达·芬奇开始走向成熟期的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给绘画所带来的新方法与思想,金字塔式的人物构图,神秘深邃的自然风景全部融入在生动可感的空气氛围中,优美人物的形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相得益彰。15世纪意大利早期画家作品中,经常难以避免的空间与人物不协调的生硬效果一扫而光。这些成果要归于达·芬奇富于创造性的明暗

表现法和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他对空气作用的认识和整体的感觉。达·芬奇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不停的探索研究着去表现自然的方法,在《岩间圣母》中采用的薄雾绘画法使画面充满了朦胧的画意,显示出自然而柔和的感觉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在这幅画中达·芬奇第一次成功地探讨了自然与人物的融合。

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他的民主思想立场是坚决站在意大利新资产阶级这边的,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一直是世界人民反对邪恶势力与之斗争的榜样。达·芬奇最出名的作品应该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在这幅画中蒙娜丽莎含蓄、神秘的微笑更多的是透露出了一个人世间美丽的女子对平凡的世俗生活怡情、惬意,是画家对人文主义者追求世俗精神的真是写照,是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这幅作品一反传统的描绘宗教主题,而是描绘的世俗世界中平凡的人,以真实的社会人物为表现内容。

由此,可以体会到其人文主义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发起的挑战是一次人文主义的革命。他的艺术作品代表了15—16世纪的一次艺术创新与思想的革命,他一生都在对周围的生活进行着美学的审视和人性的思考,其对美与人性的发现与创造令人惊讶与叹为观止,他成为绘画中智慧的象征。达·芬奇对艺术与人性的探索进一步完善了艺术与人文思想的发展,在他的作品中更好的考虑了人性,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作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的和谐,为再现性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的样式,从而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对以后西方美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李少林.西方美术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6.4:107

[2] 胡跃生.细看达·芬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66-68

[3] 徐庆平.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161-168

[4] 张石森.西方宗教题材绘画艺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1:79-81

[5]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姓名:米兴梁 院校: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2011级研)研究方向:设计理论实践与研究

第三篇:《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了解我国优秀艺术瑰宝。(了解)

2、了解名画、作者、时代背景。(记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

难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时期。

教学过程:

一、介绍书中的名作 秦始皇陵兵马桶

1974年和1976年,在秦始皇陵外城东侧约1.5千米处地下,发现并发掘了秦陵从葬坑三处。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达14000平方米,内有6000多件形同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兵马陶源和7000多件战车、铜兵器及金、铜、石等装饰品,是一个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向东开进的古代大型军事长方阵形。它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装备情况及古代战争的阵法。一号坑内,车与步兵相间,以步兵为主。二号坑内主要是车兵,也有骑兵、步兵,形成车兵、骑兵、步兵联队。 说书佣

中国古代有活人殉葬的习俗。到了汉代,这一习俗废除。但一些达官贵人还对此念念不忘,企望去世后在阴间也能作威作福。因此,他们就用陶土或木头做成人形,当作活人替身,随葬地下。这些陶或木制成的替身,叫做佣。1951年在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了一具击鼓说唱的东汉陶佣。

这具陶佣是一个说书艺人的形象。他坐在一个石台上,张着嘴巴,身体微微前倾,左臂环抱着一只鼓,右手高举鼓褪,一足翘起,似乎是说书说到了精彩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显得清新活泼、栩栩如生。

青铜奔马

青铜奔马出自汉代的马踏飞燕铜像,是中国的艺术珍宝。马踏飞燕铜像是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县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的,是墓中近百件青铜车马仪仗桶中的一件,像高34. 5厘米。奔马矫健雄壮,四蹄腾空,昂首扬尾,马首向左微微昂起,口鼻微微张开,逼真地表现了骏

马在疾驰中的形象,仿佛使观者能听到它那沉重的呼吸和声震原野的嘶鸣。更巧妙的是在奔马的有蹄下,还有一只展翅疾飞的燕子。两者奇妙的组合,使人产生“天马行空”的感觉。青铜奔马反映出制作奔马的工匠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位于甘肃西部敦煌,是由莫高窟、西干佛洞和安西县榆林窟所组成的规模巨大的石窟群,其中以莫高窟为主。敦煌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金、元,持续修建约千年,共开凿1000多个洞窟。现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个,窟内有塑像2000余尊,壁画45000余平方米。敦煌位于河西走廊,佛教经此传入内地,因此较早接受佛教的文化艺术。 维纳斯像

在古罗马神话中,维纳斯是美与爱的女神,是女性美的代表者和体现者。古罗马统帅恺撒的宗洞里供奉着维纳斯,认为这位女神是他的祖先。即使在今天,维纳斯也是人们喜爱的、复制品很多的雕像。

维纳斯雕像是公元前1世纪希腊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德罗斯的作品。这座高2米,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就的塑像,站立在鸡血纹的云石底座上。雕像造型典雅,神情庄重,曲线调和,自然妩媚,体态健美,反映出雕塑家高超的艺术造诣。这座雕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美。 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是米隆制作的一座青铜雕塑,被公认为经典之作。他的雕像选取的是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就是所谓“引而不发”的状态,处在矛盾的高潮中而显得更有吸引力。在这件静止的雕塑里,作者把握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以达到在心理上使人获得“运动感”,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了成功的范例。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也增加了“发射”的联想。铁饼和头部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落地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运动员俯身弯腰,侧转头部,全神贯注,鼓胀的肌肉充满力度,整个身体形成高度动感的平衡。所有这些都显出相当精湛的艺术匠心。 米隆的原作已在很久以前失踪,所幸罗马的艺术家用大理石复制了这座雕塑,现保存于罗马的意大利国家博物馆。 大卫

《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成。 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人物,从小容貌俊美,机智勇敢。当非列土部族侵犯他的家乡,以色列城地受到严重威胁时,牧童大卫挺身而出,用放牧时打死过狮子和熊的投石机把非列士的头领歌利亚杀死,挽救了民族。大卫以他的赫赫战功,受到人们的拥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轻的军事统帅。这段旧约上的神话被米开朗基罗用来作为保卫共和国的象征。 加莱义民

1884年,法国加莱市政府为建立一座雕像举行了一次创作竞赛,来纪念一件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史实:在14世纪中叶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军围攻法国加莱城,情况紧急,全城人民濒于死亡。后来英国国王提出条件,要加莱城交出六个人任由英国士兵屠杀,全城居民就可免于一死。这时有六个普通市民为了拯救同胞,自愿献身。该怎样去表现这个极其残酷而又无比壮烈的场面呢?罗丹选择了六位英雄在赴刑场路上的一个画面。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城市和人民,衣衫破烂,神色疲惫。在经受了无数痛苦的折磨之后,正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走在前面的年轻人侧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扬起了右手;有两个人回转头去,一个捂着眼睛,另一个双手抱头;中间一位老人在沉思,是他第一个挺身而出,鼓舞了其他的人;最左边的是一个大义凛然的教士,他两手拿着即将交给英军的城市钥匙。他那被仇恨的怒火烧灼着的面部,表情庄重严峻。他的深沉的目光表明,这是一个不屈的灵魂。罗丹用他的雕刻刀,表现出了他们走向死亡时的内心感受,歌颂了这些平凡的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高尚的人。这座雕像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烈力量。

二、回顾所讲的内容 请学生来谈一谈

三、请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见解

第四篇:美国女艺术家Meredith Dittmar的软陶泥浮雕塑作品欣赏

美国女艺术家Meredith Dittmar的软陶泥雕塑作品欣赏

美国女艺术家Meredith Dittmar的一组软陶泥雕塑绘画作品,作者现居波特兰,她之前是一位Flash设计师。官方网站:http:///

第五篇: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个运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有别“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

14

世纪初但丁发表&神曲)(1321

年)为上限,而下限以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儿方法论)(1637

年)的问世为标志“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517

年)为开端,欧洲各国的发展状况显然不同,按过去传统的说法,结束的时间各国互异“如:德国以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1555

年)为断限;法国则以&南特敕令)的颁布(1598

年)为胡格诺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终结,在欧洲围绕宗教问题的战争曾长期延续。

有关欧洲文艺复兴的年代分期问题,从14世纪初至

17

世纪中叶,通常有一个提法是文艺复兴四百年,就共经历过四个世纪的发展过程看,文艺复兴初始于

14

世纪发展于

15

世纪#.(或兴盛期)于

16

世纪,结束在

17

世纪“若按时代先后次序的类型分析,14、15

世纪基本上是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类型;而

16、17

世纪则是以英法西等君主专制国家类型为主“就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史实和发展特点来综合研析,笔者认为应划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从神曲(1321

年)问世起,至

15

世纪中叶,这段时期里,文艺复兴的活动主要在意大利,在文史艺术领域中,人文主义观点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始结合“早期亦称之为初始期与早期,

中期:时间范围是指

15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特点是:1.

艺术文学高度繁荣,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以及丢勒霍尔拜因提香等,造型艺术杰作名垂千古;愚人颂),4乌托邦)巨人传)君主论)和论国家)等盛期代表作涌现“2.

新文化运动从意大利迅速向阿尔卑斯山以北传播“在文艺复兴的推动和影响下,欧洲宗教改革从德国爆发并扩及瑞士、法、英等国。

晚期:从

16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前期,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543

年)和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论)(1543

年)的发表为标志,进入了文艺复兴的晚期(又称为鼎盛期与后期)“这一时期里,近代自然科学和新的人文科学相继诞生“许多自然科学的定理定律和新学科出现“由于研究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围绕宗教教会及与封建政权等关系问题展开的“各国发展不平衡,形势也复杂“既要揭露批判西门主义和尼古拉主义6、也要厘清慈温利宗教改革路德宗的改革主张和加尔文主义的异同“对库萨的教会改革主张闵采尔的宗教改革,特别是天主教会本身的改革活动也不可忽略“还应注意欧洲民族教会的形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君主专制国家的确立“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人和积极活动者绝大多数都是投入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者“他们的宗教观直接影响着宗教改革的性质和进程“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主要特征是:(一)反对愚昧无知,反对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提倡理性思考;(二)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三)强调人的个性和思想解放,观察问题角度的多样化;(四)加强学术研究,了解周围世界,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同文艺复兴运动有两个类似的共同特点,即:(一)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寻进行改革的灵感和可利用借鉴的内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

罗马文明为旗帜,利用古典作品当中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因素和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而宗教改革则是从原始基督教早期的思想#原始基督教教义以及因信得救,把爱作为信仰的核心内容和简化礼仪等作为改革的武器“(二)从各国的历史和不同的.实际出发,因而各国宗教改革的任务主和方式各有异同“改革过程中阻力问题和完成的时间也互有区别。

在德国,路德宗改革的思想理论和改革主张比较全面和系统,故成就明显“路德宗以唯信称义为理论核心,否定教皇是最高权威,否定圣礼得救和善功救赎论的七项圣事观以及否定教士特权论,改革主张是废除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实行政教分离,清除等级制度,同时提倡立法教育,加强民族语言与文化等“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击中了天主教的要害之处“在部分诸侯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了新教路德宗。

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之初,闵采尔曾是路德的积极拥护者“他担任茨威考城神甫后同矿工贫苦农民密切接触及帮助再洗礼派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人民宗教改革观点“闵采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论,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的理性;要求根据上帝的启示应在地上建立千年天国,即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而人类得救的关键应用大震荡的方法“闵采尔的宗教改革和领导的农民战争,同路德迥然有别,在封建诸侯和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慈温利的宗教改革以瑞士苏黎世为中心,扩大到附近城镇及同法德毗邻的地区“他在苏黎世教堂传教,揭批教会腐化,谴责雇佣兵制,反对罗马教廷贩卖赎罪券“1522

年曾发表关于菜肴的选择和自由使用)等布道文,反对教士斋戒和独身“慈温利著六十七条目注解)(1522

年)阐述他的教义,建立新的教会组织,教区牧师由信徒选举,教会组织的最高监督权属于州政府“他在神的正义和人的正义)论弥撒常典)真伪宗教论)等文章和书中否定圣体圣事的传统说法“慈温利的新教为各个城市州所拥护,但遭到森林州贵族的坚决反对,1531

年慈温利在内战中战死,缔结的和约决定瑞士分裂为新教州和旧教州。

布塞尔(马丁*布策)支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斯特拉斯堡曾发表&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和维桑堡讲道摘要)及改革的起因与根据)等“布塞尔按慈温利的观点,对斯特拉斯堡的礼拜仪式进行了改革,并同康斯坦茨林道门明根三个城市共同拟定了四城信纲)推行宗教改革“1534

年,布塞尔曾被委任为斯特拉斯堡教士大会的.“1546!1548

年士马卡登战争中新教失败,决定了布塞尔宗教改革的终结。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

16

世纪欧洲产生的新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而且在欧洲发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加尔文本人比路德晚

26

年诞生,迟

18年去世“在加尔文的代表性著作基督教要义)(也译为基督教原理))及其在日内瓦建立新教政权的实践中,曾始终贯穿着路德所奠定的因信称义.)乃最高权威#人人皆可为祭司以及简化圣礼(只承认洗礼圣餐两种仪式)提倡廉俭教会等新教原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理论和实践自成体系,后人称为加尔文主义“加尔文同路德在宗教改革理论和主张上有明显差别,主要是:(一)路德学说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中心,人靠信仰得救“加尔文学说主张上帝是主体,上帝是人们生命的基础,人为上帝而生存“(二)对预定论(或前定论)的观点“二人的预定论都来自奥古斯丁的学说,但路德强调人无意志自由,而加尔文更进一步提出上帝预定世人分为选民或弃民,前者注定得救成功和发财致富;后者为上帝摒弃,必被罚#受苦难“(三)对善功(善行)的分析“路德否认人的善功在获救中的作用,加尔文解释善功有多种形式:修道尊十诫事天职,主张通过善功,可获救。

加尔文在改革实践中做的是:(一)推行共和制的神权统治;(二)强化加尔文宗的信仰;(三)加强立法,整顿风纪禁止奢侈;(四)重视工商业鼓励人们发财致富;(五)从严限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严惩异端;(六)加尔文宗的教会,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附属诸侯“教职由选举产生“废主教制,选长老(富有市民)管理教会。

宗教改革影响

(一)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衍化,加速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在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使南北欧一些国家综合力量的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信仰新教的欧洲北部各国,如英#荷#北欧各国在

16

世纪末至

1718

世纪都逐渐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抵制宗教改革的欧洲南部的西班牙意大利在

17

世纪或变得专制落后或更加分裂“德国南北部宗教纷争不断,三十年战争酿成经济大破坏,德国更加分崩“法国胡格诺战争结束的南特敕令,国家名义上信奉天主教,但国内王权至上,17

世纪后成为欧洲大陆强国“。

(三)宗教改革改变了天主教垄断一切的局面“威斯特法里亚和约签订后,新教徒权利得到确认“基督教主要教派平等的宽容精神使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融合,政教分离,世俗政权摆脱了宗教的控制,有助于.的发展“当然,宗教改革仍有许多弊端“新教对一些新的科学发现的巨人(如哥白尼塞尔维特等)和异端,仍排斥和迫害,选民弃民意识完全违背人类平等精神;

而路德教和安立甘教仍具有明显的贵族色彩“。

文艺复兴对“人”的发现

1.发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价值,亦即人类主体性。这着眼的是人与神、人类与动物的关系。高度赞扬人的崇高和伟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竭力维护人的尊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极力主张“人应该蔑视自己”的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尊严。微未斯将人抬高到神的地位,认为人具有神的不朽性和尊严。但丁也认为,“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度。莎士比亚满怀.地赞叹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他说:“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论行动,多么像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为了说明人的主体地位和伟大作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一方面人与神相比,甚至将人置于神之上;另一方面又把人与动物相比,认为惟有人才具有理性和精神,任何动物都不能与人性的伟大相提并论。人,只有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和主人,才是改造或创造这个世界各种伟大成就的主体。

2.发现了拥有能力和自由的个体及其丰富的主体个性。这着眼的是自我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把个人看作自己命运的主人,可以凭其后天的努力发展其丰富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个性独立、自由和解放,发扬个人的首创精神和自我意识,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对神学教条和宗教仪式扼杀人的自由的强烈抗议。拉伯雷将自由视为人的本性,指出人必须从奴役性的束缚和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自由地生活,可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皮科认为,人的命运完全是由人自身的意志决定的,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非确定性,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全靠自己后天的创造,这是由

于人一经出生就具有所有可能性的生活方式的幼芽,人凭自由意志可决定自己的生命自由,凭个人英雄热情可达到至上境界。

3.发现了人的自然欲求的现实合理性,看到凡人才是最真实的人,而凡人的世俗感性欲望是合理的。这着眼的是人的非理性和现实生活世界的关系。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性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和感性欲求的排斥、贬低和压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对超自然的禁欲主义,坚持灵肉一致。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家路德就娶了一位修女为妻,以亲身践履提倡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态度和行动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句名言。

4.发现了人的理性的至上性,看到人的伟大是与人的理性和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理性不应该成为人的统治力量,而是发展科学,弘扬人类主体创造性的精神动力。这着眼的是人的理性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理性精神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继承古希腊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理性精神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使人们看到人类开创世界未来的潜力和希望。因此,人们一方面用理性和科学作为思想武器反对盲目信仰、蒙昧主义,另一方面鼓励科学研究,重视科学文化教育。达·芬奇主张科学与经验相结合,高度推崇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了“科学是将帅,实践是士兵”的口号,这对人们深入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用理性和科学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人类的主体创造能力,起到很大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都对人类伟大的理性精神充满信心,自信人类在理性和科学的指导下能够把地球治理得更加美好。

5.还发现了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和具有冒险精神的人。这着眼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的关系,反对的是中世纪知识片面和循规蹈矩的人。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其一,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从总体上确立了“人本”哲学视界。这是对古希腊宇宙实体视界的超越;其二,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是从人的完整性上全方位对人加以揭示和发掘的,是建立在完整人的基础上的。在这里人类与个体、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欲求、灵与肉、神圣性与世俗性、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性是统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人的理想模式;其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虽然尚未摆脱上帝观念,但对上帝的理解已发生重大转变,上帝不再与人对立,而是成了说明人性伟大的参照和比喻,成为一种假设;其四,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带有极度乐观向上的色彩,反映出人类向自身回归的莫大喜悦,并相信人定胜天,人具有不可怀疑的神性;其五,文艺复兴“人的发现”更多地带有思想解放的性质,是一种人文精神受到长期压抑后的“爆发”。人文主义思想家注重以人类主体性的名义反对神的主体性,以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的名义反对教会独断,以人性名义反对盲目信仰和蒙昧主义,以人性和人的自然的名义反对禁欲主义,以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和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反对中世纪知识贫乏、循规蹈矩的人,这就使他们对人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理想成分和超前性,缺少现实层面的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的确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开启了西方工业文明时代人本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大门。然而,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并不是人类自我认识的终结,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新的开始。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人类在摆脱旧世界的束缚和开创新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给人类自身提出新的问题。人类在接受新挑战的同时,

必将把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更新更高的水平。

[1]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2021.

[2]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1999.

[3]何光沪.宗教改革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复旦学报(.科学版).2021.

[4]张屏.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1998.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