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牌培育发展规划
第一篇:企业名牌培育发展规划
名牌产品重点培育规划(范文模版)
88镇名牌产品重点培育规划
为大力推进名牌战略,为使我镇各企业尽快培育出具有自己的生产经营产品品牌,根据市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镇“十一五”质量兴市和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提出以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培育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名牌培育工作与培植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积极推行重点培育3-5个名牌的计划,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我镇名牌产品数量增多、竞争力增强,尽快形成我镇的名牌群体。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体原则。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和动力在企业。企业要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转换经营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2、名牌带动原则。要强化"大品牌"意识,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推动品牌的延伸与扩张,实现名牌产品的系列化,形成以名牌优势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培育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市场导向原则。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名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能够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要。
4、质量第一原则。名牌产品的基础和核心是质量,应建立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一体的"大质量"保证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全面确立名牌地位。
5、技术领先原则。名牌产品就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要用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以多种形式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创立名牌。
(三)总体目标
1、到2014年,培育国家知名品牌2个,争创省内名牌产品3个、市内名牌产品10个,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积极推进实施服务名牌创建、培育工作,实行名牌带动。培育2-3个在全国、全省有知名度的服务名牌。
3、打造品牌农业,培育和发展3个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名牌农产品。使全镇名牌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基地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增加和提高。
(四)、发展重点
1、重点支持、培育“88”牌电解铅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发挥万洋冶炼(集团)公司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大投入,增加关键生产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系列化,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争取年产电解铅达到20万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技兴质方面,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力度,以试车投产的复合肥项目,以先进技术和稳定的产品打造成成我镇又一名牌产品生产基地。
2、重点培植==等我镇传统的机械群团优势,提高产品档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聘请引进高级机械科技型人力资源,引导其向大型机械加工行业靠拢,鼓励走出去,引进来,规模化、大生产发展,形成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行业组合打造有自主知识品牌规模型企业,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取到2014年,新增====省级名牌产品3个。
3、建材业。依靠技术进步,抓紧用高新技术改造骨干企业,更新落后设备工艺,开发生产优质、低耗、高技术含量的中高档产品,实施综合节能降耗,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重点扶持和培育=====等企业。
4、以====旅游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依托我市====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气,围绕“===旅游”做文章,重点打造旅游产业方面的手工艺、农产品名牌。在====沟沿线的各村庄成立农业合作社,以香菇种植、薄皮核桃等传统特色农业达成旅游快车。
5、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培育10家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加强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促其快速发展壮大。争取到2014年,新增88籍名牌8-10个,总数达到25个左右。
五、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市政府和质量监督局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我镇今后一段时期名牌战略推进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名牌培育工作作为推动经济跨跃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名牌战略考核制度和名牌奖励政策。我镇政府成立有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并实施全镇争创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计
划,发展壮大一批名牌产业群。镇直各部门和各行政村、企业要重点做好本地、本行业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培育扶持工作。争取做到至少一村一品,消灭无名牌产品村。集中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大、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推动镇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镇名牌培育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要立足本职,发挥职能,通力协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企业,加强指导,在宣传报道、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标准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帮扶企业争创名牌。
2、制订确实可行的名牌培育创建目标。围绕《77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和《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制订我镇各级名牌培育创建目标。一要摸清底数。镇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对本辖区达到一定规模、行业排序靠前、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发展良好、经过培育扶持能够争创国家、省、市名牌产品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制订计划。根据调查摸底的实际情况,各行政村和企业要培育发展自己的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计划。三要分解目标。镇政府年初下达争创名牌的任务指标,并将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纳入镇政府对辖区各单位目标考核。各单位要认真研究、精心谋划,把名牌创建任务分解到负责人,认真完成名牌创建任务,确保奖惩到位。
(三)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引导名牌优势企业提升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抢占技术
标准制高点,争取本镇行业龙头企业成为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促使名牌产品由制造加工型向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型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力争使部分优势产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跨跃。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争创名牌,使名牌评定向高新技术产品倾斜。服务业、农业要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步伐,靠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争创名牌。
(四)坚持以质取胜,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争创名牌。制造业,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加快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采用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积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严把产品质量关。农副产业,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健全质量检测监控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五)加大整合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着眼于提高特色产业影响力,注重做好区域性产品的品牌培育,争取在我镇的优势区域产业如工程机械、冶炼行业中培育出一大批名牌产品。
(六)实施名牌激励政策。镇政府将安排名牌工作经费和名牌奖励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大力实施名牌激励政策。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省级、===市市级名牌产品的企业,按名牌含金
量给予物质奖励。各村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落实名牌工作经费和名牌奖励政策。各企业对为名牌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营造培育名牌的良好环境。对列入全镇名牌培育计划的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加强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名牌产品的社会影响,形成全社会重视名牌、爱护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深入开展打假保优活动,切实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保驾护航。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要发挥桥梁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评估等服务,积极推荐行业内重点企业申报名牌产品,指导帮助企业放大名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
第二篇:2014年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名牌产品培育工作,促使企业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争取获得省级名牌产品2个,促使重点块状产业区域名牌取得新突破。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运用政策引导、培育帮扶、技术指导等手段,引导和推动广大企业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提高名牌经济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增强我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三、方法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1月30日前)。通过各种渠道,在往年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调查的基础上,摸清全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情况,研究筛选培育对象,制定各级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及培育计划。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30日前)。对列入今年名牌培育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育措施,并深入企业培育帮扶,针对企业产品与名牌产品要求的差距,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名牌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夯实名牌培育的基础。与此同时,积极指
导帮助企业做好申报推荐材料准备及服务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名牌培育目标任务。
(三)完善提高阶段(11月30日前)。根据名牌产品的参评结果,总结名牌培育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深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
四、几点要求
(一)优化服务。为提高名牌培育工作的有效性,要在全局上下形成各股室队所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各股室队所要根据各自职责,为列入名牌培育的企业设立办事“绿色通道”,本着企业缺什么、帮什么,切实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工作指导、协调和服务,尽可能优化企业创品牌的基础条件。
(二)加强培训。各有关股室要配合名牌培育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有利于产品质量提升、人员质量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特别是要组织开展卓越绩效管理、质量责任控制等宣贯教育活动,着力提高企业人员的质量品牌意识和质量专业知识。
(三)造足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类信息载体和新闻媒体,宣传名牌培育工作和名牌产品,推广名牌培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营造名牌培育的浓厚氛围。
六枝特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三篇:我县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情况的调研报告
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我县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
重视品牌建设,制定出台了奖励政策,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推动了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去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省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了广泛宣传和深入调查摸底,为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我县的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去年底,全县已拥有国家免检产品1个(山蒲牌单端荧光灯),浙江省名牌产品4个(山蒲牌单端荧光灯、天喜牌炊具、仙都啤酒、锯力煌牌带锯床),丽水市名牌产品31个;省著名商标10个(仙都、天喜、东工、雅仕、佳蓓、丽莎、锯力煌、晨龙、星光、笋峰),市著名商标19个;浙江省商标品牌基地1个。名牌产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涉及领域进一步拓宽,整体质量水平、技术等级和档次不断提高。特别是灯管行业,曾在1998年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中被戴上“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帽子,通过“关、停、并、转”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2000年成功摘掉帽子,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再次抽查时产品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3.3%,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山蒲牌单端荧光灯还被评为2006年国家免检产品。名牌产品及企业已成为各行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的代表和“排头兵”,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二、我县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县的品牌数量还比较少,高档次品牌,尤其是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多。如中国名牌中,丽水市共有3个(纳爱斯2个、艾莱依1个),而我县一个也没有;浙江名牌中,丽水市共有28个,我县只有4个,仅占全市的14.3%。我县的名牌产品企业基本还属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品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主要问题及原因表现在“三重三轻”上:
1、重内力,轻外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既要依靠科技、人才、项目、管理等生产内力的推动,也需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流通外力的扩张。目前,全县重发展内力,轻发展外力的现象还较多地存在。从企业自身来说,许多企业谋求发展,重心往往偏在企业内力的壮大上,对品牌等外力的促动作用重视不够,表现在:企业资金投在添设备、上项目、搞技改的多,投在争创、宣传品牌产品中的比例明显偏少。从政府的角度来讲,鼓励企业上项目、搞技改、扩规模的扶持政策多,名牌培育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扶持力度不够大,氛围不够浓厚。
2、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企业经营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深远的发展谋略。相当多的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截止2006年底止,全县共有公司803家,非公司法人企业188家,个人独资企业498家,合伙企业125家,个体工商户7982户,但注册商标只有425件,仅占4.43%。有的企业尽管生产多年,却从未想过要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商标。部分企业长期为国内外名牌产品进行贴牌生产和销售,满足于附庸、挂靠、加工为主的生产方式,能赚多少算多少,小富即安。从总体情况来看,全县多数企业规模小,缺乏创新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人才支撑,导致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3、重个体,轻协作。我县小型企业虽不少,但联合、协作、互利、双赢及做大做强的意识淡薄,大多分散经营,各打各的牌子。这在农产品领域尤为突出,如目前全县光茶叶产业就有笋峰、孟峰、鼎湖等6个品牌,每一个茶叶产业合作社、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茶叶品牌,造成“诸候割据”的经营局面。而每一个品牌的申报都需要大量的支出,每一个品牌的营销也需要大量的费用,品牌不共享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
三、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是当前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关键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三个力度”。
1、政府推动,进一步加大对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引导扶持力度。任何一项工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最大的促动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与调控职能,把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共同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要积极为企业开展宣传搭建平台,如在每年仙都旅游文化节期间或在仙都等风景区专门开设**名牌产品展示厅,免费向游人开放,也可在外地各种展
览、会展上举办**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展示活动,努力提高**品牌及企业的知名度。二要完善政策措施。建议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系统提出全县品牌建设的目标、措施和扶持政策。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通知》(缙政发[2004]99号)、《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决定》(县委[2006]33号)等文件精神,及时兑现有关奖励,充分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三要培育梯形品牌群体。围绕“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组成区”的目标,突出带锯床、灯管、缝纫机等重点行业,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品牌,引领块状经济提升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服务(三产)名牌和农产品名牌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控股、联合、委托加工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企业由无牌向贴牌、贴牌向有牌、有牌向名牌转变。积极促进品牌整合,引导众多的小企业敢于投入,敢于扩张,敢于联合,促进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要进一步完善品牌规划,培育出更多的**名牌、丽水名牌、浙江名牌乃至全国名牌,形成一个广阔的梯形品牌群。要通过培训、参观、考察等途径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造就一批熟业务、懂管理、具胆识、有远见的企业家队伍。
2、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大对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指导服务力度。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政府重在政策扶持和氛围营造,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则在相关的职能部门。要整合部门行政资源,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为企业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要强化基础工作。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好标准、计量、合格评定、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等手段,扎实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要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产品标准水平;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标准转化率,促进核心专利技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组织企业贯彻执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和《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落实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帮助、督促企业严格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积极推动企业贯彻《卓越绩效管理评价标准》,指导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市场准入”解困工程,帮助企业跨越“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出厂检验制度,提高企业出厂检验能力。二要加大帮扶力度。县质监局和工商局要分别牵头组织好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规划、培育、认定、申报、保护等工作。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列入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创名牌工作。三要强化品牌保护。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要把名牌产品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打假扶优,为名牌产品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品牌推介、法律服务、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商标代理、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3、企业主动,进一步加大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实施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培育和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基础在企业,关键也在企业。广大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品牌战略对于开拓市场、提升企业形象乃至城市形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注重创建品牌,着力提升品牌,精心经营品牌,努力打造知名品牌。一要抓质量。品牌的核心是质量,良好的质量要靠科学的企业管理来实施。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要积极引进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等工作来强化企业管理,少做卖产品的“二流企业”和卖劳力的“三流企业”,多做卖标准的“一流企业”。二要抓创新。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名牌产品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能否长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开发换代和横向扩展能力。因此,企业要积极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走产学研道路,切实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杜绝傍名牌的短期行为,立足可持续发展,专注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同时,突出重点,避免分散品牌资源,致力打造一个主商标和同一类名牌产品,推动品牌的延伸与扩张,扩大品牌效应。三要抓宣传。好的产品除了依靠质量和信誉,宣传促销极其重要。美国可口可乐商标有150年的历史,驰名全世界,但公司每年还拿出利润的30%做品牌的广告宣传费用。企业要舍得在产品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做好品牌宣传策划,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企业,推介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第四篇:培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以科技求腾飞用文化促进步
在改革中发展的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志全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医药行业中脱颖而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濒临破产,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并跻身全国制药企业前50强之列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一方面这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坚持了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经营方针,走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子。
一、 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促发展
二、 以科技为先导,把科技当动力
三、 以市场为中心,强化销售网络建设
四、 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员工队伍团队意识的重要措施,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精心培育企业精神,注重和培养 1
企业的团队意识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制度建设中积极创建“亲情化”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中,认真贯彻“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宗旨。
首先精心培育企业精神,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团队意识和价值观念,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注重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形成了深受广大职工接受的,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一是结合企业发展历史和职工精神风貌,提炼出了“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这一来源于职工生活实践而又反过来指导和鼓舞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企业精神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体干部职工,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二是结合企业阶段性发展,不断将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具体化和细化,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不断丰富和充实企业精神,如我们90年就创作了《厂歌》,干部职工天天听,月月唱,成为我们精神食粮中最厚重的一个部分;97年总经理在厂庆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职工牢记艰难的创业路,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传统;99年总经理在厂庆十二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勾划了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都要求职工学习掌握„„三是在企业精神的培育过程中,注重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发挥示范作用,赋予企业精神人格化的魅力,教育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创建“亲情化”管理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近年来,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等措施极大程度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单纯物质刺激,金钱奖励并不能
解决所有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亲情化”管理模式,不断满足人们高层次的价值需求,在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来达到企业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的。一是坚持平等待人,企业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尊重、信任”职工放在首位,不分工作岗位,学历高低,家庭背景都平等相待。用人上坚持唯才是用,不求全责备,把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用其所长。几年来,先后有60多名青年员工走上生产、经营、科研的领导管理岗位。他们当中既有本科生,也有中专、技校生;既有工作多年的老职工,也有刚毕业一年多的学生;既有从基层逐步锻炼成长起来的,也有从普通岗位上因表现突出直接走上领导管理岗位的。唯才用人的机制,让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鲁南才是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二是关怀职工,体现亲情。企业就是职工的家,我们在要求职工爱厂如家,爱岗敬业的同时,也积极创造条件办事实,送温暖,给职工一个家的感觉。让企业对职工的关心成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温暖每一个职工的心窝:(1)鼓励职工求学上进,凡是自学获得大中专文凭的,公司给予报销全部费用,并调整工作。(2)解决职工家属、亲人的就业问题,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形下,已照顾家属工等360人就业。(3)关心职工安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工作环境,确保职工舒适,安全,卫生。(4)对家庭有困难的职工和病故职工家属重点看望和慰问,仅每年医疗费就达到76多万元,切实为一些困难户和长期病号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温暖。三是实施民主管理,让职工参政议政。实施民主管理,积极创造让职工参政议政的条件,引导和调动职工参与企业各项事务的积极
性。在企业股份制改组,实施三项制度改革,重大投资和建设,科技创新与技改等企业重大事项,注重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取提合理化建议、走访、谈心、座谈会等形式,征求职工对企业重大问题和决策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是贯彻“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宗旨,将企业文化建设溶入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
企业十几年来始终如一的贯彻“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宗旨,把“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企业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来丰富职工文化娱乐生活,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回报社、树立和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将企业文化建设同职工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职工实实在在感觉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多彩和魅力。
(一)为了丰富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公司建起了总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职工娱乐服务中心,配有餐厅、舞厅、健身房、乒乓球室、阅览室及电影院等全套设施,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方便了员工特别是单身员工的用餐、娱乐。1600多户的住宅小区,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职工安居乐业。在市妇联开展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评比活动中有一户被评为省级五好家庭文明户,有十户被评为市级五好家庭文明户。家属区内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蔚然成风。
(二)企业厂报、广播、黑板报成为宣传先进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阵地。公司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多次的联欢会和春秋两季的大型运动会,为员工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与实力的天地;定期或不定期的外出旅游参观学习,让员工思想进一步解放,情操得到陶冶;各种书法、歌泳、演讲大赛,寓教于乐,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激发起更加向上的工作热情。
(三)支持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开展此类活动已坚持了15年,捐款捐物帮助小学生、大学生200余名,累计财物达100万元,帮助齐敏华、王磊、刘振国、胡如桂等一大批同学或重返园或圆了大学之梦,企业成为主动开展一帮
一、结对子、扶贫济困的典范。
(四)公司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起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8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公司与市妇幼保健医院联手向全国儿童捐赠药品,并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大规模捐药义诊活动。1999年与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共同承办了“鲁南制药杯”摄影作品展;与市文化馆共同举办了“山东省青年书画家作品展”;与市电视台成功举办了《鲁南之夜》欢乐在今宵100期特别节目,同时还承办了全国第三届建美比赛颁奖晚会,主办全国第10届“群星奖”舞蹈山东选拔赛、省象棋棋王赛等;协助中央电视台《思源》电视专题片的拍摄,积极参加市直工会文化调演,市创作题材论证会和市舞蹈比赛以及参加广场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两届“鲁南制药专场”大型演出、送科技、药品到农村,今年国庆前捐资20万元为费县两乡镇建水坝、打机井积极参与“三下乡”等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加快工匠精神培育,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3
摘要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高超职业技能和良好人文修养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对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企业+工匠精神=品质、品牌、信誉、信心”的重要批示。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企业发展自身实际,探索总结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内涵,形成完善的内容体系和培育机制,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企业创新 企业文化
静安置业集团是1996年政企分离,由静安区房地局转制组建成立,是一家综合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需要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静安置业集团对培育“工匠精神”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 形成常态培育机制,涌现出了以吴公保为代表的“上海工匠”和一批先进劳模,为企业抢抓机遇谋发展、转型升级创一流创造了新天地,也取得了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
一、从核心上着眼,深入解读“工匠精神”的实质及内涵延伸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解析
何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遗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就其价值内涵而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高超职业技能和良好人文修养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包括对职业的热爱与专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具有品牌意识、勇于创新以及对“道技合一”境界的追求。
不难看出,工匠精神是从匠人精神中凝练升华的理念。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完美,努力把品质从99% 提升到99.99%的精神;其次是一种追求,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事业无比执着的职业追求;再次是一种品质,执着于产品和品牌,锲而不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质;最后是一种氛围,是全社会对工匠们的敬意,以及其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
(二)“工匠精神”的古今传承
“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品,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在《疱丁解牛》一文中就有工匠精神巅峰之作的描述,所谓“以无刃入有间,游刃有余,若合符节”。《诗经?卫风?淇奥》中写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以工人加工器物来比喻君子研究学问和陶冶品行的精益求精。
中华民族匠心独具之作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从古代的“子冈牌”到“供春壶”,从“长城砖”到“样式雷”,从民族品牌美名远扬到屹立世界500强,从传统的民族工业到“中国制造2025”强国计划,无不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彰显了大国工匠的极致追求。
(三)“工匠精神”的?r代内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特征。创新无疑成为其首要内涵,这对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的回归,体现社会发展从注重“量”到注重“质”的转变。这是因为,工匠精神直接连接当前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它精准地表达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以及未来方向,即互联网时代创新力量凸显、实践精神复兴、专业化生存发展;更自由的新型协作关系建立、个人力量超越组织体制力量的趋势、人的价值的重塑。
二、从形势上分析,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集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推进集团改革转型升级的需要
伴随着静安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静安置业集团依托物业服务管理、房产开发置换、商业地产运营、建筑装饰装修四大产业发展,均取得较好成效。在深化国企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静安置业集团面临严峻的外部考验和挑战。和其他企业相比,集团自身发展还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商业运营模式传统、经营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不够、现代企业运营经验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继续固守原有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做法,走跟随式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必须按照深化国企改革和区属房管企业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加快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而弘扬“工匠精神”对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工匠精神”是加强集团员工队伍建设的需要
静安置业集团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推出《2014年―2018年干部与人才建设规划》,形成干部培养 “三渠道、四机制”,持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随着集团“创新发展、四轮驱动”战略目标的实施,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匹配的问题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员新老交替、主体专业结构性缺员、高精尖人才匮乏、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紧缺建筑施工、规划设计、资本运营、开发经营,甚至是物业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从事新兴业务和“互联网+”的创新型人才。逐渐成为企业员工主力军的80、90后新生代员工,观念非常开放,但是一些员工,心态较为浮躁,追求做管理者,做技术的意愿不强。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快速提升员工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工匠精神”则是员工加强学习、提升技艺的“能力之基”,对于企业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匠精神”是弘扬集团优良传统的需要
在服务静安区域经济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静安置业集团形成了“追求卓越、勇于跨越;敢为人先、争创第一”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新一轮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从目前来看,随着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互联网等现代电子媒体的普及,员工思想意识、价值认同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同时,集团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精神懈怠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慢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足,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不够。所以,必须凝心聚力,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精气神。而“工匠精神”则是引导员工队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念之魂”,对于继续弘扬置业集团优良传统、加强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机制上落实,以工匠精神铸就集团发展升级版
静安置业集团深刻认识到工匠培育既是国家战略形势所向,又是集团内在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关乎集团品牌建设与精神标志。在牢牢把握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基础上,置业集团紧贴企业自身发展特性需求,多措并举推动工匠培育创新实践,确保在企业的每一寸土地上播洒“工匠”精神的种子,让“工匠”之花盛开,为做大做强做优集团事业增光添彩,为静安、为上海的新一轮改革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强思想,重引导,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1、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有序有力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工匠精神能否有效地落实,关键看组织机制是否秉承工匠精神的精神理念与要求进行设置。集团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工匠精神,成立了工匠培育领导小组,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亲自担任组长,集团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任副组长,集团宣传部、人力资源部、工会以及下属子公司有关同志任组员,对工匠培育计划的标准化制订、带教激励、宣传推广、资源优化、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总体统筹、全面把控,从机制上保障员工把精力放到品质的提升与精益求精上,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激励的“四有”机制,有序有力推动了工匠培育工作。
2、因势利导,广泛发动,“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孕育和传承,某种意义上,关键是人的思想、?^念的发展,确立工匠精神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将工匠精神落到员工个人的思想行为,做到知行合一。集团工匠培育领导小组组织集团上下开展“工匠精神”大讨论,动员广大职工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带队到各基层企业开展调研,层层发动,结合集团发展特性需求,准确定位,形成了“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无私奉献”的工匠标准。领导小组还紧密结合集团发展愿景、集团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区情国情的宣讲,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员工更加清楚集团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方向,较好地起到了引导、激励和凝聚员工的作用。
3、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共融共进。企业文化是基业长青的基石,能够经年传承不变的工匠精神,其承载这一精神的就是企业文化。静安置业集团将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厚植工匠文化,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每个职工的主流意识和精神坐标。集团工匠培育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弘扬“工匠精神”读书征文活动、“传承工匠精神、为企业争光添彩”职工演讲比赛、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宣讲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在全集团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全面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新型员工队伍。同时,集团工会还精心制作了《群贤毕至?群英荟萃――劳模先进画册》,为广大职工群众竖起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从各个维度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学习劳模先进和工匠精神,让每位职工带着一份“匠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
(二)强素质,展风采,以技术引领提升员工队伍“匠艺”
1、坚持“党管人才”,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引领职工素质提升机制。静安置业集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工匠培育有机结合,提升职工政治素养和严细求实、甘于奉献的“匠德”,实现自身成长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集团领导提出工匠培育要实现“一个目标,两个提高”。即:围绕“创新发展、四轮驱动”战略目标,全面提高集团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夯实人才梯队结构,全面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50亿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愿景的引领下,着重培养建筑施工、规划设计、资本运营、开发经营、以及创新型人才,掀开静安置业集团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新的篇章。
2、坚持“科技兴企”,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智力支持。随着集团“四轮驱动”战略实施和城市更新项目的逐步推进,集团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的短缺的情况日益显现。为此,集团专门成立了技术委员会,一方面旨在通过集团内部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集聚和资源共享,提高效益,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传帮带,带出一批跟得上集团发展的技术骨干力量。同时,技术委员会负责工匠培养的标准化制订和对工匠领军人物的正面引导,以下属子公司装饰公司保留保护修缮工艺为切入点,逐步形成规范的培育机制和体系,为培育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为员工搭建了一个探索创新发展,掌握高新技术,攻克技术难题,提供信息指导,培育后备人才,提升综合能力的平台。
3、坚持多策并举,积极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静安置业集团以“建功十三五”为主题,以争创“工人先锋号”、劳模先进为载体,紧密结合集团承揽和参与的美丽家园、全项目修缮、旧住宅小区标准化管理、静安寺广场改建等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和企业主营业务,党政工团齐上阵,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弘扬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员工立足工作岗位练思想、练作风、练技能、知规章、懂流程、严行为,尽可能多的培育一批小能人、小专家、小工匠,努力打造富有匠心匠艺匠品的员工队伍,进一步推进经营发展和转型发展,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再创佳绩。
(三)树标杆,创品牌,工匠培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1、典型引路,先试先行。2017年,集团以评选“静安工匠”、“上海工匠”作为检验集团工匠培育成果的一块试金石,在全集团上下进行了发动和推荐。经过层层选拔筛选,下属子公司装饰公司吴公保成功获得首届“静安工匠”称号。在评选“上海工匠”时,吴公保以其在保留保护建筑方面的工艺技能和突出贡献,赢得了上海工匠培养选树申报办公室的一致认可。现场评审更是以一句“一生雕刻保存城市记忆,用心良苦耐心提携工匠修行”的评语高度评价了置业工匠的精益品质。
2、拓展载体,打造品牌。工匠工作室是培养职工的平台、技术创新的平台,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静安置业集团以保护保留建筑修缮工匠吴公保和旧区改造领域的动迁工匠蓝国平为典型,成立吴公保工作室、蓝国平工作室,充分发挥置业工匠的示范和领军作用,形成“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造就一代”的工作模式,使工匠工作室成为生产一线优秀人才的“孵化器”、提高创新能力的“加速器”、强化“岗位奉献、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助推器”,为企业培育出一批有核心技术的工匠队伍和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3、师徒带教,常态长效。静安置业集团开展了“师带徒”活动,与青年职工签订“师带徒”合同,共结成师徒对子30 对,使得工匠技能得以传授、经验得以传递、精神得以发扬光大。通过师徒结对,重点培育技术业务能力和房屋技术管理两大个版块的人才,明确了从建筑、结构和设备三方面进行师徒带教和授课培训。同时,建立了《工匠师徒带教制度》,明确了带教职责、组织分工、带教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形成工匠培育常态长效机制,使一个工匠能带出十个、百个工匠乃至更多的工匠队伍,努力创造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