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三、四年级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分析——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
从上世纪末, 体质问题就成为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 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1992年颁布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5年, 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2年7月教育部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 并在部分学校试行, 并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以上两个《标准》规定了“学生毕业时, 凡平均成绩达到60分, 同时毕业当年成绩也达到60分者, 方可作为体育合格, 准予毕业, 否则, 不能毕业按结业处理, 高等学校按肄业处理。”与此同时, 国家教育部在评估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时, 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人通过对曲靖师范学院三、四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入手, 针对学生体质实际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 为尽快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为下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 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曲靖师范学院2004级、2005级各115人、大学生进行测试, 有效样本共计230人, 男生110人, 女生120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对所收集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
测量法: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体能测试, 测试的内容为: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立定跳远、仰卧起坐 (女生) 、握力 (男生) , 其中反映身体形态指标为身高、体重;反映身体机能的指标是肺活量、台阶实验;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是立定跳远、仰卧起坐 (女生) 、握力 (男生) 。
数理统计法:数据采集时间2008年5月~6月,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 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量统计和数据处理, 并进行数据分析。
逻辑演绎法, 对数理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归纳、比较研究。
注:肥胖者或营养不良者该项成绩计7分, 较轻体重或超重者该项成绩计9分, 正常者成绩计15分。
2 结果分析
2.1 理论依据
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类别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是体现国家人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02年7月, 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展开,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的评价也由过去单纯的身体素质转移到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来。本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86~100分为优秀, 76~85分为良好, 60~75为及格, 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2 学生体质总体状况
从表中可以得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明显的下降, 在2007学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还比较好, 优秀率达到9.6%, 而在的水平有所下降, 2008学年优秀率达仅占6.9%, 2007学年成绩处于良好状态为56.5%, 而在2008学年却下降到47.8%, 不及格比例也上升到占5.2%, 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比较快, 这就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2.3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表2结果表明, 学生的身体形态从2007年到2008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且幅度还不小, 总体下滑趋势明显。其中营养不良的学生由3.5%增至到5.2%, 超重与肥胖人数也明显增加, 体重过轻的学生2008年比2007年多增了2.6%, 这与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在膳食中没有合理的饮食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身体形态正常的比例也比2007年下降了6.1%。
2.4 身体素质指标分析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能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通常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直接体现出个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和锻炼水平的高低。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所涉及的项目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表2分析的体能素质指标是男生的立定跳远、握力, 女生的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 这一组指标反映的主要是学生的力量、速度素质即基本运动能力。
大学生体能素质总体上体能还处在及格水平以上, 但不稳定, 2007年和2008年不及格率比例增加, 优秀和良好所占比例仅有30%左右。女生总体身体素质远不如男生, 男生运动能力突出, 总体身体素质较高;女生总体而言运动训练水平不高, 大部分仅是及格以上, 整体身体素质处于一般水平, 这说明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运动能力突出, 但多数学生身体素质处于中上水平, 但男女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2.5 心肺功能指标分析
肺活量和台阶试验肺活量指数是反映心肺活动机能的重要指标, 台阶试验是一种测量心血管机能的简易方法, 它是利用定量负荷下持续运动的时间和负荷后心率的恢复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用于评价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负荷的反应。
结果表明:学生的心肺功一般, 耐力素质比较弱。这些数据反映出优秀学生所占比例太低, 不及格所占比例太大, 大部分学生集中在及格阶段, 良好阶段的学生比例也不高, 而且男女生心肺功能指标均呈现这一状况, 说明高校学生的心、肺功能处于一般状态, 耐力素质较弱, 反映出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另外, 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指标都在下降, 男生的优秀下降了3.3%, 而女生的却下降了5%, 不及格的比例明显增加, 大多数的学生在良好与及格之间, 但变化不是十分明显。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男、女生体质健康水平差异明显, 男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女生, 处于中上水平, 女生体质健康状况水平处于中下水平。
身体素质指标:男生身体素质较高, 大部分男生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较高的锻炼水平, 部分学生运动能力突出。女生身体素质处于中下水平, 有相当一部分女生运动能力不强, 大部分女生运动能力较差, 体育锻炼能力、训练水平不高。
身体形态指标:学生身体形态一般, 营养状况处在一般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锻炼水平不高。
三、四年级大学生质各项指标的下滑, 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 呈两极分化, 身体发展不均衡, 身体形态令人担忧, 体质健康状况下滑, 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各项指标的下滑, 反映出学生对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 思想意志薄弱, 也反映出了学校对学生公共体育的不大重视。
3.2 对策
3.2.1 加强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培养, 改善运动环境
高校体育应加强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教育, 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体质锻炼的价值, 从而让学生自觉地去锻炼, 使他们体会到“一日锻炼, 终生受益”的价值观。其次, 要改善硬件设施, 以体现学校体育在学校中的作用。一方面满足高校公体课教学, 另一方面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娱乐、健身需求, 并尽量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 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3.2.2 加大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改革, 在大学三、四年级继续开设体育课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改革要从观念上入手, 应由传统竞技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健康第一”的观念转变。其次, 体育课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以适应社会生活, 增强学生体能为目的开展教学。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突出健身性、实用性、娱乐性, 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时尚内容,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可分为理论课30%, 实践课70%, 其中理论课包括健康教育学、体育人文学和运动科学;实践课课程可分设为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在大学三、四年级继续开设体育课, 每周保证1次体育课。
3.2.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决议》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和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更新, 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不仅在学校体育方面成为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或某一项目的专家和权威, 还要成为社会体育方面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自身的个人素质, 如师德、教学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高校的发展。
3.2.4 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辅导由教师在课外时间开设体育知识讲座、身体锻炼、项目辅导, 开辟学生第二课堂, 或者是以会员身份参加俱乐部形式, 但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 使体育“有偿性”教学成为可能, 也使以场养场、以馆养馆落到了实处。体育教学要运用现代科学教育技术,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兴趣和能力培养。教学环境中体育知识讲授、技能的传授, 以及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理体验引导, 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并在课后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养成体育习惯。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观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总之, 针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指标反映出的具体情况, 体育教学应以健身育人、终身体育教育为主线, 使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受益体育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体育的社会性, 满足学生身心需要, 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竞争, 适应向人类智能和体育挑战的能力。
摘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盛衰。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曲靖师范学院三、四年级大学生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六个项目的测试, 全面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为今后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和体育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三、四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下滑, 体质健康状况呈两极分化, 身体发展不均衡, 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测试
参考文献
[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
[2]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8.
[4] 连克杰, 张殿亮.论体育运动、体质与健康的关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5 (2) :49~50.
[5] 周文丽.中国人的体质[N].北京时报, 2001-01-02.
[6] 胡湖, 颜飞卫.全国八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1) :30~31.
[7]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2 (5) .
[8] 陈仿军.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定位[J].浙江体育科学, 2003, 25 (3) :42~43.
[9] 段冰, 王涛.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成因及健康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