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精选)

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精选)

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第一篇: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高效初中历史课堂讲稿对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几点浅见初拿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点惶恐,我本人也做不到高效课堂,如何能给大家去讲高效课堂?好在想了想这里也没有外人,我就把我心中所想的高效课堂和大家。

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第一篇:我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效初中历史课堂讲稿

对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几点浅见

初拿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点惶恐,我本人也做不到高效课堂,如何能给大家去讲高效课堂?好在想了想这里也没有外人,我就把我心中所想的高效课堂和大家一起说一说,权当抛砖引玉。说的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无效学习。历史学科内容多,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加上有又跨班、跨三个年级等。针对这些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呢?

一、创造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时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学生实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教材到位,准确了解学生到位,预设课堂到位,课后反思到位。备教材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研读教学大纲,知道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不是课本上所列举的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也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熟记熟背。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总是把课本里的点点滴滴琐碎知识点都让学生掌握,生怕遗漏了某一知识点,生怕在考试中漏掉了某一个知识点,试问类似这样的上课还能高效吗?这也只能说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了。准确了解学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都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那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就非常必要。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机智,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要有“超前”的预设能力,特别是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预设,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才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做好课后反思,更要备“课后课”,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创造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

1 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的、探究式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既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所以从自己所教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导学案要注意: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在编写导学案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学生在根据学案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导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对当堂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一过程相当于复习一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对于学生来说,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即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解决。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教师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恰到好处,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更应放低起点要求,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设计一些练习题,附在导学案(或者多媒体课件)的后面,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还可以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运用。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二是强化训练,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础题进行筛选后得出。要针对本节课复习重点,以求达到即时巩固的目的。设计习题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 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选题的原则:一是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二是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省时增效。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文字内容多,图片多,如果让学生全面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材料内容)和课本插图,就很费时的,借助绥江一中教室里现有的设备:电脑、投

2 影仪、电子白板、电子笔、音响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直观性又能节约学生阅读材料的时间,节约了以前教师上课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插播与历史有关的视频,例如我在给上《文化大革命》一课时就插播了《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掌握了邓小平以及周恩来等在文化大革命中作出的贡献。又让学生深刻了解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既达到了省时增效的目的,又活跃课堂气氛。但在使用多媒体时反对“放影片”式,不是把一节课搞得热热闹闹,看电影式的娱乐,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是为了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四、加强课堂管理,排除课堂学习干扰。

(一)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古人云“非静无以成学”这里的“静”:指学生心情平静、教室环境的安静。在糟糕的课堂纪律之下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总听到很多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太难管了”,“越来越难教了”,迫使教师总是在课堂上说:“保持安静”、“不要讲话”、 “要注意听讲”、“精力集中”等等。有时我们上课时学生(特别下午上课和历史课在体育课之后,尤其是现在一中的体育场地距教室较远,上了体育课之后再上历史课,学生至少要4-5分钟才能够到齐)教室里经常睡着一片,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方法,变讲解为练习,或适时进行提问,还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听与历史教学相关的歌曲,比如在上邓小平南巡谈话时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讲《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时,播放《七子之歌》等。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听课的精力。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我们上课时一定要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不让其分心,紧跟老师。比如讲试卷的时候,念完题目后可以抽学生回答“这道题该选什么啊?”或者让大家就一起回答或者激发性提问,例如“看谁最聪明最先举手回答这个问题”。重要段落人学生集体朗读等等,比如集体朗读历史课本中有关的制度、政策、意义、危害等方面的段落。利用这些方法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对题目正确答案的印象。如果总是闷着头听,就很容易走神。要让学生的眼睛看着黑板、看着老师,耳朵注意听,手要在书上做记号、口要大声朗读、记忆,把他们的全身感官都调动起来,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灵活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排除一切干扰课堂学习的因素。教师对课堂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会有一定的预想和备用方案,但不可能预测到一些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那么当课堂出现偶发事件时,为了不影响教学,教师就要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问题。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大动干戈,激化矛盾,两种做法都将影响教学。首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气上心头,要冷静分析出策略。教师不要面子观念太重,双方都能够有台阶下。其次,是化干戈为玉帛,排除一切干扰课堂学习的因素。

第二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钱建林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只有教学效率最大化且效益最优化,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要想课堂高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案例为例来谈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入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每一堂历史课都应该有主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既要从知识层面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导入新课、分析长征的原因时,笔者采用了出示“战地日记”的形式。 1934年9月6日 阴

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五次围剿。

这次,同志们仗打得很辛苦,虽然我们坚持一年了,但也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这种形式,学生既觉得新鲜,也激发了兴趣。在小组讨论之后,得出“敌我力量悬殊以及博古等人决策的失误导致仗很难打;但我们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反对的是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唯有进行战略转移,避其锋芒,才能有更好地延续革命的机会”。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解决了长征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又顺利过渡到长征的过程这一知识点。

二、巧妙突破重点难点,引导互动生成

课文重点是考点,也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需要反复打磨。作为历史学科而言,掌握重点就离不开背诵,而背诵往往是学生不太情愿做的事情,所以变换不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变要学生背为学生主动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中,讲解“遵义会议”这一重点时,笔者采用了撰写导游词的形式。

近期我社将推出“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因业务需要招聘一名导游。要求熟悉红军长征路线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意者请完成下列面试题,择优录用,工资面议。面试题:请为遵义会议会址写一段导游词,着重向游客介绍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导游词示例:欢迎大家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我是本次的导游王晓,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小王。这是当年红军长征„„现在大家可以到会址前拍照留念了。)

江海旅行社

2012年11月19日

小组合作撰写解说词,然后请学生到讲台上作介绍,学生踊跃参与并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但要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该知识点还需进一步打磨,笔者又采用了示意图讲解的方式(见下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遵义会议的转折性意义。

每一节课的难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需要教者巧妙设计,“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愉悦中自然而然地突破难点。本课介绍到了长征的路线,因涉及的地名繁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颠倒顺序,笔者将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踏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的方式。具体设计如下:

请依据长征行进的过程将下列地点排序,并描述出在这些地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向全班学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学生领到任务,迅速整理好长征的路线及重大历史事件并积极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看着学生们的兴奋劲,笔者提出:“我们既然重走长征路,那我们一起看长征历经了哪些省份?在这些省又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笔者演示动态地图,引导学生边回答边记忆相关知识点,学生们小组竞争激烈,争先恐后,把这一难点于无形中消化。

三、适时勾连历史现实,促使情感升华

历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外,还要注意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伟大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也值得发扬光大,要让学生继承、弘扬这种精神,首先需要学生去理解长征精神,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出示材料:“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奇迹的背后,我们红军历经了多少的艰难险阻.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和问题,你知道吗?我们的红军又是用一种怎样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呢?如果你是当时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名随军记者,那就请你为我们写一篇这方面的随军报道吧。

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报道后,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勇于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然后进一步联系现实升华情感,请同学们畅所欲言:“长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是长征精神。你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这样学生的回答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篇:小议怎样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小议怎样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洛川县石头镇初级中学 王延平

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低效”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构建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

一、师生关系融洽化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目标设置合理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难以实现。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目标,关注弱势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只有人人都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才是高效的课。

三、课堂教学情景化

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在情景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又不能再现,更不能重演,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让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师要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想出

多种办法拉进逝去的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古人就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问题化,即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要在知识的关键点、能力的增长点和德育的渗透点设计一些有价值的、综合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不可过度设问、泛泛而问或无疑而问,因为过犹不及、无效提问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开放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答案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效课堂应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等。

六、课堂小结条理化

高效历史课堂中的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归纳总结,在课堂小结中一定要使知识结构条理化,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当然,这里的归纳可以是传统的教师总结,如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表格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作“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功夫下在课前,组织落实放在课中。备课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仔细推敲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做到高效严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目标的检测上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小议怎样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王洛 川 县 石 头 镇 初 级 中 学延 平

第四篇: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高效课堂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对于如何发展这一课改问题,大家都在想办法。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见意:

首先,这一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课堂变得活泼热情起来。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信息的处理在社会生活中变得异常重要。因而,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信息与文本的处理能力及自学能力,已是当务之急,新课改也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历史课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而此教学模式正与之相吻合。在预习课上,学生能通过对导学案、教材、练习册等文本的阅读、分析中得到相关的历史信息。而悠悠岁月与过往的故事也正为学生的课堂展示提供了许多的丰富的素材。在展示课上,他们将预习课上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与信息编成情景剧、历史剧的形式,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表演,许多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点,便在学生绘声绘色的演绎中“活”了起来。

其次,众所周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对史实的准确记忆都是历史课学习的重中之重。而这种教学模式中将预习、展示、反馈这三种课型与展示课中的内容展示、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轻松中达到学习、记忆和练习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但是,此模式在历史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非尽善尽美,依旧存在着一些“硬伤”。这个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模式,严格限制教师讲解的时间,要求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这种不分课程,不分内容的一刀切,搞绝对化是不符合常理而且有悖于唯物辩证法的精神的。对于历史课中内容清晰条理、学生所掌握的资料较丰富的课,如文化史、经济史等内容,我们鼓励学生的讲解与参予,在基础较好的班上,这样的课可以放心地交给学生处理,教师甚至不需要作任何的讲解,但是,对于一些头绪较乱,史实、史料涉及过多的内容,则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是新课改中所诞生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其中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又不得不注意,我们在推广时,不能搞绝对化,还需要在课堂上讲究效率,以便节约时间,由于加上了展示环节,原本一课时的内容,需要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生的展示内容精美而简练,教师的讲述更要一语中的。因此,该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其实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学生基础与师资较差的地区推行,需要考虑到它的长期性与可行性。

对于这一模式的课改过程中所产生的新事物,我们既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也应正视它存在的问题,在推行和学习的同时,做到循序渐进,多多倾听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声音。而不能单靠简单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预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克服简单照抄的风气,让该模式中的优点在实践中得到改进,否则,产生的结果会是可怕的,而这一模式的本身也难以摆脱被“拷贝、粘贴再删除”的命运。

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

王丽莉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考情分析

1、题型: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在选择题与材料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读图题、改错题、探究题。题型新颖,问法灵活,考查全面,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同时体现了历史考试要开卷考试的特点,避免大面积的生搬照抄。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4、成绩 :从整个卷面看,特别是在近几年试题题形变化、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少数学生能够适应,这说明学生们适应开卷考试的能力有待加强。有相当部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较小,得满分的学生不多。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2小题、第5小题和第

11、15小题。大部分考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理解不清,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第二大题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

从考试实际情况看真正理解到这些内容的同学并不少,但大部分学生在回答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学生们对于问题,更多的是点到为止,不能去认真考虑,不能从总体上去综合分析。这是今后教学中尤其应注意的地方。

4、大部分学生能把握题意,在回答第一问的基础上能较完整的总结概括,但仍有部分学生考完后反映,答题时没有思路,找不出头绪,不知如何下笔。另外还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部分学生在答列举题时,层次不清,没能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分类归纳。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历史是中考开卷考试类学科,因为是开卷,学生在平时学习是不重视,这种教学现状,已经长期存在,可以说,很多老师都很挠头。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又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掌握要点?谈一些我的认识:

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树立终身学习观,在学习---研究---实践----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理论知识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3、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6、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1)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2)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3)加强表达能力训练,用词准确,阐述问题要紧扣要点,条理清楚。 (4)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王丽莉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一.提高了自身师德素养。

通过研修,我的思想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同时,通过学习,我还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正,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二.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之实践。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我把自身对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

做一个终生学习的历史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保证。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担当责任,适应改革,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制作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方案,从三方面发展自己:立德、立行、立言。

四.积极参与课例研修,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做一个开放型的、研究型的教师。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开放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优化资源,一定要利用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只有研究才能促使教师从教书匠转化为能师,甚至是名师。

初中历史研修总结

王丽莉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一)

20

13、

9、15

一、本学期新课程基本上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较好创设情境,直观引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三、加强中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应用正确的方法方式,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努力,不断钻研。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二)

20

13、

10、10

一、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三、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三)

20

13、

11、5

一、主体作用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

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去做的,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但结果呢?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刹车",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虽然在学生身上化了许多心思,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做题时审题还不够仔细、严密,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字迹潦草,尽管我反复教育他们,甚至让他们重写,作业的字迹没多大好转。有些学生的作业还不能按时完成,并且有个别学生会不完成作业,时而会不做或少做作业。我想也许他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才会不完成作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作业能乐此不疲,这是我在下个学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来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报刊杂志,有意多向领导请教,多与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总而言之,现在的学生是很懂事的,也是很理性的,我们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当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和轻松,能够再和谐的情景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此教师也亟待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神奇和乐趣,让我们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能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总之,一句话:提高、提高,再提高。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四)

20

14、

1、2

一、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是联想式教学方法,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三、加强中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王丽莉

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市推开已有一年多了,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一)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

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学生,懂什么?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在书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这就算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虽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怎样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第一节课,我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在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书后畅想天在 “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二)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如讲辽宋夏金元的关系时,我设计动态示意图形象直观的再现它们之间关系,直观、明了。讲到岳飞抗金时,我播放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渲染气氛,讲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时,我播放北京故宫历史视频,长城四季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生动地再现历史可以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另外教学中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予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时,我让学生做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进行小组竟赛,讲百家争鸣时,我让学生自编小品,扮成儒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舌战,这些活动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不在沉闷,不在缺乏活力。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成语生动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的故事。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例:讲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学生难于理解汉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实质。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实行休养生息是因为汉初的皇帝好,不是为了剥削人民。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汉初统治者暂时减轻对人民负担的用意,我在讲课时举了一个“挤牛奶的启示”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同一头奶牛,用两种方法挤牛奶。A法:一次性榨干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干则死亡);B法:让奶牛吃草养肥,每天只挤5斤,却可连续挤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问:哪种方法挤牛奶多?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也在趣味性的讲课中很轻易地理解到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

二、新课程改中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动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三国历史故事会》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很快上完一堂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我在《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中,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在学习《六王毕四海一》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战国时期七雄拼图,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4、 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民主、和谐、平等。在这种关系中,师爱的作用是伟大的。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们平等对话。用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对话、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历史课改的心得体会

王丽莉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彰武二中 王丽莉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在少先队的活动中有综合实践的影子;在各学科教学动中有他的影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指导下,半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以学生的兴趣、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实施及理论探讨中,对综合课程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与具体实践中的成果、困惑以“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教师不断地深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正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抓培训学习,促综合实践课研究整体推进。

一学期来,我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让每位教师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发展的前景是好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以走进生活做“学问”。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为此,教师们觉得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调研、开放等形式的研讨活动,资源共享。活动中,一些老师把他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课例,开展实验研究的做法体会进行了详尽、生动地展示,加上实验教师的教学及反思,使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综合课上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因为有了多次的培训交流,教师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热情高涨,理论学习意识增强,自主探究的氛围愈见浓郁

二、课题研究驱动综合实践课开展 为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们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综合实践课程对课程改革的作用产生了认识,教师都能根据各学科和特点上好综合实践课,也意识到上好综合实践课能推动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从此老师们对综合实践课进行了踏踏实实的研究,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较为突出表现在:实践主题明确,注重课内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参观游览式、娱乐竞赛式、主体对话式、信息点击式等各具特色;系列主题活动校本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让师生们自己“作主”;引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校把朝阳新村小区、景仰苑小区居委会、朝阳居委、老人福利中心、火车站作为学生的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基地的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融入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受,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在实践活动中各班开展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各班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少先队只规定综合实践的要求,具本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三)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四)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四、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兴趣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考虑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投入在实践活动兴趣浓郁,潜力得到了挖掘,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广大教师以“校本开发,创学校特色”之路,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使学校在课改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师德师风体会

彰武二中 王丽莉

师德师风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凤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Ji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 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Ji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

一、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 崇尚科学、遵守法纪,不参与邪教、封建迷信、反动、色情、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三、 爱风敬业、尽职尽责、不擅自停课、缺课。

四、 关心爱护学生,不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五、 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进步,不敷衍工作、让学生产任自流、自暴自弃。

六、 尊敬家长,不训斥家长,向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七、 廉洁从教,不强制学生购买上级教育部门规定以外的书籍资料或学具,不得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 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不酒后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时抽烟及使用通讯工具。

九、 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不拉帮结派、搬弄是非、打击报复、挟私诬告。

十、 维护教育形象、创文明学校、不损害教育形象和学校的名誉。 如果作为教师不能做到以上十条我认为都是应该为之汗颜的。

第五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汇报材料

通过这次学习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他人的经验,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才能上好一节高效课 。体会到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有思想,有底蕴的。

具体过程如下:

4月27 日下午听了三节公开观摩课,首先是张庭银老师的,《中外交往与冲突》,他利用热点导入,创设情境,然后出示学案,落实课标,学生能够通过这次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的学习,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进行合作探究,想象完成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各学习小组的组长主持检查小组填写情况,推选小组最佳问题,将最佳问题展示给大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实现三维目标,体现了35x教学策略。理念先进,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效果很好,真是一堂高效生动的历史课..

其次是刘扬老师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这是一节复习课,他这节课理念新颖,设计合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整节课线索清晰,知识连贯,注重时效性。结合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复习效率高,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自学时间太长,题目太多,形式单一,体现不出多样化。

4月28日上午,听取了几个老师的典型发言。韩吉祥老 1

师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他校构建“自主互动感悟创新”型历史课堂模式的构建,引导学生学习有生命的历史,从而形成高 品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邱晓梅老师的发言题目是“情趣相融,互动有序”高效历史课堂的探索与构建,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手段,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充分体现。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保持,达到乐学主动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的效果,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