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总结(大全)

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总结(大全)

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总结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

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总结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总结

陇东学院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汇报(2)

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科研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

——陇东学院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汇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宗旨,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科研理念指导下,不断强化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科研总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科技工作概况

(一)大力促进科研平台建设与校地、校企合作 已经建成了“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及“甘肃省黄土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等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有“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等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组建有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组建有“庆阳市冬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庆阳市现代苹果工程技术中心”、“庆阳市抗疏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庆阳市荒漠化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庆阳市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工业表面活性剂协同创新中心”和“陇东农果牧规模化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加强与地方科技部门和企业的科技合作。与兰州大学、庆阳市人民政府、长庆石油集团、庆阳市科技局、庆阳市供销社、宁县人民政府、西峰区科技局、庆城县科技局、华池县科技局、庆阳绿鑫草畜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学和政府部门、企业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通过召开

1 联席会议、开展项目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等方式,校地(企)建立起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曾多次被庆阳市授予“服务老区经济突出贡献奖”。

为了保证应用性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我校十分重视校外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先后与西峰区董志镇小崆峒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华兴公司、庆化集团、甘肃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和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二)科技项目工作取得突破性成就

学校不断强化科研管理,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科研项目和成果水平不断提升,营造了整体提高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科建设的环境氛围。2003年—2014年,全校共争取到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和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14项,其中:国家级自然基金9项,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87项,总科研经费2063万元;其中2014年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7项,总计经费424万元,比去年323.6万元增长了101万元;2014年我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共6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149万元。

(三)成果获奖及论文发表

2003年以来发获得各类科研获奖224项,其中省部级奖17项,省教育厅、庆阳市科技进步奖及其他厅级奖项207项;发表论文5133篇,其中SCI、EI以上期刊收录论文114篇。

2 2014年发表学术论文619篇,其中SCI14篇、EI3篇、国内核心187篇,出版学术专著35部。

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一)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1.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

我校2003年以来,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工作立足庆阳、辐射周边,已基本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1)冬小麦等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我校农林科技学院选育的西峰、庆农、陇育三大系列13个品种,在庆阳、平凉、定西及固原等地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达9.6亿多元。紫苏、陇东小杂粮品种选育推广取得一定成效,极大地丰富了陇东农作物品种资源,为陇东乃至周边地区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产量大幅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2)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研究推广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庆阳苹果技术服务网站,我校吴键君教授被聘为庆阳市苹果生产首席专家,提出了庆阳苹果“128”生产技术体系,推广无公害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项目,使庆阳市苹果产业新增纯收益1.45亿元。

(3)蔬菜生产技术成果推广服务。针对庆阳市设施蔬菜生产情况,取得了“西峰区菜篮子放心工程建设”等9项科技成果,1人为庆阳市首届评为科技功臣,新建千亩设施

3 瓜菜示范基地3处,建成前屋面钢架双悬梁、后屋面彩钢板覆盖、砖墙体和可移动等3种新型结构日光温室150栋、塑料大棚300栋,在庆阳市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34.9万亩,新增产值2.1亿元。

(4)特派员基层服务。2004年以来,坚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方向,每年向庆阳市选派科技特派员9名,科技支农与社会服务已辐射到庆阳市6县(区)30多个服务点的5个企业和300多个农户。科技特派员多次受到省市奖励,其中:1人获庆阳市首届科技功臣荣誉称号,1人获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人获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人事厅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4人获得“庆阳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1人获庆阳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获全国科普带头人称号。

(5) 陇东地区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陇东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中心对陇东地区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编著出版了《子午岭木本植物志》,参编出版了《甘肃省脊椎动物志》等专著。建成并不断扩充动植物标本室,收集保存了陇东地区现有的各种动植物标本2500多种,40000余份,已成为陇东地区资源生物宝贵的资料库,植物标本室被列入美国国家植物标本馆目录,动物标本室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动物标本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

4 达”建设项目。

(6) 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和鉴定

庆阳市抗疏力技术研究中心,被庆阳市政府有关部门指定为庆阳市土木工程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和鉴定基地,先后开展了庆阳市建设行业安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宁县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庆阳市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培训、庆阳市建设行业安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庆阳市建筑业企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庆阳市建设工程监理人员岗位考核培训、工程监理人员培训等7个方面的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文化传承创新

(1)主动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史研究、陇东语言民俗与农耕文化研究和庆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等11个项目。省级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为系统的开展庆阳红色和历史文化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编辑出版了《陇东老区教育史》、《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庆阳通史》、《中华人文精神》等著作,在先周历史、战国秦长城、秦直道、庆阳通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提升了庆阳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对促进庆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庆阳红色文化与庆阳历史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 5 心马啸教授、刘治立教授应邀参加西峰电视台“国事家事天下事”栏目录制,参与《庆阳府志》《庆防纪略》点校工作。

(2)“陇东文化大讲堂”。历史文化中心大胆创新,与庆阳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创办了“陇东文化大讲堂”,使我校与庆阳市社科联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机会,对于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文明进程,汲取历史文化营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文化素养,指导工作有重大实践意义;对于深化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庆阳老区历史文化研究。我校在陕甘宁边区史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申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根据地的历史经验研究》、《近代英国文化发展与国空崛起的互动关系及启示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立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研究》、《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庆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例》被省社科规划办立项。2012年8月19日至20日,由甘肃省历史学会、庆阳市历史学会、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南梁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南梁精神与甘肃红色文化资源高层论坛——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3届年会暨庆阳市历史学会第6届年会”,在庆阳市西峰区召开,

6 围绕南梁精神和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定位等议题展开学术研讨。

(二)知识产权保护 1.专利授权

学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注重专利的申请和专利成果转化应用,出台了专利奖励政策,发明专利授权每项给予5000元奖补,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每项奖励800—2000元,激发了科技人员和发明爱好者的积极性。2012年—2014年专利授权288项,其中:2011年专利授权2项,2012年专利授权34项,2013年专利授权175项,2014年专利授权77项。体育学围绕体育教学及崆峒武术文化研究,发明的“体操训练时手上戴的牛皮小护掌”、“体育柔韧素质肩关节训练器”、“鞍马全旋辅助性训练器”、“凳上平坐两腿分开向后开髋涡轮减速横叉训练器”等体育教学器材已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农林科技学院发明的“杏制品低糠无硫护色加工方法”、“手动移栽器”已经得到转化和应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发明的“短柄五加变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短柄五加有机茶加工工艺”对陇东子午岭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思路,目前已经和相关企业达成转化应用协议;对“封水簪”、“朴刀”、“矛”、“郎刀”等40多种崆峒武术古兵器获得专利授权,进行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1月我校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试点单位。

7 2.专著出版及资助

凡以我校教职工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高级别出版社出版的编、译著,一次性资助30000元;在省、市、自治区人民出版社和“211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专、译著,一次性资助20000元;在其它有正规出版资质的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有公开标准书号的专、译著、文艺作品类著作,编著(个人独创内容达三分之一以上),每部一次性资助10000元;取得国家认定版权的软件著作,每件资助5000元。2003年至今我校共出版专著、教材137部。

3.技术标准的起草与农作物品种审定

凡以我校作为起草单位通过国家审定的技术标准,每项奖励5000元;省级审定的标准,每项1000元;通过国家审(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每个奖励10000元,省级审(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每个奖励5000元。2003年至今我校共审定省级标准56项,审定品种15个。

三、问题与措施

我校在科研项目实施、成果获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其他省内院校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团队建设成效不够理想;二是争取到的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

8 目数量还不多;三是国家级省级应用性科技项目争取困难;四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还比较低;五是科技与地方经济社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学校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积极争取省市各级创新平台;制定资助考核标准,继续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资助和建设。

2.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的争取与实施工作。围绕全省和庆阳经济发展重点,制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入生产一线,凝炼一批项目,跨学科、跨领域联合申报,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加强与省市区科技部门联系,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报告;加大各类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国家级和省级立项取得新进展,力争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有大幅提高。

3.积极做好成果申报评奖工作。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支持教师对已完成和结题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总结,积极申报各类成果奖和专利、发表论文,力争获奖数量、获奖等级、专利授权、论文发表取得新突破。

4.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与知识产权工作。继续加强与庆阳市政府的全面战略合作,结合生产一线需要,遴选一批专家,确定一批项目,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实施科研项 9 目,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创新创业,学校把服务社会纳入教学单位和机关部门的考核内容。

今后,我校将根据省创新驱动战略工作的要求,进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制度建设与完善,做好科技穿心工作,并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符合绩效评价标准要求的,按学校的相关制度给予奖励和经费支持,增强广大教职工的科技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我校的科技实力。

二〇一五年九月九日

第二篇:计生委年工作汇报:创新驱动,促改

革深化

一是政策推动,促管理提质。

强化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文明执法,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乱收费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和“诚信计生行动”,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按照“为民、便民、利民、富民”的要求,积极构建以世代服务为品牌,集政策咨询服务、相关证件办理、日常信访接待、举报投诉及维权“一站式”服务于一体的

综合平台,做到以人文关怀推动“阳光服务”;依托“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政风热线”直播节目等,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和反映,解答群众的质疑,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强化利益导向。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全面实施企业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并发症人员特别扶助制度,逐步扩大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加强计生优惠政策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利益分配等公共经济社会政策的无缝衔接,使独生子女家庭享受的待遇高于其他家庭一定比例。积极开展生育关怀“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行动,健全完善以人口计生公益金制度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长效机制,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强化均等服务。大力推进社区流动人口计生格化服务管理,

逐步实现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程、动态、有序服务管理。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来丰人员提供及时的、人性化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服务。进一步拓展“一证三合同五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内涵,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项目免费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各种假期和福利,兑现流动人口独生子女父母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并对困难家庭提供救助。同时,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公共福利等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依托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强化双向管理和区域协作,建立流动人口便携式信息平台,创新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方式,确保流动人口信息入库率 99% 以上。

二是项目带动,促工作转型。

大力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工程。不断巩固我市综合治理出生人

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成效,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孕情监测和孕期服务,建立出生人口实名登记、部门间信息会商制度及出生性别、引产登记报告和分析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计生、卫生、药监、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对超范围施行流引产手术、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不间断地严厉打击。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以实施“关爱贫困女大学生”制度为重点,积极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女孩及女孩家庭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女孩及女孩家庭地位的提高, 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大力实施出生人口素质提升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积极为全市新婚待孕夫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服务,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遗传、环境、心

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同时,认真落实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和均衡营养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措施。2016年,确保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全覆盖,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大力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成立早教专业机构,打造早教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科学育儿咨询、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免费服务。2016年,力争达到各镇都建有1个科学育儿示范基地,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早教服务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享有良好的早教服务。大力实施人口老龄化应对工程。主动服务老年人群,和民政等部门一道,广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对因患大病、重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予以优先救助,确保农村老年人口也享有可靠的养老保障。积极推广市区浦江名苑“夕阳之家”的经验和做法,新建一批养老示范服务阵地,加快建立

以家庭照顾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新型养老模式,积极开展集中托养、日常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医疗康复、法律援助等养老服务,尽力满足老年人在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创新驱动,促改革深化。

积极打造人口文化新品牌。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宣传、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创作人口文化精品、培养人口文化人才、展示人口文化成果、加强人口文化研究。进一步做精做美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全市各镇实现人口文化园全覆盖,并充分体现规模性、长效性、观赏性、知识性、地方性品牌特色。围绕育龄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和谐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人口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到 2016年底全市所有的镇、村达到人口文化“六有”先

进镇、村标准。即:有人口文化园,有人口文化书屋,有人口文化宣传栏,有融传播人口文化、健身、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有帮扶计生困难家庭的致富项目,有创建人口家庭文化的活动载体,进一步扩大我市人口文化建设的影响力。积极打造“金人工程”新品牌。在全面实现市、镇、村三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络终端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化信息系统应用,加强人口服务管理、育龄妇女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奖励扶助等应用系统“三级联”。开发便民服务系统,建成集咨询、倡导、告知、预约、随访、投诉、提醒、调查于一体的便民为民的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劳动、公安、卫生、民政、教育、统计等部门人口信息经常性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包含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内容的全市性人口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人口信息定期公报和人口安全预警预报制度。积极打造家庭发展新品牌。聚焦家庭发展,积极推进家庭

计划指导,探索形成具有先进理念和大丰特色的家庭计划指导模式。以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大力推进以孕前优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援助、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老年健康保健、家庭营养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进一步拓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和拓展“五大幸福促进”工程、“六进农家”活动以及“四促”行动的内涵,培育更多的计划生育新农村以及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着力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发表99

第三篇: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中国工程院党组

2016年03月31日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新认识,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作出的重大判断,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牢把握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部署科技创新发展,抢占科技发展先机。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发布了“工业4.0”战略;欧盟实施“欧洲2020战略”。西方发达国家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作为制造大国,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上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这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总书记指出,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机会稍纵即逝,新赛场、新规则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一旦错失我们又会重新陷入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最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无可争议地表明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我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瓶颈仍未根本突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面向未来,创新是动力之源,科技是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超前规划布局,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工程化、产业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必由之路

工程科技承担着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将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服务的过程,是科技创新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途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如果错失,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大力推动能源、环境、现代农业、健康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是动员全社会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是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推进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产业模式,强化智能制造的基础,力争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第四篇: 农业局创新驱动力工作情况汇报

X区农业农村面积和比重都很小,一个乡镇,两个涉农办事处辖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X.XX万户X.XX万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农村现有耕地面积X.X万亩,湖泊水域面积X.X万亩,现有日光温室XXXX栋。农业总产值达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农业增加值XXXX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XX元,增加XXX元,同比增长X.X%,新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XXXX万元,同比增长X.X%,高标准农田建设比重达XX%。

一、创新驱动力情况

落实农业科技创新

X.瓜菜产业:推广蔬菜设施标准化建造、卷帘机保温被、水肥一体化及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推广广东菜心、苦菊、上海青小白菜、日本芥蓝、香水芥蓝、油麦菜、广东生菜、粉彩XXXX、博宁X号、美粉XXX、美粉XXX、金山XXX、金山XXX、丰产XXX、枸杞番茄、德尔XXX、甜优X号等优新品种。投资XXXX万元在兴民村建设露地蔬菜基地XXXX亩,投资XXX万元扩建八XX设施蔬菜生产基地XX亩,投资XXX万元在枣香村永久性蔬菜基地扩建温室XX亩XX栋, 在城区周边建设优质特色露地蔬菜XXXX亩。全年种植蔬菜XXXX亩,较上年增加XXXX亩,上半年瓜菜产量达到XXXX万公斤,同比增长XX.X%,产值XXXX万元。

X.水产业:以X水产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扩大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斑点叉尾鮰、鲟鱼、台湾泥鳅、黄河甲鱼等名特优品种生产规模。配套渔业机械,安装水质监测设备XX套。完成XXXXX平米生产车间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自治区级苗种繁育中心X个。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标准化鱼塘XXXX亩,完成X.XX公里生产路、X.X公里灌水渠系建设,泰嘉渔业、富会荣等合作社建设集约化高效养殖设施XXXX平方米,整合养殖户成立X区水产合作社联合社,有力促进水产业发展。目前,共有水产养殖企业及合作社XX家。水产养殖面积X万亩,精养池塘面积X.XX万亩。水产养殖产量达XXX吨,同比增加X%,产值达XXXX万元。

助力农业模式创新

通过项目资金的整合,积极落实各项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以科技助推农业发展。与宁大、农科院、自治区农技系统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从发改、科技、农发、农业等方面争取项目和资金,解决制约X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制约因素,XXXX年开展XX个项目,重点在设施农业、适水产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其次是利用专家优势,进行技术引进、申报、评审等 方面的合作或协作。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XXXX年投入近XXXX万元用于生态水产、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推进农业体制创新

X.鼓励土地流转与资源优化配置,适度规模化、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农业标准化后商品化生产的基础,在农机改革大潮中,推进土地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三大经营模式,努力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适度规模有序流转是农业工作的一个创新。

X.按照我区农业现状,实行以农户为主体的“大基地,小业主”的经营模式,农民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创新农户参与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六统一分”的运行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发展农业保险,降低种粮风险和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X.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找准强农惠农政策切入点,提高资金投入效应,找准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对于制度性瓶颈,通过创新改革消除壁垒,对于硬件瓶颈,通过农业发展项目集中投入,加强完善与改进,我区属于城郊 型农业,要彻底走观光旅游农业要下大力气,通过适合的政策,把准脉、用对药,有科学针对性的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发挥强农惠农政策,创新发展X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农业的发展需绿色、无公害、关键技术要跟得上,创新农业发展的科技推广要跟的上,才能提高农业创新的科技含量

农业新业态发展

整合资源,着力打造贺兰山东麓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X区第一届采摘节,占地XXXX亩的银杏园、XXXX亩的体验式葡萄酒庄贺东庄园、占地XXX亩的龙泉山庄等休闲农业合作社及企业有序发展,截止目前,规模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发展到XX家,直接从业人员XXX人,年接待游客X.X万人,辐射带动XXXX户XXXX多劳动力就业,年营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XX.X%,带动相关产业增收XXXX多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资金缺乏: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量难以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生产性投入低而对非生产性投入高。受地方财力限制,市配套资金少,农业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星海镇枣香村台田温室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建设规模小。计划两年完成XXX栋温室建设任务,每年只能建设XX-XX栋,进度缓慢。期间基础设施跟进慢、标准低。水产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与国家级水产园标准要求存在差 距。农村改革相关配套措施跟进慢,地方支农资金投入较小。

农业创新增后劲不足:由于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重心向二三产业转移,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发展空间逐步减小,星海镇有X个村属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长胜街道办XX%农业用地属于工业预留用地,无法进行流转。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精深加工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起步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产业规模不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第五篇: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共分9个部分30条,包括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

《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要求,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意见》强调,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含义

编辑

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

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2]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意义

编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重点

编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2015年8月24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二审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经荣在作关于本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说,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草案将对科研人员奖励和报酬的最低标准由不低于职务科技成果转让或者许可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出资比例的20%提高至50%,并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的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应当符合上述标准。

我国现行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起实施。本次修法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专家们认为,本次修法的亮点是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提高。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圳模式”

□ 李 来 本报记者 刘传书

2月24日,由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投资并购的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在澳交所主板挂牌交易。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生产“钢铁侠”飞行装备的公司,其最新版本的马丁飞行喷射包载重量为120公斤,可以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前进,可连续飞行30分钟,而最接近的竞争产品只能连续飞行30秒,载重仅几公斤。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是由一支海外创新团队于2010年回国创立的高科技企业,开创性地研发了超材料技术、智能光子技术、临近空间技术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业务包括颠覆式空间服务、光子支付和新一代特种航空结构等新兴领域。据统计,该公司专利总量超过2800件,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

如果说深圳光启靠科技创新成为深圳的一个企业典型,那么说深圳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则在全国形成了独有的“深圳模式”。 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2%,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接近1.9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万件,增长15%,占全国总量的48.9%,连续11年稳居全国首位。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4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排行榜中居榜首。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成立于2006年,用8年时间就拿下全球一半小型无人机市场,这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造的一个奇迹。据介绍,该公司2014年PCT专利申请170多件,目前已有40多项专利通过PCT进入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其中8件核心专利首先在美国获得授权。该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其组建的创新研发实验室已经储备了未来2—3年的最新科技。

去年, 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收入预计约为2870—28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主营业务利润预计约为339—343亿元。多年来,华为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究中心,研发人员约76000名,占总员工数量的45%,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以上。

“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我们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双引擎。”在三诺集团,记者反复听到这样的话。当前,三诺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多媒体音响产品提供商、以“智慧生活”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产业涵盖影音娱乐、信息科技和智慧家庭三大领域。在全球,三诺率先创造性地建立了OPM模式,即原创产品策划设计提供商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策划、设计、智造、市场的一站式、差异化整体解决方案,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

在深圳,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深圳的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前沿。深圳光启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的专利,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近两年,深圳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9个国家科技大奖。腾讯、比亚迪等公司4项发明获2013中国专利金奖,占全国1/5。在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5名得主中,有2人来自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中美创新人物”中国10人名单中,深圳占了5席。

深圳市市长许勤二月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经过多年努力,深圳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他说,“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有创新动力,但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政府为他们创造更多服务平台,创造公开竞争的环境,去鼓励、支持和推动其创新。”

“在深圳,我们一直强化企业创新的主导地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3家,超百亿元的17家,超十亿元的157家,超亿元的120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742家。

深圳的“四不像”

“除了固定的中央拨款占20%,其余的经费主要靠我们主动筹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采访时对记者说。去年,该院来自企业的经费超过1个亿。深圳先进院把科研、教育、产业、资本融合在一起,通过“四位一体”的模式,办了四个孵化器,发起成立了四个投资基金。目前,该院孵化200多家企业,先进院自身占股企业达70多家。据评估,其独特的“四位一体”模式,创新效率是传统模式的30倍到60倍,打通了科研和产业相结合的通道。

获得2014年深圳科技市长奖的樊建平认为,深圳先进院走的是“新型科研机构”道路。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又不是全性质的事业单位,而正是这种性质,加速了科技和市场的接轨。

实际上,类似的“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圳远不止深圳先进院一家。按照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陆健的说法,这些机构属于“四不像”:具备企业、研究机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等特征,但又不完全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

据统计,这样的“四不像”在深圳已有115家。

“寄生”于中科院体系内的华大基因2007年南下转战深圳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同样,深圳光启也属于“民办公助”类。在深圳,还有比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这些“四不像”,在科研成果产业化领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对于此种模式,有分析认为,此前的科研机构多数是事业单位,在管理是采取的都是行政模式,真正结合实际市场应用的很少。久而久之,科技创新与市场就相互脱轨。作为“四不像”的新型科研机构,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同时又要自身向市场找饭吃,在现实条件下,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科技和产业的结合,就会水到渠成。

而深圳市政府对于这些新型科研机构,一直本着积极支持的态度。深圳光启是2010年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是深圳市“孔雀计划”支持的团队。深圳市政府在资金投入、实验室体系建设、产学研联盟建立、产业基金设立、人才配套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全方位支持。

小微创新的天堂

2013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即柴火创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建人潘昊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企业家”,并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此消息一出,在全国“创客”圈内引起极大反响。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亲临探访柴火创客空间,给予大力鼓励。柴火创客空间主要通过创客会员、创客活动分享会、制汇节、网络等渠道组织广大创客。每年举办超过70期不同类型的活动分享会,50场工作坊,注册会员超过1000人,活动人流总数超过1万人。柴火创客空间拥有20多个国内外创客的最新产品展示区,通过这一开放式创客载体,已完成孵化企业3家,在孵企业5家。

有人把深圳比喻为“创客好莱坞”,这是因为,深圳不仅拥有数以万计的年青创客,还有利于创客生存发展的最佳环境。去年11月高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组建的中科创客学院正式揭牌,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立科研机构成立的创客学院。良好的硬件配套条件和创新环境,使得深圳有条件成为全球创客中心。今后,每年6月份国际创客周活动将在深圳举行。

去年12月2日,以“质量深圳,创意为先”为主题的深圳市第十届“创意十二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创意十二月”总体活动数量151项,其中重点项目30项,分为九大类别,涵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书画艺术、动漫游戏、旅游休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从2005年开始举办“创意十二月”活动以来,经过连续十年的培育,“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成为深圳市民追踪文化潮流、享受创意理念及参与创意设计的文化节庆。而“创意十二月”是深圳全市范围内的群众活动,群众参与是“创意十二月”持续开展的核心动力。

在深圳,全民创新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科技创新力量。“支持大众创新、草根创新、小微创新和创客发展,是深圳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许勤说,在政策支持上,去年以来,深圳从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到青年创新、学生创新、创客活动等,并确定今年专门设立鼓励创客、青少年创新的科技计划,为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搭建更多的平台,使得深圳的创新生态更为完善。

应该说,在深圳,这个年轻移民城市的优势正得到发挥,“敢于冒险、追求成功、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使得这座城市拥有最大的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在完成示范区《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编制后,率先全国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主动承接国家、省6项重点改革任务,在全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中赢得了主动权。

在改革中,“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深圳科技创新领域得到率先体现。通过科技投入方式改革,激发出企业创新的强大活力。在全国首个深圳《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中,利用财政资金引导、放大和激励作用,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要素投向科技创新,使深圳成为国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先行区。其中通过银政企合作贴息,政府以5000万元成功撬动了近20亿元银行资金投向科技中小微企业,财政资金被放大了近40倍。

眼下,深圳已经成为创新人才高地。据统计,深圳人才资源总量约400万人,累计“海归”5万人,全职院士12人,“千人计划”人才10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2人,广东省南粤百杰人才7人。2014年新引进“孔雀计划”团队14个,累计59个。

为加快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深圳发挥两地政府创新合作协调机制。目前,香港在深设立各类科研机构43家,累计研发项目超过400个,注册企业16家。同时,为扩展国际科技合作广度和深度,深圳积极建立与“欧盟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国际基因组计划”等国际知名计划的国际性大科学、大技术和大工程的合作关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累计引进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境外科技机构入驻,与国外104家技术转移机构建立联系,引进技术253项。

为推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技术服务专项资金,成立科技服务业协会,逐步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投孵化、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目前,深圳科技服务业总产出超过800亿元,增速超过25%,已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中国创新驿站”首批试点地区,科技部批复在深圳成立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已正式挂牌成立。

可以想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科技创新的“深圳模式”,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无尽的动力。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实现了在国际和中国城市体系中准确定位深圳的发展目标。 35年来,深圳的发展目标在定位上发生过多次转换,现代化、国际化多次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城市发展目标的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现阶段尚未列入党代会报告所确立的总体目标。现代化、国际化有相应的标准,但现代化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国际化又受多重因素制约,且两者都较为宽泛。尽管创新型城市在国际上也不少,但更切合深圳的实际和特点。将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圳的发展目标接地气、接世界、接未来。因此,从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三者的关系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抓手、突破口、落脚点。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会促进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实际上,深圳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如果说,一流城市的发展会经历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深圳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要素驱动阶段,即特别依赖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的阶段。深圳也正在走过效率驱动阶段,即伴随着工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依赖发展,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占据优势的阶段。深圳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知识密集型企业占据主导,服务部门进一步扩张,在稳健的基础需求和效率驱动基础之上,创业与创新要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这个阶段确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可以与创新驱动形成良好的互动。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我们从创新驱动战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层面思考的较多,主要聚焦在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生态体系等实施层面的工作,但还不足以支撑创新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完整的创新循环。这个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具有创新本能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的政府;新兴的创意阶层;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类人才的发展机会;全社会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新的公共环境,主要表现为多元、健康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创业与创新的紧密关联,其中关键是保持城市的创业活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为此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创业基础条件,包括为新创及发展中企业提供资金支援;制定促进创业的有关税务、法规条例、相关申请奖励措施的政府政策;制定支持新成立或成长中企业的政府计划,加强针对新创公司的教育培训;建立可引导新商业机会的研究计划,以及有利于小型、新创或成长型公司的研究和开发系统;提高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的享用权;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有形基础设施的享用权;鼓励促进创业的文化和社会规范等。 5月12日至1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内参部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组织策划的“经济活力看广东-创新驱动——人民网强国论坛基层调研行”先后走进佛山、深圳,探寻两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

三天时间,调研组先后探访了两地七家企业、两个创新孵化基地,召开了两场座谈会,还举办了两场与创新创业者对话的沙龙活动。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我们对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些判断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GDP同比增长7.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GDP总量17272.24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深圳和佛山两市GDP增速水平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企业研发成创新主体

与经济增速成正比的,是对研发的投入。2015年,深圳市GDP同比增长8.9%,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占GDP的4.05%。

在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研发资金来源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4个90%足以说明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说。

对此,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十分认同。他提出:“发明、发现不是创新,实现产业化生产,到达市场,才是创新。谁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企业。政府一定要支持、依靠、推动企业去创新。”

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匹配的,是金融创新。张虎副市长介绍,近年来,深圳市加快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规定。目前,深圳拥有4.6万家VC和PE机构,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境内外的上市企业321家,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火热的资本在深圳很容易就能找到一拍即合的项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对此点赞。他说:创新、创业、创投形成 “铁三角”,实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

创新创业人才是“根”

从深圳的创新行动中,调研组总结认为,创新创业人才是“根”,龙头科技企业是“主干”,小微科技企业是“叶”,制度环境、政策支持等就是“阳光雨露”。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让深圳成为了各类创业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栖息地。正如201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把创新环境、创业计划、创投资金和创客活动联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力量。”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针对今年年初深圳房价持续走高等新情况,今年3月,深圳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副市长张虎说:“180条具体举措,只要是人才,都可以从政策点中对号入座。”

深圳长朗三维科技董事长劳长石就是深圳市科创委从硅谷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去年,他的企业想从英国引进一位博士后,但是深圳的高房价令其顾虑重重,谈判僵持。“没想到,3月份政府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81条政策,把原来的人才资金资助从80万元整整翻了一倍,力度非常大,他很快就跟我们签约了。”

“十二五”以来,深圳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相关人才154人,“孔雀计划”1539人,留学人才以及各类人才超过68万人。

各类人才来到深圳,在这片“创新熟地”上很快耕耘出了果实。“创业者在深圳可以完成从产品研发到做出样品再到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劳长石说:“我们做3D打印设备开发,需要的硬件、软件控制、材料、激光……每一个环节都能很快地在深圳找到供应商,找到相关资源落地。”有过在硅谷工作经历的光峰光电董事长李屹说,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迅速地产业化,在硅谷集齐零部件需要一个星期,而在深圳只需一个下午,“这里比硅谷更适合我”。

创新、创业者在成长

调研组认为,深圳的移民文化有利于孕育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创新的创业创新精神。深圳注重合作、尊重人才、能力至上、宽松自由、快乐创业的氛围非常浓厚。可以说,深圳有全国最好的创客文化和创客精神,是国内可与美国硅谷比肩的创新型城市。 这样的观点也在许多有过不同地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口中得到了印证。光峰光电董事长李屹说:“在深圳做科技研究很安静,政府不会来打扰,政商关系„亲‟且„清‟。”科比特创始人卢致辉一踏上深圳的土地就爱上了这里。他说:“这里的人都说普通话。这个城市年轻、平等、不排外,政府高效,人相对务实,让我觉得亲切,感觉梦想可以在这里实现,来了就没想过离开。”

浓郁创新激情也激发着校园里的年轻人。深圳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李宝圣在课余研发出了一项基于新型纳米级孔径膜材料的洗车水循环系统。在他看来,“高校创客文化,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是学以致用,学之升华。”

这些年轻创客的涌现让调研组颇有感慨,“这意味着第四代深圳创新、创业者在成长,人才结构不断更新换代,为深圳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一旦创新成为全民文化普及开来,全社会都感到创新是我们的出路,发展就不成问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