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第一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典范扶贫主打油牡丹,脱贫致富促发展--石人河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纪实从昔日精明的煤矿小老板到如今敢想敢做的产业能人,在人们的印象里王大平一直在忙碌操劳着自己的事业。不过在。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

第一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典范

扶贫主打油牡丹,脱贫致富促发展

--石人河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纪实

从昔日精明的煤矿小老板到如今敢想敢做的产业能人,在人们的印象里王大平一直在忙碌操劳着自己的事业。不过在人群中,王大平倒也亲切可爱,身材肥胖的他显得憨态可掬,认识他的人对他无不翘首称赞。王大平说,借着国家精准扶贫的东风在家发展,既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又照顾了家人,也免受奔波之苦,还能惠及乡亲们。

现在王大平的200亩油牡丹育苗基地已绿意盎然,300余亩种植基地早已一片花海,规模化效益十分明显,形成石人河村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不少此轮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并帮助管理大大拓宽了经济收入来源。据了解,油用牡丹是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兼具食用、药用、观赏等价值。现在王大平正在充分开发利用油牡丹花观赏旅游价值,同时通过养蜂获取蜂蜜、采籽榨油等获取经济价值,切剥根皮等获取药用价值,预计丰产期基地年产值可达千万元。

王大平是郧西县河夹镇石人河村村民,前些年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在山西的小煤矿发展,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淘汰落后产能、传统产业升级浪潮提前到来了,他不得不放弃那个曾经无限风光的煤炭行业。回到家乡的他总想做点事业,然而面对凋敝的农村现状却又没有任何思路。

2014年底,随着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郧西县发改局精准扶贫河夹镇六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的石人河村,这让王大平看到了希望。在郧西县发改局扶贫工作队的悉心指导下,他迅速理顺思路,随同郧西县发改局考察了安徽、山东等地的油用牡丹产业,看到国家、湖北省、郧西县出台的相应政策支持,他随即下定决心抓住机遇一定要把油牡丹产业做大做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节约成本并最大程度降低经营风险,王大平流转村里一百多户的五百余亩闲置土地注册了郧西县众帮生态农业家庭农场,与郧西县昌晖木本油料专业合作社共建种植基地。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农场具体负责经营管理,双方协议按照实际投入比例分配收益。资金方面,县发改局扶贫工作队主动协调对接银行,帮助农场解决资金难题。

在王大平家庭农场的带动下,石人河村现已注册多个经济主体,主要发展农村电商、马头山羊养殖,土杂鸡养殖等产业,还有些农户未正式注册但也积极响应政策主动发展合适产业。据统计油牡丹这个龙头产业带动的其它产业共计解决了102户269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预计将使这些贫困人口大幅增加收入,大大加快石人河村的整体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石人河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李再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能否脱贫,更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质量。全会以这样的魄力和措施在“十三五”时期消除贫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也是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重点就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历史担当中的价值取向

共享,是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脱贫,是实现共享的基本条件。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国目前仍有7000万人口没有脱贫,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把团结带领13亿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我们的历史担当,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不丢掉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让一个人掉队,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十三五”的五年中将全面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必将让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将向世界证明:看见中国,就看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路径和方法的角度去看待精准扶贫,而更应该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度思考。

第一,脱贫和共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就是要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占全国总人口5%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国家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价值取向。

第二,脱贫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关切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能否在“十三五”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代考验。

第三,脱贫和共享,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当前,“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扶贫攻坚的重点是农村,共享发展的难点是农民,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在中国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极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处于现行标准以下的贫困状态。如果没有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小康,我们将失去第一个百年梦想成真的本质意义。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既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我们执政党执政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脱贫和共享,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党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并始终为他们谋取福祉。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劳苦大众,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富起来的梦想追求;今天,我们党将带领7000万贫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全体中国人民将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去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的复兴梦想,走向强起来的明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永恒的执政价值追求。

二、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

消除贫困、公平正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我们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总书记在县、市、省、中央工作40多年,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他花最多的精力抓扶贫脱贫,形成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一系列重要扶贫思想,并提出“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四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扶贫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扶贫理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没有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谈不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实现7000万人口的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第一,扶智——增强自信。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地方贫困,思想不能贫困;物质贫困,精神不能贫困。如何做到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最重要的有四点:一是理想信念不能贫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动力。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二是民生情怀不能贫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扶贫脱困是最大的民生。必须以贫困不除、愧对人民,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三是发展思路不能贫困。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必须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找准路径,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让贫困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摆脱贫困。四是凝心聚力意识不能贫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摆脱贫困。

第二,聚焦——定向发力。五年时间确保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每年需要脱贫1000多万,如果不聚焦到每一户,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按照“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扶贫对象、扶贫措施、脱贫时限明确到7000万贫困人口的一家一户,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坚决防止用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到2020年精准实现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家一户地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途径,制定帮扶措施。二要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实施生态移民、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公共服务、提升能力素质“六大工程”为支撑,突出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重点,推动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公平性。三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发挥好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群众主体三方面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群众整体联动、同轴运转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第三,改革——激发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精准扶贫,既要通过投入解决外部发展条件问题,又要通过改革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目标要求,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全市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把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有效解决了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问题,推动了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两年来,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共有31.99万亩集体土地、18.1万亩“四荒地”、38.72万平方米水面、3450平方米房屋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413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5.3%;吸引8.9万户31万农民通过入股变为股民,入股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2014年实现2.8万户10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还将有10万人以上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三变”改革,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建强了基层组织,是总书记“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的“三农”思想和“内源扶贫”思想在西部山区的成功实践,是一条以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三、精准扶贫,共享发展——需要决战决胜的三力迸发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如果输掉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就输掉了、利益就输掉了,党的承诺、信誉、形象就输掉了。所以必须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把宏伟蓝图变为共享现实。

第一,强化决战决胜的担当力。贫困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精准扶贫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能否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的试金石。担当,就是要有战则必胜的信心。既要认清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巨大挑战,又要把握好面临的重大机遇,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对标对表、挂图作战,确保决战决胜。担当,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要真正沉得下去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与老百姓一块过、一块干、一块苦,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谋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增强扶贫的精准度,让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摆脱贫困、享有更多获得感。担当,就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把工作当事业,不把工作当饭碗,既要立足当前抓发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又要着眼未来打基础,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到敢闯敢试敢创新、敢破敢立敢改革。

第二,强化决战决胜的执行力。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必须以执行力作保障,决不能做“有想法没办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的干部。要提升干部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干部创新发展能力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束缚,树立起“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观念,让创新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贯穿到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要提升干部协调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干部统筹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培养建设一支“有激情、想干事,有办法、会干事,作风硬、干成事”的扶贫攻坚干部队伍。要提升干部开放发展的能力。发展需要开放,精准扶贫更要开放。要着力提升干部开放意识、开放思维,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模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构建起大扶贫大决战的格局。

第三,强化决战决胜的凝聚力。凝心聚力、合力攻坚,集中力量办大事,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决战决胜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行动。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种资源,上下总动员,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下好任务书,打好“攻坚战”。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统筹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各种政策要素,“握拳出击”,集中投入。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抓当前、又抓长远,夯实扶贫基础、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民生就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则是最温暖的主题。我们既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奏响“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时代乐章。

第三篇:发展农村电商 助力精准扶贫

——大名邮政分公司服务农村电商工作纪实

近年来,河北省大名县邮政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平台和物流优势,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建设,在鼓励农民创业、拉动农村消费和建设农村物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争得政策支持 夯实发展基础

在农村电商建设过程中,为了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大名县邮政分公司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政策支持。邯郸市邮政分公司也对大名邮政农村电商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大名确定为邮政农村电商建设重点县,在业务发展、建设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有关领导几次到大名进行沟通洽谈,得到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可,把大名邮政确定为农村电商全覆盖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莅临大名调研指导工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乐网有关领导陪同调研,邯郸市邮政分公司参加座谈,大名县邮政分公司做了专题汇报,邮乐网“大名馆”建设顺利启动;在邮乐网“大名馆”建设初期,邯郸市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张国庆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大名调研指导工作,指派电商分销局协助大名县邮政分公司与县商务局、农

- 1

在建设过程中,该局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以农村商超为基础,以代收费业务为切入点,以“邮掌柜”管理系统和线上平台“邮乐网”为支撑,突出便民服务,努力打造多方共赢、利益共享的农村电商生态链,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邮政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道路,即“五个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相结合、农村电商与邮政业务相结合、农村电商与政府对接相结合、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发挥平台作用 聚焦精准扶贫

经过一年多来的发展,大名县邮政分公司的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步构建了“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金融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寄递不出村”的“六不出村”邮政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认可、百姓满意、多方共赢的邮政特色农村电商发展格局。

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销售平台“邮乐网”,推进大名特色产品的线上展示与销售,大名县的家丰公司、大茂食品公司、滴溜酒业、名龙花生等公司已成功入驻邮乐网的“大名馆”,上线销售保健食品、大名特色食品、有机粗粮、大名府酒等270余种商品;另一方面,依托邯郸邮政“邯邮微生活”微信商城,与本地特色农产品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规模化农产品种植、养殖户对接,实现农副产品集中仓储管理、产品销售、品牌推广、配货发货、成本结算,加快农产品返城工作进程。大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早日让农民脱

- 34 -

第四篇:产业联动开启精准扶贫新路

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脱贫攻坚,须扶智,亦须扶志。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根治“贫穷”这一痼疾。

7月,中国民航大学迎来了几名特殊的员工――他们全部来自贫困乡村,经过层层培训,带着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在这里正式上岗。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到高校餐厅的员工,从为农产品的销路忧心不已,到拥有专设的窗口售卖、介绍家乡特产,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这一项目的启动。看似平常无奇的餐厅窗口,也开启了精准扶贫的新方法、新思路。 小窗口,大思路

2017年底,全国第一个“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启动。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每周按时运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并以定西马铃薯为主要原材料,制作主食、菜品,在校内餐厅的“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进行售卖。与此同时,两位来自定西市贫困县的农民也通过培训、选拔,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站在“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后面,向人们推介、售卖家乡的农产品,将来自定西的好味道分享给千里之外的高校师生。

在“定西马铃薯走进高校”计划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推进后,2018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梳理出了一套可复制的窗口运行机制,形成了《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并依托中国校园团餐联盟,将精准扶贫窗口推广至全国范围内开展。截至2018年7月,项目已经在全国13个省(区、市)、与30余家团餐企业达成合作,共签署了200余个“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建设合作协议,涉及100余所高校。前文中提到的中国民航大学“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便在此列。

虽然“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正在全国上下展开得如火如荼,但是几年前,“农校对接”刚刚试点时,出现过一些“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农校对接办公室主任赵志宏分析道,“农校对接”涉及到诸多环节,高校与个体农户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的对接主体,在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等方面容易产生矛盾。而如今,历经9年的探索,高校伙食原材料联合采购、大数据整合引导订单式生产的实践之路逐渐成形,包括校园绿色食品电商供应体系、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基地保障体系、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在内的整套农校对接运行机制逐步确立。在政府、农、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农校对接”成功地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平台,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高校餐桌开启了绿色通道,也为教育精准扶贫打开了新思路。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指导司人力资源处处长周建文表示,“农校对接”把小农户和大市场结合起来,打开了政策宣传窗口,打开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窗口,打开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窗口。 市场化形成长效机制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高校的学生餐桌,需要全流程的创新和衔接,因此需要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制来完成这个使命。“我们看到,正是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农校对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落实和推广,并给农民、高校都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与实惠。”

无独有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为了让当地村民真正实现脱贫,并通过市场化的长效作用不再返贫,帮扶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为该村村民专门组建了丽火现代农业分公司种植基地。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对《中国报道》记者介绍道,基地包含3个特色产业基地,利用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种植羌活、百合、雪桃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阿吼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已经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5500元。而随着闲置荒地的持续开发,产业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村民们的收入也有望再上新台阶。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曾表示:“今后几年,脱贫攻坚将处在攻坚拔寨、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阶段。”而要让数千万的人口真正脱贫,单单靠政策的补助与激励,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显然会越来越难啃。因此,我们需要加快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扶贫攻坚的“市?龌?通道”,形成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有6亿多人口成功摆脱贫困,这一成就令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不过,目前仍有数千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我国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在2020年以前,每年要确保减少1000万人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要打赢这样一场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让贫困人口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帮助他们精神脱贫,激发和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而要扶志与扶智,教育部门责无旁贷。

贵州教育厅规划处调研员郭启光说,该省教育系统不仅打造了线上联采平台,通过以销定采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销售难的问题,贵州省高校在技术指导培训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从渠道上,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难题;从思想上,激发起贫困人口的志气、决心;从技术上,向农民传授实用、高效的耕作知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充实了贫困人口的钱袋,也武装了他们的头脑,并在相应扶贫区域内,形成积极向上、立志勃发的脱贫氛围,逐步建立起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农校对接”也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扶贫教育,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据悉,未来,贵州省教育厅还将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激励机制等措施,继续推动教育扶贫的深入开展。

不仅在贵州,扶志扶智的行动也在全国其他地区遍地开花、不断深入。7月4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写道,今年起至2020年,计划招募1万名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实施范围主要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和省级扶贫县、革命老区县、边境县等,受援学校为县镇和农村学校。随着方案的落实和推进,相信将有效缓解农村学校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从小立智明志,减少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发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倡导和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正如本文开头的“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那样,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窗口,凝聚着各级政府和单位的期盼与期望,串联着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支援与支持,启迪着人们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想法和新思路。

第五篇:大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6—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18年,全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覆盖率6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桂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二)产业选择。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优质稻、百香果、沙糖桔、甘蔗、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和林下经济、中草药、水产等增收产业。

(三)产业布局 1.主导产业

(1)优质稻:规划分布在8个贫困村。

(2)水果:主要规划分布在镇江北五村,包括新安、双岭两个贫困村。以发展沙糖桔、百香果为主,到2018年,江北五村发展沙糖桔500亩、百香果2000亩。

(3)中药材:规划分布在山塘村、下山村。

(4)生猪业: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猪10000头。

(6)油茶业:规划分布在大坪。到2018年,新发展油茶290亩。

1

2.增收产业

(1)林下经济(林下养殖鸡、鸭、羊等,种植中草药等):规划分布在双岭、山塘、新安、大坪4个贫困村。

(5)养牛: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户。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牛1000头。

(四)产业基地建设

水果:以我镇郁江北片为龙头,建设西部百香果中心产业带。 中药材:以山塘村为核心,建设中药材种植规模基地。 油茶:以大坪村为核心,建设油茶种植规模基地。

二、实施2016年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

(一)目标任务。2016年,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百香果1200亩、柑桔342亩、油茶290亩,养牛960头、生猪6400头,其他高效养殖2.63万羽,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全履盖,特色产业覆盖当年预脱贫贫困户比例达60%以上,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发展贫困村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特色产业带动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1550人以上脱贫。

(二)主要工作

1.促进特色产业

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全面履盖;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百香果种植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桂平市扶贫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探索贫困农户增收模式。

2

2.创新带动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根据我镇贫困村、贫困户插花式分布的特点,要按照“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小规模,大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为核心,实行跨村跨户发展,扶持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满足产业适度规模的需要。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每个年内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有合作社一家以上;注重“一村一品”,坚持“长短结合”,推广林下经济、套种套养等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 “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3.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制订2016年农业产业扶贫扶持办法,重点引导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当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类型、规模等,在贷款、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项目、资金、政策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农业企业等,按照吸纳人数给予就业补助。

4.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城乡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 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等实行“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安全可控的农产品。大力支持贫困村农产品电商发展,年内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个,实施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

3

斜。发展代耕代种、农资配送、植保机防队等农业服务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5.加快科技推广应用。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指导开展科技扶贫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对主推新品种实行免费供种。

6.开展贫困村农民培训。加强贫困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支持贫困村、贫困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年内在贫困村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年内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00人次,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技能培训覆盖面。

7.加强财政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扶贫信贷,服务到村到户。大力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使有劳动能力、贷款意愿和具备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5万元以下、3年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按基准利率由市财政全额贴息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积极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增强贫困地区防灾抗灾能力。

(三)时间安排。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6年1月-3月):前期准备。

1.2016年1月-2月,做好产业现状调查摸底的汇总归纳工作,制订完善镇级的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办法和实施方案。各村制订完善本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培训会。

2.3月15日前,根据市、乡镇规划,各乡镇、帮扶单位组织

4

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和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参照当年的减贫计划和产业布局,指导贫困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种养地点、规模和时间等,制订村、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填写表格并汇总上报,组织好龙头企业等与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的对接工作,并签订相关协议。

3.3月25日前,产业专责小组各相关成员单位做好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等的调度准备工作,技术部门要做好产业技术培训。

第二阶段(2016年4月-10月):组织实施。

1.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指导贫困村、贫困户等产业主体按产业计划抓好落实,指导贫困村、贫困户组建或参与农民合作社,技术部门做好技术服务,适时召开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

2.及时做好相关项目奖补申报验收工作,产业化类项目做好项目设计、评审、招标等工作,具备条件的及时组织实施。

3.指导做好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工作。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12月):检查验收。 1.做好相关项目的奖补申报验收工作。

2.各村做好总结汇报。由专责小组组织对各村的产业发展脱贫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制订评比表彰方案报镇党委、政府。

3.指导好冬收作物产品流通销售工作。

(四)组织保障

1.充分发挥帮扶队伍的作用。镇产业开发专责组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汇编成册,用于指导帮扶干部开展工作。帮扶干部要协助贫困村、贫困户做好五件事:一是制定一个产业规划;二是组建一个农民合作社;三是抓好一个土地流转试点或创办一个

5

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培育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五是建立一个农产品销售渠道。

2.强化绩效考核。镇、村两级分别将农业产业扶贫纳入对镇、村扶贫工作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三、2016年提升特色农业实施产业扶贫扶持办法

(一)申报扶持对象

1.纳入全市产业扶贫规划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下简称贫困户)。

2.具有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市场经营主体。

(二)扶持内容和标准

1.达标性扶持(即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给予奖补)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亿元企业。2016年首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奖励。

(2)扶持农业产业标准化,加强品牌建设。2016年新获得HACCP、ISO、GAP、GMP等质量管理认证的奖励5万元;新荣获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新荣获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奖励10万元;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农博会金奖、银奖称号的,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奖励;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富硒农产品品牌认证的奖励3万元;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场)的奖励2万元。

6

(3)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提档升级。2016年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15万元、5万元奖励;认定为自治区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专业社、家庭农场的,给予1万元奖励。

2.定量性扶持(即每一项扶持控制一定的扶持金额,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按照评分从高到低排名,给予排名靠前的经营主体在单项控制金额内奖补)。

(1)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等经营主体2016年在贫困村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且租期5年以上(含5年),从事扶贫特色产业经营的,流转土地属耕地的一次性每亩奖补150元;属非耕地的一次性每亩奖补30元,该项扶持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优先安排。计分办法:每增加10亩流转面积计1分,每增加1年流转期限计0.5分。

(2)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对扶贫对象提供苗种、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服务的扶贫龙头企业,2016年按照每个主导产业50万元的标准安排产业化项目资金,统筹支持每个主导产业1-2个扶贫龙头企业用于苗种基地建设、设备引进或更新改造、订单收购等。计分办法:另行制定申报办法。

(3)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2016年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当年计划脱贫摘帽村优先安排,对连片面积大,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百香果等主推品种免费供种):实施完成下列种植产业项目且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等)并占其面积1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给予一定补助。

7

水果:当年实施荔枝回缩、高接换种改造低产果园连片达50亩以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当年新种植百香果、柑桔类水果基地连片50亩以上的,给与2.5万元一次性补助。

中药材:当年高仿野生栽培新种植铁皮石斛连片5亩以上,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茶叶:当年新种植西山茶连片50亩以上的,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蔬菜:对菜篮子基地连片发展10亩以上钢管大棚的,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新安装喷滴灌连片菜地100亩以上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油茶:当年新种植油茶连片100亩以上的,给予3.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林业部门的造林补贴重点扶持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但不能重复享受补贴。

实施完成下列养殖产业项目、经验收合格,给予一定补助。 养牛:当年新养存栏100头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4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5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5头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养猪:当年新养存栏200头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4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3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10头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养羊:当年新养存栏100头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3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10头以上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养禽类:当年新养存栏5000羽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

8

贫困户占3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2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100羽以上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水产:当年新养放养50亩水面以上的,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3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2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0.5亩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其他高效规模种养项目:视情况给予一定奖补。对市级重点建设基地由市产业扶贫专责组提出奖补意见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该项扶持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不超过700万元。计分办法:以种养面积(存栏)计分。

(4)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列入2016年预脱贫的贫困户,按统一规划实施完成下列产业扶贫项目,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奖补。补助标准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3000元,所补助资金可直接补助给贫困户,亦可量化为贫困户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的股份,或由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贫困户提供苗种、材料设施的,苗种款、材料设施款根据验收结果可拨付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蔬菜:大棚蔬菜,当年新建钢管蔬菜大棚(每棚300平方米以上)且常年栽培的,每棚补助3000元;常规蔬菜,当年新安装喷滴灌的,每亩补助600元。

水果:当年新种植百香果1亩以上,每亩补助800元(统一免费供苗);当年新种植砂糖桔1亩以上,每亩补助600元(统一免费供苗);当年实施荔枝回缩、高接换种各1亩以上的,分别给予每亩300元、800元的补助。

9

中药材:当年种植淮山1亩以上,每亩补助1000元;当年新种铁皮石斛5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补助20元。

茶叶:当年新种植西山茶1亩以上,每亩补助600元。 油茶:当年新种植油茶1亩以上(统一免费供苗),每亩补助500元。

家禽:当年新饲养鸡、鸭等家禽50羽以上的,每羽补助5元。 肉牛:当年新饲养1头以上的,每头补助1500元。 生猪:当年新饲养1头以上的,每头补助300元。 肉羊:当年新饲养一头以上的,每头补助200元。 水产:当年新增精养鱼塘一亩以上,每亩补助1000元。 其他当年种(养)当年收(出栏)高效种养项目:视情况给予一定奖补,每户最高补助金不超过3000元。

乡村旅游业:新开办农家乐办理了相关证件并已正常营业的,每户奖补3000元。

农产品加工:新办小型加工业、服务业(已办理了相关证照且正常营业的)投资10000元以上的,每户最高奖补不超过3000元。贫困户代理市内企业加工产品,并与企业签订合同,且正常生产的每户补助3000元。

按照市相关部门电商发展计划,经培训取得相关证书、购臵电脑等设备并开始正常运营的,每户补助1000元。

该项扶持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不超过2448万元。当年因总额限制未得到扶持的,下年优先安排。计分办法:分别以种养面积、投资额计分。

(5)鼓励贫困村组建农民合作社。贫困村或贫困户组建或参与农民合作社,至2016年6月31日止,注册成员在30人以上,

10

50%以上成员为贫困户且运转正常的,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给予1万元补助;该项扶持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不超过90万元,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优先安排。计分办法:每增加1名贫困户成员计1分。

(6)鼓励贫困村种植、开发富硒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组织列入2016年预脱贫贫困户种植、开发富硒优质稻等富硒农产品100亩以上并实行订单收购的,经验收合格,每亩每造补助250元。该项扶持资金总额一年内不超过250万元。计分办法:以种植、开发面积计分。

(7)鼓励合作社开展扶贫产业种养技术培训。合作社2016年对贫困户、贫困村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可累计),给予1万元奖励。该项扶持资金不超过10万元。计分办法:以培训人次计分。

(8)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入股入社或务工。对吸纳列入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村的贫困户入股入社或务工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依照每一户年内入股分红5000元以上或务工支出达到1万元以上的贫困户数目予以奖励。对带动10户以上的,按每一户500元的标准奖励;对带动50户以上的,按每一户1000元的标准奖励;对带动100户以上的,按每一户1500元的标准奖励。该项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计分办法:按每吸纳贫困户数目计分。

(9)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2016年新购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设立检测室,设备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给予5万元的扶持,该项扶持资金不超过25万元。计分办法:以设备价值计分。

11

(10)加大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按市相关金融扶贫办法给与扶贫贴息贷款。

(三)申报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12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论文资料 第1张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通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