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第一篇: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全面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有快乐童年
——致幼儿园园长、幼师及幼儿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幼儿园园长、幼师及幼儿家长:
大家好,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功利性教育,偏离了幼儿保育教育宗旨,损害了幼儿身心健康。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幼儿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身心发展百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5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拼音、计算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是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有如下十种表现形式:
1.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前“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2.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按一般小学教育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3.统一使用“小学化”教学的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就如小学教材一般,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
4.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特梭利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
5.无户外幼儿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幼儿没有保证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以上。
6.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7.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8.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9.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10.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区教育局明确强调与要求: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不准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准以集中授课或变相授课的方式教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内容;不准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准开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教育实验;不准给幼儿布置书面课堂和家庭作业;不准组织幼儿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考试和竞赛活动;不准幼儿教室里像小学一样摆放课桌;必须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违规幼儿园当年一律不参与评先评优,并在幼儿园年检时等级评定降级处理。
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
2012年6月20日
第二篇:让孩子的童年充满色彩
(ppt1)让孩子孩子的的童年充满色彩
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 吕淑青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内容。(ppt2)美术欣赏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增加了内在图式的积累,提高对美的感受力,为绘画和手工积蓄内在的功力。绘画与手工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具体的操作表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逐步掌握多种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有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意识和欲望,深刻地体验从活动中得来的各种感受,同时又促进美术欣赏力的提高。应该说,绘画、手工和欣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个方面,它们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一、幼儿绘画的发展: (ppt3--1)
1. 涂鸦期(1.5~3岁): (ppt3--2)孩子进入幼儿班前,他们就喜欢用笔到处涂涂画画,于是纸上、书上、墙壁、家具上都有他们小手留下的痕迹,这些点、线、不规则的痕迹就是涂鸦画.涂鸦画不讲究色彩和构图,偶尔,他们还会换一支笔画画.幼儿的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这种练习基本上是一种手臂练习,其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游戏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运动感觉,以及对纸上、墙壁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线条的视觉感观上的满足.涂鸦期是绘画活动的准备阶段,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作为老师和家长,首先要鼓励幼儿进行涂鸦,不要忽视,更不要看到孩子乱画就加以训斥.其次,应该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幼儿进行涂鸦,培养他们的兴趣.另外,还要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涂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联想,帮助他们逐渐有意识地表现事物和自己的经验. 2. 象征期(3~5岁): (ppt3--3)3岁以后的幼儿,由于涂鸦的练习,已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并能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从造型上来看,,他们所画的简单图像只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整体性不强,结构有时不太合理,还会遗漏部分特征,总的来说,这种图像是一种象征的图式.例如:大圆是头,两个黑点是眼睛,下面画上单线表示手脚,就是大人眼中的“蝌蚪人”.从色彩上来看,幼儿的辨别颜色的能力大大提高,对颜色开始有自己的喜好,通常是那些纯度较高的颜色,但不太考虑色彩的和谐美.开始时的涂色既无顺序,也不均匀,有的地方过于浓密,有的则过于稀疏,留下许多空白,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渐渐地,他们方向一致的线条均匀地涂色.从空间构图上来看,此时的幼儿在画面所画的形象已比较多,不太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开始时,还会把每个形象都像商品一样罗列在画面上,但能看出所要反映的主题.象征期的绘画发展为下一阶段的绘画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是涂鸦期到图式期的过度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加深对物体的印象,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鼓励幼儿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作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培养独立绘画的能力. 3. 图式期(5~7岁): (ppt3--4)图式期是幼儿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一自我为中心,创造了许多自己独特的绘画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幼儿的绘画反映了他们心理发展的水平,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提供不同条件,给予不同的引导,促进幼儿的绘画从低级向高级阶段过渡.
二、内容选择的标准(ppt4--1) 1.趣味性(ppt4--2)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中动力,这种动力既来自于幼儿固有的自我表现欲望,也可能来自教师的鼓励、支持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具备可激发幼儿兴趣的因素,让他们体验到绘画带来无穷乐趣. (高班《快乐的暑假》安排在开学后的第一次绘画课,幼儿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也一定很愉快,刚开学与同伴聚在一起少不了要谈自己经经历的高兴事情,此时老师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把这些事画出来,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幼儿班《我是小画家》前带幼儿参观高班幼儿作画,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然后过度到让幼儿认识彩笔和画纸,并在自由操作时逐步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方法。) 2.联系性(ppt4--3) 绘画内容的安排应注意纵向顺序和横向联系.纵向顺序是指每学期绘画活动之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排列顺序.横向联系是指不同美术活动相互间的联系,将绘画、手工、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能有步骤地提高活动兴趣和审美水平. (低班学习人物画时,先安排《我长高了》,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然后安排《天天做操身体好》,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做操时的正面姿态,巩固正面人物的基本特征,画出不同的做操动作。再安排《小朋友拣落叶》,引导幼儿画出简单的人物动态,表现小朋友拣落叶的形象特征。) 3.规律性(ppt4--4)
绘画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技能水平和表现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是幼儿从电视、电影、 书本上看到的、听到的有趣事情.在选择时,教师既要考虑幼儿的技能水平,还要留给幼儿自由表现的余地,幼儿班的幼儿生活经验少,观察不够仔细,手指肌肉也不太灵活,选择的内容应当简单,选择的形象应当单一,色彩要鲜明,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绕毛线、涂萝卜.对于低班和高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规律性、前后有联系的内容,多启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低班:路上来往的汽车、街上的行人、快乐的新年等简单的情节画;高班基本上以情节画和意愿画为主,如:我们班的老师、愉快的秋游、我的梦、海底世界、我的成长故事等。 4.操作性(ppt4--5)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是先由大脑对表象进行思考,然后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出来.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逐渐发育成熟,手眼脑的配合也逐渐一致和协调. 5.审美性(ppt4--6)
在选择内容时,教师要从艺术和幼儿的可接受性两方面去考虑,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看不懂,画不出为理由,而忽视美的教育.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中、自然界中美的人物、动物、事物,从色彩、图案、动静态、进行比较,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因为真正的美感是一种由内到外的体现. 6.综合性(ppt4--7)
绘画活动与其它领域的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幼儿在在其他领域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绘画教育的内容之一,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甚至音乐活动都与绘画活动紧密配合、相互渗透.在幼儿园的绘画内容中会安排画国旗、长城、天安门、美丽的家乡,这些都与社会教育有密切关系,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感受到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并为此而骄傲和自豪。 7.灵活性(ppt4--8) 绘画活动内容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幼儿表达认识抒发情感的效果.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教师规定什么,幼儿就画什么,要尊重幼儿的创造,善于发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所以,选择绘画内容,要考虑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水平,根据不同的差异,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幼儿绘画的信心.
三、形式多样化(ppt5--1) 幼儿的绘画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又有不同层次的操作形式。 幼儿班:(ppt5--2)由于幼儿班的孩子年龄小,对绘画构图没有经验,不能将视觉的表象与绘图结合起来。这是培养孩子绘画兴趣,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让他们不断体验绘画带来的快乐就显得尤其重要。
① 彩笔添画----老师将未完成的主题画给幼儿补充添画(糖果、吹泡泡、下雨、彩色的梳子);(ppt5--3)彩笔包括:蜡笔、粉彩、彩色水笔、彩色铅笔 ② ③ 印章画----(漂亮的手帕、小花伞、玫瑰花开、花布);(ppt5--4)
手指画----(水果丰收、草地上的鲜花、刺猬背果子、梅花开了);(ppt5--5) ④ 滚画----(放烟花、花裙子);(ppt5--6)
低班:在幼儿班的基础上进一步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物体,并注意上下、左右的关系布置画面,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ppt6--1)
①
彩笔主题、意愿画----(手拉手去春游、看电视、故事连环画)(ppt6--2) ②
棉签画---- (猫、蘿卜、太阳) (ppt6--3) ③
粘貼、剪贴添画----(ppt6--4) ④
刮画----(ppt6--5)
⑤
吹画----(樹木、花卉、烟花)(ppt6--6) ⑥
刷画----(ppt6--7)
高班:(ppt7--1)经过2年的绘画学习,幼儿可以根据主题和意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的技法独立表现物体的形象。对于高班幼儿的绘画,老师应从色彩调配、均衡安排画面、多样化的表现技法上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绘画过程中给幼儿大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体验绘画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① 彩笔画(ppt7--2)
命题画----(马路上的车、神秘的天空、我的妈妈) 想像画----(洞洞里的秘密、我的梦、未来的房子) ②
喷洒画----(动物、花卉)(ppt7--3) ③ 泡泡画----(小鸡)(ppt7--4) ④ 拓印画----(ppt7--5) ⑤ 泼墨画----(ppt7--6)
水墨画(虾趣图)----(ppt7--7)
四、心中有目标:(ppt8--1)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指导者,心中有目标是进行指导的重要前提。这个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一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怎样解决?能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心中有目标的体现。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ppt8--2)
举例:(ppt9--1) 马路上的汽车
心中有目标是一个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有了目标,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知道怎样指导幼儿进行活动。(ppt10)
五、眼中有孩子:(ppt11--1)
所谓眼中有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知道我面对着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绘画基础怎样?他们的个别差异是什么?„„总之,就是要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孩子,甚至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等,都对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举例:绘画活动《海底世界》,在备课时,我设想了两种绘画海水的方式:一种是勾画轮廓后用渐变的颜色来涂底色,另一种是用蜡染的方法来进行绘画。在确定使用何种方式开展活动时,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们,估算了一下他们的绘画水平,他们都是大班的孩子,经过三年的绘画训练,他们具有较好的涂色能力,如果选用前者,效果应该不错;而如果选用后者,效果可能稍逊色些,但幼儿能接触另一种绘画的技能。综合多种因素后我选择了后者。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用亮丽的范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同时用当场示范引导幼儿了解其中的技能技巧,从而为创作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良好的活动效果的产生。由此可见,只有把幼儿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
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ppt11--2)就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才有效;(ppt11--3)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ppt11--4)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因此,眼中有孩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绘画技能的培养。
六、指导有方法:(ppt12--1)
1、示范讲解法:(ppt12—2)示范就是教师把绘画活动的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看,有利于幼儿直接进行模仿,学习一些绘画活动中必需的、关键的、技术性的操作规程。如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还有在绘画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教师示范时动作清晰、准确,必要时动作可以夸张一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见,同时还要应配合讲解,讲解的语言简洁、清楚,与示范密切结合。(示范水墨画---美丽的花、对虾)
2、游戏练习法:(ppt12—3)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几乎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对孩子来说,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
在《足球场上》这个绘画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对这个绘画内容的兴趣,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踢足球时人物的不同动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一个四肢可以自由活动的玩具娃娃充运动员,然后请幼儿分别模仿玩具娃娃的各种动作,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同伴的姿态。这样一来,幼儿都对现场模仿动作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同时也真正了解到了足球场上人物的动态,为正式绘画奠定了基础。
3、儿歌记忆法:(ppt12—4)绘画之前以儿歌或者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在一开始就能将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预定的对象上。
如:绘画----小猪(王老先生我六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你别看我年纪大,可是力气一大把。 屋子前面有块地,就想养些小东西。)
(大圆中圆套小圆,小圆变成娃娃脸;中圆里面月牙弯,上面开着两扇窗; 大圆上面牵条线,下面倒着两座山;咦,变只小猪给你看。)
4、正面鼓励法:(ppt12—5)这是指教师在绘画的过程中使用表扬、赞美等肯定性的语言评价幼儿、鼓励幼儿,促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树立自信,提高兴趣。 如:在一次画饼干的活动中,一位男孩只在画纸上画了许多方形,一块饼干也没画。当我走过去时,他连忙把画捂住,很明显知道自己“画得不好”。而坐在他旁边的女孩立刻报告:“他不会画饼干,他什么都不会。” 如果此时老师只一味地鼓励“你画得很好嘛„„”作用并不大,说不定会让他更难堪。我想了想便随意地说:“不会画饼干可以画别的东西,饼干罐子、饼干的包装袋„„都能画呀!”听我这么一说,男孩捂着的手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有所发现地说:“这是罐子,用来装饼干的。”我及时夸奖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想象,引来其他孩子一阵赞叹。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这个孩子画上的那些“罐子”里都画满了“饼干”。正是这样一来有效的指导方式,帮助他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卑。
七、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培养相结合。(ppt13--1)
许多的操作经验提醒了我们,要调节好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观念思潮的澎湃涌动下,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重视技能,忽略创造性培养,或不谈技能,只求创造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都会严重制约和阻碍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是要和创造力的培养整合起来的。我们要在引导幼儿学好技能的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用心地画,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如:想象画----《洞洞里的秘密》
另外,(ppt13--2)我们还应增加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机会,要多带幼儿观察自然与社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与精彩,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灵感,鼓励幼儿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创造性地表达。
八、绘画作品的评价(ppt14--1) (ppt14--2)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评价活动是绘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且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ppt15—1)
(一) 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ppt15—2) 在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一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也形同虚设。
(二) 只重视占少数的较好与较差的作品,忽视大多数的一般水平的作品。(ppt15—3)
教师评价时仅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如果是从肯定优点,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许多教师似乎认为评价工作就是“寻找”处于两个极端发展水平的作品,评价对象仅在于此而已。对那些占大多数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则常常忽略,没有指出其不足在哪里,应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三) 只重视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忽视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ppt15—4)
教师评价是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对于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诸如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的这些作品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缺少引导与肯定。 (四) 只重视幼儿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状,忽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ppt15—5)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只看见眼前的作品结果,忽视幼儿美术能力前后的差异,忽视幼儿美术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只是采取横向比较的方式,缺乏爱心,细心,不注意观察幼儿的微小进步,缺乏对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纵向评价。
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是每位幼儿有成功的体验。评价中也可以提出幼儿的不足,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要巧妙地指出,不能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如何正确、及时的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过程评价(ppt16--1)
这是看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幼儿是否主动从事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浸其中,还是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别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让孩子的绘画过程愉快,适时适当引导观察、引导想象,鼓励他们大胆操作,使绘画过程流畅、自然。
2、结果评价(ppt16--2)
孩子的画在一定意义上是他与别人交流的方式。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观念去限制、约束、要求孩子,可以通过孩子自己的解释来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借机锻炼他的语言能力,并顺势谈一些自己的想法。(ppt16--3)(比较两幅作品)
3、审美评价(ppt16--4)
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主要包括构思、造型、着色等方面。如观察幼儿是否在创造之前预先想好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有的能在事前构思好,动手之后围绕构思创造;有的预想出局部;有的动笔后由痕迹想到什么画什么,还如观察和评价色彩上是鲜明生动,涂色均匀,还是色调单一,涂色不均等。诸如形式、色彩的美感评价,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孩子一起成长,看些有关的书,多与专业人士、老师交流,肯定会做得更好。
审美评价是幼儿发展审美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审美评价,可以更好发挥孩子的天性,激活潜质。
4、相信孩子的天赋(ppt16--5)
孩子在许多方面的发展都常让老师和家长有吃惊的感觉,画画亦然。
(ppt17)请准备好纸、笔,让孩子们尽情地画吧! (ppt18)感谢协助拍摄的幼儿园 (ppt19)结束播放
2008-05
第三篇:阳光体智能课程让孩子的童年更健康1
体智能课程让孩子的童年更健康、更快乐
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童年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通过让孩子参与游戏、音乐体能互动、亲子体能教育活动,锻炼了幼儿体魄,活跃了身心,深受家长和幼儿喜爱。
不但让幼儿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也激发了幼儿的潜在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还培养幼儿品德修养与社会适应力。
勇敢果决、独立自主、团结友爱、自信心、专注力强
安排了许多的走、跑、跳、爬等运动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体验团队生活,增进对社会环境适应力
以儿童健康运动,情感培养为主轴,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从游戏中体验生活,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健全的人格
-----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淮南十二中张川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始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内外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出现孤僻、人际关系不好、自大、狂妄、胆小、自卑感强、依赖性强、忧郁、嫉妒等严重的的心理障碍。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使我们教师不得不深刻反思以往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初中各学科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完美结合了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纵观现阶段我国中学所设置的教学科目,虽然有《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但是多数学校并未配备专业教师,开课也不够正常。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无疑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中课本中选用的许多诗词都抒发了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如李白的《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壮志与豪情。再如苏轼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一反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与消极,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强意识:人,不要自悲白发,不能自叹老暮,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之中,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不断地去开创新的业绩。 这样,在诗词的反复吟诵之中,让学生感受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理。从而让他们明白,对于过去的一切,要永远以科学的态度去总结它;以豁达的精神去对待它;以积极的心理去接受它;以加倍的努力去改善它。同时也应该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状态,这样自己的一生才能是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为此,在每堂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一首此类古诗词。
二、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寻找心理教育切入点
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为起导向或制约作用。但语文书毕竟不是专门的心理教学书,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因而,我在备课时都努力的将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希望能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蝉》、《贝壳》《再塑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时,让学生意识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对待生命须有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范进中举》时,我结合社会上不少实例,让学生从主人公自我人格的失落、自我价值的毁灭中汲取反面教训,从而潜意识地要求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再如在讲授《背影》时我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理解父母养
育自己的不容易,学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教育学生在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想到父母对自己抚养的艰辛,要正确地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多与父母进行交流,把自己心理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并多听听父母的想法。又如在教学《孤独之旅》一课时引导学生以书中的主人公杜小康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遇到挫折,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再尽力去改变,走出困境,借以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
在语文教学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阅读理解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教师,我在这个过程中一但发现蕴含心理教育因素的文章,必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然后自我消化,并吸收资料中的有益知识。例如,有一次在做阅读理解时遇到了《虎皮鹦鹉之死》这篇文章,我立刻发现它的心理教育意义:虎皮鹦鹉最终死于林子里,是由于它长期被豢养于笼子中,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娇生惯养的孩子最终也会如虎皮鹦鹉一般,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后果。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要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学会生存的本领,以务实、勤奋的态度去开创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教学中善于审时度势,挖掘出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
四、利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综合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课”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可以实现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如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上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里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把自己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烦恼说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消除烦恼,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 引导学生了解到烦恼并不是自己独有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烦恼,并通过成年人对当年烦恼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得到生活上的启示。在“替朋友解脱烦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帮助朋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通过组织三项活动,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烦恼,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各种关爱。再如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课《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等都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这样,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就可以及时地进行排解,避免学生背负起沉重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上,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引导得法,学生便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吸收健康心理素质的有益养料,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第五篇: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上周六xx爸爸单位组织义务植树,跟xx一说去植树,xx高兴的又蹦又跳,嘴里直说:“ 耶! 终于可以去植树咯,我要叫上我的好伙伴--**。”
我:“宝贝xx,叫上奕斐去,那你们俩会好好团结合作吗?”
xx:“当然会,巧虎里面说过的合作力量大!”
早上9点如约到达目的地--天户峪。下车后看到一片不规则的荒地,xx爸给我们讲解植树的要求:“有白色标记的地方才能挖坑,坑的深度及宽度约50公分,因为种的是香椿树,所以坑不用太大。”
xx和奕斐两人举着一把大铁锹,有模有样的比划着,自行分工很明确:挖坑的,提水的,挖不动了两人一起使劲;两孩子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动作幅度相当大,但两人干的很卖力,满头大汗,在我和两位小宝贝共同努力下,终于挖好了1个树坑。
可以种树啦,只见xx和奕斐轻轻的把小树苗放进坑里,把树苗扶正后,添上土,再用脚踩实后浇水。为了日后好分辨是自己种的树,又专门搬来小石块围起,两人专心致志的在石块上刻上自己名字,并给小树起名叫“小肉卷”。问其原因,xx说:“因为他爱吃肉。”
希望这次的植树活动让孩子们能真正的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同时也看到两个孩子很好的发挥了互相帮助、团结和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