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通用)

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通用)

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篇: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本《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PS已成为现代卫星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最主要的技。

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篇:电子测量原理复习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

本《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PS已成为现代卫星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GPS测量原理》是测绘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系统、参考框架、定位原理、误差影响、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等内容。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GPS卫星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掌握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GPS定位理论与方法,熟悉时间和坐标系统,了解GPS测量中的各种误差源以及相关的分析与处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

1.1 GPS的基本含义及概念

1.2 GPS的组成部分

1.3 GPS的发展历程

1.4 GPS观测量及其类型

1.5 GPS导航定位技术应用

(二)GPS时间系统与坐标参考系

2.1 时间系统及基本概念

2.2 GPS时间系统

2.3坐标系统的类型

2.4协议天球坐标系

2.5协议地球坐标系

2.6地球坐标系的其它表达类型

2.7大地测量基准及其转换

(三)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

3.1 GPS卫星的基本运动特性

3.2 GPS卫星的无摄运动

3.3 GPS卫星星历的概念

3.4 GPS卫星的坐标计算

3.5 GPS卫星受摄运动的主要摄动力源

(四)GPS卫星信号及传播特点

4.1 GPS的频率特性

4.2 GPS卫星信号类型

4.3 GPS卫星导航电文

4.4 大气层(包括电离层和中性大气)的基本结构和特性

4.5 大气层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

(五)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5.1 GPS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5.2 观测量的误差来源

5.3 电离层及中性大气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

5.4 多路径效应对GPS信号的影响特性

5.5 其他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六)GPS定位理论与方法

6.1 绝对(相对)定位方法概述

6.2 动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

6.3 静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

6.4 卫星几何分布与绝对定位精度

6.5 GPS测速与授时的基本原理

6.6 实时动态(RTK)测量理论与方法

6.4 模糊度特性及主要确定方法

6.5 周跳检测与修复的基本方法

(七)GPS网平差理论与方法

7.1 GPS网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7.2 坐标转换模型

7.3 GPS网整体平差基本原理

二、考试要求(考核的重点在

(一)、

(四)、

(五)及

(六)等几项内容)

(一)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

1.熟悉GPS的中英文的含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掌握GPS导航定位的特点。

2.理解GPS相对其他导航系统和经典测量技术的特点。

3.掌握GPS系统的组成,了解GPS卫星功能,理解GPS地面监测部分的组成及监测站、主控站、注入站的功能,掌握GPS卫星星座的构成及基本参数,掌握GPS卫星运动轨道基本参数。

4.了解GPS技术发展历程,了解美国政府采取的SA政策和AS技术的基本含义。

5.掌握 GPS的载波频率数目、数值和类型, 掌握GPS的码和相位两种观测类型及各类码、相位观测的精度、可靠性。

6.了解GPS定位技术在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绘、精密工程、变形监测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特点、现状与前景。

(二)GPS时间系统与坐标参考系

1.了解有关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GPS定位中的主要时间系统类型,理解 世界时间系统,包括恒星时、平太阳时和世界时的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理解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的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理解力学时的分类、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GPS时间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及相关的表达式,各种时间系统之间的关系,

了解各种时间系统在GPS应用研究和定位中的作用。

2.了解GPS定位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理解(协议)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建立及相关的点、线、面和圈包括天轴、天极、天球赤道面、天球赤道、天球子午面、子午圈、时圈、黄道、黄极、春分点、岁差与章动等基本概念。

3. 理解(协议)地球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建立及相关的点、线、面和圈包括地球赤道、地球椭球、地球自转轴、地极、椭球子午面、椭球法线、椭球赤道面、国际协议原点、大地子午面及大地经纬度和大地高等概念,理解地极移动概念,掌握协议天球与地球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4.掌握GPS应用中常用的地球坐标表示式,理解地球参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5.了解GPS应用的卫星大地测量基准的概念及其与经典大地测量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局部坐标系与全球坐标系的差异及相互转换关系,掌握大地测量基准转换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三)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

1. 熟悉GPS卫星运动的基本参数,理解影响GPS卫星轨道运行状态的因 素,了解卫星轨道参数在GPS定位中的作用。

2.了解卫星运动的两体问题和卫星运动的开普勒定理,理解GPS卫星无摄轨道特性及描述参数包括轨道椭圆的长半轴、偏心率、升交点赤经、赤道面倾角、近地点角距、真近点角的概念和相关表达式。

3. 掌握GPS卫星所受的主要摄动力类型,了解它们对GPS卫星运动轨道的影响量级以及对精密定轨的影响特点。

(四)GPS卫星信号及传播特点

1. 熟悉GPS码和载波相位两类卫星信号的具体内容,了解产生码和载波相位信号的一般原理,掌握码和载波相位的特点。

2.了解GPS导航电文的含义、格式和内容。

3.了解电离层与对流层的性质和垂直结构,理解电离层自由电子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及与太阳活动、昼夜变化的关系。

4. 了解电离层对GPS信号的折射影响特点,熟悉电离层电子总含量与GPS频率、信号类型、观测高度角、距离(或时间)延迟的关系和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了解单、双频GPS信号的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和方法。

5. 了解对流层对GPS信号的折射影响特点,能够解释对流层折射的干分量与湿分量与大气压力、温度、湿度、观测高度角、距离(或时间)延迟的关系。

(五)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1.熟悉测码和测相伪距观测方程的基本表达式,掌握码和相位观测方程的线性化方法。

2.理解GPS主要误差源的分类方法,熟悉各类误差源的具体内容,掌握各类误差的系统性、偶然性及影响特点。

3.了解卫星钟差和轨道误差对GPS定位的影响特点。

4.了解多路径效应对GPS定位的影响特点。

(六)GPS定位理论与方法

1.了解绝对(相对)定位的概念、特点、类型和一般方法。

2.掌握GPS测码与测相伪距动态绝对(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观测方程、

实施条件及应用特点,了解误差的处理方法。

3.掌握GPS测码与测相伪距静态绝对(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观测方程、实施条件及应用特点,了解误差的处理方法。

4.掌握理解绝对定位精度的评价标准, 了解平面、高程、空间位置、接收机钟差因子、几何精度因子的概念,了解卫星几何分布对精度因子的影响。

5.了解实时动态(RTK)测量理论与方法。

6.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的单差法和双差法及相应的优点和相关的表达式,了解三差法。

7.了解相对定位中整周模糊度的概念和主要确定方法,理解模糊度参数的浮点解和固定解的概念,了解周跳的概念、发生原因、修复方法。

(七)GPS网平差理论与方法

1.理解GPS基线解算与网平差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2.熟悉GPS观测网的优化设计内容、准则和精度评定方法。

3.理解参心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掌握转换参数的计算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刘基余. 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2周忠谟,易杰军,周琪. 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9

3刘大杰,施一民,过静君.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二篇:gps测量原理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GPS测量原理》

本《GPS测量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PS已成为现代卫星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GPS测量原理》是测绘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系统、参考框架、定位原理、误差影响、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等内容。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GPS卫星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掌握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GPS定位理论与方法,熟悉时间和坐标系统,了解GPS测量中的各种误差源以及相关的分析与处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

1.1 GPS的基本含义及概念

1.2 GPS的组成部分

1.3 GPS的发展历程

1.4 GPS观测量及其类型

1.5 GPS导航定位技术应用

(二)GPS时间系统与坐标参考系

2.1 时间系统及基本概念

2.2 GPS时间系统

2.3坐标系统的类型

2.4协议天球坐标系

2.5协议地球坐标系

2.6地球坐标系的其它表达类型

2.7大地测量基准及其转换

(三)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

3.1 GPS卫星的基本运动特性

3.2 GPS卫星的无摄运动

3.3 GPS卫星星历的概念

3.4 GPS卫星的坐标计算

3.5 GPS卫星受摄运动的主要摄动力源

(四)GPS卫星信号及传播特点

4.1 GPS的频率特性

4.2 GPS卫星信号类型

4.3 GPS卫星导航电文

4.4 大气层(包括电离层和中性大气)的基本结构和特性

4.5 大气层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

(五)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5.1 GPS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5.2 观测量的误差来源

5.3 电离层及中性大气对GPS信号的影响及其改正

5.4 多路径效应对GPS信号的影响特性

5.5 其他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六)GPS定位理论与方法

6.1 绝对(相对)定位方法概述

6.2 动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

6.3 静态绝对(相对)定位原理

6.4 卫星几何分布与绝对定位精度

6.5 GPS测速与授时的基本原理

6.6 实时动态(RTK)测量理论与方法

6.7 模糊度特性及主要确定方法

6.8 周跳检测与修复的基本方法

(七)GPS网平差理论与方法

7.1 GPS网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7.2 坐标转换模型

7.3 GPS网整体平差基本原理

(八)GPS新技术及组合导航

8.1 网络RTK技术

8.2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8.3 三频观测数据处理技术

8.4 连续运行CORS系统技术

8.5 GPS/惯性导航组合

(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发展

9.1 GNSS发展概况

9.2 GPS现代化

9.3 欧洲GALILEO系统

9.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9.5 俄罗斯GLONASS系统

二、考试要求(考核的重点在

(一)、

(四)、

(五)及

(六)等几项内容)

(一)GPS系统概况、特点及应用

1.熟悉GPS的中英文的含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掌握GPS

导航定位的特点。

2.理解GPS相对其他导航系统和经典测量技术的特点。

3.掌握GPS系统的组成,了解GPS卫星功能,理解GPS地面监测部分的组成及监测站、主控站、注入站的功能,掌握GPS卫星星座的构成及基本参数,掌握GPS卫星运动轨道基本参数。

4.了解GPS技术发展历程,了解美国政府采取的SA政策和AS技术的基本含义。

5.掌握 GPS的载波频率数目、数值和类型, 掌握GPS的码和相位两种观测类型及各类码、相位观测的精度、可靠性。

6.了解GPS定位技术在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绘、精密工程、变形监测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特点、现状与前景。

(二)GPS时间系统与坐标参考系

1.了解有关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GPS定位中的主要时间系统类型,理解 世界时间系统,包括恒星时、平太阳时和世界时的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理解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的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理解力学时的分类、概念及相关的表达式,GPS时间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及相关的表达式,各种时间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时间系统在GPS应用研究和定位中的作用。

2.了解GPS定位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理解(协议)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建立及相关的点、线、面和圈包括天轴、天极、天球赤道面、天球赤道、天球子午面、子午圈、时圈、黄道、黄极、春分点、岁差与章动等基本概念。

3. 理解(协议)地球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建立及相关的点、线、面和圈包括地球赤道、地球椭球、地球自转轴、地极、椭球子午面、椭球法线、椭球赤道面、国际协议原点、大地子午面及大地经纬度和大地高等概念,理解地极移动概念,掌握协议天球与地球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4.掌握GPS应用中常用的地球坐标表示式,理解地球参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5.了解GPS应用的卫星大地测量基准的概念及其与经典大地测量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局部坐标系与全球坐标系的差异及相互转换关系,掌握大地测量基准转换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三)GPS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

1. 熟悉GPS卫星运动的基本参数,理解影响GPS卫星轨道运行状态的因 素,了解卫星轨道参数在GPS定位中的作用。

2.了解卫星运动的两体问题和卫星运动的开普勒定理,理解GPS卫星无摄轨道特性及描述参数包括轨道椭圆的长半轴、偏心率、升交点赤经、赤道面倾角、近地点角距、真近点角的概念和相关表达式。

3. 掌握GPS卫星所受的主要摄动力类型,了解它们对GPS卫星运动轨道的影响量级以及对精密定轨的影响特点。

(四)GPS卫星信号及传播特点

1. 熟悉GPS码和载波相位两类卫星信号的具体内容,了解产生码和载波相位信号的一般原理,掌握码和载波相位的特点。

2.了解GPS导航电文的含义、格式和内容。

3.了解电离层与对流层的性质和垂直结构,理解电离层自由电子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及与太阳活动、昼夜变化的关系。

4. 了解电离层对GPS信号的折射影响特点,熟悉电离层电子总含量与GPS频率、信号类型、观测高度角、距离(或时间)延迟的关系和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了解单、双频GPS信号的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和方法。

5. 了解对流层对GPS信号的折射影响特点,能够解释对流层折射的干分量与湿分量与大气压力、温度、湿度、观测高度角、距离(或时间)延迟的关系。

(五)GPS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

1.熟悉测码和测相伪距观测方程的基本表达式,掌握码和相位观测方程的线性化方法。

2.理解GPS主要误差源的分类方法,熟悉各类误差源的具体内容,掌握各类误差的系统性、偶然性及影响特点。

3.了解卫星钟差和轨道误差对GPS定位的影响特点。

4.了解多路径效应对GPS定位的影响特点。

(六)GPS定位理论与方法

1.了解绝对(相对)定位的概念、特点、类型和一般方法。

2.掌握GPS测码与测相伪距动态绝对(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观测方程、实施条件及应用特点,了解误差的处理方法。

3.掌握GPS测码与测相伪距静态绝对(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观测方程、实施条件及应用特点,了解误差的处理方法。

4.掌握理解绝对定位精度的评价标准, 了解平面、高程、空间位置、接收机钟差因子、几何精度因子的概念,了解卫星几何分布对精度因子的影响。

5.了解实时动态(RTK)测量理论与方法。

6.熟悉GPS静态相对定位的单差法和双差法及相应的优点和相关的表达式,了解三差法。

7.了解相对定位中整周模糊度的概念和主要确定方法,理解模糊度参数的浮点解和固定解的概念,了解周跳的概念、发生原因、修复方法。

(七)GPS网平差理论与方法

1.理解GPS基线解算与网平差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2.熟悉GPS观测网的优化设计内容、准则和精度评定方法。

3.理解参心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的概念和建立方法,掌握转换参数的计算方法。

(八)GPS新技术及组合导航

1.了解网络RTK基本原理、组成及主要实现方式。

2.了解精密单点定位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模型及过程。

3.了解GPS三频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其优势所在。

4.了解连续运行CORS系统的组成、应用及数据处理。

5.了解GPS/惯性导航组合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九)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发展

1.了解GPS与GNSS之间的关系。

2.了解GPS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内容。

3.了解欧洲GALILEO系统的组成(信号、频率及服务)与结构特点。

4.了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与性能特点。

5.了解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组成与信号特点。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李征航,黄劲松.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忠谟,易杰军,周琪. 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9

3、党亚民,秘金钟,成英燕.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考试大纲编写人:

2009年9月

第三篇:工程测量复习大纲

第一章

1、基本概念

测量学、大地水准面、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高程、高差、我国常用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高斯坐标的形成、测量平面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异同、测量工作的三要素、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遵循这些原则的原因。

第二章

1、基本概念

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方法(普通水准和四等水准)、水准路线的分类、DS3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和操作程序、DS3水准仪的检验校正的项目(具体细节不要求)、DS3水准仪的主要误差来源以及消除方法(包括视差)。

2、计算

普通水准和四等水准的外业记录、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第三章

1、基本概念

水平角、竖直角、竖盘指标差、测回法操作程序、DJ6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和操作程序、DJ6经纬仪的检验校正的项目(具体细节不要求)、DJ6经纬仪的主要误差来源以及消除方法。

2、计算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计算、竖盘指标差的计算。

第四章

1、基本概念

直线定线、相对误差、精密钢尺丈量的三项改正、直线定向、三北方向、坐标方位角、象限角。

2、计算

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正反算。

第六章

1、基本概念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导线的分类、导线的外业工作、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计算的不同。

2、计算

导线的内业计算(包括附合和闭合)。

第七章

1、基本概念

地形图、地物、地貌、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地物符号、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

2、计算

比例尺精度的计算

第八章

1、基本概念

放样、放样的基本工作、平面点位放样的基本方法(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2、计算

极坐标法放样的计算。

顺祝大家圣诞快乐,考试顺利!

第四篇: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 重点内容

◎ 理解记忆

○了解

※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术语标准规范

※ ※用地分类及其规划原则,规划要求,相关技术指标 ※※居住区规划设计(笔记为主)

P9※城市化概念和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 P13-17

P17-20

P22-32

P44

P46

P47

P48-53

P55

P57

P62-77

P78,79

P81

P83

P87-106

P112

P113

P115

P116

P120-126

P142-145

P161

P172

P176

P193

P201

P207,208

P244

P264

P286-289

P293

P295-296

P297-312

P364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西方古代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结合笔记) ◎城市规划的工作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 ◎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的层面和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成果 ◎产业构成,产业分类 ◎城市用地的概念,以规范为主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自然、经济、环境各方面的评价,水、气候、地形的) ※评定分类 ◎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用地选择的原则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掌握大类和中类,了解小类 ※居住用地规划的相关知识 ※工业用地规划的原则,要求和相关指标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业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布置形式 ○公共设施相关知识 ※城市绿地的相关内容,分类和指标 ○郊区规划 ※城市的性质 ※城市的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相关的控制指标 ※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优化 ◎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要懂得如何去布局) ◎城市道路系统的布置要求 ※道路红线和横断面形式 ※停车场的相关指标,以规范为主 ◎铁路、公路、港口的相关内容(理解记忆) ※居住区规划(以笔记为主)

第五篇: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大纲[模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的前导课程是: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后继课程有: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操作系统概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本科)

《操作系统》(本科)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几乎所有的非软件课程都以此门课程为基础,由此可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可能大家初次接触这门课程会感觉枯燥、乏味,学起来很吃力,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学好这门课程,这就好像学习乘除法之前要学习加减法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不想在学习后面专业课的时候频繁的翻找计算机基础理论的话,那么,再一次的强调,学好《计算机组成原理》!

本篇复习大纲恐怕并不能提起你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兴趣(我甚至觉得除了考试的压力外,没有东西能提起学习者对它的兴趣),但如果你100%掌握这篇大纲所涉及的内容,那么我能100%的保证你通过考试!

以10分为满分,对本篇大纲的自我评价:

1.是否对学习本课程有帮助7分

2.是否对通过考试有帮助9.5分

3.是否能提起你对本课程的兴趣2分

以上是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简单介绍和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下面进入正题。

1.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其中运算器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存储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控制器在计算机指令的控制下进行工作。(各部件的连接及相互功能,教科书第2页)

2.计算机的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应用语言。机器语言是能够被计算机硬件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汇编语言是采用助记符表示的低级语言,高级语言与是计算机结构无关的程序设计语言。

3.将汇编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的软件是汇编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的软件有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两种。编译程序:在运行之前将源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解释程序:逐条解释并立即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4.计算机系统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计算机系统从内到外的三个层次:硬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5.在硬件系统以外的层次都称为虚拟机,是由软件构成的计算机外部特性。

6.软件与硬件的等价性:在逻辑上是等效的,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扩充。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