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我依旧等你余秋雨
第一篇:来生我依旧等你余秋雨
来生,请记得我情感美文
我们都在静静的等待轮回,轮回的再续,再续的凄离,凄离的欲绝,欲绝的新生……最后我们还是我们,被爱情捉弄的遍地鳞伤的我们。七月的天气闷热的让人窒息,心灵炙热的渴望,让我开始了漫漫的寻找。人群之中嗅到的都是铜臭的泊体,对那丝清凉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越是想要却欲罢不能,渐渐明白自己的脚步放的太快,太急。
明媚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的沁凉。缘分它来的总是不经意,让我们都措手不及。心灵的慰记油然而生,一杯凉凉的可乐,我们就此沦陷爱情的藻泽。那是惺惺相惜,一见钟情。
漫天的星星,弯弯的象牙,多情的话吧,指缝的闪耀……都是我们相爱的痕迹,现实的残忍遥远了相爱的距离。逝水流年,灯火诱惑,光速距离,爱情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时间总会治愈我们的伤口,而我们还是要幸福。
事过境迁,厌倦了随波逐流。偶尔还是要挖坟腼腆自己的生活。漂流的情愫寄存我们的相思,精神上的永恒还渡来生。
记得我们的约定在奈何桥,几多归宿,几分等待,几世情缘—只等来生。
第二篇:优秀诗歌:我依旧(模版)
我依旧固执;
我依旧倔强;
我依旧孤独;
我依旧害怕;
我依旧徘徊;
我依旧无理取闹;
我依旧蛮横跋扈;
我依旧一个人享受寂寞;
我依旧一个人品尝心酸;
我依旧一个人在深夜里针扎;
我依旧一个人在深夜里落泪;
我依旧独行在陌生的楼宇间;
我依旧在昏暗的路灯下仰望;
我依旧忘记不了过去的种种的种种;
我依旧在现实的世界里苦苦的针扎;
我依旧......
武汉我曾经梦寐以求的地方,入境在他的怀抱确实如此的苦不堪言,如此的让人心酸!不知是我的心在作祟还是这个城市本就如此,或许我的心本来就是在无尽的寂寞和孤独中成长的。
我以为在这里我努力就可以在我的世界里寻出我期待的那一片阳关,我以为所有的人都会是我所期待的那样,我以为收获一份爱情我们彼此都可以是彼此生命中的唯一,我以为作为一个班长我可以把班级治理的井井有条,我以为我比任何人都厉害,我以为我是万能的,我以为我是铁石心肠,我以为......所有的都只是我以为,所以所有的都会那么的令人失望或者是绝望。或许人生最大的心痛莫过于别人给你的希望都是那么的令人绝望。
行走在陌生的楼宇之间,我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微妙,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记很多年前在我毕业的时候,有人给我的赠言说着我要过得开心,过的快乐,要永远的快乐。回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有多少时间是真正的开心快乐的?似乎那么的屈指可数,我依旧怀念我初中是的日子,那段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时光,而那些一起快乐过的人儿你们又去了何方?又在何方?
我特别的爱天空,爱天蓝色,或许是因为孤独和寂寞吧!有人说过仰望天空的人都是在伪装。也许吧!我那么的爱仰望天空,我那么的......
在冥冥之中我是注定的孤独倔强!!!
第三篇:来世我依旧还是会选择你
其实你喜不喜欢我,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真的开心就行了。其实我最快乐你事就是看你开心的样子。不过如果他们俩个真的散了,可不可以求老天,把你赐给我。我是真的真的很喜欢你,我会好好地对你,每天都让你开开心心的,我想和你结婚,帮你生孩子,让你做世上最快乐的人,让你永远都不后悔取了我。常常幻想,当我们很老很老时候,我们一起看日出东升,夕阳西下的那种情景。 你知不知道你真的很坏,我知道,你明明知道我喜欢你,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你每次在我面前叫她的名字,说你有多么喜欢她时,虽然我依旧还是满脸笑容,依旧还是对你说着同样一句话:我也觉得,她真的很漂亮,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可你知不知道,每当这个时候,我真的想找一个地方,大哭一场。你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生,可能也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男生。每次看到你,都想要
你现在好不好,在她那边有没有受委屈,你一定吃了很多苦,对不对?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她喜欢的人是你,但还是喜欢和其他的男生勾三搭四,来气你。还是很喜欢经常和你绝交,冷淡你,装做满不在乎你。我承认她比我漂亮,学习也比我好,可她真的不适合做你的女朋友。
你是不是觉得我真的很傻,心里明明觉得她很坏,可嘴上却从来没有对你说过一句她的坏话。我想可能是我真的太善良了,这种事情我真的做不出来,我真的很好欺负,对不对?
一切都是由天定的,特别是感情这种事,是不能强求的,是争取不来得。
不过我有预感,我总有一天会成为你的妻,我有预感你真的对我有感觉。你真的很坏,每次在我决定要放弃你,忘记你时,你总是会给我一点希望,每次都是这样。你的希望让我陷得更深,让我更忘不了你。
有很多人都抱怨老天的不公平,可我却觉得老天对我真的很公平。感谢老天,让我认识了你,虽然不能和你成为情侣,可我依旧很满足,因为我们可以做朋友,虽然你从来都没有对我说过什么,但我敢肯定,你对我的印象很好。
我真的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女生,难道不是吗?我想如果今生我不能拥有你,那么还有来世,来世我依旧还是会选择你。
第四篇:刘克峰: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数学家
横跨太平洋两岸,驾驭数学和乒乓球,引领一群年轻学子,拥有漂亮的女儿和一对双胞胎儿子,高大的个子,笑起来两个酒窝,神态自信而从容,刘克峰活得滋润而自在。
刘克峰,浙江大学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兼数学系主任、光彪讲座教授,在微分几何、拓扑、数学物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了大量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成就。
爱情之箭双雕
1965年,刘克峰出生于河南开封。在天津读书长大。少年刘克峰性格倔强、调皮,上房爬树乃家常便饭,是出名的孩子王和捣蛋鬼。
刘克峰初二时,大哥为了高考,用工资买了很多书,家里于是有了一些中专和大学教材。大哥没有用上的这些教材,刘克峰都用上了。初三的时候,他就看完了大学的《解析几何》、《微积分》。
刚上中学时,刘克峰成绩平平。初三情况陡变,班里来了一位漂亮女生,让他感到了内心的震撼。这位女生成绩优异,第一次考试就全班第一。刘克峰对这位女孩一见钟情,爱慕日深,开始暗暗思考如何才能赢得她的芳心。他发现,女孩喜欢与勤奋好学的同学交往。有门!从此他一改往日的散漫,发奋苦读,各科成绩直线上升,数学尤甚,在各种竞赛中频频得奖。他的出色表现终于没有白费,最终,他赢得了女孩的芳心。
爱情攻略竟一箭双雕。刘克峰意外发现,他又爱上了一位“情人”,且与之不离不弃,经常半夜心血来潮,爬起来细细品味。这位“情人”便是数学。
1981年刘克峰如愿考入北大数学系。1985年,刘克峰考上了中科院数学所硕士生。那一年陈省身先生在南开大学数学所举办的暑期学校为他打开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全新的数学世界。
培养对数学的鉴赏力
第一次听陈省身的学术讲座,大师充满魅力的微笑磁石一样吸引着刘克峰。
陈省身为暑期班亲自指定教材——美国数学大师鲍特的《代数拓扑中的微分形式》。此书对刘克峰来说艰深难懂,犹如天书。好在他有毅力,有韧性,反复地思考阅读。渐渐地,刘克峰喜欢上了这本教材。这样的经历让刘克峰懂得,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最需要培养的是对数学的鉴赏力,知道什么是好的,有用的数学才是最重要的训练。
1986年7月一个炎热的夏日,刘克峰迷迷糊糊躺在家里的凉席上,脑子里却全是如何局部化的念头,这是一个困扰了他几个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迷糊的脑子里天目洞开,如蒙神示,他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脑子里兴奋地闪亮着那关键的一步——鲍特留数公式,就是问题的答案!那一刹那可以说是他研究生涯中最兴奋的一刻。那一刹那间的想
法让他写出平生的第一篇论文。
1987年1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正蜷于被窝的刘克峰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来人是中科院数学所分管研究生的副所长王启明。原来王启明一看到他的论文,就发现其新颖精妙之处,找上门来,对他说:“你的基础很好,应出国深造。”
1988年初,沉浸在新婚燕尔幸福中的刘克峰忽然接到快件寄来的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生申请表格,发信人竟是数学大师丘成桐!
王启明把刘克峰的论文寄给丘成桐。丘成桐一眼看中刘克峰是个可造之才,爱才之意顿生,遂将他收归门下。
他欣喜莫名,几疑身在梦中。
简洁漂亮的证明
1988年9月,刘克峰来到了哈佛,成为丘成桐的学生。
在哈佛,刘克峰见到了鲍特。当鲍特留数定理与哈佛校园里这个个子高高、腰板笔挺、走路说话不急不缓的鲍特合二为一时,刘克峰的激动可想而知。
鲍特一开始便喜欢上这个英俊聪慧又极富数学才华的中国小伙子。
物理与数学界的传奇人物威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一个著名的猜想——威腾刚性定理。鲍特和另一位数学家陶布什给出了一个证明,但这个证明非常烦琐,几乎没有数学家能看懂他们的证明。
年轻无畏的刘克峰想找一个新的方法精简鲍特的证明。几个月后,他给出了一个极其精妙的证明,完全理清了这个领域中的难点。但当时没人相信刘克峰的证明是对的。刘克峰每周与鲍特谈一次,来解释他的证明。终于,鲍特邀请刘克峰在研讨班上讲他的研究成果。
刘克峰成功了。他不但在对鲍特与陶布什刚刚证明的威腾刚性定理的理解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出了极其简洁的证明,还推导出几个全新的刚性与消灭定理,并发现了与其他数学分支意想不到的深刻联系。鲍特比他还兴奋,立刻飞到巴黎,在法国科学院演讲这个最新成果。
1993年,刘克峰博士毕业。此时,他在美国数学界已得到广泛认可,各大学纷纷邀请他去工作。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
1996年,在刘克峰即将驱车离开波士顿前往斯坦福大学任教时,导师丘成桐把刘克峰的兴趣吸引到另一个世界著名难题:镜猜想。
超弦理论是物理学家们为了完成爱因斯坦的梦想——大统一理论而提出的一套宏大的物理理论。1990年,英国物理学家Candelas等人在镜对称的物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五次Calabi-丘空间上有理曲线计数公式的猜测,被称为镜猜想。这个猜想在整个数学与物理学界
引起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数学物理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许多数学家都尝试过证明这个公式。这里最需要的数学工具恰好是刘克峰最熟悉的局部化技巧。
到斯坦福后,刘克峰开始加倍努力阅读文献。一年后的一天,当他注意到稳定映射模空间上的递归结构与局部化的密切联系时,一下子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上,刘克峰与丘成桐、连文豪一起发展了镜原理的数学理论,并作为这套强有力的理论的一个推论,给出了镜猜想的第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证明。他们的论文一经发布,就迅速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承认与热烈反响。
威腾猜想与镜猜想的攻克使刘克峰赢得了谷庚海默奖,该奖是颁发给取得重大成就的美国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的最高奖项之一。
1994年起,刘克峰主持承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科研课题,获得了斯隆奖、特曼奖等。此时的他已跻身世界一流数学家行列。
2000年,刘克峰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里是导师丘成桐证明卡拉比猜想的地方。一到这里,一个更惊人的世界难题马上进入了他的视野——马里诺-瓦发猜想。2003年,他与刘秋菊、周坚合作证明了这个超弦理论中提出的著名难题。这期间,他还与合作者一起作出了另外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用热核方法证明的威腾模空间体积猜想,与孙晓峰、丘成桐联手证明的丘成桐20多年前提出的关于几何度量等价的世界著名猜想等等。国际上用他们三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在证明中所引入的新度量:刘—孙—丘度量。
伯乐相中千里马
2008年,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被刘克峰及其博士生徐浩成功证明,这得到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这道难题已让不少同行苦思冥想了16年。
两天后,美国著名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与加拿大班福数学研究所曾经专门为此猜想举办了一周的研讨班,全世界40余名著名专家到会。
1992年,瑞典数学家法伯提出了关于曲线模空间万有环结构的系列猜想,过去十几年里,法伯猜想是曲线模空间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出现在许多重要著作和文献中,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学校的不少著名数学家都研究过这个问题。
而刘克峰和徐浩则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借助计算机,推导出相交数的新递归关系,并由此给出了法伯相交数猜想最为直接和简洁的完整证明。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徐浩曾几度考博落榜。刘克峰让他在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半工半读,并安排他住在数学中心的访问学者公寓。第三次考博,徐浩一门专业课没有上线,刘克峰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他。
事实证明,伯乐相对了这匹千里马:一年中,徐浩在刘克峰指导下完成了5篇高水平的
论文。哈佛大学数学系用最好的待遇聘用了徐浩。
刘克峰的另两位弟子有着与徐浩类似的境况。硕士生李逸考刘克峰博士生时有两门不及格。刘克峰认为他是可造之才,把他留在身边当秘书。此后,李逸的两篇论文经刘克峰推荐发表。但李逸再次考博依然落榜,哈佛大学就凭着刘克峰的推荐信和李逸的两篇论文将他录取。同样是刘克峰博士生的王捷痴迷数学,常常为解数学难题闭门数日,但考研时因两门不及格落榜。刘克峰也是破格将其录取。
丘成桐与刘克峰都认为,这3位学生都很有数学天分,都可能成为未来的数学大师。吴晗、钱鍾书、苏步青、臧克家等都有因偏科而考试不合格的经历,天才科学家霍金和纳什的某些缺陷被教育体制所包容,“只有偏执狂才能成为天才”。
实施“教授治系”
2003年到2009年,刘克峰在浙大同时兼任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和数学系主任二职,虽是第一次“当官”,但他采取“教授治系”的管理办法,按照国际惯例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行政管理上,刘克峰采取教授治系的方法,成立学术、人才、教学、后勤等委员会,让身处学术第一线的教授掌握办学自主权。在办公制度方面,他提倡将最新学术成果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办公,教授和学生在网上交流。同时,他还倡议取消硕士生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实行读书报告制度,以夯实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并消除硕士生为发表论文钻营造假等现象。
2005年,刘克峰在浙大创建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揽天下英才以育之,到各中学选拔人才。
刘克峰与许洪伟等同事一起用举办国际顶尖学术活动来吸引优秀的学者和学生。几年来,中心共举办了70多个大型学术活动,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大师来此交流和讲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几年时间,浙大数学学科扶摇直上,名列全国前茅。浙大数学系的招生排名跃居到全校前二名,一批研究生成长起来,成为各领域优秀的青年数学家。
丘成桐这样评价刘克峰的工作:“数学中心能在一年中举世瞩目,刘克峰领导有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向他致敬。”
数学家是全世界最好的职业
刘克峰说,数学家是全世界最好的职业。数学简单是因为它对错分明,没有近似值。数学就像是不离不弃的老朋友,一个人对数学的热爱与真诚总会得到回报,那就是美好与永恒的定理,还有稳定而快乐的生活。做数学家是很快乐的,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且衣食无忧。数学家对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贡献。从计算机、互联网,到生命科学、金融业,处处可见数学的踪影。
刘克峰说他想象不出一个更好的职业,能够象数学这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自
己的朋友谈论。爱因斯坦说,政治是暂时的,公式是永远的。
刘克峰曾说,上帝应该是个数学家,因为大自然规律的最终和最完美的表达一定是数学方程式。证明一个漂亮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往往感到非常的愉悦和满足。
二十几年来,数学帮助刘克峰实现了所有的梦想,它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数学家。”刘克峰如是说。
人物介绍:
刘克峰,1965年12月生,专业方向为微分几何、拓扑、数学物理。1985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1988年获中科院数学所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1993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C. Moore讲师。199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2000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副教授,2002年任教授。2003年任浙江大学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兼数学系主任、首批光彪讲座教授。
第五篇:余秋雨《借我一生》读后感
滨海镇中学 阮敏君
连着好几天的下午,坐在被窝里看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
其实对于余秋雨并不陌生,从读书起,他的名字就是如雷贯耳的响彻,只是作为当时的我,还无力去解读文字里的深邃,鲜少去拜读他的作品。稍有成长,心思也有了更多的旁枝,喜欢读书却也较少拿起书本真正的评赏。其实,赏这个字都极为吃力了,还大言不惭的说出评来,真是不禁为自己感到害臊。幸亏工作之后,大彻大悟,开始弥补自己的无知,开始走入知识的海洋。
一直以来,我不愿意说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文化两字,站的理论高度太耀眼,我承受不起,所以我只愿说我是个接受过教育的人。教育有的时候很神奇,它给予了你很多东西,并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老师对你的影响,同学对你的带动,以及你自身的后天接受推翻先前的价值体系。教育扩大了也是个小型社会,老师或好或差,身边的诱惑可能积极向上,也可能是恶魔对你的纠缠。值得庆幸的,我的老师基本都是值得颂扬的楷模,当然,这个评价是由于我自身的评价体系得出的,并不代表所有人的观点。
五年来,我重复着以前好老师们教给我的: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要尊师敬长、做人要诚实……诸如此类的话语,却让我惊讶的看到现在孩子们的“早熟”。接受信息的快速以及现实社会的某些负面,让我的大多数孩子们已经开始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屑一顾。这是现在的悲哀,还是历史的沉痛……思维总是会不经意间跨出脑海,当我们说出一些实话或者是想法,一不小心,别人就说你“犯了政治错误”,亏得不是某个时代,要不然,恐怕真是要活不下去了。天真的话往往就是实话,而实话往往不合大趋势。而说出口的话,总要基本符合“和谐社会”。
当我教育着孩子要“诚实”,于是诸如“碰瓷”的人出现了;当我教育着“要扶起摔倒的老人”,于是“扶起反被诬陷”出现了;当我教育着什么的同时,相反的那个就急急忙忙的出现,仿佛在和我进行接力赛,而我发现:往往赢还是它。教育开始倾塌……
其实,社会容不得细细的去研究,至少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走的路多了也就成了路,伤的多了也就成了“傻子”。作为班主任,我反复强调的还是要我的学生学会做人至上。因为我坚信:成绩不好也能生活,但倘若为人不端,天才也无用。
一直以来,我都认定上天为我铺成好的路,正是我现在在走的这条路。万分感激的是,上天对我很好,让我在每个时间段都遇到很多好人,而这些很多的好人,有些经过时间的筛选,最后真的成为了心底里最柔软的苍老,而有些,也真的只能是过客。生命里,有些事,很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我也愿意整天嘻嘻哈哈的做个没心没肺的快乐人儿。
我信奉上天为我安排的每件事情,也按部就班的沿着它给我规划好的每一步走着。亦如现在的每天下午:这么冷的天坐在被窝里看书。如果天没那么冷,我应该和朋友们在聚会。可是天气不仅冷,而且还下雨,于是聚会都被推迟到了开学之后。安静的心捧起书本,恰巧是《借我一生》。边读,边思考,手机也放边上,看到不懂的或不确定的立刻百度一下。就这么看着余老的书,想象着他走的每一步路,揣测着他的每一份心情。随着文字和目光的跳动,时而悲愤,时而心痛,时而紧张,最后涌起的是坦然。
余老的童年天真烂漫,但也肩负“使命”。相比较我的童年,余老的童年简直是快活,其实很多人的童年都是我羡慕的。改革开放十几年后的上海,让我的童年略显“可悲”。偶尔回家,奇怪家里人为啥要种那么多草,为什么走路不撑伞,很多为什么,相对的是上海的高楼大厦和紧跟国际潮流的一切。而落寞的就是,现在同事们兴高采烈地说着某花某草某物,而我什么都不知道。弥补给我的,就是现在的孩子,也几乎没有童年可言。
余老经历的某段岁月,可以说是我在书本上经常看到的岁月,可是细细的深究起来,又是完全陌生的岁月。我本多情,泪水原本就容易被一些正义惹出来,现在已坚强许多,只会在眼眶里打转。那些岁月,幸亏我没有经历过,以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本无法借我一生受这些忐忑、猜忌、恐慌以及欲加之罪。《借我一生》,我想余老的一生倘若愿意借给我过,我也是断然不要的。尊敬与崇仰要经历那么悲痛的岁月,我觉得我熬不过,终究只是个小市民心态,更何况,谁也无法借谁一生,谁也无法使人生重来,所以能做的,只是活好当下。不想过多的去描述,历史永远是每个人心中道德价值的私人认定。而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总是希望学生可以客观的、理性的去评价一段历史,一段战争,甚至是一个国家、民族。所以,老子的话,我希望铭记在心。也希望我们不要以一段历史或者某些人的历史就把这一切都强行的打上“好”或“不好”的印记。历史的作用我觉得更多的是借鉴和反思而非仇恨,要不然文明就太可悲了。
余老的后半段人生是我极其羡慕的。想做就做、当机立断,并以他长时间的人品立足于民,深得人心。坦然的心态和勇敢的心,不到那个年纪的故事男人是不会拥有的。而一个有故事的男人大多是经历了灾难、委屈等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痛苦。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同理,汝非其,焉知其之痛。快乐也好,痛苦也罢,不是当事人,都不会有深刻的体会。
历史的长河中,从来不乏能人和才人,于乱世淡定,于和平勇敢。时间是把杀猪刀,但同时它也是炼金石。
记得2005年巴金先生去世的时候,豌豆的伤感,我想对于真文人的去世,世界都是要叹口气的。于余老,看过那么多书、游历过那么多地方,这两样是最让我羡慕的,也是我此生的追求。
幸得中国有余秋雨!幸得中国有真文人!
于2016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