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精选)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精选)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第一篇: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张 颖郑洪涛【摘 要】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根据COSO 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本文基于内部控。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第一篇: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张 颖郑洪涛

【摘 要】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根据COSO 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管理的集权化程度、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是影响内部控制合规目标、报目标、经营目标有效性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性还受到内审机构运行效率和股权集中度因素的影响。而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受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两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性 影响因素 调查问卷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开创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新纪元。仿效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奥法案》),《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因此,内部

控制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实务界以及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现状如何?内部控制有效性取决于哪些因素?已有的文献大多为规范性研究,而现有的少量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局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缺乏对内部控制总体的考察。本文主要探讨分析:(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在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四个方面的有效性;(2)法人治理结构、发展阶段、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四类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实现合规性目标、

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影响。本文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总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1992 年COSO 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于1994 年修订)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为获取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2004 年COSO 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 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转向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的目标体系方面,ERM 框架在原有三个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指出战略目标与企业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我国《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由以上内部控制的定义可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源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定义如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对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内部控制为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越高,内部控制就越有效;反之,则无效。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比较有限。从国外来看,萨奥法案颁布之后,美国学者开始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他们以企业是否按照SEC 要求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materialweakness)作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标准。从国内来看,仅有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以及郑

石桥等(2009)开展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能笼统地加以评价,应该分别从内部控制对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四个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进行度量。本文借鉴SEC 的规定,从内部控制目标出发,提出合规目标内部控制、报告目标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战略目标内部控制①。本文的研究属于探索研究(exploratory study),国内外较少有成熟的问卷设计可供借鉴。Michael(1988)认为李氏(Likertscaling)计量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调查时,采用五级量表制进行问卷调查②。借鉴Michael 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李克特五级制量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度量。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研究发现,法人治理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以我国116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年终股东大会出席率、管理层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念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和董事会监事会会议频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管理层风

险偏好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U 型关系;实际控制人为国有股东公司的企业,其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于其他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规模的扩大、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管理层对员工胜任能力的重视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显著加大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可能性,并且显著减低采取报告的可靠性。Doyle 等

(2006)选取779 家按照萨奥法案要求披露实质性漏洞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比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披露实质性漏洞的可能性越小。Krishnan(2005)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高,拥有会计专业知识的委员越多,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低。

法人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最高层。企业治理控制直接影响下层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的效果。良好的企业治理控制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法人治理结构包括很多方面,本文选择比较重要的三个因素: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具有倒U 型关系。

H1b:当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控股公司时,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显著高于其他公司。 H1c: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越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高。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Maijoor(2000)指出,企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选择。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成长发展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企业面临不同的外部竞争环境,具备不同的内部条件,因而会设定不同的经营目

标,在经营管理重点上也有所不同。Doyle 等(2006)研究发现,年轻的企业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的概率更高。郑石桥等(2009)也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更加重视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的建设。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当企业处在成熟期时,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Ge 和McVay(2005)发现,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与公司规模负相关。Doyle 等(2006)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多存在于规模小的公司;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尤其如此。朱荣恩等(2004)等通过对152 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内部会计控制效果要显著好于规模较小的企业。

笔者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水平。这是因为:首先,规模大的企业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维护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其次,任何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由于内部控制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在公司内推

广和复制,大规模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而小企业往往因为内控实施成本过高不得不放弃内控的应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对于规模大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企业文化为组织内部人们提供了一组规则和标准,规定了应该采取和不应该采取的行为。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即对待风险的理念和处理方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管理层持有错误的经营理念,并将其付之行动,那么无论企业制定多么严格的内部控制规范,都无济于事。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研究发现,管理层诚信和职业道德与企业内部控制显著正相关。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建立良好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Ge 和McVay(2005)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盈利能力负相关。Doyle 等(2006)的经验分析表明,存在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公司往往财务状况不佳;尤其是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多存在于财务状况差的公司。Franklin(2007)的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实质

性漏洞的公司往往累计盈利能力较低,负债程度较高。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具有良好财务状况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三、研究设计和检验结果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决定因素展开分析。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调查。根据ERM 框架界定的内部控制四个目标,分别对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战略目标的达成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关于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审计机构的有效性、发展阶段、企业规模、企业文化和财务状况的调查。对于股权集中度,本文以第一大股东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差额进行表示。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包括国有控股、民营控股、外资控股和其他,本文将其设置为虚拟变量。企业发展阶段包括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设置为虚拟变量。财务状况选取投资收益率(ROE)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审计机构的有效性与企业文化采用李克特5 级制量表。5 表示审计机构工作非常有效或企业文化非常重视风险,1 表示审计机构无效、形同虚设或企业文化非常漠视风险,2 至4 位于它们之间。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 所示。

第二篇:谷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谷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谷歌简介: Google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

在原创办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退下后,Novell公司的前任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E. Schmidt)博士,成为了Google公司的行政总裁。Google[1]成立的第一步始于 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在线搜索引擎,然后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Google 目前被公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用户可以在瞬间得到相关的搜索结果。

1.内部人员状况.

谷歌招聘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并鼓励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推崇勤奋的工作、愉悦的工作环境、以及背景各异的人才相互碰撞激荡出的创造力. Google 的成员中有奥林匹克运动员和猜字冠军,有专业厨师和独立电影制片人。在IT人士心目中,搜索引擎巨头Google无疑最佳的就业场所。

我们聘用员工的准则非常包容,注重能力胜于经验。我们在全球各地均设有办事处,Google 员工使用的语言高达数十种,从土耳其语到泰卢固语,包罗甚广。这样形成的团队反映了 Google 为全球用户服务的理念。

2.实力与规模

谷歌是世界搜索之王.市值接近2000亿美元,排在世界公司前五位,品牌价值以1000亿美元居榜首.年收入235.6亿美元,净收入高达65亿美元,技术非常先进,英才济济.

3. 内部组织结构

谷歌的IT是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公司没有CIO或首席技术官,但他拥有一大群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4. 企业文化

尽管自 1998 年创立以来,Google 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但我们仍坚持营造一种小公司的氛围。午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公司的餐厅随意就座用餐,与各个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愉快地畅谈。Google 秉承一贯的创新理念,而这有

赖于每位员工都能够毫无顾忌地交流想法和观点。这就意味着每个员工都是功不可没的贡献者,而且每个人都要在公司身兼数职。由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对于 Google 的成功同等重要,因此在周五例会 (TGIF) 上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向拉里或塞吉提出尖锐的问题,在排球场上也会毫不犹豫地战胜公司高管。工作之余,Google 员工会投身于各种趣味活动中,比如自行车越野、品酒、飞行以及飞盘游戏等。

Google 的总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Googleplex,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虽然各地的办事处不尽相同,但这些工作场所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点: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壁画到苏黎世的滑雪缆车,每个办事处里面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本土特色与个性。

往返会场的自行车或踏板车、小狗、熔岩灯、按摩椅、巨大的充气气球。

Google 员工都是多人共用一个工作区隔断或工作间,公司里面几乎没有单人办公室。

Google 为每位员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供他们随时随地进行编程、收发邮件或记录突如其来的灵感。

桌上足球、台球桌、排球场、各式各样的视频游戏、钢琴、乒乓球桌,还有健身房(提供瑜伽和舞蹈训练)。

Google 公司内部有员工自发形成的各种组织,比如冥想班、电影俱乐部、品酒一族,以及莎莎舞俱乐部等。

公司设有各种风味的餐厅,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到营养的午餐和晚餐。

各楼层的茶水间摆放了各种零食和饮料,可让 Google 员工一整天都保持精力充沛。

第三篇:平煤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国内外“会计丑闻”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贪污、腐败案件的频繁出现,人们逐渐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作为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作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内部控制环境也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平煤集团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组织结构;企业文化

一、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是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98年3月10日体改生(1998)29号文《关于同意设立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的批准,以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煤集团”)为重组主体,联合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原(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平禹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朝川矿、平顶山制革厂及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平顶山选煤设计研究院发起设立,并于1998年3月17日经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08年6月30日止,本公司共拥有一矿、四矿、五矿、六矿、八矿、十矿、十一矿、十二矿、十三矿、朝川矿、八矿选煤厂、田庄选煤厂及七星洗煤厂(以下总称“十矿三厂”),以及子公司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宝煤业”)、平顶山天安煤业香山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山矿公司”)。

本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煤炭开采(限矿井凭证)、煤炭洗选及深加工(凭证)、煤炭销售;公路运输;机械设备制造及修理;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矿用物资、橡胶制品的销售(以上范围凡需审批的,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已获批准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中部,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运输十分便利。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与一些具有良好的付款能力和市场信誉的大型企业签订了中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主要客户为中南、华东的发电、钢铁、化工和建材行业等大型生产企业。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生产经营稳健,安全状况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盈利水平逐年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目前已成为上证180、沪深300和中证100指数样本股,并位列2006年中证上市公司百强之列。公司下属的田庄选煤厂和八矿选煤厂通过了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丰富的煤炭储量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战略资源。公司奉行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坚持质量为本,信誉第一,遵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营原则,愿与各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二、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1 股权结构集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做为最大股东,股份比例为57.127%,而且平顶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是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董事长陈建生,副董事长梁铁山现任平煤集团董事长、副董事长。这样使得公司一股独大,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中国国有企业因其特有的生长机制,自建立伊始就带有浓厚的体制特征。在放权让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没有健全相应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因而造成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失灵,这是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2 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层层制约的治理机制,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各层级的工作职责。

董事长的选举有股东大会决定,股东大会由第一股东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制,股东大会的职能无法有效实施,且公司董事长也是第一股东的董事长,所以说,董事会中董事的选择也受第一股东控制。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独立董事的提名、选举和更换: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独立董事的提名人在提名前应当征得被提名人的同意。提名人应当充分了解被提名人职业、学历、职称、详细的工作经历、全部兼职等情况,并对其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和独立性发表意见,被提名人应当就其本人与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影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发表公开声明。在选举独立董事的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司董事会应当按照规定公布上述内容。公司独立董事由股东大会决定,而股东大会由于第一大股东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也就是说独立董事的任免受第一大股东的控制,独立董事很难保持独立。

与真正市场化的企业相比,目前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

3 监事会监督不力。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有效样本公司的监事会副主席和其他监事也是从企业内部选任的;此外,监事会成员多为改工干部和劳动模范,其工资和职位基本上都由管理层决定,因而其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因此,许多公司的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都由管理层决定,监事会很难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

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的监督事会主席,也是来自于其第一大股东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处于董事会权力控制下,也就是说监事会很难保持独立性,监事会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监事会监督不力的问题,既有法律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监事会自身的原因。首先,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监事人选由大股东控制,而来自公司内部的监事,其工资、职位等由管理层决定。其次,监事会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机构,其地位受制于董事会和经理,其行动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其素质难以适应公司监管的要求,根本达不到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

4 内部控制电算化建设尚不完善。为了保证天安公司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行为,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和确保会计电算化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该公司特制定了《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试行)。

公司专门设置电算化主管岗位,在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中分别对主管、软件操作、审核、管理及系统维护、档案资料保管等设置了专门的职位,这在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避免对岗位设置时对不相

容职务的分离考虑不周全,导致一部分人员兼任多职,为其舞弊提供机会。在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也做了细致规定,使数据的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时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管理也做了明确规定,在档案管理上也做了细致了规定,有效保障档案的安全。

但是,在电算化管理办法中未能对电算化系统开放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这不利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与改进和会计软件修改、升级和维护。本管理办法中也没有规定在电算化系统中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这对电算化系统是否有效运行存在一定隐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可以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可以审查计算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等等。

5 内部审计有待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和《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违反财经纪律处罚的暂行规定》。公司设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制度,但是内部审计却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停留在原始的会计复核、稽查的功能上,使内部审计简单地与“纠错查弊”划等号;另一方面就是内部审计严重的受企业经营者的控制,独立性严重丧失。

6 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员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本科以上员工仅占2.41%。培训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提供员工个人发展的机会,公司已经设立员工培训制度,但是没有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只是简单的资金资助,这不利于员工受到持续有效的培训。很多企业领导认为自己非常重视培训,对培训投入也不少,但效果却不好,其原因是这些企业只是狭隘地理解培训,不把培训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和实施,没有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

7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机构内部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这一过程。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有条文性质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质量方针,但是这些对于员工来讲只是一句句响亮的口号,并没有深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因此,目前该公司的内控文化并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

三、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1 优化股权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一是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二是完善董事会人选的选举和产生制度,三是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核心地位,四是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2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组织结构设计。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其整体目标,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则在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构建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以及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组织结构既不能简单到管理当局无法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各项活动,也不能复杂到阻碍业务的正常运行,以及必要的流通。良好的组织结构必须以执行工作计划为使命,并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管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

3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一是转变观念,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二是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三是重视制度创新;四是重视如何更加有效的留住人才;五是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六是健全对员工和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七是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制度。

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当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加以解决,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职能部门,首当其冲地成为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力量。

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经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诸方面变得更加柔性化,控制和管理一样,更多的成为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科学。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一切控制都要围绕这一点进行。同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对变化作出敏捷迅速的反应。这都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管理层次,进行分散决策,丰富工作内容,留给员工更多的自主空间。书面的政策文件的影响越来越微弱,企业应该通过主动建立和加强良性的控制环境,引导、激励人们正确地履行责任,实现企业的目标,将外来的压力变成人们内生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成立较晚但发展迅速的企业,在当代这个飞速发展时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案例分析,不能充分代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发展现状。本文提供数据尽可能是最新的,但由于资料搜集的不足,一些数据并不是当年数据,这也是该文的不足。本文虽然提出一些建议,但这些建议许多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力度不够。

第四篇:请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有哪些怎么样认识企业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统计因素:年龄、性别、家庭生命周期、教育状况、收入水平和民族。

2.经济环境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 (生产)、国民生产总值GNP (收入)、可支配收入。

3.竞争环境因素:产品形式竞争品牌

品类竞争产品或服务

属类竞争可替代品

预算竞争争夺可支配部分

4.政治法律因素:去适应

5.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社会文化、价值观

6.科技因素

这些因素多半是企业无法控制的。

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1.市场:存在需求的人或企业

购买力

购买行为

2.供应商

3.营销中间机构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财务:负债系数、偿债能力、利润率、股东投资回报率、融资能力

2.人员:管理经验和专门知识、教育和培训水平、人员流动率、动机和态度、人员技能、创造性和企业家资质、管理层和工会的关系、领导技能

3.研究、开发及设计:预算、创新的成功、新产品创意率、设计的专门知识、技术的专门知识

4.工程和生产: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序、工厂厂龄和特征、灵活性、生产的单位成本、采购和供应

5.营销:市场份额和地位、品牌名称、市场研究和信息系统、营销组合要素、预测和计划系统、客户导向与员工态度、企业形象

第五篇:浅析企业内部和谐的一般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和谐包括企业内部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而影响企业内部和谐的一般因素主要有管理者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激励机制是否合理、上下级关系是否和谐、员工是否认同企业价值。

论文关键词:企业 和谐 影响因素

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企业和谐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当前,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因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企业关停并转等引发的劳动争议案甚至群体事件不断发生,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还不相适应。本文认为影响企业内部和谐的因素主要有管理者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激励机制是否合理、上下级关系是否和谐、员工是否认同企业价值。

一、是否坚持以人为本

传统的“以人为本”强调“依靠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把“依靠人”和“为了人”有机结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一论述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社会权益和发展机会与权利。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各项权益,促进员工全面自由发展。但一些企业对“以人为本”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模糊的理解。一是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我为本”,最终导致个人本位主义、唯我主义和利己主义,成为一切以“我”为中心,只讲个人利益,不讲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哲学。这种观念体现在“官”身上,就是“以官为本”,最终演化成以权谋私、争名夺利的权力腐败。二是片面强调“以人为依靠”而忽视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把手段当目的,最终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人本观念上。三是认为“以人为本”只是“为了人”,而没有看到“依靠人”,最终必然导致享乐主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其实质是“以我为本”的变形。

二、激励机制是否合理

需要是人的本性,“人是需要的动物”。概括地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层面的需要和精神层面的需要。有效激励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科学判断不同条件下的人性假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薪酬制度、用人制度

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主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员工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心理需要日趋多元化。企业所采取的传统激励方法已经不能再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热情。

从物质激励层面看,导致我国企业员工忠诚度和敬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分配制度不够合理。一方面,由于一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规范,存在“暗箱操作”,员工工资与绩效脱钩,对企业高管人员实行年薪制或模拟年薪制,其收入是普遍一线基层员工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员工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公平感挫伤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收入相对较低企业的员工感到心里不平衡。

从精神激励层面看,影响企业员工归离的因素有三:一是在在职务晋升上没能真正按德、能、勤、绩的标准公开选聘,使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种“任人唯亲”现象影响了人才的敬业精神。二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制度不够健全。比如,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很多企业员工在某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一生只操作一台机器,或只和螺丝钉打交道。有些领导认为,工人的任务就是干活,知识多了也没用,很少给工人学习提高的机会。又比如,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轻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培养高级管理人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很重视,为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各种学历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对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却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现象。还有,缺乏培养人、发展人的激励机制。由于近年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一些企业领导担心自己培养出来的员工“跳槽”,替人“做嫁衣”,因而不愿花代价培养员工。一些员工则认为,自己花精力学习提高后,也得不到重用,“机会成本”难以挽回,因而学习动力不足。

三、上下级关系是否和谐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建立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企业领导与员工关系是否和谐,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是否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否让员工参与管理,是否保障员工各项权益。

近年来因工资、福利待遇或改制破产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各地劳动争议案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存在着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一些私企雇主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惜牺牲员工的经济利益,如克扣工资、“打白条”等,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而故意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置员工人身安全于不顾。雇主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利益对立关系甚至使员工怀有敌对情绪。在国有企业中,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虽然不像一些私企中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那样对立,但还是普遍存在着关系不够和谐或根本不和谐的现象。

国有企业中领导与员工关系不够和谐,有来自领导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员工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来自领导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企业领导的“官本位”使员工对领导不满意。“官本位”意味着贵贱、地位和名誉,必然使领导者脱离群众,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筑起了一道的隔离墙,阻碍了上下沟通。二是一些企业领导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使员工反感。一些企业领导把管理等同于管制,简单地采取强制的方法,苛刻地要求工人服从,动辄以“愿干就好好干,不干走人”等语言相威胁。而对员工的情感、尊严、幸福等却不当回事,根本没有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三是管理作风不民主。不少实行公司制的国有企业,相应的设立了

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同时党委会、工会、职代会照常运行。在“新三会”与“老三会”中,“一人多任”、“一把手说了算”等问题比较严重,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四是一些企业职工安全得不到保障。这里的安全主要指职业安全和工作安全。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中大量裁减人员,致使大批工人丢掉饭碗,在岗职工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恐慌、焦虑。在工作安全方面,一些企业一味追求高额利润、忽视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不愿在劳动保护的设施方面投入资金,缺乏安全生产的条件,致使工伤工亡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工矿企业旷难不断,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和谐。

四、员工是否认同企业价值

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认同感是指员工在理解、认可、接受企业精神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主体性感受。它不仅取决于员工与企业之间是否结成“利益共同体”,还取决于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同化程度。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需要,还要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形成员工认可赞同的共同价值观。影响企业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因素多种多样,有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工资待遇、安全保障、人际关系、晋升制度、参与程度等,其中,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是影响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基本因素。在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企业纷纷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在强化员工对企业认同感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各种缺陷,其不切实际的“企业精神”、“行为规范”不被员工所认同,也就不可能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一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误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把主要精力放在请名人谱写厂歌、兴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请文化咨询公司设计“企业文化”等方面,做表面文章。二是简单模仿,千篇一律。不少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只是从他人那里“借来”一些好听的词句拼凑而成,诸如“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求实创新”,“艰苦奋斗、报效祖国”,“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等空洞口号。三是盲目崇拜,“东施效颦”。一些企业派人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考察学习归来后,不顾本企业实情,将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全盘硬搬,结果中看不中用。

总之,促进企业内部和谐,不仅要构筑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供物质保障,更要注重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关系,把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