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在充满活力和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求。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目前执行的会计制度目前执行的会计制度目前执行的会计制度企业目前执行的会计制度简述
现阶段企业都执行哪些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都是哪年颁布实施的?答:
1、《企业会计准则》(2006)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于2006年2月25日颁布,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2、《小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4]2号)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2004年1月1日起执行。
3、《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0]25号)于2000年2月29日颁布,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16项具体准则不是在同一年发布的,由财政部分别发布。如《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于1998年6月24日发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于2001年11月9日公布,2002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于2001年1月18日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财政部门对企业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已做规定。企业应接合所在地财政部门的规定确定能否执行该制度。比如《深圳市财政局关于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深财会[2007]89号)规定,大中型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38项具体准则,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或者38项具体准则。也就是说,不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篇:公司管理制度实施的执行力
公司管理如何提高执行力?
一、 管理宗旨:以最少的投资、最少的成本,科学的、合法的、切合实际的方式,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变落后为领先,创造最大的效益、最大的利润。
二、 管理的层次及组织机构:公司实行高管到中层,然后从中层再到普通员工的垂直管理模式。每一个员工,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在工作和业务处理活动中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按层次、按程序、按规定、逐级办理,禁止违规、越级办理。
三、 管理措施:
(1) 公司管理实行逐级分层垂直管理模式。从上到下:实行老总到中层,然后从中层再到普通员工;从下到上:实行普通员工到中层,然后从中层再到老总。在工作中,老总就是老总、中层就是中层、普通员工就是普通员工,各自职责分明,等级森严。大家彼此要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身份,下级必须服从和尊重上级。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是工作中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管理和安排。否则给予犯规者严厉的经济或行政处罚,不能适应公司的管理要求的员工,公司予以待岗或辞退。
(2) 大力树立上级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加强实际工作的执行力。在工作中“官大一级压死人”。下级必须对上级在工作中绝对服从,只有这样,仿佛军队打仗一样,才能拥有充足的执行力。在工作执行中,上级永远是对的。只有这样,上级的工作安排才会不折不扣地得到下级的执行。在工作执行过程,下级对上级有意见、有疑问、有不同看法时,可以保留,可以沟通交流,甚至可以越级申诉,但是在此过程中上级安排的工作仍然必须不折不扣地得到下级的执行,除非安排此项工作的上级对下级发出停止、暂停、延期或调整的指令。因为只有这样,一项工作从上到下,才会不折不扣地得到逐级落实、圆满完成。
(3) 公司员工从上而下实行逐级问责制。每个员工从公司领取薪水,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的。如果某一项工作没做好、没做完,那么,执行该项工作的普通员工有义务向他的直接主管汇报和说明具体情况和原因;则由主管领导予以协调解决,主管领导解决不了的,由主管领导上报老总,说明具体情况和
原因。如果汇报的情况主管经理置之不理或拖沓不予处理,普通员工有权向总经理反映情况。
(4) 公司员工从上而下实行逐级限期完成制。相关工作,先由老总给
部门主管限期完成,到期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完成布置的工作,则处罚相关部门主管。同样,部门主管把相关工作分解安排给普通员工限期完成,到期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完成布置的工作,则处罚相关普通员工。如果老总把工作安排给部门主管,部门主管把相关工作没有分解安排给普通员工限期完成,则处罚部门主管,不处罚普通员工。如果部门主管把相关工作分解安排给普通员工限期完成,到期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完成布置的工作,则处罚相关普通员工,不处罚部门主管。
(5) 公司员工从上而下实行工作管理及工资待遇逐级岗位责任
制。任何一个员工任职于某一个工作岗位,那么他就行使该岗位的权力、承担该岗位的责任、享受该岗位的工资待遇。如果换岗,则根据新岗位行使新岗位的权力、承担新岗位的责任、享受新岗位的工资待遇,不再享受换岗前原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公司不实行论资排辈。
四、 管理重点:
公司员工要做到:“三个归零”。
一、心态归零:不论自己以前职位多高、权力多大、能力多强,那些都已经属于过去,我们把它归零。我们要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从现在开始,从零开始,从现在的工作岗位重新开始。
二、贡献归零:不论自己以前对公司有多大贡献、有多大付出、有多大成绩,那些都已经属于过去,我们把它归零。我们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从零开始,把现在的工作做好。
三、过失归零:不论自己以前对公司造成多大损失、有多大失误、有多大过错,那些都已经属于过去,我们把它归零。放下思想包袱,从现在开始,从零开始,把现在的工作做合格。
第三篇:提高农村小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农村小学如何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流浪人
摘要:管理制度,是一个单位、集体、社团、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而有了制度就必须执行,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原则。汪中求同志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前言中说到: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当前,存在一种倾向,各行各业都注重建立制度,讲要求,作规定,下文件,颁布新的政策法规,但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却大大不够。就拿我国的农村小学来说,其分布面广,办学规模较小,各方面条件比较落后,学校的发展较缓慢,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自然而然落后,而对制度的执行力更是落后。
关键词:管理制度、社会、发展
现就农村小学如何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谈几点认识:
一、构建好的制度。大家都知道,在好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坏人可以做好事,在坏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好人可以做坏事。这就证明首先把制度制定好,是制度有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好的制度如何制定,关键是抓住制度的几大特征。一是理性,包括制度出台有没有现实性、有没有科学依据、与相关的制度是否符合等。针对农村小学,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校情、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切实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不然制度多了反而就成了“制度阻塞”。比如说,学校教研工作制度,如果一味照搬城镇学校的做法,在教师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再加大工作负担,这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让教师讨厌教研活动。而是应根据校情,根据教师特点,有选择性的开展,并且方式要多样,不要老搞“一言堂”的校长主任专讲,教师不参与的教研活动。二是约束程度。对制度的约束对象必需明确,约束范围也应该慎重考虑。不能用制度来凌驾于教师之上,把教师看成“囚犯”,凡事必须遵从校长。比如教师生活方面,只要一个大概的要求,以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教师的一些生活,而不能用制度强制教师。让教师在校有制度可依,在校外有自由空间。三是标准问题。标准要符合实际,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行为,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比如工作量,工作考核评价等方面[1]。四是制度透明度。对制度的时间、地点、目的、背景和环境进行明确,如何执行,产生的结果等方面都要跟教师明确化,不能针对个人,只能是从学校整体发展而言,对事建制。五是情感投入。制度原本是生硬的条条框框,但要遵循人本精神,体现制度对人的情感、公平、关怀。
二、明确制度执行的责、权、利。责是从执行的心态来讲,权是从执行的动力来讲,利是从执行的效果来讲。责、权、利是否明晰对执行力的影响较大,当制度执行的责权利不明确时,往往出现执行结果与执行人应该获得利益和应该付出的成本没有直接关联,好坏一个样,制度实际上没有执行力,三者均衡才会发挥出成效,推动制度的执行。不同层次的执行者所拥有的权力、利益,应与其相应承担的责任密切相关。校长要放权,对制度的执行要分级负责,不能大事小事校长一人管,对中层干部给予信任,对他们领导的工作,让他们有权可用,有责任可担,要充分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这样在制度的执行上首先领导班子的团结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和制度执行的战斗力。
三、处理好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关于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原则性是首要、主要的。制度执行的原则性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强化制度执行的原则性:一是要突出“违制无小事”的观念,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促进按制办事。二是要严惩先犯者,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对初始违制者,调整现行的惩处惯例,不从轻,至少要从中等程度甚至从重惩处。三是要及时修订制度。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及时、善于发现那些专挑制度漏洞的教师,切不可使检查成为例行公事,敷衍塞责。对于一些制度不健全之处,应及时弥补原来规定之不足,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而制度执行的灵活性是指在不违背制度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变通”某些具体实施措施。受事物发展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制度必然有一个完善过程,执行过程也需应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度执行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度执行的灵活性表面上是对制度的不作为或弱作为,但实质上是动态地对制度的维护,异曲同工,与原则性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
四、防止制度执行的干扰。谋求制度外的待遇和利益,必然导致对制度执行的干扰。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人就专门干扰制度的执行,特别是在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比如年度考核,绩效工资等。为防止制度执行的干扰,学校校长首先要带头执行制度。应该让教师明白,这制度不是校长整治大家的,而是用它来约束所有教职工的,包括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领导不能高居制度之上,对已自由主义,对人马列主义。领导带头执行,是最好的执行榜样。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公正,不能让教师失信于校长。要尽可能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制度执行也是一样,制度执行对问题的解决可能有很好的正面效应,但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要想制度较好地执行下去,就要把制度执行的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下来。
五、营造制度执行氛围。制度执行必须仰赖制度氛围的力量。营造制度执行氛围其核心就是要营造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氛围。要通过制度的执行培养进取健康的精神[2]。要树立执行的信誉:有令必行,奖惩分明。强调执行信誉,突出制度的严肃性,有效推动制度执行。要通过制度的执行培养团队精神。制度的最终执行,需要全体人员共同遵守,否则就会形同虚设。也就是说制度执行“一个都不能少”。要通过制度执行提高有效激励。对遵守制度者的各种利益、待遇,应及时兑现,并给予更多个人发展进步的机会。
六、校长不但要关心学校制度的执行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关心教师的生活。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关心工作自然是核心,但为了让教师更积极有效的工作,以朋友的身份和教师促膝长谈,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个人发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教师发挥其特长[3]。这不仅是对制度执行的一个丰富,更让制度执行起来温馨和谐。因为教师向着制度,对校长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对工作自然也就认真负责了。比如生活中某教师有困难,校长都应在政策允许、学校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只有关心教师的生活,教师们才能和校长贴近,工作才能更加卖力肯干。这表面上看与制度执行没有关系,但认真想想,它还是有着潜在的牵连。
总之制度执行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也暗示着校长管理的成败。所以我觉得建立各种制度是人人都能做的事,但要把最简单的制度完好的执行,那就是摆在校长面前的难题了。不过我相信,只要制度是健康向上的,是为着发展而制的,是保护教师根本利益的,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就一定能创造学校发展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勇 龚孝华编著:《新课程的评价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叶立群主编:《小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
第四篇: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7-000-02
摘 要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是国企管理工作的痼疾,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对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识别,提出了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规章制度 执行力
一、前言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为维护日常运营所制订的各类管理办法、条例等的统称,是用正式的文本形式规定的企业日常运营业务活动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规章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员工工作的基本依据。然而,要想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好处,企业首先要确保规章制度能够被有效地贯彻执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执行力,不能够有效落地。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已成为一些企业的痼疾,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以质量管理工作为例,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总跳不出周期性质量问题爆发的怪圈,周期性地重复着“质量问题集中爆发质量整顿质量形势平稳质量形势恶化质量问题集中爆发”。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执行力出了问题,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倘若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能有效落实,企业何谈执行力,何谈发展?因此,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应先从规章制度的执行抓起。
二、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四个层面,一是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二是执行方面存在问题,三是监督管不到位,四是企业文化有缺陷。
(一)制度层面
制度不合理或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个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企业实际脱节,更新修订不及时,执行过程过于繁琐,不便于操作;二是规章制度缺少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各规章制度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界面不清甚至相互矛盾;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不够严谨和严肃,一些要求频繁更改,让员工无所适从。
(二)执行层面
执行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没有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各级领导对规章制度未能做到常抓不懈,虎头蛇尾,未能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二是对规章制度的培训宣贯不到位,导致员工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到位,进而执行不到位;三是企业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的自主协调机制不完善,缺少主动的横向协调,不利于规章制度的执行。
(一三)监督管理层面
监督管理层面的主要问题是监督管理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建立监督、反馈、考核机制;二是监督方法欠妥,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奖惩不透明,不公平,不公开;三是对于发现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未能举一反三,查找深层次原因并持续改进和完善规章制度。
(四)企业文化层面
未形成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中缺乏强的执行力意识,必然导致员工漠视和纵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行为。良好的执行力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也有助于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为了保证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监督考核和执行力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制订对策。
(一)有章可循,保证规章制度制订的科学性
规章制度自身的科学、完善和适宜,是其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如果制度本身有缺陷,必将影响其执行效果。在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须重点关注下几点:一是科学合理规划规章制度框架,确保规章制度系统全面,覆盖各管理要素,界面清楚,接口匹配,职责明确。二是保证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修订。规章制度的制订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合理可行,从而避免频繁修订,保持相对稳定。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做到严肃严谨。规章制度应避免要求过高,以免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或者执行过程繁琐,增加成本;同时,不能脱离实际,条款应描述准确,不能过宽,否则起不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只有做到上述三点,才能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为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
(二)有章必循,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做事按规章”,是保证规章制度落地的核心。首先,要大力提升企业领导层的执行力。企业领导层决定着企业的执行力,中层领导决定着部门的执行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自身需保证良好的执行力,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任何领导不得凌驾于制度之上,杜绝朝令夕改和违章指挥,且不钻规章制度的空子。在享受规章制度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应接受个别情况下因规章制度损失的效率。其次,要精心培育员工队伍执行力。加强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力度,确保员工理解到位,避免无知性违章;同时,转变员工观念,提升员工能力,使其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避免习惯性违章。最后,要加强业务部门间自主协调机制建设,强化业务职能部门之间主动横向协调意识和能力,确保规章制度在没有高层领导介入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执行,相关机制良好地运转。
(三)违章必究,确保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违章必究,加大违章的成本和代价,是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手段。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差。要使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就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考核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增加规章制度执行的透明度。明确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罚标准和要求,形成制度,严格执行。对于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规章制度执行方面问题的,公开给予奖励;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根据具体情况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和通报。二是确定规章制度执行力推进的责任部门,设置专人检查和评价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章制度执行力方面的问题;三是要建立反馈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和通报,加强收集对规章制度的修订意见,借用质量管理“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原理,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开展举一反三,制订改进措施,整改闭环,检查效果,持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其适宜性,提升其可执行性。
(四)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的。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最终促使员工产生行为自觉,员工的行为自觉便形成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使其与企业的利益相一致,进而提升执行力,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力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文化建设与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企业文化作为最强有力的支撑,才能确保规章制度得到长久、持续、有效的执行,且执行过程永不走样。因此,培育执行力文化是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企业的宏伟蓝图实现的前提,是每个员工将每项工作按规章制度的要求执行到位!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建设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并适时调整和修订;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发挥领导作用,加大培训和奖惩力度,培养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提升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篇:如何提升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一、 建设优秀的执行文化:优秀的企业执行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最大化。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髓就是管理的人性化,每一位员工都得到最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尊重员工,重视员工,创建和谐的工作气氛,企业能够建立得到员工广泛认同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能够为员工建立符合员工利益并能够实现的价值远景,使员工能够发自内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企业的团队力最大化,整体执行力最大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企业必须以人为本,人是战略的执行者,人的整体素质是决定执行力强弱的关键。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必须由一套完整、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支持。东风总公司建立了包括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体系、岗位责任制、业绩考核与评估体系、薪酬分配体系、岗位升迁体系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最大的提升,人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员工的才能和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个人执行力最大提升。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贮备库,每年从优秀员工中采取自愿报名和公司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公开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人才贮备库并挂职锻练。我们重视人才再教育工作,每个分公司每周集中学习一次,总公司每月集中学习一次。
三、开展执行力教育,提高全员执行力意识。我到东风辅导的时候,都会携带一些如《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绝对不能失败》、《你在为谁工作》等书籍组织学习,并人人每本书都要写出感想和工作打算,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再跟员工进行讲学,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所有员工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效率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细节管理意识。
四、提高组织执行力。许多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个人的执行力对于组织的作用,却忽视组织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再强,还是在组织中执行他的任务,如果整个组织的执行力低下,那么个人的执行力再高又有什么用呢?企业组织的执行力来源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其中对于组织的执行力的要求包含了: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制定流程与标准、运用流程的执行工具、建立组织执行的对话平台及使用的语言、提
高领导者的领导力与执行力等等。因此,建立起高效的执行力,加强组织执行力是很必要的保障。提升企业组织执行力,管理者首先要具备超强执行力。高层管理者不但要有强烈的执行力意识,还要参与战略执行流程与标准的制定,又要成为流程与标准首要推动者与执行者,而其他管理层则是流程与标准的具体实施者,必须明确执行流程和标准,必须明确执行的资源和目标。其次要提升基层人员的执行力,再好的企业战略是依靠一线人员去实施的,基层人员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执行的成败。因此基层人员对执行流程和标准的认同度,基层人员的执行能力的不断提高关键。
五、沟通是执行力提升的基础。执行的过程也是沟通的过程,建立一套良好的沟通体制,可以保证所有的战略方针得到切实的执行,通过沟通确保执行团队能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赋予执行团队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沟通体制,加上符合战略发展需要的执行工具,就可以打造一个统一的管理对话平台,让它的员工按统一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执行问题,用统一的语言来进行沟通,做到“知行统一”。需要建立零距离沟通机制,我们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不越级指挥,不越级请示,不越权行事,但沟通任何人之间沟通无障碍,一线人员、各层员工可以随时向高层管理者提供信息、反映问题、交流思想。中、高层管理人员深入一线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
六、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系统。高效的绩效考核系统通过高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能够使每一位员工有明确的执行目标、流程和标准,通过公平、公开的考核机制能够使每一位员工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够完全真实地衡量,让每一位努力和付出得到承认和回报,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主和主动性。一方面我们建立高效的监督体系。对人员的日常工作由下属的管理处进行日常监督和随机抽查,如人员出勤率、计划完成率、满意度检查、终端生动化管理检查、政策传达和结算到位检查、效果检查、管理检查等;另一方面我们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不仅对人员的指标进行考核,我们对考核指标细化。除当月对优秀人员进行公开表彰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外,还对年终综合考评优秀的人员在职务升迁、年终奖金、旅游度假、公派学习等方面给予奖励,极大地提高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