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与上级进行沟通,还是与上游客户进行交流,汇报是必不可少的。汇报是否能简明扼要的抓住重点,关系到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个人晋升以及与客户合作的成败。那么,你懂得如何写好一个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几年来,xxx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鼓励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全区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全区形成。
下面我根据市政协的通知要求,将我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情况做一概括性的汇报:
一、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区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5家,形成了以钢管板材加工、机械制造和汽车配套、化工化纤塑料、 工艺品加工和木器制作四大支柱产业。这些企业是我区经济的中坚力量,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参与国内外竞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辽宁兴哲板材实业集团、辽阳钢管有限公司、金星内饰件有限公司、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知名企业。201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13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的30%。
2、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全区15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涉及科研 。
有的企业还把一些青年技术骨干员工送到省内外的一些大专院校进行深造。距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工业企业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和初中高级职称的科技工作者13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1人,省级专家津贴的1人。
7、科技投入稳步增长。近年来,区级财政通过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政策性扶持和减免等形式逐年增加对企业的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自主投入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投入1.22亿元,占全区工业销售总额的2.8%。
二、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略现薄弱。一是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的钢材加工和机械制造等方面,而在电子信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这些有市场需要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几乎是空白, 企业节能降耗、环保治理工作也尚须加强。二是企业现有的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大多企业技术开发仍以模仿创新为主,通过研发掌握核心或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创新不多,很多企业只是通过融合多种资源和技术或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从事创新。
2、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不够高。一是部分企业现代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系统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有的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关优惠政策还不甚了解;二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总体水平不高。除几家大型企业外,大多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办公、生产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企业也不多。
3、科技人才资源薄弱。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企业人才匮乏,尤其是企业高级生产技术人才更少;三是高素质创业型实用人才短缺。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不多,高新技术人才和区乡村实用人才还较缺乏;
4、科技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尚未完善。一是服务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二是是产学研工作开展深度不广;三是科技奖励机制不够完善。
三、关于提高我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有关设想
随着全市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非常重要、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想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抓住三个环节:
(一)、突出区域特色,寻求发展区域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1、选择和培养“增长极”,快速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带,辐射全区。一是拓宽招商渠道。紧紧抓住建设xxx产业经济带的机遇,以xx开发和xx新区建设为招商引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拉动作用的项目落户太子河。二是围绕培育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的技术突破,着力提升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以我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瞄准对产业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先进技术、实用技术,采用引进开发、消化吸收、二次开发等多种形式,提高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结合度,形成产业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重点将组织一批重点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2、实施产学研战略,推动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支持我区企业与国内,特别是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通过政府出面联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我区企业进行联合研究开发和共同建设,并联合申报我区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到高等院校设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使产学研结合点前移。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人才、智力和技术为要素,企业以资金、设备为要素,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加大专利保护力度。提高企业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意识,培养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主专利成果的能力,依法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打造一批具有我区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二)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 一是建设好xx经济开发区。
第二篇: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县紧跟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县域创新体系,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到2017年底,全县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20%以上;确定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专利年申请量超千件;组建国家星创天地2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全县院企合作达17家。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成立了县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技创新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淮南市创建安徽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我县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两年一度的县科学技术奖评审。2017年起,将科技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对考评前六名的乡镇由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稳增长的有生力量,围绕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制定适宜我县创新发展的相关文件。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县科技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寿办发〔2016〕21号)、《×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寿政办〔2017〕14号)、《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寿政办〔2017〕12号)、《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寿政办〔2017〕12号)和《×县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实施方案》(寿政〔2017〕30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在全县营造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同时,坚持把加大投入作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工作的投入。20
16、2017年,分别兑现县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兑现奖补资金250.67万元、368.98万元。
三、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我县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园,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多次举办全县科技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专题培训会。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县域高新
2 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强县战略新局面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结构效益的引领支撑作用。完善和落实政策激励机制,稳步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着力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比例和绝对值。抓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行试点,建立企业专利联络员制度,完善专利扶持政策,促进专利工作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积极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消零”行动。强化专利执法工作,妥善处理各类专利纠纷,切实维护企业和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采取上门服务、电话对接等方式,为企业解决专利申请、维权等问题。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组织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示范基地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技术难题。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优质粮油、食草畜禽、特种水产、席草、蔬菜花卉园艺和经济林果等产业上下功夫,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引繁并举,着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单产,节本增效。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板草1号”、“板草2号”、“寿州香草1号”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六、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推动校县协同创新,建立校县融合发展新模式,与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
3 高校院所就开展校县战略合作进行深入对接,安理工、淮南师院与县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建立产学研基地。依托县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由安徽春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创建了×县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入驻8家企业,完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请备案。依托县互联网+产业园,成立我县首家众创空间,完成市级众创空间申请备案。
七、组织实施多项行动,抓好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 一是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为契机,举办科技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二是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进企业活动。结合“四送一服”工程,帮助企业了解科技政策方针,促进创新发展。三是强化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申报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对在建的项目开展督查检查,到期的项目上报验收。
×县作为一个重点贫困县,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还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作出不懈努力。
第三篇: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河南嵩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作者:关海波
段小玲
文章来源:河南省嵩县农业局
嵩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农作物新品种、农业生产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农业局领导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非常重视,成立有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科技专家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主管科技领导为副组长,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农业科技专家组组长由总农艺师担任,站所长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为成员。每年召开5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印发相关文件,研究安排科技工作,分解目标任务,解决科技创新工作经费筹措等问题,保证了农业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近年来全系统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农业科技人员参加省级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科技创新项目的开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的试验示范补助,土样采集化验,编写、印发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等各项开支。
3、提高农业科技人员业务素质。组织人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农业系统的技术人员全部参加了在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小麦、玉米和蔬菜生产新技术的专题培训班,每期受训时间都在5天以上。通过培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新技术,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4、人人承担科技创新项目。为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全县农业生产,2011年局制定了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人人承担1-2项科技创新项目,年终进行总结验收,并对完成好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30余名农技人员承担了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4项。同时每名科技人员还指导了1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
5、建设示范基地,实施科技带动。在全县建设了10个小麦、玉米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10000个农户,印发小麦、玉米主推技术,落实增产技术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县粮食连年增产。
6、强化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人员每年编写小麦、玉米、蔬菜生产主推技术,无公害蔬菜、辣椒、蔬菜制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沼气建设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沼气实用技术读本、测土配方技术问答、农业生产技术意见,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新品种介绍,调查报告等技术资料40多项,印发技术宣传资料8万多份。利用农民文化艺术节、科技宣传周、专题培训班、街头咨询等形式,科技人员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强力宣传、大力培训农作物生产、无公害蔬菜、外繁种子生产,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药管理、沼气建设等先进实用技术。每年共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和阳光工程培训80多期,受训人员达12000余人次。在县电视台制作农业技术专题节目10期,如《小麦品种介绍》、《如何选用小麦品种》、《收秋种麦技术访谈》,《大棚蔬菜冬春灾害性天气应对技术措施》节目,在广播电视局《科技天地》栏目连续播放,深受农民喜欢,也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打下了基础。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科技赶集、网络宣传、现场会、发放施肥建议卡及悬挂条幅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技术骨干200人。农村沼气技术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分别对沼气技术服务村级网点负责人、循环农业示范村负责人、工程建设重点村负责人及沼气户进行培训,受训人员26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通过培训,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7、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我农民提供方方面面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先后在《中国农业推广网》上发表信息文章300余篇,利用《嵩县农业信息网》开辟引导农民致富新渠道、销售农副产品的新途径和学习新技术的窗口,年发布新闻类文章200余篇,技术类文章500余篇。在《嵩县手机报》发表简讯类文章30余篇。在中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举办的“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征文活动中投稿11篇。在嵩县电视台录制新闻及技术讲座40多期。免费为农民提供市场价格信息、农业科技咨询等农民最关心的实用性强的信息服务项目,直接为农民服务。在信息引导下,我县中药材、畜牧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时合理调整了结构和产业方向,带动15000多农民走上了特色农业的路子。在关键农时季节,我们及时为县、乡两级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服务。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山珍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网上销售产品,一些农民开始利用网上信息引进技术调整种植结构,通过网上信息找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销土特产品。目前全县有650家涉农机构及农户可以上网。农民和企业进行网上交易额达250万元,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影响和带动其它企业稳步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情况。
小麦:2011-2012年我县实施了5万亩小麦高产创建项目,为项目区群众免费提供了近50万公斤优质小麦种子,在此示范下我县小麦主导品种更加突出,品种布局更趋合理。虽然春季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后期叶锈、赤霉病发病较重,但主要品种仍然表现良好,不同品种在不同类型田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在水肥地,矮抗
58、周麦
22、豫麦49-19
8、焦麦66
8、新麦19五个品种,平均亩产519.8公斤,分品种亩产依次为568.8公斤、529.8公斤、512公斤、508公斤、480公斤,表现较好的是矮抗
58、周麦22,表现一般的是豫麦49-19
8、焦麦668,表现较差的是新麦19。在旱肥地,洛旱6号、焦麦66
8、周麦
22、豫麦49-19
8、新麦19六个品种,平均亩产484.4公斤,分品种亩产依次为539.1公斤、518.5公斤、483.2公斤、450.7公斤、435.4公斤,表现较好的是洛旱6号、焦麦66
8、周麦22,表现一般的是豫麦49-19
8、新麦19。在旱薄地,洛旱6号、焦麦66
8、豫麦49-19
8、周麦
22、新麦19五个品种,平均亩产369.2公斤,品种亩产依次为409.8公斤、395.7公斤、372.8公斤、352.6公斤、315.0公斤,表现较好的是洛旱6号、焦麦66
8、豫麦49-198,表现一般的是周麦
22、新麦19。
品种展示:试验田为旱肥地,代表我县小麦大部分类型田。我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后期高温、暴雨逼熟现象经常发生,有一定的耐旱性、分蘖力较强、灌浆速度较快、熟期相对较早,丰产、稳产性好的品种适宜我县种植。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在23个展示品种中,周麦22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良星6
6、周麦
23、丰德存1号、新麦
21、舜麦17
18、洲元936
9、太学7号、中育
12、开麦20等小麦新品种,今年在我县展示试验中表现突出,建议示范种植;其它高产品种需进一步试验。
主要品种种植面积。本全县种植小麦34万亩,其中,豫麦49-198为15万亩、周麦22为5万亩、洛旱6号为5万亩、新麦19为3万亩、焦麦668为2万亩、其它4万亩。
玉米:2011年参加展示品种36个,比对照浚单20(亩产620.1公斤)增产的有先行5号、秀青73-
1、博农118等7个品种。今年参展品种36个,结果尚未出来。
红薯:展示品种有洛薯9816-
1、安平1号、郑红
22、洛薯96-
6、商薯
19、豫薯8号,洛薯040
2、徐薯18共8个品种,其中徐薯18为对照品种,以上薯苗均有洛阳市种子管理站委托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种植地为丘陵旱坡地,土壤瘠薄、肥力低下;实行堆栽,密度过低,在此条件下郑红
22、洛薯9816-
1、豫薯8号、徐薯18四个品种表现突出,综合性状郑红22最佳、洛薯9816-1次之,第三为豫薯8号、徐薯18;安平1号鲜薯产量虽然不高,但鲜食品质特好;其余品种表现较差。在目前生产条件、用途、种植习惯下,郑红
22、洛薯9816-
1、豫薯8号、徐薯18可作为主导品种;做烘烤用途时首选安平1号。
花生:展示品种有豫花
15、远杂930
7、驻花1号、郑农7号、德富2号、黑花生,白沙1016共7个品种,其中白沙1016为对照品种。综合产量水平、特征特性等各方面性状,驻花1号表现最佳、其次为远杂910
2、豫花
15、远杂9307,这几个品种都优于白沙10016,都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对照种白沙1016仍不失为一个优良品种,目前主要问题是退化严重,经过提纯复状后还可适当种植。郑农花7号、黑花生、德富2号表现较差,暂不易大面积推广,有待进一步观察。
2、玉米新品种选育。嵩县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玉米育种,目前巳搜集整理国内外玉米育种材料800多个,主要有国内优良玉米自交系47
8、郑
58、昌7-
2、浚90
58、248等;美国材料X1150T、7859
9、6JK、先玉3
35、DK6
23、DK6
56、PH6WC、PH4CV;南斯拉夫材料SPZ6
34、SPZ6
48、SPZ636;法国材料D486等。我所对引入的材料,在原始材料圃进行观察鉴定,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需要的材料,用选出的材料与农家种"金棒锤""八行白"进行杂交,然后种入选种圃,根据育种目标,对材料采用自交、回交等育种方法,进行自交系选育。并每年到海南岛进行加代选育。每年组配玉米新组合700多个,已育成玉米自交系22个,玉米新品种10余个,其中嵩玉6
19、嵩玉80
9、嵩玉90
1、正在参加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试验,特别是嵩玉619在河南省玉米品种试验中,连续两年表现突出,省种子管理站曾推荐其参加国家玉米试验;今年是嵩玉619参加玉米品种审定程序最后一年,有望通过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以填补我县一直没有自育玉米新品种的空白。
3、测土配方施肥。完成了嵩县2008-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自2008年开始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土壤样品采集、田间调查、分析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制定与校正试验、配方肥加工与推广、数据库建设、化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技术推广应用、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专家系统开发与耕地地力评价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2010,项目共采集土样6529个,整修化验室总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建立了四个检测室以及土样室、天平室、标准室、高温室。新购置化验设备36台套,化验土壤样品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有效锰、铜、铁、锌等6529个55750项次,其中大量元素47009项次、中微量元素5136项次、其他3605项次。植株样品测试330个1650项次。完成田间试验47个、校正试验60个,确定小麦施肥配方4个、玉米施肥配方3个、红薯配方2个、花生配方2个。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155万亩,增加粮食4.88万吨,节约化肥(折纯)3080吨,总计节本增收12656.3万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施肥的意识,改变了广大农民的施肥观念,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使用,改良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力,降低了种植成本,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此项目已通过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4、完成了“三大核心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科研项目。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县小麦生产中品种利用、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确定了夺取小麦丰收的主要技术途径和主要措施——小麦品种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三大核心技术。 2009年小麦生产期间共计推广三大核心技术105.3万亩次,其中小麦品种利用32.3万亩、配方施肥30万亩和病虫草害防治43万亩次,增产小麦1500万公斤,增收节支3014.4万元。2010年小麦播种期间共计推广三大核心技术66.7万亩次,其中小麦品种利用16.7万亩、配方施肥30万亩和病虫草害防治20万亩次。带动了全县小麦生产水平上台阶,填补了嵩县小麦生产科技上的一项空白,在全市也处于领先水平。
5、完成了“红辣8号等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县科技项目,推广面积6000亩,收获前测产示范区平均亩产干椒190公斤,示范区同对照区相比,亩增干椒58公斤, 按常年每公斤干椒10元计算,红辣8号亩创产值1900元,亩增值58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6、农村沼气建设技术创新。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中,我们重点进行了沼气池密封层施工新技术和“观察孔”设计创新。沼气池密封层施工在传统的“三灰四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沼气专用密封剂的施工工序,确保沼气池体不漏气。“观察孔”,就是在水压板盖板上预建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圆形观察孔,用于检查池内原料的多少、稀稠,产气情况。
7、其他还完成了农作物新型农药、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油菜品种试验示范、小麦耕作、中药材、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等。
8、完成小麦、花生高产创建项目。本在田湖镇13个行政村建立1个万亩连片高产示范方,并在田湖镇洒落村建立了发1个高产创建千亩方和1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田示范方。品种为周麦22和百农矮抗58。通过精心组织,落实“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匀播、浇好拔节孕穗水、‘前氮后移’追好拔节肥、做好中后期‘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措施,经县农业部门测产验收,万亩示范方亩平均穗数46.7万,穗粒数34.5粒,千粒重45.17克,平均亩产达到617.5公斤。洒落千亩示范方平均亩穗数48.3万, 穗粒数34.2粒, 千粒重 44.94克,亩产达到631.0公斤。其中百亩攻关田平均亩穗数49.2万, 穗粒数33.9粒, 千粒重47.35克, 亩产达到671.3公斤。分别比全县8万亩水地小麦平均单产 482.8公斤 增产27.9%、30.7%和39.0%。
花生高产创建项目正在进行汇总。
9、取得的主要成果。近年来完成了科研项目7项,“三大核心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嵩县2008-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完成了“红辣8号等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推广”科技项目,沼气建设新技术在示范村的推广应用项目,洛旱6号试验示范项目等,发表论文多篇(论文“浅议农广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0年3月被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优秀论文,“玉米苗期缺苗、弱苗、死苗的原因分析”2009年8月发表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上)。获得县科技成果奖励5项。
第四篇:科技创新情况汇报材料
XXXXXXXXXXX拥有固定资产XX亿元,员工XXX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9人,设备800余台(套)。主要生产XXXXXXXXXXXXXXXXX四大系列,400余种规格型号,产品广泛用于汽车、电机、机床、工程机械等各领域。产品主要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XXX余家大中型企业配套,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XXXX年公司实现产值XX亿元,实现利税XXXX万元。
公司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30%,其中技术研发人员146人,参与研究与试验人员有76人。
公司拥有XXXXX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专业检测中心,检测设备、仪器齐全,与洛阳轴研所、河南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技术专家、教授级别高端人才10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13人,包括科技咨询专家、提高待遇级高级工程师,洛阳轴研所专家、国家级计量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等一批,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申请专利10项,现已获得专利权的有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并取得省级科研成果4项。重型汽车离合器轴承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四项专利获得菏泽市专利技术二等奖,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菏泽市专利示范企业。2010年企业在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完成产值2.27亿元,实现利税3100万元,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司每年的科研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4%,并且制订了科技研发奖励制度,执行“技术补贴”及“总经理奖励基金”等管理办法,对技术好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进行了奖励,2010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5%,累计发放奖励金50多万元。
第五篇:怀远科技创新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予,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县的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保持在全省前几位。2003年至2010年我县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两年评选一次),现在正在准备2011-2012科技进步考核及争创先进县工作,有望连续5届拿下先进县称号。我县还是省、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试点县,在全省是唯一的县。2010年被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是全国49个县区之一。
(二)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
1、培育了一批技术领先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我们大力鼓励扶持创企业开展创新工作,一批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自主创新的典型。2011年,莱姆佳肥业和银锐玻切等4家企业进入安徽省首批自主创新型示范企业行列,拥有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
2、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近年来,我县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38项。典型的如鑫源石英材料公司成功研制的搞耐热勃姆石,实现了我国石英新材料方面的突破,好几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来企业洽谈合作,购买产品。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目前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个。2012年,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11%,居全省第前列。
2、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我县有特色产业基地5家,马城的能源基地(已经划归蚌埠)、城西工业园的食品加工基地、稻田养殖无公害泥鳅,石榴深加工基地为全亚洲第一,全国第一的糯米生产加工基地等以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凸现,为我县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截止目前,我县共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5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0项、各类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6,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四)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0-2012年,我县专利申请量达2175件,年均增长40%以上;专利授权量达962件,年均增长20%,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十强县称号;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9件,占过去20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70%。2013年,我县正在申报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工作”。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根据怀远块状经济明显,科技创新资源匮乏,企业技术需求旺盛的实际,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 “一体”,即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主体,通过产学研结合,形成“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展公共服务”的科技创新新格局。“两翼”即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一体两翼”的实施,合力提升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一)重点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源头
怀远由于没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创新源“先天不足”。近年来,我局确定了“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升级产业” 的思路,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牛鼻子”来抓,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企业研发机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通过联合申报、共同建设的方式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与互动。
一是抓公共创新平台建设。2010年以来,我县先后建成了怀远科联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石榴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上述平台均已进入运行阶段,通过合作研发、
共建载体、转移成果、引进人才、技术培训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的科技创新工作。
二是全力打造技术交易平台。从2010年开始,我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安徽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怀远县与科技学院、皖北经济研究院全面产学研合作,每届都邀请安大、农科院合肥分院、上海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近百名专家教授与企业对接。我县企业和各高校院所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近100项,开发新产品200多个。
四是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目前,我县科技创业中心已经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入驻专利、法律、财税等中介服务机构15家,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中心每年为我县近100家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深受企业欢迎。五是抓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我们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持,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2010年开始,我们加大了这项工作的力度,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全县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市级技术企业技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2家。
(二)分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能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产业能级提升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按照“培育—提升—壮大—求强”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引导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逐步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鼓励重点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四位一体”(掌握核心技术,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明确发展战略,争创小巨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争创中国名牌与驰名商标;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企业上市)的要求做大做强,推动怀远产业能级的提升。
(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为加强专利工作,我们自加压力,09年初主动向县里提出了争创“省知识产权试点县”的目标,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2009年8月,我县被省知识产权局正式列为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县。2010年10月,我县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创建工作,被列为国家首批知
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2013年4月,我县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材料已经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
2、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以“依法管理、强化教育、注重调解、立足保护”为指导思想,对专利案件实行市、县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3、积极开展专利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共培育了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0家。
4、加大知识产权工作投入力度。对新增的发明专利补助每项由原来的0.1万元提高到0.2万 元;根据市委24号文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补助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5万元。对制订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每项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四)统筹城乡科技发展,推进农业和社会领域科技不断进步
1、大力推进农业攻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力度,县级科技三项经费二分之一以上投向农业项目。在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科技人员基础上,借助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我们突出农业高新技术、传统技术升级两个优先主题,在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及加产业化、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新产品选育及产业化、特色渔业科技及区域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等八个方面实施重点攻关,共向上争取项目50多项,每年都获得1000万以上的经费支持。
2、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我县自从2007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以来,42名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48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02个,引进新品种21个,被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刊物上被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学习。
(五)加强“引智”力度,集聚拔尖科技人才
近年来,我们按照“项目引才、平台聚才、载体育才、机制留才”的思路,进一步深化项目、人才、平台、载体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调动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对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为推动我县建设创新型城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一是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人才”的引才方式,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互动机制。通过争取和实施一
批国家 “星火”、“科技攻关”和“国家创新基金”等重大专项,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引进”关键技术人才,实现研发能力的提升和跨越。二是依托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动方式“引智”,带动提高怀远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三是通过搭建安徽大学怀远研究生培养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达到集聚人才的目的;四是加强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工作,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全面提高我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对行业人才的锻炼和培养。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两强两提升”(强化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强化主体培育,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行动为抓手,集中精力和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大”战略,以“提升服务水平和块状经济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抓好“区域公共创新平台、行业专业平台、企业研发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有效合作互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按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业的要求,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科技型企业真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领航者、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二)2015年工作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新提升。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
2、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有新加强。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行业专业和区域创新平台5个,院地校企合作共建创新载体15家。
3、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有新突破。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30项,国家创新基金10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市级重点项目30项。
4、科技经费投入有新增长。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2亿元,研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5%,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
5、知识产权创造使用保护有新推进。全县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00件。
(三)保障措施
1、大力营造良好法律政策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安徽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把科技进步与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认真落实近来各地出台的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职工教育经费抵扣、加计扣除、取消计税工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关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培训,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推行和完善知识产权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或主持国防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2、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学为先,把学习作为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推进科技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体现。
3、大力优化科技经费配置
把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经费的使用绩效,切实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科技经费主要用于工业技术创新和民生科技建设,重点支持为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对我县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加强经费使用的集中度,努力克服财政科技经费使用小而散的习惯性做法;支持各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区创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会同财政部门探索定额补助、事后补助、奖励经费、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科技资金配置形式,引导企业、行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里的科技经费、扩大我县科技投入的总量规模。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着力抓好科技帮扶
针对我县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的状况,从科技部门的职能出发,发动全县科技系统的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转型发展和提升发展。一是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二是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三是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和购
买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增强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四是帮助企业建立和发展研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帮助暂时不符合国家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条件的企业,制定整改方案,使其尽早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5、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
把吸引、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结合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实施,开展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创建活动,形成若干个由科技专家和企业技术总负责人共同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科技创新意识,造就一支既懂经营管理又对科技比较熟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结合企业一线工作,努力培育生产一线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战略,以团队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为重点,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不拘一格地引进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向怀远集聚。充分发挥在台高校的本土优势,推进高素质人才就地创新创业。
6、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抓好“两强两提升”科技推进行动工作考核,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真正把科技政策、科技服务落到实处。开展科技示范工程评选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全面提高我县科技工作的综合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