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第一篇:浅议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浅议
素质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已展开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也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当前农村小学主要面临着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家庭教育缺失和学前教育不足五大教学困境,其中资金短缺、硬件缺乏、师资匮乏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许多村级小学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缺乏。大部分村级小学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还不够,至今仍然有大量未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年在外打工。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O岁的年轻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都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相当多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O%。“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可以采取以下实施途径:
1.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投入力度
当前,素质教育的内涵、性质及其理论在农村地区未能得到广泛的宣传,许多教师不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的意义有多大。同时,大多数农村教师由于受以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学生的考试、升学为中心,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对农村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为更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素质教育中老师是教育的主体,老师要更加注重自己本身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培训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在职教师培训进修的规划、组织、领导,落实进修要求,帮助教师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重视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要重点加强对现代课堂教学基本理论、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从而实现教育思想真正转变,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 设置合理的学校教学课程。
适当减少学科必修课程。在乡镇小学中。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语文课、自习课等;增加心理辅导与教育课、学科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等内容,能够张扬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特长。
适当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可以开设思维训练、语言表达、综合阅读、速算、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与自我保健方法、国际知识、劳动实践等课程。
适当增加活动课程。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课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涉及文娱、体育、手工制作、绘画、书店、编织、科技活动等各个领域。
总之。农村小学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怎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但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深信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篇:浅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反思
农村小学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教育中比较落后和薄弱的环节。如何改革农村教育,直接关系着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素质的好坏。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现就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反思如下:
一、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差异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一般都是随班就读,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小学教育由于学校规模过小,学科课程又多,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全,教师在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限。因此,农村学校的孩子们在统一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学习世界中,表现出了“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严重不足,他们的不足正是未来教育所必需的。
(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障碍
农村小学在师资方面存在两方面主要矛盾。其一,农村小学教师一方面表现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通过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迫在眉睫,但另一方面因为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经济收入低等原因使教师在职学习、培训举步维艰;其二,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相当数量未到退休年龄、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不能提前退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过剩,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不进来,阻碍了教师的流动。这两方面矛盾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课改的需求
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数量。目前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2002年全国统一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很遥远。农村小学需要新“课标”,但更需要的是实施新“课标”所需求的配套设施。落后的农村教育现状与先进的“课改”理念相去甚远,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短期内还很难达到“课改”的要求。
(四)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脱节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农村小学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在少之又少。而许多教育专家则不深入教学第一线,致力于闭门造车,研究的理论与课题,无法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造成教研教学相脱离。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存在着应付现象,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名义上用新课标教新教材,实则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农村小学教育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评价改革滞后
要落实课程改革,就要重视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评价几乎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处于课程改革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如何评价学校的工作。正是如此,导致教育科研成了学校“装点门面”的法宝,教师关起门来搞课题,写论文,教学工作依然跟着“考试”这根指挥棒,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
(二)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收取的杂费本来就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哪有过多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呢?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还有,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缺少课程开发的动力与意识。
(三)农村教师的各方面压力过重
虽然教师严重超编,但是有相当部分民办转正、年龄偏大的教师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的工作势必转嫁到其他教师身上,造成了其他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很重: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分开,搞得教师惶恐不安。农村教师的经济压力更重:各种名目的教师培训费,还有其它职称评审费、教学竞赛参评费、论文参评费等,每年的费用总要好几百,现在学校经费困难,这些费用几乎自己负担。
三、面对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教育。要让地方主政官员首先明确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优先保证教育经费的投放,为学校提供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办学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同时要组织各级领导到农村学校实地考察,现场办公解决学校的硬件建设,诸如:学校基础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
(二) 制定保证教师权益的相关措施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各级政府应该严格教师的进出,应该对违反教师法的行为和事件予以纠正和处置,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教书育人。
(三)对农村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让农村教师有更多学习机会,国家应该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教材建设,为农村教师免费进行在职进修和培训,而且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教师特点与需要的校本培训制度,让教师围绕教学开展课题研究,在参与教学研究中提高教学技巧;加强送课、送教下乡,运用好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让农村学校与城市教育资源共享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着力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四)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
要促进课程改革,国家急需出台与新课程理念相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改革。在考试的目标上如何体现多元性,即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评价;在考试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突破原有的笔试,将笔试与口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素质教育监控体系,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进一步深入的调研,,我们相信: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
第三篇:浅议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课堂的基本策略(原创)
咸丰县活龙民族中心小学 田洪恩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日趋成为农村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到最新的技术、设备、信息和科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新课标下明文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他们后天的发展。教书育人重在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我就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课堂的构建,谈以下几点基本策略,仅供同行参考建议:
一、激发浓厚兴趣是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智力开发的催化剂,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隐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学科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键盘功能键时,可采用游戏“我的作用最大”让学生练习了解各功能键的作用;用“劳动最光荣”掌握鼠标运用;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各种擂台赛进行强化训练,用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操作速度。与此同时,可向课外延伸,例如,教师把学生照相,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美图秀秀”处理自己的照片:进行裁剪——调节亮度、曝光度、色彩等——给自己的照片取名——添加艺术效果。这样,同学们都会为了自己是最漂亮的,用心去学习,让学生在“玩”中激趣,“乐”中求知,感受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喜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开放性及实践性,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信度和尝鲜感!
二、营造良好氛围是保障。
古往今来,诸多教师是课堂中的“神”,学生理应洗耳恭听,不让学生越雷半步,成了盛装的容器。而信息技术课程有它本身的特点:资讯不断更新、实践性强、挑战性大、感官刺激丰富等。其内容相对抽象,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而言,有的是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人本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还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有敢于探索知识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用画图软件创作时,学生面对如此功能强大的画图软件,不知从何下手,是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的作品不新颖,但在制作过程中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实行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寻求帮助,取长补短。当我观察到学生作品中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时,即使很少,便即时表扬并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并鼓励大家都来试一试。而得到展示的学生特别高兴,创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像这样,学生在创作时思维得到了转变,创作胆量更大了,色彩斑斓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多,更多学生便动手跃跃欲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就会成功的道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作为教师要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去与学生交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一个平等、自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是核心。
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技术支撑,但它绝不可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因为只有教师和学生才能赋予教学资源生命的活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运,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务。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譬如在教学表格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每周的消费情况进行表格统计,既能实现知识的应用,又能展现操作技能的提高,还能从统计的数据分析中获得思想教育(诸如明了父母的艰辛,孝敬父母,爱惜粮食,珍惜学习机会等);在教学Word内容时,让学生写周记、精彩片段、摘抄佳作或自己习作等;在教学画画部分,可让学生画出可爱的家园,绘出美丽的校园,甚至是生活中深受教育的一幕幕都可以把它画在电脑上。这样不束缚学生的思想,贴近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如何面对现实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还有,“互联网”是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认知能力差,识别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栩栩如生的身边事例,让学生正确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之,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及情感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以人为本,激发兴趣,营造良好氛围,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勤于实践,大胆探索,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方能使息技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浅议农村小学教导主任工作
如何做好小学教导主任工作
西平镇庄家湾小学杜秀娥
摘要:
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行政机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校教学与管理创新愈来愈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教导主任这一角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显。
关键词:教导主任学校角色职责形象
正文: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学校规模大小,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教导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教导主任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时代引发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带来诸如教育教学观念、课程教材改革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深刻的变革,教导主任工作好坏便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而当前教导主任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教导主任常常是忙于应付常规的繁杂事务;忽视课堂教学的检查指导;未能对事件或问题主动向校长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设想,建议和方案。一所学校要创新和发展,首先就得从教导主任着手,改变其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质量,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教研教学新路子。要做好教导主任工作,就得明确教导主任的角色定位、履行工作职责、塑造自身形象。
1一、教导主任的角色定位
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行政机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该给的今天,学校教学与管理创新愈来愈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教导主任这一角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显。这就给教导主任在教育思想、理念、素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导主任只有增强角色意识,准确定位,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履行职责。
1、 参谋者
教导主任在决策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参谋者。从工作计划的制定看,要根据过去的情况和上级的要求提出新的设想,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协助校长深入群众听取师生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还要提供、整理各种工作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从计划的修订看,要向校长提供实施后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并作调查研究,修正计划,减少偏差和失误。最后还要做好总结,积累资料,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借鉴。
2、协调者
教导主任在形成工作合力方面,起纽带作用,是协调者。一是指导年级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既要了解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况,针对各学科教学的不同水平和质量作分析研究,又要了解同一学科在不同年级的教学情况,针对同一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差异作分析指导,还要通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联合教研等形式,分析研究教师工作,共同探讨教研教改方案。二是加强对实验室、图书室、档案室等工作的管理,经常听取教师对这些部门的意见,指导各室人员热情周到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3、探究者
教导主任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按照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办事。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探寻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努力寻找学校发展的新路子,使学校在发展中进步。探究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带领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化,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4、督导者
教导主任在目标实现上起纠偏固本的指向作用,是督导者。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一要抓督导,督促各教研组和教师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期末搞好总结交流。二要抓评估,对教研组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效果等进行评价,肯定成绩,纠正偏差,根据绩效评比表彰。三要抓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他们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二、要明确并履行好教导主任的工作职责
教导主任是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在学校工作中,校长是决策者、指挥者,教导主任是领导者和组织者。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切实抓好教学工作(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交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指导教师进行教改实验。
3、抓好体育、卫生工作,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
4、抓好教务工作(招生、升留级、学籍管理、考勤、编排各种表册、质量统计分析、教学业务档案、图书资料、实验、电教、资料管理
等工作)。
此外,教导主任还要履行好落实教育教学运行事务;指导教育教学理论;引导教育教学研究;督导教育教学行为;辅导青年教师成长等职能。
三、要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乐其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而老师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领导,尊重一位领导而不知不觉作为工作的感召力。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有一个好的教导主任,就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导主任,都要塑造一个好的形象。教师的形象是他实现职务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教导主任,要把自己的本质工作搞好,必须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也为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良好的形象塑造,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感染教师、影响教师。
1、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在道德形象上作教师的榜样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的教导主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教导主任尽管不是什么领导,但是扮演着领导的角色。因此,教导主任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具备来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让老师们钦佩信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导主任思想消极、作风败坏,工作懒散,老师会觉得你没有做教导主任的资格而不愿意服从你的工作安排和管理。要知道,每一位教师心理都有一杆秤,随时在称量着每一位管理者。领导若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以权谋私,
不拈轻怕重,不违反原则,处理事情公平公正,教师们就会对其敬信诚服,有了矛盾也能得到他们的谅解;领导若不能正己垂范,口是心非,这样有来矛盾不但不能得到教师的谅解,反而还会使矛盾更进一步激化。 因此,教导主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才能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2、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做教学教的先行者。
学校要发展,必须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指导者的教导主任,不仅要指导教师的教,组织学生的学。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关注教师的育人思想性,课程思想性建设,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达成教育目的,利用教学环节进行巩固和加强。这就要求教导主任必须要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要能在教学上、研究上独挡一面,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可能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才能抓牢机遇,以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教导主任只有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品味,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孜孜不倦地追求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做教师教学教研上的先行者,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敬仰,才能在学校的办学特色上求突破,求发展。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渠道却是多种多样的,要进行持续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如可以尽可能地参加各类培训,多听一听教师的优质课、示范课,多看一些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上网学习等多元化多渠道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3、提高自身能力素养,做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
人的能力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作为教导主任,应该有较强的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组织协调、文字表达等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导主任尤其应具有改革创新能力。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所学校,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就停滞不前。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一要有新型的思维方式和超前的管理理念。改思维的滞后为超前、封闭为开放,由经验型教师转型为创新型教师。二要充分全面地掌握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要有识人之眼、用人之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教导主任应按苏霍姆林斯基的主张“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这样,工作讲究一个“实”字,不搞花架子,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换听课意见,和教师交流切磋,剖析教学过程,充分肯定长处,诚恳指出不足,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反映,随时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或改进教研教改方案提供充分依据。这样,教师对你的敬仰感就会油然而生,也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入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中去。 总之,教导主任的担子重,压力大,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靠喊几个口号,发表一通激情高昂的演讲,在老师面前表表决心等形式是不能推动学校发展的。更重要的是教导主任要将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理论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学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塑造良好的形象,培育阳光的心态。让做事成为一种快乐。
第五篇:浅议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
小 班 化 教 学
阳曲县黄寨联校
金秀龙
浅议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
阳曲县黄寨联校
金秀龙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以及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完小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很多农村学校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在这种被迫“小班化”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学习环境优化了,由于人数的减少,班级空间显得很充足。教师可根据具体人数,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可以自愿组合,可以自由搭配,可以随时变更。把课桌围在一起。教师也是用课桌,放在教室中间。教室内再安排一个简易的书柜作为小图书馆。教室的其他布置由学生自己设计,把教室变成了乐园,宽松、安逸、清静、独特。
教学方法改变了,由于空间的变化,教师融于学生中间,角色变了,授课的方式也改了。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小组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名学生,教学环境民主宽松。在这样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相竞争。每个学生都受到教师的有效关注,扫除了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而且作业是面批,问题是面讲,大家学习得非常开心。
课余生活丰富了,小班减轻了教师课内的压力,能腾出精力来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以前我们农村的学生都不能去看花开、观落叶、去种植,现在可以有组织地感受自然,能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享受生活。另外,实践活动课可以真正落实,带着学生走进田埂、走树林,深入田间学种植、走向社会搞研究。
二、“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组织方式,将一个班的二十名左右的学生分为三至五个合作学习小组。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而且每个小组都安排老师的座位,方便老师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改变原来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体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与协作精神。
三、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小班化的实践中一直认为,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在全新的基础上进行构建,而应该根据各校的实际,在前人对小班化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构建的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解构,并结合各校的特点和我联校提倡的小班化学校个性方案,进行重构,并在实践中进行磨合。这样的一种过程和方式,才是我们今天小班化实践的主要思路,它可以呈现这样的好处:
1、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可以指导老师们的实践方向更明确;
2、基于各校的教师实践现有发展状况来看,需要从这个层次进行思考;
3、对于小班化的教学发展模式的形成来说,这是完善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说来,认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知识。
步骤二:根据本校现状,确定本校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步骤三:在校领导指导下,骨干教师构建小班化教学模式;
步骤四:由本校骨干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模式,并进行录像课分析;
步骤五:根据录像课分析,构建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初步形式;
步骤六:讨论协商,实现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案指导----知识补充----问题反馈----解决问题
这样的模式可以体现以下特点:
特点1—一学生为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特点2——注重外延知识的扩展,从横向上拓展学生视野
特点3——深度挖掘,体现特点
特点4——自主学习模式(包括:分析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四、“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小班化教学彻底废除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交往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向立体式交往局面。把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中心,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其教学程序一般为: <1>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究(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问题)——<3>交流(组织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应用(巩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5>延伸(课内小结,领悟方法,拓展纬度),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学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探究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小组的集体力量与智慧。
五、“小班化”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的“内在核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前段时间听过几节小班化教学的展示课,发现大家最多的评价就是:这样的课在大班也可以上,而且没有小班的特点。可以说,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其实,让很多人思考的话,可能也没有办法提出小班化教学该是如何的,或许这就是站在小班化实践的外延去思考问题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小班化教学和大班教学最核心的差别就是孩子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可以很直接的界定了小班化教学的“内在核心”,那就是关注每一个孩子。如果说,这样的核心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就是要在教学中构建属于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这么几点:首先教学的问题设计,尝试使用多层次的问题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尝试;其次建立一种合作的管理模式,有分组,有思考,有参与,让每一个孩子的参与,都能够在课堂上直观的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外在的参与的模子。然后是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给孩子们进行课堂的学习,变教案为学案,让教学在学生的大量阅读的背景下进行。而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中,进行关注,并发现问题,这样就可以体现了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了。关注每一个孩子,关键还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堂的形式上,还要更加多样化,让孩子们参与,并发表意见。
六、“小班化”教学的面临困难
1、“小班化”教学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小班”的来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实施得好,也不失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
2、目前农村小班化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如师生比的设定、小班班级环境的投资、小班教材的供给问题等。
3、“小班化”需要农村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方法。教师的服务意识、朋友意识、合作意识尤待加强,教学方法、组织方式尤待不断探讨与模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