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第一篇:父亲对孩子的榜样作用
家长的榜样力量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将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父母养育子女的过程,就是对孩子启蒙教育的过程。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形成健康、开朗、豁达,乐于与人交往等良好性格的基础。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应互敬互爱、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尽职尽责。
二、理解和尊重孩子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向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训、挨骂而活着,不要说小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不愿和不赏识自己的领导、同事共事。所以说,学会赏识,应当是每一个家长的座右铭。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们当家长的没有任何理由对孩子放弃,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赛场,他们多么渴望家长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呐喊加油,去争取人生的辉煌!
三、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俗语说:“知子莫过母”。对自己孩子的天赋、秉性最了解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我的儿子就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孩子,他天性活泼好动、贪玩,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在课堂上,他很难安静地听好一节课,课余时间,除了玩就是看电视,写作业成了玩的负担,作业写得很不认真。针对这种状况,我没有说教、训斥,而是用激励的方法帮他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个学期的鼓励,孩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字写得工整了许多,对学习也感兴趣了。现在孩子经常问我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的字写得有我好吗?”,这充满自信的话语不正是孩子自信的结果吗?因此,家长应该相信帮助孩子。
四、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楷模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人们往往重视了言教,而忽视了身教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身教也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教”渗透于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记得去年夏季的一天,晚饭后,我领着儿子去散步,走到广场的马路上时,儿子落后了,我回头一看,儿子正蹲在马路上捡香蕉皮呢!然后仍在垃圾箱里。我欣慰地看着儿子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认真地回答道:“你不也经常捡路上的白色垃圾吗?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这件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
以上几点说明,家长待人处世的方式作为一种形象的示范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严,做事不注意影响,就会错误地引导孩子,使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做好榜样。
第二篇: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父亲的作用。
孩子的种种行为与父亲的关系非常之大。男孩从父亲那里模仿学习男子汉的气概;女孩从父亲那里学习怎样跟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父亲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在于成就感的培养。没有父亲的孩子成就感就要相对差的多。很多项研究证明,取得成就的名人他们往往跟父亲的关系非常密切。成就比较低的人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疏远。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与父子关系有关。父子关系比较冷淡,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就比较低,在人际关系上有不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低,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不容易和别人相处。
英国有一个哲学家穆勒。他的父亲从小对他进行坚持不懈的个别化教育。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艰难地制定作业,很小就肩负起教育的责任。迪波尔的父亲是一个军事工程师,他启发儿子,与儿子讲故事,做游戏,以及演奏音乐。经济学家亚当斯也是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严格的好习惯,所以教育孩子决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现在家长们都很忙,但是在这方面千万不要太吝啬。
第三篇:父亲的陪伴对孩子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父亲的陪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研究综述
在现代家庭教育领域,人们更多的是把孩子教养的责任推给了孩子的母亲。只有极少数的父亲能主动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在父亲角色上也表现为不同形态。到底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有多大呢?该课题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得认识到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同时可以让父亲更加了解自己的职责不尽在不养家糊口,同时更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成长。{1} 因为父亲的陪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性别角色、积极个性形成、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智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
由于这一课题近年来才受到关注,还未形成一完备的理论与指导。但现在生活压力的加大,父亲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或是离婚等因素,父亲把很少的时间放在陪伴孩子身上,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而正是时代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不断研究,以纠正我们的观念,让父亲多参与孩子的成长。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的学者专家注意到这一点,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力度,不断扩展本话题。
{2}戴志敏在他的硕士论文中讲到在现代家庭教育领域,人们更多的是把孩子教养的责任推给了孩子的母亲。只有极少数的父亲能主动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在父亲角色上也表现为不同形态。在离婚时,孩子更多都是由母亲抚养,父亲很难争取到抚养权,父亲的缺失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也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内近几年发生的“富二代”和“官二代”炫富、违法犯罪事件同样也是父亲缺席,极少参与孩子的成长有关。分析了父亲角色不当给孩子带来的多种影响,包括对孩子智力、能力、个性、情感、性别意识、道德、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
{1}刘丽娜在 2013年安康学院教改项目《创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实践》中提到父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性别角色、积极个性形成、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智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父亲应该明确自己的家庭角色,主动承担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家庭教养,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些论述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提出了父亲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参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3}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江苏省农村父亲育儿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指出目前的江苏省农村地区,大多数父亲都有着良好的父职参与愿望,所持有的育儿观也大多比较科学,但是大多数父亲的父职参与度是非常有限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状况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其中包括父亲自身的因素:父亲学历水平偏低;父亲工作状况的限制;父亲育儿的主动性不够;父亲所持育儿观不够科学;父亲对自身的角色身份认识不够以及亲子关系,与此同时还包括来自儿童的影响因素:儿童的性别状况、性格状况、儿童的数量,同时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态度做法以及目前社会支持的欠缺也是父职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一下建议:家庭成员要大力支持父职参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亲要摆正心态,客观对待孩子的状况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父亲的育儿信心;多管其下加大父职教育力度,给予父职参与更多的社会支持;将父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这一研究讲到了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状况以及原因和建议,给本课题的深入提供了材料。
{4}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中提出,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近几年研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和成瘾性的人格特点,其首要责任在父亲。该基地对所收治的网络成瘾病例的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占87%。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孩子成长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又指出了父亲是规则是监督,如若没了父亲参与孩子成长,孩子被没了榜样,身心健康的发展得不到保障。
以上这些文献表明,父亲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但由于社会原因,家庭观念,还有父亲的个人因素等,很多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席,这必大大地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父亲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爱与关怀。
参考文献
{1}刘丽娜 父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3年安康学院教改项目《创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实践》 {2}戴志敏 父亲在子女教育中角色不当的研究(D)
{3}石慧
江苏省农村父亲育儿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D)
2012 {4}李文道; 孙云晓;
父教缺失对儿童成长的危害及预防
(N)
光明日报
2009-11-04
第四篇:妈妈日记对孩子的作用
跃跃1 岁多时经常生病,急坏了他的妈妈周映夏。为了增强孩子抵抗力,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周女士从那时候起便开始给孩子写《宝宝健康成长日记》,内容包括孩子每次生病的时间、症状、服用药物名称、大概几天好转等等。现在跃跃已经4岁半了,周女士通过总结日记,基本能分清孩子平时感冒生病的原因,并且学会对症下"药"。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和孩子健康教育有关的经验。经验一:
编故事巧妙应对孩子挑食
孩子爱挑食怎么办?和很多小孩一样,跃跃也有挑食的毛病。但是周女士从来不强迫孩子,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木耳就是木头的耳朵,他们长在树上,听大树说悄悄话。吃过木耳的小朋友就能听懂大树和森林里的动物们讲悄悄话。木耳跑到肚子里还能把肠子里的灰带走,让宝宝长的又高又壮。”跃跃不爱吃木耳,周女士就用编故事的方式去引导。周女士说,一方面孩子觉得有趣,愿意吃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
编故事也是有讲究的。“宝宝也要吃青菜,才能像草原上的羊羊们一样,长得又白又壮。”跃跃不爱吃青菜,周女士就把他喜欢的喜羊羊“请”出来,每次都非常有效。“给孩子编故事,关键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爱好。”周女士说,孩子的逻辑都很简单,只要家长善于观察,很容易了解他们的习惯、爱好。
对付孩子挑食,周女士还有一个绝招。跃跃喜欢吃饺子,周女士抓住这一点,把孩子不爱的蘑菇、木耳等全部剁碎做成饺子馅,并加入不同的蔬菜。这样一来,解决了孩子挑食的问题,还能根据孩子所需把不同蔬菜进行营养搭配。
经验二:
写日记关爱孩子健康
“3月22日,孩子因咽喉红肿上火、发烧,在市博爱医院就诊……” 这是周女士为孩子写的《宝宝健康成长日记》中的一段,内容包括孩子每次生病的时间、病症、就诊医院、主治医生以及使用的药物、孩子吃药后的反应等等。几年下来,已经工工整整记录了十几页。
“跃跃感冒基本上就是两种,一种是上火导致发烧,另一种是出汗着凉。”经过多年的总结,周女士了解孩子大多数时候感冒的原因,并且通过对孩子生病症状的观察给孩子煲汤或者买药。
“我们家每周三和周日煲两次汤,但是不用药材。”一年四季,周女士都会变着法子给孩子煲不同的汤。夏天煲清热的、秋天煲养胃润肺的……但是周女士坚持一个原则:绝不加药材,越清淡越好。
每天晚饭后,周女士会尽量陪孩子散步、做运动。“散步时,我喜欢和别的家长搭讪。”周女士说,看到很健康的小孩,自己就会主动和对方家长聊天,互相交流养育孩子的经验。觉得对自己孩子有用的方法,周女士都会认真记录下来,也算是积累经验。周末,周女士会带着跃跃到公园或者游乐场玩耍,让孩子在玩中得到体质上的锻炼。
经验三:
常联系老师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妈妈,我不要学珠心算了。”一直很喜欢学珠心算的跃跃突然提出不想学,并且不说原因。周女士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骄傲”的心灵受到了打击。孩子提出要求以后,周女士还是鼓励他去上课,而自己则和老师进行沟通,询问原因。
“原来是跃跃之前缺了一节课,那天中午老师把他一个人留下来补课。”周女士猜测,跃跃认为别的小朋友能去吃饭,自己还要上课就是因为自己笨,老师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愿意再去学这门课。于是周女士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接下来的课中给跃跃做适当的思想工作。周女士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跃跃都没有提出不学了,相反越来越有积极性。
“孩子的情绪反复无常,脆弱的心灵需要家长多加关注和保护,细心观察,及时引导。”在跃跃上幼儿园的近三年里,周女士一旦发现孩子情绪有问题便及时和老师沟通,一起寻找解决方法。因此现在孩子长得健康活泼、阳光开朗。
第五篇:童话剧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最终版)
童话剧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1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在培养人的素质。风靡世界的童话剧是通过听觉、视觉用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将它引入课堂,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人才素质的要求。 音乐启蒙、童话剧、刺激、抽象 儿童满怀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音响。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儿童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帮助我们确定了这样的信念:每个儿童都需要音乐,每个儿童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抒发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所以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儿童需要音乐,那么音乐对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 南斯拉夫的一所实用音乐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该校受过良好的音乐启蒙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活动及所有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抱有很大的热情,在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更主要的是这些学生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人。他们认为,这便是音乐启蒙的成就。音乐启蒙的意义就在与保护和不断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能力,使之不致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 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音乐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发展。例如,一个新的音色、一首新的歌曲或乐曲很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因而在倾听、歌唱和演奏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便得到了锻炼。下面就可以用一个音乐童话剧来阐述一下。 2 在童话剧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剧中,首先因为圣诞节到了,开始的音乐是温馨舒缓的,后面随着小女孩冻死在寒冷的街边,音乐也变的沉重了。在欣赏该童话剧中。儿童的观察力在分辨旋律乐句的细微变化(音量大小、强弱、音色)中得到发展。因为儿童必须对他所听到的音乐作细致的观察,即听觉上的“观察”,然后才能去努力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唱好歌词和曲调。 唱歌也发展了儿童的记忆力。老师通过简单的哼唱中得到了加强。把歌词教给孩子,在唱背歌词之中,孩子的音乐记忆力便在他自己的内心哼唱中得到了加强。 音乐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之中,通过小朋友的表演,可以想像的到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小女孩在街边卖火柴的表演,来使儿童有着对音乐更好的理解。比方说,空间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视唱教学中手势语的帮助,即用手的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对儿童的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是很有意义的。 音乐活动还锻炼的儿童的意志。例如,一个乐感较弱的孩子学习音乐,他要唱准曲调,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正确的乐声,并模仿出来,着就要求儿童做出意志方面的努力。 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们的音乐教育观是很有启发的。他们重视对音乐教育自身规律的探讨,用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音乐启蒙,切切实实地各种音乐活动中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和心理品质。他们提倡:学习音乐就是为了音乐本身,就是为了用音乐本身去打动孩子的心。他们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进行音乐的启蒙教育。 以上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剧简单的阐述了音乐对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来讲怎么样通过音乐来对儿童进行启蒙性教育。 音乐有着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但首先必须让孩子喜爱音乐,学会倾听音乐,理解音乐,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才能被音乐所打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的更高尚、更有魅力。怎么样让孩子喜爱音乐呢?首先可以通过童话剧的形式才诱导孩子喜欢音乐,也许音乐比较抽象,但是通过童话剧来演出来,眼见为实,诱导孩子自己来体会音乐的节奏,等等。 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音乐细胞,因此遇到歌唱活动总是不让孩子参加。音乐是大脑细胞发育的“催化剂”。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它的主要作用是开发人自身很少使用的右脑。右脑主管人的形象思维,具有知觉、认识几何空间和音乐绘画等功能。而大 3 多数孩子从小习惯用左脑支配右手,致使左脑承担的会话、计算、逻辑思维过重。而右脑的“开工率”不足。如果用音乐训练自己的右脑,不但使自己具有“音乐细胞”,而且也发挥了本身的智力潜能。 如果孩子多学会唱一些有益的歌,也许有些歌词儿童很难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童话剧的形式来表演出来,这样使儿童更容易接受音乐,也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之中试验也是如此。不仅锻炼儿童了注意力、记忆力、模仿能力,而且在流畅欢快、变幻无穷的音乐旋律中,儿童犹如插上飞翔的双翅,将启发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扩大视野,唤起对美的追求,达到了更深的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这时儿童不知不觉之中就慢慢的受到了启发,进一步的感受了音乐的美妙。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一把是文字。”从现在就开始锻造这三把金钥匙吧! 美妙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怎样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呢? 欣赏音乐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名称、时代背景和名族特征以及作者等。还要了解作品的标准。第三要知道作品的曲式和体裁。曲式是音乐的结构布局,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回旋曲式等。体裁如歌曲、进行曲、叙事曲等。最后还要了解一些音乐语言。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小学生儿童欣赏音乐应当经常听一些内容健康、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也可以欣赏一些现代音乐,比如摇滚乐、电子音乐等,提高欣赏水平,拓宽知识面。 抽象的音乐往往很难理解,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童话剧的方式来演绎,慢慢的解释音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用童话剧来演出来,有时候,也许会限制儿童的想像力,对于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美妙的音乐的演绎出来也许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只有等到更深的层次才能体会出来。 在很久以前,原始人用歌舞来表达感情,最早地把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这说明了人的身体对于音乐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经过一定的训练培养就成了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体态动律学”就是训练学生用身体个器官作为乐器,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一门学问。这些动作并不是简单的摇晃身体,也不是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用各种贴切的动作表达出来。 怎样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孩子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当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时,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钟表的形象,这就是联想力的表现。在音乐欣赏中,我们的脑海也会随着音乐想像的山川,奔腾的大江,辽 4 阔的草原,小鸟的鸣叫,盛开的花朵等等各种各样的形象。 怎样才能在欣赏音乐时展开丰富多彩的联想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首先,要积累生活和客观事物的表象和特征。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见闻广博才有可能使联想和想像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音乐的标题。表意性标题,就是标准本身概括了音乐的基本内容。如《摇篮曲》、《天鹅》、《月光曲》等。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孩子需要音乐,喜欢音乐,音乐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地去进行音乐特长的培养,从而达到对孩子教育的启蒙。那么就让儿童在音乐欣赏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吧!在音乐美妙的天地里翱翔吧!
1、《音乐启蒙书》,138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5
2、《艺术天地》,59页,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3
3、《中国音乐教育》,1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4
4、《中国音乐教育》,12页,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