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精选)

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精选)

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

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为市属插花贫困非重点区,有*个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截至目前,*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户*人、未脱贫(含返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服务引路、集体引航“四引”发力抓产业扶贫,坚持壮大消费主体、拓展消费渠道、举办促销活动“三消”并举抓消费扶贫,形成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引”发力强化产业扶贫

(一)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一村一品”。结合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贫困村产业基础,坚持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全面完成*个脱贫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个,新建*村蜂糖李、*村食用菌、*村无公害蔬菜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余亩(其中果业基地*亩、蔬菜基地*亩、中药材基地*亩),夯实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坚持政策引导,破解发展瓶颈。设立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变“普惠制”为“项目申报制”,建立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亿元金融扶贫信贷“资金池”,为贫困户提供每户最高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和最高5万元免息免担保免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补助资金*万元、帮助*户贫困户获贷*万元。制定产业到户指导意见,安排补助资金*万元对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含返贫户)实施产业补助,目前已下达*户共计*万元。

(三)坚持服务引路,提升产业效益。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重新选派种植、水产、畜牧等方面产业发展指导员*名,成立产业扶贫专家组*个,在脱贫村建成田间学校*所,为每个脱贫村配备一支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初步形成“以贫困村第一书记为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为引领、区级科技特派员为补充”的扶贫产业发展指导体系。实施扶贫龙头企业奖补政策,开展龙头企业金融扶贫试点,积极引导市、区级*家农业龙头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入股、就业。

(四)坚持集体引航,构建利益连接。一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变股东。全区*个涉农村居已完成*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万个,设置成员股*万股、分红股*万股、集体股*万股,覆盖所有扶贫对象。二是探索资源入股型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如*村按照“农民出土地、村集体配项目、业主投资金和技术”方式,共建共管共销**,既盘活农民闲置土地,又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技术、缺销路难题,投产后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万元。三是探索资产入股分红型发展模式,推动资金变股金。如*镇*村将*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产业,每年按*收益固定分红,另外从合作社销售利润中按*分红,入社农民每亩增收*元左右。四是探索劳务合作型发展模式,推动农民就近就业。如*镇*村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和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基建项目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就地就业,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万元。

第二篇: 关于2018年工业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2018年,我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究当前工业产业扶贫形势,动员全区上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落实工作措施,抓好攻坚扶贫工作。

一、目标任务

推进2个竣工、2个在建、2个新开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培育小升规企业12户,新增中小微工业企业25户,新增220名贫困人口就业。积极推进“生态产业进农村、环保车间到家门”,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脱贫效果好的企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较XX年工业企业新增解决贫困户就业人数160人;较XX年新增小微工业企业户数20户。

二、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一是新开工项目。新开工XX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分别是:年产10万吨a型高强石膏粉及石膏粉深加工项目、石墨烯润滑油生产基地项目,石板选煤发电厂锅炉改造二期项目,其他开工项目正在收集中。二是新竣工投产项目。1-3月已完成2个,分别是:国信达新能源汽车及液晶电视周边线材生产线项目、青云山年产3000吨豆瓣加工项目两个项目已在春节前投产达效。

扶贫车间推进情况。天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双庙 食用菌加工项目、香隆芸凤农业辣椒加工项目这3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直接带动220户贫困农民增收,年人均增收2万元,石梯博渊农业特色果酒加工项目、龙会无花果加工项目这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产值1.5亿元,可解决贫困户500多人就业,年人均创收2万多元。雅康家居在黄都、碑高、东兴等乡镇已建成3个扶贫车间,实现年产值200万元,解决就业105人,该公司计划在沿河乡、金垭镇、陈家乡再建三个扶贫车间,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左右。

解决贫困户就业情况。截止2018年5月,瑞福农业新解决贫困户就业38人,天王牧业新解决贫困户就业41人,九丰农业新解决贫困户就业30人,雅康家居新解决贫困户就业6人,合计:115人。预计全年可实现解决就业160人。

新增小微工业企业情况。截止2018年5月,新增小微工业企业21户。

二、采取主要措施

1.聚焦“三大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一是特色产业促脱贫。充分发挥我区山地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培植发展蔬菜果茶、特色养殖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目前,全区已发展乌梅种植基地10万亩、蔬菜果茶20万亩、米城贡米10万亩,金银花、青花椒等3万 亩、天王食品年出栏生猪XX余头。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贫困户既获得分红,又实现打工增收。二是光伏产业促脱贫。引进上海九五尊艺投资18亿元,在全区建设了光伏发电站,项目竣工后,预计可带动全区37个贫困村和3000户贫困户增收。三是扶贫车间促脱贫。依托雅康家居、佳凯家具、康琳靯厂等手工业,在各个贫困乡镇建立扶贫车间,2018年在全区已建成扶贫车间8个,带动贫困人口100余人就业创业。

2.聚焦“三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创新入股分红模式。天王牧业“创建联股联筹连心机制“,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帮助返乡农民工发展。即“公司+返乡农民工+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营发展模式,由公司、返乡农民工与贫困农户共同投资入股合作,集中建设生猪扩繁场和商品猪育肥场,作为产业脱贫基地,实现“联股联筹连心”扶贫。采取“统一标准建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提供猪源、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兽药防疫、统一屠宰加工、统一配送销售”的“七统一”经营管理办法,采用利益连接机制把贫困村集体组织、贫困户、返乡农民工和公司紧密地联结起来,全面实现互惠共赢。既保证返乡农民工有较高的劳务报酬和股份收入,又保障贫困户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有固定收入。XX年公司为22户贫困户分红15万多元。二是创新长藤结瓜模式。以合作社 为主抓手,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紧密链接。该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企业带动模式,“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的能人帮扶模式。如申家乡九丰农业、龙会乡天禾茶叶筹措资金近千万元,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资金、技术、劳务等入股方式,吸纳周围350户村民入股,其中贫困户96户,农户参与合作社基地的管护,每人仅劳务年收入可达2万元。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用于“种、养、加”等产业发展,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000元。

3.聚焦“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一是健全力量保障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十个一”工作机制,区委常委黎潇每月至少研究一次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宣传各地工业产业扶贫经验做法;突出“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主题,听取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80多个,在思想和行动上为精准脱贫提供强大保障。

三、扶贫攻坚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一是成本上升成为企业风险的主因。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成本、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盈利水 平的下降,导致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二是资金制约成为企业做强的软肋。由于银行的门槛过高,贷款难以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紧缺仍然是制约企业做强的软肋。同时资金周转开始变慢,存货上升明显。三是人才制约成为企业做大的短板。受人工工资上涨较快影响,多数企业出现用工流失、招工困难的情况,部分企业面临长期用工短缺问题。

结构不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区工业企业结构欠优,主要以煤炭洗选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少,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

2018年力争再建10个扶贫车间,解决200名贫困人口就业,2019年力争再建10个扶贫车间,解决300名贫困人口就业。

抓工业大项目。一是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抓好大企业培育,做好龙会无花果加工项目和博渊农业果蔬加工项目的建设,力争带动周边贫困农民起立向致富道路。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启动建设,三是度力争石墨烯项目尽快建成。

XX市达川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8年5月9日

第三篇:天祝县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天祝县扶贫办 (2011年6月)

“十一五”以来,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种养业结构、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合作组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截止2010年底,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68亿元,较“十五”末1.65亿元增加1.0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2元,较“十五”末的1675元增加1077元;贫困人口由“十五”初的10.6万人减少到3.75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1.7%,产业扶贫成为拉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引擎”。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加大了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共争取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100多个,投入扶贫投资4629.844万元,县级整合投入1.46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投入3.2亿元,无论是投入总量还在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上都成倍增长,有效推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产业化贴息项目。我们始终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贷款贴息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十一五”期间省办共下达我县产业化扶贫贴息贷款5270万元,贴息174万元。重点扶持了天祝县介实绿色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正阳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润公司、富源养殖场、

- 1

菌气调库5座,围栏草场33.6万亩。“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390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292万元,新建人参果日光温室470座,养畜暖棚130座,引进基础母牛75头,推广人参果脱毒苗280亩。去年下达的祁连山北坡藏区项目投入国家扶贫资金40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国扶资金245万元,已引进虫草鸡雏鸡10万只,良种牛157头,良种羊500只,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

二、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1、以果蔬菌为主的日光温室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按照 “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菇则菇”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动员、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市场开拓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县果蔬日光温室达到1.28万亩,建成连片示范点73个。设施农业规模以年均46.2%的速度扩展。

2、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快速推进。以草产业开发、畜禽品种改良、暖棚舍饲养殖、舍饲规模育肥为重点,优化养殖业结构调整,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1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暖棚2.09万亩,共建成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79个;建成优质饲草料基地25.38万亩;引调西门塔尔良种肉牛7000多头,建立28个肉牛繁育示范村,累计完成黄牛改良2.8万头。建立89个绵羊人工授精站,改良绵羊25万只,养殖草原生态鸡52.4万只,进一步加快了草畜产业结构调整。

3、以高原绿色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效益显著。近年来,县

- 3

销售收入23365万元,同比增长18.8%;上缴税金240万元,同比增长68.9%;农产品出口创汇106.6万美元;辐射带动农户31063户,基地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收入8300万元,解决农牧民就业岗位0.17万个。7个介实牌蔬菜品种(蒜苗、娃娃菜、西葫芦、荷兰豆、甜脆豆、西芹、豆苗)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和产地认证,人参果和红提葡萄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建立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包括协会) 154个,发展会员3137人。

三、存在困难与问题

1、自然灾害频繁,发展基础薄弱。由于我县特殊的自然地域条件和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水、电、路、渠配套和仓储设施、种苗供应、流通冷链体系建设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差,加之我县干旱、冰雹、洪涝和冰雪冻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

2、示范基地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小,产品数量有限,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设施农业经营粗放,科技服务能力不强。设施农业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同时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技术服务量大面广任务重,现有的涉农技术干部数量少、装备差,导致技术服务在整体上滞的要求不相适应。

3、群众自身积累少,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大多数群众生活贫困,没有积累,但设施农业建设

- 5

棚3万亩),青稞、油菜等传统优势良种作物种植面积控制到6万亩,小麦等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6万亩压减到8万亩,牛羊猪养殖量达到200万头、草原生态鸡养殖量达到300万只,特色种植业总产值达到7.96亿元,特色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使农民来自特色农业的收入增加到2250元以上,占到农牧人均纯收入的40%。继续坚持“一乡一业”、“数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布局调整,不断优化“一川四片”的农业发展格局,力争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特色畜禽生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三大基地,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农牧产品供应基地。

1、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一是抓好10万亩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建设。以华藏寺、打柴沟、石门、松山、天堂、哈溪等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以蒜苗、荷兰豆、甜脆豆、中荚豆、娃娃菜、西葫芦等特色优势产品。到2015年达到10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绿色蔬菜生产示范村15个。二是抓好10万亩马铃薯基地建设。以安远、朵什、西大滩、东大滩、赛什斯、大红沟、松山等浅山半干旱及二阴山区为重点,加大马铃薯(饲玉米)全膜垄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2015年达到10万亩。三是抓好3万亩果蔬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以金强川设施农业规划的争取实施为基础,在华藏寺、打柴沟、松山、哈溪、石门等乡镇,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人参果、蔬菜、食用菌栽培为主的设施农业,注重园区示范带动效应,大力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实现日光温室生产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达到3万亩,其中红提葡萄1万亩,蔬菜1万亩,人参果5000亩,食

- 7

50%,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20%。全面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立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机制,大力推行技术人员包村包户服务责任制,确保每户农民有一名技术人员长期包户指导,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大力开展农牧民技术培训,以培育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采取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广播电视讲座、技术咨询等形式,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到2015年,使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全部轮训一遍,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5、切实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对从事特色农林牧业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出台激励措施及扶持政策,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倾斜,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等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的同时,综合利用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信贷担保、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手段,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发展保障能力。

五、请求解决的问题

1、请求省上对我县金强川经济核心区农业产业给予重点扶持。金强川“五镇一乡”作为我县水土资源、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和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以高原夏菜、设施果菜、食用菌、草食畜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牧

- 9

第四篇:**村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村位于**镇北部,村部距**镇街镇5公里,是省定“十三五”扶贫重点村,全村总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30亩,林地面积14715亩,水面面积120亩。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村,总人口410户,2100人,其中党员33人,全村主要以烟叶、白莲、水稻为主导产业。

**村共有贫困户88户362人,贫困发生率17.2%。其中扶贫开发户38户164人,扶贫低保户38户172人,低保户4户13人,五保户8户13人。2015年脱贫22户87人,2016年脱贫11户50人,2017年脱贫24户110人,还有31户115人未脱贫,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该村按照县委、县政府“3+X”的产业扶贫模式,推进全村扶贫攻坚任务。“3”指每户贫困户每年均享受光伏扶贫固定分红3000元、赣江源农业产业扶贫固定分红1230元、发展烟莲其中一项产业。“X”:指贫困户因户因人选择其他若干项脱贫增收产业,根据我村贫困户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一户一人务工、一户一亩果蔬、一户一亩鱼塘、一户一亩观音树”思路。“一户一人务工”:该村410户中有710人外出务工,其中贫困户100多人,扶贫开发户以及扶贫低保户户均1人在县内外务工,人均月工资收入3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在移民集中点引进就业扶贫车间(家顺鞋面加工厂等)带动30多户群众就业增收,其中贫困户11人,月均收入2500元。“一户一亩果蔬”:该村流转土地40亩、建设大棚24个,种植百香果、西瓜等特色水果以及蔬菜,贫困户反租倒包7户;依托润生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70余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23户,每年增加租金收入600元),用于种植绿色天然无公害蔬菜,为**中小学营养餐每日提供蔬菜1800斤,同时,带动39户贫困户“一户一亩”种植蔬菜、合作社统一收购的方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户一亩鱼塘”:流转15亩土地,为11户贫困户统一挖好鱼塘、免费提供鱼苗、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实现贫困户增收。“一户一亩观音树”:该村流转林地20亩,由村统一为20户贫困户打好条带、免费提供树苗、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每年贫困户可增收3000元。

同时,依托“农家乐+乡村旅游+贫困户”模式,发展特色农家乐及特色种养,打造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游,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第五篇:**乡教育扶贫情况汇报

一、

基本情况

(一)

全乡适龄儿童入学情况:**乡共有6至16周岁适龄儿童3723人,在校3407人(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的1934人,乡外县内就读的312人,县外就读的1161人),B类不需劝返的283人,辍失学33人。

(二)

全乡B类不需劝返的283人中:就读幼儿园的15人,缓学2人,残疾无法就学2人,义务教育毕业116人,超龄22人,无法联系126人。

(三)

全乡6-15周岁辍失学生26人,16周岁7人,辍学1年内22人,1年以上11人。

(四)

分村情况:

(1)

**社区6至16周岁适龄儿童1102人,在校1009人(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的691人,乡外县内就读的68人,县外就读的250人),B类不需劝返86人,辍失学7人。

(2)

新胜村6至16周岁适龄儿童872人,在校819人(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的474人,乡外县内就读的128人,县外就读的217人),B类不需劝返45人,辍失学8人。

(3)

长海村6至16周岁适龄儿童774人,在校737人(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的408人,乡外县内就读的70人,县外就读的259人),B类不需劝返31人,辍失学6人。

(4)

白云村6至16周岁适龄儿童622人,在校556人(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的196人,乡外县内就读的19人,县外就读的341人),B类不需劝返58人,辍失学8人。

(5)

中寨村6至16周岁适龄儿童353人。在校286人(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的165人,乡外县内就读的27人,县外就读的94人),B类不需劝返63人,辍失学4人。

二、

工作情况

自2019年7月以来,根据永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开展控辍保学摸底核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把控辍保学工作列为我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作之一。安排全乡干部职工和**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联合行动,全面核查我乡户籍系统中6-16周岁的适龄儿童就学情况,将核查结果同学校数据,学籍系统,各部门反馈数据相互比对,对有差异的数据安排专人进一步细查,确保了数据真实准确。

经近3个月的工作开展以来,现已将我乡学生就读情况基本摸清,梳理成册,对在学生由一线挂联的职工和学校教师持续开展思想稳定工作;对辍失学学生严格落实四个包保责任制,每个辍失学安排四个包保人员进行劝返。现33个辍失学学生的复学通知书都已发放,包保人员正在积极进行劝返,并于2019年9月29日对新胜村大水塘浦明飞户因拒不送之女浦红仙接受义务教育向莲峰法庭提交了起诉书。

三、

存在问题

1、

在摸排核查中,发现有全户外出多年并在外地就读,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辍学学生,因距离过远且是外地学校辍学,劝返难度大。

2、

学生极度厌学,不听父母教诲,包保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效果不理想,学生宁死不愿读书。

四、

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保学工作,确保无新增辍学学生。二是持续开展劝返工作,对33个辍失学学生专题研究一生一策,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劝返、纳入职初班、进行中职教育、依法处置等四个方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三是继续开展情况摸排,对无法联系的学生保持关注,多方核实。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