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篇:脱贫攻坚实现三个转变
珍惜学习机会实现三个转变
能够放下繁忙的工作,抛开繁琐的家务,静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拓展世界眼光,感到机会实在难得。在3月13日的入学教育上,党校培训部领导要求学员要尽快实现由部门领导向党校学员的转变,由工作向学习的转变,由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的转变。经过近半个月的学习,现就如何尽快实现以上三个转变谈四点体会。
一、单位领导和家人的支持是尽快实现三个转变的前提
刚来报到的那几天,心中确有放不下的担心和牵挂:主要是担心自己分管的工作别人接不上手,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牵挂无法关心照顾家人,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半个月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和牵挂都是多余的,因为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理解支持我的学习,在人手少任务重的前提下,他们毫无怨言地承担了原属于我的工作,为了让我安心学习,不再为工作上的事找我;我的家人也理解支持我的学习,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我安心学习不分心。
二、紧张严格的教学安排是尽快实现三个转变的助推器
从44期党校班的培训计划中,不难看出,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对教学安排可谓用心良苦,主要表现在,一是开班准备充分,刚办完报到手续,我们就拿到了制作精美、内容翔实的《培训方案》,从培训目标安排到考核方法内容,从作息时间到安全教育,应有尽有,人未进房间,学习就已经开始预热了;在开学典礼前,学校培训部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就先行对我们进行入学教育和破冰热身,使我们作好了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准备。二是教学目的明确,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通过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学习研究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培养组织、政治、思想、作风、能力过硬的党务政工干部。三是教学安排严谨,党性修养、理论基础、世界眼光、综合知识讲座、国有企业战略和现实问题等五大模块前后贯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过程中通读原著与深度讲解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解决石化企业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在短时间内投入学习的状态。
三、严谨、博学、和谐、超越的班级团队是尽快实现三个转变的催化剂
来自五湖四海上中下游的同学们通过破冰热身,立即一见如故,距离感消失了,团队感增强了;通过胜利拓展,迅速形成了对高绩效团队精神的认同,初步形成了团队的领导核心;通过对班级精神的反复讨论,同学们对严谨、博学、和谐、超越的精神氛围形成共识,在这种精神的催化下,我们融入了一个大家庭,彼此没有了企业职务称谓中的书记、主任和处长,取而代之的是班长和班委、组长和组员在班级中的各自坐标,我们亲如一家,每个人都是这个班级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四、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的内在需要是尽快实现三个转变的加速器
我自参加工以来就与党务工作结下不结之缘,1995年起成为专职党务干部,十几年来,从未离开个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在长期的党务工作中,我常困惑新困难、新问题不断,而新手段、新途经不够;党务政工的专业知识零打碎敲学了一些,但系统、整体不够。这是一次珍贵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三个半月的学习中,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拓展工作能力。党务工作要有党务工作人员来做,党务人员要做好党务工作就要有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这是我学习的目的,也是我实现三个转变的加速器。
第二篇:做好群众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
群众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随着利益群体复杂化,社会利益、价值追求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展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发展速度与群众愿望存在着较大差距,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较差,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合理诉求表达方法欠妥,遇到矛盾纠纷,情绪更容易激化。群众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工作举措,找准工作方向。
要转变群众工作的观念。如果仍从传统意义上认识群众工作,开展群众工作,势必遇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被动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注重创新群众工作理念,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关键是要转变三种观念:一是由注重对上负责向热心对下负责转变。部分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认为工作是对上负责,把自己与群众隔离开来,不屑做群众工作,造成许多工作推不开、推不动。如果党员干部真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怀爱民之心,这样,许多看似难乎其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自然也就会日益密切。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目标任务时,充分考虑统 - 1 -
筹好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绝不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二是由强调管理向强化服务转变。现阶段,群众的意见指向不在于政策,而是集中于基层干部作风。原因是部分干部对群众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群众是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群众对干部存在“逆反心理”、对立情绪。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每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每项工作都涉及群众利益,特别是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必须注意自己的作风和态度,要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仆人,而不是群众的主人,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把群众的意愿时刻放在心上,做到“情为民所系、得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三是由防备防范向积极主动转变。有的干部一遇上访群众,就认为是无理取闹,是“不顾大局”给改革发展稳定添乱,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可能将小事情演变为大事件、小矛盾激化为大冲突。出现类似问题的关键是当事干部没有以心比心,换位思考,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站在群众之中,不要脱离群众之外,更不要站到群众对面,要准确把握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学会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和整体利益、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重视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认真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要转变群众工作的方法。当前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面临的形势,涉及的领域,遇到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矛盾之多、难度之大、影响之广,同样是前所未有。面对群众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用新方法面对新挑战。一要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群众工作是个老传统,在长期的群众工作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坚持下去。过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方式,与新时期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不相适应,但主动深入群众,面对面地与群众交心谈心的优秀方法仍要保持。要善于引导群众,带领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调整结构、改进发展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和习惯。要善于宣传群众,多解疑释惑,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教育群众,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群众正当行使权利。二要不断创新探索新方式、新手段。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用新思路、新办法破解老难题,解决新问题。要构建工作新平台。群众工作的一个很大难题是工作平台的“老化”与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由过去的固定居住、稳定工作,变得流动、分散,群众工作必须建立新的组织平台,否则就无从下手,困难重重。在农村,必须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使资金、经验和科学技术实现集群性组合,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城镇,就要以街道和社区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社会组织,普遍提高城市就业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适应发展的需要,构建这些
新的组织平台,把人民群众按市场化要求重新组织起来,使党群工作在新的平台上推进。要建立工作新机制。要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和社会舆情汇集机制,与群众面对面交换意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纠错改正机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防止决策的随意性,为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改进群众工作评价机制。广泛吸收群众参与政府工作评议,有效地改进机关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灵敏捕捉动态,快速处置隐患,为群众生产生活营造和谐安宁的环境。要随机应变采用新方法。在发挥好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媒体,传达政策、引导舆论、联络感情,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的手段。要进一步推广重大事项听证、会议旁听、公开承诺等制度,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丰富群众工作的内容。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中,用政策教育群众,在政策范围内因势利导解决问题,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对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努力做到用发展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来解决问题。三要善于运用综合手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提高群众工作的效果,一是要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要虚心学习群众语言,善于深入浅出地分析说明复杂道理,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要锻炼自己
多方面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果断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既要敢于协调,又要善于协调,既能注重协调的实效,又能避免负面影响。要提高忍耐承受能力,在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时,能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理性平和地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好说服工作,千万不能自乱阵脚,激化矛盾。二是要善于运用综合方法。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从情感上疏导,行为上引导,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转变群众工作的方向。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呼声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开、事情办不好的地方去打开局面,立足当前、解决实际问题,着眼长远、完善体制机制。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领群众致富上,联合、指导群众积极创业,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放在为民代办服务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办理群众难办急办事情,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放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上,多进行政策解释、教育引导、情感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进一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就要把工作力量摆布在一线,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用群众工作考验干部,以工作实绩选用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
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巩固、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达到“排民忧解民难暖民心”的目的。(发表于《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通讯》2011年第3期、市委《决策参考》2011第1期、《农村党建》2011年第8期)
第三篇:实现三个转变打造纪检监察过硬队伍
实现三个转变
打造纪检监察过硬队伍
——学习“三转”精神心得体会
第五纪工委
陈志坚
根据中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县纪委召开了“三转”工作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纪检监察机关有关“三转”精神,紧紧围绕纪检监察工作思想观念、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等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通过学习,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个感想:
一、转变职能,突出主业,是纪检监察机关为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的根本保证。
明确角色定位,坚守主业职责,切实理顺职责关系,不大包大揽,不越俎代庖。一是不越位。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工作交给主管部门去管。比如:去年湖江两位被开除的教师,要求恢复工作的信访问题,我个人认为纪检部门就不该去管,这是县政府依照相关规定作出的决定,纪检监察机关主要是对开除是否合法、合规、合程序进行监督,其他的事不是我们的职责范围,没有必要受理。弄得折腾了几年,花费大量的精力,也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二是不错位。纪检监察机关应该是以监督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为主,而不是制定政策,不应越俎代庖,把制定政策权还给主管部门。比如:“三重一大”工作,我们试行了一年也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执行,主要是因为各单位情况不一,很难用一杆尺子来衡量,如到底多少钱需经班子会讨论,就统一不了思想,大单位(如财政、发改)资金量很大,如果500元都需经过讨论,那么什么事都很难办,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小单位则不同(如团委、妇联),基本上很少可用资金。因此,应该把制定“三重一大”管理规定权交给各单位,纪检监察机关只对其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三是不缺位。把监督检查辐射到每个领域,重点强化对行政和执法部门履职情况的“再检查”、“再监督”,常抓不懈。做到越位的归位,缺位的到位,错位的正位。
二、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是有效发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职能作用的根本保障。
“转方式”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探索科学管用的工作手段的工作途径,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坚持“问题破解”与“制度纠偏”并重。一是要做到发现问题,制度跟进。主动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对改革中发现的各种突出问题,督促部门单位进行制度纠偏,堵塞漏洞。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通过完善监督制度,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个案督办向“标本兼治”的制度监督转变,切实提升对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三是要进一步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巩固纠正“四风”成果。四是要依纪依法和安办案。做到抓早抓小,快查快结。五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和制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转变作风,强化约束,是纪检监察机关纯洁干部队伍,树立干部形象的根本途径。
正人先正己忆,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必须以“铁军”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清除障碍,保驾护航,树立纪检监察队伍良好形象。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责任意识。面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做到敢于担当,勇于碰硬,面对腐败敢于亮剑,面对难题敢于靠前,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勇于担责、担难、担险的良好形象,以对硬的作风,良好的形象,突出的业绩赢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三是严明纪律。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好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如奖惩机制,人员进出机制,选拔任用机制等等,充分调动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组织、财经、工作和生活等各项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促进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作出示范,树立“风向标”。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吴江民营企业发展如何实现“三个转变”
吴江作为江苏民营经济的领头羊,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应当说在发展环境上具有适宜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良传统和良好氛围的,否则不足以成就今天的民营经济辉煌。根据省委罗志军书记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政府转职能,企业转方式,社会转观念的讲话精神,吴江的政府、企业和社会该怎么“转”,笔者不揣浅陋,试言一二。
政府转职能方面。应当说吴江的党委、政府服务发展、服务经济、服务企业,做到非常不错。惟其如此,才能有不论是吴江作为县级市,还是县级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都在全国同类县市区中处于第一方阵的强大实力。当然,为了追求更高更好的发展目标,政府在转变职能,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是进一步做强硬件设施。让道路更通畅,交通更便捷,用电等能源获取更充足,保障信息流交换手段更畅通。二是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夯实平安吴江、和谐吴江建设,保障和维护好当前良好的和谐安宁的投资办厂环境。三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审核审批项目,让企业更加自主经营,“政府的手”少揽活揽事,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议可以学习探索“负面清单”制度。四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力求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简化程序,缩短周期,方便企业办事,建议探索“单一窗口”制度,尝试企业业务受理“一口受理”、“一表填报”,由某一职能部门扎口受理后进行推报。五是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吴江的民营企业很多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发展融资能力有限,融资渠道受限,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多想法子,加大扶持。
企业转方式方面。笔者以为除非某一项产业已经被发展的历史车轮所淘汰,否则任何一项产业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对于现存的产业来说只有过剩的产能、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没有过剩的、落后的产业。各项产业的科技含量不一样,企业要转变的是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人才观念等。有些中小企业主有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做强企业的雄心和魄力,缺乏探索创新意识,缺乏品牌、专利、产权意识,喜欢“跟风”,“同质化”现象突出,往往某一项目赚钱,大家就蜂拥而上,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容易导致在局部区域内整个行业利润的整体下滑。这
1 就需要企业家们既要着眼当下,又要放眼未来,不一定非要“做大”企业,但可以“做强”,可以“抱团”发展,建立类似行业商会、联合会之类的组织,沟通信息,商讨发展事务,避免“窝里斗”。对先进生产工具的投入,有些企业舍不得,工具的落后导致产品款式、质量等的落后。管理方面,不少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有发展做强愿望和潜力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不可或缺。还有就是人才方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在怎么招徕人、用好人、留住人上下工夫,既要用钱,又要用心,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吴江改革开放初期就探索出的“星期天工程师”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借智发展模式依然是投入相对较少、回报相对较多的管用的人才使用理念和方式,值得继续保留和使用,当然在形式上可以更加与时俱进。
社会转观念方面。吴江一直有亲商理念,自明清时候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萌芽,吴江就是处在其中,社会对工业、商业等的发展是包容和支持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下,社会转变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政府带头规范行为,带头示范,社会风气就会更好,企业发展就会有更大更好的空间,企业发展好了,效应好了,职工收入多了,愿意到企业工作的人就多了,社会对企业的观念就会更加理性、客观、公正。总之,社会观念的转变是个综合工程,需要多方着力,比如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努力、公众的参与,时间的积淀等。
第五篇:职能调整暑期基层人行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职能调整时期基层人行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新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方面的内容。央行职能调整后,面对县级人民银行员工队伍现状,如何应对新任务、新挑战,人行与新成立的银监办如何搞好协作,共同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是当前人民银行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 调整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心。
监管职能分离后,央行员工心理触动较大。需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心理调整、提高素质。一是县支行领导要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二是帮助员工稳定思想、调整心理状态,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三是人民银行员工要正确认识和找准自我担负的职能及角色定位;四是整合资源,合理安排,为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平台。五是对如何履行好职能进行深入思考,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工作措施,不断增强贯彻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科学性,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努力发挥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功能,全面开创新形式下人民银行基层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内部管理,实施人才战略。
对于本次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接受记者采访是时,传递给所有人民银行系统员工一个强烈的信号:改革后,人民银行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专业化更强。相应的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更严格、更全面。但从现实情况看,基层人民
银行员工队伍更新速度较慢,普遍存在员工老龄化趋势。因此,提升现有员工整体素质、工作水平、专业化技能是当务之急
1、探索新型的教育培训方法,实现基层行整体水平与员工个体素质提高的双赢。一是变适应性培训为岗位培训,使员工感到压力与危机;二是变单一的学历证书考试为全方位的专业证书考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社会竞争力;三是变把培训作为部门职责为单位整体行为,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央行职能的需要。
2、完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打造发展平台,促进员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一是改革用人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的竞聘上岗制度,公平竞争的员工优化组合制度,人尽其才的岗位流动制度,营造一种有利于人才发展空间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监督机制。根据县级人民银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重新制定工作范围,健全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分级分工负责制,确实抓好落实。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以员工所在的岗位责任制为基础指标,以工作突出表现、调研成果、民主评价(群众、上级对其认可程度),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为员工的岗位确定、工资分配、培训、晋升及下年工作目标设定提供依据。四是拓宽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激励、文化激励、考核激励等多途径的激励方式,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五是改进分配机制。进一步改进责任目
标津贴的使用和管理,使责任目标津贴的分配真正起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作用,真正与个人的工作业绩联系起来,拉开分配档次。
二、传导货币政策,完善信贷体系。
监管职能分离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建立货币政策执行协调与联系机制是目前县级人民银行广大干部职工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1、建立内部货币政策实施机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货币政策执行意见并及时对当地信贷投向做出必要的反应与沟通,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情况、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从而达到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前瞻性作用。
2、确实加强统计分析,为上级行决策提供依据。
县域经济处于经济系统的最小单元,具有丰富的活力和特点,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热点、难点,分析货币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上报,使总行和分行及时了解掌握货币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3、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各项信贷政策落实。为扩大内需,人总行制定了小额农户贷款、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一系列的信贷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离不开人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也需要人行督促检查。倘若人行不进行具体细致的工作,那么政策措施很难保证落实到位,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监管职能分离后,
对政策落实是否到位的督促检查,基层央行应有所作为。
4、要把实施货币政策与辖区征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县级人民银行应加强区域经济性经济状况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配合社会各部门,打击利用假破产、假改制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维护银行债权,促进金融业资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分离监管职能的人行,要在辖区金融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一方面县支行就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一是要在配合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放同时,把建立信用工作向农村推进;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同业征信向联合征信进而向社会征信的转变。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作用,为信用立法,建立一个统
一、高效、客观、公正的信用体系提供法律制度的保障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