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中心工作总结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实验动物中心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实验动物中心工作总结
实验动物中心工作计划
实验动物中心在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加强业务建设,努力实现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新突破,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实验动物生产供应计划,按质保量完成教学用实验动物及生物材料的生产供应任务。
二、认真落实实验动物饲养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究。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三、以"啮齿目动物繁育为中心,控制家兔传染病为重点",继续抓好动物种群管理和保种、育种工作,充分利用良种资源,确保啮齿目动物自给自足。
四、加强实验动物生产安全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实验动物传染病,强化防疫措施,科学制定防疫计划。
五、做好实验动物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六、积极开展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七、抓好动物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动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八、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实验动物中心
2013年12月18日
第二篇: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6年12月,以畜牧兽医学院为依托,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的前身为原沈阳农学院牧医实验室,1994年筹建了牧医双基实验室,1999年1月被评为省合格实验室,在2003年12月复评验收通过。围绕学科建设需要,中心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完善了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功能,提升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与开放管理水平。有力支撑了3个动物类本科专业及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同时缓解了大学扩招引发的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2004年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成立两个大实验室:牧医基础实验室和牧医专业实验室。根据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标准,以及畜牧兽医和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本着“统筹规划、优化重组、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原则,学院于2006年12月将牧医基础实验室和牧医专业实验室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八大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平台、临床兽医学实验教学平台、预防兽医学实验教学(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生产实验教学平台、动物遗传繁育实验教学平台、动物营养实验教学平台、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牧医实验室在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基本条件尤其是动物和中草药标本建设工作,共建设有动物标本室、动物骨骼解剖标本室、动物病理标本室、动物寄生虫标本室等四个标本室和一个兽医院。其中,动物骨骼解剖标本室建成含有马、牛、驴、羊、猪、兔、鸡、鹅、犬、猫、狐狸、梅花鹿等共12大类共计1300余件骨骼标本;动物病理标本室收藏有马、牛、驴、羊、猪、鸡、狐狸、兔、鸵鸟、梅花鹿、鱼等11大类共计1500余件动物病理学标本;动物寄生虫标本室收藏有吸虫、绦虫、线虫等10余类共计800余件寄生虫标本。至此,牧医实验室四大标本室共收藏有4000余件动物各类标本,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牧医实验室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兽医院功能完善,设备齐全, 1
病例较多,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和技能的培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心实验室总面积3537.82平方米,仪器设备1148台(套),仪器设备总值643.0723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18件;中心设置有牧医基础、预防兽医(国家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临床兽医、遗传繁育、动物营养、动物生产、水产养殖、开放创新等8个功能实验室,包括16个标准实验室(分室)。每个标准实验室可同时容纳30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生均面积2.8平方米,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均按照一人一台(套)或两人一台(套)配置仪器设备;同时,建立了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数据库、中心网站局域网及免费向学生开放的计算机室(30台)。
中心共开设本科教学实验课程69门(11门独立设课),有综合性实验59门,占85.5% ,实验项目430个,实验学时数1340学时,年平均承担12.8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开设的实验项目覆盖了学校10个本科专业、7110名学生。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近五年来校、院两级的投入资金进行改扩建和维修,环境整洁明亮,仪器设备功能配套,运行有序、高效、安全。中心通过近几年的内涵建设,中心的教研、教改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
爱岗敬业、团结奉献、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研究方向明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中心建设的保障。中心人员总数73人,其中专职人员总数30人(实验教师17人,实验技术管理人员13人);中心有教授9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 5 人、讲师18人、实验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硕士学位的29 人。
五年来,中心教师主持各种教学研究课题共15项,参加教研教改和课程建设的达130人次,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家畜生理学》、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一类课16门,校级教学成果奖25项;出版各类著作45部,其中主编出版各类教材3部、副主编6部、参编27部;中心
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62项,共获得科研经费1344万元,尤其是最近三年,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5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081万元;已完成的项目中,获奖项目32项,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厅、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科技推广奖14项;近三年来,我中心师生共发表论文452篇,其中一级学报34篇,核心期刊227篇,被SCI检索10篇,被EI检索2篇。
中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以学生为本,依托畜牧兽医学科科研综合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学生专业兴趣浓厚,踏实肯干,实践动手能力强,并取得许多荣誉和奖项,用人单位欢迎且评价较高。近五年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均达93%以上,考研成功率高。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中心具体负责” 的管理体制及“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适度开放”的运行机制。配套出台了仪器设备及耗材,人员引进与培养、实验室共享开放、专项经费管理及实验室工作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19项。
中心遵循“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共享性、示范性”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形成了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理论与实验互通并重,实验平台规模化、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的鲜明特色,建立了基础型、综合应用型、创新研究型分类、分层设置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必将推进我校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对我省同类实验室起到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第三篇: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生物安全实验楼砌筑工程施工方案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生物安全实验楼
砌
筑
工
程
施
工
方
案
编 制 人:
编 制 人:
编 制 人:
湖北工程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二00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砌筑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砌体采用加气砼砌块砌筑,外墙和分户墙采用200×300×600㎜,内墙采用150×300×600㎜型号砌块砌筑,砂浆为M5混合,框架梁下后塞斜砌砖采用蒸压灰砂砖砌筑。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加气块、水泥、砂、掺合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等。
2、主要机具
搅拌机、手推车、磅秤、胶皮管、筛子、大铲、瓦刀、扁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砖夹子、扫帚等。
三、作业条件
1、弹好墙身线、轴线,根据现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再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办完预检手续。
2、根据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缝厚度超过20㎜,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水泥砂浆或砖包合子找平。
四、施工方案
1、工艺流程:墙体放线、砌块浇水砌块排列
铺砂浆砌块就位 校正 竖缝灌砂浆 勒缝
2、墙体放线: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
3、拌制砌筑砂浆:现场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合砂浆,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砂浆配合比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砂及掺合料±5%。
4、砌块排列、就位、校正、砌筑,将水平灰缝砂浆铺饱满后,将砌块就位。要求上、下错缝,然后进行校正砌块,灌竖缝砂浆。
5、后塞斜砌:砌体上口与梁底时预留300㎜左右高等下部沉实后,采用蒸压灰砂砖斜砌顶框架梁,并使上下口侧面砂浆必须饱满。在抹灰前,凡墙体与梁信接触处均布内外钉300㎜宽钢板网的厚度0.8㎜厚。
6、拉接筋:凡是有砌体部位的柱,预埋拉结筋沿标高630㎜设置2Ф6水平拉接钢筋联结。
7、构造柱:构造柱做法根据图纸设计构造柱与墙联结处砌成马牙,每一马牙槎先退后进沿墙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630㎜设置2Ф6水平拉接钢筋联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00㎜。伸入构造柱内不少于200㎜。两端弯钩1800。
五、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加气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和验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批量,符合设计要求合格。
(2)砂浆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要有配合比报告,计量配制,在试块强度未出来前,先将试块编号填写,出来后核对。并在分项工程中,按批进行评定,符合要求为合格。
(3)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90%,按净面积计算。
(5)竖向灰缝不低于80%,竖缝凹槽填满砂浆,不出现瞎缝或透缝。
(6)轴线位置偏移10㎜。
(7)层高垂直度。选质量较差的抽查,不少于6处,不大于5㎜。
2、一般项目
(1)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以8~12㎜不限。每个检验批不少于3处,用尺量小砌块5皮高度的砌体,检查2㎜砌体长度的竖向灰缝折算。
(2)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15㎜,用水平仪和尺检测。
(3)表面平整度,清水墙5㎜,混水墙8㎜,用2米靠尺及塞尺测量。
(4)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5㎜,尺量检查。
(5)窗口偏移20㎜,吊线或经纬仪检查。
(6)水平灰缝平直度:10㎜。
第四篇:实验动物部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间,来到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已经有半年时间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实验小鼠饲养管理的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了很多知识经验。感谢领导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勇气和信心。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的展开,当然也存在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2011下半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我们实验动物部一直以饲养实验小鼠和大鼠为主 ,也有饲养其他动物,比如:兔,狨猴等。我的大学本科就是动物科学,对动物相对还是熟悉的,所以饲养和管理过程还是顺利的。通过这半年来的了解和学习,对相关的流程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
我负责的是SPF屏障环境的饲养管理工作,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的条件要求很高,对屏障环境内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对动物实验室的管理及所有进入动物实验室的人员、物品和实验动物都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屏障环境内的工作也更为繁多,要求更加严格。在饲养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改善饲养环境,从而使实验动物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得到科学严谨的实验结果。我的工作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遇到的问题也得到了一些解决。
一、工作心得
1、在这半年的工作实践中,配合实验人员完成工作,和同事的相处和睦,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团队意识。今年9月份3楼屏障环境首次开始启用,初始时有大量的工作,很多工作是一起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把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和清晰。
2、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认真负责,力求精细化,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工作中才能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3、经过一年的饲养,我深刻理解了饲养实验动物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每个工作细节都是需要认真推敲,争取优化工作流程,而这需要每个工作者的细心,经验和合作。
二、环境的改造
1、在之前大部分实验环境就是普通的清洁级,SPF级别屏障环境是条件更好的饲养环境。屏障环境运行后,送排风机组、空调机组、高压消毒锅都要不间断的工作。以目前的状况看来温度和湿度都相对稳定,小鼠饮用水是过滤后的高压水,水质也基本保证。空气通过空调送风,紫外线消毒。
2、在喂养方面。我们的饲料都是国家标准的实验大、小鼠饲料。个别转基因小鼠由于体质较弱,我们补饲精制软料及小葵花籽。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小鼠的精神很好,进食都很主动。
三、工作教训
经过半年的工作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离一个合格的饲养员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的不成熟,这也是我以后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地方。仔细总结一下,半年工作中,前期发现饲养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有点多,缺乏饲养经验;但后期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整个饲养开始分析也有了认识,但在一些细节上还缺乏认知,具体的做法还缺乏了解,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力度。
1、缺少平时工作的知识总结
这一年在工作总结上,但仍不够,如果每天、每周、每月都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是与非、得与失,会更快的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尽量每天都写工作日记,此项也作为重点来提高自己。
2、做事有时缺乏耐心
缺乏耐心是我的一个缺点,如果工作更积极主动一些,认真耐心一些,那工作上的就不会有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和误会。其实有时候,不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细才是最好的。综合考虑,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随时修正。
四、工作计划
明年的实验课题增加,工作强度会比较大,我会吃苦耐劳,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努力提高自己。多付出一些,工作就会优化一些,这就需要认认真真去做事情。以上就是我工作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
第五篇:动物生理学实验期末复习总结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且其离体组织器官的生活条件较为简单,易于掌握,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肌肉收缩特点。
双毁髓成功的标志: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动物的后肢突然蹬直,而后瘫软如棉,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毁髓
任氏液是0.65%的生理盐水。
制备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应包括:连有坐骨神经的脊椎、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四部分。
直流电刺激可兴奋细胞时之所以使细胞产生兴奋,从根本上讲是电刺激改变了细胞原来膜内外之间的电位差。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如果刺激使膜电位差值减小,即去极化,细胞则兴奋;如果使膜电位差值增大(超级化),细胞则兴奋性降低(抑制)。因此在细胞膜外使用直流电刺激细胞,通电时兴奋只发生在负极,正极的兴奋性下降,在持续通电期间不形成刺激;断电时产生反向电流,兴奋只发生在正极;通电的刺激强度大于断电。
实验步骤:
1、破坏脑和脊髓 将头部抬起,在离吻端约1.5cm 处的背部皮肤会形成V 形皱褶,V 形皱褶中心的皮肤下方为枕骨大孔。
2、剪去躯干上部及内脏,分离后肢。
3、剥皮。
4、分离两腿。
5、分离坐骨神经。
从肱二头肌和半膜肌中间分离坐骨神经,剪断细小神经。
6、分离腓肠肌。
7、分离股骨。
刮净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8、分离膝关节以下部分。
9、检查标本兴奋性。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椎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将其两级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
注意事项:
1、双毁髓时应注意使蟾蜍头部前俯,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如被射入,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
2、尽量减少神经与金属器械及污染物接触。(?) 金属因为有电子的移动会刺激神经。
3、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神经。
4、分离神经时一定要将周围组织剥离干净。
5、要常用任氏液浸润标本,防止干燥,勿用清水冲洗。
6、分离肌肉时要按层进行,不要乱剪。
思考题:
为何锌铜弓刺激神经会引起肌肉收缩?
锌铜弓在溶液中沾湿以后,锌的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明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当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片→活组织→铜片的方向流动而产生刺激效应。所以锌相当于正极,而铜相当于负极发挥刺激作用。当断开时,则发生相反的效应。
实验二 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实验目的:
1、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记录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基本原理非常重要!!!
阈强度/阈值/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反应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最适刺激: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名词解释!!!)
单收缩: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一般经过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时期。
从刺激开始到收缩开始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即为潜伏期。这是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以及兴奋-收缩耦联所耗费的时间。
由潜伏期末到肌肉开始收缩到收缩达到高峰,是肌肉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的时间,曲线较陡,称为收缩期。
从收缩高峰开始,曲线较缓慢地下降至基线,是长度或张力恢复过程,称为舒张期。
受到连续单刺激时,肌肉能够发生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内,各收缩不能分开,肌肉维持稳定的收缩状态。
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即收缩的总和;但如果第二个刺激在第一个收缩反应的不应期内,则第二个刺激不产生收缩反应。
实验步骤: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将标本置于屏蔽盒内,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结扎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此连线不宜太紧或太松,并应与桌面垂直。
3、连接装置和计算机采集系统;
4、刺激观察。
①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幅度的影响
1)刺激方式用单刺激,刺激强度初始值设为0.01-0.05V,增量0.005V,然后采样;
2)将刺激强度逐步增大,记录阈刺激和最适刺激强度数值。 ②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形式的影响
1)选用单刺激,用刚能引起最大收缩的刺激强度采样,刺激间隔时间大于肌肉收缩时程,记录肌肉的单收缩张力曲线;
2)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变化,记录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时的刺激频率。
注意事项:
1.分离坐骨神经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绝对不允许用手或镊子夹神经。 2.股骨要牢固地固定在肌槽的小孔中。
3.坐骨神经要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紧密接触,但不要损伤神经。 4.防止神经、肌肉标本干燥,需经常在神经和肌肉上以任氏液润湿。
5.长时间刺激标本可能使骨骼肌的收缩能力下降,因此每个步骤后应让肌肉休息片刻。 6.把腓肠肌悬挂在换能器上的棉线应松紧适中,不要过长,并和换能器平面保持垂直。 7.实验的采样速度较快,为避免过度消耗硬盘和内存,不要长时间记录。
实验三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神经干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
分离蟾蜍的坐骨神经,细胞外记录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和双相复合动作电位; 测定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导速度 神经兴奋不应期的观察
神经细胞(纤维)在受到有效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后,产生了动作电位,即兴奋,它是“全或无”的;
神经干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综合成的复合性的电位变化,其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神经纤维是“全或无”的但神经干不是,因为神经干是有很多的神经纤维组成的)
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复合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神经每兴奋一次及其在兴奋以后的恢复过程中,其兴奋性都要经历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其全过程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4个时期。
为了测定神经发生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的变化,首先给神经施加一个条件性刺激(S1)引起神经兴奋,然后在前一兴奋及其恢复过程的不同时期再施加一个测试性刺激(S2),检查神经的兴奋阈值以及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幅值,以判定神经兴奋性的变化。
如果两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当神经干一端兴奋后,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处,可以记录到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如果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组织有损伤,兴奋波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不能传导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则只能记录到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单相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各不相同,取决于其直径、环境温度等。
测定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距离(d)与通过这些距离所需的时间(t),即可根据 V = d / t 求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m/s)。 刺激伪迹(Stimulus artifact): 是刺激电流通过导电介质扩散至两引导电极而形成的电位差信号。
测量刺激伪迹到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求出t2t1)。
在同样的刺激强度下,缩短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当第二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开始降低时,说明第二个刺激落入第一次兴奋的相对不应期,此时两刺激的间隔时间为t1。 继续缩短两刺激的时间间隔,当第二个动作电位完全消失,表明此时第二个刺激开始落入第一次兴奋后的绝对不应期,此时两刺激的间隔时间为t2,即为该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t1减去t2的差值,则为该神经干的相对不应期。
实验步骤:
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
①记录随刺激强度增强而改变的双相复合动作电位(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 ②测量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③不应期观察,用刚能使神经干产生最大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 ④观察单相动作电位 实验四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称反射时。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脊蟾蜍-半毁髓)
实验步骤:
标本制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从蛙背侧捏住腹部脊柱,右手用剪刀伸入蛙口中,在鼓膜的后面剪去头部,即为脊蟾蜍。
用蛙嘴夹夹住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实验项目:
1、反射时的测定:将蟾蜍一侧后肢的最长趾趾尖浸入盛有0.1%硫酸溶液的平皿内(深入的范围一致),立即记下时间(秒),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重复测定3次。再以0.3%、 0.5%硫酸溶液测定同一侧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2、搔扒反射: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反射时。
3、破坏皮肤感受器: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剥除干净!),1%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以上各步反应后,清水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纱布擦干。
4、阻断坐骨神经: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部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并在神经干下放一小块浸蜡纸片。再将动物悬挂在支架上。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用浸泡过2%普鲁卡因麻醉剂的棉条压在神经干下面(在浸蜡纸片上,以免麻醉剂渗透至周围组织)。每隔15秒,用硫酸刺激右侧趾端皮肤,记录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
5、破坏中枢:捣毁脊髓,硫酸刺激观察有无屈肌反射。
注意事项:
制备脊蛙时,颅脑离断的部位要适当,太高因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可能出现自主活动,太低又可能影响反射的产生。
用硫酸溶液或浸有硫酸的纸片处理蛙的皮肤后,应迅速用自来水清洗,以清除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浸入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泡范围也应一致,切勿浸入太多。
实验五 视野的测定;毁鸽一侧半规管效应 视野测定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由于受面部结构和各类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的影响,在同一光照条件下,正常人的视野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小,颞侧与下方视野较大。
实验步骤:
(1)弧架水平。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节高低,使眼与弧架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注视弧架的中心点。检查者持白色视标,沿弧架内面从外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看到时记下度数;再将白色视标从中央向外周边移动,当看不到时再记下度数。求两次度数的平均值,并在视野图纸相应的方位和度数上点出。
(2)将弧架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操作,共4次,得出8个点。将视野图纸上的这8个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出大致的白色视野图。
(3)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受试者最好背对光源,且上下左右光照亮度要一致。
2、测定视野过程中,受试者被测眼应始终凝视弧架中心点,眼球不能移动。
3、测试时,视标移动速度要慢。
4、实验过程中可让受试者稍作休息,以免眼睛疲劳而影响结果。
家鸽一侧半规管损毁效应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毁坏鸽一侧半规管后行为的改变,掌握半规管的功能。
实验步骤:
1、将鸽子用纱布包好
2、剪去头部羽毛,在顶部切开皮肤,用手术刀将皮肤分向两侧,可见两块肌肉附着于颅骨上。
3、用手术刀小心从肌肉附着处紧贴颅骨将肌肉往下刮(不应将肌肉切断),暴露其下的颅骨。
4、小心将骨膜刮干净,用棉花吸去渗出的血液,在颅骨下隐约可见半规管。用刺蛙针穿过颅骨小心将半规管刺破(不要刺得太深,以免损伤其它的脑组织)。
5、将头皮缝合,待动物清醒后,观察其在静止时的姿势以及行走和飞翔时的状态,注意与正常各自加以比较。如果将鸽子的眼睛蒙上,现象会更明显。 (手术中尽量避免出血。如果出血,可用棉花或止血海绵压迫止血)
半规管的作用是维持姿势和平衡,当毁坏鸽子左侧的半规管后,鸽子会逆时针方向向左歪斜行走,当飞行时会逆时针方向飞行,并且身体朝左歪。
实验六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心音听诊;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正常参考值(在我国平原地带)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儿童:
110~160g/L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则为贫血。
掌握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血红蛋白本身的色泽,常随所结合氧量的多少而变化,不宜比色。但在一定量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经少量盐酸作用,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呈现较稳定的棕色。用水稀释后与标准色比较,从而测定出血红蛋白的含量。
血红蛋白计包括:标准比色架、血红蛋白稀释管和血红蛋白吸管。此外还有搅拌用的玻璃棒和添加蒸馏水的滴管。(5个东西!)
实验步骤:
1、用滴管将0.1mol/L盐酸加入血红蛋白稀释管中至刻度“10%”或“2”处。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刻度20mm3处(0.02mL),拭净外壁,将血液立即吹入血红蛋白稀释管的盐酸中。反复吸吹,使血红蛋白吸管中血液全部进入盐酸液中(避免起气泡)。混匀,静置10min。
3、将血红蛋白稀释管插入标准比色架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使无刻度的两侧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便于透光和比色。
4、用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使液体颜色变浅,边加边混匀并与标准比色板比较,至二者颜色相同止。
5、读出测定管内液体凹面最低处所在克数,即为每100mL血液中含血红蛋白的克数。另一面刻度表示百分率,可参照血红蛋白计的说明换成克数以核对读数。
注意事项:
1、滴加蒸馏水时,宜逐滴加入,搅拌均匀。
2、比色应在自然光下进行,避免在阴暗或有色灯光下比色。
人的心音听诊
实验目的: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般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42s),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音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实验步骤:
1.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端紧贴于受试者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是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 血管音:
当外压大于收缩压时:血管被压闭,无血流,无血管音; 当外压小于收缩压而大于舒张压时:血管时断时续,出现血管音; 当外压小于舒张压时:血流通畅,无血管音。
正常人的血压
收缩压:90毫米~140毫米汞柱。 舒张压:60毫米~90毫米汞柱。
血压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老年人血压比正常人血压偏高。
实验步骤:
1.受试者脱左臂衣袖,静坐5min。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3.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方约3cm处,松紧应适宜。受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台上,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4.在肘窝部找到动脉搏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其上。注意:不可用力下压。 5.听取血管音变化。右手持打气球,向压脉带打气加压,此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20mmHg,然后扭松打气球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然后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取声音变化2~3次。
6.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徐徐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测2~3次,每次间隔2~3min。
注意事项:
1.测压时室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戴听诊器时,务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 3.压脉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
4.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而后再加压测量。 5. 切勿将听诊器放入袖带内。
6. 开始打气时打开水银柱根部的开关,使用完毕后应关上开关,以免水银溢漏。
实验七 离体蛙心灌流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观察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故离体的蛙心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产生节律性收缩。离体心脏的自动节律性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所以改变灌流的成分,即可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
心肌的舒缩活动是由Ca2+触发的,而心肌细胞舒缩活动所需的钙主要依赖于细胞外液。
5%NaCl溶液:
[Na+]o↑→Na+内流↑→ Na+-Ca2+交换↑ → [Ca2+]i↓
→兴奋—收缩耦联↓ →收缩力↓。
2%CaCl2溶液:
[Ca2+]o ↑ → Ca2+内流↑ → [Ca2+]i↑ →兴奋—收缩耦联↑
→收缩力↑。
舒张期Ca2+与肌钙蛋白不完全解离,舒张不完全,表现为基线上移产生Ca2+强直。
1%KCl溶液
[K+]o ↑ → Ca2+内流↓→ 收缩力↓。
K+与Ca2+在心肌细胞膜上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实验步骤:
一、离体蟾蜍心脏制备
1.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
2.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3.蛙心插管
• 右主动脉结扎。
• 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打一松结;在左主动脉下再穿一线,在距离主动脉干0.5cm处结扎。
• 在左主动脉近根部剪口,将蛙心插管(盛有2~3cm高度的任氏液,内加入1滴肝素溶液)插入心室内。
• 插管插入心室标志: 见血液涌入插管内,并随心跳上下波动。 4. 将松结线扎紧,并固定在插管的侧管上。
5. 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
6. 用任氏液反复换洗心室内余血,直至蛙心套管内无血液残留。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1.5~2cm即可进行实验。
二、连接实验装置
1. 用试管夹将蛙心套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将与张力换能器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在心尖肌肉上。张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架台上,调节线的松紧并使其垂直。
3. 张力换能器与计算机生理机能实验系统的通道1输入端口相连。
三、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心搏曲线
2、离子和药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
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纪录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的一致。 插套管时要特别小心,应逐渐试探插入,以免损伤心肌。 随时滴加任氏液于心脏表面使之保持湿润;
如果其深度和位置合适,则套管中的液面随心脏的跳动而上升和下降。 须待心跳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下一实验项目。
实验八 肾上腺摘除小鼠的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和研究摘除小白鼠肾上腺造成内分泌功能缺损对机体水盐代谢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分泌的激素为维持机体生命和正常的物质代谢所必需。肾上腺皮质释放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少量性激素。髓质分泌的激素与交感神经功能类似,摘除后并不影响生命。糖皮质激素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调节,并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盐皮质激素则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故摘除两侧肾上腺后,皮质功能失调现象迅速出现,表现出食欲下降、低血压、肌无力和肾衰竭等,同时也表现出抗炎症、抗过敏能力下降及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下降。 实验步骤:
1、小鼠用浸有乙醚的棉球将其麻醉,勿麻醉过深;
2、俯卧固定于解剖台上;
3、最后肋骨至骨盆区之间背部剪去被毛,用酒精擦拭;
4、从最后胸椎处向后沿背部正中线切开皮肤1.0~2.0 cm,在一侧背最长肌外缘分离肌肉,剪开腹腔,扩创,略将肝脏前推,暴露脂肪囊,找到暗红色肾脏,在肾脏的前方即可找到由脂肪组织包埋的粉色半个大米粒大小的肾上腺,用小镊子轻轻摘除肾上腺(与肾脏之间的血管和组织可用镊子夹住片刻)。然后将皮肤切口向另一侧牵拉,用同样的方法摘除另一侧肾上腺。最后缝合肌层和皮肤,缝合后用酒精擦拭消毒。注意:勿伤腹腔膜及脏器。
5、最后缝合肌层和皮肤。
6、实验观察: 应激反应:游泳。
按组将实验、对照组投入冰水,比较各组动物的游泳姿势与速度。动物下沉后立即捞出,待其恢复放笼中观察饮水。 饮水和盐水量。
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而保留水,并排泄钾。它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所以摘除肾上腺后小鼠肾小管重吸收钠会减少,理论上应该是饮盐水更多。
实验九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相对稳定,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 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各种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而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反射即减压反射。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药物能通过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通过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erine,N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1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兴奋通过其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升高,其机制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导致颈动脉窦血压下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冲动减少,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血管中枢活动发生改变,表现为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兴奋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从而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而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结果导致血压升高。
两侧心迷走神经对心脏不同部位的支配有所侧重。一般说,右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因而对心率影响较大;左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所以对房室传导的影响较大。在实验中,刺激兔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心脏活动受抑制,心搏减慢甚至停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迅速下降。如长时间刺激迷走神经还可出现“迷走脱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窦房结活动停止,对心室内起搏点的超速抑制解除,心室内起搏点发放冲动,心脏以较慢节律恢复跳动;或由于血压下降,降压反射减弱,心交感神经中枢活动增强;以及长时间迷走神经兴奋,加强了心室对交感神经的敏感性,引起心脏复跳。刺激左侧心迷走神经外周端也可以使血压下降,但主要是由于减慢房室间兴奋传到而使心率减慢,进而使血压下降。故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出现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均不如刺激右侧时明显。
兔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冲动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
迷走神经为传出神经 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变慢。
减压神经为传入神经 刺激减压神经的外周端对血压和心率没有影响;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会引起血压降低。
在动物生理实验中,在相同的刺激频率下,刺激减压神经引起血压降低的时间短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压降低的时间。(因为神经传导过程中有损失?)
实验基本程序:
麻醉-气管插管-颈部神经分离术-动脉插管术-连接实验装置-实验观察
实验步骤:
1、家兔称重,按5 ml/kg体重由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药名乌拉坦)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口5~7cm左右皮肤,用止血钳钝性分离,暴露气管并穿棉线备用。气管插管,喉头下2-3cm处切一倒T形口,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一侧减压神经(最细)和迷走神经(最粗)和两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
3、动脉插管 用备用的丝线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远心端,动脉夹夹住近心端,在靠近动脉结扎线的近心端用眼科剪作一45度切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固定。
4、全身抗凝,注射肝素溶液,使家兔全身肝素化。
(如果漏液——续灌传导液。先用注射器堵住,再打开开关;用力缓慢、匀力,将血液赶回血管) 松开动脉夹:
血液仅倒流少许,且分界面搏动——插管成功 不搏动——血液凝固;未插入血管腔 一直倒流——换能器接点漏液 专人照看
5、实验观察:
1. 观察正常血压曲线;
2. 夹闭另一侧颈总动脉(未插管的一侧); 3. 刺激另一侧减压神经;
4. 剪断减压神经,分别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 5. 刺激另一侧迷走神经;
6. 剪断迷走神经,分别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 7. 注射肾上腺素0.2~0.3ml,不能过量; 8. 注射乙酰胆碱0.2~0.3ml。
注意事项:
1.一项实验后,须待血压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项实验。
2.随时注意动脉套管的位置,特别是动物挣扎时,避免扭转插管阻塞血流或戳穿血管。 3.神经需刺激时才拉出,不要一直由保护电极勾住,防止神经干燥。
实验十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
观察并分析肺的牵张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保持有节律的活动,当体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时,由于体内完善的调节机制的作用,呼吸运动将会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改变了的机体代谢的需要。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
实验步骤:
1、家兔称重,按5 ml/kg体重由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用剪毛剪剪掉颈部手术部位的兔毛,颈前正中作6~8cm左右皮肤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离暴露气管。分离气管,并在气管底下穿一根棉线备用。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cm处剪一“⊥”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3、分离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cm的切口,打开腹腔,小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暴露剑突软骨和胸骨柄,剪去一段剑突软骨的骨柄,使剑突变游离。提起剑突,可见剑突随膈肌的收缩而自由运动。
5、将缚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剑突中间部分,线的另一端垂直系于张力换能器上,后者与计算机第1通道插孔相连。
6、启动计算机,进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与处理系统的主界面,选择呼吸实验的呼吸运动调节项,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 (1)正常的呼吸运动曲线;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与长的橡皮管相连,另一侧用止血钳夹闭。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曲线;
(3)肺牵张反射 于吸气之末,通过气管插管的一侧管注射约20ml空气,并在推注空气的同时,夹闭气管插管的另一侧管。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待呼吸运动恢复后,于呼气之末,用注射器由肺内抽取气体,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4)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5)分别刺激一侧迷走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再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
2.增大无效腔,减少了肺泡通气量,降低了气体更新率,导致血中二氧化碳增加、氧分压下降。
3.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
迷走神经在呼吸中的作用:
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加速吸气和呼气运动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当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的生理作用被消除,因此呈现出慢而深呼吸运动。
麻醉剂总结:实验四,2%普鲁卡因;实验八,乙醚;实验
九、十,20%氨基甲酸乙酯。
缝合方法类型:
1、连续缝合,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2、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3、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4、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5、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6、内翻缝合法。
7、外翻缝合法。
8、减张缝合法。
9、皮内缝合法。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