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单元测试
第一篇:部编历史八上单元测试
部编历史八下第一单元测试题(复习)
第一单元课堂小测(复习)
1、现在通用公元纪年,在我国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中华民国成立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D、五四爱国运动后
2、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最后准备工作的是(
)
A.三大战役
B.解放南京
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6、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7、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事件中揭示了中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
(
)
A、圆明园浩劫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开国大典
8、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1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1952年,中国的农民由于获得土地而喜悦,主要是因为实行了
(
)
A、土地改革
B、土地革命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
1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凑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
A.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D.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15、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6、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改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7、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8、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9、阅读图文材料:
图一:人民英雄纪念碑
图二: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里画“√”,否则画“×”。
(1)图一中的建筑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修建的。(
)
(2)修建图一建筑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
(3)参加图二战争的中国军队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
(4)台儿庄战役是图二战争中著名战役。(
)
(5)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
20、识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运动
(2)
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
农民拔除地界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
第二篇: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 ) A.1世纪 B.2世纪 C.3世纪 D.5世纪
2.大化改新中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它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措施?( ) A.政治
B.思想
C.文化
D.经济
3.历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4.某人于7世纪末去日本,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A.很多部民在贵族的庄园里劳动 B.地方由中央派官治理 C.国家权力集中于天皇 D.很多人从中国长安留学归来
5.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武士集团的出现 6.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参与皇室斗争 B.保卫天皇 C.保护自己的庄园 D.为国家提供兵役服务
7.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 )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8.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并见证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9.下列关于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 B.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 C.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D.62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0.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其中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古埃及人 C.古巴比伦人 D.阿拉伯人
11.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心强。他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并使之弃恶从善。该故事出自( )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医典》 D.《天方夜谭》
12.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巴格达“智慧宫” B.阿拉伯数字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读图,回答问题。(11分)
图A 盛甲武士
图B 镰仓幕府开府将军源赖朝
(1)读图A回答,地方豪强组建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2分)
(2)读图B回答,镰仓幕府有何特权?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6分)
(3)镰仓幕府的建立有何影响?(3分)
14.某中学九年级(2)班同学在学习“阿拉伯帝国”时,老师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上帝的使者》(The Message)。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上帝的使者》(The Message)是穆斯塔法·阿卡德导演的经典名作,《时代》周刊把它评为20世纪百大佳片之一。
故事简介:7世纪的麦加,穆罕默德与城市的强权者们斗争着,他揭露他们的专横,以及他们造成的弊病:奴隶制、暴力、酗酒。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他们的对手毫不犹豫地迫害并折磨他们的近亲。然而,和平的穆斯林明白,该为尊重自己的正义而奋战…..
(1)电影《上帝的使者》(The Message)反映了伊斯兰教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相关史实,请写出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人物。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的标志是什么?(6分)
(2)想一想,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3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这种一神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科里希特贵族把那些属于自己管辖权内的穆斯林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离开麦加,到某地传教,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公社。
材料三 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装备起来,并为出征准备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后来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1)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时的遭遇怎样?为什么科里希特贵族要这样对待穆斯林?(4分)
(2)材料二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外出传教,后来在什么地方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掌握这个公社的一切大权,这个公社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是什么?穆罕默德及信徒“想要的结果”是什么?(4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材料二 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在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封君和封臣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简述这一改革经济方面的举措。(6分)
(3)材料三记载了哪国的哪一改革?概括材料三的改革举措。(4分)
(4)上述三国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大化改新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故A项错误。
5.B 6.C 7.D 8.B 9.D 10.A 11.D 12.D 13.(1)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4.(1)7世纪初。穆罕默德。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伊斯兰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15.(1)遭到麦加贵族的迫害(或遭到监禁)。原因:伊斯兰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
(2)麦地那。影响: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3)关键事件:630年占领麦加。“想要的结果”:麦加贵族承认了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统一国家建立起来。
16.(1)改革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改革后,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2)日本大化改新。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4)都确立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封建制度(或都建立了封建制度的国家)。
第三篇:部编历史八上第2课重点
部编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 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四篇:八上五单元测试答案
济川中学初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答案
1、曳
潋滟
喧
2、A
3、D
4、A
5、 ①非志无以成学
②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1)从事写作(文学创作)(2分)。这段话体现了主人公乐观的性格,表明他已从过去的伤病(绝望;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4分)
(2)C
E
7、 ⑴示例:走进汉字世界,感受文化魅力(标语必须体现主题)
⑵随着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⑶首先要感谢大家,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鼓励,我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我觉得参加这个比赛真的很有意义,它带领我们重温了汉字的美好,熟悉了汉字的历史和意义。我希望我们一起重视起传统的汉字书写文化,学好汉字,写好汉字。
8、⑴追
(纳凉时)悠闲自在
(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9、(1)①穿着布袍
②曾经
③买
④打开
(2)D
10、今 /其 行 装/ 盛
11、(1)(海瑞)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给他施加罪名。
(2)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劳动不怕吃苦。
12、生活节俭,清廉,不畏权势,为人刚正
13、①说明传统光源的缺陷,引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②作为发光二极管的比较对象,突出发光二极管的特点、优势。
14、A:发光二极管照明的优点(或特点) B:发光二极管的功用及影响
15、B
16、①把挂着的小布猴放在座位上;②让司机把车开慢点,免得撞死小虫子;③ 把快要晒死的蚯蚓放到草地里去。
17、(1)动词“蹭”既表现了叶子到司机跟前请求司机时的犹豫、害怕、小心等复杂心理,又表现出她的乖巧懂事。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对小生命的同情和怜爱,表达了叶子纯真善良的心地。
18、热爱生活,但缺少慈悲心怀的“我们”既烘托出叶子的童真可爱,突出其对一切生命的关爱之心,又反映出成人慈悲之心的缺失。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
19、同:都表达了对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关爱、怜悯、敬畏之心,弘扬了人性的至真至善。
异:链接材料抒发了作者对“愚氓”灭美的无奈、痛心,呼吁社会群体提高爱美、护美的意识,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维护美的决心。
本文结尾抒发了作者对怀有大慈大悲“佛心”的叶子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也要像叶子这样拥有一颗慈悲“佛心”的虔诚心愿。
【诗歌译文】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诗歌赏析】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2]”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文言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巡察所辖各地,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第五篇:八上第三、四、五单元测试
八年级历史第
三、
四、五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 D )2.李明同学搜集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并从里面获知了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它是
A.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和约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B )3.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共两党分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北伐战争失败了
( A )4.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主要是因为80年前的这天发生了 A.南昌起义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A )5.2006年秋,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小王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为此他准备了以下的史实来再现长征的艰辛。你认为他选材不当的一条是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 ( C )6.右图是小明在上海参观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
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A.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 )7.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
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
最准确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 )8.“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9.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
( )1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 )11.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12.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卢沟桥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 )1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松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 )14.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 )15.1945年,有一个遭受了日本近半个世纪殖民统治的地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是: A.东北三省 B.台湾 C.香港 D.澳门
( )16.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 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 )18.小明在电影《大决战》中看到:人民解放军前敌最高指挥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军用地图,主要内容如右图,请帮小明判断:此时电影内容再现的历史场景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 )19.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 B )20.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简答题(16分)
张力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张力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所画的示意 草图(A为出发地)。
(1)说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4分) A. B. C. D.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2分)
(3)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4)请你向他推荐最值得参观的长征途中的某一个历史遗址,并简单谈谈你推荐的理由。(4分)
(5)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
三、材料阅读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看右图
材料二: 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4月5日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由于严重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引起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强烈反对。纵观《新历史教科书》内容,不仅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将侵华战争的责任推给了中国。而且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受害者。教科书还一如既往地特别注重煽动对中国的仇恨,并将这种仇恨情绪一直追溯到古代。……
——据4月5日网易新闻频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照片反映了怎样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对待战争、对待历史怎样的态度?日本对待历史、对待战争的态度除了这个事件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现?(6分)
(3)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周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面对日本政府的这种态度,我们应当怎么办?(6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2分)
(2)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 (4分)
(4) 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4分)
四、历史探究题
2005年为‚红色旅游年‛。‚红色旅游‛是指组织旅游者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某校八年级
(二)班决定举办‚争当‘红色旅游’小导游‛的主题班会活动。
(1)请你当小导游,为同学们写出在下列图中的地点所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6分)
图1: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图2:湘赣边界的井冈山
图1:
图2:
(2)请你再向同学介绍一处可以作为“红色旅游”的景点,并简要说明在该景点发生过什么重大革命事件,它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