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云龙县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2018年至2020年)
云龙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7月
目录
一、云龙县基本情况 ..................................................................................................................................... 1
(一)云龙概况 ..................................................................................................................................... 1
(二)贫困现状 ..................................................................................................................................... 2
(三)挂包帮工作情况 ......................................................................................................................... 2
二、指导思想 ................................................................................................................................................. 3
三、2018年至2020年脱贫目标 .................................................................................................................. 3
(一)按计划实现减贫目标 ................................................................................................................. 3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 ............................................................................................................. 4
(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显著改善 ..................................................................................................... 4
(四)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 4
四、脱贫措施 ................................................................................................................................................. 4
(一)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 .......................................................................................................... 5 1.改善住房保障 ...................................................................................................................................... 5 2.强化就学保障 ...................................................................................................................................... 6 3.强化基本医疗保障 .............................................................................................................................. 6
(二)通过就业、产业、生态扶贫,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7 1.就业扶贫 .............................................................................................................................................. 7 2.产业扶贫 .............................................................................................................................................. 8 3.生态扶贫 .............................................................................................................................................. 9
(三)实施兜底保障 ........................................................................................................................... 10 1.农村低保保障 .................................................................................................................................... 10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 10 3.落实残疾人补贴 ................................................................................................................................ 10 4.农村养老............................................................................................................................................ 10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 11 1.道路硬化 ............................................................................................................................................ 11 2.通动力电............................................................................................................................................ 11 3.通广播电视 ........................................................................................................................................ 11 4.通宽带网络 ........................................................................................................................................ 12 5.农村安全饮水 .................................................................................................................................... 12 6.卫生室建设 ........................................................................................................................................ 12 7.公共活动场所 .................................................................................................................................... 13 8.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 ........................................................................................................................ 13 9.资产收益扶贫 .................................................................................................................................... 13
五、投资规模 ............................................................................................................................................... 13
六、保障措施 ............................................................................................................................................... 13
(一)完善精准脱贫信息化动态管理 ............................................................................................... 13
(二)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 ............................................................................................................... 14
(三)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 ................................................................................................... 14
(四)完善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机制 ........................................................................................... 15
(五)坚持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 15
(六)健全完善“挂包帮”长效机制 .................................................................................................... 15
一、云龙县基本情况
(一)云龙概况
云龙县位于大理、保山、怒江3州市结合部,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是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因“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而得名。全县有白、汉、彝、苗、傈僳、阿昌、回等8个世居民族,共25个民族成份,总人口20.8万人,辖7乡4镇86个村民委员会(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87%。云龙历史悠久,有2100多年建制历史,公元前109年设“比苏”县,后历代称尹州、云龙赕、云龙甸军民总管府、云龙州等,曾为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先后经历了汉代的农业开发、两晋后阿昌部落的农牧经营、南诏时期至大理国时期的诺邓盐井中兴、元代顺荡井的开发和云龙甸农牧业的兴盛。1913年改州为县(直属省),1950年属大理专区,1956年属大理州。云龙文化灿烂,多样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遗存遍布全境。有46项国家和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大理州首位,“耳子歌”“吹吹腔”“力格高”等具有鲜明的山地白族风情,有“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沘江古桥梁群”“顺荡火葬墓群”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涌现出杨名飏、王九龄、董泽等重要历史人物。云龙山河壮丽,怒江、澜沧江、沘江由北向南纵贯境内,受江水的强烈切割,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山河地貌壮丽的形态,有世界罕见的自然地貌——天然“太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明珠”天池、壮美的澜沧江高峡平湖等自然奇观,有天子山、清水河、志 1 奔山、凤凰山高原森林草甸等众多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有“中国美丽田园”检槽稻田景观。
云龙资源富集,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锡、铜、铁、盐、板岩、大理石等62个金属和非金属矿点。有大小河流1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364万千瓦。泡核桃、茶叶、麦地湾梨、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得天独厚,有云龙矮脚鸡、麦地湾梨、诺邓火腿、云龙茶、诺邓黑猪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享有“中国核桃第一县”“云药之乡”“中国莲瓣名兰之乡”等美誉。
(二)贫困现状
云龙县是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偏远“四位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是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全县国土受江河的强烈切割,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全县受复杂地貌影响,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冬春季节干旱少雨是突出的气候特点。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脱贫攻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多,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全县有4个深度贫困乡镇、47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2014年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以来,有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贫困发生率为26.8%。至2017年12月31日,已有7个贫困村出列,24755人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已得到完全解决。还有40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24个),2077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2.24%。
(三)挂包帮工作情况
全县挂包帮单位148个单位,其中国家级单位1个、省级单
2 位3个、州级单位51个、县级单位93个,下派挂包帮驻村工作队员299人。挂包帮情况详见附表1。
二、指导思想
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2018年决战脱贫攻坚、2019年决胜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及陈豪书记到云龙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和州委州政府专题调研要求,根据县委“12366”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构建 “2+4+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党建+脱贫攻坚”,实现党建和扶贫“双推双促”。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和贫困县脱贫出列为刚性目标,强化组织领导,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抓好《云龙县干部作风建设十条》工作落实。对标对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全力推进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十大工程实施,提升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云龙。
三、2018年至2020年脱贫目标
(一)按计划实现减贫目标
2018年计划脱贫145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左右;到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实现全县摘帽退出,2020年全面巩固
3 提升并和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
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70%左右,具备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提高保障标准和兜牢底线。
(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显著改善
2018年底,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2019年移民搬迁或易地搬迁全面完成,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水平,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四)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致富增收产业,掌握一门创业就业技能,受过良好的转移就业培训,接受同等条件教育。
四、脱贫措施
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和缺资金等。拟通过实施农村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贫困村退出措施等八个方面帮扶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一)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
云龙县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27元,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主食细粮有保障,饮食结构相对合理,衣服能够自行购买,日常有换洗衣服,四季有换季衣服和被盖,没有“两不愁”尚未解决的农户。
1.改善住房保障
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四类重点危房改造等措施,全改善提升居住条件,确保居住安全。2018年-2019年计划实施安全稳固住房19568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893户(建档立卡831户3135人),四类对象危房改造4948户,非四类对象危房改造14427户。
①易地扶贫搬迁。云龙县计划2018年至2019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93户,其中建档立卡831户3135。两年需投入资金19157.77万元,2018年投入10012.17万元,2019年投入9145.6万元。
②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09年至2016年共实施23823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总计投入资金1.5亿元。2018年5月,全省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系统中锁定我县CD级危房存量为4069户。2017年完成改造700户,户均补助2.2万元。2018至2020年计划改造四类重点对象4948户(建档立卡3197户10797人),其中拆除重建1772户,加固改造3176户。2018年至2019年计划投入资金10359.84万元,2018年投入10314.24万元,2019 5 年投入45.6万元。
③云龙县非“四类对象”户申请认定CD危房的有14427户,计划投入资金15771.36万元,2018年投入15523.46万元,2019年投入547.9万元。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强化就学保障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人员,适龄人员100%入学。
全县贫困家庭子女中适龄青少年就学9581人,义务教育阶段落实控辍保学5510人(控辍率达100%),初高中后继续教育资助695人,高中阶段资助901人,中等职业资助1012人,高等职业教育资助1286人,通用语言及普通话推广177人。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3.强化基本医疗保障
①全县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基本医疗保险已全覆盖。贫困户免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额减免乡、村两级门诊一般诊疗费;普通门诊基本医保每年的报销限额比其他城乡居民高5%;免交住院门槛费,将基本医疗保险的最高报销封顶金额从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报销比例在原来基础上分别提高5-20%。
②全县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大病医疗保险已全覆盖。贫困户免交大病保险参保费,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了城乡居民
6 大病保险。将大病保险门槛费降低为0元,最高报销封顶金额从16.5万元提高到24.75万元,同时大病保险各段报销比例在原来基础上分别提高:0-2万元报销70%,2-5万元报销75%,5-8万元报销80%,8万元以上报销85%。
③医疗救助2026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7078人次。 ④大病集中救治贫困户302人次。 ⑤重病兜底保障75人次。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县民政局 县卫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通过就业、产业、生态扶贫,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1.就业扶贫
稳定转移就业8393人次,就业培训19133人次,公益岗位安排就业1851人。
①稳定转移就业8393人。其中,县内转移就业3750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2327人,省外转移就业2311人,境外转移就业5人。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就业培训19133人次。按照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至少掌握1项以上劳动技能的要求,主要培训建筑、种植、养殖、电商等内容,三年计划投入资金2259.8万元。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7 ③公益岗位安排就业1851人。其中,护路员373人,保洁员1004人,河道治理员205人,地质灾害监测员269人。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县交运局
县水务局
县国土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产业扶贫
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扶持原则,依托“党建+”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形成“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机制带贫,通过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及农户自愿参与的方式,着力实现农业产业合作化、组织化、规模化目标。结合我县产业主导方向,重点发展诺邓黑猪、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产业扶持覆盖全县建档立卡12211户45527人。
①规模种植84044.5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25955.4亩,经济林果种植41092.8亩,中药材种植13146.9亩,其他种植3849.4亩。三年计划投入资金4006.82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1623.81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1424.14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958.87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规模化养殖业。养猪54104头,养牛8886头,养羊23806只,养禽437827羽,水产养殖50亩,卫生厩改造21688.5平方米,中蜂养殖2425箱,毛驴养殖1375头。三年计划投入资金6282.49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2239.96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
8 2217.15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825.37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③通过加工、商贸、乡村旅游、电商、小额信贷、参加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其中,发展加工储运服务16个,计划投入资金1057.48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72个,计划投入资金149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9个,计划投入资金3094万元;发展电商扶贫36个,计划投入资金254万元;发展资产收益扶贫8个,计划投入资金655万元;小额信贷放贷144727万元,计划投入贴息资金6295.63万元;发展扶贫互助社22个,计划投入资金660万元。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3506.11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5777.68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4119.29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3609.14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县委组织部 县扶贫办 县旅管委 县工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④参与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34个,三年计划投入资金842.48万元,其中2018年计划投入478.43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210.78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53.27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3.生态扶贫
①实施退耕还林66956.5亩,覆盖建档立卡3844户14059人。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选聘生态护林员791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
9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③生态护草员47人。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④发展生态扶贫造林合作社3个,三年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实施兜底保障 1.农村低保保障
通过三年扶持,仍有建档立卡962户2548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实现脱贫,以低保方式解决脱贫。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689人(建档立卡85户110人),其中:分散供养635人(建档立卡76户101人),集中供养54人(建档立卡9户9人)。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3.落实残疾人补贴
落实残疾人补贴1761人,其中建档立卡741户854人。 责任单位:县残联
各乡镇人民政府 4.农村养老
互助养老和集中养老共289人(建档立卡28户35人)。其中,互助养老87人(建档立卡10户12人),集中养老202人(建档立卡18户23人)
责任单位:民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1.道路硬化
①县城、乡镇到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及危险路段有必要的防护措施431公里。计划投入资金14673.58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8900.62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5121.76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651.2万元。
责任部门:县交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②串户公路建设1651624平方米,受益建档立卡7626户28474人。3年计划投入资金15870.81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6434.18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7591.93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844.7万元。
责任部门:县扶贫办
县财政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2.通动力电
行政村全部已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未通动力电22个村民小组,部分农户未通380伏动力电。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707.13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1494.39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112.74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100万元。
责任单位:云龙供电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3.通广播电视
全县86个行政村均已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
11 100%。但仍有建档立卡338户1050人因无电视机而看不上电视,计划投入资金41.43万元。
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4.通宽带网络
全县86个行政村已全通宽带网络,但仍7个卫生室因缺资金尚未安装通宽带网络,网络及设备总需投入资金7.5万元。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5.农村安全饮水
全县均已接通自来水,但由于建设年限长,水源枯竭、引水设施老化等因素导致新的饮水困难问题出现,加之按照贫困村出列要求,人均每天供水量不低于20升,人力取水半径小于1公里,水质符合安全饮水标准,有51366人(其中建档立卡4003户15925人)需要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三年计划投入资金5027.53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4464.07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554.62万元,2020年计划投入8.84万元。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6.卫生室建设
按退出标准新建及改扩建标准化卫生室39个,卫生室设备能力提升80项。三年计划投入资金1392.5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1345.3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47.2万元。
责任单位:县卫计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7.公共活动场所
12 根据“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有活动场所”的要求,新建115个活动场所。三年计划投入资金3358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2588万元,2019年计划投入770万元。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县文体广电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8.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
云龙县现有初级中学10所、九年制学校5所、完小62所、小学教学点25个、幼儿园31所,适龄儿童与青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目前乡镇及村内学校办学条件可满足全县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9.资产收益扶贫
村级受益性固定资产投资11个,计划投入资金700万元。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
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投资规模
云龙县脱贫攻坚三年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14995.16万元,其中,2018年投入72712.12万元,2019年投入32610.66万元,2020 年投入9672.37万元。详见附件2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精准脱贫信息化动态管理
全面加强贫困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摸清贫情底数,核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工作,做实“户、村、
13 乡、县”档案,信息数据更新及时。用好精准脱贫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建档立卡数据与行业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衔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帮扶资源、帮扶意愿有效对接,提高脱贫开发的公信度、针对性、有效性。利用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管理,实现脱贫及时退出、返贫及时纳入的科学、规范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二)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
巩固健全政府、市场、社会相互支撑,专项脱贫、行业脱贫、社会脱贫“三位一体”的大脱贫格局。加强与定点扶贫单位和地区衔接联系,动员驻军、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参与脱贫。政府主导,广泛动员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搭建平台,引导动员社会力量自愿参与脱贫。借助行业力量,健全行业扶贫政策工作机制,实施好行业扶贫。动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脱贫项目,参与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部门、政府、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社会扶贫协作机制。
(三)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
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良好氛围。加强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市场意识培育,提高贫困村、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机制,推动扶贫开发模式有“输血”向“造血”转变。
(四)完善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
14 管好用好中央省州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严格按脱贫规划统筹实施好中央省州下达脱贫攻坚项目。充分发挥中央省州专项资金的作用,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本规划为引领,按照上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政策规定,强化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发挥资金效益。完善脱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强化管理、加强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保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公开透明。
(五)坚持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执行好上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规定,根据我县实际完善考核办法并注重结果运用。建立脱贫退出摘帽激励机制,退出后脱贫攻坚扶持政策继续保持不变。坚持考核验收到村到户,按照省州脱贫退出考核标准,严格脱贫退出考核验收。强化社会监督。执行好脱贫攻坚逐级报告和监督巡查制度,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建立重大涉贫事件处理反馈机制,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现象。
(六)健全完善“挂包帮”长效机制
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建立健全“县处级领导挂乡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脱贫工作长效机制,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人,做到结对帮扶全覆盖,整合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附件:1.《云龙县定点扶贫挂包单位名册》;2.《云龙县脱贫攻坚项目库2018年至2020年投入资金计划表》;3.《云龙县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汇总表》。
第二篇: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以下简称“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并探索支持农村贫困群体危房改造长效机制。
《行动方案》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加强工作管理、强化实施保障4个方面进行部署,确保2020年前完成现有2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基本解决贫困户住房不安全问题。
关于重点任务,《行动方案》明确,要规范补助对象认定程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根据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户和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残联会同扶贫或民政部门认定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户名单开展危房鉴定工作。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将居住在C级和D级危房的4类重点对象列为农村危房改造对象。
要建立危房台账并实施精准管理。严格落实“一户一档”要求,逐户建立档案。实行一村一汇总、一镇(乡)一台账的管理制度,并将档案信息录入农村住房信息系统形成电子台账。中央下达的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必须在危房改造台账范围内进行分配,改造一户、销档一户。危房改造完成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及时将工程实施、补助资金发放、竣工验收等材料存入农户档案,相关信息录入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后完成销档。
要坚持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要求。各地要制定本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的细化标准和基本安全有保障的一般要求。既要防止盲目提高建设标准,也要防止降低安全要求,禁止单独进行粉刷、装饰等与提升住房安全性无关的改造行为。
要明确危房改造建设标准。坚持既保障居住安全又不盲目吊高胃口的建设标准,引导农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避免因盲目攀比加重农户经济负担。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民族习俗、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建设标准。
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宜改造方式和技术。坚持农户自建为主的建设方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现代生土农房等改良型传统民居建设经验,丰富改造方式,降低农户建房负担。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及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要加强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及时足额将补助资金支付到农户“一卡通”账户,防止挤占挪用和截留滞留等问题发生。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套取骗取、重复申领补助资金等有关问题。
要建立完善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落实县级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公开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房改造任务分配结果和改造任务完成情况镇村两级公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制作并免费发放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要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问题。
在加强管理方面,《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强质量安全检查和竣工验收。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开展施工现场巡查与指导监督,发现存在问题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和督促施工人员开展关键环节现场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危房改造工程竣工后,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指导建设方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竣工验收并提交建房备案书,明确达到基本安全要求。
要强化农户档案信息管理。要建立部联网检索、省审核管理、县制作录入的农户档案信息检索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并加大警示教育宣传力度,定期通报有关问题及处理结果。
要严格脱贫退出标准和程序。在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时,其住房在选址、基础、主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材料等方面应满足基本质量要求。
第三篇:XX民政局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民政部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发〔2018〕90号)和
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民发〔20XX〕X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坚持正确引导、统筹衔接、综合施策。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切实保障好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
二、主要措施
(一)实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分类保障。结合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低保动态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认定工作,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其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经济收入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类对象,按照农村低保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二类对象;对有可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三类对象;二、三类对象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低保金。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病重残对象纳入低保的政策办法。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重度残疾人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要尽快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细化家庭收入核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本内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上家庭年收入2倍以上的;对于家庭成员因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日制学历教育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本内累计超过上家庭年收入2倍以上的,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按规定程序适当扣减。同时,对必要的就业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适当扣减。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扣减办法和扣减标准。要全面应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加强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收入、财产状况核对。要建立低保渐退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允许不超过一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经民政、扶贫部门联合认定核实,再退出低保范围。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办法。
(三)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各县市区要综合考虑当地物价水平、财政保障能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等因素,科学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切实维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既要保证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也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避免增幅过高不可持续。
(四)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农村建档立卡人员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要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合理确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原则上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用分别按当地上最低工资标准的十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安排,确保特困人员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救助供养服务。实施区域性(中心)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照料护理区改造三年规划,加大对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支持力度,用三年时间确保每个县市区新建或改建1-2所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各级财政要将政府设立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通过安排编制、公益性岗位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不低于1:10、1:6、1:3的比例分别为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配备护理人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的照料护理服务。
(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家庭,要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各地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临时救助对象范围、类别、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可简化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直接予以“先行救助”,再按程序要求补齐相关资料,进一步提高救助时效性。临时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民政部门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对已给予最高临时救助金额后生活仍存在困难且符合医疗、教育、住房、交通意外等专项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当地“救急难”联席会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整合相关救助部门资金,根据救助对象实际情况确定“救急难”救助金额。
(六)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体系。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脱贫攻坚中要给予特殊关注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体系,加强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作用,实行定期探访制度,完善信息统计台帐,细化关爱保护帮扶措施。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督促落实家庭监护责任。
(七)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街接。坚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符合条件,互相纳入”的原则,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低保金;对符合扶贫政策的农村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人员,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加强动态管理,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开展定期复核,原则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年复核一次,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半年复核一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其他低保对象每季度复核一次,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退出,重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要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协同,综合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八)加大帮扶力度。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困难。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具体帮扶政策和措施,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要建立一户一档,明确帮扶内容和措施。要以村(居)委会为基础建立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作用,发动村支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实行生活帮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结对帮扶。要大力提倡邻里互助,形成良好的乡村风气,帮助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日常生活照料问题。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县乡人民政府要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健全各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机制。统筹做好社会救助与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扶贫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民政部门要完善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做到应保尽保;要动态调整低保标准,确保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扶贫部门要配合提供已脱贫和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关数据,协同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核对、联合认定审批工作。教育部门要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家庭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卫计、人社部门要建立完善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等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全覆盖,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住建部门要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基本居住条件,确保住房安全。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所需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转、护理区改造、照料护理费等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社会救助补助资金,要向财政困难、工作任务重、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倾斜。各级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三)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按照“乡镇每万人配备1名民政干部”的要求,统筹安排好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要全面建立村级民生协理制度,每个村(居)委会设置1名兼职民生协理员;要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民政服务,购买社会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
(四)加强检查督查。各地要加强工作检查指导,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履职尽责,对因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发生重大问题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地方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加强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确保责任落实、作风扎实、措施精准、管理规范。
(五)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宣传栏、宣传册、明白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注重激发社会救助对象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防止“一兜了之”。新闻媒体要发挥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强化脱贫光荣导向,强化子女赡养父母的法律意识,注重培养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各县市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
第四篇:村级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规划三篇
村级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规 1(一)抓好扶贫开发成效。一是按照“2018-2020 三年行动计划”,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继续发展一批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二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继续对标落实相关指标“清零”;下大气力规范完善脱贫攻坚痕迹档案资料,巩固扶贫开发成效,确保经得起检验。
(二)抓实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巩固和发展 5 个千亩植烟村,以短平快产业带动增收致富。二是做好生态茶园建设,着力打造岩丙村生态茶叶示范村,全力做好短波、龙潭茶场品牌定位提升工作,加快新华、中贺勐茶叶产业扶贫项目。三是合理谋划布局核桃、澳洲坚果、咖啡等经济林果的种植与管护。
(三)抓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一是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岩帅实际的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项目,补充一批配套设施,打造“户投放、组收集、村清运、镇清理”的管理机制。二是继续完善推行卫生清理管理制度,结合公共服务性岗位开发,管好用好镇、村保洁队员。三是结合“自立,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开展好移风易俗教育,导引群众改变旧习,树立典型示范,合力打造“清洁家园”。
(四)抓实综治维稳工作。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主动加强对各类矛盾纠纷源的摸底调查和民情分析
研判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和解决土地、林地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突出抓好禁毒防艾工作,坚决查禁“黄、毒、拐、赌”等丑恶现象,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村级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规划 2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深入推进我县扶贫攻坚,切实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条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结合我局实际,特制订 2020 年“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 xx 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州委十*届六次、县委十*届四次全委会会议精神,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推进农牧区加快发展,为推进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谐幸福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驻村帮扶全覆盖。按文件要求,我局党支部选派驻村干部一名,参与共建共创联系村的驻村帮扶工作。
(二)统筹整合形合力。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与“双联”工作、对口定点扶贫、“挂包帮”、“走基层”。群众工作全覆盖
等工作有机结合,整合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驻村帮扶工作。
(三)统一安排齐推进。“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为派驻单位和乡镇,负责组建驻村工作组,对驻村干部实行统一安排、统一培训、统一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宣传教育,着力引导群众。向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近期中央、省、州、县相关重要会议精神,了解掌握农牧民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帮助查尔村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
(二)完善帮扶台账,凸显指导实效。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找准和发现问题,指导驻点、联系结对村立足当地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收集民意和掌握干部群众发展意见,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按照“从制动发展规划入手,从解决民生问题破题,从完善基础设施起头,从发展特色产业使劲,从加强基层组织着力,从尊重群众主体做起”的思路,建立完善帮扶台账,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好驻点、结对联系村的共性问题。大力深化彝家新寨建设,切实解决生产生活突出问题,有效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推进产业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牧民
群众收入。
(三)加大协调衔接,力促项目落地。联系部门和驻村帮扶干部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要根据驻点、结对联系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四)加强技术帮扶,提升致富能力。联系部门和驻村帮扶干部要充分利用群众大会、支部共建共创活动等有效载体,大力开展送信息、送科技进农家活动,根据农户需求,因地制宜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活动,让农牧民群众切实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致富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指导农牧民群众通过建立、参与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收入。
(五)助力基层治理,夯实基层组织。联系部门和驻村干部要结合乡村治理和软乡弱村整治工作,紧紧围绕“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四项重点任务,帮助基层推进问题整改、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化解基层矛盾隐患,解决好信访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提高,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深化
乡村治理和软乡弱村整治工作,努力实现帮扶引领向自我提升转变。
(六)做实结对帮扶,发挥堡垒作用。落实《关于加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深度推”,加快机关党建优势资源向农牧区转移,构建城乡党建互动机制,实现共同晋位升级。帮助查尔村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按照村级活动阵地“1+6”、党员活动室“八有”标准,帮助指导基层组织规范阵地建设;每季度深入结对联系支部开展 1 次送党课上面活动、1 次送法下乡活动、1 次正反典型宣讲活动,集中开展 1 次“双承诺”述职活动,开展基层干部培训,物色培养储备一批后备力量;深化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细化“n+1”“1+n”党员帮带内容,大力推行“双报到”活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查尔村支部报到并认领党员服务岗位,组织机关党员以小分队形式开展党员义工日等志愿服务活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进村入户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三老”干部等,推行“党员先富”工程,带动一批贫困脱贫致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和举措。单位“一把手”带头,每年到查尔村调研指导不少于 2 次,充分把握社情民意,跟踪了解工作情
况,关心和支持驻村干部开展工作,主动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严肃纪律。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要求,认真遵守工作纪律,轻车从简,勤俭节约,不搞迎来送往,不接受基层邀请,不接受地方赠送的礼品和土特产,最大限度减少基层负担,树立好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反馈信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工作动态。注重培养先进典型、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和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村级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规划 3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总要求,坚持“五个一批”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的要求,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一、村基本情况
油塘村位于湘阴渡东南方,距银都大道 1.2 公里,东于五里牌联墨村、新塘村相邻,南于郴州苏仙区栖风渡镇南香村以九山河为界,全村共有 33 个村民小组,1196 户,5276人,区域面积达 7.2,其中耕地面积 3780 亩,旱地 830 亩,林地 836 亩,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机耕道纵横交错,通组公路覆盖率 100%,村民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主要盛产优质稻
米鲜鱼、冰糖橙,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017 年 2 月油塘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了 3 个分支部,分别是华兴支部、缘润支部、万家支部,共有党员 110 名,其中女性党员有 6 名,大专以上有 5 名,中专、高中生有 20名,初中以下文化的有 84 名,35 岁以下党员 8 名,60 岁以上党员有 42 名。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共 6 人。
本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63 户 199 人,占总人口的0.04%。本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种养殖为主,产业比较单一。普遍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导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断。2017 年全村新增贫困户 11 户,40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 6 户 20 人,低保户 5 户 20 人)。2014—2017 年共脱贫 29 户 90 人(其中 2014 年脱贫 5 户 15 人,2015 年脱贫 6 户 20 人,2016 年脱贫 9 户 25 人,2017 年脱贫 9 户 30人)。今年全村新增贫困户 2 户 8 人,经动态调整后,全村2018 年尚有贫困户 59 户 179 人。本村的帮扶单位分别为县市场服务中心、湘阴渡街道筹备办、湘阴渡农商行,三结对帮扶单位共精选帮扶干部 59 名,联系包保本村贫困户 59 户。把全村脱贫、预防返贫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以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二、近期规划
(一)油塘村现有贫困人口 59 户 178 人,其中一般贫困
户 38 户 127 人,低保贫困户 21 户 51 人(其中兜底户 4 户 7人)。
(二)基础设施项目:
1、油塘一组至朝家塘公路拓宽 1 公里
2、新建西河游道三期 947 米
3、维修毛家车、朝家塘、大理洞、王家坪水渠 5 公里
(三)公共卫生和文化设施项目:
1、改厕 1110 户
2、配备垃圾桶 200 个
3、新建高车湾文化广场 2000 平方米,王家坪河边广场1000 平方米
4、新建油塘二组文化宣传长廊 10 米
5、新增油塘二组健身器材 1 套
(四)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乡村振兴旅游示范点王家坪月海花基地 200 亩
2、村部亮化安装路灯 5 盏,绿化项目资金 10 万元
(五)转移劳动力
村内“阳光体育用品厂”、“顺发纺织厂”、“前进农庄”可吸纳贫困劳动力 20 余人,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三年发展规划
(一)2018 年脱贫 17 户 55 人
(二)2019 年脱贫 13 户 39 人
力争通过三年的集中攻坚,实现油塘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三)基础设施项目
1、2018 年拓宽油塘一组至朝家塘公路水泥路一条,长度 1000 米,约需资金 50 万元。
2、新建西河游道三期 947 米,投资约 900 万元。
3、新建高车湾文化广场 2000 平方米,王家坪河边广场1000 平方米,建设资金约 30 万元
4、新建油塘二组文化宣传长廊 10 米,约 2 万元
(四)公共卫生和文化设施项目
1、计划 2018 年改厕 50 户
2、2018 年全村增加便民垃圾桶 30 个
3、2018 年计划实施文化宣传长廊 10 米约需资金 2 万元
(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乡村振兴旅游示范点王家坪月海花基地 200 亩
2、村部亮化安装路灯 5 盏,绿化项目资金 10 万元
(六)转移劳动力
村内“阳光体育用品厂”可吸纳贫困劳动力 8 人,“顺发纺织厂”可吸纳贫困劳动力 6 人“前进农庄”可吸纳贫困劳动力 6 人。
我们将积极鼓励和介绍本村已脱贫和未脱贫人口通过转移劳动力、发展种养殖业等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收入以
早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第五篇: 1 融媒体中心脱贫攻坚三年工作总结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融媒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强化意识、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在不遗余力做好三个包保村的帮扶工作的同时,整合资源,精心策划,广播电视网络全媒体联动,为全县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凝聚力量。
一、主要工作 1.强化组织保障。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县融媒体中心不断充实壮大扶贫队伍,高度重视扶贫力量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加入扶贫工作,进一步充实扶贫队伍。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慰问活动,切实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激发驻村干部用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定期召开班子会、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全面推行扶贫工作,研究解决脱贫攻坚相关问题,及时开展各项活动。
2.广泛宣传引导。为了向贫困户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安 图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帮扶责任人坚持每周进村入户一次,通过走访告知、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扶贫知识问答等形式,让贫困户知晓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优惠政策。同时多次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反复核对,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做到信息精准、对象精准、帮扶精准。
3.发挥自身优势。县融媒体中心利用电视台媒体优势,在宣传方面,《新闻》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专题节目《追梦》讲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故事;《脱贫技术天天讲》为贫困户讲解脱贫技术。2018 年 5 月 28 日,县融媒体中心将民声频道改为美丽频道,新增“脱贫攻坚”系列节目《梦圆小康》,讲述农村创业典型的致富故事,截止目前,共播出专栏 30 余期。
4.落实支持政策。在产业帮扶方面,县融媒体中心因村施策,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 年,组织岛兴村 9 名农村妇女成立岛兴健康食品合作社,发展煎饼、纳豆、咸菜等绿色食品项目。在岛兴村投资 5000 余元打造了一块特色经济试验田,用于种植苦姑娘和甜辣椒;投资 3000 元购买了 300 棵鸡心果树苗种植在村路两侧;协助河东村成立绿农多种经营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带
2 动模式,依托合作社成立蔬菜认领采摘园,开展了蔬菜认领活动,2019 年上半年收入 5600 元;协助村开展猪舍项目的实施和 2200 棵鸡心果的种植。2020年,岛兴村发展庭院经济,投资 4000 元购买 280 只鸡苗发放到贫困户、边缘户家中。河东村联系包保单位、县委县政府、明月镇政府、县邮局等部门,通过电商、蔬菜礼包等销售模式开展蔬菜销售,共计为村民销售蔬菜 4000 余斤。村,军分区出资建设的同心生态采摘园开园,至今已收益 10 万元,年预计收益 23 万元,年纯收入 12 万元。县融媒体中心发挥宣传优势,对生态园进行全方位宣传,从而增加影响力及收入。
5.积极协调帮扶。与县环保局沟通,为岛兴村争取吸到吸污车及垃圾清运车,为岛兴村的卫生环境整治工作贡献力量。与县红十字会一起走进岛兴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与村民互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6.强化环境整治。为引导村民改善人居环境,县融媒体中心多次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清扫院落、捡拾垃圾、粉刷墙面、清理边沟等活动的开展,三个村的面貌有了“质”的改观。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中,村成为全县环境整洁样板村;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河东村甩掉了多年脏乱差的帽子;干净整洁在岛兴村蔚然成风。据统计,四年来,县融媒体中心共组织开展卫生整治活动 266 次,参与人次万余次,清运垃圾 1000 多吨。
7.改善基础设施。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融媒体中心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加大包保村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先后投入资金 10 余万元为岛兴村改造村部、完成岛兴村龙水屯乡村道路硬化、修建 830 延长米铁网围栏等;投入 4 万余元为河东村安装路灯、购买办公桌椅、改造取暖设备、修建村部门斗等;投入 2 万多元开展村老年节、春节等节日慰问活动。
8.全力开展帮扶。我中心包保的村屯陆续增加到三个村(单独包保明月镇岛兴村,配合诉求中心包保明月镇河东村,配合交通局包保石门镇村)。三个村共包保 63 户 104 人,其中岛兴村 6 户 12 人、河东村 13 户 23 人、村 44 户69 人。共派出 3 个工作队,先后派驻工作队员 9 人,在台班子的带领下,34名机关干部定期进村入户走访,出台《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细则》,层层签订
3 责任书,构建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承担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体系。
在帮扶方面,我中心先后为岛兴村龙水屯更换村主干路铁网围栏、为 4 户贫困户粉刷内、外墙;帮助河东村改造锅炉;为村贫困户安装户户通,并在春节、七一、老人节对三个村贫困户发放大米、豆油以及慰问金,成立春风超市配置各类生活用品,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知识问答活动,宣传扶贫相关政策,组织帮扶责任人对村里环境卫生进行清扫。
9.提高服务能力。结合结对村实际开展走访慰问,通过为贫困村民窦玉贵筹集善款、为瘫痪多年的贫困村名具英雄体检,节前为贫困户送慰问物资等活动,加大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关爱力度,在村民中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热情,让村民切实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二、创新举措 1.广告精准扶贫。县融媒体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品牌计划”,开展“广告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即免费播出脱贫攻坚涉及的农特产品广告。除常规的舆论宣传外,以屏幕资源对贫困村屯进行帮扶和支持,用广告形式贯彻精准扶贫战略。
2.春晚营造氛围。春晚,作为地方台年终大戏,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为结合实际,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三年来,县融媒体中心连续举办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春晚。2018 年,由大美、奋勇、激情、和谐四个篇章组成的《幸福梦圆小康》春晚,集中反映了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发生的可喜变化;2019 年,以演播室为主会场,以各乡镇为分会场、以《脱贫奔小康欢乐过大年》为主题的春晚,老百姓走上舞台,用歌舞、快板、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展现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大力传播积极进步、鼓舞人心的脱贫攻坚观念。
3.专题树立典型。县融媒体中心以“脱贫攻坚·一路有你”为主题,策划“最美驻村干部”、“最美帮扶责任人”、“最美村干部”等“最美”系列专题节目,充分展示我县脱贫攻坚以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依托“美丽”频道及微信矩阵平台进行宣传,切实激发脱贫攻坚战线上党员干部、帮扶部门、社
4 会组织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奔小康的决心和干劲,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