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复习策略
第一篇:初中历史高效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阿旺中学政史地组
毕正琼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普遍现状是学校开设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从2012年以来又被纳入了云南省学业水平测试。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为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锤炼教师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索,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初中学段开设的各门科目中,和传统的“主科”语数外相比,历史学科向来不受重视。那么,对于这样一门传统学科,针对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要使学生有效学习,以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优越成绩,归根结底的着眼点和主阵地——就是课堂,是40分钟的高效课堂!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历史课堂高效,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向日葵,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旧观念,把原来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把课堂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促进学生和书本更好地对话,把过去那种填喂知识的方法改为让学生自己吃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例如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我改变了以往一来就讲的教学模式,先问学生:你知道多少岳飞的故事?你知道岳飞的《满江红》吗?如果不太清楚的同学,还可以先看看书上的相关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知识来回答。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他们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岳飞的历史知识与其他同学分享,有的学生甚至还说出了岳飞“还我河山”的名句,让我惊喜不已。这样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师生互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个性,从而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达成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这样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难道不是高效课堂的内涵吗?
二、营造教学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师生形成良性互动,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地教学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专题时,可让学生看图片,了解吸食鸦片对人肉体和心灵的摧残,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及补充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当时鸦片走私对清政府经济、军事、贸易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危害,然后提问:假如你是林则徐,你该怎么办?要不要禁烟?如何禁烟?在这样的情境作用下,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这样,知识和教学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情景中轻松完成。学生也感受到历史课原来也是如此引人入胜的,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完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三、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学习要有效,方法很重要。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通常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时,我和学生共同梳理出八个历史阶段:
(1)、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侵略、抗争、探索) (2)、1919.5.4——1927. 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北伐)
(3)、1927.8.1——1937 国共十年对峙(五次大“围剿”、红军长征、农村包围城市)
(4)、1937.7.7——1945.8 八年抗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 (5)、1945.8——1949.4.23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6)、1949.10.1——1956年底
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
(7)、1957——1976.10 探索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8)、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城市、沿海 这样归纳梳理了线索以后,再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清楚明了多了,学生也易于掌握。
2、从微观上探寻记忆捷径,巩固知识要点:
(1)、口诀记忆法:例如在归纳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共的重要会议时,我和学生共同编了如下口诀来帮助记忆:党的创立是一大,抗战胜利是七大,首次提出十二大,基本路线十三大,市场经济十四大,指导思想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简单明了,学生记得又牢固。
(2)、五“W”叙述法:五“W”即why(原因)、who(何人)、where(何地)、 when(何时) 、what about(怎么办)、 how(怎么样)。这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条理性。例如对“西安事变”的叙述: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在中共的多方努力下,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这样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就不容易遗漏,也便于记忆。
总之,对于时间久远、知识点繁多的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锤炼教师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有人说,经典的教学语言可以“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叫”,这就是其魅力之所在。的确,教师通过对教学语言的锤炼,通过对时而简洁凝练、时而幽默风趣、时而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的选用,就可以让让许多抽象的知识具体起来,让许多平淡的知识生动起来,让许多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从而成功俘获学生的心,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创造轻松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学习“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台湾问题时,针对网络上众多台湾不愿回归祖国的舆论,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给学生讲了一个台湾士兵的故事:在解放军炮轰金门时,有一个大陆过去的国民党士兵奉命在岛上戍守,他每天一边站岗一边眺望着大陆,望呀望呀,终于有一天夜里,趁着夜色他跳进了海里,向着大陆的方向游去。后来被抓回去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法官问:“你为什么要当逃兵?”士兵坐在审判席上,低头沉默不语。法官再问:“而且,你明知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游到对岸,为何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再三追问之下,这个士兵慢慢地抬起头,泪流满面地说:“因为——我想妈妈!”说完哽咽无语。审判席上也鸦雀无声。最后,法官说:“作为一名军人,你触犯了军法,背叛了三民主义,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如果我是你,我早就跳了。”故事讲完后,好多同学都在擦眼睛,大家都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之后,我引导学生依托这个故事,就台湾回归问题展开讨论,经过热烈的探讨,学生一致认为: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血浓于水;台湾一定可以回归祖国,因为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强盛,蒸蒸日上。
所以,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选用深情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往往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在历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大力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从而最终帮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情感。我想,这应该就是高校课堂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我们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孜孜以求、努力达成的目标之所在。
第二篇:初中历史高效复习之我见
历史学科课时少,学生学习用时少,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不够,近几年,历史教学质量在我市出现了大幅下滑趋势。要想在初三短时间内把学生历史成绩抓上去,关键是教师要运用积极高效的复习策略,在如何抓教师“教”和学生“学”上下工夫。
一、依纲靠本,夯实基础
“纲”即《课程标准》,“本”就是教材。综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历史真题,不管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其立足点依然是考查教材上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和一般的历史常识。所以我们在复习时,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重视课本,以本为本,夯实学生基础。抓教材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高分的前提。部分同学认为开卷考试无非就是翻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也要有一定的课本知识积累,只有熟悉教材,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才能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应该按照板块、单元、知识点逐条逐项地复习教材。该死记的要死记,该理解的要理解,该综合运用的要综合运用,绝对不能遗漏任何知识点。切记:没有死记硬背,就没有活学活用。 “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教材是关键。
二、横纵联系,综合归纳
历史复习,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还要注意把握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对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进行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能力渗透和知识迁移,形成互相联系的历史知识体系,让学生构建出历史知识网络。横向联系就是教师要把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复习,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中外历史事件串联复习,由中国洋务运动开始,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等。纵向联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进程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复习就可以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运用题要以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两岸关系、西部大开发、朝鲜核问题、中东和平问题、中日关系等问题,加强政史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三、寻找“热门”, “知古通今”
所谓“热门”,就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全国各地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强烈的启示:必须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前途命运,以当前热点命题,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关注中国乃至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资源问题、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
一、战争与和平等。具体到201
3年重大事件: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两岸关系的发展、钓鱼岛问题等大事。在复习中要利用这些热点问题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学法指导
首先,要抓住关键字眼,如标志、转折、最早、最大、第一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其次,对复习中觉得重要的地方可要求学生用红笔打记号:有△、波浪线、括号等标志。最后,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办法。一是抓住关键词强化记忆;如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耻辱,成为转折点。二是10分钟记忆法。上课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指定的内容,然后教师检查。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上齐读、默读,老师讲解,学生做笔记、做练习交替进行,尽可能让学生不觉得疲劳。三是线索记忆法。如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八年级历史下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的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调整的过程,可整理成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之,面对多而杂的历史学习内容,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贪多图快。应对记忆的内容作出科学的概括和分析,分散记忆。复习时,我们既要重视“教”,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思考起来、说出来,又要关注学生的“学”,给予学法指导。只有这样,历史复习才高效。
第三篇:初中历史总复习四大策略
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要化解这些困惑,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抠准区位。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一、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
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研究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改革)与中考导向,是必做的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
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说理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具有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课改精神等特点。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能力要求,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而运用能力也占——定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改的推进而逐步加强了。如试题渗透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思想的考查,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的考查,重视科技史和改革史的考查,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而发展又是普遍联系的和多样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积极的作用,改革创新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试题还反映出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关于慕尼黑阴谋及“二战”的爆发等就是例证。
另外,试题覆盖面广,涵盖了思想文化史、军事科技史、改革史、外交史、战争史、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等内容,体现时代性,加强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尤其是设计的开放性题目,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对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多元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综观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以上特征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这就要求总复习要有相应的策略,应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的目的,正在于为历史复习提供经验,明确复习方向,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
二、全面系统复习,注意知识连贯
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联系。
一是注意整体把握。历史知识是一个知识网络,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识,难记也难理解,无法学好历史。复习时必须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整体把握。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发表的《独立宣言》;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康华利投降;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线,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时,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进行教学:一是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二是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三是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面”。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也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初中历史学习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就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在初三上复习课时,就是要围绕这些体、面、线点来展开,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是注意纵横联系。没有纵横联系与比较,历史则不成体系,是一堆乱麻。复习时必须通过纵横联系,用多样的比较视角,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了解人类历史全貌。
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古今联系,为的是鉴古察今、学史明理。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
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稳定则兴,**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分析关联点,以便多角度解读历史。如复习便将危及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日本须臾朝鲜和东北;西北——英国和沙俄企图侵略新疆;西南——法国嘹望两广云南;西藏---英国派兵侵略东南——美日侵略台湾。在时间上找出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废除科举制、《定军山》、京张铁路开工建设等;通过这样的归纳与复习,既能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深化教材内容的关联,又能启发学生比较与联想思维,提高迁移与运用能力。
应该指出,中外比较,是纵横联系最重要的一个视角,最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学习内容的深化,因为对比分析,求同找异,既可强化记忆,更可加深认识。如复习戊戌变法,引导学生联系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复习1860年俄国改革时,引导学生联系美国内战和中国洋务运动,讨论这些事件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等。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就能加强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是大有好处的。
这样的历史复习有利于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学生由此增强的不止是应考能力。
三、科学命题训练,力求实际成效。
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在实处。但训练的效果,同时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进一步探研考纲,明确复习方向。所设计的训练题应该反映新的方向,以便把新精神及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当然考纲及其说明中的样题是值得参考的,因为这或多或少使我们明确了大体的命题方向与难易程度。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中考命题涉及两册《中国历史》和两册《世界历史》的内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因此,命制的模拟试题,必须依据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考试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一是便于减轻学生负担,二是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而对三个不同层次知识的明确定位,显然可以帮助学生抓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不同学校的学生和同校的学生在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总复习中教师应明确这些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对优秀生应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运用能力要求;对中等生应在重点内容上下工夫,提高迁移能力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立足学科基础,提高知识掌握要求。具体到模拟题的命制与训练,就是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来组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4.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四、关注每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着力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学科被视为“副科”,教与学普遍不受重视,学不到位、教不到位是常有的事,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影响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故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历史复习有序、高效的前提。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关心全体学生,舍得对每位学生进行感情投入,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足够的温暖、鼓励,挖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潜能;尊重学生,虚心诚恳的向学生学习,及时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尽力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增强学生“分分”必得的意识。由于中学的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不重视也已习以为常,而总复习要涉及六本书的内容,量大时间紧,更使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对此,必须加强学生“分分”必争、“分分”必得的意识,克服麻痹、无所谓、患得患失的思想。要对学
生进行教育与引导,说明历史素养与历史学科成绩也是决定考场胜败的重要砝码之一,甚至是决定下一步学习环境的重要砝码之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重新认识历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是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第四篇: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及运用
———— 评四中蒲玉莲老师的复习示范课
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时间少、考试效果不理想等困惑。今天,蒲玉莲老师的这节复习示范课,把这节课分为四大块:解读考标、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链接中考、实战演练。这种复习策略,在化解上述困惑方面做出了努力,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赵玲、杨院)下面,我就结合蒲玉莲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初三历史复习教学如何运用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一、 解读考标,明确考点。
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研究考标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更加有效的指导复习迎考。
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课程标准中对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个专题规定的学习任务是比较多: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6)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7)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2)举行演讲会,说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明确了考试标准,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组织教学,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目的明确。
二、 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时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是要在一定的知识框架下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复习交叉网,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
蒲老师的这节课,注意到了历史复习的整体性,把孤立的历史知识作了有效的整合。历史知识是一个知识网络,孤立的掌握零碎的知识,既难以记忆也不易理解,是无法学好历史的。蒲老师的这节历史复习课,注重了整体把握。他先按照方位对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知识进行整理,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在这个框架里,他又按照朝代顺序,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点,是指历史知识点。结合考试标准,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回
到蒲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们知道所谓的点就是指这个专题的知识点,也就是考试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我们一直强调任何一复习课都不要脱离考试标准,我们的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研读考试标准。把每一个考点都落实在书本上。蒲老师的这节课,似乎缺少了把知识点回归到书本上这个环节,我想如果蒲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除了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外,还应该向学生指明相应知识点在哪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够迅速回忆以往学过的内容,也能够让学生把握考标要求,为
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线,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这个专题主要是围绕两条主线进行的,一条是方位顺序,他以清朝疆域为坐标,按照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等方位顺序,梳理历朝历代对多民族国家巩固所做的努力;另一条是在每一个方位内,按照朝代顺序组织教学,把符合这一专题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两条线是由刚才我们讲到的点连起来的,连点成线,这样处理,整个历史脉络就清晰起来。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的两条线索一横一纵,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个“面”,这样,这一专题历史的主体特征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只有了解了历史的阶段特征,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于点、线、面、的关系,我去年就讲过,但今年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把顺序反过来,体就先不讲了,我讲讲面、线、点的关系,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复习课,我一向推崇使用目录进行教学,现在的历史课本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专题,在上课之前一定要仔细钻研目录,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心在哪里,了解课与课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每一课的灵魂,在处理教材上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初中历史复习的总体。纵观整个初中历史的复习,就是由众多的“点”“线”“面”“体”构成的。
我们整个的初三历史复习,就是要围绕这些点、线、面、体来展开,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进行复习。
三、 链接中考,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研究中考命题方向,科学训练,对我们有效组织历史复习是非常有用的。纵观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命题,无外乎这样几种题型: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课改以后,命题开始变得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并严格按照考试标准进行命题。不仅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也侧重对运用能力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加强。
科学有效的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实到实处。但训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我们在组织训练是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进一步研究考试标准,明确复习方向。所设计的试题应该反映新的方向,及时准确地把课改精神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复习中去。
2、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复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考试标准,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复习目标,以所用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使用或自己命制试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3、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命制的试题必须按照考标要求的考试点和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对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主干知识,答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4、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在教学与训练中,要求对
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能够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对于问答题,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整洁,没有错别字。
5、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不同的学校和同学校的不同学生在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在设计复习题目和复习计划时,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
我相信,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实际,科学有效的制定好复习应试策略,对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提高我市历史教学水平会大有帮助,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年的历史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祝愿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五篇:初中历史总复习四大策略及其运用
十里中学 程家斌
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 少等困惑。要化解这些困惑,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抠准区位。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就此.我谈谈自己的经验与想法。
一. 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
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研究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改革)与中考导向,是必做的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 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
历史科中考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识图题、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具有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课改精神等特点。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能力要求,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而运用能力也占一定比例。如2005年泉州市中考试题以书生李某因善于八股文写作而高中状元来考查明朝的科举制度,“依据材料回答,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的材料解析题,“分别指出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有何不同影响”及“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是复古。也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是创新。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的问答题,这些都属于学以致用的能力考查。
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改的推进而逐步加强了。如试题渗透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思想的考查,重视与 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的考查,重视科技史和改革史的考查,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而发展又是普遍联系的和多样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积极的 作用,改革创新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试题还反映出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如2005年泉州市中考试题第11题中的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第14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第21题关于慕尼黑阴谋及“二战”的爆发等就是例证。另外,试题覆盖面广,涵盖了思想文化史、军事科技史、改革史、外交史、战争史、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等内容,体现时代性,加强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尤其是设计的开放性题目,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对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多元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综观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以上特征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这就要求总复习要有相应的策略,应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的目的,正在于为历史复习提供经验,明确复习方向,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
二、全面系统复习,注意知识连贯
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联系。 一是注意整体把握。历史知识是一个知识网络,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识,难记也难理解,无法学好历史。复习时必须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整体把握。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发表的《独立宣言》;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康华利投降;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线,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时,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进行教学:一是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二是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三是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面”。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也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初中历史学习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就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在初三上复习课时,就是要围绕这些体、面、线、点来展开,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是注意纵横联系。没有纵横联系与比较,历史则不成体系,是一堆乱麻。复习时必须通过纵横联系,用多样的比较视角,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了解人类历史全貌。
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古今联系,为的是鉴古察今、学史明理。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稳定则兴,**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分析关联点,以便多角度解读历史。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
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雅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通过这样的归纳与复习,既能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深化教材内容的关联,又能启发学生比较与联想思维,提高迁移与运用能力。
应该指出,中外比较,是纵横联系最重要的一个视角,最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学习内容的深化,因为对比分析,求同找异,既可强化记忆,更可加深认识。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引导学生联系1905年俄国革命;复习1860年俄国改革时,引导学生联系美国
内战和中国总理衙门的设立等。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就能加强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是大有好处的。
这样的历史复习,有利于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学生由此增强的不止是应考能力。
三、科学命题训练,力求实际成效
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在实处。但训练的效果,同时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进一步探研考纲,明确复习方向。所设计的训练题应该反映新的方向,以便把新精神及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当然考纲及其说明中的样题是值得参考的,因为这或多或少使我们明确了大体的命题方向与难易程度。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中考命题涉及四册《中国历史》和两册《世界历史》的内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因此,命制的模拟试题,必须依据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考试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一是便于减轻学生负担,二是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而对三个不同层次知识的明确定位,显然可以帮助学生抓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不同学校的学生和同校的学生在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总复习中教师应明确这些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对优秀生应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运用能力要求;对中等生应在重点内容上下工夫,提高迁移能力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立足学科基
础,提高知识掌握要求。具体到模拟题的命制与训练,就是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来组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4.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四、关注每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
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着力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学科被视为“副科”,教与学普遍不受重视,学不到位、教不到位是常有的事,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这种状况不
仅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影响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故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历史复习有序、高效的前提。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关心全体学生,舍得对每位学生进行感情投入,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足够的温暖、鼓励,挖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潜能;
尊重学生,虚心诚恳的向学生学习,及时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尽力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增强学生“分分”必得的意识。由于中学的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不重视也已习以为常,而总复习要涉及六本书的内容,量大时间紧,更使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对此,必须加强学生“分分”必争、“分分”必得的意识,克服麻痹、无所谓、患得患失的思想。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说明历史素养与历史学科成绩也是决定考场胜败的重要砝码之一,甚至是决定下一步学习环境的重要砝码之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重新认识历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是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以上是我的几点浅薄的建议,谈不上经验,希望各位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