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第一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年龄大约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其它地区打工而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由此形成的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并需要照顾的儿童。换句话说,即没有随外出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上学的农村人口的子女。因此被称为“留守学生”、“留守孩”、“留守子女”等[1]。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偏差和过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严重问题所致。因此,在冷静思考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寻求走出困境、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途径,促进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只有全面、充分的认识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现状,才能最大效度的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现状的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政治思想观念淡薄
留守儿童政治思想素质差,政治思想观念淡薄,大多数留守儿童无奋斗目标,没有远大理想,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不全面,认为爱国主义只是形式传承。例如:当问及民族精神时,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甚至对当前国家的形式政策知之甚少,总认为这些与自己无关紧要。
2.农村留守儿童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其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比较突出,换句话说,大多数留守儿童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规划,只是盲目地对所谓的电影明星崇拜和追捧,并认为多挣钱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缺少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大部分留守儿童陷入“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理想即钱”的功利性目的中,最终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价值观错位,人生偏离主航道。
3.农村留守儿童法制、纪律观念不强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却由于其父母的外出而难以得到关爱,加之农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脆弱、任性、倔强、自私,缺乏同情心和爱心,行为乖僻,逆反心理特别严重。除此之外,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及纪律观念都较为薄弱。加之祖辈监护人的管理局限及其对留守儿童的溺爱和放纵,常常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好逸恶劳、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是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2]
4.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上的缺失,且极端的压抑会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使留守儿童最终形成性格偏激的倾向,出现稍有不顺心如意的地方就会走向极端,以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心理扭曲,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极易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
第二篇: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问题对策
农村乡镇(街道)宣传思想存在问题对策
加强和改进农村乡镇(街道)宣传思想工作,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大局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查分析,除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外,在主观努力方面,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部分乡镇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乡镇领导误认为,宣传思想工作是务虚的,经济业务工作是务实的,因而他们始终没有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这些地方依然存在。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农村的强化和深化,造成宣传思想工作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经济业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基层宣传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乡镇工作由于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乡镇宣传委员往往身兼数职。由于分管负责的工作太多,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抓宣传思想工作,甚至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它日常事务工作之上。再加之乡镇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地位不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乡镇宣传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个别乡镇宣传委员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始终不愿突破常规,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缺乏应有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以及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对艰巨而复杂的宣传思想工作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分析,喜欢用老眼光观察新形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缺乏把丰富的宣传思想工作寓于经济业务工作之中,找准好切入点,把握好结合点,实现“双赢”的工作技能,工作始终打不开新局面。
(三)宣传思想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由于乡村两级宣传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大多数乡村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有些虽有阵地和部分设施,但也形同虚设,由于没有经费而无法正常开展宣传文化活动,同时宣传干部也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培训。
(四)宣传形式工作方法呆板单一。部分基层宣传干部把发文件开会、作报告,当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不善于在工作中创新。在农村,许多村组一年很少开群众大会,偶尔开会也难以开齐开好,经常性的群众思想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宣传干部不能很好地把宣传思想工作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致使宣传思想工作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相适应。在农村基层,一些地方和单位宣传思想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还存在着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保证落实的被动状况,随意性很大。甚至有的地方和单位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秤称不得,尺量不得,无从考核。在拟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时,虽然也将宣传思想工作纳入了其中,但分值与组织、纪检等工作相比却较低,客观上淡化、弱化、虚化了宣传思想工作,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倾向。
二、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
对策之一:牢固树立“五种观念”。观念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关键还是基层宣传干部要牢固树立“五种观念”:一是“双重领导”的观念。既要自觉接受上级党委宣传部门的业务指导,认真完成其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把自己完全置于同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之下,以整个工作操作层面积极主动征得它们的重视支持。二是“‘两有’互为”的观念。农村宣传思想者要力争靠自己的实干,作出成绩,赢得主动、受到重视、得到支持,以“有为”争“有位”,靠“有位”更“有为”。三是“守土有责”的观念。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应时刻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管好一方”,绝不把政治性工作当作事务性工作去做。四是“事业至上”的观念。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者需要保持冷静,心无旁骛;高标准,严要求;以工作为重,以事业为上;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让当地党委政府放心,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五是“持续学习”的观念。“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农村基层宣传干部要把持续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和毕生的追求,不断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改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提升自己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之二:不断提升“五种能力”。农村宣传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困难很多,麻纱很多,矛盾很多;他们任务繁重,工作繁忙,事情繁杂,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领导水平。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不断提升“五种能力”:一是改革创新的能力。农村形势在变,农民观念在变,基层宣传干部也必须不等不靠,主动适应,积极参与,以变应变,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自觉学会用新的思维模式、工作理念和领导方法、管理方式,去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把握全局的能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情况纷繁复杂,作为基层宣传干部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识大体,顾大局。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注重宏观调控,抓大放小,从而有效地增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理性思维的能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复杂,迫切需要基层宣传干部在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着眼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萌发新创意,理顺新思路,进一步增强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观察思考、是非判断的能力,增强其举一反三以及工作创新的能力。四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大凡称职的宣传干部,不仅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而且善于协调处理同方方面面的关系,并且在相交、相识、相知、相已的过程中实现共赢。作为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的农村宣传干部,尤其需要具备这种沟通协调的能力。五是敢做敢担的能力。作为农村基层宣传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面对现实,正视困难;要勇于发现问题,攻坚克难;要敢于化解矛盾,承担责任。只要是有益于基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事,有益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事,就要敢说敢讲,敢做敢当。
对策之三:积极创新“五种方法”。现在,农民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基层宣传干部,一定要认真研究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面对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新形势和新任务,努力探索、积极创造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手段,不断增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说服力和战斗力,以赢得最佳宣传效果。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创新“五种方法”:一是正面宣传。始终坚持大局为重、正面为主、稳定为上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形式,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正面“灌输”教育,尽量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的疏通引导工作,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气。二是活动引导。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积极主动地适时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以及各种文体活动,使之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进而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增长见识,提高觉悟,淡化个人意愿,树立正确观念,提升思想境界,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教效果。三是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农村基层党委宣传部门,必须善于发现、培养、总结和推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榜样,以增强典型的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注意借助各种形式,积极引导群众结合当地实际学习典型经验,以扩大辐射面,促进宣传工作的整体推进。四是区分层次。根据当地宣传对象的不同特点,满足当地宣传对象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分别进行宣传教育,使宣传思想工作既具针对性,又有吸引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量体裁衣。五是重点突破。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要使工作既有进展又有创新,既有实效又有影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就必须分清先后主次,明确轻重缓急,注重统筹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对于重点,重点关注、重点研究、重点策划、重点投入、重点组织、重点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工作主动,取得工作实效。
第三篇:农村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习科学发展观
调研文章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俗语云:“百行德为首”,现代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德育置于首要位置,充分说明农村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破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题,使之能与智育等与时俱进。本人针对农村中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有了新的认识。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德育与智育的位置摆得不正。由于多年来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许多教师甚至一些学校领导都这样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和巩固率,特别是近几年受“普九”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倍受到冷落。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是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的事。平时,口头上喊德育是首位,实际上是时有时无,有的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有这样的不良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是不足为奇的,只要不违法犯罪,只要把科学文化学好了,考上高中,大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简单化、求全化的偏向,而缺乏深入、细致、艰苦、持久的方法。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么板着一张脸,把学生恨恨批评一顿,骂得学生狗血淋头、晕头转向,要么就是召集学生开
一、二个会,听听报告、读读报纸,弄得学生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则采取一罚了之:罚写检讨、罚搞卫生、罚跑圈子、罚背书、抄单词,罚得学生怨声四起,逃之夭夭。有的教师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则强令“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方法统一,搞“干一个律”,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具体性。
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着“三多”、“三少”,即课堂灌输多、启发引导少、大道理讲得多、联系学生实际少,集体训导多,个别耐
心辅导少。如个别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旦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大错误、还是小毛病,动辄板起验孔,进行“训斥”批评,甚至习惯用“批评教育、警告、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来处分学生,使受批评处分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遗留很多隐患。
4,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注重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法制教育,以致“徐力杀母”、“游戏机、网吧吞噬学生”“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等等令当今人们触目惊心的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5,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墨守成规,只求稳定、不求创新,“改革、发展、稳定”可以说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而“稳定压倒一切”自然就摆到了首要位置。“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心中的“杠杆”。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凭的是经验,靠的是感觉,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1)要用平等的观点来善待学生
当今时代,学生和教师应该是两个平等的主体,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长期以来,有相当部分教师受“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等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不能正确地对待师生关系,认为,作为教师,与学生相比,应该是高人一等的,学生尊重老师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听从老师的意愿是应该的,得无条件服从,否则将被视为不听话的、调皮掏蛋的“坏学生”。这不仅不利于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而且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特别是象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老师而言,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更应该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要从“神龛”上走下来,树立“以生为本,优质服务”的意识用平等的观点来善待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会对受教育者产生不良的心理。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互敞心扉,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积极热心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助手。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学生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思路、角度、方法有所不同。因而教师也就必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自创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他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学生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身正、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重在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他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所以,教师应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生不能做的,教师就坚决不能做。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比如,要求学生要尊敬师长,讲文明礼貌,见到老师要打召呼,而当学生家长到校找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时,自己却做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样子;又如,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自己却不按时上课,有是在上课期间打电话,有点什么事情就叫学生上自习课,自己则借口溜走,再如,要求学生不要赌博,而有的教师自己照赌不误甚至玩通宵。圣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必须提高教师对自己行为规范的认识,自觉地随时随地的以自己的正确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去感召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到升华,进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质。
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一个合格的教师,他首先必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热爱本职工作,不要把“教师”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而是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爱教如命,爱生如子的观念,从思想、学生生活等各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体罚、排斥差生、对每一个负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 爱学生。”所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从而融洽师生关系。
再次,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加强教师“奉献”精神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上,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对教师这一行业的偏见以及教师待遇低下等影响,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看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关键就是看他能不能吃苦、看他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为教育奉献的精神和思想,是否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应敢干吃苦、勇于吃苦、不计得失、热心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这样,教师才能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 加强教师心理素质修养
首先,对教育好学生要充满信心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们要充满信心。这是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首要条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特性、兴趣、爱好等各有相同,而老师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有限,因而碰到困难,感到棘手也是常有的,甚至受到挫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充满信心,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以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充分的自信去面对学生、迎接挑战,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取得成功。
其次,充满爱心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爱心即善良,关爱之心,只有具备了善待之心,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品行、智力程度、情感等一切表现以包容。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勒齐认为:“教师对学生最理想的态度是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也就是
积极关心爱护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就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爱,需要周围人们的尊重与赏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关心爱护出发,坚持与学生促膝谈心,注重心灵的感化,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班集体的温暖,进而改正缺点、错误。如对一个突然患病的学生,教师能主动地将其送往医院,或出钱为其买药、烧开水,在生活上给以必要的照顾,给予学生爱的呵护,对一个因父母离异,失去母爱或父爱而自卑、孤僻、任性的学生,则应从家庭、社会、人生等多角度进行开导、关心他,找其谈心,推心置腹,给他讲解做人的道理,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待不喜欢上文化课而其它毛病比较多的“问题”学生,如果一味地对其训斥、讽刺、挖苦、排挤、打击,其结果只能是僵化师生关系,激化师生矛盾,如果用爱去关心他,团结他,重视他,帮助他,鼓励他,给学生以爱的温暖,便能融洽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心灵沟通,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教师在改革的浪潮中,只有具备了爱心,学生才能信任,家长才能放心,学校才能需要。
再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具有耐心是我们教师成就事业,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武器,也是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策略。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象春天的炸雷,特别是对缺点毛病较多或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学生严加训斥,冷言讥讽,甚至讲些侮辱学生价格的话,这不仅有失教师风度,而且也不利于教育、感化学生,反而会激起学生不满,反感,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也不能象夏天的阵雨,一阵批评教育过后,就不了了之,不去做学生的善后工作,不去理会学生是否已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缺点是否改了。这两者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应付式、被动式的工作,是缺乏爱心、耐心、细心的表现,正确的应该是象秋天的细雨一样,做学生的工作应持之以恒,绵延不断。因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要有耐心,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教育,让学生去发挥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让他们的闪光点以能力的方式被社会接受。
3,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
在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遇到许多复杂情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靠学校去做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和家庭都要满腔热情的关心、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因此,学校政教处必须首先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一体教育网络的带头人、牵线人。政教处一方面要率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榜样,做出成效,另一方面要努力搞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如建立学生思想评价档案,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共同探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其次,要加强与当地政法部门的联系,常邀请司法所、派出所领导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同时,借助公检法的力量,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总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重大,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后继有人。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说,责任重大。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感情用事,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观念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情感观
第四篇:当前农村教育问题
其实随着这几年并校和标准化中学建设,农村学校的条件已经改善很多了,和城里的差距在缩小。但大多数学生多半被封在“监狱中学”里:要么没有梦想,要么看着玄幻小说编织不靠谱的梦想,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当他们初高中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思想还不如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更接近时代。目前农村教育仍面临着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脱节现象依然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政府加大投入以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加以解决。
我经过多方调查和查阅资料,总结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中学老师收入极端低下
具体多低,各地情况不同,以我查阅某老师曾经工作的一个镇的中学为例,第一年新到教师月薪大约2000左右,其他教师教龄30+年中教高级大约月薪3500左右。这在当地绝对算不上高收入,但劳动强度很大。
教师收入低形成两个问题: 1.优秀人才根本不愿意当教师。这个情况很严重,基层优秀教师资源严重匮乏,根本原因是月薪低,能考上好大学的,谁愿意回老家教书这么一点钱,累死累活的,在城里随便打个工也比干这蠢事儿强。我爹四十多岁去市里开了个高中同学会回来郁闷了很久很久,因为自己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结果发现同学一个比一个有钱,开同学会都没人待见他,特沮丧,得不到尊重。所以但凡有点出息的,都不愿意教书。所以剩下愿意考教师的然后又愿意到农村教书的,可想而知是些什么人。但是收入还是低,怎么办,县城里面就兴补课呗,不然怎么办,县城房价也在涨。可怜我那老爹老娘,教语文的,没得补,只能拿那点干工资,还好我毕业了工资也不算低,他们不用给我钱了,小日子也算过得不错,可是他们两个教龄加起来已经超过60年了都这样,刚入行的普通老师那要多艰难(其实我父母那些同事,人真的很好,我也很喜欢他们他们也很喜欢我,这里的优秀是说知识面、见识、世界观等等东西,其实他们都是好人,愿意到农村教书,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
2.老师得不到尊重给教育行为带来极大阻碍。中国目前的社会,钱成了评判人是否成功的第一大准绳,这是很扭曲的,但是在农村非常严重。譬如我的家乡,由于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可以说有钱的农民和城镇居民大有人在,而教师的收入并不能比他们高,甚至远远不如。不管在哪儿,穷逼都不受待见,学生家里比老师有钱多了,看的东西就多,恰逢青春期,谁特么愿意听土鳖老师讲。老师我爹昨天给我买了个iphone你用山寨机的麻烦不要收我手机好么,你特么玩儿过么?关键这种心态更多的是家长传道给学生的,你看咱家今年卖猪肉又赚了多少多少,爹给你说你看你那几个老师穿特么的那么寒酸有个屁用?家长在家里赌钱都是十元起,你几个老师打打牌五元输着都肉疼你说怎么办。跟学生说,你看你要像老师讲的这样生活、学习和向未来奋斗,学生说老师那你为啥穿这么破,看我裤子没,暑假去市里面买的,杰克琼斯你听过没?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好比一个穷小子去追大户人家的小姐顺便还散布点世界观,能做好我也是信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礼乐崩坏的时代读书无用论严重泛滥,老师得不到尊重 这个问题真不是盖的,非常严重,不要扯学生都是一张白纸,现在社会走得太快了,在我们县城开个面馆一天卖40斤面,我们县产竹子种着不管年底砍来卖了也能赚一万多,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好的一面,可喜可贺。但是,农村很多人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没有更高的最求和向往(真不是黑农民兄弟),安于现状,觉得生活的不错在老家就好了。这两个条件加起来,就形成一个疑问,既然这样,你跟我说我读书有啥用?小地方都是人情社会,不怎么读书,高中毕业靠家里的关系开个店进个什么东西,没几年就混得人五人六的,地方上也是一匹哥。转身看看当年认真读书那些同学呢,大学刚毕业在大城市里面工资也就那么点,房子有吗,我在老家比你爽多了你说我废那么大劲读书干嘛?读书无用论的严重泛滥导致传统的尊师重教的思维渐渐消失,老师和学校渐渐变成了帮助家长管理学生空余时间的工具。这样老师得不到尊重,再加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真的是矫枉过正,遇到特调皮的学生,老师怎么办,只有不管撒,又不能打打了丢饭碗,这样更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
第三个主要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学校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代为管教。爷爷奶奶能管住孩子吗?题主大概不知道我国留守儿童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比例是多少吧?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每年夏天学校甚至教育机构都在不断强调不要下河塘洗澡,但是每年夏天都有学生不听劝阻私自下河塘洗澡被淹死。题主大概不知道农村学校现在要求三年级以下学生必须有父母接送上学吧。学生的生命安全重要呢还是您觉得的“乐趣”重要呢?再者,农村孩子对于去郊外野炊的兴趣并不像城市孩子一样兴趣浓厚。我们班小孩(年龄在12岁左右)几乎每个人放学回家都会承担一定的家务,例如做饭,更甚者农忙的时候还会下农田干活。
第四个主要问题:农村学生营养问题
最初国家补贴贫困地区的学生是蛋奶工程。每天一盒牛奶两个鸡蛋,看起来营养很丰富吧,但是殊不知部分学生每天拿鸡蛋在教室里扔来扔去,奶也不喝,拿来你挤在我身上我倒在你桌上。蛋奶工程的初衷是给农村学生补充营养,这样被他们浪费,我看着都心疼。学校只好改为营养餐,每天老师看着学生吃。牛奶鸡蛋吃腻了但米饭总是每天要吃吧。
第五个主要问题:关于学习和梦想 从教学安排来看,这些中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为中考乃至将来的高考做准备。除了和考试对应的教学,学校的其他职能都被压缩到极限。像生物、地理等不列入中考的科目,一个老师往往教七八个班,徒具形式。不过,大多数学生的未来恐怕和考试关系不大
现在的中国,每年新增1700万青少年,70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211大学和准重点大学毕业生近百万,其中来自大城市重点中学的考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成年人,很容易产生:“孩子总要读个像样大学,最起码也要有个本科文凭”的错觉。到了小城市和乡村,实际上在高考取得高分,并不是多数孩子的人生必需品。在中学养几年身体出去打工,或是到一个分数门槛较低的专科(高职)再当几年学生,才是大多数孩子的未来。
这反映在乡村中学的数据,就是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会到县城读重点高中,其他要么去打工,要么接受质量不高的职业教育,要么去非重点高中读书——这意味着基本放弃了大学教育的机会。换句话说,最起码2/3的学生并不会从考试机器的训练中受益。这些学生会如何看待这几年被严格管制的时光呢? 至少现在,大多数孩子对类似问题还是一片茫然。被问及“将来有什么想法?”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会以“我爸爸(妈妈)希望„„”作为开头。即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全凭父母安排。然而被父母送到了这所封闭的学校,许多人甚至认为中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对于严格的管制只是消极的接受,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送进了一台升学机器,应该为中考和高考而努力。多数学生,尤其是留守少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应付一日算一日。
的确,初中生年纪小,人生观受父母影响大是正常现象。但作为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重要阶段,初中教育的最重要职能不正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建立自己的初步人生规划么?把学生圈在高墙里面,与社会隔绝,进去时是个孩子,出来时在思想上还是个孩子,这实际上是一个残酷的社会学实验。
就以上这些问题是当今农村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本问题,我在此就这些问题提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转变农村教育观念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3、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4、端正教育思想,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蓄积教育精华 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农村教育创新在这样的时代是时代的必然,国家发展的必然,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谋求农村教育发展未来是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责任。从人类还是猴子的时候开始,孩子们就会在成人之前聚在一起玩耍、打闹,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并建立一套自己的亚文化。在亚文化圈内,少年们学会为人处事,锻炼肌肉和勇气,认识友情与爱情。成人社会的领袖和骨干往往需要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培养。无论我们居住在空旷的乡村,还是车水马龙的大城市,这都是我们作为一种群居猴子的生物本能,是不能消灭,只能顺势而行的自然规律。童子军、夏令营就是城市人口为满足少年本能而建立的机制,让少年们在成人监管、指导下走出校园。共青团、少先队制度也一度在中国发挥过类似的作用,当然现在这个作用已经消失了。
最近十几年,工业化令中国天翻地覆,经济意义上的小农几乎已经被消灭,劳动力几乎全部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这给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也顺便摧垮了许多人们已经习惯的社会结构——替代品未必会自然出现。比如过去的乡野和街道曾经是少年们自由活动的空间,现在物质丰富了,文化繁盛了,少年们反而进了监狱式中学。这算是整个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局部倒退。
既然整个社会在进步,局部的倒退就不难扭转。但前提是思想不能守旧,能跟上进步的大趋势。城市化、教育社会化、技术工具廉价化,这都是大势。顺着社会发展大趋势制定政策,问题会迎刃而解;否则,逆潮流而动,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会制造更大的恶果。教育部门必须正视社会发展趋势,承认改变工作思路的必要性,把少年的梦想当成大事来抓。我不敢期望教育部门把少年的梦想看得比升学率还重,毕竟官僚机构需要量化的指标才能运转。但最起码,梦想的排位不该太低,至少要排到空调教室和草皮运动场的前面。
第五篇: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榆次区的教育发展整体上存在不平衡状态,农村要落后于城填区域。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施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也比较多,但比起城市小学,各门主课及音体美等副课所学的仪器、器材、图书等投入仍有欠缺,使一些实验教学、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2.教师待遇有待提高、教师调动频繁、师资力量匮乏
虽然今几年,国家对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农村学校仍然留不住老师,很多老师会抓住每年的回城考试机会,离开农村。当学生适应一位老师的上课风格及独特的教育方式后,面对教师的频繁调动,学生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需要一定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因为不能及时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而导致学习成绩变差。现在村里的副课老师一个人要带至少2-3个学校的课程,这种跑校的方式,一方面老师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3.家长素质较低,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 1 页 共 1 页 榆次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素质都不很高,有的甚至是文盲,大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属于“放养式”管理,因此,学生从小接受的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不足。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主课成绩,对副课成绩及爱好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发展不全面,未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均衡教育资源 一方面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等部门应加大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继续支持农村小学教育。另一方面应调动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农村小学教育,提高办学条件。例如:增加图书的种类及数量,按照学生数量配套相关的体育设施、学习器材等。
2.提高教师待遇
各级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为学校捐助资金,用于教师帮扶。以便于留住老师,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频繁调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保证。
3.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使农村接受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新观念,澄清人们对
第 2 页 共 2 页 义务教育在认识上的误区,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重新认识义务教育意义与价值。
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农村义务教育要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与组织下,形成社会和家庭参与教育的机制。包括参与改善办学条件;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参与对教育的监督与评估;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社会实践场所等。当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融为一体、各显其能、各尽其力时,农村义务教育必将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