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锦)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锦)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第一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滨江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情况介绍2014年以来,滨江镇认真贯彻泰兴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按照《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以开展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第一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滨江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情况介绍

2014年以来,滨江镇认真贯彻泰兴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按照《泰兴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以开展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工作为契机,在泰兴市经信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和提升信息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的做法如下:

1、整合资源,统筹建设。我们综合考虑了有关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对网络、场地、设施和人员等资源的配套要求,坚持建设、管理、运维“三统一”的原则,统筹规划服务站建设。在网络方面,统一接入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既整合了网络资源、避免了多渠道重复投资,又保障了网络安全和传输速率。在服务场地和设施方面,结合行政村现有布局,落地各项市级涉农信息化项目,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便民利民的目的,满足农民各类需求。在人员和管理方面,建立区、镇、村上下贯通的管理服务机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村信息员人员和职责,规范了服务程序和内容。

2、精心组织,普及知识。我镇多次组织各村信息管理员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确实保障各村信息管理员都能熟练掌握业务,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

2、形成机制,长效服务。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在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注重探索与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长效推动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两位副区长任正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信息委等21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试点工作。二是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区、镇、村三级层面地责任单位和人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各项试点任务有序开展。三是加强制度规范,制定了《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电脑管理办法》、《信息室管理制度》、《多功能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内部管理和服务,使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各项功能得以有效实现。四是设备管理制度,对不同层面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进行了分级管理,落实各种信息化设备的管理主体,发挥信息化设施的最大效益。

三、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设想。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基层组织、相关部门和市领导的认可。但是,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民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市“四有一责”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泰兴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相关文件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继续以“五个一”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做好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综合信息服务的内容,完善市场化运维机制和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1.继续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与优化农村信息服务基础。 2.进一步完善城镇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加大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力度。

3.拓展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功能,完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篇:2010年西周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综合总结

2010年西周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情况总结

农村信息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尤其在当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围绕着互联网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在加强基层党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西周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在相继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门户网站建设、万村联网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首批县级农信信息化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后,又于去年11月底,率先在全县启动了浙江省“农村中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试点工作,实现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整合。我们以“五个一”为指导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三级网络

根据县委农办、县信息化办公室等上级部门要求,我镇成立西周镇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农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全面负责农村信息化工作。同时,在本次创建工作中,由组织委员为责任领导,具体负责创建活动,并抽调了各办的年轻同志作为骨干力量。他们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我镇推广农村信息化打开局面。电信等有关部门和49 1

个试点村、50余家企业也都成立相应机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真正形成镇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企业、村户上下联动的网络格局。

二、加大设施投入,提升农村信息化档次

我镇各村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航头、荷欣等经济发达村均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配备两台以上电脑,以及摄像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并有大学生农村工作者负责具体工作,提升信息工作水平和档次。一方面,各村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做好本村的网上村务公开、信息宣传;另一方面,做好村民的信息服务工作,定期更新涉农信息,为村民提供上网、检索、购物等服务。镇政府在每个村安装远程教育设备,实现各村“每村一机”的目标,并有一位中层正职干部负责各村的远程教育的学习培训和设备维护,加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扩大家电下乡宣传,支持群众购置家电下乡制定品牌机型,连线上网,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三、依托技术力量,积极推进试点

在县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电信公司、森特公司、网盛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我镇开展了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把21名大学生村官纳入到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中来。针对服务对象不同,召开了多次专业培训会议学习,分别对21名村官和50多名企业人员进行了专题培

训。经过工作人员近两个月的努力,收集、录入了大量基础数据,“农村中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西周镇的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于去年12月底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平台以基层政务、企业商务和网站服务为载体,实现了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该平台建成后,我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各村汇报农村信息化工作进程及运行情况,使得农村信息化工作得以长期、有效开展。

四、加强人员管理,规范信息化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西周社区教育学院资源,结合我镇实际,对镇信息工作管理员、村级信息员以及其他人群方式实施分批分层次的网络培训,以提高对电脑网络维护、应用和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的能力,增强网页的时效性和可看性,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制定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制度和网络信息更新制度,做到网页更新及时。为充分调动广大信息员的积极性,我们下步还将制定《网络管理与维护制度》、《信息员信息收发制度》、《信息员工作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按提供、利用信息的数量、质量进行计分排名,对先进个人或单位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现在,只要登录西周镇“农村中国”网站,就可以了解到全镇的相关资讯。上至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下至各级政府时政要闻、吃喝住行,各类信息一应俱全。该平台包括了动态政务信息、行政村简介、特色产业介绍、企业和产品展示、

景点导览和便民信息等内容,能够满足群众需要。各试点村相继完成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农村信息化工作阵地已经建立。

经过一年的努力,西周镇农村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了其内容丰富、更新迅速、使用便捷等优点,给农村信息服务带来了三个提升。

一、网络化宣教手段得到提升

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为西周提供更为领先的宣传教育途径,已经成为西周的一张新名片。在该平台上,不但有我镇的基本情况介绍的文字材料、视频介绍和政务动态信息,也有其它更为丰富的内容。无论是本镇居民,还是其他上网者,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认识西周、了解西周。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西第三届竹笋节活动中,我镇就利用该平台,在“农村中国”网站和宁波旅游网等网站发布活动安排,并在网上提供路线导航和食、住、行方案,不少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为西周山区旅游提供了新的宣传途径。我镇还充分利用该平台在线视频功能,实现了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在线观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党建视频。同时,利用建成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好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免费的信息化服务。现在,无论是在村远程教育点,还是在家里,只要有互联网,西周镇的党员干部就可以接受党的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二、服务“三农”水平得到提升

农村信息化提升了政府服务“三农”的水平。西周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特有的电子商务板块“商贸通”,目前共有50多家企业、农家乐和旅游景点等开通了“商贸通”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商贸通”可以借助“农村中国”网站平台,把企业的产品供求、提供服务等在网上予以推广。同时,通过该平台登录“浙江农民信箱”后,农民不仅可以轻松向所有用户的手机发布供求信息,而且还可以查阅到各个部门的涉农文件、政策,并可以在线就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困难向专家进行咨询。农业部门也可以借助该系统,将气象信息、病虫害防治、市场状况通过手机短信息及时发送给农民。

三、网格化管理得到提升

我镇还依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在 49个行政村建成浙江省基层政务网格化管理系统。该体统包括了村务管理、村务公开和镇村通三块内容。村务管理主要针对基层组织的日常办公和业务工作的管理,围绕人口、资源资产、公共管理服务三条主线,像人口、计生、党群、社保、资产等都可以通过这里进行管理。村务公开分对内和对外,对内,有权限的人员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所辖村的公开信息,可以开设几个村民的公共账号让大家来查看;对外,村务公开信息还可以与村的外网进行对接,信息可以直接展示在村网上

面。该系统还实现了镇村联动,实现了简单的办公收发文管理、镇村间数据的报送和统计。现在,在办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时候,只需将年龄条件输入到管理系统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名单立刻就按序排列了出来,并通过操作,直接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保存到电脑桌面上。随着该村务管理系统的推广,将真正实现农村档案数据网格化、电子化管理。

下阶段,我镇将从硬件更新和完善、数据调整、网络资源整合、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广等方面着手,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减少农村信息化的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在村、户间的知名度和点击率,以此提升我镇农村信息化的工作水平。

第三篇:农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体系建设情况

从2009年至今,江海区农林和水务局、经促局、团委三个部门紧密配合,完成了江海区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覆盖全区34条行政村的信息直通车服务网络,有关情况如下:

一、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共投入150多万元,用于区中心机房设备扩容、区级平台、培训中心及村级信息宣传栏建设,对区、村两级硬件进行完善,并组织信息员进行培训。

二、完善软硬件建设,夯实信息平台基础。

一是完善区级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建成"江海区农村信息直通车"专门网站,每条村落实一名信息员,负责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上传发布和系统维护。二是完善各村办公硬件,目前各村均已实现电脑上网,并配备打印机和视频设备等系统动作必须的硬件设备,

三、完善工作制度,实现制度上墙

完成了区级"农村信息直通车"服务中心和信息员培训管理中心的建设,"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管理服务制度、信息员管理制度、信息员名单等宣传资料已上宣传栏。

四、完成各站点挂牌,系统运作良好

全面完成我区34条村"农村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站点"挂牌工作,完善各村硬件,并对各村信息员进行培训,各村平台运行状态良好。

五、实现村级信息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由团区委、区信息产业局组织开展信息员培训,培训区"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及礼乐、外海街道办事处的信息员,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团区委加强对信息员信息报送的管理,建立信息员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和信息员奖励制度。

第四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元坝镇2011年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

根据市、县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苍溪县农业局《关于建设22个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苍溪发[2011]17号)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人为本,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部门转变职能、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来抓,认真调查研究,精心组织实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按期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镇成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为建好镇村农村信息服务站,镇成立了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信息中心、办公室、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生态文化服务中心、财政所等单位为成员,协同做好项目建设工作。 同时在各村和镇属机关设立信息联络员56个,形成信息网。

2、严格标准,规范建站。为了切实建好我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下发了《关于组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的通知》,政府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缺什么补什么。在镇办公室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调节一间办公室专设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办

1

公室。设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专干,达到了“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套上网设备、一部热线电话、一个农业信息发布栏”。

3、认真抓好信息联络员的业务培训。为了提高农村信息联络员的服务能力,通过阳光工程,在职中对农业信息员进行了电脑培训,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实践、办公软件的使用、互联网操作技术等实用操作技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使他们系统地掌握了电脑操作与使用的基础技术,并且进行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农业信息培训,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我镇农村电脑普及与应用水平,也为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传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4、广收信息,多渠道发布信息,为农服务。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每个信息联络员一年必须向服务站提供农民需求信息至少6条以上,服务站根据全镇收集的情况汇总,做到有针对性发布信息,今年发布常规粮油生产信息12条外,国家政策法规6次,收购信息3次。信息发布主要形式:村村通16次、印发资料10000余份、科技赶场2次、现场培训6次、技术专题培训5次、电视播放6次。涉及农村所有行业。

5、突出重点。根据我镇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收集发布信息。目前,我镇已栽植猕猴桃近5000

2

亩,初投产3000亩,但管理参差不齐,为了强效益,今年把猕猴桃管理作为重要工作,组成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农技、果技、产业人员为技术骨干队伍,多次邀请县猕猴桃办公室、猕猴桃研究所专家现场指导。在每个关键管理季节,组织种植农户和业主召开专题现场管理会,结合多媒体详细讲解,并印发资料3000余份。实行全园区管理统一化,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经过一年时间的管理,大家对猕猴桃的技术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时还调查统计本地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引导走“公司(协会)+农户”和引进农业业主的路子,有效解决园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问题。三井园区主要以引进业主为主,如黄林、范伟五个业主流转土地,业主雇用当地群众管理,每年在园区作零工收入可达600万元。今年又引进业主龙世鸿流转玉台土地500亩。为村级信息化建设布点工作做好准备。

二、取得成效

1、粮油产量大幅提升。以前我镇玉米的产量只有400公斤/亩,小麦300公斤/亩,通过高产技术的推广,井坝万亩玉米产量上了622公斤/亩,安全100亩小麦产量达到550公斤.

2、特色产业效益明显。通过猕猴桃规范化管理,现长势很好,今年初投产亩可收入3000元,效益最好的是将军

3

村陈洪秋0.7亩就卖了2.4万元。极大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预计明年产量可上2000吨,后年可上4000吨,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000元以上。

3、经营模式改革效果明显。以前是一家一户的种植,种了怕销售,现在都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提早签订订单。今年猕猴桃销路不好,但农户手有订单,销售季节一到,马上按14元/公斤就销售完了。而没有订单的农户只卖4-6元/公斤。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刚刚成立,人员工作经验和水平离要求差距大,还不能满足现在的农村需求。

2、经费不足。村级还没有网络设备,对采集、发布信息还落后,而且传递信息也慢。

第五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操作

附件:

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操作指南

一、用户注册

(一)管理部门用户

1、登陆(云南省林权信息服务网)首页,点击屏幕右侧“林业专业合作社信息平台”,输入分发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平台;

2、林业部门用户登录后新建子用户,及时将子用户名和密码分别通告同级财政和供销,以方便财政和供销查阅合作社相关材料。

(二)林农专业合作社用户

1、登陆(云南省林权信息服务网)首页,点击屏幕右侧“林业专业合作社信息平台”进入平台;

2、点击页面顶部右端的“注册”,填写专业合作社基本注册信息,检查无误后完成注册;

二、业务办理

(一)信息备案

1、专业合作社用户点击页面中下端的“点击进行业务办理”;

- 12

案请求。

(二)省级示范社申报

作,点击左侧“填写省级示范社申报材料”。

1、林农专业合作社备案通过后方能进行省级示范社申报操

2、录入完毕,查验相关附件是否已正确上传,确认无误后点

击“提交申报”按钮即可进行申报。

3、提交申报后,合作社用户同样可以在用户页看到审核进度和审核意见,若审核不通过,则按审核意见补齐材料后再次提交申报请求。

(四)管理部门审核操作

1、备案审核。

(1)以管理员账号登陆平台,点击“合作社备案审核”,审核合作社提交的备案信息,审核分为县,市两级审核,各地区审核账号只能审核该地区的合作社用户;

- 56

(3)评分结束后再进行审核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