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与经济的关系
第一篇:财政收入与经济的关系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懂得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2)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3)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具体数据、大型工程的投资等资料,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经济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支出的前提,讲清财政收入需要把握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两个方面的内容。
财政作用(B)我国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通过财政的作用表现出来的,而且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也是要发挥财政的作用。
2.教学难点
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和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而且理论性较强。
三、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财政收入的构成,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根据统计数据,描述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状况。评析财政赤字现象;结合实例,评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2.教学内容 本课课题是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内容。它在本单元中起
承前启后作用,因为国家财政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就整个经济生活而言,在学生了解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后,本课要解决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3.学生情况
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学习了个人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有关知识,了解了我国的分配制度,但对国家如何参与社会分配还缺乏了解。
生活背景:本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再加上高一学生对政治课不够重视,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材料:。那下面请大家想想个人有财力兴建地铁项目,如果不能‘应该有谁来建设?钱从哪里来?
1. 若回答个人可提醒这类工程投资巨大,成本收回周期长,是追学生可能的回答:○
求利润的个人无力也不愿投资的。
2税收或财政收入。可以说: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有关国家财政的知识。
进行新课
财政及其作用
(—)国家财政含义
【板书】国家财政
那么,什么是国家财政呢?国家要想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就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叫做国家财政。
【板书】收入和支出
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国家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每年财政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国家都要做计划,上一财政收支的情况怎样,国家还要做总结,接受人大的审查、批准和监督。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第三项议程:审查和批准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0年中央预算。
这种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需要说明的是,预算和决算又都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决算、地方预算和决算。比如河北省的预算就是地方预算。
(二)国家财政作用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请看P65最上边的例子思考财政的作用?你能想出关于这一作用的其他例子吗?
1到2015年我省将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财【举例】义务教育免费 (○
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省里核定的比例,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
2中央财政再次下拨特岗教师2010-2011学年工资性补助经费12.2亿元,截至目值增长。○
前,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经费30.5亿元已全部下拨,比2009年增加8.3亿元,全国14.8万特岗教师年人均享受补助20540元。) 先从农村开始,促进社会
3国家财政部日前已会同民政部对今公平。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民种粮补贴,家电下乡等。○
冬明春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将会同民政部指导各地采取适当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或补助水平、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一次性补贴等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4学校保持食堂价格稳定 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 ○各大中专
5中央财政拨付123亿元助力地方医改 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归纳】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归纳出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财政可以改善人民生活。
【板书】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过渡语:国家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搞预算决算参与到社会财富分配中来呢?也就是说国家财政究竟有何作用呢?第四课我们将会学到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在调节中作用是基础性的价值规律作用很大,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由于个人企业的追逐利益很多行业不原投资或者容易唯利是图而危害消费者的权利或公共安全,你比如说三鹿奶粉,假疫苗,楼歪歪等现象发生,因此需要国家调节而财政正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上面说的地铁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报周期长。
【提问】请大家回顾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工程或项目涉及到国家财政。
【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场馆建设,
(四大工程,大家知道新世纪的四大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项工程。此四项工程是2001年3月,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四大工程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一些行业、一些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通过地铁项目建设,归纳出财政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世纪四大工程,进一步概括出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财政还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板书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作用3.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在“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糖高宗”和“苹什么”又浮出水面。而随之10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达4.4%,也创下24个月以来新高。11月20日国家出台16项措施其中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等都与财政部有关因为需要国家财政拨款来实施。
请大家看P65中间的两个镜头(补充知识:长期国债是指偿期限在10年或10年以上的国债,可以使政府在更长时期内支配财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将受到币值和物价的影响。一
般被用作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在资本市场上有着重要地位)
回顾之前的4万亿
4万亿元投资属于财政支出,目的就是要刺激国内需求。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运行并不平稳,那么从图中看,经济平稳运行的条件是什么? 【回答】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看P66名词点击)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经常会不平衡,表现为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思考】如果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从经济现象看,表现为经济萎缩或通货紧缩。请大家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通货紧缩?回顾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扩大财政支出、发行国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叫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
【思考】反之,如果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从经济现象看,表现为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应对?
【讲解】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这种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的政策叫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叫稳健的财政政策。
刚才大家提到的还有一些政策,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政策。
【板书】3.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过渡语:财政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钱”,这“钱”从何而来?又用向何处?这就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的问题了。其中收入是前提,要花钱首先得有钱是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财政收入。
(一) 财政收入
1.【板书】财政收入含义 2.来源
请同学们看看P66的相关链接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归纳】形式有税利债和其他收入,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什么?(看p66相关链接 强调)税收占90%以上,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可见,税收对于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自觉纳税。
【思考】请大家思考,非税收入可能包括哪些收入形式?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企业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及其他形式,如收费、罚款等。
【板书】财政收入的形式:税、利、债和其他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有税利债和其他收入那么如果要使2010年的中央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大家有什么建议?
【板书】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回答】征税,提高利润,债务收入 归为一类即分配比例所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之一是分配政策【板书】。
【点拨】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在分配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什么因素会影响财政收入呢?今年我国财政税收入预计达8万亿, 那大家想一想建国初1949年的财政收入与现在相比哪个多,为什么?对,显然是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当时由于连年战争而且生产力水平显然不如现在所以影响财政收入的另一个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板书】,而且这个因素更重要是基础性的,为什么这么说,经济不发展,没有钱,你国家再怎么提高分配比例也没用(把书翻到p66看最下面一行画出“基础性的”一词。)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我们再回到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增加税收的方法,请大家思考一下能不能一味增加税收呢?显然不可以,我们回顾前面的课程便知道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有个人企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它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国家只有按照一定比例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才能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合下半年预期,2010全年可能将实现8万亿,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应伴随着劳动者收入的普遍提高,让劳动者感受到国富带来的好处。老百姓上不起学了,看不起病了,退休生活没有保障了,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竟然没水喝了,电、气、水都要涨价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福祉的提高不成比例。如果说以前老百姓尚能理解自己在个人福利方面的牺牲是为了国家富强的话,现在就不得不问一下: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究竟给公众带来了什么?)
国家财政收入也不宜过少,因为它会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如可以比较2010南非世界杯场馆建设进展缓慢和我国大型场馆建设速度之快。
【总结】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财政收入,而且影响是基础性的。如同我们“要把蛋糕切好,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大之后考虑如何切好也就是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有了,下面就看怎么花了,也就是财政支出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P67相关链接)【板书】财政支出的含义 具体用途
从图中可看出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有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和债务支出等。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这是我国特定的历史阶段的政策的反映,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类和保障类的支出将越来越大。(财政社保“十二五”规划要求各级财政加大社保投入,将目前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0%提高到25%左右。同时,要将“各类未纳入社保制度的群体尽快纳入覆盖范围,实现真正的全民社保”。)(可以和三个作用相联系)
(三)、财政收支对比关系(A)
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但财政支出也会影响财政收入,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会是怎样的呢?大家把书翻到66页
【板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财政收支关系可以表现为三种情况: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有节余-----财政盈余;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收支相等(几乎不存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有赤字------财政赤字
其中收支平衡是相对的动态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收支平衡。{补充:略有节余的状态,一般认为财政以财政节余数占财政总收入的3%为度。根据历史经验,财政节余占财政收入的2%以下可视为财政收支完全平衡。略有赤字以财政赤字占财政总收入的3%为度。}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财政的含义和作用,知道了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了解了财政收入的4种形式和财政支出的5个主要用途,懂得了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重点探究了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三个巨大作用。
知识结构:
第二篇: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的研究
摘要:后发展地区在发展经济进程中出现了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相背离的现象。也就是说,地方经济发展壮大却没有带来对应的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状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解决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一些主要做法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缓解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现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财源建设;收入背离
一、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相背离的的现状及其成因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宏观上看,税收的多少是由经济总量所决定的,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越快、经济总量越大,提供的税收也就越多,财政收入规模也会不断扩大。然而,地方经济尤其是后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扩大,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可支配财政收入,下同),而是出现税收外流现象,即产生了财源与财政收入相背离的情况。
以广西钦州市为例,1994—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70.12亿元扩大到303.92亿元,年均增长18.9%;全市组织的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3.9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3.56亿元,年均增长为19.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9%,比全市组织财政收入的增幅低7.9个百分点;上划中央、自治区的税收收入由1.69亿元扩大到10.51亿元,年均增长30%,而税收返还收入由1.24亿元增长到3.41亿元,年均增长仅为26.6%。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钦州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火力发电厂、林浆纸等一系列临海重大工业项目投产运营后,其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现象将更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财税优惠政策管理失控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采取财税优惠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外来投资项目,有的地区为了竞争有限的投资项目甚至还违规出台优惠政策。
当然,各地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税基变窄,宏观税负趋于下降。据估计,全国每年减免税款达1000亿元,有的地方的减免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近年来的减免税又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政策性减免税越来越多,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二是各地对扶持性和困难性减免的审批尺度不一,操作上随意性很大。如2002—2003年9月,陕西省财政厅、地税局、国税局等5家单位经省政府批准,对陕西金秀交通有限公司取得的公路运营收入,由税法规定的5%税率改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致使该公司少缴税款277万元;2002年杭州市萧山地税局依据地方政府政策,将国家对新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到21户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所得税1714.35万元。这样就出现虽然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财源也不断壮大但财政收入未能出现同步增长的不良现象。
(二)总部经济现象分流了后发展地区的财政收入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譬如,“总部”最集中的北京,近年税收连续达到20%—30%的增速,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全国汇总合并纳税企业有180余家,北京市占有90余家,其中西城区38家,约占全国的20%。这38家企业的下属二级成员企业近1300家,各级成员企业多达几万家,其大部分分布在全国各省(区、市)。这些分散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各级成员企业,不得不依靠所在省(区、市)“埋单”,却不能为所在地获得相应税收。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近几年占我国90%以上的税收收入,都不同程度存在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如西气东输项目,将天然气从新疆输送到上海,目前我国对运输业征收的是营业税,其税基是按运输量和运输距离决定的运价,而按现行税收制度规定,营业税在公司注册地上海缴税,营业税税基发生在几千公里的长度上,有十几个省(区、市)政府管辖的区域都构成了税源。但除新疆从上海获得一部分非制度性补偿外,其他沿途各省(区、市)和居民虽然已经并将继续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资源,如相关的移民、占地、治安等,却都拿不到在当地形成税源所产生的营业税。类似的情况还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
(三)现行分税制体制的弊端使后发展地区面临做大财源与可支配财力增长相背离的尴尬局面
现行分税制在改革初期确实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仅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也不断壮大了后发展地区的财政经济实力。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后发展地区依靠自身努力发展经济而增加的财力将出现规模越大越有被抽走的可能。这是因为,后发展地区在分税制初期,净上划中央收入一般都很少,而在推进经济发展进程中,一般是靠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而发展特色产业和做大工业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一般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而根据现行体制,75%的增值税、100%的消费税、60%的所得税以及部分行业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将上划给中央,如果有的省级政府再集中部分财力,则留给后发展地区的财力更少。
据资料显示,广西西北部某资源大县1994年全县组织财政收入1.08亿元,上划中央“两税”收入0.51亿元,返还0.25亿元;2004年上划中央“两税”1.04亿元,返还0.34亿元;2006年上划中央“两税”2.34亿元,返还0.44亿元。柳江县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是1994年的
6.25倍,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为8.07倍,税收返还数2007年的4329万元为1994年的2359万元的1.83倍。虽然中央通过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力度满足了地方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但无法消除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增强其化解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如2008年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下挫)、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对财政收支影响的能力。
(四)制度管理性失控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流失
制度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具有最直接的支配、影响作用。税收制度以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力量要求在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按制度所规定的方式选择纳税行为。如果制度性安排不公正,或者有严重缺陷、漏洞,那么,纳税人就可能身不由己地选择偷逃税行为。如假“三资”
企业、假福利企业、假校办工厂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制度上的缺陷。
管理性失控是指由于税务机关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税源失控。如漏征漏管户大量存在就是管理性失控的突出表现。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只领取了营业执照,不办理税务登记,更谈不上纳税了;有的纳税人虽然办理了税务登记,但是没有固定的场所,长期不申报纳税。
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失控,造成偷税逃税、漏征税收现象,导致地方经济发展、财源规模不断壮大但财政收入却未能同步增长的非正常局面。
(五)征收管理机制上的失控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的流失
征收管理机制上的失控是指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者相互脱节,以及国、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引起的税源流失。同时,在税收稽查工作中,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和保全措施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配合,也会引起税源的流失。另外,还有很多纳税人上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所反映的税源状况不真实,隐匿收入、少报收入,甚至造假账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税务机关难以准确掌握税源信息,致使很多税源在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中被转移或隐匿,从而造成税收的流失问题。
二、目前我国及国外解决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的主要做法
(一)我国解决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的主要做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央开始关注地方财源与财政收入相背离问题,于2005年颁布实施《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通过采取“三奖一补”措施,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办法,不断扩大后发展地区财力规模,增强后发展地区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在财源与财政收入相背离现象中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与税源背离较为明显。因为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是中央和地方**分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设置总分公司或母子公司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总(母)公司要把所有分(子)公司的利润汇总在一起,在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导致税收与税源相背离的问题。因此,我国在实施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时,全国人大提出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不涉及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条款,但要求国务院制定相应办法以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缓解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的现象。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开始实行后,根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要求,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出台并印发《跨省市总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范围的跨省总分支机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照统一规范、兼顾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利益的原则,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处理办法,总分机构统一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的地方分享部分,25%由总机构所在地分享,50%由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分享,25%按一定比例在各地间进行分配;3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又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总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决防止为了局部利益相互扯皮甚至干预企业经营等问题的出现。这个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在缓解企业所得税税源与税收相背离问题上取得了制度上的突破。
我国在增值税的区域分配方面也进行了相应试点。三峡电站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两个区域,坝区坐落在湖北省,库区主要部分绵延于重庆市。国家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对三峡电站产生的所有利益在两个区域内进行合理分配的特殊规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都按照15.67 84.33的分成比例,在湖北省和重庆市分别入库,执行期到2009年底。在2009年三峡电站全部投产前所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全部留给三峡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用于三峡工程建设。
虽然我国在缓解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执行不是十分彻底,如企业所得税分配仅就跨省总分支机构进行划分,而在现实中有不少公司总部在省会或中心城市,分支机构设在本省(区、市)内的其他县(市),由此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在现行办法中没有涉及,而且增值税、营业税等其他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尚未纳入考虑范畴,这就容易产生新的地方保护主义或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会导致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进一步加剧。
(二)国外一些国家解决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的主要做法
国外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因此,其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主要表现为税源与税收背离方面。为解决税源与税收不一致的问题,包括欧盟、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通过法律途径和制度安排,努力保证所在地的税收权力,以缓解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现象。
1.欧盟按税源地原则积极推进增值税改革,保证税源与税收的一致性。2008年2月,欧盟增值税改革方案正式通过。根据这套改革方案,今后对欧盟范围内的部分商业活动(如餐饮、文化、体育、科研、教育、电信、广播电视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将不再由服务商所在国征税,而改由发生实际服务消费的国家征收。欧盟增值税改革方案确定了这些行业的税收来源地原则,这项改革在欧盟讨论了5年,虽然矛盾很多,但坚持方向不变,在2007年12月最终达成一致。
2.美国根据税源地原则处理零售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源与税收一致性问题。美国各州的零售税由各州立法并征收,天然地适用税收归属与税源的一致性。而在处理公司跨州经营应税所得分配问题时,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制定“州际税收协定”,明确公司经营活动所在地对公司在该地区取得的收入拥有征税权,而并不是只有公司法人注册地才能对其征税,从而保证了税收收入归属与税源的一致性,维护了所得来源地的税收利益。另外州际间税收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为此美国在州与州之间建立了税收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地区合作协议、跨州税收委员会(MTC)、税务管理者联合会等。
3.阿根廷通过省际多边协议处理税源与税收背离问题。阿根廷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主要是省级政府征收的营业税。营业税是阿根廷各省级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营业活动一旦跨省,即可能产生营业税收入与税源背离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阿根廷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处理办法,即通过各省间的多边协议实现营业税省际分配。其基本规则是,营业税收入50%按销售收入比例分配,50%按成本费用比例分配。所谓比例即是在某省的销售收入占其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各省税务局如果就分配有争议,需交由按照多边协议专门设立的委员会进行处理,委员会就争议问题进行裁决,并实行多数决定。
4.巴西通过联邦参议院决议解决税源与税收背离问题,实现平衡地区间发展水平的目
标。巴西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州政府征收的商品服务税,巴西通过联邦参议院的决议来解决该问题。决议规定,当商品由一州销往另一州时,商品服务税一部分在生产地征收,一部分在目的地征收;生产地征收后再由目的地征收剩余部分,总的征收税率不超过18%或19%。决议亦规定分配的税率:从富州到穷州,前者税率为7%,后者为12%;从富州到富州,前者为12%,后者为7%;从穷州到富州,前者为12%,后者为6%。按富州、穷州规定不同税率,基本精神是穷州多得,富州少得,以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缓解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现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认真清理整顿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严防税收变相流失,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针对目前各地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混乱而导致税收流失的问题,建议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调查活动,认真清理整顿过多过滥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对地方所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经过省级税务主管机关批准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防止地方自行出台税收减免或变相减免政策现象,切实纠正随意缓税、包税、先征后返等违规行为。通过规范税收优惠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使地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财源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2.完善与汇总纳税相适应的收入划分机制,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要解决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其中一个主要落脚点在于完善我国目前的税收管理制度。而在税制建设中必须要明确我国国内税收管辖权制度,尤其是确定国内税收管辖权原则。综观各税收条例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国内税收管辖权原则的运用尚未形成一种规范制度,只是散见于各税条例之中,而且标准也不统一。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采取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为辅的管辖制度,即建立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原则为主、居民税收管辖权原则为辅的国内税收管辖权制度,完善与汇总纳税相适应的收入划分机制,在过去“先收—集中统筹—再分配”的模式之外,增加“地方收取—地方分配”模式,按照税源地贡献大小进行分配,进一步解决税源与税收背离问题,科学合理地处理好税收收入分配关系,在财政上给地方扩权。这种措施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收流失;有利于减少企业跨地区经营的阻力,促进统一市场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在同一经营上外地企业与本地同类企业之间的税负公平。
3.完善财政分配关系,逐步构建“共赢型”财政分配框架。当前,后发展地区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求调整地区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做大财源规模,增强财政综合实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资源类似地区争夺项目、产业结构趋同而导致无序竞争、重复建设问题,如广西德保县和靖西县竟相发展氧化铝产业,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而且还会分割有限的市场份额,无法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益。为此,国家应研究制定推进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完善财政分配关系,由资源接受地区弥补资源流出地区造成的财源流失,鼓励地方实施联动发展战略,以便使那些资金雄厚、技术条件成熟、交通便利却苦于资源不足的优势地区得到充足的原材料、能源,避免部分后发展地区因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下、交通不便等因素而使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现象。
4.进一步加大对后发展地区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力度。长期以来,后发展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实力不强而维持低水平运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公用基础设施落后,与发
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体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一笔“欠债”。因此,在今后经济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央有关政策的要求,在执行“三奖一补”有关办法的基础上,对依靠自身努力不断发展壮大财源和增强财政综合实力的后发展地区,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衡化目标核定标准支出数额,适当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能力,既表明认可其发展经济的努力程度,又能清偿“历史欠债”,提高其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以便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全国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的目标。
5.强化税收及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与财源同步增长的目标。经济发展决定财源,财源决定税源,而征管决定税收收入。经济发展创造的税源成果只有通过征收管理才能转化为入库税收收入,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对于财税部门而言,在经济发展财源不断壮大进程中要扩大财政收入规模的着力点就是强化税收征管。尤其是税务部门要树立“税源有限,管理无限”的征管理念,建立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努力构建“政府主导、财政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体系,实施对各税种、涉税行为及非税收入收缴的全方位管理,推进财政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程,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水平,促进地方税收收入及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第三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财政收入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从以货币来度量的意义上看,( )表现为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税收收入
D.政府收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以货币来度量的意义上看,财政收入表现为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参见教材P86
2.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
A.经济权力
B.政治权力
C.国家信誉
D.经济实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参见教材P86
3.各国政府普遍运用的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政府收费
D.专项收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各国政府普遍运用的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税收。参见教材P86
4.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通过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属于( )。
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专项收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通过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5.按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利息收入属于( )。
A.政府收费
B.专项收入
C.其他收入
D.税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按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利息收入属于其他收入。参见教材P87
6.专用基金收入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由( )的收入。
A.财政部代管
B.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管理
C.各省政府自行管理
D.各部门自行管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专用基金收入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由各部门自行管理的收入。参见教材P87
7.将财政收入分为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这是按( )进行的分类。
A.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B.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
C.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
D.取得财政收入的稳定程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分类,可以分为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参见教材P87
8.按价值构成分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
A.剩余产品价值
B.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C.消费额
D.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价值构成分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参见教材P88
9.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指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 )的比重来表示。
A.财政支出
B.社会商品零售额
C.国内生产总值
D.进出口贸易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财政收入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参见教材P88
10.政府债务收入是指政府( ),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A.以债务人身份
B.以债权人身份
C.凭借其政治权力
D.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政府债务收入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参见教材P90
11.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是,“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
A.各级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
B.中央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
C.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D.县级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参见教材P90
12.发行公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政府投资资金
C.调节经济
D.增发货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发行公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参见教材P90
13.偿还公债的最终收入来源是( )。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收费
D.专项收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偿还公债的最终收入来源是税收。参见教材P91
14.国债偿债率是指( )。
A.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率
B.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例
C.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D.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参见教材P91
第四篇:经济基础-财政收入(xiexiebang推荐)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本章重点:
(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二)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税制要素,税收分类,托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三)税负转嫁的方式,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四)国债的基本含义,国债种类与结构,国债的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与限度,李嘉图等价定理,国债的制度,我国政府性债务分类与规模,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本章难点:
财政收入分、衡量财政集中度的指标、税收分类、税制要素、影响税收转嫁的因素、国债种类、国债负担、国债制度。
知识点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为履行政府职能、实施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总和。
(二)政府收入的分类:
1、imf的标准有4种: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2、我国2007年收支分类改革,将政府收入分为6类: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
其中,非税收入包括8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基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
【例题:多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分类标准,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渠道包括(
)。 a. 税收
b .社会缴款
c. 非税收入
d .赠与收入及其他收入
e.债务收入
答案:abd
(三)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1、最小口径:税收收入
2、小口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1)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专款专用的社会缴款等;
(2)最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就是这个口径。
3、中口径: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4、最大口径:全部政府收入
【例题:单选】衡量财政收入具有不同的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是指(
)。 a. 大口径
b .中口径
c.小口径 d.最小口径 答案:c
【例题:多选】小口径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它包括(
)。 a.税收收入
b.政府债务收入
c .社会缴款
d.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 e.全部的政府收入 答案:ad
二、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1、财政集中度:又称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2、衡量宏观税负的口径: (1)税收收入/gdp;
(2)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gdp;
(3)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gdp。
3、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其合理性评估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高;
但若将构成财政收入的各种收入加总计算,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0% ,并不算低。[$endsection$] 知识点
二、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2)税收的无偿性
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税收征纳双方依法执行。
【例题:单选】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 )。 a.效益性
b.准确性
c.固定性
d.公开性 答案:c
二、税制要素
1、纳税人:纳税主体;
2、课税对象:征税课体;
3、税率:征税额与课税对象比例; (1)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2)税率分类:
比例税率: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主要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
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其中差别比例税率分为:产品、行业、地区和幅度差别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固定税率):不规定征收比例,规定固定税额。 累进(退)税率:税率随着课税对象增大而提高。分为:
全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象调高到一个新档次,征税对象全部按高 一级税率征收。 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象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级别按该级的税率计征。
4、纳税环节:国民收入与支出环流过程中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5、纳税期限: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纳税的期限;
6、减税和免税:对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的鼓励; (1)减税: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 (2)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7、违章处理:违反税法的处罚性措施,税收强制性特征体现;
8、纳税地点:纳税义务发生地。
三、税收分类
1、按征税对象的不同:
(1)流转税: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2)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3)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房地产税、契税; (4)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5)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例题:2012年单选】下列税种中,属于资源税类的是( )。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增值税 c.土地使用税
d.房产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分类。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
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
①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
②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项目,资源税等。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和价外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纳税人即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间接税: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如:增值税、消费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例题:单选】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 ) a. 所得税
b.流转税
c. 资源税
d.财产税
答案:b
【例题:多选】我国流转税税种包括(
) a 土地增值税
b 增值税
c 消费税
d 房产税
e 关税 答案:bce
【例题:多选】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 a.流转税
b.直接税
c.所得税
d.财产税 e.间接税 答案:be
【例题:多选】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 a.消费税
b.个人所得税
c.财产税 d.企业所得税 e.关税 答案:bcd
【例题:多选】按照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使用权限划分,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税种包括(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
e.证券交易印花税 答案:abde
四、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1、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含义: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2、征税限度:税率有一个限额,低于限额税收收入随着税率增加而增加;高于限额税收收入随着税率增加而减少。
3、实践意义:征税有“禁区”,政府要涵养税源(国民收入,gdp)。 知识点
三、税负转嫁
一、转嫁方式
1、前转:转给消费者(抬高售价);
2、后转:转给供给者(压低进价);
3、混转:前、后、消转都使用(实践常用方法)
4、消转:生产者自己消化(增加利润);
5、旁转:转给购买者或供应者外其他人;
6、税收资本化: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与税负后转区别:
(1)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2)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
(3)税负后转是商品交易时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后的预期历次累计税款一次性转嫁。
【例题:单选】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这种税负转嫁方式是( ).
a.税收资本化
b.混转
c.旁转
d.消转 答案:d
【例题:单选】甲公司销售应税产品缴纳的消费税,通过提高该产品的价格将税款全部转移给该产品的购买者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
) a.后转 b.前转 c.消转 d.旁转 答案:b
二、影响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弹性:
(1)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小,税负主要由纳税人自己 承担,不容易转嫁;
(2)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税负主要由其他人承担;
2、课税商品的性质
(1)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消费基础广泛,税负易于转嫁;
(2)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消费基础窄,税负不易于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1)与经济交易无关直接对纳税人课税,不容易转嫁; (2)通过经济交易间接对纳税人课税,容易转嫁。
4、课税范围的大小
(1)课税范围广,购买者不容易产生替代效应,税负容易转嫁; (2)课税范围窄,购买者容易产生替代效应税负不易转嫁。 【例题:多选】下列各类商品中,税负不容易转嫁的有(
)。 a.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的应税商品 b.非生活必需品
c.生活必需品
d.征收消费税的商品
e.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 答案:abe 知识点
四、国债
一、国债的基本含义
1、一国中央政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2、国债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1)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存在闲置资金; (2)财政方面存在资金需要。
3、国债特征: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
二、国债的种类
(1)按发行地域:内债(国内资金总量不变)、外债(国内资金总量增加);
(2)借入到偿还债务时间:短期国债(1年内国库券)、中期国债(1-10年)和长期国债(10年上);
(3)利率变动:固定利率国债(发行时确定)、浮动利率国债(物价指数、市场利息率变化) ;
(4)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上市国债(自由买卖转让)、非上市国债 (到期获得本金和利息);
(5)国债债务本位:货币国债(债权债务关系以货币为计量)、实物国债
(实物作为债务本位、高通胀采用)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引导资金流向,调增产业结构)
【例题:单选】在政府发行的国债中,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的是( )。 a.中期国债
b.长期国债
c.短期国债
d.特别国债 答案:c
【例题:单选题】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较小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 )。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加税收
c.发行国债
d.增加收费 答案:c
【例题:多选】我国国债的功能是(
)。 a.筹集建设资金
b.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c.调节国际收支
d.弥补财政赤字
e.调控宏观经济 答案:abde
四、国债的负担和限度
(一)从4个方面分析国债负担
1、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2、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4、代际负担。
(二)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三个指标
1、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
2、当年新发行国债的总额;
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三)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两个指标
1、国债负担率:即国民经济承受能力; 表示:国债累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2、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我国的该指标计算口径有两种: (1)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当年的债务收入额/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 (2)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当年的债务收入额/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额。
根据国际通用的控制指标,国债依存度一般以15%-20%之间为宜。
单项选择:2012年某国国债收入为0.6万亿元,截至该年年末国债累计余额为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0万亿元,财政支出为10万亿元,则该国2012年国债负担率为(
) a、20% b、1.5% c、6% d、25% 答案:a
解析: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国债负担率=8/40=20%
【例题:单选】根据国际通用的控制标准,债务依存度应控制在( )。 a.5%~6%
b.5%~8%
c.10%~15%
d.15%~20% 答案:d
五、李嘉图等价定理
1、国债有害论观点:政府支出通过税收融资和通过发行国债融资没有区别,即税收和债务等价。
六、国债制度
国家为管理国债的发行、偿还和交易,调节经济活动,以法律和政策形式所确立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包括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
(一)国债发行制度
1、发行制度:由发行条件和发行方式构成。
2、国债发行条件:政府以证券筹集资金时所申明的各项条款或规定,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发行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等。 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发行方式。
3、国债发行的方式:
(1)公募招标:公开招标投标确定发行条件;
( 2)承购包销: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承销合同,实现国债销售任务方式;
(3)直接发行:亲自向特定发行对象(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推销国债;
(4)“随买”方式:小投资人发行不可上市国债方式。
【例题:单选】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
)。 a.发行数额
b.票面金额
c.流动性
d.发行方式 答案:d
(二)国债偿还制度:
1、抽签分次偿还:偿还期内分年度确定一定偿还比例,政府按国债券号码抽签对号;
2、到期一次偿还:到期后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兑付本息;
3、转期偿还:新发行国债偿还到期国债本息;
4、提前偿还:政府累积资金充分满足资金需求;
5、市场购销法:按国债行市适时购进国债,到期前逐步清偿。
【例题:单选】以新发行的国债来偿还原有到期国债本息的国债偿还方式称为( ) a.提前偿还法
b.市场购销法
c.抽签分次偿还
d.转期偿还法 答案:d
(三)国债市场制度的构成
1、根据国债交易层次国债市场分为:
(1)国债发行市场: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2)国债流通市场:国债投资者变现的机会。 分为:
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形式运作;
场外交易市场:分散交易形式运作,包括柜台市场和店头市场。
2、证券交易所内国债交易分类 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
(1)现货交易(最普通、最常用的方式):成交(谈妥交易)=交割(交券付价);
(2)回购交易:债券持有人卖出一笔债券同时,签订协议承诺约定期以约定价格买回同笔债券,第一笔是即期交易,第二笔是远期交易;
(3)期货交易:以国债期货(将来)合约为对象交易; (4)期权交易:交付期权费,到期有权买进或卖出的契约 【例题:多选】国债流通转让可以采取(
)等具体方式。 a.期权交易
b.现货交易
c.期货交易
d.回购业务
e.到期偿还 答案:abcd
七、国债市场功能(2015年新增) 国债市场具有两个方面功能:
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采用固定收益出售和公募拍卖方式
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八、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2015内容变化)
(一)我国政府性债务的分类与规模(多选)
1、分类:
(1)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由财政资金偿还
(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或有债务)
(3)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政府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或有债务)
2、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由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二)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中央政府债务实行余额管理,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审批。
(三)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2015年新增) (1)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2)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报批: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 (3)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4)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 (5)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
(6)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
结束练习 习题练习
单选题:第1题. 一般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债多是(
)。 A.内债 B.短期国债 C.中期国债 D.长期国债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无解析
单选题:第2题. 以下不属于期货国债功能的是(
)。 A.保值 B.投机 C.套利 D.调控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无解析
单选题:第3题. 税收资本化是(
)的一种特殊形式。 A.税收前转 B.税收后转 C.税收消转 D.税收混转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无解析
A B C D 单选题:第4题. 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是(
)口径。 A.最小口径 B.小口径 C.中口径 D.最大口径
答案:
正确答案:B A B C D 解析: 无解析
单选题:第5题. 税收的基本特征中,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保证是(
)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答案:
正确答案:A 解析: 无解析
A B C D 单选题:第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间接税的是( )。 A.流转税 B.个人所得税 C.企业所得税 D.财产税
答案:
正确答案:A 解析: 无解析
A B C D 单选题:第7题. 将税种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是按税种的( )划分的。 A.征收权限 B.税负是否转嫁 C.收入归属级次 D.征税对象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无解析
单选题:第8题. 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 )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A.税收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收管理权限 D.税负能否转嫁
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 无解析
结束练习 习题练习
第五篇: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
研究
[摘要]文章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民收入有负向影响,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民收入几乎没有影响。农民收入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结构没有影响,对农村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