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全文)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全文)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宿城区耿车中心校张密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宿城区耿车中心校

张密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正确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

关键字:

心理健康

环境

爱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敦育的学生是缺憾的学生。身心共同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健康标准,心理健康也需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如果孩子的家庭因素无法改变,作为老师如果能及时发觉孩子的异常心理,了解孩子的生存背景,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敞开心扉,以正面的教育影响她走出黑暗迈向光明,她必将会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下面是我多年教学中形成的几点不成熟意见:

1、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给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给了孩子宿城区耿车中心校

张密

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

2、创设精神乐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创设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对少数挚友开放。但他们都渴求真诚的友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了解与关心、尊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这样,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课堂上的抵触情绪,才能使学生和我们老师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态,才能精神饱满,老师有感染力,学生能集中注意力。

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爱是源于灵魂深处的一缕阳光,因为真诚,所以温暖、明亮。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倾宿城区耿车中心校

张密

注真心真爱,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告诫,不是虚情假意的矫情,更不是课堂上程序化的主动问好,而是讲课时一句自然的鼓励,是走廊上回报给学生的那句“你好”,或者彼此相遇,学生由于害羞而不语,只是望着你,你嘴角也泛着甜蜜的笑意,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师爱固然是学生有疑难时耐心解答,废寝忘食直到帮他解出一道道难题,师爱也是学生在脆弱无助时老师细心观察,真诚倾谈,引导他走上畅通的人生之路。师爱是要让教育充满阳光,这缕阳光不仅会照亮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也会让教师自己的心里永远充满光明。师爱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当前我们倡导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创建“人性化管理”的校园,尤其要正视我们现在教育中所缺失的那种对学生心理、心灵、精神乃至灵魂的殷切关爱。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灵魂的感召。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那就没受过真正的教育。教师就应该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 ,才有“美”的回忆。

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雨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离开了真情、真爱,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无稽之谈.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再忽视,但要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对小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矫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同时也不是单靠教育力量就能一劳永逸,而宿城区耿车中心校

张密

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二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一、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进行理论培训。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自主性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心理健康杂志、书籍、学习资料等。在学习中认真做笔记,把好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走出校门,进行参观学习。

到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提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了解其意义,掌握一些指导

的方法、途径等。

二、创设多元环境,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都注重把科学的辅导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和谐发展的成长氛围。

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程。

在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1)、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①、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②、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正襟危坐,发言也是三思而虑,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辅导的是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在我辅导《丑小鸭与白天鹅》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舌头小时候被咬到了,比你们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了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2)、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①、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为深刻地了解这些,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别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和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因素,我主要选择了《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教材中的《我喜欢的课程》、《知识越学越有趣》等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2)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选择了《不做“小拖拉”》、《告别“小粗心”》等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我,从而自觉地学习,消除学习上的不适应情况。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我选择了《同好书交朋友》、《记忆有窍门》等内容进行辅导,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水到渠成。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我也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②、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我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以我辅导的《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字画寄语学生,赠“笑脸”给学生,形式较多样,学生的反响很大,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一份好心情。

(3)、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动课上的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①、重视学生心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②、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 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同学都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教师们的心理活动的目的。

2、班主任细心关爱每位学生,正确地引导,使每个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提出每位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我在孩子们的成长袋中深情地写道:希望老师的爱,可以让你扬起进步的风帆。你一次一次的成功,会成为老师、家长的骄傲。我发现班内一名男生总是面无表情,不张嘴说话,书包被淘气的同学扔到窗外都不说,课间不去厕所,曾一天两次尿湿裤子。于是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孩子得的是自闭症。于是,我与家长共同配合,采取各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治疗,引导他走出自闭的困扰。课堂上老师用亲切的话语激励他,同学们用掌声鼓舞他,课后与他谈心、游戏,3个月后,这名同学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课下也参与同学们的活动了,看到他脸上时常浮现的纯真的笑颜,家长、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

3、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和谐发展。

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在音、体、美、劳等各学科教学中运用渗透、挖掘、融合、引申、扩展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材中、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例如我在上劳动课时发现学生们在生活中有追逐穿名牌服装、奇异服装的攀比心理、攀比现象,就将纸模教学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着装观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服装的知识、提高了服装的欣赏水平、培养了学生服装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矫正了攀比、虚荣的心理问题。在美术《仙人掌、仙人球》一课教学中,我不仅传授了画仙人掌、仙人球的技能技法,还结合植物的抗旱、抗寒等知识对学生进行了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理、自立、与人相处的能力的教育。

4、开展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促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针对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我开展了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军训活动中爱哭鼻子的“小公主”、娇气的“小皇帝”们磨练了意志,锻炼了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在“野外生存能力大赛”和“劳动小能手”大比武竞赛的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社会适应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参与,调节心理情绪,使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在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我们班成立了广播站,开设了《卫生健康》、《心灵小屋》广播栏目,广播小组的成员们先经过调查,了解不同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困惑,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在广播中对全校同学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临近期末考试,针对学生焦虑、恐慌的心里进行了《如何克服考试的焦虑、紧张的心理》、《健康新概念》、《如何与人交往》等内容的广播,帮助广大同学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心理问题。还在广播中带领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公布答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指导,这种形式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健康教育广播不仅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指导的效果,更帮助同学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生活在校园中的小学生们正茁壮成长。今天,他们面对的是菁菁校园,明天,他们将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献上我们的菲薄之力

二00四年五月

第三篇: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面对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让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心理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多年对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学习压力感、应试心理紧张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就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心理知识。

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后,就能按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注意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记忆规律,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思维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和思想上的一些疑难问题,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情感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青春期的心理问题知识,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心理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因为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就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就可以同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交往,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除此之外,心理学知识还渗透在各行各业中。不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现在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都是必要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所以中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大有裨益。

二、引导学生朝着心理健康方向发展

对于“健康”一词的理解,许多同学存在模糊认识。他们认为,“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这是一种误解。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评价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既不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贬低丑化自己。能悦纳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从而找到一条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2.人生态度正确。心理健康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既有远大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与时俱进。

3.人际关系融洽。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交往,既对他人施予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他人的感情,因而能与多数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所以他是快乐的。

4.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的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5. 人格和谐完整。“和谐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结构及人格与所处环境的和谐。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所想、所说、所做的都是协调一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适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说法不一,但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就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多方面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应渗透到思想品德课中,还应渗透到其他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去。不仅学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家庭、社会也应多方面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从心理上得到呵护和关爱,健康、愉快地成长。

首先,教师要把心理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宽容、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对于突然出现的“偶发事件”,要学会“冷处理”,用宽容和关爱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让他们从心理危险状态中走出来,重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回想曾经发生的刘海洋“泼熊事件”和马加爵为打牌小事而残忍地杀死同学的恶性事件,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敏锐地观察到他们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疏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其次,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心理教育纳入整个教育工作的日程中。比如,开设心理健康课或定期举办讲座、开办学生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定期培训,鼓励教师自学、钻研,建立一支专业知识精、教育观念科学、业务能力强、心理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意识地鼓励教师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充分发挥好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特有的优势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第三,家庭教育的侧重点要转移。据我了解,多数家庭的家长强调和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注意满足物质方面的需要,没有意识到健康的心理与健全人格对孩子在成长中有重大意义。这需要家长们转变观念,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心理变化及心理需要。学习一些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关心、教育孩子,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灵快乐成长的“绿色空间”。在这方面,学校也应与家长携起手来。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指导家长了解心理疏导的方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第四,社会要努力营造一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广泛、持久、复杂的影响。社会各界力量应多方面地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少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开通绿色网吧,禁止一些不健康的垃圾文化进入各网站,一些图书馆、展览馆、娱乐场所定期向中学生开放,等等,都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前途,关系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承担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议事日程,我们的学生就会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市第七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彩英)

第四篇: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

王友林 金子乡中心学校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较慢,具体表现为记忆、思维效果不良,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只能随班就读。由于随班就读学生也知道自己与班级同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上他们人数极少,如果教育者不及时关注他们,往往会使学生敏感地认为自己遭遇遗弃,因而或自我封闭,或破罐子破摔,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对于这些随班就读的学生更应该施“重肥”、培“沃上”,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 关注他们的存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随班就读的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 他们更渴织关怀和爱抚,这种需求在他们身上表现为希望同学能和自己交往,希望老师亲切地与自己交流,用慈祥的目光注视自己。教育者若对随班就读学生观而不见,不闻不问.漠视了他们的存在,往往会影响到本班其他学生也合放弃点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存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们交往的机会,使这些孩子更加孤立起来。由于缺少交往、他们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人爱,没人疼,导致学生自我封闭。 因此.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点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存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1. 重视师生的目光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与学生目光 交流、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减少做小动作想想开小差的机会。随班就读的学生,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听不懂,学不明,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游离教学过程。 这时、往往就需要教师多观察。课堂上,我总是及时察看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时我发现他们在做小动作 我就盯着他们看, 当他们

全产生想法,老帅时时在看我.我要听老师讲课。自我意识自然确立起来。 2.引导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

会话是人与人进行联系的有效手段,互相合作,既能弥补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又能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教育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把随班就读学生与班级中的优等生分配在一起.共同参与活

1 动,共同参与学习。例如课间游戏,指定学生跟他们一起玩;课堂讨论,把他们安排到讨论小组中一起说;课后练习,让班中佼佼者帮助他们做......久而久之,在这种互相合作的过程中,班级学生自然就把他们视为集体中的一份子,忽略了他们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来说,在这种长久的合作中,他们与同学多了交流、交往的机会,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参与到集体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长期这样、能消蚀他们心灵的阴影,使他们向往班集体和班级生活.满足他们对关怀、爱抚的渴望,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化过程。 二 关注他们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随班就读的学生内心更渴求尊重,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个体对自我作出积极评价和要求他人承认自己的人格与能力的精神需要,它能使个体克服自身缺点、奋发进取,以维护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和地位,满足尊重的需要,能使自己相信自己力量和价值。因此,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点就是关注他们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其做法为: 1 创造机会.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

随班就读学生中往往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应考虑到这种个体的差异,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适当地表现.丢掉“我笨”“ 我无用”的思想包袱。例如在课堂上一般的提问他们回答不出,那就让他们读读简单的词语.写写字,从这此简单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成功.再如本班的两位随班就读的学生,一位人大力大。在校运动会上,我让他参加投垒球比赛,一们跑得快,我让他参加跑步.结果,两位同学都在运动会上得到了名次,为班级取得了荣誉。他们本人和全班同学都觉得为班级作了贡献,自身存在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奠定尊重的基础。 2 及时评价、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

评价是教帅对学生行为的断育,客观而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总结学生过去的价值十又能激起学生再劳动的积极性。特别是随班就读的学生,哪怕只是细小的一点进步(这种进步在一做学生身上可以避而不谈),教师也要及时评价,让其“闪光点闪亮光”。例如会写几个生宇,老师就应评价“XX同学个大学会写本课的生字了,有进步。他衣服穿得干净了老师应评价:“XX同学今天可真干净了,大家应该向他学力.”他上课时听老师讲课,老师应评价:“XX 同学个大学

2 习可认真了,老师员欢这样的孩子。”诸如此类的评价,虽不是越多越好,但也应做及时,以多鼓励表扬为主。 三. 关注他们的成长.引导学生正确完善自我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考试成绩等,文化知识接受力差并不意味他什么都不行,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更应重视这一点, 教师要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向着“最近发展区”递进.走上个性化的自找发展道路.完整自我。其做法为:

1、 遵循个体成长的规律

个体的成长具在一定的规律的教师必须依据个体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过低或过高的要求只能阻碍学生的成长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就随班就读生而言.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落伍于一般学生.教师应看到这一点,考虑到这一点,放低对其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减轻学习的压力, 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 2 把握其成长的特色

随班就读学生并非一差俱差,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着长处.存在着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鼓励他们振奋起来。例如;针对他们有的绘画方面较优异.就应该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教给他们绘画的方法,让他们越画越好,越画越有兴趣。针对有的人字写得不错的特点就应该在写字方面多加以指导.手把手地教,让他能写一手好字。针对有的人爱唱歌,就以唱歌训练为主。本班的一个随班就读学生特别爱劳动,会劳动,我就让他当个劳动监督员,负责好每天的值日工作,她挺乐意.也挺负责,干得不错。总之,让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都能在较突出的一面获得快而好的发展,形成特色,自我完善。 随班就读学生不是班级中的“废品”.也不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包袱”。教师应关注他们, 爱护他们,发展他们.让他们也与一般学生一样正常地学习、活动、生活,消除滋生他们不良心理的“温床”,让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第五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 阅读:72 2014-05-08 11:11:56 范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

联建小学以“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师生共同享受成长快乐。”的教育愿景,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切入口和增长点,将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品牌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以“新活动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为突破口,以构筑“快乐活动日”,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为抓手,着力营造民主、温馨和谐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的教育境界,促进师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学 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

2013年学校在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区教育局提出的重点工作及其要求的同时,总结、规划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以“适合教育”为导向,在“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有意义” 的工作目标引领下,构建以“实践-体验-感悟-内化-践行”的养成教育模式。

我们主要实施项目:结合实施国家课程,区域性的德育课程校本化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下面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推进工作作一汇报总结。

重点项目: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词:创设安全、健康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年度目标:

*制定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 *修改制定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

*在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基础上,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星级校”。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制定完成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 *修改制定完成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 *完成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申报验收工作。

二、实施依据:

切实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教育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认真参照《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指标》;深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的实施。

1、基础分析:

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06年学校评为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2011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实验校,授予“生命致慧”奖,2012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市区心理专家、教研员的带领下,开展多元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并自然渗透到师资队伍建设 、少先队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选送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确保心理教师持证上岗。(目前学校已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实施目标:

学校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工作组织和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常态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扎扎实实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推进:

1、目标规划明确,形成发展框架

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发展路线方针以及施行策略,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有序发展。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我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年度(学期)工作计划研讨与制定会议,由学校领导小组、外聘专家以及心理辅导教师(包括班主任)共同研究制定新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并确定相关实施方案 附:

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框架

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凸显心理教育特色 提升小学生学习生活品质 心理教育的界定: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内容包括:提高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防治心理疾病。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和健全人格。

语文:绘本教育与心理发展

课堂教学 数学:数形结合与创新思维 提高心理机能 心理教育-----核心课题 英语:课堂环境与成功心理 发挥心理潜能 (成功心理培育)

基础课程

心理健康

心灵驿站(心理社团活动) 防治心理疾病

医教结合项目

学习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

学生校园生活活动手册

(“嘻哈”课间游戏口袋书)

2、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建设完善

学校在秉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发展创新,建立了全新结构的心理健康工作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由德育室、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班的老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组成员之外,下辖课题组成员、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也形成管理网络,负责提供理论依据,做好测试分析、实验研究、资料汇集等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细致更科学的支持与依托。 1)管理制度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从独立项目不断发展渗透融合于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完整运作制度与保障制度,根据工作开展的趋向性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心理室(资源教室)管理制度及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管理制度,现有《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工作职责》、《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辅导教师职责及条例》、《资源教室的设置、功能和运作》、《心语信箱管理制度》、《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同创共建协议(样本)》等。 2)干预制度

按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制订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 建立以郑恩校长为组长和区相关部门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小组开展各项工作,

普陀区教育局

如下图:

学生家庭

3)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学生心理咨询就一直是我们日常开展的常规性制度性工作项目之一。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不良心境)的调适,咨询辅导涉及的内容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问题、学业压力、问题行为等几大类,在咨询辅导过程中,我们都针对问题及疏导过程做了记录整理,并装订保存,以便形成学生心理档案的跟踪性资料,并为日后的进一步咨询辅导提供准确的参照。除了将这项常规工作扎实开展的同时,我校全面升级“心语信箱”,除了将学生咨询信件的处理做了更细致的流程处理之外,还特别在“心灵驿站”入口放置了一棵“心情树”,作为学生咨询反馈的一种特别途径。“树”上“树叶”都是写有学生咨询后一段时间调适后的情况的简短说明,以此来促进正能量的累积与释放。

3、实践活动有序,特色项目鲜明 1)特色宣传月活动

几年来我校一直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每次的心理健康活动主题都是根据区教研室的通知与建议性指导,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而确立的,具有很明确的现实意义及很强的可操作性。在2013年开展的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根据区教研室下发的活动通知,我校将心理健康活动月与校品牌特色项目“故事家族”相结合,除了心理活动月的常规项目之外,在心理健康与故事的有机结合后,悦读书海,绘“画”于心——这样别具联建小学传统与特色的心理活动月主题就应运而生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心理活动月是受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与积极投入的,而后在选送参与评比之后我校也获得了心理活动月区级一等奖的荣誉,这也说明了这次的创新是成功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更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 2)学生心理辅导

在心理室建设伊始我们就尝试开展了心理个别辅导工作(详见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而后又添加了团体辅导(详见团体活动辅导记录),到后来的心理室与资源教室相结合,形成了功能全面升级的“心灵驿站”至今,形成了一系列常规工作体系。如每周一中午针对一二年级“边缘化”倾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训练,每周三针对三~五年级学生进行的个别心理辅导及团体心理活动辅导,每周五的心理社团等(心理社团由兼职心理老师担任辅导工作,社团成员分别是三~五年级各班分别选出的一名学生,这些学生的另一个身份即是班级的心理同伴辅导员。)这些学生在心理室中接受比较系统的心理辅导体验与训练,并通过多媒体等途径来学习主要是不良情绪及行为的调适方法,然后在自己所在的班级中进行宣传与推广。而每次活动都由辅导老师进行过程的重点记录与整理,作为后续活动开展的参考资料及其他方向的研究资料进行备案。

4、教育成效凸显,课题实践跟进 1)宣传活动&师生反响

心理健康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中,除了比较集中的心理健康宣传月之外,学校在每个学期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规划了重点学习项目并聘请专家(教育系统或医疗系统)为班主任乃至全体教职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此外,我们也注重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有机融合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在红领巾广播台开设两周一次的心理广播,设立“心语信箱”,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小报的设计与制作。此外,在校园网中专门开辟有心理辅导相关的专栏,分时期上传相关主题的文章与活动通知等。

通过以上的多元化途径的有效宣传,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明确了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与举措,真正做到了参与其中,感受其中,收获其中。 2)课题研究

学校于2011年申报市区级课题“学科学习中学生成功心理培育的实践与研究”批准立项,2012年学校被确认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测评与改进视角的课堂心理环境研究”项目学校。通过课题实施,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测评与心理保障分析系统》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 2013年12月12日下午,学校举行了课题中期论证会,特邀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副会长冯永熙老师、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老师、华师大科教仪器厂蔡可老师、《普陀教育》责任编辑王艳峰老师、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陈音老师以及区教育学院德育室时丽娟老师出席会议。专家们听取课题组老师汇报工作,对课题开展到中期的研究活动进行论证,并与课题组教师一同研讨。

整个中期论证会内容充实,采取了校长报告、子课题组推进报告和教师案例分享三结合的方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我校开题至中期这段时间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中期论证会讲求真实,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专家论证和评议,不避讳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的专家和领导们你一言,我一语,在浓重的研讨氛围中引导课题组成员发现在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指导课题组成员聚焦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为我校课题组成员后期扎扎实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本次中期论证会后,课题组成员将再一次静下心来,回顾和分析前段时间的研究工作,展望和思考下一步具体开展研究的计划,为最终顺利结题做好准备。

5、建设服务共同体,集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

纵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的,预防性的。我们越发感觉到: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提供早期干预,要提供特别干预 ,就应该借助各方力量,各种渠道,广为宣传,必须以全校、班级、小组或学生家庭的形式,同步开展。 校企共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校作为区内首家标准化心理辅导室配置学校,积极与华师大教学仪器厂合作,于2012年签订同创共建协议。我们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定位为:厂方定期为学校教师开展心理设备的培训,指导开展初步的个体训练,并运用“中小学心理测评系统”进行学生定项问卷和信息数据采集;本学期将开展教师深入培训,积极开展课题合作,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完善学校心理档案。

医教结合,将健康促进理念带进校园。同时,学校与普陀区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签订“医教共建协议”。在首轮开展了开展教师团队心理辅导培训,举办学生家长专题讲座咨询的基础上,展开学生义诊和跟踪矫正治疗的合作。

2013年10月的一天,联建小学四楼多功能厅又迎来一位重磅型专家——上海儿童医院王瑜博士为教师和家长开设“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医教结合”专题讲座。王瑜博士介绍说:儿童神经生化、遗产基因、脑体积小、环境因素等都会造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很多家长讳疾忌医,并不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病,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或者接受治疗在药物的影响下孩子略显木讷便放弃治疗,这些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中的误区,不利于儿童的成长,甚至危害其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的行为人格养成。对待这样的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医生、教师、家长、学生形成医教结合干预模式,通过对教师、家长的培训,整合医生、教师及家长的力量,对ADHD小学生进行医教结合的综合干预,提高父母、老师对ADHD相关知识的知晓度。

会后王医师和青年教师、家长热烈互动,个别家长递上孩子的病历卡咨询,青年教师纷纷表示,要用科学的方法,配合医院、家长,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病理性问题。

五、2014年重点项目的初步打算:

1、教师分层培训,促使教师掌握一些儿童心理课堂干预方法;家长专题讲座,促使家长明确小学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疾病诊断矫正的必要性,帮助一部分学生能在适合的年龄段及时接受系统矫正治疗;定期开设“咨询沙龙”,专业机构人员与教师及家长进行个案讨论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2、逐步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以家长问卷、学生成长档案、学生问卷测评等多种形式,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建立完善全体学生心理档案。

3、继续开展课题实践研究,在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借助专业指导,使数据分析更具专业,个案跟踪更具真实,预期成果更具完整。

4、继续以申报“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验收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之规范、扎实、有效、特色鲜明。

当然,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包括德育在内的所有教育过程,如:在书香课程中,通过绘本激趣阅读,能让学生在讲绘本故事中的内容与自己生活实际产生共鸣,无痕地进行心理疏导;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团队合作等多种游戏方法,使得教育的成效更显现。

因此,只有注重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实现自我发现与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扩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辐射面,促进了学生的心理成长,从而真正地实现让每一个联建小学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充满阳光。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