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观察植物细胞——感受生命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闫家湾小学五年级科技实践小组
指导教师:李杨
王红亮
一、 活动背景
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自然界最具能量的生命体。它为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和能量。但作为自然界最高等级的人类却很少关注植物,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植物,认识植物的组成,了解植物能量的来源,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开展《观察植物细胞—感受生命》科技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3、通过动手让学生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4、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感受生命存在形式。
三、活动时间
2013年3月11日至2013年3月14日,历时四天,活动人员 五年级科技实践小组8人
四、活动过程: 活动实施过程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3月11日)“认识植物细胞”从这里起步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体验研究活动,学校首先进行了有关植物细胞的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此次科技实践活动研究的目的意义。然后指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方案。通过课外资料了解植物细胞的观察仪器及如何使用相关仪器,并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二)科学体验阶段(3月12日)走进实验室—-走进细胞
1、认识及动手使用显微镜:根据准备阶段的讲解按步骤操作 (1).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步骤: (1)、对光 (2)、放置装片
(3)、先用低倍物镜,调节粗准焦 (4)、找到观察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5)、换用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 (6)、仔细观察
3、观察不同植物细胞的大小、形状,看是否一样
4、观察植物细胞的组成
组成: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其中,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叶绿体和液泡。
(三)动手操作展示阶段(3月13日)大家齐动手—近距离接触细胞
小组合作,完成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步骤: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四)结果形成阶段(3月14日) 完成实践报告。
五、活动收获与体会
我校通过开展此次科技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见识。学生对于植物的认识更加深入,明白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初步形成对植物细胞的完整认识。在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小学生食用零食现状调查
一、 主题的确定: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都有贪吃零食的习惯,甚至达到了“只吃零食不吃饭”的程度。许多家长也抱怨这种不良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2008年1月组织学生开展以“小学生食用零食现状调查”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健康观,并了解食用零食与自身健康成长的关系。
二、 对象
规模
时间
地点:
1、 对象:学校3—5年级全体学生
2、 规模:3—5年级学生共计 145人全部参加活动,占学校总人数的50% 。
3、 时间:2012年1月10日——2月15日,活动具体时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及上学、放学的课余时间。
4、 地点:学校活动室、学校周边及社区。
三、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了解学生食用零食现状以及食用零食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以此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环保意识。
2、 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环保意识教育,并从中体验自我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3、 引导同学们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学会探究,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4、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的科学态度。
四、 活动内容及过程: 第一周:活动准备
1、 各小组聘请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老师、家长等有关人员做小组指导教师。
2、 进行问卷调查:你平时爱吃什么零食,为什么爱吃这些零食?填写调查表。
3、 讨论目前食用零食存在的状况。
4、 小组成员提出对吃零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教师帮助小组形成具有一定科技探究性的小问题、小课题。 第二周:指定小组活动方案
1、 小组合作商讨活动方案。
2、 小组根据活动要求,以及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
3、 制作活动记录表、统计表。
4、 根据分工准备照相机、DV摄像机等活动工具。 第三周:展开科技实践活动
搜集组:
1、根据问卷表统计出学生最喜爱的几种零食并搜集其对身体的利弊影响的资料。
2、搜集资料:何种零食对身体有益,何种零食对身体无益。 调查组:
1、调查零食的定义及种类。
2、吃零食的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3、我校学生在学校周边购买零食吃的情况是怎样的?
4、我校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购买零食吃的情况是怎样的?
5、科学选择食品与日常生活。
采访组:
1、对医院儿科医生进行采访,了解贪吃零食与健康的关系。
2、安排食品安全部门专家进行讲座,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展示组:
1、组织各小组成员代表召开交流会,交流各自活动成果,并以中队会形式在各班开展宣传展示活动。
2、根据活动成果制作宣传单,在学校、家庭、社区进行宣传。 第四周:书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资料。
1、 书写活动报告。
2、
对活动进行总结,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活动情况。
五、 活动成果简介:
1、 各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科技实践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科学价值、教育意义、借鉴意义的活动报告。
2、 活动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发送到相关单位、部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 活动成果在学校、社区进行宣传,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食用零食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第三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你会睡觉吗? ——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崖门镇田边小学六年级 2011年5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1、主题背景
一天早上,一位六年级家长急匆匆地带着孩子走进课室。经过了解,原来孩子昨晚因看电视晚睡了,所以上学就迟到了。临走,家长还说了一句:这孩子晚上就爱看电视,把电视关了,他就发起了脾气。我们都拿他没办法。
家长忧心地离开了,但孩子因睡眠而引起迟到的问题引起了陈老师的注意。其它班上也有这样的孩子吗?他们也是这般的吗?„„这些问题萦绕在陈老师的心头总挥不去。
正好上学期开展“你会吃饭吗?”活动后,学生就向我提出了吃饭不是件简单事,睡觉也占了一天中的很长时间,究竟我们会不会睡觉呢?怎样才是有效的睡眠呢?结合陈老师告诉我的这些情况,我们就定下了这学期的科技实践活动——《你会睡觉吗?》
2、选题设想
一个人生命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在某种意义上说,睡眠比日常饮食等对于生命和健康更为重要。但一些不正确的睡眠方式和习惯,影响孩子的智力、身体发育。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保证睡眠的质量,我们的健康就有所保证了,学生学习生活就有了保障。本次开展《你会睡觉吗?》科技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等综合能力。
二、“科技实践活动”的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1、了解睡觉的有关科学知识等,知道科学睡眠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探究睡觉的奥秘,能使学生们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地被调动了起来,增强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3、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增强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科学方法:
1.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实践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
1.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的科学态度; 2.磨练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子课题。
为了使活动避免盲目性,增强目的性。学生以平时固定的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提出对睡觉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情绪高昂,畅所欲言。20分钟后,各个小组将讨论结果交了上来。问题提得很多,我浏览了一遍,发现其中一些问题是重复的,可合并在一起,而一些太简单的问题则没有必要研究。于是,我组织大
家进行讨论,从中选择出适合六年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研究问题。最后确定了下面几个研究问题:
1)我校学生在睡觉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2)睡眠的意义。
3)睡眠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4)睡觉与疾病的关系。
2、组合学习小组。
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学生整理了以上的几个研究问题确定了每组的学习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起了名字。
第一组:调查我班学生的睡眠情况。(调查组)
第二组:了解睡眠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意义组) 第三组:探究睡眠习惯与健康的关系;(习惯组) 第四组:探究睡觉与疾病的关系;(健康组)
3、确定研究方法
学习小组成立了,因为有了上次活动的实践经验,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如:查书找资料;看电视节目;上网查询;调查访问等等。 接着各个小组就行动起来了。
4、师生共同制定整个实践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活动负责人 第一周实践课
确定活动主题
集体与分组讨论会 指导老师、小组长 第二——四周
小组开展调查
采访、上网等
小组长
第五周实践课
小组总结、交流
讨论会
指导教师
第七周
成果展示
展览、相声
指导教师、组长
5、指导学生制作调查问卷,认识调查注意事项,学写调查报告等。 书海寻宝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搜集资料
这是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学生用了一周的时间搜集资料。大部分学生
首先想到的是采用查书找资料的方法。虽然有上次实践活动的经验,但对于刚上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从书海中找出有用的资料还真有一定的难度的。于是,我们两位老师兵分两路,我带着一批学生在学校图书馆找,陈老师带着另一些学生到会城新华书店去找。当然不会忘了跟学生提起怎样分辨书的分类,怎样通过从书名,从书中的目录去快速寻找所需要的资料。有了方法的指导,老师的亲身示范,学生们也很高兴地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上网冲浪真快乐乐!
2、调查访问:对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学生一听到要去做调查访问,马上就来劲了。我们两位老师很惊讶地问他们这是什么回事?没想到第一次做调查还扭扭捏捏的样子,现在竟落落大方地接受了任务。
a、方法指导:我们先跟学生针对上次的调查情况作出了分析,提出了不足的地方,也再次提醒他们调查时的几点注意事项:一是要征得被调查者的同意;二是对被调查者要有礼貌;三是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四是注意调查时与对方沟通的艺术;五是调查的时间不宜太长。
b、设计问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调查问卷,学生使用起来方便简捷。
c、实施调查。问卷选在课间和放学时段进行。同学们在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下,利用两天的时间兵分两路,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查。
d、汇总分析。接着,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各调查组组员汇总数据,并作汇报,老师将各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屏幕上,由学生自己计算汇总。听到孩子们那真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他们成长的快乐。
2、整理资料
两周后,学生搜集了一大堆资料,而且还有大量从网上下载的信息。在周三的科技活动课上,我让各小组上台汇报情况,之后大家都有一种明显的感觉:这回,资料还是太散了。但这回他们变聪明了,异口同声地说“筛选资料吧”。我们两位老师采取逐组个别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所搜集的资料是关于睡觉哪方面的知识,与该组子课题研究的问题有无密切联系。学生们分析资料并从中选择自己所需内容的能力可强了不少,真让人兴奋的。
3、交流总结
各活动小组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便于听取意见,激发思维,创新成果展示。
交流总结会进行了一节课,同学们热情高涨,都感到收获很大。
四、“科技实践活动”的效果与评价
同学们通过亲自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了解到了最有益于健康的睡眠习惯、有益于健康的睡眠方式等。学生们为自己通过动脑、动手的辛勤劳动所获得的成果而庆贺和高兴,我们也为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开动脑筋、积极创新的学习精神而倍感自豪和欣慰。
在10月18日,我们班组织了“健康睡眠,快乐成长”科技实践成果展示会。在这次展示会上,我们把学生在这次活动的照片;学生这次活动后的感受;家长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整理稿子等。看到这些,学生自豪地说:“我们原来这么了不起呀!”家长们不但积极地支持孩子的科技实践活动,而且还与孩子一起参与了“科技实践活动”。他们也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希望以后多搞这样的活动,这将对学生今后学习和教育起到很重要
的作用。
(三)收获体会(摘录)
瞧他们个个笑容满面,一定是收获了不少!
1、学生的心声
“虽然这是我第二次当老师站在讲台,但我还是好紧张。可是一想到今天的任务,我马上镇静下来,学着教师平时的样子说了起来。”“看着大家都围着欣赏我们的手抄报,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平时,我挺胆小的,但今天我能上台去表演,还真是不容易的一步呀。老师还表扬了我呢!”„„
2、通过这次活动,东芳认识到睡眠有很多学问,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孩子受益非浅,我们家长也很支持学校开展这类活动,让孩子亲自学习,希望能保持!!!
四、活动点评
(一)活动反思
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比较新鲜的,我们从去年蹒跚学步的稚童,到今天虽然走得还不算稳健,但毕竟还是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教师带着学生走进了这一教学新天地,虽有一定的艰难,但在这一群六年级孩童身上却有不少的新发现、惊喜和欢乐。“你会睡觉吗?”主题活动是在去年“你会吃饭吗?”主题活动中启发产生的,但在这次的活动中更多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幸福的。
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沉重的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项愉快的活动。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在调查采访中他们又是那么的认真、大胆,真是初生之犊不怕虎。
(二)活动体会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在教学中,教师能密切关注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对学生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搜集资料,及时归纳整理。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科技实践活动,我感觉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渴望还是很高的,他们希望更多的有意思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多数的同学对这门综合课程感兴趣的。以后我们可以搞一些让学生自己定主题的实践活动,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作起来也会有兴趣。
第四篇: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1)活动的标题:《关于双庙镇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实践调查报告》
作者单位:太和县第三中学附属小学
张建亮
太和县第三中学
刘振伦
(2)(2)活动背景介绍:2014年太和县在安徽省甚至阜阳市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工作中没有完成上级规定的禁烧任务,在阜阳市的考评中居于落后地位,2015年太和县委、县政府为做好禁烧工作和秸秆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工作。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在5月份从全县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帮扶小分队,下到各乡镇自然村协助村镇做好禁烧和秸秆还田工作。我们作为教育帮扶小组的成员一行5人在张建亮组长带领下,到太和县双庙镇陈林村进行帮扶,在一个多月的帮扶工作中,帮扶组成员牢记陈玉建局长的安排:不仅要做好帮扶工作,更要发挥教师的强项,利用有利时机做好调查研究,为以后的禁烧工作和秸秆的综合利用积累第一手材料。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各种对比试验,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此小组成员每人都写了2万字左右的工作日志,拍摄了大量的图片,积累了翔实的资料,到帮扶结束时我们小组不仅顺利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零火点目标,而且锻炼了小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尤其是我们做的《关于双庙镇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实践调查报告》的总结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1 (3)活动的目标: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自觉抵制焚烧秸秆的违法行为,使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新鲜;通过机械的、科技的手段,打消群众的顾虑,做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
(4)活动的计划与过程:计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在午收开始前的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主要是进村入户逐人进行宣传禁烧秸秆的意义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地肥力的好处,和政府为实现秸秆还田的所做的努力等,使政策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调研实施阶段。在午收进行中,为了切实了解各种机械(收割机、粉碎机、旋耕机)的灭茬还田效果,我们分组对不同地块、不同时间段收割后的小麦秸秆的粉碎和还田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其中的原因,调整机械和时间段之后再进行粉碎和还田,力争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阶段:还田效果验证阶段。秋庄稼种植之后,再次到秸秆还田地块观察庄稼的长势,验证秸秆还田究竟比没有秸秆还田的地块有什么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用事实验证秸秆还田的优势,进一步打消老百姓的顾虑。
第四阶段:形成调查报告。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秸秆 还田和综合利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书面报告。
(5)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内容主要围绕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如何做好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展开调研,采取的形式主要是观
2 察、调查和对比分析等。
(6)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①.6月6号,陈林村陈寨村南边的地块,面积100亩。没有进行限茬收割,收割后留下的麦茬估计在25--30cm,比较深。收割后立即进行粉碎灭茬,使用的是100马力的动力进行粉碎,现场来看,灭茬效果很差:表现为秸秆粉碎后长度太长,被车轮碾过的秸秆成绺子倒伏不能被粉碎,影响种植,达不到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原因一是刚收割后的秸秆湿度较大,不易粉碎,二是收割时没有限茬,导致秸秆过多,如果限茬收割,秸秆经过收割机粉碎后,再经过粉碎机的粉碎效果会更好。于是进行第二次试验。
②.6月6号,刘水寨西边的麦田20亩。收割时要求收割机限茬收割,收割后留下的麦茬不得超过10cm,之后随收割随粉碎。发现效果比陈寨的试验好的多,但不同的地块粉碎效果仍有很大差距,仔细查找原因后发现麦子越成熟、秸秆越干燥粉碎效果越好,甚至粉碎后的秸秆成飞沫状分散到田块,粉碎机的功率越大效果越好。限茬粉碎后种植玉米等作物一点没有影响,还能增加土地肥力。
③.6月8号,张庄自然村西南的地块,50亩左右。为进一步证实秸秆的干湿程度与粉碎效果的关系。张庄的地块在限茬收割后,在征求村干部和村民的同意后,当天收割的麦茬没有及时粉碎,而是留足了充分的干燥时间,过一天之后才进
3 行粉碎,由于秸秆基本没有湿度,粉碎机过后飞沫一片效果更好,象麦糠一样,彻底打消了老百姓认为影响耕种的顾虑。
④.粉碎过的秸秆再经过旋耕机旋耕之后,完全与泥土混合在一起,由于粉碎效果好,在6月14号在林寨北地进行的播种玉米试验中没有出现播种不下去和挡耧现象,证明灭茬旋耕还田的效果很好。
⑤.8月12号我们到秸秆还田的地块进行观察,发现秸秆还田的地块庄稼长势普遍比较茂盛,可见秸秆还田的肥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发现有成片的枯死现象。经询问老百姓得知原因,就是秸秆粉碎后没有经过发酵直接埋人地下,特别容易生地狗子,所以出现了庄稼的枯死,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7)活动的收获与体会
1.收割时必须限制留茬的高度,在不影响收割机安全的情况下最好限制在10cm以下。好处:一是粉碎灭茬效果好,二是如果天气突然降雨不会影响播种,不误农时。
2.要等到麦子成熟透了时再收割,如果麦秆泛青此时收割粉碎效果极差,即使二次粉碎效果也不是太好;同时如果天气时间允许建议当天收割的麦田,延迟一天后再进行粉碎。且粉碎机工作的时间放在上午9点到夜间11点这个时间段最好,因为其余时间有露水,秸秆较潮,影响粉碎效果。 3.粉碎机最好使用80马力以上的动力,动力越大粉碎效果越好;最好是中速行驶,速度过快,有点秸秆粉碎机没有抓
4 到,出现仍长在地上的秸秆,影响粉碎灭茬效果。 4.根据部分村民建议,如果秸秆特别多的地块,可以拉走一部分秸秆,采取离田措施例如搞高温堆肥。
5.考虑到部分村民喂养牲畜或者当燃料烧火的需要,个别地块根据群众需要可以用打捆机把秸秆打捆后离田也是综合利用的一个号办法。
6.进行科技研究,必须深入生活、必须深入实际、必须不怕吃苦、必须从问题出发、必须当生活的有心人!
(8)实施活动的有利条件分析:共有4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活动的大力支持;二是我们本身的有利条件:首先我们是上级下派的帮扶组成员这个身份,有利于我们调查研究和采集各种数据,其次我们是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现在有了这样的研究场地,正好可以发挥我们的强项;三是我们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前期的宣传和进村入户,我们已经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一家人,取得的群众的信任,他们对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四是我们小组成员各有所长,集体荣誉感很强,是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9)参考文献: 队员日志等。
5
第五篇: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报告、体会
《石河头村土壤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活动计划
林家村镇石河头初中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一、问题的提出
诸城市林家村镇石河头村地处原石河头乡驻地,是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农村,土壤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的支撑点。
近年来,由于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土壤作为向人类提供生存基础物资的载体,越来越成为紧缺资源。与此同时,对土壤的污染、低效利用却愈演愈烈。可以说,不断恶化的土壤形势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党和政府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实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青年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又好又快发展尽绵薄之力。
借着同学们对土壤资源利用现状的忧虑及热情,在指导老师的支持下,我们把石河头村土壤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作为切入口,加深对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们拟从2009年3月起,开始对石河头村土壤利用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通过该项调查与研究,找出该村土壤污染的根源,寻求合理、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对策。同时,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科技实践活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石河头村土壤利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地土壤资源的现状。
2、关心生存环境,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3、提高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唤醒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呼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三、活动方法
1、查找资料
2、实地调查
3、走访调查
4、分析讨论
5、 撰写调查报告
四、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由石河头初中初一一班班科技实践活动小组在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完成,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知识准备,现状调查
时间: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
实施过程:
1、确定活动小组成员名单,讨论活动方案。
2、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多媒体资源查阅土壤污染、利用的知识。
3、求教林家村镇土地所、农技站,寻求活动的指导及技术援助,了解土壤污染、开发利用现状。。
4、农村布点,调查。
5、走访相关当事人,如农村居民等。
第二阶段:归纳综合,寻求对策
时间:2009年7—8月
实施过程:
1、现场调查的各种现象、问题汇总
2、讨论分析,形成统一结论
3、问题回访,探究改善措施
第三阶段:撰写报告,活动结题
时间:2009年9月
实施过程:
1、撰写调查报告,整理文字
2、同学们各自写出活动心得
3、在学校农村组织宣传教育
五、指导教师及组员
1、指导老师:
郑泽友 中学一级 本科生物教师、副校长
肖维宽 中学一级本科语文教师
张重林中学一级专科化学教师
2、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名单:(均为本村学生名)
刘杰孙松涛付伟殷超郭永娟
刘桂芝李晨超刘永杰张笑刘金鹏
李媛媛刘凯
林家村镇石河头村土壤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思考
石河头初中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土壤,我们的母亲,一位无声无息、任劳任怨的母亲。她用一往深情、温柔而慈爱地滋养庄稼,养育着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的生物。人类,正是在这位土壤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创造着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然而,我们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每天触及的却是一位难堪重负,正在痛苦呻吟的柔弱病体。
下面是我们所了解到、或亲眼目睹的真实现状:
一、污染,近在咫尺间
为了解有关土壤资源现状方面的知识,我们首先来到了林家村镇土地所。在我们讲明来意后,土地所得李叔叔告诉我们,要了解土壤资源现状,首先就得关注土壤污染。
石河头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没有工业企业,所谓的污染来自何处?
根据李叔叔的指导,我们查找了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土壤污染是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土壤的污染源十分复杂,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经有:①污水灌溉;②酸雨和降尘;③汽车排气;④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⑤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基于这些知识,我们开始了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我们分成两组——调查组和走访组。调查组负责去田地及其周围进行调查,走访组负责去农家和农资经营点进行访问。
下面是我们了解到的现状:
(一)农用化肥,焉知祸福
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农用化肥,为农业的丰产、稳产提供了可靠保障,这已成为了广大农民的共识。
调查途中。我们碰到了林果站的贾叔叔,他得知我们的意图后告诉我们,当前农村一个重要的土壤污染源竟是农民自身的原因:过多的施用化肥。
化肥有这么可怕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进行调查。
我们调查时,已是阳春三月,除了麦田外,其它所有的田地还未播种。在几块被翻挖过的田地里,我们看到翻过来的土块又大又硬。是缺水造成的土壤变硬吗?否也,显然是过度施用化肥造成的。
我们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回答可谓不约而同: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剩下的中老年劳动力实在没有能力去使用土杂肥、粪肥;当地养殖业不成规模也不够发达,几乎没有粪肥可用;使用化肥简单方便。
过度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造成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加大化肥使用量。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二)废弃垃圾,“星火燎原”
漫步田野,本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但是,我们的心情却被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搅乱了。
田垄上,水沟中,农药瓶、农药袋、塑料袋、废电池时时映入我们的眼中。让人揪心的是,农民对这些并不十分在意。他们的回答十分简单:你说放到哪里去?
我们向一位农民解释:一粒废电池对土壤的危害有多严重,他表示理解,但是,他对存放起来的废电池最终怎么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也不知所措。
我们还了解到,农民不吃施用化肥、农药种的庄稼,菜农不吃施用化肥、农药种的菜已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农家的“自留地”都不用化肥、农药,收获自给自足,不用担心农药污染问题。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垃圾“下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2006年胶南某造纸厂曾将部分垃圾倒在我们学校西边,给当地几户农民部分费用,由他们焚烧清理,焚烧后给当地造成较重气体、水质污染。
二、破坏性开发,无法面对的话题
在中国,人均土壤资源占有量之低,众所周知。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高效化肥的使用等,一度使国人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可是,当我们仅有的这些土壤资源一方面被污染,另一方面被破坏性地开发时,我们最终将何以生存?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目睹了一些地方的土壤资源不良开发的现状。
(一)小城镇建设圈占了较大部分耕地。石河头村地处原石河头乡驻地,路两侧沿街房、烟站、粮管所等占去土地多多,随着乡镇的撤并。造成部分土地闲置荒芜。
(二)土地承包政策三十年不变后,农民乱挖山场、滩涂现象严重,在成水土流失严重。
(三)部分山场承包者随意开山、毁林、造林,或在山上乱建养殖区,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对策,必须共同寻找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活动小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浅的设想:
(一)关于农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
让人高兴的是,有关农业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正在探求化肥使用的科学方案。一些化肥生产厂家生产的可控缓释肥已在当地农资市场销售,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资源。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应当培养一支更为壮大的农技员队伍,在农民当中宣传,推广更科学的种田方法。
(二)关于废弃垃圾,造成的土壤污染
在广阔的农村,要妥善处理废弃垃圾并非一件易事,既要扩大宣传,又要齐心协力,想办法寻找可降解、残留少的农资外装用品、生活包装用品。同时必须在农村设立规定的电池回收处,统一处理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尽快科学处理,不能再向农村无序倾倒。
(三)关于土地的破坏性开发
国家对这一问题已经高度重视。在此,我们真诚希望地方政府能贯彻国家的政令,做到有规划、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村级领导干部能真正提高素质,摒弃急功近利思想,不再做利在现任,祸及千秋的政绩工程。
另外,农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们应去掉小农意识,多些长远意识,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多些忧患意识,毕竟,文明、美丽、富饶的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的农民。
囿于知识和能力,作为我们初中生,还无法将调查进行得更深入、更专业。但对于环境的忧患,对于土壤资源的关注成了我们活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一个心结。我们希望寻找更好的对策,更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怀念碧水蓝天的日子
刘桂芝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看惯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终有一天,当我发现故乡的水不再有鱼虾,土地不再那么松软清香时,我相信,这次的科技实验探究活动让我明白了很多。
作为实践活动小组的一员,从大量的走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民都把农药当成了“宝”,尽管土壤质量越来越差,杂草越来越多,但人们还是说“好!”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无奈,但也不能怪农民,如今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农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老一辈的人文化水平又不高,只能一错再错下去,农药有好处吗?有,但农药的大量使用只会让农民们得不偿失!尽管也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那毕竟是极少数!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农村,有水之处到处都有乱七八糟的农药瓶,原本清澈的水都变了色,有的甚至还发出了恶心的臭味,天哪,农民伯伯们,难道你们从来都没有觉悟过吗?
在农村,过去的“三大堆”非常严重,现在还会发现一种常见的现象,房屋前,小路边,早添了一些五颜六色的东西——垃圾,不难发现,其中还有不少废弃的电池,你可以看到,垃圾周围基本上没有什么植物。
我们的国家现在已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做的还不够。政府应定期派有关人员到农村开展活动,无偿向农民讲授相关知识,大力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政府限制一些农药的生产和销售,或向农民推荐一些污染较少的药品。对于垃圾处理方面,政府应对农村里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如果办不到,也应尽量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尤其对于污染企业“上山下乡”问题不容忽视,尽管工厂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其污染是不容小视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与学校、老师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