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变坏比坏人更可怕
第一篇:好人变坏比坏人更可怕
精神贫血比饥饿更可怕
●郭震海
参加朋友聚会,同桌10人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机关干部、企业领导、在校教师等,饭中大家国际国内议论一番后,说得最多的几个词就是:“无聊”、“没劲儿”、“乏味”。
打开网络,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中到处充斥着恶搞、灌水。如果网络是一块抹布,将一些无聊的花边新闻和恶搞等挤干净后,剩下的有价值的信息又有多少呢?比如恶搞,除部分人借助这种形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外,还有一种心态叫“无聊”;少数人借助网络散布一些不实传言,除一些“别有用心”者或“恶作剧”者外,暴露出的还有:一些无聊的人做了一些“无聊”的傻事。
有人说,这个年代是个精神空虚的年代,是个充满着空虚和无聊的年代,是个被“感官刺激”和“颓废堕落”所包围的年代。这样说有点绝对,不过这种“无聊”、“提不起精神”式的“精神贫血症”,却在少数人中真实地蔓延着。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当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上升的GDp的时候,精神上“GDp”却在不断萎缩。收入不公、部分官员腐化堕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愈发狂热,一些人向往“奢华”变得越来越浮躁,一些人急功近利变得越来越不择手段,“钱”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
一些人开始迷茫,他们在精神上极度空虚,心灵感觉没有依托,甚至没有理想,没有信仰,心无处安放。这也给一些癫狂、丑恶的东西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前一段报道的癫狂培训,使不少人沉迷于“穿越前世今生”之中。
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喜欢用胸膛写作、用下体思考,越来越多的“少儿不宜”可以堂而皇之风靡。
其实,历史曾经给过我们沉痛的教训,19世纪初,清朝社会凭借康乾盛世造就的物质文明,腐朽奢华一时间成为社会追求的主流,导致官场黑暗腐败、官吏贪暴无能、军队溃不成军、百姓麻木不仁,结果一场鸦片战争将这个泱泱大国带入到百余年的水深火热之中。
人类的历史发展,是一部物质生产史,也是一部文化创造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经济是筋骨,精神文明是灵魂。筋骨软弱,就无法坚强独立;同样失去灵魂,就会迷失自我。
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社会发展,政治稳定,才能“仓廪实”、“衣食足”。这里的“仓廪实”和“衣食足”是经济的概念,而“知礼节”和“知荣辱”则是精神文化的范畴。任何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高尚精神强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否则将会变得庸俗、低级。只有在高尚的精神文明的牵引下,一个社会才有持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倘若精神空虚,文化庸俗、低级就可能“不打自垮”。精神上的贫血远比饥饿和贫穷更可怕!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26日)
第二篇: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辩论稿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和对方辩友在第二轮中就“天灾与人祸哪个更可怕”这一辩题展开辩论。我方的观点是“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天灾是客观规律造成的,而人祸却是主观意志造成的,人类可以改变主观意志,却不能改变客观规律。
在百度百科中,天灾,指自然灾害,即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危害的自然变异和极端事件。人祸,指人在表现其社会属性的时候的行为造成的祸害。从以上解释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天灾是由自然界中的的规律引起的灾害,而人祸却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造成的灾害。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场天灾,即使你预测到它的发生,你也无力回天,而人祸却可以通过某种制度进行制约,例如交通规则,假如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又怎么会发生车祸呢?将天灾人祸放在一起比较,很明显,人类无法改变的天灾,自然更可怕。
第二、天灾具有相对于人祸来说,具有隐蔽性、不可预测性以及更大破坏性。人类对于一般自然灾害的预报的准确性超过了80%,但依旧有20%的机会摸不透大自然的心思。对于危害性最大的几种天灾的预测,人类依然无能为力。日本第二大港神户是在二战期间遭受轰炸后重建的,所有的建筑物、桥梁、道路都是能抗震。但就在95年1月17号,神户的居民突然发现,曾经不再害怕地震的断言是多么的可笑!强烈的地震使建筑物变成一片废墟,道路、铁路被折断,扭曲。在这次天灾中,伤亡达到3万多人,37万人无家可归。鲜红的数字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第三、我们之所以强调天灾之可怕,正是在强调我们要敬畏自然。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都是渺小的,人类仅仅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能征服大自然,殊不知,大自然用它规律的大棒,一点点反馈给人类。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谢谢。
从危害影响来看,天灾动摇的是人首,他应该不怕人祸吧?那他怕什么?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群体利益我想他只怕天灾,怕出门被天打雷劈。 伤害更大,人祸挑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所谓2大于1,3大于2,所以3就大于1,
系,是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破坏。如果物质既然人祸的罪魁祸首都怕天灾,谁更基础都被动摇了,人类生存的一切自然资可怕自然不言而喻了。
源类似土地资源,水资源 ,等等都不存
在了,那还怎么谈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呢?就像中国远古时代的洪水,导致了黄河下游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没落。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掩埋了庞贝古城的同时,也毁灭了克里特岛的文明。
请对方辩友回答,恐龙的灭绝是因为天灾还是因为恐龙的内斗。
黑暗
正:对方辩友,请问,你可知道海平面上升1米将会淹没多少土地,有多少人流离失所?
反:那海平面上升不还是人引起的,这岂不是属于人祸吗?
正:错、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本身就有
温暖期与冰河期,人类活动仅仅是属于诱因,难道没了人类,海平面就不会上升了吗?
反:人祸是频繁的才可怕
正:天灾如此不频繁了已经如此可怕,对
方辩友难道要天灾天天发生了才承认它的可怕吗?
天灾人是难以通过任何机制进行制约的,
而人祸却可以通过某种制度进行制约,例如交通规则,假如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又怎么会发生车祸呢?
我们今天辩题所讨论的正是在当今的科
技水平下,对方辩友既然可以提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但为什么不回溯几千年前,人类在大灾中的无能为力呢?
对方辩友再次混搅了主要原因与次要原
因,灾害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天灾,人祸仅仅只是诱因!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
人祸是人为的吧?那作为人祸的罪魁祸
第三篇:辩论赛: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一辩立论
尊敬的评委、主席,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高兴与对方辩友一同讨论天灾与人祸何者更可怕的问题。首先让我们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根据《辞海》定义,天灾是指自然灾害,是由自然界起主导作用并直接作用在人类群体的灾害。人祸:是指人为的祸害。更表示更加,而可怕是使人害怕。在此我方并不否认天灾与人祸都具有可怕性,但必须明确,可怕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在个体人中,我们无法比较天灾和人祸的可怕性。因而我方辩题判定的标准是,从灾害的客观存在对整个人类群体的物质和精神层面伤害的角度来说,天灾比人祸更可怕。理由如下:
第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可怕不只是来自于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的损失,还来源于人类对未来的无知与恐惧,就像黑夜增加人们的不安全感。天灾的可预见性远远小于人祸,加之其潜在性、突发性及不可控性,可以在瞬时之间使人们的生活天塌地陷,给人类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及精神伤痛将是无法用数据估量的。而人祸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一般是可以估计的,因此,其可怕程度远小于天灾。
第二,从哲学角度来看,唯物论告诉我们,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灾是由自然界引发的灾害,具有客观物质性,我们只能减少其带来的损失,无法通过人力杜绝其发生和控制其破坏力。而人祸多数由人的主观意识所造成,可以通过教育、科技、制度加以约束,可以避免。天灾动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祸则是由于人类决策错误,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灾难。这些表明人祸挑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局部破坏. 而天灾对人类群体物质和精神伤害具有普遍性。以天灾破坏的普遍性对人祸破坏的局部性;以天灾的不可抗对人祸的可抗。在这个意义上,人祸的可怕程度又怎会大于天灾呢?
第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在进步,制度在完善,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完善各种不足,降低人祸的发生率,却不得不承认,天灾是无指向性的,因为天灾在从远古时代至今,它们仍然存在,甚至在此后千百年间,地球一样会有天灾!我方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并不意味着人类对天灾就无能为力,更不是说应该只关注天灾而忽视人祸,相反,我方坚信,人性是向善的,通过教育,人祸终有一天会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步减少,但天灾却不会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消失,所以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谢谢大家。
对辩:
1.对方辩友判断更可怕的标准是什么?
危害更严重,后果更深远,范围更广泛
2..为什么大家都说天灾人祸,而不说人祸天灾呢?这不正是证明天灾比人祸更厉害吗??
3.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承认“人定胜天”是畸形的观念?如果不承认为什么?
这是一种秉承着征服自然的粗暴想法,但事实上我们连基本规则都只摸清了九牛一毛。
4.假如人定胜天的话,那么人类为什么不能解决全球的“温室效应呢?
正因为人不能胜天,所以任雪下到了不该下的地方,让水流到不该流的地方。
5古代帝王,敬天为父,称己天子,若发生天灾还要修身改过,施行德政,天子尚且如此,难道对方辩友要逆天了吗?
6.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日本侵华这些人祸都无法毁灭中华文明,然而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在掩埋了庞贝古城的同时,却也毁灭了克里特岛的文明,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承认天灾破坏更大更深远?如果不是请对方辩友举例说明。
7.对方辩友立论说人心叵测,是难以预估的。按照对方辩友 的逻辑,那心理学,心理医生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战场一:天灾是未知的难以预测的
1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否感冒是你能预测的吗?
2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是时常复发的病状带给我们的麻烦大还是鲜有杀人打劫带给我们的麻烦大呢??
3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基因的自然变异人类可预测吗?
4艾滋病,以及癌症的诞生是由于染色体突变造成基因改变。而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临床治疗,难道这不比人祸可怕吗?
5.为何天灾的文字记录专门收藏在档案馆, 而人祸的文字记录却偏偏放在了流通刊物上面向全所有大众呢?
天灾的记录只是记录历史,而人祸的记录则是在警示后人。法制法规和社会道德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可以监督、纠正、甚至主动避免人祸,而天灾则不然,它起因于世界规则,无可避免
6.对方辩友说到科技的进步提高天灾的预测性,可为什么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仍然造成了43万伤亡人数呢?
7. 在我们欢呼奥运的时候,纳尔吉斯风暴在缅甸悄然登陆,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万,这样不可预测的惨痛难道对方辩友还要熟视无睹吗?
8.日本是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但在大自然的面前它也无处可逃,海啸造成的国土面积损失也已然无法挽回?难道人祸能不动声色夺取一个国家的土地吗?
9. 据统计,20世纪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突发性强难以预测的天灾,比起可抗的有指向性的人祸,对方辩友还能说天意可测吗?
10.玛雅预言2012是世界末日,阿根廷封锁一山峰 担心民众因“末日”集体自杀;巴西末日教派百余人欲集体自杀迎接末日 ;法国“末日避难村”上空飞机每日巡逻 防集体自杀;中国山西砍人自杀传邪教抢蜡烛捐家产,又有什么样的人祸会导致这样的灾难性事件集体发生。请对方辩友给予合理解释?
战场二:天灾即使预测了也无法避免,而人祸可以避免
1. 人祸是因为某些人的意思形态发生偏差而引发的,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人祸就可避免了,对于天灾的发生又能否规避?
2.古有大禹治水,告诉我们天灾是堵不如疏、疏不如导,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承认天灾不可消除?
3.请问对方辩友,你可知道海平面上升1米将会淹没多少土地,有多少人流离失所?
4.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本身就有温暖期与冰河期,人类活动仅仅是属于诱因,请问对方辩友,难道没了人类,海平面就不会上升了吗?
5人祸可以通过我们的责任爱心减少发生,请问对方辩友冰河时期天灾造成的物种毁灭又是否可以避免呢?
6.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承认天灾的来临我们无法避免?
7.. 如果天灾是可以避免遏制的,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提倡敬畏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却从来没有说去惩罚自然呢?
8.1985年11月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泥流几乎在瞬间将阿美罗镇吞没,史称著名的“阿美罗的毁灭”。而人祸是可以避免的,这不恰恰说明了天灾比人祸更可怕吗?
战场三:天灾破坏力大,不可抵抗
1. 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天灾的可怕不是深入人心的,那么为什么祖先会用“灭顶之灾”,“听天由命”这样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这样灾难的深重恐惧呢?
2. 我们在从法律上看:天灾破坏堪称“不可抗力”,无需承担责任。但人祸却从来没说“不可抗”,请问对方辩友这是为什么呢?
3. 日本神户所有的建筑物、桥梁、道路都是能抗震的,但是天灾发生的那瞬间,日本神户却变成了废墟,请问对方辩友还能说天灾是可抗的吗?如果有请举例。
4. 天灾是难以通过任何机制进行制约的,而人祸却可以通过某种制度进行制约,例如交通规则,假如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又怎么会发生车祸呢?
5. 我们今天辩题所讨论的正是在当今的科 技水平下,对方辩友既然可以提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但为什么不回溯几千年前,人类在大灾中的无能为力呢?
6. 唐山大地震伤亡人数达到40多万人,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难道这样的惨痛还无法让对方辩友觉悟吗?
7.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承认干旱,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作物绝收是人类无法抵抗的?
战场四:天灾与人祸的关系
1.若是人祸比天灾更可怕,那么曾经有诸多利益纠缠的联合国国众为何还要提倡一起和平共处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呢?
2.假如人是天灾的起源,那么史前恐龙的灭绝又该是什么原因呢?那时间可没有人类呀?
3.对方辩友说人祸让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大跃进文革这些在探索道路上的失误我们都走过来了,但是试问被天灾覆灭的国家图卢瓦,以及庞贝古城何从何去?
4.人们常说”温饱思淫欲”,假如天灾毁灭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温饱,那请问对方辩友我们拿什么去谈希望呢?
5.如果政局动荡属于你方所说的人祸,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请对方辩友解释下,这样的人祸究竟哪里可怕了?
6.对方辩友说的人祸的手段更高明,可现在社会提倡和谐民主,请问对方辩友难道我们的生活不是越来越好了吗?
7.人祸是人为的,作为人祸的罪魁祸首,他不怕人祸却怕天灾?请问对方辩友这是为什么? 怕出门被天打雷劈。 所谓2大于1,3大于2,所以3就大于 既然人祸的罪魁祸首都怕天灾,谁更可怕自然不言而喻了。
8.请问对方辩友是否承认日本9.0大地震接二连三引来的海啸,火山喷发,核电泄露,甚至于波及于我国的抢盐事件的连锁反应,影响之广和深远比人祸更甚?
9.当人类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回馈并不弱于人类的破坏时,请问对方辩友,难道我们还要沾沾自喜于造成这样大的灾难吗?
10.天灾如此不频繁了已经如此可怕,对方辩友难道要天灾天天发生了才承认它的可怕吗?恐怕那时已是为时晚矣
定义:
天灾是自然界引发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给人类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灾害,具有客观性。 人祸是人利益冲突引起的灾难,具有主观性,人为性。
.而人祸是人类主观意识行为造成的危害
更可怕的标准:危害更严重,后果更深远,范围更广泛
人祸频繁,天灾偶然: 正因为人祸是频繁的,所以我们可以去预防它,而天灾是不常见,是难以预测的。如果天灾也频繁了,那不仅仅是害怕,我们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天灾更可怕。
确实,天灾发生的频率并没有人祸频繁。但它仅有一次的伤害程度涉及范围就可以倾覆一个国家,这又哪是人祸可以堪比的。
人祸是有指向性的,总是一个群体危害另一个群体,所以,无论多么严重的人祸都只可能造成局部的伤害。人祸是有针对性的,只要有方向,何愁没有解决的办法。
人祸可以通过外在教育改变人的思想,可以利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人祸是可以避免的,天灾则不然。
我方始终相信人性本善,和谐社会是一个目标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最终的实现会让人祸越来越少。
无心之失是因为无知而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普及,减少避免这种无奈的人祸发生。
固然人祸会导致社会公信力受损,但这只是局部问题,是可以通过改革变法去改善的。而天灾却从没有改变的说法,因为它始终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说“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不是出于对灾难的恐慌,而是对自然的敬畏。人类的理性要求我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守望我们人类的家园。
我们不可否认人性有阴暗面,但从总体上看,人都是具有向光性的,随着制度法律教育的完善,人的行为也会更加规范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谁是愿意无缘无故走上绝路的,所以人祸是可以做到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
人祸的主动权掌握在人的手中,而天灾莫说主动权就连被动的适应能力,我们都掌握的不够全面。说到底人祸是可以控制的
人祸固然可怕,但天灾动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以致使人们精神家园的崩塌,所以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对方辩友说人祸让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大跃进文革这些在探索道路上的失误我们都走过来了,但是试问被天灾覆灭的国家图卢瓦,以及庞贝古城何从何去?
人祸产生的原因更为清晰,是人利益的冲突,而利益问题又是人类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而人之于天灾,好比木之与火,天灾只可仰其鼻息而存,而人祸却可纵之与股掌
战争惨重
我们不能从个体感受考虑,应从人类群体的利益出发。 我们判断“更可怕”,不仅仅要以统计数字为标准,更应从人类存亡意义的多个理性角度来探讨这个命题。
历史前行的脚步证明了那些看似可怕的人祸最终将超越,可假如天灾毁灭了我们的物质基础,我们连谈生存希望的资格都不配拥有。
二战二战,再多也就是两次,况且不可否认今天联合国成立至今,以及和平发展的时代到来证明了人祸可以改善控制的。
我们人类经历过一战、二战,害怕交通事故等人祸,因此,我们制定规则以避免人祸,而且可行。
战争固然可怕,但我方始终相信人性本善,战争可以通过国家关系的调和而防患未然。可天灾是不可估测的,它没有指向性,而正因为未知它才比可知的人祸更可怕。
从危害影响来看,天灾动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群体利益伤害更大,人祸挑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破坏。
科技发展
固然由于科技发达,相当小部分的天灾可以稍微预测。但仍然无法改变它必然发生。
而人祸,却可以。例如因为犯罪率极低,列支敦士登,梵蒂冈是个没有监狱的国家,瑞典也因罪犯减少乃至关停监狱。可见人祸是可以通过主观教化去减少发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是可以逐渐认识规律,但终究不能完全控制规律,改变规律。
科技发达造成的武器固然先进可怕,但我方始终相信这是人可以主观控制的,而天灾不同,它是客观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方辩友说科学到了一定水平,天灾 就大大可以降低,但其实不然,随着环境恶化,天灾也以不同新形式出现,而我们也只能被动的灾后救援。
根源问题
对方辩友说天灾的根源是人祸,我不否认天灾造成的损失偶然有人祸的成分存在,但同样在古代改朝换代中天灾也成为农民起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我们不能忽略的天灾的客观性和破坏的主体作用,而说人祸是根源。
天灾是难以估测的,君不见印度洋的海啸已装下了多少人祸,君不见长江的洪水让多少人躲在安全的角落提心吊胆,君不见沙尘暴的弥天黄烟使伟大的中国差点得了肺炎
就像中国远古时代的洪水,导致了黄河下游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没落。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掩埋了庞贝古城的同时,也毁灭了克里特岛的文明。
我们不能说人为引起天灾而说人外可怕,因为我们怕的是大自然的惩罚,而不是人行为的本身。
无论是温室效应后的《后天》,还是核战后的漫长核冬天和细胞变异。都是人祸充当催化剂的作用引发更可怕的天灾。
谢谢主席、评委及对方辩友,以下由我代表我方进行攻辩小结。 首先,让我指出对方辩友在攻辩环节中的误区。 接下来,请允许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
1.天灾不可避免,而人祸是可避免的。人们可以在人祸发生前,主动消除人祸的隐患;却只能在天灾发生后,被动抵御天灾的危害;
2.天灾是难以预测的。人会感到害怕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并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因而预见了小部分天灾的发生。但是未来仍有多少未知的天灾等着我们,我们能预防的了多少,其实,我们内心都很了解。就如台风天兔的到来 3.天灾的发生给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打击是沉重的。因为它动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使人们精神家园的崩塌。要知道没有人会有勇气在黑暗面前独自行走。就如2011年日本地震之后,多少人因此而选择极端的手段终结自己的生命。并且,对因天灾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所体现的可怕,是没有任何事物所能比拟的。对突如起来的天灾的威力,持续时长,影响范围,还有对人民造成的伤亡、对文化经济造成的损失,这一切一切都是难以预测,无可避免,无可挽救的。 因此,我方坚决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谢谢大家
四辩总结陈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对方辩手虽然有精彩的口才和睿智的思维,但是在攻辩环节和自由辩论过程中,犯下了层出不穷的错误, 我方本着小错不咎,大错不放的原则对对方观点的辩驳如下:
1、对方辩友似乎曲解了辩题,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天灾与人祸哪一个更可怕?而不是说天灾和人祸有多可怕。不可否认,天灾和人祸都可怕,都使人害怕。
2、对方辩友混淆视听,任意扩大人祸的概念,人祸是指人为的祸害,而对方辩友一味地将由自然界起主导作用引发的灾害胡乱扣上“人祸”的帽子。请允许我再一次重申我方的标准是,从灾害的客观存在对整个人类群体的物质和精神层面伤害的角度来说,天灾比人祸更可怕。理由如下:
第一, 从灾害发生前,天灾具有难以预测性,人祸是可预测的。众所周知, 天灾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我们通常难以准确具体地预测到它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人祸是由人主观意识支配下所表现的行为的灾害,是可以被感知,被准确预测的。孰不知预测一场战争比预测一场地震要容易得多啊!因此,面对难以预测的天灾比起可以预测的人祸,显然,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第二, 从灾害发生时,天灾具不可对抗性,人祸是可抗的。面对祸从天降
时,人们总是听天由命,根本无法拿什么与之抗衡!日本第二大港神户在二战期间遭受轰炸后重建,所有的建筑物、桥梁、道路都能抗震,但就在1995年强烈的地震依然使建筑物变成一片废墟。而人祸是人为的祸害,譬如:犯罪、战争,可以通过外在教育改变人的思想,利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面对人祸,是可以避免的。以天灾的不可抗对人祸的可抗,可想而知,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第三, 从危害的角度,天灾比人祸更具有破坏性。正所谓灭顶之灾、听天
由命,无不说明着人类对天灾的恐惧。因为天灾动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群体利益伤害更大,就像中国远古时代的洪水,导致黄河下游文化的没落,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掩埋庞贝古城的同时,也毁灭了克里特岛的文明;而人祸挑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破坏。其次,人祸是有指向性的,总是一个群体危害另一个群体,而天灾是无指向性的,是一种无选择的破坏,破坏面积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因此,天灾比人祸更可怕。我方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是要告诉人们自然界是强大的,人类要敬畏天,敬畏自然。如果人类还一味的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意识到天灾比人祸更可怕,总有一天自然会把我们推向毁灭。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天灾比人祸更可怕!谢谢!
第四篇:室内污染比雾霾更可怕
导致过敏、肺病、气管炎等,世卫将其列入人类健康十大威胁
连日来,笼罩大江南北的雾霾将很多人的活动区域挡在了屋子里面,但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活动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沈华浩教授指出,室内污染其实也在悄无声息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如果不及早改变生活方式,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雾霾。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室内空气污染列入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
屋子里飘着“隐形”污染
美国环境保护署一项长达5年的调查指出,很多建筑里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数倍至数十倍。世界卫生组织一组数据显示,全球近半数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导致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全球每年有2400万人的死亡与室内PM2.5密切相关,我国每年有11万人因此丧命。
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罗炘告诉记者,我国几乎所有的住宅和很多商业建筑都没有安装通风系统,导致建筑物通风差,是室内污染的重要原因。另外,不少装修材料虽没有明显异味,但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仍然存在。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检测发现,72.2%的儿童房甲醛超标1~8倍。
办公室以及家中的卧室、厨房、客厅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灾区。除装修污染这个共同元凶外,这些地方还有各自不同的污染来源。
办公室人多污染多。经呼吸、汗液等排出的某些化合物,咳嗽、打喷嚏喷出的病毒,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物污染物都很严重。罗炘说,办公电器也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空气质量与健康国际实验室主任丽蒂雅·莫拉夫斯卡发现,打印机释放的细颗粒浓度跟吸入二手烟的浓度相当,可致空气污染增加5倍,轻则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重则引发心脏病甚至癌症。
卧室污染多来自床品。卧室里主要以床底、地毯和空调中的积尘为主,走动或抖被子时易将其扬起吸入肺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主任蔡绍曦教授说,被褥上的尘螨、身体脱落的皮屑等如被吸入,可能造成过敏反应。
七成家庭污染源自厨房。这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家居空气污染调查报告显示的数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用煤气做饭,厨房内二氧化氮含量可达外界的3倍,粉尘浓度也高于室外。另外,常用明火,温度较高,易加速橱柜中甲醛等污染物的释放。
客厅污染物来源广泛。吸烟产生的烟雾、花卉撒下的花粉、宠物脱落的毛发和携带的细菌、人从外面回来带进的灰尘等,都可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疾病,甚至癌症等。室内污染物成分更复杂
与雾霾相比,室内污染的成分更复杂,其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大小从0.01微米~10微米之间都有,并含有多种致癌物、过敏原等。蔡绍曦说,现在人们普遍知道雾霾伤肺,出门通常都会戴口罩,但在室内,人们不会戴口罩,会全面将自己暴露于污染之下。家具和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可诱发皮肤过敏、白血病;厨房中煤气的燃烧、食物的高温分解,可引发肺癌等,上海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发现,长期接触高温油烟的女性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在室内吸烟,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包括69种一类致癌物质和172种有害物质,可致肺癌、心脏病、支气管炎和哮喘。
室内空间狭小,有害物质浓度也相对较高。上海疾控中心与复旦大学检测证实,大多数家庭空调积尘中的细菌、霉菌超标,甚至超过商场中央空调的50倍。有实验显示,在35平方米的密闭空间内抽一支烟产生的PM2.5浓度超过正常值的30倍。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约占室内PM2.5总量的90%左右。房间里只要能闻到烟味,PM2.5就已至少超标一倍。蔡绍曦提醒,吸烟产生的微小颗粒物会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上,稍微活动或空气流通便会升腾回到空气中。
蔡绍曦告诉记者,上述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慢性的,早期可出现眼干、嗜睡、记忆力减退等,长期暴露可出现嗓子疼、急性或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皮疹等。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以致延误治疗。
室内空气靠自己改善
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室内空气污染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改善。第一,居室内不要抽烟;抖被子应去洗手间,或打开加湿器,湿度大可以防止灰尘飘散;摆放一些清除甲醛的花草,如芦荟、吊兰和虎尾兰等;经常清洁空调滤网并消毒,用专业的空调消毒剂清洗空调散热片。
第二,做饭时,锅不太热时就要打开油烟机,炒完菜再多开5分钟;橱柜不装背板,既节省材料,又能减少污染释放源;厨房别堆放得太满,保证污染物快速排出。
第三,最好购买不用胶水这一“污染大户”的实木家具。使用板材家具要先闻再摸,判断其使用的粘合剂、油漆是否环保,并要求商家出示检测证书。新装修后要先通风至少三个月到半年再入住。
第四,居室常通风能缓解室内污染。罗炘建议,上班族可在早晨上班前、下午下班后或者中午阳光好的时候开窗换气,但雾霾天时别开窗。
第五,办公室里最好把打印机安放在通风处,并且离人至少3米远,不用时尽量关掉电源。
第五篇:报业:比颓势更可怕的是自我放弃
选自《37℃叙事》 李松云 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年2月第一版此书正在京东平台进行众筹,有意关注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曾经风光无限的报纸,真的会很快消亡吗?
这个问题正前所未有地惊扰着报业从业者,以及抱着各种心态关注报纸的人。业内悲观者和幸灾乐祸者有很多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比如:互联网媒介发展迅猛,报纸影响力逐步下降;中国整体经济下行,广告商投入减少,报纸首当其冲被削减;报纸留不住年轻读者,原有读者也正在老化、流失……
刚刚过去的2015年,因为各种营收数据下滑幅度空前,中国各报社乃至所有纸媒集体陷入困境。原因也许有很多,互联网移动媒体的崛起和成熟是最无可争议的那一个。 2015年12月14日,国内时尚杂志《大视野iLook》宣布,2015年12月,他们出版最后一期后将休刊。该杂志出版人洪晃在告别语中这样说:“我们进入数码时代,连惆怅的时间都没有了,双十一剁手已经用分钟计算以‘亿’为单位的销售额,叹口气的时间都没了! ”
技术革命的力量确实惊人,中国人爱面子的传统力量更惊人。尚在发展中的中国,手机消费提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两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智能手机的普及,连大伯大妈都挤上了互联网时代的高铁。
但是,互联网媒介特别是咄咄逼人的、以手机移动端为表现形式的新媒体,真的已经卡住了传统媒体的咽喉吗? 尽管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在增长,但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广告并不是最大的广告类型,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广告依旧占据优势。并且,互联网媒体广告绝大部分份额是PC端的广告展示,与电视报纸刊播广告性质雷同,没有特别的创新,并未出现颠覆性的广告吸金模式。2014年全年,移动互联网广告在互联网广告份额中仅占16.7%。
一个被人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所有正规出版的期刊不足10000种,报纸不到2000份。而中国各类网站413万家,各类微博微信公众号数以千万计。2015年11月,企鹅智酷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众媒时代:2015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其中显示,中国有微信公众号活跃订阅户近200万个!互联网媒体的竞争优势在数量上对传统媒体而言是惊人的。
还有一个不被常人发现的现实是,中国绝大多数的网站没有实现盈利,即便是全国知名的网站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2015年9月,有报道称,在新三板上市的新闻传媒公司有5个,即北国传媒、荆楚网、龙虎网、舜网传媒及大江传媒,五大传媒公司挂牌后均无成交,仅大江传媒的买一栏有500手的挂盘,交易价格为1元,这一现象令人愕然。曾经红极一时的博客几乎消亡,微博苟延残喘。以微信公号和APP手机客户端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一个个豪情万丈出发,一个个悄无声息地倒下,用尸横遍野来形容毫不为过。互联网高速路上,一层炮灰压着另一层炮灰。多少新媒体人枕戈待旦、夜以继日,除了那点依靠红包养着的粉丝,和自己花钱买来的僵尸粉,以及那一摞摞惊天地泣鬼神自我感觉良好的商业推广策划书,他们收获最多的,可能是无数客户要求的广告转发截图和黑眼圈。
也许不说你也该明白,传统媒体并没有沦陷,报纸也不像人们议论的那样不堪一击、随时会消亡。2015年,中国确实关停了少数报纸,但基本上属于三四线品牌,任何行业都存在类似现象,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本来就是自然规律。广告大幅下滑是行业洗牌的正常调整,这只能说明以前报社活得太好了。中国那么多的报社不依靠财政经费,都建起了气派的报业大厦,员工平均薪资超过制造业,你能说它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吗?如今媒体行业调准、变革,耗费大量纸张和油墨这种不环保的出版方式理应得到压缩。
报纸不可能很快消失,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的品牌优势和造血功能依然存在,而且还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理由。
首先,报纸是国家和政党舆论安全的需要,是地方政府推行政令的可控途径。互联网媒体众声喧哗,不少地方政府缺乏执政者应有的素质,缺乏与民众沟通的能力,屡屡造成被动局面。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曾在国内多次酿成公共关系灾难。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主流媒体起定海神针的作用,其价值与力量往往是关键性的。当今世界,国家安全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舆论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大。前一段时间,国内网络舆论对中国的历史、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早有公认的英雄形象有过一些附会歪曲,其无一不是某些势力甚至国家别有用心的舆论战。“制脑权”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没有硝烟的新战场。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也不会让主流舆论权旁落。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报社和报人不会被排挤出思想舆论工作队伍。
其次,报纸是档案留存的理想物化介质,是记录重大历史时刻的官方工具。“新闻是历史的手稿”,无论是政府、企业、机构还是个人,传播重大事件,传承辉煌历史,一般都会通过报纸刊发消息或方志、文件记载。这种纸质记录,长时间内是不会被忽视的。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一篇原创文章刊发在报刊上和粘贴在网页上,还是有区别的。光盘、优盘、电子阅读器不可能取代得了书报的档案价值,如果一定要给这句话加一个时间限制,保守地说:一百年内。
最后,报纸和书本是健康阅读的理想选择,是传承阅读基因的最佳载体。相比网络,报刊书籍会对信息进行选择、鉴别,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遴选出最有价值的提供给读者。互联网媒体存在信息虚假、内容低俗、公信度较低的种种问题,而且它容易让人沉迷、损害健康。纸质阅读在世界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读书看报是无数代父母教育孩子做的“正事”;科技再发展,今后的父母也不可能叮嘱自己的孩子“多上网”“多看手机”。手机阅读没有整体概念,你不会从一个网站的首页看到最后一页,信息破碎、分岔;拿到一份报纸,读者可以从头到尾翻一下,整个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不可否认,网民、“手机控”将来肯定还会增加,但是,睡眠减少、视力下降、交通事故频发、互联网犯罪增多等等也将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压缩电子产品空间、提倡传统阅读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政府的议题。
唱衰报纸的声音固然聒噪刺耳,纸媒从业者不应跟风盲从。 很多纸媒从业者的所作所为,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报业衰弱,未必是读者抛弃了你,而可能是你在抛弃读者。恕我直言,这一行业的不少人性情浮躁、盲目焦虑。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态度上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报社过冬,如同植物落叶、动物冬眠,缩版、减薪、分流乃至裁员都是正常的应对之策,但是一些人却误读为这一行业气数已尽、只待散伙。生活没了方向,工作没有了激情,报社推行的一些改革、项目不闻不问,甚至冷言冷语,百般抵制。不敢创新挑重担,忙着敷衍寻退路。近两年来,只要开全国性的报媒工作会,“人才奇缺”“无人可用”就成了许多媒体老总们最多的感叹。 二是在本业上没有底线,粗鄙浮躁。2013年,国内两家纸媒因“标题党”被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通报批评,原因是,山东一家晚报刊载李双江儿子涉轮奸案的新闻时,取标题《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律师不干了》;上海一杂志封面报道拟题为《李某某他妈的舆论战》。2015年11月17日,国足世预赛客场0:0被中国香港逼平,作为小组的种子球队,出线希望微乎其微。第二天,吉林一报纸半版开天窗,中间写着“原来等国足的版面,现在没心情做……”,“做”字还故意少掉最后一捺;辽宁一报纸文体版则用了“标题?呵呵,算了”,并且将原先拟定的“国足万碎,后会无期”、“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标题悉数用横线划掉……如此“网络化思维”办报实在值得商榷。
联想到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屌丝”“SB”“逼格”“然并卵”等问题语言;联想到2015年年底新华社原稿出错,全国13家报纸跟着大标题印错“奥马巴”;还有的报纸将领导“致辞”弄成“辞职”,“组织部”错成“贪污和受贿部”……全国报媒短时间内密集出错、惊动高层,绝不是一种偶然。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报纸如此频繁出现低级大错,正是自暴自弃和挫败敷衍的情绪弥漫在纸媒从业者之间。当纯正文字庸俗化,当严肃新闻娱乐化,当重大差错经常化,我们还准备拿什么守护阵地?
三是发展中急功近利,弄虚作假。2013年上半年,北京一报纸持续数月、花费数十个版面空前绝后地对一家国内饮用水厂家进行舆论监督,跌破国人眼镜。2013年11月,张艺谋超生,江苏一报纸头版整版刊登寻找张艺谋的“寻人启事”,为博“出位”使出浑身解数。2013年12月,广东一家报纸记者被抓,该报连续两天头版刊登“请放人”“再请放人”,全国舆论哗然。结果该报当事记者很快出现在央视画面中,不过已身陷囹圄。警方查明,其采写稿件时收受巨额财物,涉及犯罪,这一剧情反转羞煞全国报纸颜面。
此外,一些报社自我迷恋和贴金到了令人费解的地步。打个电话(有一家甚至电话都没打给当事人,就言之凿凿推出了几千字的人物访谈)就是一篇专访,领导或名人出于客套无奈沉个默、点个头,就成了“高度评价”……尤其让人不解的是,少数报社为了让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数据好看,竟然也加入到了买粉、刷阅读量的行列!自甘堕落,毫无底线。 报业逐步消亡的历史趋势当然是必然的,但是哪个行业又能永远存在?常识告诉我们:每个行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寿命。客观地说,每个人所过的每一天,都是在赴死的道路上。难道不是吗?
一个人油尽灯枯、气若游丝,说他即将死亡没有错;一个行业还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生存时间,身处其中的我们却妄自菲薄、自乱阵脚,岂不是自作孽不可活? 报纸何去何从?总结起来,主要还是做好三件事,一是坚守主业,办好报纸;二是融合互联网,建立新渠道;三是创新思维,拓展新产业。报纸依然有一大帮读者,他们也许只是年龄大一点。今天和未来的老年人和上个世纪的老年人不同,那时的老人子女众多,所处的时代本身物质匮乏,为了养家糊口,到老来基本上都是一穷二白。如今和未来的中老年人集聚了一辈子的财富,其中不少还是时代的中坚,他们消费能力绝不弱。
报社和电视台、电台在国内主流媒体的地位没有改变,传统行业并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与实体可以相互融合。阿里巴巴除了搭建淘宝、天猫平台,不是也在涉足物流快递、足球,以及电视和财经报媒等产业吗?2015年年底,阿里收购了香港《南华早报》及其旗下所有媒体资源。亚马逊除了做电商,不也在开实体店吗?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日落西山的行业,同样可以另辟蹊径,活出自己的精彩。几年前,就有人说网吧是夕阳产业,但是通过规模化经营、环境改善和提升网速等努力,现在网吧依然活得生机勃勃。机械表、自行车曾经被人预言会淘汰,如今成了高端消费产业的代表。
再看外国的报纸,《华盛顿邮报》的纸质印刷和世界报业趋势一样,在逐步下滑。但是他们积极融合互联网,推出了“才华网络”等项目,该报的数字业务一直很强劲——2013年8月独立访问者约2600万,2015年11月达7200万左右,增长幅度惊人。《华盛顿邮报》的教育培训产业非常成功,旗下卡普兰教育中心盈利能力占集团的半壁江山。2015年,《纽约时报》推出了第一款面向智能手机和谷歌纸板头盔的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wr,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纽约时报》将提供360度场景的新闻报道,读者可以体验到身历其境的感觉。这款产品目前备受关注和追捧。近两年来的数据显示,美国不少新闻机构的移动终端的阅读量已经超过电脑终端,走出了被时代列车抛弃的命运。
鲑鱼是一种著名的溯河洄游鱼类,它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产卵,再回到海洋肥育。繁衍对鲑鱼而言,非常消耗元气。它们要经过长途跋涉,或因疾病、外伤和饥饿,或被水鸟、灰熊、河獭及其它敌害所残杀。大部分鲑鱼无法回到海洋中去,但它们为了后代,义无反顾,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哀莫大于心死。那些高喊“中国报纸已死”的人就由他去吧,报业从业者不要再把淘汰发育不全的个体当做行业的绝唱,努力坚守和创新变革才是我们该做的正事。近两年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企业明显加快了在二三线城市落地的脚步,一旦他们和各地政府完成了合作对接,那才真正是地方媒体的灾难。所以,立即行动,找到努力的端口是我们最紧迫的任务。
不管是二十年、十年,还是几年,对努力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机会空间。即便是死,也要留下奋斗的足迹,这样的死才有尊严、有价值,也会如村上春树所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将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作者李松云为南昌晚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