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全)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全)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篇: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西方经济学微观 第一章 导论1、资源稀缺性决定了必须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1) 生产什么。生产什么要解决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篇: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

微观 第一章 导论

1、资源稀缺性决定了必须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1) 生产什么。生产什么要解决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的问题。

(2) 如何生产。如何生产要解决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多种方法中如何选择一种最有效率的方法的问题。这既要从技术角度考虑,也要从经济角度考虑。 (3) 为谁生产。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对此,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道德规范有不同的看法。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2)解决的问题不同 (3)研究方法不同。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与基本内容不同。

第二章 需求

1. 满足需求具备的条件:(1)购买欲望。2)支付能力。 2.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 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与需求量的这种反方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 (2) 消费者收入水平。对于一般商品,当收入水平提高是,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对于低档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3) 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 供求理论

替代关系。 (4) 消费者的偏好。

(5)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反之,当预期价格会下降,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不过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有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的支出预期、对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3.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

供给

1. 满足供给具备的条件:(1)供给意愿(2)支付能力。 2. 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 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反之,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价格与供给量的这种正方向变化关系称为供给规律。 (2) 生产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下降;反之,成本下降,供给量上升。

(3) 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降低成本使利润增加,从而供给量上升。

(4) 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

(5) 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

4、均衡价格 :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2)需求与供给对于均衡价格的形成作用不分主次。

(3)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 弹性理论

5、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1) 价格是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2)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而不是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的绝对量的比值。

(3) 弹性系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为方便起见,一般取绝对值。 (4)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因素 (1)商品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3)商品对于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7、需求的交叉弹性(简称需求的交叉弹性)【名词解释】: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它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和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特点:

(1)效用是对物品的主观感受; (2)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1) 边际效用(MU)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反比。

(2) 边际效用(MU)的大小与消费量(Q)成反比。当边际效用(MU)=0是,总效用(TU)达到最大值。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特定时间的效用(U)。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和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

(4) 边际效用(MU)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性情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TU),而取决于边际效用(MU)。消费量(Q)少,边际效用(MU)大,价格就高;反之则低,即“物以稀为贵”。

3、消费者剩余【名词解释】: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4、无差异曲线含义(等效用曲线)【名词解释】: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效用函数:U=f(X1,X2)=U0 式中,X

1、X2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5、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越高。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 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理由在于:根据定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不同的效用水平,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

(3)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但向右下方倾斜,而且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方倾斜。 (4) 如图,为无差异曲线图: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拥有数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

偏爱程度较低。

(2)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几何意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7、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即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用一定的收入购买与消费各种物品,使自己总效用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报酬递减率)【名词解释】: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品最初可能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出现递减趋势。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A.当边际产量上升时,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绝对减少;

B.某一点的边际产量就是该点总产量函数的导数; C.边际产量等于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3、 等产量曲线含义【名词解释】: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所有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4、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6) 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7)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因为每一条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8) 等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值,因此,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名词解释】: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名词解释】: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该要素每一单位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7、等成本线【名词解释】:是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8、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亦称生产者均衡)【名词解释】:是指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9、规模报酬(收益)的含义【名词解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 第三章 成本理论

5.3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5.3.1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

1.产量和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资本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可以通过对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的调整来改变产量水平。 5.4长期成本函数

5.4.3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

1. 规模经济【名词解释】: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2. 规模不经济【名词解释】:是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 第四章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6.2完全竞争基本假定

6.2.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特征:

(1)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是重叠的,它们用一条水平线d来表示。这是因为对于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在既定市场价格下的任何需求量上都有P=AR=MR,而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本身就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值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即MR=dTR/dQ,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它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6.3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均衡 6.3.4短期生产者剩余

1. 短期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是指所有生产单位边际生产成本和商品市场价格之间差额的总和,它表示某一生产者边际成本曲线以上和市场价格以下的那部分面积。

6.4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 6.4.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 1.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

(1)在短期内,厂商的规模和数目是不变的;在长期内,厂商的规模可以调整,数目可以增减。

(2)长期生产中对全部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a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b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3)短期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变动成本,则可以开工生产,长期则不能这样做。因为产品的平均收益能够弥补平均总成本,即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如果长期调整不能改变厂商的亏损状态,则退出该行业,而转入平均收益可以弥补其平均成本的行业。 第五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7.2 垄断竞争 7.2.1垄断竞争的特点 1.厂商众多。 2.互不依存。 3.产品差别。 4.进出容易。

5.可以形成产品集团。 7.3 寡头

7.3.2寡头市场的特征及价格与产量决定

1.寡头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相当复杂,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点: (1)很难对产量与价格的决定做出像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 (2)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3)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它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第六章 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8.1 生产要素的需求

8.1.2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1.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缩

写MRP),或称为边际收益产量、边际产品收入,是指生产要素追加一单位投入所能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边际收益产品等于投入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MP和边际收益MR的乘积,MRP=MP·MR。

2.可用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缩写VMP)来衡量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边际产品价值是以投入生产要素所生产铲平的价格乘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VMP=MP·P。

3.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缩写MF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也被称为边际支出(Marginal Expenditure,缩写ME),MFC=MRP=MP·MR。 第七章 一般均衡分析和福利经济学

9.1 一般均衡分析 9.1.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的条件:

(1)消费者在要素市场上提供各类生产要素,从而获得要素报酬收入,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各类消费品。每个消费者都在既定的收入下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2)厂商在要素市场上够买各类生产要素,使用要素生产产品后,再在产品市场上销售各类产品。每个厂商都在既定的产品需求、技术情况、投入价格等条件约束下达到利润最大化,而且都只是获得了正常利润。

(3)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也就是说,每个市场都达到供求平衡。 9.1.2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

1.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这样的价格系统:

(1)每个消费者都能在既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实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

(2)每个企业都会在既定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实现其利润的极大化。

(3)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9.2 资源配置与埃奇沃思盒状图 9.2.2帕累托最优条件与埃奇沃思盒状图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名词解释】:是指当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态既定时,通过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交换使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

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名词解释】:是指当技术和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时,通过要素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使生产者达到产量最大化。 9.3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福利函数 9.3.1福利经济学

1. 福利经济学【名词解释】: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9.4 效率与公平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名词解释】:帕累托最优状态常常得不到实现,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时候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状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其原因是以下四点:垄断、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信息。 10.1 垄断 10.2 外部性

10.2.1外部性的概念及分类

1.正的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从而带来外部收益。可以分为正的生产外部性和正的消费外部性。

2.负的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的经济损失,从而造成外部成本。可以分为负的生产外部性和负的消费外部性。 10.3 公共品 10.4 不完全信息 宏观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1.1 国内生产总值 11.1.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GDP)【名词解释】:是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简称为总产出,常用Y表示。 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总量指标

4.国民收入【名词解释】: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报酬的总和。 第十章 简单的国民产出决定理论

12.4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2.4.2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原因是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支出降低;税收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支出增加。税收变动和总支出的变动的方向相反,税收乘数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差的比率,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名词解释】: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3.1 投资的决定 13.1.2 资本边际效率

1.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缩写MEC)【名词解释】: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该资本在使用期内的各项未来收益折为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4.1.1 财政政策和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名词解释】: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名词解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

控制货币供应量,从影响利率水平,进而改变经济中的投资量,以调节均衡国民收入的政策。 14.2 财政政策的效果 14.2.3 挤出效应

1. 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名词解释】:反映了政府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后,对经济中其他主体行为的影响,进而使得政府政策效果减弱。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5.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5.1.2 价格稳定

1.价格水平【名词解释】: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经过加权后的平均价格,在实践中,通常借助于价格指数即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

15.3 货币政策 15.3.1 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央银行的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只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往来,不办理厂商和居民的存贷款业务。

(3)具有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双重性质,有执行金融监管、扶持金融发展的双重任务。

(4)处于超脱地位,在一些国家中甚至独立于中央政府,免受政治周期的影响。 15.3.3 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名词解释】: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最低准备金的比率。

2.贴现率(Discount Rate)【名词解释】: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 思考题:

6.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课本239页) (1)政策效应的不确定性;

(2)政策效应的时滞; (3)经济主体的预期。

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课本246页)

(1)经济运行状况处于不同时期采取同一货币政策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影响利率的高低是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的;

(3)货币政策存在的时滞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十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6.1 总需求曲线 16.1.1 总需求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缩写AD)【名词解释】:是指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所计划或所需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16.1.3 总需求曲线的性质

2.利率效应(Interest Rate Effect,凯恩斯效应)【名词解释】:物价水平越低,家庭为了购买想要的物品与劳务需要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可以用其他的货币去购买有利息的债券或者存入银行,从而使利率下降。当价格上涨时,利率会上涨,对家庭而言,现在消费会使未来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所以会减少消费支出;对企业而言,贷款成本会增加,投资会减少,因此,总需求会减少。反之,价格下跌,利率亦会下降,消费和投资会增加,总需求也会增加。

3.汇率效应(Exchange Rate Effect,蒙代尔-佛莱明效应)【名词解释】:当一国名义汇率不变时,若本国物价水平上升,将使本国货币实际升值,由此导致出口下降,出口也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使总需求下降;若本国物价水平下跌,将使本国商品变得比国外商品便宜,将会增加本国产品的消费而减少进口,使总需求增加。 16.2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缩写AS)【名词解释】: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 16.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6.3.1 模型含义

1.凯恩斯主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凯恩斯总供给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而价格水平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7.2 金融市场的开放 17.2.2 汇率与利率

3.汇率贬值政策【名词解释】:汇率贬值是本国的产品和劳务在国外的价格降低,并使外国的产品和劳务在国内的价格上升,会造成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内就业增加、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反之,汇率升值则会造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出口的变动又会影响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即一国货币的汇率贬值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会改善经常项目的收支情况,减少赤字或增加盈余。 17.4固定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 17.4.1 固定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名词解释】:是指不同国家间的比值转换由政府直接干预设定的制度。 17.5 浮动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 17.5.1浮动汇率制度

1.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名词解释】: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的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供需决定,随外汇市场供需的变动而变动。 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8.2经济增长模型

18.2.1哈德罗-多玛经济增长模型 1.哈德罗-多玛模型假设

(1)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消费品,也可以作资本品。 (2)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3)在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股资本-产出比率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生产规模扩大时不存在收益递减或递增的情况。

(4)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不变。 18.2.2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1.索洛模型假设

(1)社会储蓄函数S=s·Y,s为储蓄率,Y为GDP; (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3)技术水平不变;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5)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劳动和资本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而充分地相互替代。

3.黄金分割率【名词解释】:要想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就应该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等于劳动色增长率与折旧率之和。 第十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9.2 通货膨胀理论 19.2.2 通货膨胀的原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名词解释】: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3.结构性通货膨胀【名词解释】: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4.(1)从生产率提高的角度来看,社会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

(2)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正在迅猛发展,另一些部门则日趋衰落;

(3)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 (4)生产率提高速度快的部门工资水平提高快,而生产率提高速度慢的部门工资水平提高慢,处于生产速率提高速率慢的部门的工人要求“公平”,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19.2.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2)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3)通货膨胀还会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产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有一定的资源闲置。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引起就业和产出水平的下降,这种情况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体系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期末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是(A) A.节省交易成本 B.便于管理 C.密切人际关系 D.提高生产力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4.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5.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C) A. 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B.产品无差别 C. 产业集中度较高

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 6.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7.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 ,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A) A.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高,利润最低 B.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低,利润为零 C.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低,利润最高 D.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高,利润为零 8.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9.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10.重工业化是指(B)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11.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A) 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B.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C.生态平衡目标 D.国家安全目标 12.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D) A.谢费尔 B.费特尔 C.帕兰德 D.韦伯 13.下列关于产品差别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因素越小 B.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竞争因素越大

C.在物理性上的差异是产品差别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D.广告密度越小,产品差别化越大

1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C) 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15.下面哪种市场结构具有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特征(B) A.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C.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16.下面哪个行业中企业的广告行为最有影响(C) A.耐用消费品行业 B.工业品行业 C.非耐用消费品行业 D.中间品行业 1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C) A.定价是为了扩大需求量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18.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 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19.某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应该采取(D) A.前向兼并

B.后向兼并 C.混合兼并

D.横向兼并

20.交易成本的概念是由下面的哪一位经济学家最先提出的(A) A.科斯 B.张五常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21.(D)书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贝恩的《产业组织》 22.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B) A.行业集中度 B.市场容量 C.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D.熵指数 23. 下面哪项不属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A) 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24.古诺模型中两寡头的产量水平之和比两寡头勾结确定的产量水平之和(A),而利润() A.更高,更低 B.更低,更高 C.相等,相等 D.不确定,不确定

25.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这种政策可以被认为是(A) A.价格歧视 B.掠夺性定价 C.限制性定价 D.垄断 26.沉没成本是(D) A.可以回收的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边际成本 D.无法回收的固定成本 27.伯特兰德模型中的寡头是以(B)作为决策变量

A.产量 B.价格 C.成本 D.利润 28.劝说性广告与产品差异的关系是(B) A.劝说性广告降低了产品的差异性 B.劝说性广告提高了产品的差异性 C.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D.劝说性广告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29.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A) A.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B.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 C.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人均国民收入 D.该产业的销售收入/人均国民收入

30. 厂商根据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弹性为同一商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属于(B) A.非线形定价 B.三级价格歧视 C.欺行霸市 D.不正当竞争

31.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的是(B)。 A.韦伯 B.杜能 C.胡佛 D.赖利 32.我国国家标准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B)个门类

A.16 B.20 C.22 D.18 33.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部分是指(A) 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布局理论 D.产业关联理论 34.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 A.市场结构 B. 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35.哈佛大学的教授张伯伦和(C)同时提出垄断竞争理论

A.贝恩 B.谢勒 C.罗宾逊夫人 D.克拉克 36.(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37.沉没成本与可竞争市场之间的关系是(D) A.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垄断 B.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高,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D.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38.技术与经营支持是政府对(D)产业的调整政策

A.基础产业 B.战略产业 C.新兴产业 D.衰退产业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A) A.自然垄断产业 B.农业

C.竞争性产业 D.高技术产业 40.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 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

41.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支柱产业是处于(C)的产业 A.成长期 B.衰退期 C.成熟期 D.形成期 42.不平衡增长理论是(B)提出的

A.罗斯托

B.赫希曼

C.植草益

D.克拉克 43.后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C) A.第一产业地位下降 B.信息产业增长加快 C.产业知识化 D.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44.(C)着重研究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A.赤松要 B.钱纳里 C.霍夫曼 D.配第 45.克拉克在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时,使用的是(D)指标

A.产出 B.资本 C.需求 D.劳动力 46.下面(B)能够限制不同类别的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A.书籍 B.医疗服务 C.面包 D.电影票

47.电影公司推出新片时通常先收取高价,放映一段时间后再降价,这是属于 (C)定价方式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时间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48.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是 (A) A.不平衡增长理论 B.平衡增长理论

C.经济发展理论 D.二元经济理论 49.熊彼特认为(D) A.创新和企业规模大小无关 B.完全竞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

C.小厂商具有更大的创新动力 D.大型企业和垄断势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50.信息性广告具有(B)作用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提高进入壁垒 D.夸大产品的差异 51.下面(B)属于经验性商品

A.服装 B.电脑软件 C.家具 D.个人电脑

52.认为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是(A)学派的观点 A.新制度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53.价格协调在下面(D)情况可能发生

A.市场集中度低 B.厂商数量多

C.成本差别大 D.产品差别化程度小

54.(C)是处于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 A.幼小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衰退产业

55.当产品同质时,(D)模型的均衡结果具有竞争性产业的所有特征 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豪泰林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川德模型 56.古诺模型中,当两寡头合谋时,结果是(B) A.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B.产量降低,价格提高 C.产量不变,价格上升 D.产量下降,价格不变 57.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C) A.平行于横轴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 D.垂直于横轴 58.下面(C)不是其所处行业中的主导性厂商

A.微软 B.通用电器 C.先科电器 D.柯达 59.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鼻祖是(A) A.科斯 B.威廉姆森 C.西蒙 D.阿尔钦 60.马歇尔冲突指的是(A) A.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61.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62.(D)书的出版,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 贝恩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63.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 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64.下列四种常见的市场结构类型中,哪种市场结构的进入壁垒最高(C) A.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B.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C.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65.下面哪项属于企业的市场协调行为(A) 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66.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A) A.熵指数

B.贝恩指数 C.勒纳指数

D.利润率指标 67.下列对贝恩指数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A.贝恩指数代表的是产业的超额利润率 B.贝恩指数区分了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C.贝恩指数越高,一定是垄断因素越强 D.与勒纳指数相比,贝恩指数的数据更容易取得 68.资产的专用性与沉没成本之间的关系(B) A.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小 B.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大 C.资产专用性与沉没成本的大小无关 D.二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 69.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B) 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 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 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 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 70.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7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规模经济会形成垄断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72.在寡头垄断的价格领导模型中(C) A.成本最低的厂商将决定市场价格

B.单个厂商对他们将一致索取的价格明确表示同意 C.由一个厂商领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则追随其后 D.所有厂商索取相同的价格,获取相等的利润 7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A.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B.市场必须是能够统一的 C.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 D.市场必须是完全垄断的 74.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A) A.中观经济理论 B.微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75.霍夫曼比例是指(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76.(C)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产业的扩散效应 A.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 B.马歇尔 C.罗斯托 D.周振华 77.产业布局条件是指(B) A.产业布局时的内部环境 B.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 C.物质化的硬环境 D.物质化的软环境 78.下列哪一个分析范畴不属于实证分析(C) A.“是什么” B.“为什么” C.“该怎么办” D.“怎么样” 79. 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是按照(A)分类法划分的

A.战略关联分类法 B.方向关联分类法 C.用途关联分类法 D.技术关联分类法 8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C)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81.伯川德悖论的解决办法有(A) A.产品差别化

B.静态竞争 C. 产品同质

D.以上都不正确 82.以下哪种价格歧视在经济生活中最难做到(A)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83.在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中,潜在进入者通常认为在位企业的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发生变化(B) A.价格

B.产量 C.成本

D.利润

84.下列那种价格行为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嫌疑的(C) A.因清偿债务而降低商品价格

B.企业转产而出售商品

C.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而出售商品以扩大市场份额 D.厂商歇业而进行的降价行为

85.在位企业的下列那种行为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不可置信威胁(B) A.广告 B. 对潜在进入者的口头警告 C.对政府的游说 D. 建立新的工厂进行扩大再生产

86.工业化是指(A)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87.1817年,古典经济学家(B)提出了基于国家之间生产技术相对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休谟 D.凯恩斯

8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89.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等是属于(C)分类方法 A.技术关联分类法 B.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生产流程分类法 90. 打开“企业”这个“黑箱”是(B)学派

A.哈佛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 芝加哥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91. 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是(B) 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92.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主要取决于(A) 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产业内企业的数量 D.交易成本

93.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短期内企业的最优规模是由(A)原则决定的 A.MR=SMC B.P=MR C.LMC=SMC D.LAC=SAC 94.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是(D) A.《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B.《垄断竞争理论》 C.《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企业的性质》

95.(A)认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A.张五常 B.科斯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96.(A)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滥用职权带来的损失 A.股票市场 B.管理者内部市场 C.管理者外部市场 D.产品市场

97.(A)本来是经济学家用来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指标,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市场集中度 A.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B.HHI指数 C.行业集中度 D.熵指数

98.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9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100.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买者为了得到下次购买时0.5元的折扣而剪下折扣券。这是企业实施的一种(A) A.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1.电信公司的一种定价方式是先按月收取月租费,然后再按用户通话时间收取电话费,这种定价方式是(D) A.时间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2.通常认为,劝说性广告主要针对的是(A) A.经验品 B.信任品 C.搜寻品 D.工业品

103.随着(A)特征越来越明显,广告竞争开始取代价格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A.寡占型市场 B.竞争型市场 C.垄断竞争型市场 D.垄断型市场

104.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 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05. 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对市场条件的变化更具有敏感性和预测能力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属于(C)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06.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B)国家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德国 107. 早在17世纪,(A)就第一次发现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A.配第 B.斯密 C.克拉克 D.马尔萨斯

108.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业的开发,这是属于(A)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09.(A)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

A.创新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市场需求 D.资本积累 110.主导产业选择中的赫希曼基准是指(D) 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11.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C) A.竞争性产业 B.垄断行业 C.自然垄断产业 D.垄断竞争产业

112.经济学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逐步缩小,因此,可以用(A)来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比较劳动生产率 C.平均劳动生产率 D.边际劳动生产率 113.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114.某些厂商在出售其产品时,批量越大折扣越大,这是(出题有误,BC均可)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115. 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是(A) 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116. 从资产的专用性角度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的是(B) A.张五常 B. 威廉姆森 C.科斯 D.阿尔钦

117. 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18. 两个都生产化妆品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A) 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19.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规模大,甚至占据50%——95%的市场份额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小企业则自愿或被迫采取跟随策略是属于(A)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20.所谓产业结构,是指(B)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21.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道路系统建设,这是属于(B)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22.主导产业选择中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C) 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23.在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向(B)转变

A.轻工业,基础工业 B.基础工业,高加工度工业 C.轻工业,重工业 D.农业,轻工业 124.广告密度和产品差别化之间的关系是(B) A.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 B.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

C.广告密度与产品差别化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D.广告密度无法衡量产品差别程度

125. 假定双寡头各有固定成本24元,但没有可变成本,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为:厂商1的需求曲线为:Q1=18-3P1+P2 ,厂商2的需求曲线为:Q2=18-3P2+P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非串谋时,P1=P2=3.6,Q1=Q2=10.8 B.串谋时,P1=P2=3.6,Q1=Q2=10.8 C.非串谋时,P1=P2=4.5;Q1=Q2=9 D.串谋时,P1=P2=4.5;Q1=Q2=10.8 126.豪泰林模型说明的是(D) A.通过引入产品物理性质的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B.通过引入生产能力约束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C.通过串谋来获取最大利润

D.通过引入产品位置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127.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纵向一体化安排是为了(A) A.降低交易费用 B.避免政府干预 C.提高企业利润 D.扩大市场势力 128.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

131. 当创新带来的是新产品开发或原有产品的改善时,该产业部门趋于(B) A.收缩 B.扩张 C.不变 D.无法预测 132.(A)是第一位从产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 A.迈克尔.波特 B.大卫.休谟 C.李嘉图 D.凯恩斯

133.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B)的形成及发挥 A.比较优势 B.竞争优势 C.区位优势 D.政策优势

134.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方法,钢铁业、石油化工业属于(C)产业 A.最终需求型 B.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C.中间产品型 D.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135.限制性定价方法主要针对的是(B) A.在位者 B.潜在进入者 C.供应商 D.零售商 136.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反映了(A) A.先行者优势 B.后发制人 C.比较优势 D.成本优势 137. 投入产出理论是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的

A.里昂惕夫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 赤松要 138.行业集中度指标的值越趋近于(A),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A.1 B.0 C.无穷 D.-1 139. 通过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等一系列概念来建立企业理论的是(B) A.科斯 B.阿尔钦 C.威廉姆森 D.张五常 140.最先把产业组织的概念引入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是(A) 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李嘉图 D.张伯伦 141.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 A.市场结构 B. 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142.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 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43.沉没成本与退出壁垒之间的关系是(D) A.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低 B.两者之间无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小,退出壁垒就越高 D.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高

144.所谓产业规模结构的低效率状态是指(A) A.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

145.关于技术进步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C) A.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就会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 B.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作用更大。 C.技术进步不限于某个特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有所作为。 D.技术创新成本巨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 146. 主导产业选择的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是(A)提出的

A. 筱原三代平 B. 罗斯托 C.库兹涅茨 D.赫希曼 147. 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农业是属于(B)产业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148.对外投资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进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都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49.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A产业是B产业的(B) 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下游产业 150.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是(A) A.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 B.政府产业政策 C.充足的资金 D.廉价的劳动力 151.产业关联度基准是指赫希曼基准和(A) A.罗斯托基准 B.筱原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收入弹性基准 152大力发展(C)有利于提高就业弹性水平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资本密集性产业

153.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经过(B)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A.6 B.5 C.7 D.4 154.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 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155.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 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56.分别计算每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收入弹性,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D)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57.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是(B)提出的 A.李嘉图 B.波特 C.俄林 D.赫希曼 15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159. X非效率是(A)提出的

A.莱宾斯坦 B.马场正雄 C.渡边经彦 D.罗斯托 160. 需求交叉弹性与产品差异化的关系是(C) A.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大 B.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产品趋于同质 C.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小 D.没有关系

161. 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 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62. 不平衡”增长学说的创建者是(A) A.赫希曼 B.筱原三代平 C.库兹涅茨 D. 罗斯托 163. 下面(D)构成沉没成本

A.具有较强应用性的金融业的经营诀窍 B.运输业中的卡车

C.没有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往返于两城市间的航空飞机 D.用于研究开发、广告、员工培训的专用性支出 164.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理想状态是指(C) A. 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 165.下列(A)属于一级价格歧视

A.根据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收取不同的价格 B.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C.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市场,对每个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D.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方式 166. 规模经济壁垒是指(B) A.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竞争者 B.新进入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足以维持经济规模导致的成本劣势 C.在位企业在融资成本上比新进入企业具有的优势 D.在位企业控制了专利或技术秘诀

167.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动态的寡头垄断市场博弈模型是(A): A.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古诺模型 D.豪泰林模型 168.一家房地产企业兼并生产个人电脑的企业是属于(D) 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69. 所谓产业的产值结构,是指(B)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70.将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产业工业和其他工业是属于(B)分类法 A.生产流程分类法 B. 霍夫曼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三次产业分类法 171. 在SCP分析框架中,对(A)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A.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B.消费者剩余 C.生产者剩余 D.贝恩指数 172. (A)通过对管理者的声誉评价,使得代理人不敢过分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A.管理者市场 B. 股票市场 C.要素市场 D.产品市场

173. 1980年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以HHI为依据将市场结构分为(A)类 A.6 B.5 C.4 D.7 174.产业组织政策的实质是(C) A.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B.优化资源配置 C.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间的矛盾 D.促进技术进步

175.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总量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带动产业结构递进升级。这是(C)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76.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C) A.投资结构优化 B.供给结构优化 C.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D.产业间比例协调 177.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B产业是A产业的(A) 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上游产业 178.筱原基准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D) A.罗斯托基准 B.产业关联度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17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业弹性水平会(C) A.上升 B.不变 C.降低 D.难以预测

180. 在主导产业转换和发展的第五阶段,(B)是主导产业部门 A.汽车、石油和钢铁产业 B.信息产业 C.耐用消费品工业 D.电力、化工工业 181.衡量企业(工厂)规模经济的指标系数是(A) A.AC/MC B.MC/AC C.P-AC/AC D.P-MC/MC 182.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是(B) A.竞争促进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 C.反垄断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83.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B)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84.竞争促进政策主要是(B) A.限制过度竞争的政策 B.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C.鼓励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 D.中小企业政策 185.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 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186.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直接干预是属于(C)的产业组织政策 A.控制市场结构 B.控制市场行为 C.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D.反不正当竞争 187.衡量产业素质是否协调,可以用(D)指标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需求结构 C.供给结构 D.比较劳动生产率

188.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起飞阶段的主导部门是(C) A.食品 B.水泥 C.纺织工业 D.汽车工业 189.产业成长的实质是(A) A. 产业的选择 B. 产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产业的技术进步 D. 产品升级

190.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的手段有:(D) 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191.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对一国的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供给因素 C.需求因素 D.国际投资因素

192.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这说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处于(C) A.低效率状态 B.理想状态 C.过度集中状态 D.高效率状态

193.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是:(B)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布局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94.在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MES与进入壁垒的关系是(B) A.MES越大,进入壁垒越低 B.MES越大,进入壁垒越高

C.MES越小,市场集中度越高

D.没有相关关系

195.以下(C)不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供给因素 A.投资结构 B.资源条件 C.消费结构 D.自然条件

196.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是(C) A.幼小产业 B.夕阳产业 C.淘汰产业 D.衰退产业 197.差别化的内在来源包括(B) A.产品质量上的识别性、产品品种的可挑选性 B.企业长期建立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C.产品的外观特征、产品的价格 D.售后服务

198.韦伯是(A)理论的创始者。

A.工业布局

B.成本—市场学派 C.点轴

D.增长极

199.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 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200.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 201.以下(C)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

A.资本结构 B.资源条件 C.个人消费结构 D.技术进步 202.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203.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204.对产业组织概念的拓展是将(B)纳入研究范畴 A.同一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B.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205.(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

206.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C.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 D.长期内,市场绩效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207.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C) A.萨伊 B.贝恩 C.马歇尔 D.斯蒂格勒 208.在(C)情况下,厂商攫取了消费者的全部剩余

A.二级价格歧视 B.三级价格歧视 C.一级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209.下面的例子中,(C)反映了古诺模型所描述的情形 A.两商店的距离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

B.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价格竞争 C.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产量竞争

D.消费者对彩电的尺寸差异偏好 210.下面(C)不是劝说性广告的作用

A.提高进入壁垒 B.形成产品差异化 C.降低了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D.提高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211.在克拉克看来,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C)的差异 A.成本 B.价格 C.相对收入 D.绝对收入 212.造船业属于下列(C)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213.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金、税制优惠等是属于(A)

A.产业技术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214.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了(B) A.关联方式分类法 B.三次产业分类法 C.农轻重分类法 D.生产要素分类法 215.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B)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216.直接规制政策是属于(C)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技术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发展政策 217.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产业布局实施了(D)战略

A.区位优势 B.平衡布局 C.生产要素优势 D.非均衡布局 218.赫希曼认为主导产业部门应当选择(A)的产业 A.后向联系系数大 B.前向联系系数大

C.收入弹性大 D.技术进步率高 219.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 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220.从狭义上讲,产业是指(C) A.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的某些企业的集合 B.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C.生产具体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集合 D.经济活动的总称

221.新产业组织理论主要运用(C)研究方法

A.S—C—P分析 B.计量经济分析 C.博弈论 D.案例分析 222.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223.产业组织理论把(A)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A.市场集中度 B.企业集中度 C.行业集中度 D.买方集中度 224.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 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225.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 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二、多项选择

1.经济发展的内涵是指(ABD) A.是一个包含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B.包含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C.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D.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E. 不引起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2.衡量产业优势地位的标准有(BCD) A.产业内厂商数量 B.附加值高低 C.产业产值 D.产业关联效应 E. 竞争程度

3.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ABDE) A.形成期

B.成长期

C.萌芽期

D.衰退期 E. 成熟期

4.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是(ABCD) A.供给结构优化 B.需求结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E. 消费结构优化

5.可用来定量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 (ABC)

A.利润率指标

B.勒纳指数

C.贝恩指数

D.基尼系数 E.恩格尔系数

6.产业间联系的纽带包括(ABCDE)

A.产品劳务联系

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

D.劳动就业联系 E. 投资联系

7.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有(BCD) A.调整衰退产业 B.控制市场结构

C.控制市场行为 D.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E. 行政干预

8.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BCE) A.产业组织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E. 产业布局政策

9.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

A.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B.以轻纺工业为主导阶段阶段

C.以工业为主导的

D.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E. 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10.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有(ABC) A.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B.产品同质 C.自由进入和退出 D.市场集中度高 E. 信息不完全

11. 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一产业的有(ACDE) A.种植业 B.采矿业 C.畜牧业 D.林业 E.渔业

12.贝恩指出的构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 A.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进入壁垒 B.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 C.产品差别化因素 D.政府的政策法规 E.必要资本量

13.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市场集中度 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 D.市场需求增长率 E.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14.市场行为主要包括(ABCDE) A.竞争性行为 B.协调行为 C.企业兼并与重组 D.企业定价 E.广告

15.古诺双寡头模型对每个寡头的行为及有关条件的假定为(ABCD) A.产品同质

B.两个厂商同时作出决策 C.厂商边际成本为常数

D.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价格 16.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有(ABD) A.产品同质

B.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C.产量竞争模型 D.价格竞争模型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产量

17.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的指标有(ABC) A.消费者剩余 B.生产者剩余 C.社会总剩余 D.中间商剩余 E.X效率 18.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ABD) A.农业、工业、服务业

B.取自于自然的产业、加工取自于自然的产业、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C.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

D.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E.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BCE) A.部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

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D.产业活动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E.产业活动专指具有经济性质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20.下哪些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ACE) A.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资本向其他市场转移的程度

C.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 E.主张经济自由化

21.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是(ABC) A.资产专用性 B.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C.交易发生的频率 D.交易成本的高低 E.纵向一体化

22. 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A.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E.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23. 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C.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E. 霍夫曼比例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24.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ABD)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供给结构基准 D.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E.国家基准 25. 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有(ACD) A.足够的资本积累 B.先进的技术资源 C.充足的市场需求 D.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E.较强的扩散效应

26. 罗斯托在其著作中所阐述扩散效应的表现包括(ABC)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结构效应 E.棘轮效应

27.反垄断法的三根支柱是(ABC) A.禁止限制竞争协议 B.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势力 C.控制企业兼并 D.直接规制政策 E.中小企业政策

28. 产品差异化策略有(ABD) A.品牌差异化 B.渠道差异化 C.融资差异化 D.服务差异化 E.成本差异化

29、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包括(ACDEB) A.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B.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 C.开辟新市场 D.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E.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30. 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ABC) 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B.解雇费用 C.政策法律的限制 D.必要资本量 E.规模经济性

3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有包括(ABCD) A.行业集中度 B.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C.HHI指数 D.熵指数 E.勒纳指数

3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ABC) 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 D.完备信息 E.存在替代性产品

33、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ABC) A.产业集聚化 B.产业融合化 C.产业生态化 D.产业知识化 E.产业合作化

34、影响卡特尔稳定性的因素有(AB) A.经济人理性假说 B.卡特尔成员具有违反卡特尔协议的诱因 C.卡特尔成员之间具有协调问题 D.存在市场进入问题 E.政府干预

35、判断市场是否是有效竞争的三分法标准指(ABC) A.市场结构标准 B.市场行为标准 C.市场绩效标准 D.资源配置效率 E.生产成本标准

35、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ACBD)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E.产业规制政策

36.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CD)。

A.结构 B.政策 C.行为 D.绩效 E.价格 37.下面(ABCDE)是属于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个人消费结构 D.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E.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38.工业化过程要经历如下(BCE)阶段

A.信息化 B.重工业化 C.高加工度化 D.农业工业化 E.技术集约化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垄断产业,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 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价格规制 E.规格规制

40.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CD)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A.进入壁垒 B.政策 C.完全可竞争市场 D.沉没成本 E.市场价格

41.大企业内部普遍存在X非效率的原因有(ABCD) A.利益集团目标分化 B.规模扩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C.垄断企业没有竞争压力 D.成员“搭便车”动机强烈 E.技术进步 42.说明静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CDE) 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豪泰林模型

43.制定战略产业扶植政策时,要防止(BC) A.设备加速折旧 B.战略产业选择失误 C.资源浪费 D.市场过度竞争 E.企业转产

44.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的主要特点有(ABC) A.主体是企业 B.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C.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 D.决策权仍集中在中央政府 E.地区经济利益被忽视

45.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小企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仍能生存的原因是(CD) A.政府扶持 B.竞争不充分 C.产品差异化 D.廉价劳动力 E. 技术进步

46.波特认为,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力量的相关因素包括(ABCD) A.供应商 B.购买者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E. 政府 47.评价市场绩效可以从(ADE)方面进行 A.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B.产业结构 C. 产业布局 D.产业技术进步 E.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48.衡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指标有 (AB) A.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B.广告密度 C.AC/MC D.贝恩指数 E.勒纳指数 49.可用来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有(ABCDE)

A.职工人数

B.固定资产原值

C.产量

D.销售额 E. 附加价值

50.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主要有以下(ABCD)市场关系 A.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 B.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买卖双方的关系

D.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E. 潜在进入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 51.导致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因素有(ABC) A.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B.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C.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D.社会舆论 E. 消费者喜爱

52.以下情况中(ACD)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 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E. 奢侈品大量涌现

5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ABC)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A.经济学 B.管理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E.美学 54.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有(ABC) A.马歇尔 B.张伯伦 C.罗宾逊 D.兰凯斯特 E.贝恩

55.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这一比例的提出是在1931年

C.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E.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5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 诱导手段有:(BCDE) A.配额制 B.税收减免 C.关税保护 D.财政补贴 E.融资支持

57.下列各项中(ABD)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A.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B.市场潜力巨大,可望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C.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D.同其他产业的关联系数较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E.必须处于垄断地位

58.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价格理论的两极是(AD)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E.垄断 59.说明动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ABE) 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60.企业兼并有哪些类型(ABDE) A.水平兼并 B.纵向兼并 C.联合兼并 D.混合兼并 E. 垂直兼并

61.根据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AC) A.消费资料产业 B.重点产业

C.资本资料产业 D.支柱产业 E.主导产业 62.三级价格歧视就是(BE) A.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B.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

C.在不同的时间段收取不同价格 D.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价格 E.根据消费者的年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6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 A.前工业化时期 B.工业化初期 C.工业化中期 D.工业化后期 E.后工业化时期

64.科斯提出,交易成本包括(ABCE) A.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B.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 C.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 D.运输费用

E.获取市场信息需要支付的一定费用

65.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对在位企业成功实施掠夺性定价产生负面效果的行为有(ABCD) A.被掠夺方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 B.潜在企业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专用性资产 C.消费者与被掠夺者签定了以竞争价格供货的长期合同 D.商品可以转售

E.在位企业可以获得行业或地区的交叉补贴 66.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包括(ABCD) A.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B.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C.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D.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 E.必要资本量壁垒

67.贝恩依据(AB)对不同垄断、竞争结合程度的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类 A.CR4 值 B.CR8值 C.产业规模状况 D.HHI值 E.熵指数

68. 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高级化要经历(ABCD)阶段 A.重工业化

B.高加工度化

C.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 D.高信息化 E.规模化、标准化 69.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主要有(CD) A.定价行为

B.广告行为 C.价格竞争行为

D.价格协调行为 E.兼并行为

70.下列(ABC)描述的是哈佛学派的观点?

A.高集中度导致到利润率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反对政府干预

71.在(BC)的市场结构中,价格协调越困难

A.集中度高 B.集中度低

C.产品差别化程度高 D.产品差别化程度低 E.进入壁垒高

72.一级价格歧视下,(ABCDE) A.厂商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B.厂商对每个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C.厂商攫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D.没有扭曲效率,但影响了分配 E.是所有市场形式中最低效的 73.在寡头垄断模型中,下列(BC)是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豪泰林模型 D.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E.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74.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包括(ABCDE) A.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B.技术进步

C.消费需求 D.投资需求 E.国际贸易

75.根据产业间前向和后向联系程度的差异,产业部门可分为以下(ABCD)类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E.先行产业

76. 主导产业选择中的罗斯托基准是指(AB) 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E.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

77.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为先导的代理理论包括(ABC) A.团队生产 B.测度、监控、偷闲 C.剩余权利 D.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E.垂直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78.度量产品差异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需求的交叉弹性 B.广告密度 C.广告费用 D.销售网络状况 E.顾客对服务的评分 79.横向并购的福利效果是(ABC) A.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了规模经济

B.形成卖方集中 C.造成了垄断 D.福利影响为负 E.福利影响为正 80.下列(ABD)描述的是可竞争市场理论?

A.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

B.认为即使是独家垄断企业,也只能制定超额利润为零的可维持价格,以防止潜在竞争者进入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主张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是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81.科斯的现代企业理论包括(ABCDE) A.企业和市场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 B.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C.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有成本

D.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划花费的成本要低 E.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82.资产专用性有如下(ABCD)种类型

A.场所专用性 B.物质资产专用性 C.人力资产专用性 D.专项资产 E.无形资产

83.混合并购的原因包括(CD) A.扩张市场势力 B.降低交易成本 C.资产充分利用 D.降低风险 E.获得规模经济

84.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BCDE) 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关联理论 D.产业布局理论 E.产业发展理论

85. 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BDE) A.生产要素 B.需求因素 C.比较优势 D.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E.企业的战略、组织和竞争状态 86.构成产品差别化的因素包括(ABCDE) A.物理差异 B.心理差异 C.服务差异 D.空间差异 E.品牌差异

87.配第.克拉克定律描述的是(ABC)

A.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B.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C.反映了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D.资本品工业优先于消费品工业增长的规律 E.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

88.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包括(ABCDE) 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设备规制 E.价格规制

三、问答题

1.S-C-P三者间的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 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7.试述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9.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0.试述兼并的主要类型及动机。

11.试论述如何综合评价某一产业市场的市场绩效。 12.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

1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4.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15.论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6.论述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 17.论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8.论述贝恩意义上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19.试述产品差别化的实现途径。 20.论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21. 简述产品差异性的度量方法。 22. 简述广告的类型及其特征。

23. 简述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产生的原因。 24.简述规模经济的三个层次。

25.分析不同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势力。

26.简述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新特点 27. 阐述科斯的企业理论。

28. 简述行业规模经济水平的测量指标。 29. 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基准。

30. 简述管理者市场是如何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的。 31. 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特征。 32. 简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33.简述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区别及联系。 3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

35.简述勒纳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6. 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 37. 简述贝恩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8. 分析大企业内部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 39. 简述规模经济壁垒。

40. 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41. 简述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4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43.简述HHI指数及其优劣势。

44.简述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45. 简述纳什均衡的哲学含义。

46. 简述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的形成原因。 47. 简述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48.简述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

49. 简述股票市场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 50. 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筱原基准。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和本质特征。(7)

答: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从一切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指出政治经济学所咬牙久的不是物,而是被物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遵循着不依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表现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面论证和彻底发展了劳动价值论,特别是马克思对劳动二重性的揭示,使价值本质得到了阐明。

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经济理论上的表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在他能够坚持无产阶级的性质的同时,科学的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从而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就是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并运用这一科学认识为人民大众谋利益。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6)

1、生产力,是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包括生产(指直接的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在内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系列关系的总和。

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贯穿人类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

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首先应当认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即一定的生产力要求有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即生产力的发展会要求和引起生产关系的或迟或早的相应改变。

因此,从总体上看,从社会生产的历史发中看,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能动的反作用,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局部地和暂时地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1)、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时,它就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时,它就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

一旦生产关系已经明显地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成为解决矛盾的焦点,生产关系的合理变革将重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关系变革的任务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归根结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也是以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4、因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和每一社会形态各个发展阶段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评判生产关系的先进与落后归根结底是看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指导(20)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相应减少,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其不利影响表现为:

(1)、它会引起人们实际收入的下降。

(2)、会诱发成本、价格轮番上涨,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冲击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激化社会矛盾。

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正好相反的现象。它是指一般商品与劳务的供给超过需求,货币数量相对于商品和劳务较少,使货币价值高估,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其不利影响表现为:

(1)、长时间的通货紧缩会破坏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相对价格结构,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持续性通货紧缩会降低微观经济的效率。

3、 价值规律。指导(22)

:价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功能和作用,概括来说有:

1、资源配置功能;

2、利益驱动功能;

3、优胜劣汰功能;

4、收入分配功能。

4、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74)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设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剩余价值规律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原因是: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5、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指导(33)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是工人劳动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但工资的形式好像工人的所有劳动都有报酬,掩盖了资本占有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的实质,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造成的。

6、 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新书(53)

:商品流通形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资本流通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即G—W—G/。两个公司的形式、内容和目的都存在区别。前者从形式上看是先卖后买,从内容上看是两种不同商品的交换,货币充当交易媒介,从交易目的上看是为了取得商品的实用价值;后者从形式上看是先买后卖,从内容上看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货币充当价值增值的手段,交换的目的不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使价值增值。

7、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90)(96)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它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由原来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新的更大的资本。

8、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就业的影响。(97)

: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进步造成了对劳动力的节约。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增加,而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地减少。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由中资本的大小所决定,而是由其中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的。因此,可变资本在社会资本中所占比重相对减少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相对地减少。

9、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过程和条件。(105)

产业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值,又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G———W„„P„„W/———G/

生产资本循环:P„„W/————G/————W„„P

商品资本循环:W————G/————W„„P„„W/

条件:

1、空间上的并存性;

2、时间上的继起性

10、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指导(58)

答: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实现条件: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总和等于第二部类可变资本价值。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实现条件:(1)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总和大于第二部类可变资本价值。:

Ⅰ(v+m)=Ⅱc

1Ⅰ(v+m)›Ⅱc ; ○2Ⅱ(c+v+m)›Ⅰ(v+前提条件:○m

x)+Ⅱ(v+m

x)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Δv+m

x)=Ⅱ(c+Δc)

11、 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在当代的特点。(130)

答:

1、再生产的周期是各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各阶段间的起伏波动较小,界限不清。

2、在生产的周期缩短,危及次数频繁,危及阶段持续时间缩短,危机的程度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

3、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12、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指导(38)

答:当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的心态。由于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周转速度不同,同联资本投资于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就有差别,但资本追求价值增值的本性要求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因此,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为了取得有力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彼此之间必须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主要方式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间的转移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转移一直持续到不同部门间的利润率大概相等,即形成平均利润率时止。平均利润率是社会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不再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格出售,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形成生产价格。

13、 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区别。(148)

答:从质上来看,实际资本有价值,而且在再生产过程中实际履行着资本资本的职能。虚拟资本本身无价值,在再生产步伐会现实的作用,它只不过是一种资本所有权证书。从量上来看,首先,虚拟资本总量是大于实际资本的总量。其次,虚拟资本的变化与实际资本的数量变化并不直接相关。第

三、虚拟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存在快与实际资本增长速度的趋势。

14、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区别。()

15、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166)

答: 龙杜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并不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在垄断条件下,竞争仍然具有必然性。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4、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新特点:

1、竞争的主体和目标不同;

2、竞争的手段不同;

3、竞争的范围不同;竞争的后果不同。

16、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175)

答: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愿意和理论基础。主要原因有:

1、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私人垄断资本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加深,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不得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承担起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的责任,以缓和生产力的社会性与私人垄断之间的矛盾。

2、市场机制的司令以及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是资本主义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也显示了仅仅依靠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运行的局限性;从而,客观上要求运行国家调节机制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节和干预经济,减缓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

3、二战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是人类;私人垄断资本为了开拓更有力的国际市场,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份额,需要借助国家的支持和干预,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

4、凯恩斯主义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1、科技革命诱发生产的迅速扩大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

2、生产社会哈发展要求社会商场的比例性与私人资本生产逐利性的矛盾;

3、社会再生产对投资规模的巨大需求与私人资本有限性的矛盾。

17、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整的手段、方法及影响(作用)。(181)

答:手段:

1、财政手段: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通过财政把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可以影响资源的使用发现和个人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包括财政的收入政策和财政的支出政策两方面内容。

2、货币金融政策:利用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和投资等,最终实现调节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比例关系的目的。主要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3、收入调节政策:调控工资和物价,目的在于避免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以及调节收入分配格局。手段有:立法、规定工资增长幅度和收入税物价的变动而变动。

4、国家计划调节:目的在于缓和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协调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和国民经济关系,以促进经济增长。

5、行政和立法手段:通过国家行政部门实施,包括许可证管理、价格管理等。法律手段是借助国家力量,以法律形式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方法。

6、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力无限扩大和人民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同时,适应了高度的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促进了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化,从而保证提供了一批适应物质技术要求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满足了垄断资本发展的需要。

1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183)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二重作用:

促进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需求突破了世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拓宽了市场容量,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3、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和“国民经济计划化”,在一定程度上一直了社会再生产所固有的无政府的状态,缓和了经济危机的波动幅度和破坏程度。

阻碍作用:

1、技术进步的停滞日益严重,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浪费。

2、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停滞的趋势。

19、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191)

答:国际分工、生厂的国际专业化和世界市场的相互促进,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国际分工是各国的国际联系和协作日益密切。生产的国际化把各个国家都纳入了国家生产“流水线”之中,各个国家通过厂家国际深产的冯巩、协作和国际交流,不仅能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还能利用外国资源和技术,促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的组合,趋利避害,达到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生活走向一体化的进程。

2、各国经济通过国际市场的中介作用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一国经济增长或衰退都会影响别的国家,进而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世纪转换之际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由于现代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先进的通讯技术、电脑网络的推波助澜,使得全球各地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的程度越来越深。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20世纪末已经形成为一种客观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

20、 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指导(59)

答:跨国公司是国内垄断向国外延伸的必然产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过剩”资本的膨胀急需向外扩张;跨国公司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降低成本;跨国公司有条件组织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开发协作并充分地利用这些技术成果;跨国公司可以避开贸易壁垒,争夺国际市场,提高资本剥削率;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吸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跨国公司扶持。

21、 国际经济调节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式。(200)

答:原因主要有:

1、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和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矛盾;

2、垄断资本的国际化要求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发展;为了维护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共同利益,各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也需要来联合起来进行经济协调。

调节方式:

1、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就某一领域进行全球性协调;

2、通过政府间的定期会议或不定期的首脑、部长国会晤来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以解决共同面临的经济问题。

3、在某些具体经济领域通过一定的政府间协定来调节国际经济矛盾;

4、组建区域性经济集团,协调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与矛盾,这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国际经济调节。

22、 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及本质。(213)

答: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依赖表现在: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和各种专业人才;

4、发展展中国家人染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投资场所和资本积累的场所。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依赖也是非常明显的:

1、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资金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输出;

2、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3、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市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发达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关系上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斗争与局面,在想象上表现为不同生产力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从本质上看,则反映了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与发展中国家广大人民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经济利害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就必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彻底废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23、 联系十六大报告内容,分析现实问题。指导(74)(79:

4、6)

答: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的是—蒙克莱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社会生产过程如下环节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人们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应该—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能不断地经受着实践的检验、随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之

一、善拼的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表现自身的形态、又具体劳动创造

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是由以简单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与生产该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

一、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内在尺度、可以只是现实的货币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与使用价值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与一定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价值增值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组成成本的是—v可变资本价值

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例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利息和企业利润 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级差地租Ⅰ

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并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而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结果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 产业资本在资本循环中采取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度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为—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年剩余价值律的提高

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主要包括—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损耗、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由于科技进步使原有机器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贬值

社会资本的运动—必须包含一般商品的流通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或社会总产品补偿问题,包括—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已存在可能性,但不能转化为现实性,原因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规模小,商品数量不多、商品交换范围不广,市场联系不紧密 金融寡头对国民经济垄断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参与制”

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直接投资兴办

属于国家间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有—实行“国有化”

资本国际化的职能形式有—改变税率、调整税种和税收起征点、调整信贷规模、“经济计划化”

资本国际化的过程主要借助的形式有—货币资本国际化、生产资本国际化、商品资本国际化 战后资本国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政府间的融资、国际银行间的融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追逐高额垄断利润,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战后资本国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应是—主权平等、公平合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第四篇: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经济区域: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

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区域内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关系

区位论:(1)古典区位论特点: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2)屠能的农业区位论:屠能(3)龙哈德三角区位论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构成的“区位三角形”。(4)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运输成本。劳力成本。集聚 近现代区位论:(1)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2)廖什景观,价格高低、需求强度、市场半径、单位距离的产品运输成本。(3)现代区位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区划的方法:聚类分析法,地域分工分析法,经济中心分析法,

中心地等级体系三原则:

1、市场原则

2、交通原则

3、行政原则 城镇的经济效应: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优位效应,创新效应,辐射效应

城镇职能:经济职能:贸易中心职能,服务中心职能,信息中心职能,生产中心职能,金融中心职能;其他职能:政治职能,军事职能,文化职能,文化职能,

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相互分工又密切合作的城镇组成的空间体系。

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因素,资金,市场因素,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状况 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宏观调控机制。

产业布局的一般区位选择:主要影响因素有:运费、生产成本、市场价格。

1、选择线路运费最低点

2、选择总运费最低点

3、寻找劳动费用最低点

4、考虑聚集效应影响

影响产业布局的因子:

1、原料

2、原料指数

3、区位重量

4、劳动费指数

5、聚集效益指数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的分布在第一产业越来越少,二三产业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不同产业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 霍夫曼比例:工业化进程中,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比例

区域经济关系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的经济关系。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区域合作形式合作经营,合资经营,三来一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来料加工)BOT

区域垂直分工不同区域在初级产品、中

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或同一行业的不同生产环节,在不同区域分工进行。

依附理论又叫中心外围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势必出现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经济进步不同时在每一个地方出现,旦出现,形成经济中心,巨大动力将会使经济增长因素围绕其进一步集中。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区域经济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内经济结构2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路径3研究区际关系,经济分工与协作。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1我国是一个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2西方国家都曾经出现过萧条区、衰落区,我国某些老矿区集中的地区,人口超载地区等不同类型与成因的“问题区域”至今还没有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的区域政策3任何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案的实现,必须以各利益主体合理权益得到保证为前提。

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冲突能够两败俱伤,通过扩大开放,经济合作,实现双赢。(1)资本无孔不入,追逐最大利润,扩大了空间经济一体化。(2)市场扩大往往伴随交易成本的降低。 经济区划应遵循什么原则?(1)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具有经济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2)地区优势和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成区域整体。经济中心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吸引力的强弱(4)经济区的界限与行政区域一致。统计数字可获得性(5)同级经济正确地理范围上不重叠。

简述城镇的基本功能?经济职能:贸易中心职能,服务中心职能,信息中心职能,生产中心职能,金融中心职能;其他职能:政治职能,军事职能,文化职能,文化职能,

自然因素如何影响产业布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植被条件,河流、山脉等,决定农业生产布局、工业门类、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土地状况,水源条件矿产资源,能源状况)

有哪些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产业区位布局?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企业必须有最低的劳动力数量,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员的要求也有一个门坎数量,劳动力价格差异;资金(内部资金来自自我积累,部资金来自投资;市场因素(任何产品都有一个门坎需求量,低于此数值,企业就不能投产。保本需求量和销售量。运输,科技发展状况(提高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扩展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改善资源的平衡状况,使自由度增加,

优化产业分布,降低运输和能源成本,改变产业内部结构,对能源和原料的依赖改变。

区际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区域经济关系: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的经济关系。能否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区域发展非常重要。(1)决定劳动力流动方向和结构,本区域劳动力素质高低(2)决定资本流动方向和结构,本区域资本存量多少和吸收外资多少(3)决定技术引进扩散速度、技术经济效益(4)决定对本地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对外部资源使用状况(5)决定区域内市场繁荣程度。 西部大开发如何搞好可持续发展

1转变生产模式,推进经济转型2转变消费方式,推进生活转型建设环境友好型(1)进行宣传教育(2)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消费方式改革可以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3转变思维方式,推进意识转型,要重新审视人鱼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 ①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始终控制着开发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有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持续不断的客观过程②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火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而区域发展可以是在与哪来基础上进行量得扩展和质的提高③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区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比较区域创新与国家创新的不同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重要支撑;而国家创新体系则是形成各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和相互联结的纽带。

1、创新要素构成的层次与边界不同

2、主体性要素不同

3、网络结构不同,国家创新是网状结构,区域创新其结构可以是网状或链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第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第二,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难以发挥。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第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第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 关系将更趋于紧密。 经济政策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2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3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4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5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

第五篇:产业经济学期末总结

产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为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群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

3.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有地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

二、第三产业将增加。

4.霍夫曼定律: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

5.产业融合:是指原有的产业边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被打破,以前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被视为不同的产业现在 正融合在一起,变成新的产业的过程和现象。

6.马歇尔冲突: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 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7.克拉克有效竞争理论: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8.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9.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10.主导产业:是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11.竞争力: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12.产业安全: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竞争中,本国资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本国各个层次的经济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分配的充分,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贯彻的彻底。

简答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产业安全。

2.产业形成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的出现和形成源于劳动分工的出现,产业一旦形成,其自身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对任何一个产业,一般都会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一)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

3.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产业发展的概念及基本内涵、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产业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进步的产业演化过程,即伴随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及观念意识的变化或变革。

产业发展包括的基本内涵为:1.产出增长;结构变迁;福利改善。

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产业发展是渐进与突变的统一;产业发展是产业进化的过程。

4.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一)交易成本解释;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

解释;可剥削租金解释

5.关于企业是一种特殊治理关系的研究:

(一)市场治理;三边治理;双边阿治理;一体化治理

6.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决定因素:6因素:(1)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

7.进入壁垒的形成原因: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产业进入壁垒分类可分为高度、较高、中等和低进入壁垒产业

8.市场行为的内容: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9.价格协调行为,又称价格共谋。常见,卡特尔;价格领导制;有意识的平行调整

10.不合理的排挤竞争对手策略:掠夺性的降价行为;价格压榨;排挤行为

11.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资源稀缺;聚集效益;技术创新;增长所需的扩散与转移;生态环境的压力

12.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的具体体现:前瞻影响;回顾影响;旁侧影响

13.

问答题

1.促使产业融合的因素:1.新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电脑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低廉的技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沟通和接受资讯,从而促进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各国政府对通信产业、传媒产业、有线电视等产业放松规制导致这些产业中的厂商可以通过兼并等方式进入新的市场。3.很多企业通过提升管理能力,使得自身能够通过购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的跨产业融合活动,从而使得众多合作伙伴可以分担经营成本和风险,并分享彼此的资源和利润。

2.规模经济的作用:减少组织管理成本;规模扩大,研发力量壮大;基础设施共用,单位生产成本下降等

3.产品差别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原因:(1)产品的物理特性;买方的主观印象;销售的地理差别;销售服务的差别。特点:产品差别化的不确定性;产品差别化的迟滞性。

4.产品差别化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产品差别化与市场集中度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影响;产品差别化是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差别化将影响企业价格的形成;产品差别化给企业间的价格协调带来了困难;产品差别化的存在使得非价格竞争更为激烈;产品差别化不仅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还最终影响市场绩效。

5.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一)平衡发展模式与非平衡发展模式,平衡发展模式:

1.大推进理论;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

(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6.国际分工与产业梯度:

(一)国际分工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斯蒂德曼的新李嘉图主义;克鲁格曼的产品差异贸易理论。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梯度。

(三)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演变

7.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与“标准结构”的差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

产业间均衡的比例关系;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是持续的发展。

8.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产值结构的高级化;资产结构的高级化;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结构的高级化。

9.主导产业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引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

10.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关联强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和上升率基准。

11.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成本——市场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

(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威廉姆斯倒U曲线;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四)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

12.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角,主导产业的特性:主导产业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主导产业具有层次性;主导产业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13.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市场潜力;相对优势度;产业规模指标;产业关联度指标。

14.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空间集聚性;柔性专业化;社会网络化;根植性

15.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纵向集聚;横向集聚;区位指向集聚

16.国际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7.产业竞争力理论:产业业绩分析视角;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产业对外支配程度分析视角;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18.钻石模型: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政府行为

19.关于竞争力的概念:宏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微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中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

论述题

库兹涅兹法则: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理论

马歇尔夫妇《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梅森《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范式

谢勒《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以梅森贝恩为代表啊的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称为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 斯蒂格勒 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

规制经济学

鲍莫尔、帕恩查、韦利格《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安全测度的指标体系

(一)反映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成长状态的指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增值率;

劳动生产产率;资本利润率;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二)反映外商对国内产业控制度的指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

外资市场控制率;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

(三)反映经济体制竞争力的指标:企业产前服务状况;企业产后服务状况;政

府经济凋节状况

(四)反映政府对产业控制力的指标:反映国有经济凋节力、保障力的静态指标;

反映国有经济活力的指标

(五)反映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指标:国内经济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

国内产业的科技素质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