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企业绩效及其管理创新(大全)

企业绩效及其管理创新(大全)

企业绩效及其管理创新第一篇:企业绩效及其管理创新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枢,是一种防止绩效不佳和共同提高绩效的有力工具。只有将绩效考核发挥到最大的功效,人尽其才,事尽其功,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企业。

企业绩效及其管理创新

第一篇:企业绩效及其管理创新

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枢,是一种防止绩效不佳和共同提高绩效的有力工具。只有将绩效考核发挥到最大的功效,人尽其才,事尽其功,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林。目前,我国众多的企业在对待绩效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而非真正地落在实处,这种情况致使企业对员工不满意,员工对企业失望,使得同处于一个体系中两个重要端点失衡。对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是找出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出解决对策的参考途径。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枢,是一种防止绩效不佳和共同提高绩效的有力工具。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公司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挖掘和提高员工的潜力和能力,特别是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实现企业目标与个人发展的平衡,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今形势下,实施绩效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企业应全面掌握绩效管理,弄清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关键性方面的因素,将绩效管理的实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在紧急问题上达到应急的目的。

一、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①绩效管理是人员任用的依据,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也是平等竞争的前提。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的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没有卓有有效的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绩效管理促进了员工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协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了员工的个人绩效的提升,促进了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还可以促进和协调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按着企业预订目标努力,形成合力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从而保证企业近期发展目标以及远期目标的实现。只有将绩效考核发挥到最大的功效,人尽其才,事尽其功,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林。

二、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是系统地对一个组织或员工所具有的价值进行评价,并给予奖惩,以促进系统自身价值的实现的动态的过程,它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分析、绩效沟通与改进的系统管理活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的每个阶段的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设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各个阶段的目标经过分解变成具体的任务和目标,然后落实到各个岗位上。目前,我国众多的企业在对待绩效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而非真正地落在实处,这种情况致使企业对员工不满意,员工对企业失望,使得同处于一个体系中两个重要端点失衡。对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是找出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出解决对策的参考途径。

(一)对绩效管理的目的与作用的理解存在误区。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绩效及组织绩效,及时进行结果反馈,最终实现员工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的共同提升。目前,有不少员工认为“考核的作用在于提供奖金分配的依据”,这种认识直接导致“绩效考核成了薪酬制度的补充”,企业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②还有些企业长期以来执行“扣奖”制度,只要不违反各项纪律或规定,员工就可按其所在岗位拿到相应奖金。长此以往,员工就有了“考核是对员工错误行为的惩罚”的认识,这样的考核形同虚设,奖金额度不能体现绩效贡献的多少。绩效考核就是要打破这种隐性的“平均主义”,绩效优者多得,绩效劣者少得甚至不得。

(二) 考核监督机制缺失,缺乏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 绩效管理体系本身监督机制的缺失,缺乏专业素养的考核者难免会将非绩效因素掺杂在考核之中,这样损害了考核的权威与公正,影响了员工满意度。因为考核结果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必然对考核结果形成的各个环节都格外关注,但监督机制的缺失,使考核操作过程无法公开化、透明化,员工难免会捕风捉影,产生无端猜疑,使得考核者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三)考核对象局限于个人,影响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因为企业各部门间差别较大、可比性差,在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时,部分企业往往将考评的重点局限于个人,将针对部门或作业小组的考评活动忽视,养成了员工“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忽视对团队与部门绩效的责任感,从而削弱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了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也与现代管理所提倡的团队协调发展与配合的趋势不符。

(四) 考核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考核内容与企业战略脱节。 企业确定员工的绩效等级通常使用的是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由评价委员按照评分标准对员工进行打分并综合排序。这样的考核指标与企业发展战略完全脱节,其设计难以体现企业发展要求,同时个别绩效指标难以区分绩效优劣层次,评价者极易在衡量员工绩效表现的过程中产生从众心理或者不自觉地夹杂其他因素,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公信力。

三、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造成对绩效管理的认同度不高。

首先,许多企业都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然而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却与绩效管理背道而驰,企业大理倡导团队精神,而绩效管理指标设计却只偏重对个人业绩的考核,忽视了绩效管理在企业共同核心价值观建立中的导向作用。其次,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时期,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通常被考核者是最容易感到焦虑的群体,绩效考核成为了对员工的一中“秋后算账”式的控制手段,因此,员工在自我保护意识强烈的态度下将绩效考核作为了一种不受欢迎的例行公事,导致绩效管理在员工心中定位不明确。最后,企业对绩效管理认识不清,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单纯的绩效考核存在着很大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的形式化、简单化、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偏离性、 绩效考核的非公平性及考核效果的差强人意等。

(二)缺乏有效沟通和绩效反馈。

企业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就必须有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的目标、作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回报,都必须保持持续不断地沟通,任何的单反面决定都将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降低绩效管理系统效用的发挥。③而现实是企业经常失去了部门经理与员工之间的持续沟通,绩效管理过程只进行到绩效考核即告以段落,各式各样的表格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填写完成后被束之高阁。管理者觉得很累而且没有成果,员工也觉得很累而且充满疑惑。评估结果没有反馈给员工,所以问题仍然存在,绩效仍然不高,沟通仍然不畅。而这导致了从高层到员工对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怀疑,对继续推行绩效管理的障碍。

(三)重视结果和短期的绩效,轻视过程和长期的绩效。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在考核时基本上都是以结果论英雄,考核指标主要是财务指标。员工的薪酬待遇等都是与财务指标相挂钩的。至于这些指标是如何实现的,员工在实现这些指标的过程中是否是按照企业要求的进行,以及这些指标的实现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是没有人关注的。现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强调的是过程辅导和不断改进。④就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断推动员工个人和组织绩效成长而言,绩效计划的落实,在工作过程中切实执行,并根据(市场、经营)变化及时调整,是绩效管理的主要价值所在。这就意味着,日常工作中的绩效辅导必不可少,甚至比单纯的绩效考核要来得重要得多。

(四)管理者责任心不强,员工参与力度不够。

管理者的责任心是决定绩效管理执行的重要因素。许多管理者不能把绩效考核当作检验下属员工工作成绩的有效工具,一味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而没用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记录,考核的“含金量”大大缩水,致使员工对考核结果意见很大。许多企业的员工也对本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不了解,不清楚企业的考核时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提出来的、考核结果对员工的作用有多大、自我的绩效是怎么评定的、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哪些等。同时,在考核过程和结果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考核者的主观色彩。考核者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对比效应、新近效应、首因效应、似我效应、恶魔效应、中间倾向等。考核者的主观性难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四、有效解决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绩效管理观念,加强内部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日趋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越来越强的感受到跨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要想生存和发展,关键问题是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和短处,以便让员工及时改进、提高。要提升担当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者的现代经理人意识、素质和能力,真正使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在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发挥其牵引力。⑤要成功的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文化保障了企业具有一个相对和谐的工作环境,可有效增加员工的认同感,这就促使员工将自己主人翁的意识得以充分发挥,要想实现这些,都要求进行绩效管理。所以我们在对绩效管理系统进行制定与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将企业原有的文化得以充分的关注,让绩效管理在这些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工作,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员工应该对绩效管理目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积极地向员工将绩效管理的相关观念给予传达,使绩效思想在员工心中扎根,消除错误的对待绩效管理的看法。强调更新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绩效观念,为实施绩效管理大侠坚实的思想根基。绩效考核目的不仅是要考核人、监督人、控制人,而且要激励人、发展人。而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确定员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感到企业有安全感、成就感、成长感,有发展的希望,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达到吸引人、留住人,最终促进员工为企业作贡献的效果。

(三)建立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绩效结果。 绩效管理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和员工绩效沟通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沟通是持续不断,贯穿始终的,沟通的目的是追踪绩效的进展,确定障碍,为双方提供所需信息。⑥在执行过程中应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让被考核者了解到考核什么,怎样考核、考核结果如何运用等,这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心,而且也可以使个人考核和部门考核、团队考核保持一致。绩效考核作用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将绩效评估成绩的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绩效的大小与其最终获得的劳动报酬成正比,这样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才会真正得以关注,从而对自身的贡献也就得以重视,最终才会充分地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

(四)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培训,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员的观念、技能与技巧跟不上。企业必须加大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对各层次人员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从而保证绩效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提高管理绩效。培训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部的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甚至普通员工。培训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技能,尊重其想法,满足其合理需要,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对学习与培训措施的强化,让管理人员有效获得有关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然后他们去知道其他人或者全体员工去掌握绩效管理的意义和自身的责任,让员工了解到绩效管理的真实面貌,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绩效,这样在将来进行实施以及执行绩效管理时,员工才会更加积极地给予支持和参与。

参考文献: ①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②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第1版.广州:文汇出版社,2002. ③卓玲、陈晶瑛.企业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师,2004,(3).148~ ④刘兴.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几个误区.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9. 116-117. ⑤许小晶. 浅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经济师. 2006.4. 264-265. ⑥赵爱民、刘洪英.企业绩效管理及落实[J].管理科学文摘,2001,(3).

第二篇:浅析企业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绩,进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有些企业绩效管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忽视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有效地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导致企业人才机制不健全等。本文阐述了目前企业绩效评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绩效评估;问题;对策

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 企业绩效评估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绩效评估,是指靠凭着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从内涵上说,它是对人与事的评价,对人及其工作状况和在组织中的相当价值或贡献程度进行评价。从外延上说,就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绩效评估既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 又能对整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状态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绩效评估对组织、管理者和员工个人具有不同的作用, 总体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为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提供依据; 是组织对员工的岗位调配、升迁和淘汰的重要依据; 是组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进行薪酬管理的依据; 有利于培育竞争机制, 强化激励机制; 有利于发现优秀人才, 促进人才的合理开发; 有利于发现企业的问题, 实现更高的绩效。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评估,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与此同时,对企业绩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估,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正确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经营成果、促进经营者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长期的整体效益;有助于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创新,逐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为外部相关者提供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信息,为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提供便利;有助于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提供共同的评价标准,避免评价结果各执一词的混乱情况;有助于我国产权市场进一步完善,为

产权交易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二、企业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企业必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与国际跨国公司正面竞争,这就要求充分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尤其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想留住人才和开发人才,就必须建立有效地人才激励机制,而绩效评估是做好人才管理的基础。由于我国企业经验不足,“大锅饭”思想和“人情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任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 对绩效评估指标缺乏筹划设计,考核标准不明确

评估标准是绩效评估中的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整个绩效评估的效果,不少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不科学、衡量性差,直接影响了评估效果。对于我国不少企业来说,都缺乏这方面的管理经验,标准的制定主要靠吸取国内、外同行业其它公司的先进经验。这样,由于没有考虑本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如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等,而导致标准建立不恰当、不实际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严重偏差,使绩效评估流于形式、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过于单一。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标准的设计不合理甚至没有标准,没有绩效考核标准就无法得到客观的考核结果,而只能得出一种主观印象或感觉。以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对工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评价标准是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评价标准中只有一些文字性评语,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分的标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有时难以避免渗透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这样的标准所得的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二) 绩效评估方法单一,评估主体不合理

一些企业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估的标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是因为评估方法不够灵活, 缺乏及时性。企业在评估方法上比较单一, 考勤制、领导评分制、主管部门检查制等方式是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 难以对员工对企业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此外, 评估由谁来执行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估的效果。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方式是由主管实施评估,、这可以反映出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差别,而且主管对员工有直接的了解。但是不利于评估的客观性,主管的主观性比较大, 对评估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评估标准不熟悉,造成很大的误差。而且, 通常来说, 获得不同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 应该让对某个绩效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该绩效指标进行评价, 评估关系和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方

式, 因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最有发言权。当然管理者也不可能得到被管理者全部绩效指标, 还需要从被管理者的其他方面取得。还有一些企业往往在员工绩效评估前制定评估结果的计划比例,由人事部门硬性规定各部门评估等级比例(优、良、中、差、劣各占百分之几),或名额数量的结果,然后送到企业最高领导人手里去审批后执行。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最高领导人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员工详细了解,无法识别各部的等级比例或名额数量的合理性,这样不仅造成业务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不信任,而且把员工对考核结果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造成员工对企业领导的不满情绪,还可能造成部门内为争名额造成派别或产生内讧,影响部门的团结,会降低部门的组织效率。

(三) 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

评估反馈是企业帮助员工改进工作,减少评估中的副作用的手段。不少企业对绩效评估的反馈方面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有:(1)反馈不良且不及时。企业没有就绩效评估标准或绩效评估工作与被评估者进行沟通,待结果出来后,被评估者不满意,以至于影响了被评估者的工作情绪。(2)评估者缺乏沟通技巧和正确的绩效面谈方法。比如,一味指责被评估者,或将被评估者与他人比较,说看别人干的如何如何等,这些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得面谈适得其反。评估结束后, 上级和下级的沟通不够,企业对评估结果不重视, 导致评估的结果不能被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被评估者也无从申辩说明或进行补充, 也无从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吻合程度。这样, 在企业的评估工作就失去了改善员工工作绩效这个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评估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企业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绩效评估工作,但是员工内心都认为绩效评估只是管理的一种形式主义。无人真正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来帮助员工进行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一个健全的绩效反馈机制应该有沟通、反馈、申诉、仲裁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以利于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就考评结论达成共识, 促进工作, 改善绩效。

三、 完善企业绩效评估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绩效评估上主要存在“绩效评估标准不科学、绩效评估方法单一,评估主体不合理、绩效评估的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评估的效果。从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出发,从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目标出发,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绩效评估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

(一) 设计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

为了提高企业绩效评估的科学性,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是

关键。企业需要建立KPI体系,细化出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Key Process Indication)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以评估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为可运作目标的工具。KPI可以使部门的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评估指标。企业关键业绩指标最终分解到部门目标、个体工作目标,进而量化为绩效评估标准。企业设立KPI有三种方法:标杆基准法、成功关键分析法、平衡计分法。其中平衡计分法已经成为设立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方法。根据盖洛普的调查,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家公司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法,由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对214家企业的调查中发现,88%的企业提出平衡计分法对于绩效考评与员工报酬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有帮助的,并且平衡计分法所揭示的非财务的绩效指标在这些企业中被广泛运用于绩效考评的设计与实施中。同时,企业在设立KPI和绩效评估标准时要遵循SMART原则。即:

具体的( Specific) . . . 是否具体

可衡量的(Measurable) . . . 是否可衡量

可实现的( Attainable) . . . 是否遥不可及

现实的( Realistic) . . . 是否可被观察或证明

基于时间的( Time- based) . . . 有无明确的时间要求

基于SMART原则来设计的绩效评估标准可以科学地指导企业绩效评估工作。这种评估标准是通过企业上下沟通和岗位分析而形成的,对企业各级人员的评估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 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为了实现企业绩效评估工作的突破, 单单有科学的评准还是不 够的, 还需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 在这个完善的体系下,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从而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激励性。我们可以借鉴平衡记分卡来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平衡记分卡兼具绩效评价与战略管理的功能, 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因果联系驱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实际上是相互支持的: 为了获得最终的财务绩效, 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关注于我们的顾客; 为了获取我们的市场, 我们必须在内部运营上做一些改善; 为了有效地内部运营, 我们的员工必须能够不断地学习与发展。在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后, 通过采用360 度绩效评估法来提高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获取组织成员工作行为表现的观察资料, 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 它包括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及客户的评价, 同时也包括被评者自己的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进行评估, 易于做出比较公正

的评价, 同时通过反馈可以促进工作能力, 也有利于团队建设和沟通。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评估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估制度,将绩效评估制度化、程序化,为评估者行为制定出理性的约束和约束标准;另一方面,对照企业绩效评估制度,对评估者的评估行为进行评估,对评估行为符合规范、评估效果好的评估者进行奖励,对评估行为不符合规范、评估效果差的评估者做出相应的处理。

(三) 做好评估反馈工作

评估反馈是帮助员工改进工作,将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整体目标上来的手段。评估结果一定要反馈评估者本人,否则评估就起不到帮助员工的作用,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大多数管理者认为把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是让人最不愉快的事。为什么不愿意提供绩效评估反馈呢?主要原因有:与员工讨论绩效不足,常使管理者感到不舒服。虽然每位员工的工作都有可改善之处,但管理人员还是不愿意向员工提供消极反馈。员工大多会自我辩护。当缺点被指出后,他不是虚心地接收自己的不足,以其作为改进的基础,而是责备别人,甚至指责管理者评估结果有问题,或大吵大闹,尤其是评估结果和报酬挂钩时。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评估往往较高,即使是管理者提供的是好消息,员工们往往认为还不够好。对于绩效评估反馈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能忽视,应训练管理者们学会进行建设性的反馈。具体做法是:(1)做好绩效评估面谈的准备工作。整理和分析好绩效评估的资料,提前通知被评估者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好面谈的时间和地点等等,为评估反馈创造良好的条件。(2)讲求科学,提高面谈效果。谈话要直接和具体。交谈要根据客观的、能够反映被评估者工作情况的资料来进行。不要拐弯抹角,要让被评估者知道到底做了什么和做错了什么。而且要具体到每一项工作中。避免直接指责被评估者。应当将被评估者的实际工作绩效与绩效标准进行对比,比应直接批评被评估者,不宜用非常强烈的语气,更不要将被评估者个人的工作绩效与他人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虽然有的比较会有效果,但大多数都会适得其反。鼓励被评估者多说话。应注意停下来听他们的意见;并且多提一些开放型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善当前的情况等。卓有成效的绩效评估,应该让员工感到评估是公平的,管理者是真诚的,气氛是富有建设性的,这样使员工在结束反馈面谈时心情振奋,了解自己有待改进的绩效领域,并决心改正以期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绩效评估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及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员工改进工作及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进行管理不可缺少的机制。企业只有完善了绩效评估体系,

才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

第三篇:员工绩效考核及其在国内外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李静

国有企业惟有从内部管理抓起,从最薄弱的绩效管理抓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组织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不论什么类型的组织,也不管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组织中的人都决定着组织的兴衰成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种组织特别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为了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向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需要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掌握人力资源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其职权甚至在财务部之上,这也证明了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简称考绩,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是主管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所做的系统评价。在人力资源的各项活动中,绩效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几乎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

人力资源规划需在现有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制定。招聘需要考核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和过去的业绩。甄选需要以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要以员工的能力、适应性、业绩、贡献、潜质等来衡量。培训与开发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否则培训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薪酬的制定及发放要能考核员工的业绩、能力及态度。在处理员工关系时,绩效考核更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解决员工纠纷和争议都要以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标准。绩效考核的核心功能可用图2表示。

国外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与运用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美国学者Coacio曾把绩效考核称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阿基里斯的脚后跟”。甚至个别管理学权威把绩效考核过程称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对于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当前世界各国的情 1

况都不尽如人意。对绩效考核研究较深、应用较广的美国,通过对使用绩效考核制度的92家俄亥俄州的公司进行的研究表明:大约有65%的公司对他们的考核制度不满。最近20年,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欧美先进企业的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企业流程再造(BRP)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活动的风起云涌,绩效评估的观念和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偏重财务目标的达成,扩大为整体经营成效的提升。在考核方法上,对个人考核大都采用目标管理法和360°测评法,对组织考核大都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和平衡记分卡法(BSC)。据Gartner Group调查表明:《世界财富》前1000家大企业中,70%的公司使用平衡记分卡法;Bain Company调查也指出,北美55%的企业、欧洲40%的企业在使用平衡计分卡法。另外,国外专家研究开发的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人格特征和能力趋向为测量准度,并通过严格的定量分析设计的绩效管理软件和绩效诊断软件,已经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理者可以直接从软件中得到说明员工绩效的优点和不足的总结性报告。同时,这些软件还会对员工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管理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绩效问题的办法。

人们对一些大公司的研究发现,他们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还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地方:例如Temple-inland公司采用的是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薪酬直接挂钩的绩效管理制度。哈里斯电力系统公司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把评价的焦点集中在员工绩效的不断改善和对顾客需求的不断满足上。克莱斯勒公司采用了由下级进行评价的特殊做法。丰田公司将绩效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和能力开发制度结合起来,以员工个人的能力开发为基本目标。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分3种:一是对工作非常努力的人提高工资,二是对高绩效的员工给予奖金和绩效工资,三是对有能力的人给予晋升。GE公司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要求是4E,即精力(energy)、激励(energize)、决断力(edge)和实施(excute)能力,使用360°评估法及被杰克·韦尔奇称为活力曲线的强制分布法,即把员工分为A、B、C类。A类为激情满怀、勇于任事,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使企业充满情趣的人,占20%,公司将给予大量的股票期权和晋升;B类属于中间,这部分人约占70%,公司也会给予工资的提高;C类为最差,这部人员约占10%,通常要受到解聘。他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建立了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的沟通和回馈。韩国KOLON商社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接受性采用了详细的职务分析和目标管理法。

通过职务分析做成职务说明书、岗位一览表和任职资格表把整个企业的任务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再将任职资格表与部门和个人对应起来,并结合年初制定计划时分解的各个部门及个人的目标,制定个人任务分担表。分担表中明确了任务是什么、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怎样完成,使每位员工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具体的认识,并赋予绩效评价以客观性。为了加强可接受性,除了年初制定任务分担表进行实施外,每年8月份在评价的基础上还进行一次修订,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及可接受性。

国内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与运用

国内的在华跨国公司其绩效考核的做法大都沿用母公司的制度。而国内港台独资企业大多采用目标管理法,一为一周期,具体做法是每年年底由总经理召集部门主管协商制定公司总目标,各部门再根据总目标制定部门目标和所属员工个人目标报总经理批准。总目标的设定以公司营业目标和预算为依据,部门和个人目标以总目标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目标制定好后,以《目标管理卡》形式执行,员工每月都要进行填写,做自我分析、检讨,上级主管审核并面对面沟通,并每月将双方认定结果上报。在目标完成后,由员工首先对成果做自我评价,然后由上级主管审核、沟通及反馈,最后要定期召开目标管理成果发表会。成果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加薪的参考。对于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是以重组和改制为工作重点,绩效考核也只是对干部的德、能、勤、绩的简单考评。但也有相当知名企业不但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也有许多自己独到的地方。如北京城建集团运用平衡计分卡法进行绩效考核,效果不错。有的企业采取全员绩效管理,管理人员绩效实行日、周、月管理。徐工集团所属企业大多采用目标管理法和3600考评法等。而海尔集团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鼓励每个人奋斗,强调人的作用,自称为“人本企业”,因此,它的绩效考核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内部实行三工转换制度,将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重新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每个月8号,海尔都要召开管理者考核例会。考评结果全部用分数体现,一年内,加减分数相抵,达到-6分者就要被淘汰。在日常考核中使用OEC目标管理法,即“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具体做法是,制定各级岗位职责及每件事的工作标准,每个人根据其职责,都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每个人

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工作频次、计划进度、完成期限、考核人、价值量等,为确保其完整性,每个人的台账由其上一级主管审核后方可生效。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绩效考核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管理行为,并未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未与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相联系。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而当前大多数的国企中这种工作分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展,对企业内部各工作团体及人员工作职责的划分大多是模糊不清的,这正是国企多年沉淀下来的一大弊病。

第二,直接照搬国外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方式。许多国有企业将国外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直接移植,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结果是,要么执行不下去,要么就是考核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员工意见很大。不同的员工素质水平、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面对的不同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绩效考核的方式,而这些往往没有引起国企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第三,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建构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多数企业关注的内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员工个体的德、能、勤、绩,二是员工对企业的经济贡献程度。现有的管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对以上两方面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涵盖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组成部分。另外,类似于德、能、勤、绩的考核也多为定性化考核,无法避免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出现考核者的随意性判断。

第四,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处理方式不当。由于多数国企在实施绩效考核工作之前的基础性铺垫工作不完备、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不严谨以及考核的内容指标设计不够完善等种种原因,从而导致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只能停留在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一般性的总结上,这往往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员工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全面工作成果。这就要求国企管理者对绩效考核进行过程控制,充分地运用绩效考核成果,在业绩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与绩效考核工作相关的结果反馈、激励机制、薪酬制度及培训体系,

即分析员工或工作的实际工作表现,实施客观的奖惩,为其发展提供培训,开发其潜能,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中国快速转移,跨国公司纷纷到我国独资建厂或参与国企整合,实施控股。而随着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承诺的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所享受的制度性保护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所有这些,无不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惟有从内部管理抓起,从最薄弱的绩效管理抓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

生产部培训资料请传阅

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

随着文明进化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异彩纷呈,高速、资讯、多元、交互渗透,逼人而来,目眩神迷的景象令人在慨叹的同时顿生无所适从之感。而在市场中搏杀的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抢占制高点,则至为重要。

新世纪经济增长点——不断创新的企业管理

在人类短暂的商业发展史上增长点有四大类:

1、原始资源抢占及积累。

2、投机增长点。

3、企业管理增长点。

4、高新科技增长点。

随着各种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及商务市场的培育完善,第一类经济增长点几乎已绝迹,第二类也越来越难以寻求及实施。预测21世纪的趋势,只有向后二类增长点要效益。分析这两种经济增长点,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界来说,高新科技毕竟是凤毛麟角,不易寻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便是企业有幸找到高科技增长点,若缺乏优秀的管理技术将其推广运用,恐怕高科技也会很快成为昨日黄花,风光难继。

唯有管理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实现高绩效的要径——管理创新

几乎每一位企业家穷其一生都在寻求提高企业绩效的良方。追求效益可以说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

企业管理是取得效益的必由路径。

在《财富》杂志99年统计的全美最受赞赏的前十位公司与排名最后十位公司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前十位公司总收益平均为70.5%,同时排名最后十位的公司的总收益平均为-26.8%。骄人的业绩哪里得来?分析他们获得声誉的八个主要标志,我们可以看到:

1、创新。

2、管理质量。

3、员工才能。

4、产品/服务质量。

5、长期投资价值。

6、财务健全。

7、社会责任。

8、善用公司资产。

在这些评估因素中,与管理直接相关的有一半,另一半也只有通过良好的管理才能达到。其中,创新被排在第一位。

老牌国营企业春兰集团正是不断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了从“行为管理”到“效益管理”的转变,在13年的发展历程中总资产的平均递增率达90.3%!

春兰集团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低成本扩张上。多年

1来,他们先后兼并、收购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和泰州市的14家严重亏损企业,对其不仅注入关键技术和必要资金,更重视输入春兰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使这些企业脱胎换骨。据不完全统计,就低成本扩张一项,春兰集团盘货资产存量近10多亿元,吸收下岗职工7,000多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绩效方法多,管理创新有优势

首先,管理创新并不一定需要你花费大量的金钱才能做到。

1997年,英国石油公司(即现BP AMOCO)的首席执行官JOHN.BROWNE请KENT.GREENS领导一个项目,通过分享最好的做法、加快学习过程以及诸如此类的手段来改善公司业绩。结果,GREENS和他的小组中的九名伙伴用第一年的时间深入钻研,对所采取的做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当年节省了2,000万美元,第二年当他们专心运作时,全年使公司的财务赢余增加了2. 6亿美元,此外还很可能在帐面外产生了四亿美元资金,总计金额将近七亿美元。

其次,管理创新不一定在实验室才能产生。

可口可乐的首席业务官道格拉斯.艾佛厮特说:“每个人都陷进了误区。他们只注意最新出现的小发明,或认为创新只出现在艺术界或科学界。但你必须要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鼓励制定策略。”管理创新并不是要你绞尽脑汁地提出一个管理学上革命性的理念才能作到。借鉴、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调整运用,你也能达到想要的目标。

海尔集团超越日本企业管理中的“5S”概念而提出了“6S”,以及“追求卓越”将五星级服务的标准引入到制造行业的创新举动,不仅将一个亏损累累的集体小企业在15年中做成一个销售额近200亿的家电王国,挽救了数家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国营企业,同时也带来了中国企业界的巨大震动,并被编写入“哈佛”经典案例。

其三,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创新,有别于单项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

单项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离具体操作实施可能还有遥远的距离,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各因素的配合、协调等。而管理创新在方案提出之初已综合考虑到上述因素,因而可能在组织内有效实施。

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夏,由国家科委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牵头,在深圳科技工业园组建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基地。在1995年5月,以陈章良教授为首的北大未名管理队伍全面接管科兴公司,在企业定位、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检测、成品包装、市场拓展、企业形象、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使赛若金成为中国干扰素市场第一品牌,占国内同类产品60%的市场份额。1996年销售额6000万元,利税近600万元,1998年销售额2亿元,利税6000多万元。科兴的成功显然得益于创新的支撑。

管理创新的现实性

就象任何一个创新与变革一样,管理创新在组织中也可能遇到一些阻力。

1、组织的控制:当组织要强化其控制职能时,势必要求组织内各成员工作上的规范、程序及统一性,而这些正是创新的大敌。

2、短期考虑: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成长过程,如果目光短浅,仅考虑眼前利益,或墨守成规,畏难不前,这样的组织中是不可能产生创新火苗的。

3、过度的分析论证:既是创新,就意味着前无古人,它总包含着一定的风险因素。挑

剔的眼光、过度的分析、论证都可能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实质上任何一种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势必都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通过一个反馈的环路而日趋完善。没有天生完美的方案,这是实践中屡试不爽的真理。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创新不仅是企业绩效的需求,也是企业内外各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1、环境的变化。在这个只有“变”才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中,文化、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革势必引起管理上的创新与变革。从泰罗制的产生到现代的“Z”理论、A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矩阵管理等等,我们大略可以把握一些企业管理创新变革的脉络。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只能自取灭亡。

2、竞争的需要。在竞争的社会中,某一“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的优势就可能是出敌制胜的法宝。而管理创新正是这样一个可循的佳径。

3、企业领导者的要求。现代优秀领导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创新。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环境逼迫其以创新的手段去解决,企业家创造性的思考、运作和不断革新的经营方法就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

4、组织有效性增长的需要。组织一般都会通过激励员工、改善个人技能、提高团队业绩等手段来提高其有效性,而这些管理范畴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来逐步提升。

不断创新的境界确实引人入胜,但也并非镜花水月,只要我们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能多考虑不断改善企业管理,多实现创新,能经常扪心自问:“这一次我们的管理可以来一点什么样的创新吗?”

第五篇:企业绩效管理

【摘 要】 从油瓶倒了该谁扶这一问题出发,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导入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通过对绩效管理的研究,提出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绩效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以及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误区。

【关键词】 绩效管理

一.引言

由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油瓶倒了该谁扶”引发出了很多种答案,第一种答案是:油瓶倒了我来扶,原因很简单,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要先解决损失问题。第二种答案是油瓶倒了找人扶,谁的责任谁承担。第三种答案是:油瓶倒了无人扶。第四种答案是:油瓶倒了先不扶。这个问题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在我们的企业中这种情况似乎总在发生,而老板、主管们却总是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就只能归咎到中国人的通病:一出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其实该问题的根源在于,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绩效考核只是针对结果而没有考虑过程,绩效考核指标和依据依靠几个部门配合才能完成, 人力资源部门一家是无法完成的。因此, 一旦某个指标没有达到, 绩效考核的“主要任务”就变成可推诿责任了。

二.企业绩效管理

实施绩效管理, 前提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因此除了必要的员工角色定位, 确保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以外, 还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 这样才能使员工的努力更科学地量化出来, 以有效激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绩效管理包括四个阶段: 计划阶段、辅导与实施阶段、考核与评估阶段、反馈面谈阶段。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要精力用于“寻找借口,并推卸责任”。通过对事不对人的质询会议,使企业的业绩跟踪不只局限于“汇报工作”,更重要的是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并提出提高业绩的方案。通过改进行动,将改进方案落实到行动上。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不能孤立地就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而应当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绩效考核的实施和作用。要为绩效考核创建一种环境和氛围。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这种管理模式, 不管是通过绩效考核再造管理模式, 还是用其他的方式改变企业整体环境来促进绩效考核, 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执行环境。将考核融入对事情的监督与落实上来, 重视每一个细节, 落实每一个细节。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之一, 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 使员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绩效考评是对结果的评价, 而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管理水平提升的工具, 在不断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中, 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也提高了组织绩效。管理者学习并有效的运用这个工具, 将绩效考评真正变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应该包括计划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和反馈绩效四个环节。计划绩效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当新绩效时间开始时,管理者和员工经过一起讨论,制定绩效目标,就员工将要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做、何时应做完等问题进行识别、理解并达成协议;管理绩效是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员工提高个绩效,是在整个绩效期间一直进行的;评估绩效是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与衡量技术,对员工进行考核,它是在绩效时间结束时进行的;反馈绩效是进行绩效考核面谈,对绩效改进进行指导。实现报酬反馈,也是在绩效时间结束时进行的。绩效考核不等于绩效管理,它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部分。如果按照绩效管理的原则,各部门都应制定自己的绩效目标。在绩效实施和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可以及时发现本部门出现的问题,在问题尚未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就及时找出原因予以解决,从而保证完成本部门的绩效目标,也就不会出现出了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以后再来追究各部门的责任。当每个部门都完成了自己的绩效目标时,企业的总体绩效自然就会很好,在同等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中,企业也将会始终保持优势。

三.绩效管理循序渐进

绩效管理第一阶段的工作要点是确定绩效管理目标。要注意三点:让员工了解公司的战略,让员工参与绩效计划的设计,绩效指标应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第二阶段的成功与否在于沟通,沟通的目的旨在让每个员工在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自我目标与公司远景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方向感,同时促进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让主管对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便在后期执行阶段进行监督、控制与协调。进入第三阶段,就需要对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行为进行评价了。这一过程一般是要求员工首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上级在员工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当初的绩效计划来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在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生效之前,企业主管还必须与下级就评价结果进行沟通,一方面是为了使主管和员工对员工的绩效达成情况形成共识, 使员工接受绩效评价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员工查找绩效不佳的原因, 通过绩效改善计划的制订来帮助员工在下一绩效周期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绩效;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过程。

四.绩效管理的误区

误区一: 缺乏明确的绩效考评定位。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 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评要解决什么问题, 绩效管理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考评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评的实施, 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

误区二: 绩效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不少企业的绩效指标中, 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 过于单一化, 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 而很多工作仅仅靠经营指标是不可以充分衡量的。由于所采用的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 不是行为性的描述, 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 缺乏客观性, 而行为性的描述, 则可以进行客观评价。

误区三: 绩效考评的周期设置不尽合理。所谓评价的周期, 就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评价,多数企业都是一年进行一次评价,也有一些企业一个季度或者半年评价一次,还有一些企业一个月评价一次。

误区四: 重考核, 轻沟通。绩效管理是一个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设定绩效目标、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期终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等内容。简单表述为: 计划、执行、考核、反馈四个部分, 这四个部分是一个整体, 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误区五: 实施主体角色错位。企业内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高层管理者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是天经地义的。高层管理者只对绩效管理作原则性的指示, 剩下的工作全交给人力资源部门, 做得好与不好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了。这实际是对绩效管理中角色分配上的认识误区。诚然, 人力资源部门对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负有无可替代的责任, 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做。

五.结论

如果绩效考核只注重结果,那么一出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推卸责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改善提高。当责任比改善更为组织内所关注时,这个组织就注定是没有未来的。当绩效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如何改善绩效而不是划清责任。遇到问题先界定责任后讨论改善策略是人们的惯性思维,当我们把精力放在如何有效划清责任上而不是如何改善上,那么,最后的结果都是归错于外。综上所述, 作为推行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工作者, 作为被考核对象, 要认真对待绩效考核工作, 进而整合企业资源, 优化人力资源, 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与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新品研发的速度, 都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东等.管理评价学[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 马璐,黎志成.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问题与内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

[3] 侯坤著.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

[4] 赵敏.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评价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 2009.

[5] 杨杰,方俐洛,凌文铨.绩效评价的若干问题[J]. 应用心理学. 2000.

作者简介:朱筱琪,(1993-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2015级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