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模电总结复习资料_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2.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3.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4.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阳
*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正常工作时处在PN结的反向击穿区,所以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要反向连接。
第二章 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 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分为NPN和PNP两种。
二.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 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
2. *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3. 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UCES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三. 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简化)
四. 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 VT、 VCC、 Rb、 Rc 、C
1、C2的作用。 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 2. 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 3. 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路。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管削顶,PNP管削底。 *消除方法---减小Rb,提高Q。 (2) 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管削底,PNP管削顶。 *消除方法---增大Rb、减小Rc、增大VCC 。
六.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 静态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
(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七. 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共射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电压放大倍数
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
输入电阻
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
* 输出电阻
八. 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 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3. 电路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为正,且略小于1,称为射极跟随器。 * 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中频段(fL≤f≤fH)
波特图---幅频曲线是20lgAusm=常数,相频曲线是φ=-180o。
2.低频段(f ≤fL)
‘
3.高频段(f ≥fH)
4.完整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四章 功率放大电路
一. 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1.甲类工作状态
o 导通角为360,ICQ大,管耗大,效率低。
2.乙类工作状态
o ICQ≈0, 导通角为180,效率高,失真大。 3.甲乙类工作状态
oo 导通角为180~360,效率较高,失真较大。
二. 乙类功放电路的指标估算
1. 输出功率2. 直流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
4. 管耗 Pc1m=0.2Pom
5.效率
理想时为78.5% 三. 复合管的组成及特点
1. 前一个管子c-e极跨接在后一个管子的b-c极间。 2. 类型取决于第一只管子的类型。 3. β=β1·β 2
第五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一. 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组成
1.输入级----采用差放电路,以减小零漂。
2.中间级----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以提高放大倍数。
3.输出级----多采用互补对称电路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4.偏置电路----多采用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
二. 长尾差放电路的原理与特点
1静态分析
1) 计算差放电路IC
设UB≈0,则UE=-0.7V,得 2) 计算差放电路UCE • 双端输出时
•
• 单端输出时(设VT1集电极接RL) 对于VT1:
对于VT2:
2. 动态分析
1)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 双端输出 •
• 单端输出时
从VT1单端输出 :
从VT2单端输出 :
2)差模输入电阻3)差模输出电阻
• 双端输出:• 单端输出:
三.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当uI在+Uim与-Uim之间,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域 :
四. 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及分析方法 1. 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特征 *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Aod→∞; * 差模输入电阻 Rid→∞; * 输出电阻 Ro→0;
* 共模抑制比KCMR→∞; 2. 理想集成运放的分析方法 1) 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引入负反馈
* 电路特点——“虚短”和“虚断”:
“虚短” ---
“虚断” ---
2) 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开环或引入正反馈
* 电路特点——
输出电压的两种饱和状态:
当u+>u-时,uo=+Uom
当u+
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零: i+=i-=0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一. 反馈概念的建立
*开环放大倍数---A *闭环放大倍数---Af *反馈深度---1+AF *环路增益---AF:
1.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2.当AF=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
3.当AF<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4.当AF=-1时 ,Af→∞ 。放大器处于 “ 自激振荡”状态。 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
1. 反馈的范围----本级或级间。
2. 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 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 则为交、直流反馈。
3. 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
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
4. 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
流形式相叠加。Rs越大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串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
的形式相叠加。 Rs越小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 5. 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
(1)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并设信号
的频率在中频段。
(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
高用 + 表示,降低用 - 表示)。 (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4)根据Xi 与X f 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Xid 减小为负反
馈;Xid 增大为正反馈。
三. 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
某反馈元件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
联(并联)负反馈。
四.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3. 扩展频带
4. 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5. 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1+AF倍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AF倍 五.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
2.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第七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
分析依据------ “虚断”和“虚短”
一. 基本运算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R2 =R1//Rf
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R2=R1//Rf
3.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R4=R1//R2//R3//Rf
4. 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R1//R2//R3//R4=Rf//R5
5. 加减运算电路
R1//R2//Rf=R3//R4//R5
二.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 积分运算
2. 微分运算
第八章 信号处理电路
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
第二篇:《通信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基本通信系统组成
网络拓扑结构、信号交换
传信率、传码率、m进制通信系统
第二章信号与信道
信号的频谱:相邻谱线的间隔,周期与频率间隔大小,脉冲宽度窄,频带宽度宽。 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线性失真补偿
信噪比、分贝
第四章数字编码技术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A/D转换,数字编码的方法
波形编码,A/D转换时,取样间隔,量化粗细;量化电平数,量化噪声功率,S/N A律13折线PCM编码
信道编码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基本波形、码元长度
CMI码、AMI码、HDB3 码
无码间串扰的条件、奈奎斯特、眼图
RS-232-C标准
第六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调制、(ASK)、(FSK)、(PSK)、频谱
FSK信号波形 、 (2PSK)、(2DPSK) 波形
第七章通信网基础
多路复用、扩频技术、香农公式
第八章主要的通信系统与网络
卫星通信、多址连接方式
光纤通信系统
一、填空
二、判断
三、综合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软件)。
3.媒体: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及传播信息的工具。
4.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
5.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6、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接入互联网或者教育电视台,向上网用户提供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
7、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8、教学模式P241: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的形式。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
9、教学进程结构P241:是指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结构方式,它是由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组合形成的,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第十章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②设计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③进行学习评价,即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3、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内容和步骤? 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如图所示,虚线框内表示的是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的四项具体设计内容(学习内容和水平的确定、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
第二章
1、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有哪些?P30
(1)表现力。各类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是不同的。(2)重现力。重现力是指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记录、储存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3)接触面。接触面是指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范围,分为无线接触和有线接触两类。(4)参与性。参与性是指媒体实施运动时,学生能够同时参加活动的机会,它分为情感参与和行动参与两类。(5)受控性。受控性是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2、简述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的特点
(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便利性(2)数字化学习使得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多层次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6、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类型和开发流程105-106 (1)特点: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性
(2)类型:自主学习型、网络学习型、智能学习型、模拟操作型、资料工具型、训练练习型、课堂演示型、教学游戏型。
(3)开发流程:包括软件设计(选择课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文字稿本编写、制作稿本创作),软件制作(素材制作加工、软件编辑合成、软件调试打包),软件使用评价、产品修改出版。
第一章
1、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应用现代教
育技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P3 答:(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2)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3)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环境--建立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建立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设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2、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P7 答:(1)基本内容:戴尔认为,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比较容易。他用一个学习经验的三角形宝塔来表示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人们常称之为“经验之塔”,分为三大类,是个层次。第一类是:“做的经验”a、有目的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参与活动的经验。第二类是“观察的经验”d、观察示范,e、见习旅行,f、参观展览,g、电视、电影,h、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第三类是“抽象的经验”,i、视觉符号,j、语言符号
(2)基本观点:a、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b、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c、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d、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e、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媒体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f、应该不应该过分看重直接经验?需不需要在直接经验上花很多功夫?陷身在具体经验中,其危险和埋头于抽象的云雾中是一样的吗?戴尔说,危险固然存在,但不会那样大。
3、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和主要观点有哪些?P9 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代表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几乎所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邻近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2)认知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知识结构的结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表象,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托尔曼、布鲁纳、皮亚杰、奥苏泊尔及加涅等。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他是如何解释学习过程的?P12 答:(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2)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a、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b、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第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第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c、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5、简述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教育技术涉及许多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多方面的。对教育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一些:a、视听教学理论,b、学习理论,c、传播理论,d、系统科学理论。
第五章
1、如何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106
①选题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③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文字稿本编写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分页面制作稿本创作。
2、简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110
(1)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素材的收集,二是素材的制作加工。
(2)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与合成。利用多媒体软件集成工具,将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素材编辑与合成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集成工具主要有程序设计语言、通用多媒体著作软件和学科专用多媒体著作软件等类型。
(3)多媒体教学软件调试与打包。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调试。检测后进行打包发布,成为可以展示的最终产品。
3、如何设计网络课件114
网络课件的设计原则(1)交互性,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2)界面直观友好。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3)培养创新能力。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文化素养。(4)科学性。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5)协作性。网络课件要提供协作学习和协作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6)教学设计。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有力的促进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学习策略。
在网络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将重点放在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与系统设计上。
4、多媒体教学应用有哪几种主要方式,各自有何特点与作用117
多媒体系统教学应用有四种方式: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并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中主要研究:a、如何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是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B、如何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是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c、如何发挥多媒体和非线性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多媒体学习情境等。
(2)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指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集中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个别的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的学习。其学习过程的特点:在超链接结构的环境下,主要依赖教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策略进行学习,接受对媒体信息的刺激,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进程。
(3)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暂新的课堂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它将会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重要的变化。a学生直接参与是学习的主要方式b教师的指导采用屏幕播放功能来实现c教师通过控制平台的屏幕监控有效的组织教学过程d组织协商讨论
(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因特网环境下进行,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年龄的限制,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具有时空的延展性,老师的讲授和学习者的学习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进行及相互交流。
5、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97
(1)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2)基本特征: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第六章
1、设计与开发一个网站的主要过程是什么?137 可分成七个阶段:即网站规划、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网站检测调试、网站发布、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站评价与修改等。
2、试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特性与优势142 【特点】同步与非同步、多向性、个别化、自动记录。 【优势】便利性、主动性、交互性、协作性、多样性、开放性。
3、简述基于因特网环境下的教与学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特点143-147 (1)网上讲授型教学方式:又分同步讲授和异步讲授。 (2)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课件和网络通信的自主学习。 特点:①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②具有较强的自由度;③学习具有一定的交互性;④学习具有较强的创造性;⑤学习者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3)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学习:优越性:学习群体范围广阔;资源获取途径多样;群体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多样。
(4)在线学习:主要有网上学校、数字图书馆、网上实验室、网上资源库等方式。因特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方便的在线学习工具和广阔的在线学习空间。在线学习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都可以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5、教育网站的特点与类型136 (1)特点:教育网站除了具有一般网站的特点,如多媒体呈现,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外,还具有比较明确的教育性与科学性,表现出服务于教育的特点。a教育网站是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散点.b教育网站是教学组织的新型工具c教育网站为教学交互活动创设情境d教育网站为教育资源信息开放共享创造条件。 (2)类型: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网站;教育研究机
构的教育网站;学校的教育网站;企业的教育网站;社会专业机构的教育网站;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个人的教育网站。
6、设计一个网站的主要内容:138
(一)网站的主题选择。
(二)网站的结构设计:包括网站的目录结构设计、链接结构设计和网站的栏目结构设计。
(三)网页设计:网页的颜色设计、网页的版面设计、网页的交互设计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策略247 (1)基本要求包括: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信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2)基本策略: a、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B、利用。。。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C、。。。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D、。。。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E、。。。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F、。。。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G、.。。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 3 -
第十一章
1、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有哪些基本模式242
课堂讲授教学、个别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远程课程教学。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有哪些基本要求244
(1)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媒体作用的转变(有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教学进程结构由逻辑性讲解式进程向探究、发现、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转变。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新模式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应注意目标、教学策略和技术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基本思想24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1)基本思想:①、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②、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③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2)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 a、学习资源的变化,b、学习方式的变化,c、学习空间的转变,d、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师教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
2、试述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与选择的基本原则P31 (1)最大价值律:
根据价值分析原理,价值(V)的高低,是以功能和付出的代价的比值来表示的,可用方程式表达为:价值=功能/要付出的代价。公式表示,付出的代价越小,而功能越大,则媒体的使用价值越高,预期的选择设计率越高。从价值分析的原理中可以得到启示:媒体的设计和制作,不能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也不要片面的追求功能,而应以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为目标。
(2)共同经验律:根据教学传播理论,要使教师和学生双方能互相沟通思想,则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因此,视听媒体的设计就是要以提供这种情境,展示共同的经验为目的。
(3)抽象层次原理:根据戴尔理论,媒体选择的抽象层次原理就是指媒体所提供的具体和抽象程度必须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增减,而每一个层级都包含一部分具体成分和另一部分抽象成分,这两种成分的比例依学生水平而有所改变,也就是应依学生水平而选择不同的媒体。
3、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与方法(1)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形成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构
----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 (2)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又称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使学习者面对教学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生活或学习中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自己确立论点。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和网址,指导学生阅读资源和相关网页。学生根据论点搜集支持论点的相关资料(论据),最终完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展示论文。论文展示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也可制成网页。最后由学生介绍报告内容,其他同学对研究报告进行评议。 (3)基于因特网的小组合作-----网页制作-----远程协商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建立小组网页,互相浏览,交流意见,进行评比。
(4)基于因特网的网站开发-----专题探索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要求学生构建专题学习网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通信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P
4、信号交换包括其中交换
方式一旦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了连接,就会独占一个物理信道。
P
9、衡量一个通信系统传输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和。 P
10、信码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多少用表示。
P
14、对于方波信号,信号的周期越大,各谱线之间的频率间隔越;脉冲
宽度越窄,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越。
P
41、取样定理要求的取样速度必须不小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倍,这个速
率称为。
P7
5、如果一个通信系统具有理想的传输特性,且其频带宽度为B,则该系统无
码间串扰时最高的传输速率为。
P9
8、2ASK信号的频带宽度是基带信号的
P1
44、目前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址连接技术主要有、、
时分多址和。
二、名词翻译
1、PCM(P40)
3、DPSK(P101)
5、TDMA(P145)
三、综合题
P
10、例1
P
46、例4-1
P6
4、第10题
P9
4、第4题
2、FSK(P99)
4、ADSL(P133)
6、CDMA(P147)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名词解释: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二、教育技术
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与形态)。
三、网络课程
教师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以各种网络形式提交到网上,学生采取在线或离线方式浏览学习。
四、学习环境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
五、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六、超文本和超媒体
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现时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链结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连结,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连结所指向的位置。
简单地说: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 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超文本。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
七、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就是远距离教育。是指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教师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媒体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的教育方式。
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其实质是在信息文化环境下,技术与课程互动以实现当代课程的改革、建设、发展直至重构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技术要素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课程要素相融合,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九、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
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按教学阶段可以将学习评价类型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评价或者设计题: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以学生为中心。
二、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包含哪些方面?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包括:
1、行为主义学习观
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把学习的环境条件看作是刺激,而把学习者的行为变化看作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等。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斯金纳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制成了一只迷箱,后来这种箱子在研究中广为应用,并被称作“斯金纳箱”。
教学启示:
教学必须要形成塑造行为或者矫正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刺激环境,并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主要有程序教学、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个别化学习软件设计和视听教学方法等。
2、认知主义学习观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而并不仅是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环境只能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潜在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等。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双向过程。学习是一个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教学不是知识的有效传递,教学需要为问题解决和学习活动设置情境、提供信息资源和相应的指导。
学习是一种协商性的活动过程。学习是在社会、历史、学校共同作用下不断获知与发展的过程,人际间的协商性活动对这一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应该处于丰富的情境中。学习要通过个体与同伴及特定情境的积极互动来进行,而不只是简单地对各种抽象的技能进行训练。
4、社会学习理论。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畴。
(一)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以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技术的本质、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类型的学科。
(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教学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系统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但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它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施。也就是说,学习资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人力(教师、学生)、物力(设备、材料和设施)和财力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资源。
(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对相关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四、一个简易型的多媒体教室可以怎样搭建?
(一)简易型组合型多媒体教室的搭建:在普通的教室里面,配备收录机、投影器和银幕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录音教学和投影教学。
这种教学展示系统需要的设备造价比较低,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使用的教学软件价格便宜,有的还可以白己动手设计制作,因而在广大中小学中比较普及,设备利用率相对较高,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二)或者可以这样搭建:
电脑+34英寸纯平电视机+高清晰电脑摄像头。
五、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代表媒体和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一)主要阶段和代表媒体
1、函授教育。
以印刷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源,以邮政传递书写作业和批改评价为主要通信手段。
2、广播教育与电视教育。
除了印刷教材外,主要以广播、电视和录音、录像等媒体为主要学习资源。
3、现代远程教育。
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
不排斥印刷教材或广播、电视和录音、录像等第
一、二阶段的远程教育的传播媒体,而是以最佳的方式结合这些传播方式,主要利用数字技术来实现教育信息的传送。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1、教学交互性强。
2、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
3、突破和延伸教学时空,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4、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类的学习理想。
六、常见的声音文字格式有哪些?
(一)WAV文件。
WAV(波形)文件来源于对声音模拟波形的取样。存储容量很大,支持各种取样频率和样本精度的声音数据,并支持压缩。
(二)MIDI文件。
MIDI是乐器数字接口的英文缩写。MIDI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WAV文件小得多。
(三)MP3文件。
MP3格式是目前流行的一种高压缩比音频格式。音质接近CD,以极小的声音失真换来较高的压缩比,在因特网上广泛传播。
(四)REAL文件。
REAL文件是一系列由美国著名的RealNetworks公司开发的流媒体格式文件的统称,包括视频音频和流式文本和图片,其中声音格式有RA、RM、RMX等多种。
七、一个标准多媒体教室有哪些设备组成?可以在其中应用哪些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教室中的影像设备:
1、投影屏幕
2、多媒体投影机
3、视频展示台
4、DVD影碟机
5、电子白板
(二)多媒体教室中影像设备用于教学方法:
1、演播——设疑法
2、演播——讨论法
3、演播——情境法
4、演播——发现法
5、演播——实验结合法
6、演播——操练法
八、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 2.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 3.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课程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的作用:
1、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这一层次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创设学习情境 (2)集中演示案例 (3)评价学生作品
2、在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这一层次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信息技术为课程学习提供资源环境 (2)信息技术为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加工工具 (3)信息技术为课程学习提供协作交流工具
九、基于建构主义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型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越来越重视建立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参与性及协作性的环境。
基于建构主义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型是:
(一)学习目标分析
(二)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2、学习资源的设计。
3、认知工具的设计与选择。
(三)学习组织设计
1、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2、协作学习环境和活动方式的设计。
3、教师指导策略和指导活动的设计。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力。
2、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3、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十、设计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采用的线索。
3、领悟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
4、学会利用网上资源了解作家生平及主要作品。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屏幕展现几个朱自清的照片图像,让大家说出是谁。 然后,介绍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最后,提出问题: (1)他的生平是怎样的? (2)他一生写出了哪些作品?
(3)他的散文《荷塘月色》主要描写了什么? (4)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是怎样的?
2、网上学习,协作交流
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集上述问题的有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3、选出学生代表,进行汇报。
这些学生可以从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汇报,也可以全面汇报。
4、教师总结
教师首先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成绩,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在次基础上教师再做全面的总结,把上面的问题一一解答出来。
5、布置作业。
(1)利用网上资源评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2)模仿朱自清的散文特点,写作一篇散文。
十一、利用数码演示文稿(PowerPoint)可以实施哪些教学方法? 此题没有找到,暂时用下面的答案。
1、设疑法
2、讨论法
3、情境法
4、发现法
5、实验结合法
6、操练法
7、案例法。
8、讲授法。
十二、利用数码演示文稿(PowerPoint)制作课件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字体、字号、动画设置等)。
(一)字体的选择
1、“黑体” 较为庄重,可以用于标题或需特别强调的区域。
2、“宋体”和“仿宋” 较为严谨,更适于PPT正文使用。从电脑的显示系统来看,该字体显示也最清晰、对比好。
3、“隶书” 和 “楷体” 有一定的艺术特征。
(二)字号的选择
1、幻灯片题目字号为32-44pt,正文字号为18-32pt。
2、各级正文文字中,每两个相邻级别字号不要相差太大,最好在数值上相差 4。
3、使用“粗体”“阴影”“下划线”强调文字。
(三)动画设置
1、动画效果不能用得太多,而应该让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注意对象的出现顺序;
3、太多的闪烁和运动画面会让观众注意力分散甚至感到烦躁。 十
三、会设计多媒体课件。(完成内容的框架设计与功能设计)。
包括幻灯片版式、幻灯片设计(配色,动画)、幻灯片切换。
十四、依据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案例设计(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WebQuest)
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可以参考下列设计过程:
(一)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1、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可供选择的学习主题
2、选择并确定学习主题,制定相应地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活动进度等
3、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合作活动方式,包括角色扮演、竞争和鼓励机制、讨论和交流方式、成果形式、评价方式等
4、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以及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
5、指导学生对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去伪存真、选优除劣
6、根据需要组织相关协作学习活动,如开展竞赛、辩论、设计、问题解决或角色扮演等
7、要求学生以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形式可以是文本报告、电子文稿、网页设计等,并向全体同学公开展示和交流
8、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学习作品,通过评价形成观点,达成意义建构的学习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1、确立研究主题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活动
4、总结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