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护士锐器处理防护措施(大全)

护士锐器处理防护措施(大全)

护士锐器处理防护措施第一篇:护士锐器处理防护措施护士锐器处理时防护措施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

护士锐器处理防护措施

第一篇:护士锐器处理防护措施

护士锐器处理时防护措施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第二篇:锐器处理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 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服用相关药物,并报告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等。

[程序]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通知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

一、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

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利器有针头、安瓶、刀片、缝合针等,最为常见的为针头刺伤。 首先是预防: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然后是处理

1、报告控感办,填写刺伤事件登记表,记录刺伤过程、利器名称、型号、可能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等内容,进行感染评估,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

2、刺伤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捏住损伤处近心端,防止微生物进入血循环,在流动水下冲洗、消毒、包扎;

3、锐器伤和血液污染后局部处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洁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漏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三篇: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职业防护

手术室是 医院 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1 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

1.1 防护意识不强 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没有必要,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1.2 接触锐器的机会多 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相应也高。

1.3 不安全的操作 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忙乱,传递裸露的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 方法 不正确,徒手掰安瓿等。

1.4 病人不合作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病人不合作、躁动等,利器误伤自己或他人。

1.5 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 部分工作人员在忙乱中对锐器处理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 治疗 台时粗心大意而受伤。

2 防护措施

2.1 增强防护意识 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1]。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服务操作过程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手部有创口的护士不宜参加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配合。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barbara等[2] 研究 发现: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减少50%以上。

2.2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场所,工作中接触利器机会较多。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士的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也相对高。据任小英等[3]调查发现:工作超负荷与锐器伤发生相关。因此手术室护士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紧张劳累后要充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力,尽力安排充足的人员,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忙乱。

2.3 安全操作、安全注射

2.3.1 正确使用各种锐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各种穿刺利器的操作方法,进行穿刺时注意力要集中,防止穿刺针刺伤自己或他人。操作过程不可直接将针头或针芯递向他人,不可用双手回套针帽。

2.3.2 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时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如:传递手术刀时,刀腹应朝下,传递或收回缝针时不可直接用手抓持锐利部分。杨晓华等[4]认为:传递锐器时应避免手与手的传递,可采用间接传递法,将锐器放置于弯盘内,通过这一中介物进行锐器的传递,该方法可减少传递过程锐器刺伤的概率。

2.3.3 正确使用手掰安瓿的方法。王伟等[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掰安瓿的方法,可减少护理过程因徒手掰安瓿而造成的锐器刺伤的概率。

第四篇: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

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

一、锐器伤的定义

凡是由于针、刀、剪、玻璃等锐器造成的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二、锐器伤的相关数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发生的约100万次锐器伤,其中1/3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身上;国内有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是其他医务人员的2.23倍。由此可见,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另:美国报道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1%,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惠霞介绍,广州市的几大医院对3100名护士调研中发现,在一年内有83%的护士被锐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发生3次锐器伤;北京市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0%,每年每人平均被刺伤3.5次,其中有74.5%的护士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可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88%的锐器伤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其中有36.7%是因为精力不集中、精神紧张造成的。

三、发生锐器伤后的危害

锐器伤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途径,据美国CDC估计,健康的护士患传染病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美国相关健康报告显示:护士有2.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锐器伤。而造成锐器伤后乙肝的感染率为6%~30%;丙肝的感染率为3%~10%;艾滋病的感染率为0.2%~0.5%。另外就是心理的危害,由于受伤者心理负担加重,担心感染上某种传染性疾病,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比锐器伤本身更严重而持久。

四、造成锐器伤的因素

1、针头:针头是造成锐器伤最主要的因素。途径:①在配药、加药时被针刺伤占14.03%;②在拨针时被刺伤的占16.96%;③57.1%的护士在病人不配合时被针刺伤;④在进行注射操作后,取下针头时被刺伤的占11.97%;⑤在

1 回套上针帽时被刺伤的占16.7%⑥在对一次性物品毁形时被刺伤的占23%;⑦因相互碰撞而导致针刺伤的占10%。

2、刀:有刀片和剪刀。途径:①手术时不慎被割伤、剪伤;②使用刀片涂刮时;③在收拾物品时因杂乱而不慎被划伤、割伤;④用手直接安装和取下手术刀片;⑤用剪刀裁剪物品时;⑥随手将刀、剪放在工作服口袋里,取拿时不慎被割伤、刺伤;⑦用剪刀开启物品时不慎搓伤。

3、玻璃:主要指玻璃碎片。途径:①掰开玻璃安培时;②在收拾治疗车或治疗桌时;③在拿取已坏掉的玻璃安培时;④输液瓶摔坏了用手直接拾捡;⑤启开安培的铝盖时瓶口坏掉了;⑥用镊子撬打玻璃安培时渐起的玻璃碎片;⑦玻璃容器的开口处有缺口,在取拿时容易划伤。

4、铝盖:如乐凡命、脂肪乳铝盖的拉环。

5、锡伯纸:如胶囊的外包装。

五、锐器伤的处理原则

1、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和肥皂液清洗污染的皮肤;

2、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3、再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液清洗;

4、用碘酒、酒精、碘复等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根据医院规章制度和程序上报意外损伤;

6、确定感染源患者,看其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等,同时进行可靠的化验检查,进行针对性免疫注射;

7、感染源患者血液检查阳性时,建议使用免疫治疗,并追踪随访,血液化验随访至少一个月或更长;

8、如金属类锐器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六、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2、CDC预防原则:护士应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视为有传染性的;

3、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一定要戴手套;

4、每次操作完毕,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

5、使用过的注射器不要套回针帽,必须套回时,采用单手法操作;

6、不徒手处理破摔的玻璃器械;

7、禁止进行针头折弯或毁形操作;

8、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专用容器中,可以用镊子夹住拨针头;

9、手持无针帽注射器或锐器时,不要将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别人,行动要特别小心;

10、操作完毕后及时做好收尾工作,勿留给别人;

11、专用容器应置于适当位置,切勿堆放过满;

12、锐器与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

13、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刀片、刀子、剪刀等;

14、禁止撬打玻璃安培;

15、掰开安培时带手套,或用纱布包裹;

16、借助启瓶器启开铝盖;

17、手术室可用弯盘传递锐器或用磁铁收集缝针和刀片;

18、不要将刀子、刀片放入工作服口袋里;

19、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材:①个人防护产品:最近法国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G-VIR手套,实验证明戴G-VIR手套比戴双层普通手套预防针刺效果更好;②安全用物:已问世的有自动毁形注射器、回缩或自钝注射器、带保护设计的针头(用毕针头保护套会自然弹出)、安全采血器(采血后安全装置激活针头自动收缩)、带保护装置的刀片或尖刀;③废物安全处理系统:锐利物收集容器、感染性废物压缩机。

第五篇: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医院重视职业防护:首先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重视程度。合理配置人力,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提供先进的医疗器材,完善防护措施;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必须参加由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职业防护技术的岗前培训,同时还要定期举办有关职业防护知识讲座。护理人员还应不间断的接受在职继续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工作中与锐器有关的操作应加倍小心,掌握锐器刺伤后,应急处理程序,防止锐器伤导致职业感染。

3、加强人员配备,减轻临床负担:护理人员在工作忙、任务重、急于完成工作时,常忽略职业个人防护,对工作量大,急危重症患者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减轻临床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感,减少因工作忙乱引起的职业损伤。

4、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护理“三基”训练,努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自觉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操作技术,降低因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引起锐器伤的发生率。

5、改变护士不安全的操作行为,严格医疗废物管理: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不要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行清点、清洗,作好标准预防中的防护行为。针头、刀片、安瓿等损伤性废物直接放入防渗漏、耐刺破、密封的锐器盒内,由指定部门统一收集,焚烧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