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通用)

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通用)

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第一篇: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浅谈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作风和行事准则的总称。它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其中价值标准是企业文化最明显的标志,就。

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

第一篇:农村特色校园文化浅谈

浅谈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作风和行事准则的总称。它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其中价值标准是企业文化最明显的标志,就如同人的个性,是企业整体内部机制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的内容相当广泛。国外的价值尺度包括对国人、对顾客的服务、长期雇佣制度、相互信任、密切的个人关系等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全面否定之否定地批判继承,又是对其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

一、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性、艺术性的精华。

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与科学相联系,由社会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属性是与艺术相联系,由各国国情、文化传统决定。我们中国特色的这个“另类”,应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优秀成果与现代企业生财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也即体现人文化、利润化、效益化和长久化。如此的话,也可能不会再出现所谓假冒伪劣、败坏道义的商业行为。诸如陕西电台(《阳光在线》)报道的西安个体企业给螃蟹注水,坑蒙骗客的商业欺诈事件,虽然个体规模不算大,但社会影响恶劣,与倡导的商业“诚信”原则相悖,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应防微杜渐。大到各种类型的企业,这个理是融通的。

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以人为本”

企业要始终坚信:我靠职工求发展,职工靠我求生存的企业生存之道。新世纪的劳动者是有思维、有信仰、有理想的,现幼师论文发表/yjlwfabiao/代企业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当然“以人为本”绝不是不明辨是非、搞人际关系以权谋私,“狗来耕地、牛来看门”的歪风邪气要坚决杜绝。当前还有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下岗工人已认识到新形势下岗位目标的责任,作为管理层应把他们的生计问题作为头等大事。除了执行好中央的低保政策,还应尽快建立起一套激活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机制,落实好再深造、再培训工作,以便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社会稳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经济运转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和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些企业中树起具有我们民族精神的旗帜,绝不是行政干预,而只是建立适合于人民、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企业文化模式,把道义和生财有机结合起来。就“儒教文化圈”来说,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曾强调:“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于家庭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他分析认为,东亚是依靠儒教集体主义文化驱动资本主义体系成功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企业文化的研究,其本质内容是企业精神的塑造。它包括坚定的企业追求,强烈的团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与企业的特点和实际相结合便形成了反映企业文化,千秋特色的企业精神如现已举世闻名的海尔集团.原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但是经过全体海尔人多年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现已成为拥有多家海外公司的大集团。它成功之处在于:有一个锐意进取、远见卓识的团队领导;有一批踏实工作、兢兢业业的员工;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雄心壮志。海尔集团一位负责人一次去某山区调研产品销售情况,他听一村民建议:那里盛产土,如能生产出土豆清洗机该有多好呀!他突发奇想决定让科研人员研究,最终这种新型清洗机很快研制成功,打入市场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成功之道是否对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世界市场适应力有重大影响呢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入WTO和参与国际化经济竞争为我国企业坚持这一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有限,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才能弥补国内市场和资源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走出去”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现在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提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机会,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从我国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考虑,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大胆地“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企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既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实施的重大举措,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需要。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贯穿的红线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了智力支持,具体从以下方面培养:(1)东方的灵性主义和两方的理性主义文化的结合。东方的灵性主义着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人在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心灵和感情上的沟通,但它处理问题时往往使问题失去正常的准则。西方的理性主义文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客观事实,强调按严格的制度、规章办事,但它在处理问题时忽视丁人的感情这一面,显得没人情。两者要相融合,相得益彰。(2)速度观念和效益观念的结合。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一定的速度,但新的经济体制要求的是有效益的速度,与此相对应的价值观应当是速度与效益有机结合的价值观。要统筹兼顾,决不顾此失彼。(3)竞争观念和合作观念的结合。当前社会竞争既残酷又激烈,“能者上岗,劣者下岗”是大势所趋,但事物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建立“竞争机制——协调缓冲机制——共同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模式无疑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生命之本。

第二篇:浅谈企业安保部门特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安保 特色文化 评价

[摘要]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基层企业可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使内外素质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其能从长远的目标来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为生产力的提高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基层安保部门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重点考虑部门文化是什么?安保部门文化建设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如何评价等关键问题。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臶,对内是一种向心力,近几年,公司级的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层面形成特色和体系,文化建设各单位往往都是从公司层面首先建立,然后再往下进行宣贯和落实,但基层文化建设难免就会步入“挂在墙上”“说在嘴边”的尴尬境况。

企业安保部门是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保驾护航者,更应该做好特色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安保服务效果,对于基层安保部门如何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比如笔者所在的单位,经过十年的文化建设,简明扼要的总结出了文化建设的体系,从公司核心价值观、使命、企业精神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宣贯,对基层部门开展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借鉴和指导作

用。

一、加强领导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建设部门文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可根据单位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部门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部门文化建设方案拟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要切实摆正位臵,必须把部门文化建设和部门年底关键绩效指标一起来研究和实施,把部门文化建设与行政年终考核评比兑现等有机联系起来,使部门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首先考虑企业使命和部门承担的任务,从企业的愿景和部门职责梳理和提炼出部门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等等。集团公司提出“*************”核心价值观,导引了整个集团的文化生态环境,大气而内涵丰厚,体现了**人希望以自己的向上向善,感染身边的人,鼓舞社会优良风气,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按照集团创建部门特色文化的要求,集团公司安全保卫部积极开展文化对接和文化创新,将“***********”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引领并渗透于安保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形成了具有集团安全保卫特色的文化体系。这充分表明安全保卫部对集团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与充分尊从,是强调与深化,是传承与践行,更是安保文化对接集团文化系统、务实、创新的具体呈现,拥有着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与情怀。公司的愿景是:******,经过努力,把我们的公司建设成一个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化企业,把我们的公司建设成

一个学校,更要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按照以上原则,我们的安保部门提出了自己的愿景——“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安保部门”。

值得信赖,是安保人的庄严承诺,安全保卫部全体干警努力为企业和员工家属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不断满足员工的各种合理需求;同时安保部还要为积极为安保部的员工营造成就自我和事业发展的舞台,不断满足员工成长和成才的需求,赢得员工的信赖。安保部全体员工要团结一致、共同奋进,把安全保卫部打造成善打硬仗、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部门,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企业安保部门,体现部门的特色。

三、要充分考虑部门的职业特色。

“忠诚、为名、公正、廉洁”是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安保部门在梳理和建设部门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还要结合职业的特点。公司提出了“向上向善优良风气创未来”的核心价值观,安全保卫部作为集团的安全守护部门,将“向上 向善优良风气创未来”的文化核心价值聚焦于安保事业,秉持企业至上、责任至重的信条,注入安保特色的文化元素,安保人深刻领悟并以实际行动具体展现着自身的职业特点,安保人对于“向上 向善优良风气创未来”的核心价值观有着自己的透彻理解和深度融入,对安保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深切热爱,梳理出了安全保卫部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为企、热情为民、高效服务”。

四、部门文化建设的载体要选择适当,必须和部门业务紧密结合。

文化落地不能仅仅是口号和标语,要源于员工和业务,又要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我们在开展文化落地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载体是典型案例、专项活动和部门内部制度。围绕创新、责任、规则、感恩等特色文化,收集和撰写了部门近几年来的典型案例,把这些案例编入部门特色文化手册,让员工自己经历过的事件或身边的事情来感染和引导员工。按照循序渐进和有侧重点围绕某一个特色文化主题,策划开展一些专项活动,为了体现安保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精神风貌和打造“企业第一张名片”的要求,我们组织策划聊标准化执勤的活动方案,既落实了特色文化有促进了业务的开展。制度也是文化落地的一个有效的载体,通过建立部门内部制度,保证部门文化的得以顺利落地,先后制定了《安全保卫部部门创新管理办法》、《安全保卫部月份工作小结制度》、《安全保卫部廉洁从业教育预防制度》、《安全保卫部文化审计办法》等制度。

五、开展部门文化审计是评价基层特色文化建设有效性重要方式。

文化建设,从形式、内容难免出现偏差,为了防止在文化建设中出现“亚文化”或形式主义,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文化审计,对文化的有效性、真实性、适应性进行审计,保证部门文化和公司文化一致性。开展部门文化建设最终的效果如何,必须设立相应的指标,定期进行测评,指标的设定一般可以分为满意度类指标,即由服务对象和上下序关联部门进行评估,另一类为财务指标,比较部门文化落地的过程中部门的经济指标或人均占用资源是否下降,通过文化审计

保证部门文化真正和企业文化一致,切实发挥其作用,引导部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给员工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

第三篇:凸显乡村校园文化 创建农村特色学校

宜宾县王场镇小学校 陈自富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当学校校园拥有了特色的氛围和文化,教师拥有了特色的精神和素质,学生拥有了特色的快乐和成长,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创建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特色学校,必定会使学校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之路。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凸显乡村校园文化,创建农村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一、依据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历史上也有“孟母三迁”的典故。 可见,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师生提供优美怡人、健康舒适的工作、学习场所,不仅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塑造其健康人格的必然要求。

1、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坚实基础。

2、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既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

3、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只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和谐发展的师生,才能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

4、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

1 它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5、丰富而生动的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着“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长知识是第一任务,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学会做人是第一目标”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以“凸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素质教育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实“承禹王之魂,做博学之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为抓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创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

三、目标和任务

通过三——五年时间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师生佳作营造艺术美、主题活动营造心灵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充分体现“高雅、特色、和谐”,做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一定的文化品味。实现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每一处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努力打造洁净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花园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1、近期目标(1-2年):洁净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

2、中期目标(2-3年):文明校园、健康校园、花园校园

3、远期目标(3-5年):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四、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物质建设主要是校园环境建设,非物质建设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氛围、规章制度和主题活动。

(一)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死角,处处皆育人”。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在现有的校园布局上,重点做好校园活动场所的净化、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体现学校特点,突出文化内涵,强调自然和谐,实现“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

1、净化。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等教育场所,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都要干净,还要保持墙壁、阅报栏和各种宣传窗的整洁、有序。师生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无乱扔纸屑、杂物现象,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努力营造“洁净校园”。

2、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在校园绿化方面提倡立体性和园艺化,使地面绿化与空中绿化相结合,并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提高绿化的文化品位,体现田园风格,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组织全校师生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养护,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美化。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校园内外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园的语言文化。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校园语言。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如校风、校训、标语、警句等。保护操场、爱护绿化等各种提示牌,要使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提醒师生的同时,陶冶师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准”一类的生硬词句。

5、校园环境文化。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做好“楼道文化、墙壁文化”,每一个楼层、每一面墙壁,设一个主题,形式内容既要和谐统一,又要各具特色,图文并茂,形成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校园“活”起来。主题可以选择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爱国爱民、清正廉明、清节自守、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通过板报、橱窗、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

6、教室文化。学校整体规划,年级集中设计,班级个性展示。教室前黑板上方,正中张挂国旗,两侧为班训。前门右侧墙壁设张贴栏,统一张贴课表、作息时间表、学生一日常规、校歌,墙壁两柱上分别悬挂《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示并教育学生时时处处言行文明,举止规范。左侧墙壁由各班级讨论、征集各类名言警句、诗文佳作或师生自创读书等方面的话语,以画配文,既美化教室,身处其中,又时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室后方为黑板,各年级版式统一,班级根据各自特点由师生动手布置内容,是富有班级个性的一个展示区。在教室左前方电视机下的班级书柜,要成为教室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书柜依墙壁而造型,班级书柜就是班级的小型图书室,其图书由本班学生自愿带来,写上姓名后,在班级内交流、传看,学期结束后领回,学生也可经本人申请,将所带书籍捐做班级藏书。各班设图书管理员一至二人,对班级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汇入、捐入、使用登记,并随时做好清洁卫生和防蛀防潮管理。

7、办公室及功能(活动)室文化。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以教风为基调,教师办公室张挂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王场小学办学理念》,行政人员办公室张挂各自职责(或制度,或加挂办学理念),各办公室还张贴管理理念或读书名言等,时刻提醒教师职工

4 以德立教,牢记职责,把学生成长与自身发展、学校发展紧密相连。各功能(活动)室文化建设强调功能特点,基本设备设施齐全,除悬挂相关的制度职责外,还分别设计布置有各类标语、提示语、图片等,彰显本室理念,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活泼生动,寓教于乐。

8、校园网及校园广播(电视)站(台)文化。校园网是学校宣传和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窗口,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特点,做到内容丰富,网页精美,管理完善,由信息技术组专人管理,各部门、教研组参与协助。学校管理要公开透明,校园信息要及时发布,重要活动要专题报道,教学资源要丰富全面,部分教学常规资料采用校园网络进行收集和管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要定期播出,及时传递信息,丰富教育手段,活跃学生文化生活。逐步对校园电视台、广播站部分系统进行添加和升级,保证系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形成学校特色。

9、建立师生艺术活动室,用“艺术”陶冶师生情操。集中规划艺术活动室,形成艺术楼特色,包括绘画创作室、书法创作室、刺绣创作室、音乐演唱室、舞蹈表演室,学校逐步完善这几室的设备设施。 绘画创作室——成立校级绘画创作培训班,让所有爱好绘画的师生在课余走进创作室,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和理想的蓝图,及时记录和挥洒自己的灵感与才华。

书法创作室——成立校级书画创作培训班,让所有书法爱好者在课余走进创作室,尽情释怀,让我们的精彩生活尽洒笔尖。 刺绣创作室——成立校级刺绣(十字绣)创作培训班,让爱好刺绣的师生们在课余走进创作室,尽情展示她们心中美丽画卷,让她们的灵感、艺术灵魂、美的追求尽显针尖。

音乐演唱室——成立校级合唱团,让爱好歌唱的师生们在课余走进创作室,一展歌喉。

舞蹈表演室——成立校级舞蹈团,让爱好舞蹈的师生们在课余走进创作室,挥舞她们优美的舞姿,谱写和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二)非物质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主要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人际关系方面。

5 (1)“勤学守纪尊师、团结协作文明”的校风建设。通过创作校旗、校徽、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和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将校风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要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敬业、爱生、博识、善导”的教风营造。“教师无小节,人人是楷模”,教师的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每一个教师都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未来高度负责,严谨治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学生的普遍尊敬。学校一方面要使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进教师之间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把教师列入学习者的行列,使教师认识到既有教的义务,又有自我学习的责任,把学校当作是自己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征订教育刊物,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定期编发教育信息,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3)“全面、主动、乐学、创新”的学风培养。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学好本领。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学风。

(4)团结合作、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构建。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要设置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举办工会活动、专家讲座等,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

6 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努力创造出团结合作、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2、制度文化。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师生行为的准绳,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良好校风形成的根本保证。继续完善《王场中心小学管理章程》,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校园活动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创新途径和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活动设计要体现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活动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再现和表现校园文化精神。

(1)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好一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六月)、体育节(四月)、读书节(十月)、科普节(十二月)等各种融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活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活动技能,规范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2)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用“经典”净化师生心灵。分年级段编写校本通诵读教材,学校将建立“1000首(篇、段)古今中外经典诗歌(词)库”。 每周诵读一篇(首)经典文学作品中,每天在课间操结束时分年级集体诵读展示;经过小学六年,学生能熟背《弟子规》、《三字经》,诵读《大学》、《论语》、《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中庸》等传统和现代经典作品中的名篇、名段、名句。

(3)坚持开展“红歌传唱”活动,用“红歌”激励师生斗志。学校将建立“100首红歌库”。每天课间操前或集会时,师生共同唱

7 一首红歌。(全体师生每月学会一首红歌,并坚持每天集中唱一遍)

(4)坚持开展故事演讲活动,用“故事”倾诉师生情怀。学校将建立“100个德育故事库”。收集、整理、改编、创作古今中外健康、积极向上、爱国励志的故事。学校开展定期校园电视故事讲演展播。

(5)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在绘画、书法、文学、体育、诵读、演唱、舞蹈、手工等方面成立校级兴趣小组,定期举办文艺表演、校园演唱会、小制作比赛、运动会和才艺大赛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充分运用师生成果,用“成果”提升师生信心。一是做好静态成果运用,由绘画、书法、刺绣等创作生成的成果除了用于参加各类展出、展示外,还要用于的学校教室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院墙文化、橱窗文化等的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同时,师生的艺术作品也可进行义卖,所得资金建立王场小学“爱心基金”,用于对贫困师生的资助。二是做好动态成果运用,师生集体“红歌”演唱、全体师生“经典”诵读、学校合唱团演唱、学校舞蹈队舞蹈、故事讲演等在“全校家长会”、“读书节”、“艺术周”、“六一庆祝活动”、“国庆节庆祝活动”、“新春庆祝活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期间进行展示,并根据需要随时进入社区、集镇等进行展演。通过学校搭建的各种展示平台,让师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师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全面培养过程中,学校将侧重于艺术教育中学生书法、绘画、十字绣三方面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并逐步形成我校艺术教育方面的特色。

(6)精心组织各种学生集会,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学生集会包括校会、国旗下讲话、班会、团(队)会以及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要根据不同集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精心、规范地组织。要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每一次集会都能够使学生激动不已,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7)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和“三风”教

8 育活动。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王场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认真落实《王场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序列内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行为习惯基础。

(8)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集中主题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实际出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突出“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办好学校图书馆(室),在增加藏书量的同时,重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放阅览室,尽量开出阅览课,将图书下放到班级,固定时间班级轮换,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使用率。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月)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0)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等媒体作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建设,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4、教科研文化。以“乡村校园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

五、实施步骤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整个创建工作主要分二个阶段三步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2009年4月—5月)。紧紧围绕“凸显乡村校园文化,创建农村特色学校”这一主题,召开会议,进行动员,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创建特色学校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参与创建特色

9 学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广泛讨论、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修订符合学校实际、凸显学校特色、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3年6月)。该阶段分为三步:

第一步(2009年5月-2010年6月)。从净化、绿化、硬化、美化入手彻底整治校容校貌,设置人文景观、格言警句,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书画作品,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受到感染和熏陶,体现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通过完善教学设施、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人文景观等途径,初步创建洁净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第二步(2010年7月-2011年6月)。从规范化管理入手,完善学校常规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基石。逐步完成校训、校歌、校旗的标志设计和校风建设;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学科渗透,深入推进德育课程建设;通过提升教师的学识能力、规范教师的言行、加强教师的品德修养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不断深化师表建设;按照“科学、全面、规范、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自律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能力,完成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创建健康校园、花园校园、书香校园。

第三步(2012年7月-2013年6月)。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的要求,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从中提炼出能够激发学生志趣、完善学生人格的精神精髓。在学校整体工作全面、和谐发展基础上,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艺术教育方面重点抓好、抓实、抓出特色,使之成为王场中心小学的特色,使这些特色项目成为学校亮点,最终成为学校的品牌,成为学校的文化,让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学校。努力建成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六、工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凸显乡村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农村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10 组 长:肖体友 副组长:吴礼权、陈自富

成 员:莫建刚、罗旭、王平、邹小英、陈希、余叶、各班班主任

(二)人员保障

学校将实行竞聘制的方式,确保每一个方面的管理人员的落实,竞聘上的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享受增加工作量、增加考核积分等方式进行工作量化和奖励,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同等条件下,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人事调动等方面优先。

(三)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计划5—8万元经费,用于特色学校创建的硬件改善、设备设施的添制、师生的评估奖励等。

(四)时间保障

1、每周星期五下午为固定的校园文化部分项目的训练和展示时间;

2、试行大课间时间,每天的课间操及集会时间改为30分钟,充分保证活动“诵、唱及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

3、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校级兴趣小组训练时间。

宜宾县王场乡小学校

2009年4月5日

第四篇: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作品时间: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意义

正文:

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十五大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新阐释,既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纳了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和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有机整合,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全新内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时有表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使文化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国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异域文化的挑战,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抗撷也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全球视域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不平衡,西方特别是以少数发

达国家为主导的文化形态长期以来一直以文化霸权的方式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这种状况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在这种严峻环境下,如何做到因势利导、挺立起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成为当代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发展的趋势

其次是在世界发展主题由战争向和平转换的背景下,西方日益热衷于以文化侵略的方式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各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以领军未来科技发展潮流的同时,都纷纷加大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文化多极化与文化一体化并存的趋势。从当前形势看,“尽管美国“一超独霸“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打破,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面临着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强劲。世界各国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民族独立与文化特性,企盼和平与安宁、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样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反对“文化殖民主义“的呼声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认同。“这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综上可知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是应对当今国际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 ,当然在这个发展建设祖国就必须发展经济的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亦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规律的反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错综复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会引起生产、分配、消费等各领域的重大变革,而且经济的变革也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重大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不仅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会引起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当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广为渗透于社会各领域后,导致了一部分人价值观念发生偏差,所以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尽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系以应对精神文化领域面对的重大挑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给人以知识武器,成为一种智慧的力量,推动人们有效地建设现代化事业。智力文化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总体水平。其发达程度同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常常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的提高。而人的智力的提高,又要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受到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主义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要有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可以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形成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是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命

题 。新世纪新阶段,文化业已成为社会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关键点,新兴文化产业更是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领域。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命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判断表明。党已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政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对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予以了深刻体认,这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二)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命题

其次是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命题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中国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同。但社会转型与“时空压缩”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的“失和”上,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具体表征为: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结构重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影响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在文化价值层面解决“失和”难题,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命题,为解决社会层面的“失和”难题提供了精神文化的支撑。可见,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立足于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的文化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西”文化论争的科学的解答。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视阈。

五、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就会倾覆,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向何处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实践价值》

第五篇: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打造农村特色品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普及高中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农村中学在规模、师资、设备以及教学教研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形势,农村中学的发展举步维坚,其生存之道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立足农村实际,创办农村体系的办学理念特色

农村中学的学生文化知识素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且参差不齐,立足农村这样的实际,从充分体现教育本质的角度,我校提出了“为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促成每个学生长足发展”等的教学理念,将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转变到以人为,将教育行为向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转变,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将知识的传授与品德的培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成材与成人的结合,体现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探讨,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办学理念,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及其教育行为更加接近本校学生的实际。

涵盖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诸多要素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能够不断引领和推动学校的发展,它关乎教育环境的优化、教师成长的方向、学生发展的质量,关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关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学校品牌的造就。事实上,一所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学校,一定拥有鲜明独特的校园文化,并能使其成为拉动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凤凰中学,地处革命贫困苏区,每年的招生人数约为700人。作为一所标准化合格示范学校,近几年经历了中考升学及课程改革的严峻考验,顺利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高位攀升以及素质教育的软着陆,我们清醒地看到:“应试”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时间+汗水”、“日光+灯光”的传统比拼做法已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势,必须果断纠正、彻底改革。

因此,近两年来,我们审时度势,整改创新,以创建 “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人本化管理,办人民满意的优质精品”为目标,积极挖掘学校各种资源,提升教育管理境界,逐步形成了彰显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因地制宜,科学筹划,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因为优美而高雅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整体布局规划合理,整齐美观,然而校园品位层次不高,不具学校特色,文化底蕴不深,因此学校按照“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标要求,利用已有物质文化设施,因地制宜地对校园进行二次包装,充分挖掘校园内现有的物质文化设施,再加以高品位的文化装饰,形成文明高雅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在走廊上、教室里悬挂警言名句、宣传字画,如:一楼的走廊以生命教育、安全为主,二楼以低碳环保为主,三楼以传统文化来烘托育人的氛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寸土都育人”。各个班级也利用板报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布置,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学校还在教学楼的门口安装电子滚动屏等进行宣传;无时无刻不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文明,从而奋发向上,自觉守纪。

学校不仅利用隐形环境的教育作用,还充分利用校刊、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大对养成教育的宣传教育,规定每班每月出一期主题专刊,广播站定时播送宣传稿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更具有学校特色,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真正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

校园物质文化突出体现在校园主体建筑的设计布局、校园景点的匠心打造及其内蕴的文化创意上。

整个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将观赏性、教育性、人文性、知识性融为一体,虽是培育英才的校园,更是姹紫嫣红的花园、温馨怡人的家园、整洁优美的学园、强身健体的乐园。

二、优化教师资源,创建农村体系的教师队伍建设特色

教育的宗旨是人,成败的关键是人,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是智能的坟墓。学校的立足之本是质量和特色,办学的关键是教师,名校靠名师支撑,名生靠名师铸就,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最终实现学校的高质量、有特色。21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担当这个历史重任的教师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特别是农村普通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更让我们担忧,师资力量薄弱,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偏低,一所学校要促进内涵发展,就必须优化学校内在元素——教师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发展内涵、创建特色、打造品牌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树立以立德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丰富立意高远、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一)建立极富前瞻性和亲和力的校长文化,培育生生不息的校园精神

一个学校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文化品位的高低。因此,我认为,作为校长,应带头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现代教育理论,走专业发展之路,做智慧型、学者型、专家型校长,既登高望远,又谦逊亲和,既高站位决策,又低重心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治校,彰显人文精神,履行引领、服务职能,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课堂文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学校,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在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力促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形成“严教、善导、乐业、求新”的教风,确保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所学校要创造佳绩,办出特色,仅靠一位有强烈特色意识的校长是远远不够的,在校长创办特色的战略思路确定后,还要依赖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创办特色学校是在现有的师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优势,另一方面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化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哪里?如何去突破?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其素质的提高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的,因而选择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突破口是一种明智的举措。

教育科研要得以顺利实施,得先转化教师的思想,人的行动取决于人的思想,如果教师思想上没有改革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改革的行动,因此,抓教育科研,第一步就得抓思想的转变,为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首先要抓理论学习,大力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敢于揭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同时大力宣讲教育领域中教育科研的动态和成功的经验,使教师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紧迫感。其次是走出校门,学习他人先进的教改经验,选择在教育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教学方法已形成特色的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观模学习,听取经验介绍,使教师们在行动上对教育科研产生一种急切感。

不仅如此,我校许多教师还能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创造性地优化发展这一模式,努力追求同一理念统领之下多种课型的异彩纷呈,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既要立足“常态”,又要突破“常规”,更要追求“常新”的思路。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系列变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选时获奖的档次和数量明显提升。

(三)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创建新型的自主学习文化

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优化学生 2 的学习行为、转变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学校提出:“学习转型”的立足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三力”,即自主学习力、合作学习力和持续学习力,积极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育人理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的创新性,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学习伙伴关系。这种新型的学习文化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合作、善于创新,从而实现“双赢”和“多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开展了近两年的“互助型自主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三、积极构建校本文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包括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性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为此,我校积极构建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契合校情、学情的校本文化。在此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我校自2008年开始陆续编印了相关的校本教材,供学生参考,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需求。

①德育系列读本——《法纪教育》、《感恩教育》、《惜时教育》、《信心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吃苦教育》、《学法教育》;

②书法系列读本——《软笔书法》、《硬笔书法》;

上述校本课程由校本教材的主编教师执教,学生自主选择,一定意义上补充、丰富、发展和完善了我校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彰显了独具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文化风采。

四、完善制度文化,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制度是维系学校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旦提升为体系完善的精神文化,将成为引领、规范干部和师生日常行为的良师益友。

我校每年都要通过教代会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然后汇编成册,以便教职工学习和遵守。除这些具体的管理制度外,学校本着抓住核心,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的思路,强力推行“学、查、纠”长效机制和全员育人导师制,全力打造富有特色、富有魅力、富有成效的制度文化。

(一)建立多位一体的“学、查、纠”长效机制

学校要实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就必须依法治校、完善机制和狠抓落实,要使这三者融为一体,且产生持久的效果,就必须建立多位一体的“学、查、纠”长效机制。

具体做法是:管理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四个不同的层面都要定期开展学、查、纠活动,做到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反馈,在“学”中“查”,在“查”中“纠”,在“纠”中“进”,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螺旋式提升,切实走出“督查不严、记录不实、反馈不快、落实不力”的怪圈,努力践行“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持久的惯性和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韧性,进而将此机制凝炼成为一抓就灵的“枢纽文化”。

(二)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及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铸就“三全”育人文化

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因此,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及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学校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团队,在保持现行班级或教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前提下,每班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均匀分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每个小组都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导师,对组内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指导,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育人管理格局,铸就“三全”育人文化。

教师实行“一岗双责”制,即履行教书、育人双重职责,在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学业指导、生活指导方面,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法纪教育以及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提供全方位、科学化、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要求每名教师带5至8名学生,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必要时进行家访,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适时适度的家庭教育。导师要在建立工作记录袋,认真填写《全员育人手册》的同时,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随时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导师据此因材施教,及时修正培育方案。学校督查室牵头,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密切配合,成立了六个检查小组,按量化细则检查反馈,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班主任及导师的育人效果分别挂钩。各年级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反馈。学期末兑现对班主任及教师的绩效奖励。

这一制度经过实践尝试升华为教师自觉践行的育人文化,创新了德育的形式,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目标。

在探寻特色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特色项目并不等于特色学校。特色项目指的是学校工作某个方面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特色,是局部特色。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一个局部向整体推进的过程,是由少数学生参与的优势项目向大多数学生参与的优势项目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探寻特色项目,即打造优势项目,它源于办学主体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成就意识,并以这些动力选择和打造优势项目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开端。创建特色还需要从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出发,作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论证,形成愿景和规划,给创特工作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锲而不舍地走下去。

重视特色展示,不断反思和提升。在特色建设规划中,我们学校注意随时收集、整理资料,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定期开展汇报活动,这不仅可以展示学校特色办学成果,推动特色建设活动的持续开展;还能加强阶段性特色创建工作的检阅和审视,提升特色建设品位;更能扩大学校特色建设的社会影响,展示活动要精心策划,力求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成效显著,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岁月如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似魂,特色与时俱进!我们坚信,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新的管理机制、育人模式和评价机制会不断完善,而校园特色文化之花会越开越艳,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的品牌之果会越结越丰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