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如何做好企业宣传报道(全文)

如何做好企业宣传报道(全文)

如何做好企业宣传报道第一篇:如何做好企业宣传报道 如何做好正面宣传报道 【论文摘要】:当今时代需要一种向上的精神,正面报道是塑造这种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它并达到做好它的目的既重要又必要,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摆正位置、改变视角、用好。

如何做好企业宣传报道

第一篇:如何做好企业宣传报道

如何做好正面宣传报道

【论文摘要】:当今时代需要一种向上的精神,正面报道是塑造这种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它并达到做好它的目的既重要又必要,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摆正位置、改变视角、用好语言、找亮点等几方面对如何做好正面宣传报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正面报道 出彩 视角 电视语言 闪光点

做什么样的报道最难?我个人认为,不是舆论监督式的报道,也不是反面报道,最难做的是正面宣传的报道。可能有人会觉得,正面报道既没有危险性,被报道单位还会热情接待配合,这有什么难做的啊?这只是从做节目的客观条件上来说是方便了,但要从节目内容来讲怕是你就不会这么想了。因为舆论监督式、反面的报道只要选好了题,向下挖就是,不用担心收视率问题,因为这样的选题本身就有收视点,而正面宣传报道就不同了,因为是正面选题,所以首先从选题上来说,很难在感官上对观众形成刺激,如果再把报道内容和形式做的平平,像官方报告一样,那么想叫观众看下去不换台就太难了。

在我国,在当代,正面宣传报道宣传报道非但不可缺,而且非常重要,“社会主义传播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党领导的原则、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正面舆论导向与监督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等。”(1) 由此可见,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谨慎,这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希望,才会进步,所以我们的宣传不仅要批评落后、表扬先进,跟重要的是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近年来,大家从屏幕上可以看的出,正面选题节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分量越来越重,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为例,10年前这个栏目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差不多能占节目总量的一半,而今天比例最多也就是7比1,就是说一周只有一期舆论监督式的节目,其他都是中性或者是正面的选题。

既然正面选题必要且重要,研究它、做好它就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怎样才能把正面选题的节目做的不平淡,不拔高,让人看了不换台呢?下面是我近年来多思所得的一己之见。

在现实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迹不是没有,而是有太多太多,只所以我们做出的节目观众不爱看,是因为我们做的不够精彩,没有拨动观众内心深处那根感情之弦。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有很多抗震救灾的报道让我们很感动,这是为何?那是因为这些新闻报道的是真实状态下的典型,没有掺假、没有制作,纯客观记录的每个细节恰恰是最打动人心之处。

怎样把看似平淡无奇的正面选题做的出彩动人呢?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摆正位置

新闻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喉舌,牢记中央精神开展工作,这是我们的政治生命线,一定不要逾越,如果不清楚上级精神和政府的立场态度就率性而为,不仅到最后费力不讨好,还有可能会惹出乱子来,不能为的一定不要为,面对一些不能公开的事实真相,我们的受众是广大群众,所以又不能不考虑群众立场,透视群众甘苦、反映群众意愿、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职责,那么如何处理新闻宣传在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是在对政府帮忙不添乱的前提下,为百姓说话,这样既能解决群众的问题,又能帮政府改进工作,最终还能促进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我们呢,行使了职责,完成了任务,树立了形象。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很多报道之所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赞赏,就是很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报道围绕中央的工作重心——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同时站在群众最需要,观众最关心的角度开展报道活动,通过报道,展现了一种全国一心、全民动员抗击自然灾害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大家的斗志,直到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二、改变视角 这个视角应包括看问题的视角、与人交流的视角等等

1、面对一正面选题,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不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呢?俗话说的好: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什么让人赏心悦目的风光在险峰呢?而不在闹市呢?这是因为险峰上能看到的风景一般人也很少看到,景既美又少见,怎不令人称奇赞美呢,做一正面选题的节目也是如此,你站在大家都能看到、想到的角度去观察、认识、摄制,那么做出的节目就很容易落入俗套,平淡无奇的节目要引起观众的观看欲就很难了,如果改变一下角度,反其道而行有可能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说,记录片《龙脊》就是一个正面报道的选题,它向我们说的是发生在山区里的“希望工程”故事,但是节目“全片没有反复告诉观众希望工程如何如何,却处处让人感到希望。比如小寨村完全小学享受到了希望工程拨款,建立了校舍,同时在一家企业的捐助下修建了新的篮球场;潘能高和潘能凤得到助学金,潘纪恩离开小寨村去外面读书等等,这些都是给人带来希望的事情,但在片子中这些本来的重点却是一笔带过,没有做到过多的强调,相反,在另一方面却不惜笔墨。

如从四月到八月,贯穿整个拍摄过程的一件事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稻成长的过程,并用特写来表现阳光下茁壮成长的秧苗,直到最后片子的结尾,稻子已经灌满了浆,象征着成熟和收获。

全片正是通过这样的象征和隐喻,比较自然地揭示了希望这个大主题。所以在进行电视片创作时,我们不能直奔主题,而应当尝试着用一些曲笔,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还例如《新闻调查》中的观点从来不是唯一的,是多重性的,而且观点是渐进式发展的,每一次前行都是前一个问题的抬升,最后未必给出观众标准答案,留下的是一种意向性的观点,让你去思考,我认为这是正面宣传报道的一种境界。

在正面报道中常犯的错误,不是认为的拔高,就是低估观众的智商、再三直白的讲明主题,我们应遵循新闻规律,用故事讲话,最好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

这是对主题视线角度的考虑,片中每一个情节也是如此,不能就事论事,尤其是对枯燥、概念性的词语和段落,如果再配上毫无创意的画面,那么效果是无滋无味的,要想让它生动,最好使它情节化、故事化,”时空的特定性可以使一般性的生活场景和无时空概念的抽象内容具有一种可经历的情节意义,如《浪花商人学校》中讲学校的教育宗旨,这个内容由经理的讲话来表达,经理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可归纳为三点,一要……二要……三要……‟。如果让他讲出这些话,那是一种很普通的的无时空意义的抽象性内容。而片中却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新来的学员第一次去见经理,穿上统一的学员制服,经理让他整理好衣服领带,然后对他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可归纳为三点,一要……二要……三要……‟,于是,抽象的内容变成了具体的情节”。(3) 这样一来,变抽象为具象,枯燥无味变的生动有趣,可视性大大增强,以上是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创作中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2、平视

无论是对片中人物的交流采访还是对待观众,我认为采取这种视角较为适宜。

(1)对待采访对象要平视。和剧中人的交流采访有很大的学问,做个称职的主持人很是不易,成功采访的背后需要付出和技巧,着其中平视最为关键,你和你要采访的典型人物视角摆不对,采访很难出彩,如采访中你把自己当记者,对方也把你当记者;你把对方当典型,对方也把自己当典型,这采访还怎么进行?即使采访完了,内容也很难动人,因为这种视角下,大家都端着架子,说着套话,不会真心交流,那谈话内容怎么会精彩呢?只有平视,双方才能交流起来,交流的结果是忘了各自的身份,不把对方当外人而当做好朋友来倾诉,这时你已走入对方的内心深处,你想要的鲜活的东西在他不知不觉中就被挖掘出来了。

有一次采访我至今记忆犹新:几年前,山东电视台制片人邵波来东营市采访一养鱼大户,我陪同采访,当我们到了养鱼大户那里时,事情发生了变化,养鱼大户改变了主意,不同意采访,也不想做节目了,我们解释了很长时间,养鱼大户始终不同意,我们都有点着急,觉得节目可能做不成了。在闲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养鱼大户不想做的原因一是觉得自己内向不能说,而是觉得这是出风头,会引起周围人的闲话。邵波虽也很着急但不露声色,他和养鱼大户不紧不慢的聊着,聊家庭、聊生活、聊养鱼的甘苦……他和养鱼大户从下午两点多一直聊到傍晚六点,他们越聊越热乎,最后我惊奇的发现,养鱼大户从一开始的不愿接待,到了和邵波以哥弟相称,就像是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了,这时的养鱼大户不内向了,也不怕“出风头”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并且采访的效果奇好,据说直到今天邵波和养鱼大户还像好朋友似的来往着呢。

这里说的平视、平等的关系,不一定非得要求主持人和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是我们做好采访的手段,不要把手段当做目的,我们的目的是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深处,看看那里的美与善,如何走入对方的内心呢?首先要尊重对方,然后取得对方的信任,当然这种尊重不是客气,更不是谦卑,而是与之心与心的交流。

有时候我们采访任务很急,但即使再急也要留出和采访对象交流的时间,形成互动后采访也会很顺利,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可能被采访人的事迹很感人,也有可能你要采访的人罪大恶极,但无论有多感动、多可恨,你都要以平视的态度待之,把他作为你的采访对象,不可带有太强的倾向性,否则你的节目就有可能会失之偏颇。

(2)对待观众要平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有一句口号:真诚面对观众。“„真诚面对观众‟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不仅仅宣扬着栏目的态度,它也是一种可以指导节目操作的方法,„真诚面对‟在操作上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像说话一样说话。传播者与观众必须首先建立一种„与话双方‟的平等,平等才有可能亲近。”(4) 你的作品要想引起观众的共鸣,你就必须要实现与观众心心相通,《东方时空》正是确立了自己“真诚面对观众”这样的特色口号,才培养出了一大批“真诚面对观众”的制片人、记者、主持人,栏目才会十六年长盛不衰,成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中的常青树。

如何才能做到“真诚面对观众”呢?我认为不仅要在语言上和观众平视平等的交流,更要在行动上真正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这就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研究和把握观众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彻底改变那种“只看领导,不顾群众”、只上情下达而不下情上达、只写拍“官方稿片”,不写群众稿片的错误做法。

因此“广播电视节目要占领受众市场,就必须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受众。传播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把立足点放在精办自己的节目上,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研究受众心理,提高传播艺术,满足受众需求,这是解决节目与受众脱节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增强广播电视宣传效果的必由之路。”(5)

三、用好语言

我们电视人有特有的影视语言,影视语言也是影视这种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很重要的一方面。

那么何为影视语言呢?“影视语言以有声语言为主,它与日常生活语言近似,与印刷符号有很大的区别。日常生活语言的副语言在影视艺术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语言呈鲜明的个性化特点,这是影视艺术语言造型所追求的。(6) 我们做的很多正面宣传的节目平淡无味没人愿看,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有很好的运用影视语言去说话,用的是一些书面语言,甚至有时还带点官腔,观众不爱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何运用好影视语言,更好地服务群众?在这方面,《东方时空》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东方时空》在新闻节目上开了个先河:主持人在讲述中表达观点,在角色感上,„他们更像是邻家的兄弟,像一个朋友,他们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亲历的新闻事件转述给了观众‟——从后来的观众评价中不难看出,观众注意到并褒奖了我们在这上头所做的努力。”(7) 确实,《东方时空》一亮相,就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观众从严肃了多年的屏幕上,看到了民间话语的鲜活、幽默、趣味,口语化的表达即概括精炼,又带着世俗生活的具体语境,让人感到随和、亲近、心领神会。节目中采取这种人际交流的口语化方式,拆除了媒介和观众之间的界限和戒备,是节目产生了情感互动的喜悦。

用好语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理解:

1、解说词尽量不要用文学语言,这也是电视媒体语言区别于其他媒体语言的地方,因为电视是声画艺术,语言太文学化了,观众难理解,甚至发生歧义,解说词更不能居高临下,打着官腔像作报告,观众最厌烦这样的言辞和语气了。

2、主持人话语要有亲和力,不要为了采访而采访,要多与对方沟通,多为观众考虑。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有一新闻主持人采访抗震救灾典型——一某公安女民警时,不停地追问女民警最伤心的事,就好像往她伤口上撒盐一样,最终结果是女民警采访结束刚走出帐篷就晕倒了,当时我看后第一感觉是这样的采访有点过分、不人道。

3、要让被采访对象说普通人说的话,有时采访的人和事给人感觉之所以不真实,不是真的不真实,而是我们没有让被采访对象还原成普通人,一个把自己当记者,一个把自己当典型,两人之间的采访就像是侃大山,要想采访出彩,必须先把被采访对象还原成普通的人,让他毫无顾忌的说着普通人说的话。

四、深入调查了解,找出闪光的特点

典型肯定有不同与常人、常事的地方,否则不会称之为典型。“特点,特别之处也。著名记者华山,曾经把他的采访经验提炼成一句很重要的话,即是:„抓住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这个句话言简意赅,确是记者采编工作的经验之谈。因为只有抓住特点,才能抓住新闻,特别是独家新闻;只有具体的说说明特点,才能很好的影响观众。”(8) 有一次,我当时拍摄青少年典型——山东省垦利县永安中学学生陈效志事迹的任务。说实话,我当时感到有点为难,因为我看过陈效志的事迹材料,感觉这个人物有点平:学习好、热心等等,从材料中找不出更好的新闻点,对观众来说也就是兴奋点,对于做好这个人物我实在没有什么把握,只好自己对自己说:到现场挖掘挖掘再说吧。

来到垦利县永安中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陈效志的老师、同学来座谈,可谈了很长时间,我是越来越失望:找不到闪光的特点,片子可怎么做呢?因为当时学校正放暑假,无意中我们谈到了暑假,假期中孩子们都在干啥呢,这时一位老师突然想起,陈效志在假期里到一个建筑工地干过活。我眼前一亮,他为什么要到工地去干活?因为通过座谈,我了解到陈效志的父母都是教师,家庭虽然不能说是太富裕,可也绝对不会缺这点钱,后来我追问得知,陈效志在工地干活一个多礼拜,最后工头——也就是陈效志一同班同学的父亲(因为陈效志是未成年人,建筑公司是不允许他来干活的,是陈效志找到同学的父亲要求来帮工的)因为陈效志变现好,奖励给了他500元钱,拿了500元钱,陈效志做什么用了呢?是买了吃的,还是好玩的?老师们的回答一下子让我兴奋起来:他给了爷爷200元,剩下的钱给姥爷买了一张床!顿时我眼前一亮,这正不是现在的很多孩子缺少的品质吗?只知道让别人爱自己,不知道自己也应爱别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自私当头,这是当今不少孩子的通病啊。像陈效志这样做的孩子能有几人呢?当场我就决定从这件事入手拍摄。

在节目后期的编辑中我用这件事做为切入点,然后层层推进,从家庭、邻居、学校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陈效志身上闪亮的优秀品质,最终刻画出了一个阳光男孩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别人的轨迹。

怎样才能找出正面的宣传报道中的闪光点或者说是特点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我们手头上掌握的文字材料(政府、部门工作报告,典型事迹介绍等)中找,不要小瞧了这些干巴巴的文字,我们可以从中读出政府的意图和工作重点及背景、典型树立的时代意义等等,做节目有的放矢;

(二)、与当事人要有足够的时间交流了解,把当事人鲜为人知的、可能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挖出来;

(三)、每个典型肯定都会有一大摞的获奖证书,你不要把这些东西拍下来只做为你节目的内容之一,你需要做的是更多了解这些奖状证书背后的事情。

以上是我对做好正面宣传报道的认识和了解,可能还很肤浅,因为这方面需要的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正面宣传任重道远,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那就让我们来共同上下求索吧!

参考书目:

1、《传播学总论》,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2、《影视精品解读》,董瑞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3、《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4、《十年 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生活解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5、《山东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李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6、《影视声音创作艺术》,伍建阳,中国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7、《十年 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生活解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8、《怎样写出好新闻》,刘宪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第二篇:如何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宣传报道工作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尤其是现代,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凸显它的重大作用。宣传已成为一种学科,“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做好宣传工作,用手中的笔写出精美的作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联系实际,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首先要感谢的是管理处提供了青银高速网这样一个宽敞、积极、良好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展示工作、生活、感受等方方面面。在最初,我们只认为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好就行,但实践证明,我们不但要踏实工作,也要积极对外宣传,展示自身的风采,我们对宣传报道的认识提高了,宣传报道工作才能有声势、有力量、有前途的运转起来。

二是每名通讯员都应从内心真正地认识到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我觉得只有真正从内心里认识到一项工作的意义,渴望做好它,才能认真对待它。通讯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日常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很多文字材料的拟写都需要占用个人休息时间,只有内心真正重视,真正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写作工作,才能写出高品质的稿件。从点滴做起,逐步积累,从平凡中看出真情实感。宣传报道是展示青银形象的一个有力工具、媒介和载体,青银高速网更是承载了展示我青银文化内涵的重任。在当今互联网如此发达和便利的今天,外面的人如果想了解我们青银,可以从青银网上直截了当的获取信息。如何给外界一个深刻、良好的青银形象就是我们每一个通讯员为之努力的目标。我们需要从网上宣传青银高速的理念目标、运营管理、发展动态、服务承诺等,是外界熟知我们青银,认可我们青银。同时,通过宣传报道,广大员工可以清晰了解青银的发展规划、目标理念以及具体措施办法,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干劲、工作热情以及同青银共同发展提升的信念。

三是通讯员应加强敏感性意识,注重积累,不断提升宣传报道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关注日常工作、精细管理的新动态、新做法、新经验,注意挖掘和收集身边的新闻素材。我们要求各部门要积极发掘自己身边的事情,路上的事情很多,发现好的素材及时记下来,增强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时,多写多练,把握住重点,用重墨浓彩突出自己想表达出的事情。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讲实话、言真情、举实例。

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还要求我们做到“四勤”:勤学习、勤思考、勤观察、勤动笔。我们青银网上的信息时时有更新,认真阅读每篇稿件,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来充实自己。另外,自己投向网站的稿件经发表后,仔细在阅读,看看编辑给自己改动了什么,下次写作时注意改进。

我觉得,做一名合格、优秀的通讯员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多读书、多读报,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和写作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宣传报道工作中去。

我愿与大家一起努力,为青银高速的宣传报道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和信息宣传

主讲人:严维新 (2011年8月)

一、怎样进行新闻采访

1、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知道采访什么,也就是说应有新闻线索。

●什么是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新闻事件发生和变化的一种信号,一种征兆,反映了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记者和通讯员可以借此发掘题材,发现辨识,是采访写作活动的出发点。记者和通讯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时时捕捉新闻线索。

●捕捉新闻线索的方法

主要有三个方法:一是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二是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三是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

只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注意,一定会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新闻敏感性 ●什么是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是识别新闻的一种能力,综合反映记者和通讯员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①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

2 ②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要的能力。

③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生的能力。 ④判断在已发生的新闻中,哪些是与自己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新闻的能力。

●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

①提高政治敏感性;②要懂得新闻价值;③接触实际,注重实践;④勤于思考和积累。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 ①时新性(或称时间性、新鲜性)——报道及时,内容新鲜。事件发生和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短,新闻价值越大;内容越新鲜,新闻价值越大。

②重要性——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越大,就越重要,新闻价值也越大。

③接近性——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利害上的接近,思想上的接近,感情上的接近。凡是具有接近性的事实,受众关心,新闻价值就大。

④显著性——新闻报道对象 (包括人物、 团体 、地点等) 的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⑤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有新闻价值。

3 新闻价值对于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在采访前,记者或通讯员依据新闻价值判断某一新闻线索有无采访的必要;在采访中,记者或通讯员依据新闻价值估量获得的各种事实, 以便抓住要点,深入采访;在制作中,记者或通讯员依据新闻价值选取、组织、体现材料。编辑依据新闻价值审视新闻稿,决定稿件的取舍、修改以及版面设计或节目的安排。

●吃透“两头”

根据自己的写稿体会,觉得提高新闻敏感性、获得采访线索,以及写好稿件,应先吃透上下两头。

①要吃透上头。这就是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经常不断地自我“充电”,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要多看报纸,学习写稿的切入点及行文、措辞的方法,还要多与编辑们沟通,了解媒体近期报道重点。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的放矢。

②要吃透下头。报纸是给读者看的,只有贴近实际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实在的稿件要有好的素材,好的素材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通讯员都处在采访的一线,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素材时要用心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挑出最有典型意义的素材,结合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写出来。

3、新闻采访前应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 ●了解背景材料

即指这个新闻事件大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新闻中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了解背景材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找到重要的知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可以查询有关材料,也可以上网查询同类资料,等等。

●制订采访计划

制订采访计划,主要是确定采访的目的、步骤、时间、地点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和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处置办法。排一排需要向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必要的采访前准备是采访成功的前提。

4、怎样进行采访? ●要安排好采访顺序

应当先采访配角,后采访主角。因为配角不处于事物矛盾的核心位置,跟自身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看问题比较客观,说话比较大胆,能够提供更多的情况。

●要博得被采访者的好感

对采访对象表现出特殊的尊重,努力活跃采访气氛,美化采访语言,这些都能博得被采访者的好感,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

●要抓住要害问题来采访

5 不要偏离主旨去提一些枝节问题,结果东拉西扯,没有完成采访任务。

●要深挖生动的细节

要在能够表达主题的细节上进行细致的详尽的采访。请采访对象把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人物的心情、人物的动作、人物的表情、人物的语言等都按当时的情况描述一遍,深挖具体的细节,写出来的报道就很逼真。

●要注意观察现场

因为现场感越强的报道,就越具有感染力,所以记者尽可能到现场去走一走,去观察,去感受,写出来的报道肯定现场感更强一些。

二、怎样写新闻报道

1、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

●典型消息

6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2、消息的写法 ●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 7 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 ②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导语的发展

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8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

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主体

9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结语

10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一般不要用“今天”、“昨天”表述时间,而应该使用“×月×日”,并尽量少使用“近日”、“近来”等词语表述;语句尽量简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文章起一个好题目。)

三、怎样撰写信息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现代科学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信”字的出现。“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目前,比较公认的一个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最新反映。

2、新闻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11 新闻是异常活动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与信息是一致的,同样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寄载性和可塑性。新闻和信息既然作为两个文体,还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那些既写新闻又写信息的同志,更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以免混为一谈。

●首先,受众有别。

新闻的主要对象是老百姓,范围广;而信息有一定的范围,看的人群有局限性,比如党建信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组工信息、工会信息、领导参阅,以及各种简报等。简单地说,信息其实就是每条线上发生的工作亮点或经验,即领导要求的工作在你这里做得很好很到位,你把他写出来了,发到一定范围,作为指导工作的范例。

●其次,方式有别。

所有新闻都是公开的,而信息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秘密的。

●第三,选材有别。

新闻选材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信息选材侧重于全局性、综合性、典型性、指导性。

●第四,风格有别。

新闻力求可读性,可以采取多种文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讲究文章的悬念感和新鲜感,给受众以冲击力。信息则要求文字准确精炼,忌讳采取修辞手法,语言风格要求平实、直叙。

由此看来,我们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新闻与信息的相同之 12 处,更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对于同一件事情,作为新闻要按一种方式、一个角度写,作为信息就要换一种方式、一个角度写。也就是说要在新闻和信息之间求同存异,既不能割裂,也不能等量齐观。

3、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是领导者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科学决策的助手,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是提供各方面进行工作交流的平台。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更应该信息畅通。所以,信息越来越被各部门(单位)所重视,它不仅是部门(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倾听基层呼声,了解基层工作,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改善干群关系的纽带,也必将对领导的准确有效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和重要资料。

4、怎样撰写信息 ●收集素材

信息素材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调研渠道;会议渠道;公文渠道等。

●善于选题

选题要从领导的角度上来研究。领导活动主要包括调研、决策、控制、落实、反馈等过程。把握了领导活动的规律,就把握了信息工作的脉搏。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13 一是关注上级想知道但还不知道且应该知道的题材,决策前提供参谋性、建议性信息;二是决策实施中及时反馈阶段性的落实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工作,营造舆论氛围,保证决策的实施;三是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总结上报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信息题材有时需要“小题大作”、以小见大;有时需要“大题小作”,把题材放在全局的背景中来看这件事的意义或影响。选题中要善于比较分析。比较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纵向、横向的比较中找出其特点,在比较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点。

●撰写信息,主要是突出“新、高、明、特、准、精、透、清”八个字。

①标题要“新”。我们看信息很大程度上首先看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就能吸引我们。标题要“标新立异二月花”,使人们一看到标题就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产生“抢眼、抓心”的效果。人们常说,“无题不成文”,“题好一半文”,这都是说明标题的重要性。信息的标题要体现高度概括性,体现“精华”、“亮点”;要表达主要事实或目的、意义,就是要“抢眼”,对比度要强烈。如果信息很多,那么你报的东西就是要吸引眼球,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

②立意要“高”。就是要放在大的背景下来布局,小问题放在大的角度来看,小中见大。要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在一个大的背景中来选择角度、提炼主题。

14 ③主题要“明”。就是不能似是而非,要明明白白,否则会导致读者产生错误判断。除综述性信息外,信息应当一事一报,列举的事例要能说明观点,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④内容要“特”。就是少搞一些大路货、常规性的东西,多搞一些土特产。要有“干货”。即既有面上的事例(包括数据),又有点上的具体事例,使人看后心服口服。不是有肉没骨,尽是空话套话。

⑤事实要“准”。就是事实要真实、数字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搞假。

⑥文字要“精”。就是要精练、精干、精致。有时把三千字浓缩成五百字可能就是精品,而把五百字放大到三千字可能就是废品。

⑦说理要“透”。讲道理要讲得很清楚,让人听得明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说透彻);要紧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思考问题,谋篇布局。

⑧层次要“清”。叙述事例不要犯逻辑错误。不能一个类型的事例前后使用,或者层次不分明,自相矛盾。

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即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几种不同类型信息的撰写

①动态性信息——关键是要“快”。上级部署工作、召开会议、发出文件后,落实情况怎么样,动作要快,贯彻落实情况的反映速度也要快。

15 ②经验性信息——关键是要“特”。就是要有特点、体现特色。如果是领导已知的、其他地方已经搞了的,还作为信息报,就是没有特点。

③问题性信息——关键是要“准”。问题性信息报送很讲技巧。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直陈,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也可以负面信息正面报道,上报问题的同时提出建议,或者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建议。

④综述性信息——关键在“综合”(要善于运用统计分析)。比如反映一个部门、单位的常规工作,涉及许多举措和方方面面,就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概括,提出亮点的东西。

⑤述评性信息——关键在“评”,夹叙夹议。这类信息关键就在“评”,要有观点、有看法。

⑥建议性信息——关键是要有“可行性”。 ●怎样提高信息的质量

信息有初级信息和高层次信息之分。提高信息质量功夫在“文”外。写信息不仅是写,关键是要把问题搞透,问题搞透了,信息就出来了,无非是如何表达出来的问题。

要强化精品意识,善于在初级信息的基础上,撰写高层次信息。就要加强上下沟通,准确把握信息要求,在增强信息的针对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及时掌握上级发布的信息需求要点;另一发面,要关注最新编发的信息。信息是工作的指挥棒,看信息就知道上级在关注什么,就知道工作该怎么干。通过上级下发的信息,就可看出上级的工作目的和工作重点。

16 要写好信息,除了掌握其基本样式与写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会抓问题。所谓抓问题就是选题目、定主题。一篇信息能不能被采用,关键是靠抓问题,难也就难在抓问题。这是见真功夫,非常重要。写信息题目要自己出,主题要自己定,而且常变常新,检验的标准就是能采用,所以是个难点问题。抓问题上要注重三个盯住:一是盯住上面;二是盯住中心;三是盯住冷门(或称特色)。

一是盯住上面。简单地说就是打引号的“看上”。只顾埋头写稿子,不抬头抓问题是做不好信息工作的。有一种普遍的现象要克服:只看我们做了什么工作就写什么信息,不看上面需要什么。不按“需”写稿是通病,也是信息不能采用的症结所在。

二是盯住中心。简称“抓大事”。我们讲写信息选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具体办法是:①胸有大局。时刻关心、留心、参与中心工作;②关注领导重点强调或抓的工作。这通常就是大事;③善于鉴别。遇到具体事件有没有价值,就要拿它与中心工作参照,是否沾边,有没有反映中心、贴近中心。

三是盯住冷门或是特色。这里的冷门指的是热门中的冷门,或者说中心工作中的冷门。具体办法:①人无我有。从特色做法或者说反映特色的工作中抓问题写信息。②人有我新。别人信息中写过的东西,也可以再写,但如果简单地模仿肯定是不行的,应该做到另辟蹊径,主题更新颖,内容更 17 深刻。这还要求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采访,善于挖掘。尤其要做到逆向思维,不随大流,人云亦云。

谢谢大家!

第四篇:企业通讯员怎样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二00六年七月四日

企业通讯员怎样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对一个企业来说,舆论宣传不但能起到弘扬企业精神,激励职工拼搏奋进的作用,而且还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推波助澜。这就对企业通讯员的宣传报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如何将新闻写得更有吸引力,就成为摆在每一名企业通讯员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注重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新闻不真实,等于一个人没有了生命,更无从谈起新闻的吸引力。

要想写出真实的新闻,通讯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愿望、呼声。如果不深入到职工中去,不接触职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就无从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就听不到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所写的报道就不能反映一个阶层的声音,读者就不能通过你的宣传报道了解企业中各种人的心态,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希望些什么,从而对你所写的报道失去阅读的兴趣。

写新闻离不开写人物,写人物尤其要求客观真实。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十全十

美的,好与坏是比较而来的。在写新闻人物时,思想上应牢固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选择报道对象时,应实事求是,不要任意拔高。

二、新闻的标题要新颖

标题既应该起到概括新闻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作用,又应该有可读性和吸引力。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与之相适应,各类报刊犹如雨后春笋日益增多。但读者的时间是有限的,把一张报纸从头看到尾是不可能的,势必从中择优,而一个新颖的标题一下就会抓住读者的心,从而使读者有兴趣去阅读正文。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眼睛是用来观察事物、传神凝情的。感情色彩浓厚的标题,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最易激起读者思想感情的波浪。因此,在标题中应该尽量标出新闻人物、作者或编者对该新闻事件的情感来。

新闻竞争日益激烈,读者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标题首先应改革创新,标得准确、鲜明、生动。

三、新闻的导语应消肿

无论是新闻从业人员,还是刚入门学习写作的人,都会知道新闻写作的五要素,即“五个W”,何人、何事、何地、何因、何果。导语里就要概括出“五个W”来,正文再具体陈述。

多少年来,我们的新闻大多是这样的模式,但是如今这样的导语已不受欢迎,相反是那些简练传神的导语吸引受众。

作为企业的通讯员,在对企业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中,应逐渐打破“五个W”俱全的格局,根据新闻的实际内容,需要突出人物的就在导语中主要交代人物;需要突出事件的就在导语中着重交代事件;需要交代事由的,就把“何因”突出。

四、新闻报道要用情

新闻报道是面向读者大众的,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感情不同,态度不同,效果也各异,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如何,往往决定了新闻稿件的质量。感情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连结读者与新闻事件的纽带,是打开读者心扉的钥匙。

要想写出真情实感的稿件,作者就要深入到新闻中去,

用心去体味人间真情,再用笔写出自己的心曲,把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会和感受呈现于读者面前,相信读者不会不接受这样的作品。

综上所述,为了使企业的宣传报道工作得到不断的开拓和创新,作为企业的政工人员,都需要在政治素质和新闻业务等方面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还要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业务素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笔、用心、用情写出好新闻!

第五篇:关于做好企业宣传报道工作的几点认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茅振宇 时间:2012-06-20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报道工作历来为企业高度重视。对企业而言,宣传报道是企业对外展示的“第一”窗口,是塑造企业优势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更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显在体现。如何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并在既有基础上,不断加强、改进和创新宣传报道工作,使之更好的发挥功能,为企业对外拓展和持续、稳健、和谐发展服务,是企业宣传工作人员亟待思考和总结的课题。本文将从笔者多年来从事宣传工作的经历重点谈几点认识:

一、宣传报道工作要注重细化重点

对于笔者所在的施工企业来说,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必须明确好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明确宣传报道载体。主要有三类载体:第一类载体是中央、省部级及企业下属单位驻地外部媒介;第二类载体是上级单位刊物、网站、杂志;第三类载体是企业本级内部平台。对于这三类载体,在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侧重,原则上综合性大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中央和省部级领导视察的新闻、符合时代主旋律且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消息、人物通讯等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到第

一、第二两类载体。而一般企业的日常性工作消息、常态性的新闻活动则重点在第三类载体报送,在某种情况下,视新闻反映内容的价值也可在第二类载体报送。第二个方面是明确宣传报道的对象。即明确政府、业主及业界这三个宣传重点对象,这是企业开展宣传报道工作的关键。

二、宣传报道工作要注重知识普及

宣传报道不仅要依靠宣传报道骨干,更要依靠全体员工,大家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做好企业宣传工作。在工作开展中,可以重点以宣传报道骨干传达和介绍、资料传阅等多种形式将宣传知识和技巧灌输好,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切实带动和培养一批宣传报道积极分子,从而构建起一支具有团队战斗力的宣传报道工作团队,并进而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个个都是见证者”的生动局面。

三、宣传报道工作要注重骨干能力培养。

宣传报道骨干是宣传报道工作的核心,抓好宣传报道骨干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宣传水平无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何加强和提升宣传报道骨干人员的实力,可以从三个层面着力:一是参加各种形式的能力培训。如积极派员参加上级或者外部单位组织的宣传报道或者新闻写作培训班、选派好苗子进入新闻单位进行一定时期的驻勤等。二是进行持续的跟踪帮助。通过企业宣传权威或者分管领导的指导和督促来持续帮助报道骨干做好对宣传报道基础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应用。特别中要重点狠抓对外对上话语的输出,督促宣传骨干广收集、勤动笔、多反馈、强宣传。三是创造条件。企业内部一定要积极营造鼓励宣传报道的环境氛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定目标、定责任,给待遇、给奖励、多加压,多指导,为宣传骨干创造更加理想的工作环境,做好变压力为动力,从“要我报道”转变为“我要报道”,从“枯燥乏味”到“见证发展”的转变。

四、宣传报道工作要注重“四个原则”。

企业宣传报道工作与新闻媒体的报道是由本质区别的,具体体现在角度和视野的不同,新闻媒体的角度往往是大众角度,满足受众需要,但是企业宣传报道则不同,企业宣传是一种带有很强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工作,企业宣传报道在本质上是“利我”,其目的和最终的成效都要具体反馈到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外延、品牌的树立、市场拓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上来。因此,企业宣传报道,特别是在第一类载体上是不能随机、随意的加以报道,而是精挑细选,优选能出能很好反映企业形象和发展状态的新闻来。在上述语境下,笔者认为重点是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契合度原则。宣传报道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当前实际,反映企业的生产生活现状。在这点上,企业的宣传报道骨干一定要深入挖掘“新闻点”和相关背景素材,树立“新闻点就在身边”的思想,总结提炼施工生产、人物典型、身边小事、生活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只有这样报送出来的新闻稿才能言之有物,不空洞,能体现出企业的风貌风采。二是有效性原则。现在有些企业对宣传很排斥,特别是对外宣传,认为宣传就是花钱。还有些单位对宣传工作往往是被动接受,把其作为任务来抓,完成任务了事。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我们对于宣传工作的误读很深。误读根源在于宣传工作需要花钱、没有回报、没有短期效益,有时候还惹麻烦。的确,有这些误读是正常的,这也从反面推动了宣传工作要朝着“有效性、有利性”转变,减少无谓的宣传,减少无效的宣传。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的经验是企业宣传报道一定要高度重视文稿质量,不能为了宣传而宣传,报道不求多,而求精。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广告宣传的案例,如曾经名噪一时的“孔府家酒”、“小霸王VCD”等,这些广告在当时铺天盖地的大搞宣传,虽然一时间声名远扬,但是从长远来看,造成企业的开支加剧。宣传成本和企业的经营成本比例严重不平衡,企业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因此,开支宣传报道一定要充分考虑宣传成本,量力而行,在宣传之前必须对宣传报道产生的影响和反馈进行必要的预判,并布置针对性的相关举措。只有这样,企业的宣传报道才能收放自如,才能真正实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三是时效性原则。宣传报道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果宣传报道的稿件报送的不及时,那么很有可能就被埋汰掉。宣传报道也就无从开展。即使后续有类似报道,其相关效应也会因时效性的降低而大打折扣。因此,在宣传报道过程中,务求迅速、高效、质量高。笔者的经验就是要切实依照企业规程,在报道审核程序完备的基础上,做好宣传内容12小时或者6小时内的报道。如何实现这一点,除了新闻素材本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宣传人员良好的文字功底外,还必须有流畅快捷的报送渠道。在这点上,就需要企业与媒体间建立常态性的工作联系机制,不能有“临时抱佛脚”,有需要的时候才报道的思想。宣传报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要树立“风物放眼宜长远”的思想,从平常抓起,建立具有战略性目标的常态化宣传报道工作机制。四是深度性原则。除了简讯、消息之类的常规性报道外,企业要重点强化报道的深度,特别是能反映企业全局性工作和发展,这就要求宣传报道骨干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总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特色、技术创新、攻坚克难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好的经验和案例,并联系当前形势,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提炼和总结出企业的综合性新闻来。这样这样,才能强有力的树立起企业的品牌形象。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总结概括加强深度性宣传的重要性,即“既要有豆腐块,也要有葱大饼;既有高峰,也有高原”。

五、宣传报道工作要注重企业商业机密的保密 宣传是一把双刃剑,宣传好了,企业获利;宣传不好,企业有难。因此,在企业对外宣传过程中,要切实按照宣传报道的有关要求,严格履行重大宣传报道领导审核工作程序。报道内容务求做到三个避免:一是避免出现敏感性的经济数据。特别是利润等与企业经济息息相关的数据。对于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企业都不太重视,其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企业的经济情况被竞争对手或者别有用心的加以利用,到头来损己利人,造成被动局面。二是避免泄露企业的内部机密。特别是重大技术创新机密。确有需要的,要对有关的技术、工法和具体操作用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模糊。当前,不仅是笔者所在的企业,在很多企业也都存在这种现象,如技术创新上,在宣传报道的时候,某些对细节描述的特别详细,其后果就是被竞争对手掌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消弱,差异化竞争无从谈起。更为严重的是某些填补国内或行业空白的创新被他人申请专利或者被国外对手利用,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做好保密工作是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三是避免过度夸张性宣传。宣传力度要本着“适度、适宜、合情、合理”的原则,避免出现过度夸张和不实报道的出现。现在很多的单位在宣传上往往有“好大喜功”的浮夸现象,无论是在相关数据上,还是反馈意义上都极力拔高,甚至无限拔高,其结果就是被人一眼看穿,宣传不成反被视为“忽悠”。因此,宣传要以事实为基础,加以一定的修饰,不能做过度、过分,让别人一眼就看出问题的报道来。

总起来说,做好企业宣传报道工作是一项具有艰巨性、挑战性、长期性的工作,不断严苛的报道载体要求企业新闻工作者能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紧跟新闻发展步伐;不断丰富的企业发展内容一需要报道骨干同步升级和把握好企业动态信息;不断变化的形势环境要求宣传工作着能与时俱进始终准确把握好时代主旋律。可以说,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