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历史下二单元复习教案(全文)

历史下二单元复习教案(全文)

历史下二单元复习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下二单元复习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

历史下二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下二单元复习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历史下二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必考:

1、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选考:

1、火烧圆明园

2、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3、左宗棠收复新疆。

3、八国联军侵华

二、学习方法指导:

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粗略浏览课本第一单元(P3---24)页内容。

2、A层同学记熟课本和学案上的知识,B层同学记熟学案上的基础知识,C层同学记熟学案上加★的基础知识。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 自主学习(20分钟,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

★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等西方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 年6月—— 年8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沿海北犯,直达天津;

1841年1月进犯珠江,先后侵犯厦门、定海、宁波、镇江,兵临南京城下。

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向英国求和,签定《 》。

《南京条约》:时间: 年 内容:①割 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 万银元 ③开放 、厦门、福州、宁波、 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⑤中英协定关税。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 的深渊,由此,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⑴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时间: 年。

主要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日本舰队遭重创。

结果:中国战败,与日本签定中日《 》

⑵《马关条约》 :

背景:1895年初,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

中方代表:李鸿章

内容:①清政府割 、 、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兵费白银 亿两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 程度大大加深,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三)《辛丑条约》及其影响

背景(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年6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侵略军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攻入北京。)

《辛丑条约》的时间: 年

内容:①清政府赔款 亿两白银,(赔款数额最多)分39年还清; ②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③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 。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问题: 。

我们的问题: 。

老师的问题:

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列强侵华愈烈,中国人民的爱国抗争意识愈强;据此回答 1)自1840年至20世纪初,列强先后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2)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经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材料四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变化:

1950年 10票;1956年 24票;1960年 34票;1965年 47票;1970年 51票;

1971年后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请回答:

(1)前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出自三个条约,请写出这三个条约的名称及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条约:《 》,影响: 。

材料二条约:《 》,影响: 。

材料三条约:《 》,影响: 。

(2)根据材料四回答:1955—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中国近代与现代外交的不同之处?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10分钟)

1.“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历史上曾经沉痛指出毒品危害:“如果不赶快禁烟,数十年后,中国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清朝大臣是( )

A.林则徐 B.葛云飞 C.龚自珍 D.琦善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割让香港岛 C.开放南京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3.圆明园曾是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但今天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它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近代史上,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与20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他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6.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

A.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它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 D.它改变了中国是市场结构

二。材料分析题

⑴阅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地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我”、“母亲”、“海狮”分别指什么?

②“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被海狮割占的?我的丧失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③“我”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这说明哪一制度的正确性?

④从我的丧失和回归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第二篇:中考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级中学中考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复习目标

[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理解]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复习时数:一课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重点:发展我国的重工业

3、结果: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年。

2、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形式: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赎买等方式实现公私合营。

3、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次重大失误。

1、“大跃进”: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

五、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

1、铁人王进喜

2、“两弹元勋”邓稼先

3、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六、“文化大革命”

1、开始:

(1)1965年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1966年“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全国大**:

(1)“一月革命”:1967年1月,王洪文等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大权。

(2)“二月逆流”:1967年老一辈革命家和群众抵制“文革”的做法,被诬为“二月逆流”。 (3)1968年,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4)地方各级党委靠站边,被“革命委员会”取代

3、经济:(1)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损失巨大。

(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经济回升,社会趋向稳定。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实行全面整顿,经济再度回升。

4、结束:(1)1976年清明节,“四五运动”。

(2)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

5、危害:(1)民主被破坏:集体领导原则被破坏,形成了极端的个人崇拜。

(2)法制遭践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公、检、法机关遭冲击,无政府主义泛滥。

(3)经济损失严重:国民经济严重破坏,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三篇:历史必修一单元4复习纲要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1)政治军事:

(2)理论路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3月; 地点:河北西北坡;

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3)组织准备: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共同纲领》代行临时宪法的职能结束。

7.1954年9月后,由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然存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依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文件,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内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意义:对少数民族而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对国家而言,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9.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时间地点:1956年,北京。

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当前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意义:它是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10.文化大革命:

原因: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党内“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文革的指挥机构: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一月风暴(一月革命):1967年,上海;揭开了全面夺权的序幕。后果: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之中。 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的破坏:政治体制的倒退——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人大和政协基本停止活动

文革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灾难的内乱。 1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背景: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在徘徊中前进(徘徊的原因?由于未在思想上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老一辈革命家纷纷提出要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内容: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改革开放决策;拨乱反正。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就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表现:(1)提出初步的构想——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2)治国安邦总章程:全国人大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3)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写入宪法: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13.一国两制

含义:一是指同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指两种政治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形成背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形成过程: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20世纪80年初,邓小平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成功运用: 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分别是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回归条件:a.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国力增强;b.“一国两制”理论和各项政策的日趋成熟与完善。 回归意义:对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对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14.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两岸间的真正停火——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停止炮击金门。 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1980年后。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

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协议,史称“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 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1995年1月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两岸关系的阻碍:a.台湾岛内台独势力;b.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第四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

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抑制商业C. 以农立国D. 以民为本 3.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对这一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

①荒地被大量开垦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③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④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千耦其耘式经营B. 自耕农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7.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8.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9.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0.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1.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器B.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C.元代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清时期,瓷器和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12.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 C.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 13.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分裂B.草市兴起C.海禁政策D.市坊分区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5.某部电视剧以唐代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 “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16.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

A.流通领域出现最早的纸币B.大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兴起 C.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9.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 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 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1.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22.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2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明朝的经济措施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D.对外贸易繁荣

2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 25.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 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合计50分) 26.(18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与其历史变迁。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为何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

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

(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4分) (3)《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4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 (5)就材料

二、四反映的现象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2分) 27.(15分)知者加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材料二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春阳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等。

——《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

(2)归纳概括当时的社会风尚,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并从经济和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3分) 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有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19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敢为人先新闽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 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的文化特质?(4分) (2)近现代以来,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厦门、福州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4分) (4)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5分)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

1-10DCCBDDBBCD11-20DCDACCADCD21-25BBCCB 26.(1)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4分)

(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4分)

(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分)

(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4分) (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2分) 27.(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2)社会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2分)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

(3)基本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4分) (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原则,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言之有理即可) (3分)

28.(1)不同:“晋商”、“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而“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而“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4分) (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980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福州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4分)

(3)受到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敢为人先; 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等。(4分) (4)一战期间(1分)。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人民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4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

1-10DCCBDDBBCD11-20DCDACCADCD21-25BBCCB 26.(1)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4分)

(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4分)

(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分)

(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4分) (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2分) 27.(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2)社会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2分)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

(3)基本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4分) (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原则,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言之有理即可) (3分)

28.(1)不同:“晋商”、“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而“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而“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4分) (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980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福州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4分)

(3)受到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敢为人先; 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等。(4分) (4)一战期间(1分)。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人民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4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1、 人类的始祖:

2、 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人种:

3、 种族形成的原因:自然环境

4、 人类早期出现的社会组织:

5、 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

6、 反映女子的权利大于男子权利的神话故事是:

7、 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权利超过女子,亲戚关系以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

8、 反映男子的权利大于女子权利的神话故事是:

9、 现在为什么还有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传统观念)。

10、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教材87页):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1、 古埃及文明是孕育的成果

2、 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3、 金字塔的作用:

4、 古巴比伦文明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成果。

5、

6、 法典由的功绩。

7、 古印度文明是孕育的成果。

8、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9、 婆罗门的职责和义务:

10、刹帝利的职责和义务:掌握军政大权的贵族。

11、吠舍的职责和义务:

12、首陀罗的职责和义务:

13、种姓制度产生的影响:许多人的反对和批评。

14、佛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大多(释迦摩尼)

主张:众生平等

教义的核心: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任务:教导人们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

传入中国在汉朝,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地区。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1、 西方文明的摇篮:

2、 全希腊的学校:

3、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在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时代。

4、

5、 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6、 男性成年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则无权享受这种民主(局限性)但它毕竟在生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积极影响)。

7、 罗马共和国:

8、 布匿战争:

9、 但它也使罗马的贪婪和占有欲恶性膨胀,人们开始把财富和奢侈品享受视为神圣。

10、罗马帝国

时间:公元前27年建立者:屋大维

第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2、大化改新

时间:646年元旦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用调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

意义: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最终使日本迈进了封疆文明的发展时代。 性质: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朝,唐朝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3、伊斯兰教

创始人:默罕默德经典:《古兰经》

4、三洲的

5、派遣的使者叫和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1、 西欧的封建制度的核心:

2、 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

3、 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

4、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5、产生的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创始人:耶稣

教义核心: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宣扬对人们的博爱

地位:在当时人们备感绝望的混乱时代赢得了人心,成为一种被广泛信奉的宗教, 丕平填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6、

7、 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8、 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在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1、 拜占廷帝国的建立

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灭亡→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公元前27年)

→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拜占廷帝国)

2、 拜占廷帝国强盛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并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 ★拜占廷帝国的经济发展基础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形成了许多发达的商业中心。

3、拜占廷帝国衰落的

4、拜占廷帝国衰落和灭亡的原因 ★拜占廷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故步自封 ★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缺乏创新,创造力渐失 ★土耳其人的进攻

5、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启示) 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第23课文明的冲撞和交融

1、 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2、 古代文明交往的两种方式:

3、 暴力冲撞的典型事件: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

4、 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5、 竺(印度) 郑和下西洋

6、 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哪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为什么?(教材120页)

7、 说一说古代文明交往方式的类型及其区别?哪种方式发展更有利?

类型: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 区别:和平交往多以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式展开,而暴力冲撞多以战争、武力征服、殖民扩张等形式进行。和平交往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而暴力冲撞会带来伤亡,痛苦,仇恨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等。 因此和平往来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1、 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公元前4000年代末

象形文字埃及人创造

2、 文学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赞美了希腊人的力量和勇敢 《奥德赛》赞美了希腊人的聪明和智慧。

3、 最能代表古希腊文学成就的是

4、 素有,代表作是

5、 索福克利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6、 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7的一部民间故事集,成书于的反映了中古时代中近东国家的社会状况。

8、艺术

希腊的帕台农神庙 罗马圆形竞技场巴黎圣母院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